统编版-2024-2025学年语文四年级下册期末核心考点检测卷(一)(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2024-2025学年语文四年级下册期末核心考点检测卷(一)(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87.2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5-14 17:38: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期末核心考点检测卷(一)-2024-2025学年语文四年级下册统编版
一、选择题
1.学校每个班级的“六一”的标语丰富多样。你能正确地读出来吗?以下四句中加点的字读音不正确的是( )。
A.六一欢歌 你唱我和(hè) B.从小立下凌(líng)云壮志 长大当好接班人
C.童心绘梦 童梦徜(cháng)徉 D.为梦想提供(gòng)舞台 育幼苗茁壮成长
2.六年一班的班级要出古代文人的板报,下列哪位诗人的诗作不适合选入?( )。
A.戴望舒 B.欧阳修 C.王安石 D.龚自珍
3.“六一”节目的串词中,画线成语使用不当的是( )
A.在这个属于我们的节日,大家怎能忘记为我们的成长辛勤耕耘的老师呢?他们经常一丝不苟地认真批改作业,真令人敬佩。
B.成长路上,我们不要为无能为力的事而后悔,要努力做好力所能及的事。
C.父母的爱像宁静的港湾,我们在这份爱的呵护下无忧无虑地成长。
D.我心目中的榜样是科学家,没有任何一个网络红人能与他们相提并论。
4.六一表彰会上,校长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对同学们提出了期望。我们要做勤劳的小蜜蜂,任劳任怨的( )。
A.应声虫 B.领头羊 C.井底蛙 D.老黄牛
5.在朗诵板块汇演时,你发现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不再胆怯的小白菊,慢慢地抬起它们的头。
B.你会看见带子似的闪电一瞥。
C.地上草如茵。两岸柳如眉。
D.西湖仿佛是一个硕大的镜子。
二、书写
6.请根据语境,写词语。
一个满天的早晨,我们来到植物园,只见这里密布。盛开,繁茂,解说员向我们各类花开,真是大开眼界。
三、填空题
7.照样子,变偏旁成新字组词。
例:消——俏(俏丽)
蝠——( )( ) 脾——( )( )
吨——( )( ) 拒——( )( )
8.想一想,填一填
车胤之所以能博学多通,是因为他( )(文中的四字词语);( )之所以能六国封相,是因为他刻苦读书时常常锥刺股(填人名);杨时千里寻师,诚心讨教,被传为佳话,诞生了成语( )。可见,读书之路无捷径可走,王如格言所说;书山有路勤为径,( )。
9.请选择合适的词语序号填在括号里。
A.哈巴狗 B.老黄牛 C.铁公鸡 D.千里马
世界上的人多种多样,有一毛不拔、极其吝啬的( ),有巴结谄媚、瑶尾乞怜的( )。有勤勤恳恳、老老实实工作的( ),有能力出众、才华横溢的( )。
10.请根据所学内容,在语境中完成填空。
(1)宋代诗人范成大把乡村生活中的所见所感,写成了六十首诗,叫做《 》,教材选的是第二十五首。其中“ , ”这两句诗采用了以动衬静的方法。
(2)《铁杵成针》的主人公是诗仙 ,出且这则故事的两句谚语是:“ , ”。
(3)《塞下曲》是唐代诗人卢纶写的一首 诗(填“边塞”或“田园”)。诗中交代事情发生的时间和背景的句子是:“ , ”。
(4)诗人杜甫在黄师塔前漫步寻花,看见桃花开得灿烂,写下了诗句:“ , ?”这与诗人元稹写下的“桃花深浅处,似匀深浅妆”有异曲同工之妙。
四、连线题
11.读一读,连一连。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屈原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范仲淹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刘禹锡
五、现代文阅读
阅读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探秘燕子“家园”
①春日里,我们经常会看到燕子时而直冲云霄,时而横飞、旋转,像杂技演员在空中即兴表演。每逢这时,我们总会想起一首儿歌“小燕子,穿花衣……”小燕子不是“黑白配”吗?哪儿来的花衣呢?其实燕子是个大家族,不同种类的燕子不但外形、毛色各异,生活习性不尽相同,就连它们的“家”也各具特点。
②家燕一般在靠近屋顶或屋檐的墙面上筑巢,但会与屋顶保持几厘米到几十厘米的距离,不会完全挨上屋顶。每逢筑巢时,它们飞进飞出,衔来黄豆大小的泥团,一粒粒地从下往上垒(lěi)放。巢下面很小,往上逐渐变大,顶端留一个朝上的豁口作为出入口。整个巢像半个碗的形状。
③金腰燕的巢设计十分精巧。同样是衔泥筑巢,但它们往往在屋顶和墙的夹角处安家,不仅侧面牢牢地粘在墙上,正上方也与屋顶黏合,而在最外侧贴着天花板处留一个出入口,出入口还会往外延伸一段儿, 整个巢像只横放的花瓶。
④雨燕在建设家园方面做法最为独特。雨燕的“家”选址与众不同。夏季人们经常能看到成群的雨燕在古建筑上空盘旋。这些古建筑缝隙形成的半封闭小空间,常会成为雨燕筑巢的首选。选定位置后,雨燕筑巢的方式也(______)。它们并不衔泥筑巢,而是到这些缝隙里, 用羽毛、草棍儿等堆出一个浅碟状的巢。
⑤国内广泛分布的崖沙燕在筑巢方面很不讲究。它们往往在陡直的河岸或者土坡上直接挖洞,密密麻麻的燕子洞如同一排排窑(yáo)洞。它们在洞的尽头用羽毛 和干草简单地堆一堆,这样一个“家”就算完工了。
⑥不管哪种燕子,筑巢时都会选择安全、安静的环境,因为它们在这里要繁育小宝宝,开启美好的生活。
12.仔细阅读文本,填写表格。
燕子的种类 筑巢位置 巢的形状
家燕 A. 像半个碗的形状
金腰燕 屋顶和墙的夹角处 B.
雨燕 古建筑的缝隙里 C.
崖沙燕 D. 如同一排排窑洞
13.第①段中,作者把燕子比作杂技演员,形象地写出了燕子( )的特点。
A.飞行本领高超 B.飞行得频率低 C.飞得特别高 D.外形十分漂
14.第②段中,作者把家燕衔来的泥团和黄豆作比较,写出了( )
A.泥团很结实 B.泥团的大小 C.泥团的湿度 D.泥团的颜色
15.第④段中的“ ”中括号处填入词语最符合语境的一项是( )
A.司空见惯 B.平淡无奇 C.普普通通 D.别出心裁
16.认真阅读短文,下列选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同种类的燕子,筑巢时都会选择安全、安静的环境。
B.金腰燕的巢设计十分精巧。
C.雨燕在建设家园方面做法独特,因为它们的“家”选址与众不同。
D.崖沙燕在筑巢方面很讲究,它们在陡直的河岸或者土坡上挖洞
17.设计一条广告语,请人们爱护鸟类。
18.文中第①段中引用儿歌有什么好处?请结合文本的内容解析下。
阅读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青铜葵花(节选)
曹文轩
①葵花发觉自己在做作业的时候,青铜总喜欢在她身旁坐着,聚精会神地看她写字、做算术题。他的眼睛里充满羡慕与渴望。这天,她突然产生了一个念头:我要教哥哥识字!她急切地对青铜说:“从今天起,我教你识字。”青铜有点儿惊愕,有点儿激动。他用手势与眼神说着:“不!不!我学不会!我学不会!”就掉头跑出了门外。
②葵花一边大叫着“哥哥”,一边紧紧追赶着。一根裸露在泥土外面的树的根须绊了她一下,她摔倒在了河坡上,并骨碌骨碌地朝下滚去。青铜忽然听不到葵花的脚步声了,掉头一看,葵花已滚到了河滩上。葵花在向下滚动时,将本子与笔一直搂抱在胸前。
③青铜跑过来,跳了下去,连忙将葵花拉了起来。她浑身是泥土和草屑,但那本本子却还干干净净地抓在手中。青铜扑打着她身上的泥土与草屑。
④“从今天起,我要教你识字!”
⑤青铜哭了,泪水顺着鼻梁流了下来。他蹲下身子,背起葵花,一步一步地爬到岸上。兄妹俩在一棵大树下坐了下来。
⑥一轮太阳正在沉坠。葵花指着太阳,然后用树枝一笔一画地在沙土上写下了两个大字:太阳。她大声地念着:“太一阳!”然后,用树枝在那两个字上不停地重复着笔画,嘴里念念有词:“一横一撇,一捺,一点儿,‘太阳’的‘太’……”
⑦她给青铜也找了一根树枝,让他跟着她,在沙土上写着。青铜吃力而认真地写着。树叶从树上掉下,也正在慢慢地落下去……葵花用手指着飘落的树叶,用眼睛追随着树叶:“落——落下去……”葵花在“太阳”后面又写了三个字:落、下、去。然后她望着太阳,念道:“太阳落下去……”
⑧青铜的记忆力奇好,以出人意料的速度记住了这几个字的笔画以及笔画的顺序。太阳落下去了。“哥,我们该回家了。”青铜学得正起劲,摇了摇头,拿着树枝,还在沙土上笨拙地写着。
⑨月亮升上来了。又是一种亮光,柔和而纯净地照亮了地面。青铜用手指着月亮。葵花摇了摇头:“我们今天不学了。”但青铜固执地用手指着月亮。葵花又教他:“月亮——月亮升上来了……”
⑩天晚了,妈妈在呼唤他们回家。一路上,青铜在心里念着、写着:“太阳落下去了——月亮升上来了——”
从此以后,青铜将葵花所教的字,一个个地吃进心里,并一个个地写在地上、写在本子上。看到牛,写“牛”。看到羊,写“羊”。写“天”,写“地”,写“风”,写“雨”……那个从前在青铜眼中美好无比的世界,变得更加美丽,更加真切,也更加让人喜欢。
(选自《青铜葵花》,有删改)
19.葵花滚下河坡的原因是( )
A.追赶青铜时累了摔倒了。 B.追赶青铜时被裸露在外的树的根须绊倒。
C.被青铜不小心撞倒。 D.追赶青铜时,路上泥泞而导致滑倒。
20.第⑤段“青铜哭了,泪水顺着鼻梁流了下来”,青铜哭的原因是( )
A.葵花摔伤,他心疼而哭。 B.葵花坚持教他识字,他因感动而哭。
C.他背着葵花难受而哭。 D.因自己这么大了还不识字而哭。
21.下列关于葵花教青铜识字的时间说法正确的是( )
A.教了一个下午。 B.教了一整天。
C.教到太阳落山。 D.教到天晚了
22.本文以青铜的情感变化展开情节,请在下面横线中填入适当的内容,完成情节梳理。
羡慕渴望—— ——缺乏自信——愿意学——
23.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青铜很想识字?请你从文中至少找出三点依据。
24.第(11)段画线句子中,青铜真的能将字“吃”进去吗?请写出你的理解。
六、书面表达
25.习作展示台。
培根说过:“如果你把快乐告诉一个朋友,你将得到两个快乐; 如果你把忧愁向一个朋友倾诉, 你将被分掉一半的忧愁。”你的生活中一定也有过快乐或忧愁的体验,请选择一两件事分享给大家。题目自拟, 感情真实,语言通顺,字数不少于400字。
《期末核心考点检测卷(一)-2024-2025学年语文四年级下册统编版》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答案 D A A D A
1.D
【详解】本题考查汉字字音。
D.提供(gòng)——gōng;
故选D。
2.A
【详解】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A.戴望舒(1905年11月5日—1950年2月28日),男,名承,字朝安,小名海山,浙江省杭州市人。后曾用笔名梦鸥、梦鸥生、信芳、江思等。中国现代派象征主义诗人、翻译家等。他先后在鸳鸯蝴蝶派的刊物上发表过三篇小说:《债》《卖艺童子》和《母爱》。可知不是古代文人。
故选A。
3.A
【详解】本题考查词语的运用。
A.原句中“一丝不苟”本身就包含了认真专注做事的意思,后面又加了“认真”,属于语义重复。 正确的表述应该去掉“认真”或者将“一丝不苟”替换为其他与认真批改作业相关但语义不重复的词语(比如专心致志等)。
故选A。
4.D
【详解】本题考查选词填空。
①应声虫:比喻别人怎么说就跟着怎么说的人。
②领头羊:在羊群前面领路的羊。比喻为团体的领导人。
③井底蛙:比喻那些见识短浅的人。
④老黄牛:比喻老老实实勤勤恳恳工作的人。
结合所给语境,抓住关键词“任劳任怨”可知选择老黄牛,
故选D。
5.A
【详解】本题考查修辞手法。
A.“不再胆怯的小白菊,慢慢地抬起它们的头”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小白菊当作人来写,赋予它 “胆怯” 的情感以及“抬起头”的动作。
B.“你会看见带子似的闪电一瞥”把“闪电”比作“带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C.“地上草如茵。两岸柳如眉”把“草”比作“茵”,把“柳”比作“眉”,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D.“西湖仿佛是一个硕大的镜子”把“西湖”比作“镜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故选A。
6.
【详解】本题考查看拼音写汉字。
要认真拼读给出的拼音,明确要写的汉字,写完后再次检查拼写是否有误。书写时注意字的笔画和笔顺,做到工整、规范、正确。本题“霞”“藤”“鹃”“蓉”的笔画较复杂,易写错,需注意。
7. 福 祝福 牌 号牌 钝 迟钝 矩 规矩
【详解】本题考查换偏旁组词。
学生平时要注意积累。本题答案不唯一,学生根据自己的积累填写熟悉的新字并组词即可。
“蝠”:把“虫”字旁换成“示字旁”变成“福”,组词“幸福”。
“脾”:把“月”字旁换成“石字旁”变成“碑”,组词“石碑”。
“吨”:把“口”字旁换成“绞丝旁”变成“纯”,组词“纯真”。
“拒”:把“提手旁”换成“火字旁”变成“炬”,组词“火炬”。
8. 恭勤不倦 苏秦 程门立雪 学海无涯苦作舟
【详解】本题考查课内文章理解和名言警句。
出自《囊萤夜读》,选自《晋书·车胤传》。《晋书》是中国的《二十四史》之一,一共一百三十卷。车胤是东晋大臣,《囊萤夜读》讲述了车胤少年时勤奋苦读的故事。原文: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结合文章句子“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可知车胤之所以能博学多通,是因为他恭勤不倦;
悬梁刺股的主人公是孙敬和苏秦。孙敬因为怕自己在读书的时候会打瞌睡,就用绳子把头发跟房梁绑在一起,这样就能够利用疼痛来让自己保持清醒的头脑。而苏秦也跟孙敬一样,他为了在夜里发奋读书,一犯困就拿锥子刺自己的大腿。因此锥刺股的是苏秦;
“程门立雪”这一成语源于北宋时期著名理学家杨时的求学故事。杨时,字中立,号龟山,是北宋时期的教育家和理学家。他在求学过程中,曾就学于洛阳著名学者程浩门下,并在程浩去世后,被推荐到其弟程颐门下学习。有一次,杨时与同学游酢前往程颐家中求教,但恰逢程颐正在休息,两人便在门外静候,直到程颐醒来发现门外积雪已有一尺多深,而杨时和游酢依然恭敬地站在那里。
书写时注意“海”“涯”“作”的正确写法。
9. C A B D
【详解】本题考查词语理解与应用。
哈巴狗:比喻没有骨气、摇尾乞怜的人。
老黄牛:指老老实实勤勤恳恳工作的人。
铁公鸡:指一毛不拔、非常吝啬的人。
千里马:比喻有突出才能的人。
一毛不拔、极其吝啬的人指铁公鸡,故选C。巴结谄媚、瑶尾乞怜的人指哈巴狗,故选A。勤勤恳恳、老老实实工作的人指老黄牛,故选B。能力出众、才华横溢的人指千里马,故选D。
10. 四时田园杂兴 日长篱落无人过 惟有蜻蜓蛱蝶飞 李白 只要功夫深 铁杵磨成针 边塞 月黑雁飞高 单于夜遁逃 桃花一簇开无主 可爱深红爱浅红
【详解】本题考查名篇名句默写与理解。
(1)《四时田园杂兴》南宋诗人范成大退居家乡后写的一组大型的田园诗,共六十首。描写农村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景色和农民的生活,同时也反映了农民遭受的剥削以及生活的困苦。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白天长了,篱笆的影子随着太阳的升高变得越来越短,没有人经过;只有蜻蜓和蝴蝶绕着篱笆飞来飞去。以“唯有蜻蜓蛱蝶飞”来衬托村中的寂静,静中有动,别有意趣,写出昼长人稀,蜓飞蝶舞,以动衬静。
(2)《铁杵成针》讲的是李白辍学,看到老婆婆下决心要把铁杵磨成针,被她的精神感动,就回去完成学业。故事的主人公是李白。“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出自这个故事。
(3)《塞下曲》是边塞诗。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死寂之夜,乌云遮月,天边大雁惊飞,单于的军队想要趁着夜色悄悄潜逃。这两句诗写了事情发生的时间和背景。
(4)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一簇盛开的无主桃花,美艳缤纷,让人不知爱深红的好,还是爱浅红的 好。诗人用白描手法,写对春光的怜爱。表情轻松洒脱,语言通俗似口语。
桃花深浅处,似匀深浅妆:桃花的花瓣深浅不一,就像女子的妆容一样,浓妆淡抹总相宜。
这两句诗都写了桃花开得美丽、灿烂。
11.
【详解】本题考查作家作品。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出自屈原的《离骚》,这句话表达了屈原积极求进的心态和探索真理的精神。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出自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描绘了初春小雨的滋润和小草若有若无的景象。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出自刘禹锡的《赏牡丹》,生动地展现了牡丹盛开时的艳丽和其带来的轰动。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名言,体现了他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怀。
12. 靠近屋顶或屋檐的墙面上 像横放的花瓶 浅碟状 陡直的河岸或者土坡上 13.A 14.B 15.D 16.D 17.用爱心守护羽翼,让鸟类自由飞翔,人类与鸟共享蓝天。 18.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和生动性,儿歌中描写燕子穿花衣与现实中常见的燕子黑白配形成对比,从而引发读者好奇: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异?为下文介绍燕子的种类,外形,毛色等不同做了铺垫,自然而然的引出了文章的主题——探秘燕子的各种特点,包括它们的家。
【解析】12.本题考查提取关键信息。
阅读全文,我们可以发现文章写燕子筑巢,分别介绍了“家燕”“金腰燕”“雨燕”“崖沙燕”筑巢的位置,怎样筑巢的,巢的形状。
结合第②段的句子“家燕一般在靠近屋顶或屋檐的墙面上筑巢”可知“家燕”筑巢的位置在“靠近屋顶或屋檐的墙面上”,从“整个巢像半个碗的形状”可知,“家燕”的巢的样子“像半个碗”。
结合第③段的句子“同样是衔泥筑巢,但它们往往在屋顶和墙的夹角处安家”可知,“金腰燕”筑巢的位置在“屋顶和墙的夹角处”,从“整个巢像只横放的花瓶”可知,“金腰燕”的巢的样子“像横放的花瓶”。
结合第④段的句子“这些古建筑缝隙形成的半封闭小空间,常会成为雨燕筑巢的首选”可知“雨燕”筑巢的位置在“古建筑的缝隙”,从“它们并不衔泥筑巢,而是到这些缝隙里,用羽毛、草棍儿等堆出一个浅碟状的巢”可知“雨燕”的巢的样子是“浅碟状”。
结合第⑤段的句子 “崖沙燕在筑巢方面很不讲究。它们往往在陡直的河岸或者土坡上直接挖洞”可知“崖沙燕”筑巢的位置在“陡直的河岸或者土坡上”,从“密密麻麻的燕子洞如同一排排窑洞”可知“崖沙燕”的巢的形状“如同一排排窑洞”。
13.本题考查对修辞手法的理解。
结合第①自然段的句子“它们时而直冲云霄,时而横飞、旋转,像杂技演员在空中即兴表演”可知,这个句子把“燕子”比作“杂技演员”,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燕子飞行技巧高超。
故选A。
14.本题考查对说明方法的理解。
结合第②自然段的句子“每逢筑巢时,它们飞进飞出,衔来黄豆大小的泥团”,作者用家燕衔来的“小泥团”和“黄豆”作比较,形象地写出了家燕筑巢时每次衔来的泥团的大小。
故选B。
15.本题考查选词填空。
A.司空见惯,指的是某事常见,不足为奇。
B.平淡无奇,指的是事物或诗文平平常常,好没有吸引人的地方。
C.普普通通,指的是平常,一般的。
D.别出心裁,表示与众不同的新观念和新方法用来形容诗文、美术、建筑等构思设想独具一格,与众不同。
结合第④自然段的句子“选定位置后,雨燕筑巢的方式也(______)。它们并不衔泥筑巢,而是到这些缝隙里, 用羽毛、草棍儿等堆出一个浅碟状的巢。”可知,雨燕的筑巢是与众不同的,它是用羽毛,草棍儿等堆起了一个底浅碟状的巢。
故选D。
16.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A.结合第⑥自然段的句子“但不管哪种燕子,筑巢时都会选择安全、安静的环境,因为在这里要繁育小宝宝,开启美好的生活。“可知该说法正确。
B.结合第③自然段的句子“金腰燕的巢设计十分精巧。”可知该说法正确。
C.结合第④自然段的句子“雨燕在建设家园方面做法最为独特。雨燕的‘家’选址与众不同。”可知该说法正确。
D.结合第⑤自然段的句子“国内广泛分布的崖沙燕在筑巢方面很不讲究。”可知,崖沙燕在筑巢方面很不讲究。该说法错误。
故选D。
17.本题考查设计广告语。
题干要求设置广告语,要求是关于爱护鸟类的设计。
示例:鸟儿是天空的精灵,人类是守护的使者,携手保护鸟类,共筑美好家园!
18.本题考查表现方法。
结合第①自然段的句子“我们总会想起一首儿歌‘小燕子,穿花衣……’小燕子不是“黑白配”吗?”可知,引用儿歌《小燕子穿花衣》可以增强文章的趣味性和吸引力。儿歌通常是大家熟悉且充满童趣的引用儿歌能够迅速引起读者的兴趣,让读者更愿意继续阅读下去,文中提到了儿歌中“穿花衣”的疑惑,进而自然的引出了对燕子不同种类外形、毛色、生活习性以及“家”的特色讨论,使文章的过渡更加自然流畅。
19.B 20.B 21.D 22. 惊愕激动 学习入迷 23.1、葵花做作业的时候,青铜总喜欢在他身旁坐着,聚精会神的看着他写字,做算术题,青铜的眼睛里充满了羡慕与渴望。2、当葵花说要教他写字时,青铜有点激动。3、青铜吃力而认真地写着。4、葵花说要回家了,青铜还在继续写字。 24.不能。“吃”是指青铜学习很认真,把葵花所教的字牢牢的记在心里。
【解析】19.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结合第②自然段的句子“一根裸露在泥土外面的树的根须绊了她一下,她摔倒在了河坡上,并骨碌骨碌地朝下滚去。“可知,葵花滚下河坡的原因是追赶青铜时被裸露在外的树的根须绊倒。
故选B。
20.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结合第③自然段的句子“青铜跑过来,跳了下去,连忙将葵花拉了起来。她浑身是泥土和草屑,但那本本子却还干干净净地抓在手中。青铜扑打着她身上的泥土与草屑。”可知,妹妹要教他识字时,他刚开始拒绝,不肯学,知道妹妹因为追赶他摔下山坡,浑身是泥土和草屑,但那本本子却还干干净净地抓在手的时候。青铜被感动的哭了。
故选B。
21.本题考查提取关键信息。
结合第⑩自然段的句子“天晚了,妈妈在呼唤他们回家。一路上,青铜在心里念着、写着:‘太阳落下去了——月亮升上来了——’”可知,葵花教到哥哥月亮升起来,教到天晚了。
故选D。
22.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梳理。
细读文段可以梳理内容,结合第①自然段的句子“葵花发觉自己在做作业的时候,青铜总喜欢在她身旁坐着,聚精会神地看她写字、做算术题。他的眼睛里充满羡慕与渴望。”可知,青铜羡慕渴望能像妹妹一样写字。
结合第①自然段的句子“她突然产生了一个念头:我要教哥哥识字!她急切地对青铜说:‘从今天起,我教你识字。’青铜有点儿惊愕,有点儿激动。”可知,当妹妹说教哥哥识字的时候,青铜是惊愕和激动的心情。
结合第 自然段的句子“从此以后,青铜将葵花所教的字,一个个地吃进心里,并一个个地写在地上、写在本子上。”和“那个从前在青铜眼中美好无比的世界,变得更加美丽,更加真切,也更加让人喜欢。”可知,他学的认真执着痴迷,认识了很多的字,世界在他的眼里变得更加美好。可以看出青铜渴望学习积极进取,并且对知识充满敬畏和珍惜的心情。可概括为“痴迷学习”。
23.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的理解。
第一处:结合第①自然段的句子“葵花发觉自己在做作业的时候,青铜总喜欢在她身旁坐着,聚精会神地看她写字、做算术题。他的眼睛里充满羡慕与渴望。”可知,可以看出青铜很想写字。
第二处:结合第⑨自然段的句子“葵花摇了摇头:‘我们今天不学了。’但青铜固执地用手指着月亮。葵花又教他:‘月亮——月亮升上来了……’”可知,当妹妹说今天不学了的时候,青铜仍然固执的想要识字。
第三处:结合第⑧自然段的句子“‘哥,我们该回家了。’青铜学得正起劲,摇了摇头,拿着树枝,还在沙土上笨拙地写着。”可知,当妹妹喊青铜吃饭的时候,青铜还在笨拙地写着字,可以看出他很渴望写字。
24.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结合第 自然段的句子“从此以后,青铜将葵花所教的字,一个个地吃进心里,并一个个地写在地上、写在本子上。”可知,这句话写出了青铜学习的认真和专注,表现出他对知识的渴望以及对青铜教导的珍视。这里的“吃”并不是真的青铜把自吃进去,而是一种形象生动的表达手法。用“吃”自来强调青铜对于这些字的深刻记忆和努力掌握,仿佛要把字牢牢地印在脑海里就像把东西吃进肚子里消化吸收一样,这种表达突出了青铜学习的用心和投入,让读者更能感受到他强烈的求知欲。
25.例文:
分享的喜悦
在我的生活中,有过无数的快乐瞬间,但有一次的快乐经历让我至今难以忘怀。
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周末,我和几个好朋友相约一起去郊外爬山。我们背着背包,带着充足的水和食物,满怀期待地踏上了登山之旅。
沿着蜿蜒的山路,我们一边欣赏着周围美丽的风景,一边有说有笑地前进着。山间的空气格外清新,弥漫着花草的香气,耳边不时传来鸟儿清脆的叫声,仿佛在为我们加油鼓劲。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攀爬,我们终于到达了山顶。站在山顶上,俯瞰着脚下的美景,那种成就感和喜悦感油然而生。远处的山峦连绵起伏,云雾缭绕其间,仿佛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山下的村庄、田野、河流尽收眼底,让我们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壮美和人类的渺小。
我们兴奋地欢呼着,互相分享着这份成功登顶的喜悦。那一刻,我真正体会到了培根所说的 “把快乐告诉一个朋友,你将得到两个快乐” 的含义。我们一起拍照留念,记录下这美好的时刻。
在下山的路上,我们依然沉浸在快乐的氛围中。我们分享着自己在爬山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互相调侃着彼此的狼狈模样,笑声回荡在山间。
这次爬山的经历,不仅让我锻炼了身体,还让我收获了无比珍贵的快乐。我明白了,快乐是可以通过分享而加倍的。从那以后,我更加愿意与朋友们分享我的生活中的点滴快乐,让我们的友谊在分享中变得更加深厚和美好
【详解】本题考查书面表达能力。
本题的核心主题围绕“快乐”和“忧愁”的体验以及“分享”这一行为。 明确要求选择生活中的一两件事来进行阐述,这意味着需要有具体的事例支撑。 题目自拟,要确保题目能够准确反映文章内容。强调分享的重要性和价值。通过分享快乐,让快乐加倍,传递积极的情绪,营造良好的人际关系氛围;通过分享忧愁,减轻心理负担,获得他人的理解和支持,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可以从快乐或忧愁之事方面选材。
开头:可以采用开门见山的方式,直接点明自己要分享的是快乐还是忧愁的事情。
中间:详细叙述选择的一两件事情的经过。 对于快乐之事,要描写出事情发生的背景、过程以及自己当时的喜悦心情,重点突出分享之后的快乐加倍的感受。对于忧愁之事,要描述出事情的起因、发展以及自己的困扰和担忧,重点强调分享之后得到的理解、建议和支持,以及自己的情绪变化。
结尾:可以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自己通过分享所得到的收获和感悟。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