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壶口与龙门》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北师大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壶口与龙门》同步练习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71.0KB
资源类型 素材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6-23 16:25: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北师大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壶口与龙门》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选出下列划线字读音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 )
A.为人 B.因为 C.不以为然 D.为所欲为
答案:B
解析:
分析:B项“为”读wèi,其他都读wéi。故选B。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多音字字音的掌握情况。
2.你正排队买东西,一个后来的插到你前面。遇到这种情况,你认为委婉得体的说法是( )
A.你高声喊:“按顺序排队,请到后边去!”
B.你小声说:“真好意思!”
C.你说:“您如有急事,请站到我这,我到后边排队去。”
D.你说:“别插队!自觉点!”
答案:C
解析:
分析:除了C选项,其余选项均过于直白。故选C。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
3.选出没有语病的一句( )
A.有没有坚定的意志,是一个人在事业上能够取得成功的关键。
B.中学生是学习的重要阶段。
C.北京博物馆展出了新出土的两千多年前的文物。
D.我们听到的是欢乐的歌声和愉快的笑容。
答案:C
解析:
分析:A去掉“没有”;B.去掉“生”;D.“愉快的笑容”前加“看到”。故答案选C。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病句的辨析修改能力。
4.下列句子中加线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上级部门决定铺张扬厉,在全系统内大力整顿。
B.近年来,各式各样的英语辅导班越来越多,简直到了汗牛充栋的地步。
C.我们在生活中不能妄自菲薄,也不能狂妄自大。
D.他非常勇敢地搭救了那个女孩子,真是火中取栗呀!
答案:C
解析:
分析:铺张扬厉原指竭力铺陈渲染,力求发扬光大。后多形容过分讲究排场;汗牛充栋:书运输时牛累得出汗,存放时可堆至屋顶。形容藏书非常多。火中取栗:比喻受人利用,冒险出力却一无所得。故选C。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词语的理解与运用。
5.下列词语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项是( )
A.高谈阔论 坛花一现 迫不及待 窃窃私语
B.神采奕奕 彬彬有礼 破镜重园 月白风清
C.世外桃园 晓风残月 顺藤摸瓜 事倍功半
D.四面楚歌 挺而走险 厚此薄彼 貌和神离
答案:A
解析:
分析:A.应为:昙花一现;B应为:破镜重圆;C应为:世外桃源。故选D。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日常生活中的同音或者形似的字形的准确区分情况。
6.下列加线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潸然(shān) 矜持(jīng) 撑篙(hāo) 瞭望(liào)
B.青睐(cài) 充沛(pèi) 灼伤(zhuó) 徜徉(yáng)
C.着陆(zhé) 咽泣(yàn) 冰碴(zhā) 诧异(chà)
D.拜谒(yè) 门闩(shuān) 干戈(gē) 黄晕(yùn)
答案:B
解析:
分析:A矜:jīn;B睐:lài;C着:zhuó。故选D。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常用字字音的辨析。
7.下面四首古诗都含有我国民间的传统节令,诗中所表示的节令有误的是( )
A.去年元月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端午节)
B.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街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七夕)
C.细雨成阴近夕阳,湖边飞阁照寒塘。黄花应笑关山客,每岁登高在异乡 (登高节)
D.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春节)
答案:A
解析:
分析:A应为元宵节。故选A
点评: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
8.依次填入下列句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是( )
_______,飘逸着沁脾的清香;__________,散发着浓烈的祝福;________,只有细细品尝,才能体味着这淡淡的苦涩中所蕴含的真谛。
①生命是酒    ②生命是咖啡 ③生命是茶
A.②③① B.①②③ C.③②① D.③①②
答案:D
解析:
分析:根据酒、咖啡、茶的特点选用。所以应该选C。
点评:主要考查学生对句子的结构和顺序的安排合理性,以及逻辑思维能力,注重实际运用。
9.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通过这一次班会,使我进一步提高了认识
B.在太阳和月亮的周围,会出现一种有时美丽的七彩光圈,里层是红色的,外层是紫色的。
C.张欣欣同学到现在还没有来,大家断定他大概是生病了
D.我们没有理由不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答案:C
解析:
分析:A去掉“通过”;B去掉“七彩”;C去掉“大概”。故选D。
点评:主要考查病句的修改辨析能力。
10.许多广告词借用了成语、熟语,取谐音换新义,朗朗上口,但却给我们的学习带来了许多陷阱,请识别下面广告词中的陷阱,并将其还原,写在后面的括号内。有误的一项是( )
例:空调机——完美无夏(瑕)
A.淋浴器——随心所浴 ( 欲 ) B.咳嗽药——咳不容缓 ( 刻 )
C.洗衣机——爱不湿手 ( 是 ) D.蚊香——默默无蚊 ( 闻 )
答案:C
解析:
分析:应为:爱不释手。故选C。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同音字的辨析使用能力。
11.为下列句子选择恰当的词语,将字母填在横线上。
长江很快便醒过来了。它以鱼肚色________着缕缕玫瑰红的曙天。
A.扫 B.抹 C.涂
答案:B
解析:
分析:去别三个词语的细微差别。此处应选B。
点评:考查学生对词语的使用。
12.填入下面文字横线上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麦苗在霜冻时返青了,山桃在积雪里鼓苞了。清早, ① , ② ,春分呼哧呼哧地帮助呼哧呼哧的人们,把粪肥抛撒匀净。好不痛快人也。
A.①着大靸鞋,穿老羊皮背心,使荆条背篓,背带冰碴的羊粪 ②绕山嘴,上山梁,爬高高的梯田
B.①,穿老羊皮背心,着大靸鞋,使荆条背篓,背带冰碴的羊粪 ②上山梁,绕山嘴,爬高高的梯田
C.①使荆条背篓,背带冰碴的羊粪 ②上山梁,爬高高的梯田,绕山嘴
D.①使荆条背篓,背带冰碴的羊粪,着大靸鞋,穿老羊皮背心 ②爬高高的梯田,上山梁,绕山嘴
答案:B
解析:
分析:根据语境应选择B。
点评:考查对句子逻辑关系的分析。
13.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照耀得你向黎明一般的舒畅,青春一般的欢愈。
B.这就是黄河上的羊皮伐子。
C.在冰冻的密西根向西了望。
D.可以看出不曾有过的矜持。
答案:D
解析:
分析:A应为:欢愉;B应为:羊皮筏子;C应为:瞭望。故选D。
点评:考查学生汉字的书写能力。
14.下列句子节奏划分有错误的一项是(  )
A.我/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滚滚。
B.想望透/黑夜/看中国的黎明
C.你/用纯洁的/清流,灌溉/花的国土。
D.像/一个巨人/出现在/亚洲平原之上
答案:B
解析:
分析:B应在“想”的后边断句。故答案选B。
点评:考查诗句的节奏美。
15.口语交际中委婉拒绝别人的要求是需要技巧的。想想看在下面的情境中符合那位女士回答的话是( )
两位男士在谈话。其中一位说,在家里妻子不让我抽烟,真难受。他边说边拿出香烟,问旁边的女士:“我抽烟妨碍您吗?”女士笑了笑,回答了一句,既不让这位先生抽烟,又说得很有礼貌,很幽默,引得两位男士都笑了。
A.嗨,你害己又害人啊? B.看,没见写着“禁止吸烟”!
C.您夫人还没把您管教好吧。 D.先生,您像在家里一样好啦!
答案:D
解析:
分析:最妙的是最后一句。幽默中让抽烟男士不再抽烟。
点评:考查语言的表达技巧。
二、填空题
16.《壶口与龙门》作者_____________,曾任《黄河报》报社宣传科长。
答案:叶其扬
解析:
分析:背诵默写一定的文学常识。
点评:主要考查对文学常识等考点的掌握。
17.仿照例句,再写出一个你对“语文”理解的比喻句。
例句:语文是滋味甘醇的美酒,让人回味无穷。
仿句:语文是 ,让人 。
答案:语文是阳光明媚的早晨|精神抖擞
解析:
分析:抓住语文的特点,用比喻手法写出语文的作用。
点评:考查句子仿写能力。
18.有一天,一个初学绘画的人去拜访德国著名画家阿道夫·闵采尔,向他诉苦说:“我真的不明白,为什么我画一幅画只消一天工夫,可是卖掉它却要等上整整一年。”阿道夫·闵采尔听了,说:“ 。”
答案:如果你用一年的功夫做一幅画,那么卖掉它也许只用一天的功夫。
解析:
分析:阿道夫·闵采尔委婉的指明,只要用心画画,就会被人们认可,
点评: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19.提炼下面这段话的主要信息。(连标点不得超过30个字)
《徐霞客游记》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不仅篇幅之宏大,内容之丰富,是以前任何游记无与伦比的,而且摹景抒情都有独到之处。《徐霞客游记》又有很高的科学价值,以实地考察所得,纠正了古代地理书籍的一些谬误,也有许多新发现。
答案:《徐霞客游记》具有很高的文学艺术价值和很高的科学价值。
解析:
分析:读出主要意思,用一句话概括出来。
点评:考查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
20.仿照下面的句子的形式再写两句话。
仿句:钱能买到佳肴,不能买到胃口;钱能买到书籍,不能买到知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钱能买到药品|不能买到健康|钱能买到时装|不能买到美丽|钱能买到朋友|不能买到友谊。
解析:
分析:抓住“钱”的特点,仿照句子,写出“钱”能买到的东西,不能买到的东西。
点评:考查句子的仿写能力。
三、阅读理解
21.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壶口在晋陕两省的边境上,我曾两次到过那里。
  第一次是雨季,临出发时有人告诫:“这个时节看壶口最危险,千万不要到河滩里去,赶巧上游下雨,一个洪峰下来,根本来不及上岸。”果然,车还在半山腰就听见涛声隐隐如雷,河谷里雾气弥漫,我们大着胆子下到滩里,那河就像一锅正沸着的水。壶口瀑布不是从高处落下,让人们仰视垂空的水幕,而是由平地向更低的沟里跌去,人们只能俯视被急急吸去的水流。其时,正式雨季,那沟已被灌得浪沫横溢,但上面的水还是一股劲地冲进去,冲进去……我在雾中想寻找想象中的飞瀑,但水浸沟岸,雾罩乱石,除了扑面而来的水汽,震耳欲聋的涛声,什么也看不见,什么也听不见,只有一个可怕的警觉:仿佛突然就要出现一个洪峰将我吞没。于是,只急慌慌地扫了几眼,我便匆匆逃离,到了岸上回望那团白烟,心还在不住地跳……
  第二次我专选了个枯水季节。春寒刚过,山还未青,谷底显得异常开阔。我们从从容容地下到沟底,这时的黄河像是一张极大的石床,上面铺了一层软软的细沙,踏上去坚实而又松软。我一直走到河心,原来河心还有一条河,是突然凹下去的一条深沟,当地人叫“龙槽”,槽头入水处深不可测,这便是“壶口”。我倚在一块大石头上向上游看去,这龙槽顶着宽宽的河面,正好形成一个丁字。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山是青冷的灰,天是寂寂的蓝,宇宙间仿佛只有这水的存在。当河水正这般畅畅快快地驰骋着时,突然脚下出现一条四十多米宽的深沟,它们还来不及想一下,便一齐跌了进去,更涌、更挤、更急。沟底飞转着一个个漩涡,当地人说,曾有一头黑猪掉进去,再漂上来时,浑身的毛竟被拔得一根不剩。我听了不觉打了一个寒噤。
  黄河在这里由宽而窄,由高到低,只见那平坦如席的大水像是被一个无形的大洞吸着,顿然拢成一束,向龙槽里隆隆冲去,先跌在石上,翻个身再跌下去,三跌、四跌,一川大水硬是这样被跌得粉碎,碎成点,碎成雾。从沟底升起一道彩虹,横跨龙槽,穿过雾霭,消失在远山青色的背景中。当然这么窄的壶口一时容不下这么多的水,于是洪流便向两边涌去,沿着龙槽的边沿轰然而下,平平的,大大的,浑厚庄重如一卷飞毯从空抖落。不,简直如一卷钢板出轧,的确有那种凝重,那种猛烈。尽管这样,壶口还是不能尽收这一川黄浪,于是又有一些各自夺路而走的,乘隙而进的,折返迂回的,它们在龙槽两边的滩壁上散开来,或钻石觅缝,汩汩如泉;或淌过石板,潺潺成溪;或被夹在石间,哀哀打漩。还有那顺壁挂下的,亮晶晶的如丝如缕……而这一切都隐在湿漉漉的水雾中,罩在七色彩虹中,像一曲交响乐,一幅写意画。我突然陷入沉思,眼前这个小小的壶口,怎么一下子集纳了海、河、瀑、泉、雾所有水的形态,兼容了喜、怒、哀、怨、愁,人的各种感情。造物者难道是要在这壶口中浓缩一个世界吗
  看罢水,我再细观察脚下的石。这些如钢似铁的顽物竟被水凿得窟窟窍窍,如蜂窝杂陈,更有一些地方被旋出一个个光溜溜的大坑,而整个龙槽就是这样被水齐齐地切下去,切出一道深沟。人常以柔情比水,但至柔至和的水一旦被压迫竟会这样怒不可遏。原来这柔和之中只有宽厚绝无软弱,当她忍耐到一定程度时就会以力相较,奋力抗争。据徐霞客游记中所载,当年壶口的位置还在这下游一千五百米处。你看,日夜不止,这柔和的水硬将铁硬的石一寸寸地剁去。
黄河博大宽厚,柔中有刚;挟而不服,压而不弯;不平则呼,遇强则抗,死地必生,勇往直前。正像一个人,经了许多磨难便有了自己的个性;黄河被两岸的山,地下的石逼得忽上忽下,忽左忽右时,也就铸成了自己伟大的性格。这伟大只在冲过壶口的一刹那才闪现出来被我们看见。
(1)为什么说倚身于秦晋大峡谷,“黄河有幸”
答案:雄心勃勃的黄河得到了释放的舞台,造就出一个自然景观中的伟大和不朽!
解析:
分析:结合语境理解句子的含义。
点评:主要考查学生对句子的鉴赏能力。
(2)壶口瀑布的壮美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请分点说明。
答案:(1)瀑布迸溅形成的飞雾形成了一道令人惊骇且永不消散的奇景。(2)瀑布发出的不绝不灭的震吼撼天动地,包容万千。(3)统一和团结使狂放不羁绊的黄河水流的力量排山倒海。(4)黄河水流们的前仆后继的献身精神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解析:
分析:通读全文,筛选壶口瀑布壮美的表现。
点评:主要考查学生对文章的阅读分析能力。
22.阅读《壶口与龙门》回答问题。
第3段说明壶口瀑布的一大奇观,引出了关于“_________”的神话传说;第4段说明龙门得名的缘起,引用了“_________”的传说;第5段说明龙门是黄河上的一个古老的渡口,引用了______________的故事。
答案:红霞瑞马|大禹神斧|1644年闯王李自成
解析:
分析:熟读课文,找出相关的神话传说故事。
点评:考查学生对课文的阅读概括能力。
23.阅读文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夜听九寨
沉石大多数人都曾是白天看九寨沟的,步入其境,会欣赏到那嵌入山水之间的多彩美景,尤其是那五彩石、孔雀蓝、魔幻般的池畔,还有那春分和仲秋时节被风浸染的山林,叶片的色彩宛如画笔,为那里的山水涂上大自然生命的色彩并赋予九寨沟神奇天堂之美名……
初秋早晨,当我步入九寨,把阳光与色彩收进眼帘过后,忽然产生另一种好奇的想象,决定要夜走九寨,扑向山水深处用心去聆听九寨的灵魂之声。
九寨的夜很纯净,虽说只有半弦清月挂在山尖,但夜的浓度仿佛过滤了似的,黑静中带着丝丝透明的蓝梦,在寨与寨之间、山与山丛中、湖与湖的彼岸飘浮着一种夜色情绪。此时,泉击石盘的声音愈来愈响,当你贴近礁盘,俯身侧耳时,一种神奇的声响穿过石盘发出的声音,然后由喷发的水珠同时打在翠竹林里,像散落的珍珠声,形成了主声音与次声音合奏的共鸣,传递给夜空的是山的神圣,水的经典。“这是一出泉水,带动的是多音的组合!”我闭着眼睛在感悟,“水是有生命的!”
“听说,金海湖是海拔最高的山脉之湖,山与水有洞洞相连的秘密?”我指着海拔3300多米的山峰,问旅游局的老朋友甘巴。
“那里是最原始的山洞,当年林场的工人曾进去过,谁也没有走到头。”甘巴担心地说,“光靠我这手电筒是无法走进山洞的。”
我笑了,带着一丝无所畏惧的神色:“山洞里只要有泉,单凭声音就会找到洞与洞之间的路。”
“你真的要进洞?”甘巴急了,“就是白天进去都很困难。”
“没有探险,哪来的收获!”我说,“要想写出真正的九寨神奇,一定要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
走进山洞里探幽,寻找的是泉的源头之母。夜里的山洞格外单纯,泉的声音在洞间回旋着,既清脆又响亮,宛如在悬崖礁盘上滴下翡翠,颗颗沁人耳畔。我屏住呼吸,透过洞内水珠闪烁的点点星光,聆听着来自泉水发出的响声,用心在寻觅着那最天然的泉之声。洞内的山盘与礁砂形成了九寨独特的地貌,泉涌出石间,并融入沙棘沉淀之后,形成了地质的钙化,水与水流出的是一种绿色的诗意。
蓦然,在我的头顶传来一阵轰鸣的水流声,像是一泻千里的瀑布巨响震耳欲聋,我惊讶地仰头望着,黑压压一片,什么也看不见。“这水声来自于海拔之巅,据说远古的人发现这个洞后就没出来。”甘巴说得很认真。
我凭着水声的方向,钻着一个个洞口,翻越着一个个起伏的山脉狭路,明显感觉到自己的脚是在沿着水系攀登,在洞的某一个磐凹处,总会有泛着泉眼的水流,静谧之中能听到泉的吟唱。“你听,在这里唱歌,有一种神奇的回声,并且传得非常远。”甘巴说着,情不自禁地唱起了《神奇的九寨》。他唱的每一个音符都穿透了泉水与山石,仿佛把我们带入了一个硕大无比的音箱里,真实地感受到了大自然奇妙的魅力。一曲过后,我在洞的夹层中寻觅到了真正的水源头。“快来看,我的左侧是一道水线!”我大声嚷道。
水线在夜色中闪现着一道道别致的亮丽,而且能辉映着整个山洞,是从高原飞流直下的瀑布,唱着歌从远古走来,声音是如此的原始和年轻。
“这是洞中的小瀑布,真正的大瀑布还在高原深处。”甘巴说这话时,我已经明白了九寨水源的含义。我无需再去寻觅,已经用心触摸到了水的神经,泉的甘甜。
当我走出九寨山洞时,站在一处最原始的崖石边眺望,眼前的九寨已经沉浸在一片茫茫的夜雾之中,东方的晨曦仿佛穿透雾纱,射出了绚丽斑斓的霞光。此时,我被迎面飘舞的晨雾缭绕,在夜与晨的交织中,再一次听到了那散发着馨香的泉水声……
(1)在“决定要夜走九寨,扑向山水深处用心去聆听九寨的灵魂之声”一句中,作者为什么要用“扑”?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答案:“扑”,是猛冲上去的意思,容易让人联想到野兽捕食的情景,这里用来突出“我”急欲探究九寨山水的强烈愿望,这样写可以强化它的神往之情,为后文夜走九寨作铺垫。
解析:
分析:结合语境,赏析词语的妙处。
点评:学生应该具备一定的阅读鉴赏能力。
(2)作者浓墨重彩,详写夜探九寨山洞,其用意是什么?
答案:这样写是为了突出“世之奇传、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的人生哲理。同时也突出九寨另一种特殊的情态之美:九寨之水不仅可观可看,更可听。而只有夜探才能触摸水的神经,聆听九寨的灵魂之声。
解析:
分析:详写的地方是突出主题的地方,结合语境进行分析理解。
点评:考查学生对文章结构的安排。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1 页 (共 11 页)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