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2024-2025学年语文六年级下册小升初基础知识检测卷(二)(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2024-2025学年语文六年级下册小升初基础知识检测卷(二)(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96.1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5-14 18:11: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小升初基础知识检测卷(二)-2024-2025学年语文六年级下册统编版
一、填空题
1.写同音字。
mò:寂( ) ( )非 冷( )
xíng:绞( ) 模( ) ( )象
2.请认真拼读,并把汉字工工整整地写下来
chéng chè( )的湖面上,清风袭来,fú píng( )dàng yàng( ),水下的藻类跟着变得模糊了。荷叶上,níng jù( )着晶莹的露珠,水下的鱼儿忽而凑在一起,又zhòu rán( )分散,shùn jiān( )消失在莲叶之下,似与游人嬉戏。
3.看拼音,写词语。
rè qíng ( ) fáng yù ( ) míng mèi( ) xīn píng qì hé( )
shū jí ( ) ǒu rán ( ) xì tǒng( ) sī kōng jiàn guàn( )
4.根据语境,看拼音写词语。
世上如果有天堂,那一定是图书馆的模样。shū jí( )是人类的精神财富,心情míng mèi( )时读书,它带给我们làng màn( )的想象,给予生活的激情;身处kùn jìng( )时捧书,它帮我们赶走kǒng jù( ),带走yōu shāng( ),它是款款而来的wēi fēng( ),bù jīn( )令人心动神移。
5.根据拼音填写同音字。

(1)每到周末,爷爷就会去老年( )乐部下象棋。
(2)黄昏时分,很多人( )集在广场乘凉、娱乐。
biàn
(3)这对双胞胎长得一模一样,让人难以( )别。
(4)他们四个人在( )论赛中配合默契,最终夺得了冠军。
6.根据语境,看拼音写字词。
(1)每日太阳轻悄悄地nuó yí( )着,我们也跟着旋转。我们chì luǒ luǒ( )地来到世上,徘徊其间,是否能留下有意义的hén jì( ),让时光为我们tíng dùn( )?
(2)春天来了,它像一位慈祥的母亲,用míng mèi( )的阳光,用柔和的春风,kuān wèi( )那辛勤劳作的“孩子们”。
7.查字典。
“宣”用音序查字法,应先查音序 ,再查音节 。按部首查字法,应先查部首 ,再查 画。这个字在字典中的解释:①发表,公开说出。②疏通。③指宣纸,安徽省宣城等地产的一种高级纸张。请为下面词语中的“宣”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填序号)
宣泄( ) 心照不宣( ) 宣传( ) 宣纸( )
8.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再选词填空。
画( )点( ) ( )出心( ) 张( )李( )
( )钉( )铁 栩栩( )( ) 恍( )大( )
(1)鲁迅先生笔下的人物,一个个刻画得血肉丰满, 。
(2)最后这段话十分精彩,在文中起到了 的作用。
9.根据所学内容填空。
(1)诗中胜景如画,吟“野旷天低树, ”(孟浩然《宿建德江》),我们仿佛看到了宿建德江的清幽月色。诵“黑云翻墨未遮山, ”(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我们仿佛看到了西湖边暴雨骤来的景象。读“ , ”(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我们仿佛闻到了稻花飘香,听到了蛙声阵阵。
(2)望着奔流不息,浪涛汹涌的黄河,我吟诵起了刘禹锡的诗句“ , ”[《浪淘沙》(其一)]。
(3)毛泽东《七律·长征》中,点明中心,总领全诗的诗句“ , ”,赞美了红军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
(4)中华儿女无私无畏、英勇献身、热忱报国,他们如陆游所说的那样“ ”;他们如曹植所说的那样“捐躯赴国难, ”。鲁迅先生也曾说过:“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 的人,有 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10.照样子,在括号里填上不同的词语,表示“人很多”的意思。
今年“五一”期间,国内各个景点迎来了大批游客。杭州西湖(摩肩接踵),北京故宫博物院(熙熙攘攘),八达岭长城( ),云南丽江古城( ),就连茂名的黄金海岸也( )。
11.先将本课出现的词语补充完整,再完成练习(填序号)。
①司空( )( ) ②追( )求( ) ③( )( )不舍
④不可( )( ) ⑤见( )知( )
(1)比喻“做事能坚持到底,不半途而废”的词语是 ;形容“对事物或言论不能想象,很难理解”的词语是 。
(2)根据语境从上面的词语中选词填空。
要善于从( )的现象中发现问题,并从小处着眼,( ),然后,善于不断地提出新问题,( )地探索,( ),就有可能发现真理。
12.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老师,六年的时光已悄然过去。也许我曾让您头痛,也许我曾让您担忧,也许我曾让您舒心,也许我曾让您骄傲……无论怎样您始终是我敬爱的老师。也许您桃李满天下,不一定会记得我,但是我始终都会铭记您的教诲。
语段是写给老师的毕业赠言,表达了“我”对老师深切的 之情。
1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黄河气势磅礴,汹涌澎湃。站在黄河岸边,看到眼前的景象,我想用诗句“ , ”来表达自己的感受。
(2)读了《伯牙绝弦》,我知道锤子期去世,“伯牙破琴绝弦”的原因是“ ”(用原文回答),同时我还知道阅读时要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读完这篇小古文,我想到了 的成语故事,比喻知音难觅或乐曲高妙。
(3)鲁迅在《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一文中写到: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 的人,有 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从鲁迅先生的话中。我想到了代表“中国的脊梁”的人是 ,我的理由是 。
(4)2024年11月的珠海航展让无数国人为之振奋,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像陆游说的那样“ ”,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尽一份力。
14.我的积累展示。
(1)诗词魅力无穷。《春日》中蕴含哲理的诗句是“ , ”;《宿建德江》中表达孟浩然思乡愁绪的诗句是“ , ”;《七律·长征》中“ , ”一句写出了红军胜利大会师的喜悦之态,预示长征最后的胜利。
(2)天地正气。真正的英雄都有丰富的感情,爱怜子女的人同样是大丈夫,这让我想起鲁迅的名言: , 。想到英勇无畏,为国献身的人,我不禁想起这样的名句 , 。
(3)文学常识对于我们理解古诗词也有很大的帮助,如:当我读到“同到牵牛织女家”这行诗时,我会想到 的故事,这样能更好的理解这首诗要表达的意思。
二、排序题
15.把下列句子排成一段话,注意它的内在逻辑
( )他正想坐下时,管理员对他说:“先生,请你不要坐在这里,这里是马克思的座位。”
( )管理员笑着说:“是的,很多年来,他每天都到这里来读书。”
( )那个读者问:“他每天都来吗?你是说他今天一定会来?”
( )话刚说完,马克思果然跨进门来了。
( )一天清早,伦敦大英博物馆里,有位读者看见有个座位空着,便走了过去。
三、句子训练
16.仿照例句,填写完整。
例:过了二十三,大家就更忙了,春节眨眼就到了啊。
我能用上例句中的修辞手法,把鲁滨逊流落到荒岛时的害怕或饥饿描写具体。
我选: (填“饥饿”或“害怕”)
17.战士们守卫着边疆。(扩句,至少扩两处)
18.儿子说:“妈妈,你给我买本字典吧。”(改为转述句)
19.注意下面例句中划横线部分的特点,用“盼望”一词,发挥想象,仿写句子。
例:他大吼了一声,大山都抖了三抖。
盼望——
20.夸张是为了达到某种表达效果,对事物的特征、程度等着意扩大或缩小的修辞方式。请从“寂寞、时间长、高”中选择一种情境,用夸张的手法去表现。
我选择 :
四、综合性学习
综合实践活动。
请你参加以“大力提倡纸质阅读唤起文学阅读热情”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21.【活动一:设计】校团委准备组织三个“提倡纸质文学阅读”的活动,请你将下面的活动形式补充完整。
形式一:演讲比赛 形式二:作文竞赛 形式三:
22.【活动二:号召】“读图时代”导致越来越多的青少年远离文学阅读,他们更愿意看电视、上网、去电影院。请你拟写一条呼吁青少年阅读文学名著的宣传标语。
23.【活动三:建议】相较过去以纸质读物为基础的深度阅读,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被以电子设备为基础的碎片化阅读侵蚀,其阅读深度也大打折扣。请你就如何提倡小学生阅读纸质读物,提升阅读深度,给出两条合理的建议。
《小升初基础知识检测卷(二)-2024-2025学年语文六年级下册统编版》参考答案
1. 寞 莫 漠 刑 型 形
【详解】本题考查同音字。
读“mò”的字有:没、莫、默、寞、漠等。
寂寞 :读jì mò,孤单冷清;清静。形容一个人没有人陪伴,感到孤单寂寞。也可以用来形容环境安静到了单调的程度。
莫非 :读mò fēi,表示揣测或反问,常跟“不成”呼应。意思相当于“难道”。
冷漠 :读lěng mò,(对人或事物)冷淡,不关心。
读“xíng”的字有:行、型、刑、形等。
绞刑 :读jiǎo xíng,用绳子勒死人的刑罚。
模型 :读mó xíng,依照实物的形状和结构按比例制成的物品,多用来展览或实验。在广义上,是现实世界各类实体事物和现象的抽象化和简约化表达形式。
形象 :读xíng xiàng,指能引起人的思想或感情活动的具体形态或姿态。
2. 澄澈 浮萍 荡漾 凝聚 骤然 瞬间
【详解】本题考查看拼音写汉字。
要认真拼读给出的拼音,明确要写的汉字,写完后再次检查拼写是否有误。书写时注意字的笔画和笔顺,做到工整、规范、正确。本题“澈”“漾”“凝”“骤”“瞬”的笔画较复杂,易写错,需注意。
3. 热情 防御 明媚 心平气和 书籍 偶然 系统 司空见惯
【详解】本题考查看拼音写汉字。
要认真拼读给出的拼音,明确要写的汉字,写完后再次检查拼写是否有误。书写时注意字的笔画和笔顺,做到工整、规范、正确。本题“情”“御”“媚”“籍”“偶”“惯”的笔画较复杂,易写错,需注意。
4. 书籍 明媚 浪漫 困境 恐惧 忧伤 微风 不禁
【详解】本题考查看拼音写汉字。
要认真拼读给出的拼音,明确要写的汉字,写完后再次检查拼写是否有误。书写时注意字的笔画和笔顺,做到工整、规范、正确。本题“籍、媚、漫、惧、忧、微、禁”的笔画较复杂,易写错,需注意。
5. 俱 聚 辨 辩
【详解】本题考查同音字拼写能力。
(1)“俱乐部”读jù lè bù,指众多人聚集进行活动的场所。故填“俱”。
(2)“聚集”读jù jí,意思是集合、凑在一起。故填“聚”。
(3)“辨别”读biàn bié,指对不同的事物在认识上加以区别,“辨”有分辨、辨别之意,双胞胎长相相似,需要分辨。故填“辨”。
(4)“辩论”读biàn lùn,指彼此用一定的理由来说明自己对事物或问题的见解,揭露对方的矛盾,以便最后得到正确的认识或共同的意见,在辩论赛中就是双方用理由说明见解。故填“辩”。
6. 挪移 赤裸裸 痕迹 停顿 明媚 宽慰
【详解】本题考查看拼音写汉字。
要认真拼读给出的拼音,明确要写的汉字,写完后再次检查拼写是否有误。书写时注意字的笔画和笔顺,做到工整、规范、正确。本题“挪、裸、痕、媚、慰”的笔画较复杂,易写错,需注意。
7. X xuan 宀 六/6 ② ① ① ③
【详解】本题考查查字典。
用音序查字法应先查这个字的音节的第一个字母的大写,再查音节,音节必须带有声调,用部首查字法要先知道这个字的部首,然后知道除部首外还有多少画,选择字义,要结合词语的意思来思考。
“宣”字读音为xuān,用音序查字法,应先查音序X,再查音节xuan;按部首查字法,应先查部首“宀”,共9画,再查6画。
宣泄:排出积水;吐露;发泄。宣:疏通。故选②。
心照不宣:彼此心里都明白,不用明说。宣:发表,公开说出。故选①。
宣传:说明讲解,使大家行动起来。宣:发表,公开说出。故选①。
宣纸:国内安徽省宣城县所出产的书画用纸。宣:指宣纸,安徽省宣城等地产的一种高级纸张。故选③。
8. 龙 睛 别 裁 冠 戴 斩 截 如 生 然 悟 栩栩如生 画龙点睛
【详解】本题考查补充词语和选词填空。
画龙点睛:比喻写文章或讲话时,在关键处用几句话点明实质,使内容更加生动有力。
别出心裁:用来形容诗文、美术、建筑等的构思设想独具一格,与众不同。
张冠李戴:把这一方涉及的过程安插给那一方,比喻认错了对象,弄错了事实。
斩钉截铁:形容说话或行动坚决果断,毫不犹豫。
栩栩如生:形容画作、雕塑中的艺术形象等生动逼真,就像活的一样。
恍然大悟:对某一事物突然明白、突然醒悟。
(1)“鲁迅先生笔下的人物,一个个刻画得血肉丰满,      。”此句是说鲁迅先生笔下的人物刻画得生动逼真,如同真实存在的一样,结合所给词语,“栩栩如生”符合语境,故此处应填“栩栩如生”。
(2)“最后这段话十分精彩,在文中起到了      的作用。”此句是说最后这段话在文中关键处点明了实质,使文章内容更加生动有力,结合所给词语,“画龙点睛”符合语境,故此处应填“画龙点睛”。
9. 江清月近人 白雨跳珠乱入船 稻花香里说丰年 听取蛙声一片 九曲黄河万里沙 浪淘风簸自天涯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位卑未敢忘忧国 视死忽如归 为民请命 舍身求法
【详解】本题考查诗词名句默写。
(1)结合“(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我们仿佛闻到了稻花飘香,听到了蛙声阵阵”可知填“稻花香里说丰年 ,听取蛙声一片”,意思是:在稻花的香气里,人们谈论着丰收的年景,耳边传来一阵阵青蛙的叫声,好像在说着丰收年。
书写时注意“跳”“船”“稻”“蛙”的正确写法。
(2)结合“望着奔流不息,浪涛汹涌的黄河,我吟诵起了刘禹锡的诗句”可知填“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这句诗的意思是万里黄河弯弯曲曲挟带着泥沙,波涛滚滚如巨风掀簸来自天涯。 这句诗出自唐代刘禹锡的《浪淘沙》。
书写时注意“黄”“淘”“簸”“涯”的正确写法。
(3)近现代毛泽东的《七律·长征》,原诗: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这是一首记叙二万五千里长征这一震惊全球的历史事件的革命史诗。它不仅以精炼之笔高度地概括了红军夺关杀敌的战斗历程,而且用革命的激情艺术地、形象地表现了红军战士不屈不挠、英勇顽强的大无畏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首联开门见山赞美了红军不怕困难,勇敢顽强的革命精神,这是全篇的中心思想,也是全诗的艺术基调。它是全诗精神的开端,也是全诗意境的结穴。
书写时注意“难”“等”的正确写法。
(4)书写时注意“敢”“忽”“请”“身”的正确写法。
10. 水泄不通 人头攒动 人山人海
【详解】本题考查词语的积累与运用能力。
题目要求在括号里填上不同的词语,表示“人很多”的意思。每个括号需要填入一个不同的词语,避免重复。
八达岭长城:可以选择如:人流如织、摩肩如云等。
云南丽江古城:可以选择如:挨三顶四、比肩接踵等。
茂名的黄金海岸:可以选择如:纷至沓来、项背相望等。
人流如织:形容游人多得像织布的线一样,密密麻麻。
摩肩如云:肩膀和肩膀相摩,人多得像云一样,形容人多拥挤 ,突出了人数众多且密集的景象。
挨三顶四:意思是形容人群拥挤,接连不断。
比肩接踵:肩膀挨着肩膀,脚跟挨着脚跟,形容人很多,拥挤不堪。
纷至沓来:形容连续不断地到来 ,侧重于表示人或事物从不同方向、不同地点,源源不断地汇聚到一起。
项背相望:原指前后相顾,后多用来形容行人拥挤,接连不断。
11. 见 惯 根 源 锲 而 思 议 微 著 ③ ④ ① ⑤ ③ ②
【详解】本题考查补全词语及运用。
司空见惯:指某事常见,不足为奇。
追根溯源:指追溯事物发生的根源。
锲而不舍:不断地镂刻。比喻持之以恒,坚持不懈。
不可思议:原为佛教用语,指思想言语所不能达到的境界,后形容对事物或言论无法想象、很难理解 。
见微知著:见到事物的萌芽状态,就知道它将发展演变成怎样一种显著状态。指从事物的苗头可以推断其发展趋向并认识问题的实质。
(1)根据上述词语解释,比喻“做事能坚持到底,不半途而废”的词语是“锲而不舍”。
根据上述词语解释,形容“对事物或言论不能想象,很难理解”的词语是“不可思议”。
(2)结合题干句子“从……的现象中发现问题”,“司空见惯”的现象才容易被忽视从而更需要发现问题,所以本处填司空见惯。
结合题干句子“从小处着眼”,“见微知著”是从细微处发现本质,符合语境,所以本处填见微知著。
结合题干句子 “不断地提出新问题……地探索”,“锲而不舍”体现不断探索的精神,所以本处填锲而不舍。
结合题干句子 “……就有可能发现真理”,“追根求源”去探索才能发现真理,所以本处填追根溯源。
12.感激
【详解】本题考查对句子的理解。
语段是学生对老师的一段毕业赠言,回顾了六年来的师生相处时光,并表达了多种可能的情感状态(如让老师头痛、担忧、舒心、骄傲等)。在语段中寻找能够体现作者情感的关键词汇。如“敬爱的老师”、“铭记您的教诲”等,这些词汇都透露出作者对老师的尊敬和感激之情。作者通过回顾与老师的相处经历,以及表达对老师教诲的铭记,来传达自己对老师的深厚情感。这种情感是积极的、正面的,充满了对老师的尊敬和感激之情。由此可知,语段是写给老师的毕业赠言,表达了“我”对老师深切的感激、感谢之情。
13. 九曲黄河万里沙 浪淘风簸自天涯 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高山流水 拼命硬干 为民请命 五壮士 他们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位卑未敢忘忧国
【详解】本题考查名篇名句的默写与理解。
(1)“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出自唐代诗人刘禹锡的《浪淘沙》,意思是黄河蜿蜒曲折,流经万里,河水中夹杂着大量的泥沙。黄河的波涛在风的吹拂下翻滚,仿佛来自遥远的天边。这句诗描绘了黄河的壮丽景象,表达了黄河的磅礴气势和悠久历史。
书写时注意“淘、簸、涯”的正确写法。
(2)“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出自文言文《伯牙鼓琴》,意思是伯牙摔破了瑶琴,剪断了琴弦,终身再也不弹琴了。他认为世界上值得为之弹琴的人再也没有了。
“高山流水”就源于伯牙和锤子期的故事,原意是指乐曲高妙,后来也用来比喻知音难觅或知己难求。
书写时注意“复、鼓、琴”的正确写法。
(3)“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出自课文《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从鲁迅先生的话中,我想到了代表“中国的脊梁”的人是:钟南山。理由:作为现代中国的杰出代表,他在抗击新冠疫情的斗争中展现了非凡的勇气和担当,带领团队日夜奋战在抗疫一线,为国家和人民作出了巨大贡献。
书写时注意“硬”的正确写法。
(4)“位卑未敢忘忧国” 这句诗出自宋代诗人陆游的《病起书怀》。这句诗的意思是即使身处卑微的地位,也不敢忘记为国家分忧的责任。这句话表达了诗人虽然地位不高,但仍然心系国家,时刻关注国家的安危,体现了强烈的爱国情怀和责任感。
书写时注意“卑、敢”的正确写法。
14. 等闲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 移舟泊烟渚 日暮客愁新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无情未必真豪杰 怜子如何不丈夫 捐躯赴国难 视死忽如归 牛郎织女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古诗词、名言警句、名篇名句理解和默写。
(1)出自朱熹的《春日》。“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意思是轻易就可以看出春天的面貌,春风吹得百花开放、万紫千红,到处都是春天的景致。
出自孟浩然《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意思是把小船停靠在烟雾迷蒙的小洲,日暮时分新愁又涌上客子心头。
出自毛泽东《七律 长征》。“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意思是更加令人喜悦的是登上千里积雪的岷山,红军在翻越岷山之后个个笑逐颜开。
书写时注意“等”“得”“面”“紫”“春”“移”“渚”“暮”“愁”“喜”“雪”“颜”的正确写法。
(2)出自鲁迅的《答客诮》。“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意思是没有感情的人未必是真正的英雄豪杰,疼爱自己孩子的人怎么就不能是大丈夫呢?
出自三国时期曹植的《白马篇》。“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意思:为了解除国家的危难而献身,把死亡看作回家一样从容。
书写时注意“情”“豪”“捐”“躯”“难”“视”的正确写法。
(3)“同到牵牛织女家” 出自刘禹锡《浪淘沙 九曲黄河万里沙》。意思是:一起去到牛郎织女的家里。牛郎织女是民间爱情故事,二人被银河阻隔,每年七月初七鹊桥相会。读到这句诗,联想到此故事,能明白诗人借黄河水引向银河,表达对黄河源头的好奇及对仙境的憧憬,让诗更具浪漫情怀与文化底蕴,若不知此故事,便难以体会诗中情感与想象。
15. 2 4 3 5 1
【详解】本题考查句子排序。
要梳理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和连贯性,需要根据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进行排列。
首先,“一天清早,伦敦大英博物馆里,有位读者看见有个座位空着,便走了过去。”这句话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起因,是整个事件的开端,所以应排在第一位。
接着,“他正想坐下时,管理员对他说:‘先生,请你不要坐在这里,这里是马克思的座位。’”这句话紧承上一句,描述了读者想坐下时发生的事情,即管理员阻止了他并告知座位是马克思的,所以排在第二位。
然后,“那个读者问:‘他每天都来吗?你是说他今天一定会来?’”这句话是读者对管理员所说的话的回应,进一步询问关于马克思来读书的情况,所以排在第三位。
再然后,“管理员笑着说:‘是的,很多年来,他每天都到这里来读书。’”这句话是管理员对读者问题的回答,解释了马克思来读书的频率,所以排在第四位。
最后,“话刚说完,马克思果然跨进门来了。”这句话是整个事件的高潮和结局,呼应了前面读者和管理员关于马克思是否会来的对话,所以排在第五位。
故答案为:24351。
16. 饥饿 刚流落到荒岛上,鲁滨逊饿得要前胸贴后背了。
【详解】本题考查仿写句子。
“春节眨眼就到了啊。”例句运用夸张的手法,仿写时,注意运用夸张的手法,把鲁滨逊流落到荒岛时的害怕或饥饿描写具体。如:
饥饿:鲁滨逊流落到荒岛时,饥饿像头凶猛的野兽,瞬间就把他吞噬了,仿佛全身力气眨眼间就被抽干,每一寸肌肤都在呐喊着对食物的渴望。
害怕:鲁滨逊流落到荒岛时,害怕似乌云般瞬间笼罩了他,仿佛四周的黑暗里藏着无数双幽灵般的眼睛,每一秒都像被拉长成了一个世纪。
17.英勇的战士们日日夜夜守卫着祖国的边疆。
【详解】本题考查扩写句子。
扩写时在句子旁边加上合适的修饰词即可,可以用坚毅、勇敢等词语形容战士们,用夜以继日、尽心尽力等词语形容守卫着边疆,因此可以扩写句子:勇敢的战士们夜以继日地守卫着边疆。
18.儿子让妈妈给他买本字典。
【详解】本题考查直述句改为转述句。
直述句改为转述句的方法:①改变标点符号:将直述句的冒号和双引号去掉,改为逗号。②改变人称代词:第一人称(我、我们)改为第三人称(他、她、他们),第二人称(你、你们)改为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说话内容中有连用同性别或同音第三人称的,须指明其中一个在句中指的是什么人。③保持原意不变:在转换过程中,要适当改写增删,使句子通顺合理,符合原意。
题干中应将冒号改为逗号,删去双引号;第一人称“我”改为第三人称“他”,这里第二人称“你”指代“妈妈”直接保留一个。
句子可改为:儿子让妈妈给他买本字典。
19.我盼望着出差的妈妈早点回来,没有她真是度日如年。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句子仿写。
例句画线部分使用了夸张的手法,表现了“他”的吼声之大。因此,我们可以使用夸张的手法,表现盼望的状态。如:我们盼望着开学那一天的到来,简直望眼欲穿啊!
20. 时间长 晚上自己在家,只得耐心等着妈妈回来,那时间好慢,本来只内个小时,但我感觉就像过了一个世纪。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情景写话。
从“寂寞、时间长、高”中选择一种情境,用夸张的手法去表现。
描写“寂寞”时,可从环境极静、内心感受两方面,通过声音放大、孤独感极致化来体现。
描写“时间长”时,可以与漫长的“世纪”对比、太阳多次升落,突出等待时长超乎寻常。
描写“高”时,可借助与“天”“星星”的空间联系,夸大物体高度接近天际。
示例:
我选择寂寞:这房间安静得,连空气流动的声音都震耳欲聋,寂寞像潮水般将我彻底淹没 ,我感觉自己仿佛是这世界上最后一个人。
我选择时间长:等这趟车的时间漫长得,仿佛度过了几个世纪,太阳都升起落下无数回了。
我选择高:这座山高得都快顶到天了,站在山顶伸手就能摸到星星。
21.辩论赛(或诗歌朗诵、黑板报评比等) 22.畅游书海,感受文学魅力。 23.(1)学校班级多开展读书活动。(2)学校增开有关名著阅读的课程。(3)家庭要营造读书的氛围。(4)各地图书馆要免费开放等。
【解析】21.本题考查综合实践能力。
根据题目要求为了开展“纸质文学阅读”活动,设计的活动要与“阅读”有关,比如读书分享会,学生们可以分享自己阅读过程中的感悟、体验、收获,以及书中精彩片段的解读等。比如诗歌朗诵,比如经典情节表演秀,让学生们自由演一演经典中有趣情节。
22.本题考查宣传标语的拟写。
根据题干要求是为了呼吁同学们减少电子产品的使用,在拟写标语时一定要表达主题思想,可以点明电子产品使用的危害,也可以针对现象提出建议。如:远离电子屏幕,拥抱纸质书香,让文学名著成为心灵的灯塔!
23.本题考查口语交际。
本题要求针对当前年轻人普遍存在的以电子设备为基础的碎片化阅读现象,提出如何提倡小学生回归纸质读物阅读,并提升他们的阅读深度的合理建议。重点在于理解“纸质读物”与“深度阅读”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通过具体措施来促进这一转变。比如可以通过举办读书会、故事分享会等活动,让小学生亲身体验纸质阅读的乐趣;鼓励家长与孩子共同阅读纸质书籍,设定固定的家庭阅读时间;还可以设立班级图书角鼓励学生捐赠和借阅纸质书籍;组织定期的阅读挑战赛,鼓励学生制定阅读计划并坚持完成。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