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吆喝》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积累词语,掌握“招徕,囿 ( http: / / www.21cnjy.com )于,隔阂, 饽饽,秫秸,商贩, 吹嘘,吆喝”等词的音、形、义;运用“随机应变,合辙押韵,油嘴滑舌”等成语。
2.过程与方法:
结合课文介绍的北京吆喝声,引导学生感受京城特色的民间风俗,培养学生对口头广告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京城特色的民风民俗;体验中国地方文化的魅力。
二.教材分析
《吆喝》一文介绍了老北京城街头商贩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吆喝声,那看似平凡、简单,不为人所关注,甚至厌恶的吆喝声,对作者来说,却大有文章,在缓缓的追忆语调中流露出的是美好的回忆和怀念之情。文学习本,引导学生感受京城特色的民风民俗,认识、感受、热爱“吆喝”这门艺术。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三.教学重点
把握文章的结构,学习作者剪材组材的技巧;品味语言,理解作者的内心感受。
4.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感受京城特色的民间风俗,培养学生对口头广告能力。 开展语文活动,切实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21教育网
五.教学准备:
1.布置同学搜集萧乾先生的简历和他的作品。
2.搜集有关老北京传统民俗的文字资料、图片等。
六.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导入:(课件2)
师:曾经,在人们的耳边经常会响起这样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声音:磨——剪子嘞,戗——菜——刀。这是什么声音?
生(齐):吆喝声。
师:是呀,平时我们到集市上也能听到很多的吆喝声。今天我们就来听听老北京最有特色的声音——吆喝。请同学们把课本翻到第十八课我们一起赏读萧乾的《吆喝》。2·1·c·n·j·y
2.作者简介:(课件3)
萧乾(1910――1999 ( http: / / www.21cnjy.com )年)原名萧炳乾,生于北京,蒙古族。世界闻名的记者,卓有成就的翻译家、作家。主要著译作有《梦之谷》、《人生百味》《莎士比亚戏剧故事集》、《尤利西斯》等。)国外。他以散文笔调写小说,写出了家乡五行八作的见闻和风物人情、习俗民风,富于地方特色。作品在疏放中透出凝重,于平淡中显现奇崛,情韵灵动淡远,风致清逸秀异。【来源:21·世纪·教育·网】
(二)检查预习,理清课文条理 。
自由读课文。检查生字认读情况。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1.字词注音(课件4)
囿(yòu) 钹(bō) 招徕(lái) 铁铉(xuàn) 饽荠(bí qí) 秫秸秆(shú jiē gǎn)
2、词语解释(课件5)
招徕:招揽。饽饽:馒头或其他面食 ( http: / / www.21cnjy.com ),也指用杂粮面制成的块状食物。
秫秸:去掉穗的高粱秆。合辙押韵:这里指押韵。
随机应变:跟着情况的变化,掌握时机,灵活应付。
油嘴滑舌:形容说话油滑。囿于:局限于;拘泥于。
隔阂:彼此情意不通,思想有距离。
吹嘘:夸大地或无中生有地说自己或别人的优点;夸张地宣扬。21·cn·jy·com
(三)整体感知,把握主要内容
1.学生默读课文,思 ( http: / / www.21cnjy.com )考:作者围绕北京的吆喝声介绍了什么 他对北京的吆喝声怀有怎样的感情 (课件6)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课件7)
在作者看来,北京小贩货郎的叫卖声简直就是一种“戏剧性”的艺术。作者介绍了从白天的叫卖声到夜晚的叫卖声,从卖吃食的、放留声机的,到乞讨的,还有富有四季特色的叫卖声等等,从中流露出作者对北京的吆喝声怀有一种特殊的感情,那就是愉悦和怀想。
2.理清文章思路。(课件8)
明确:(课件9)
全文共14自然段。可分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至3段),总写旧北京城街头商贩为招徕顾客而发出的种种音响。
第二部分(第4至10段),具体从两个方面入手写“吆喝”:一是“从早到晚”,一是“一年四季”。
第三部分(第11至14段),介绍了各种吆喝的主要内容,声调变化、音韵节奏。
(四)、合作探究,深入研读,把握旨趣www-2-1-cnjy-com
1,学习第一部分。(课件10)
( http: / / www.21cnjy.com ) 学生朗读课文第1至3段。
提问:文章开头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重点写什么内容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课件11)
文章开头在写法上可以说是采用“花开两朵,各表一枝”的方法。作品先将旧北京走街串巷的小贩为招徕顾客而做出的种种音响分作两种:“器乐”和“声乐”,然后重点写“声乐”——各种小贩那醉人的叫卖。
写北京街头各种商贩的叫卖,突出了叫卖者的本事:他们气力足,嗓子脆,口齿伶俐,咬字清楚,还要会现编词儿,脑子快,能随机应变。正因为叫卖者的这些种种特点,很自然地引出下文介绍的各种吆喝声。
2. 学习第二部分。(课件12)2-1-c-n-j-y
学生默读课文第4至10段。
提问:作 ( http: / / www.21cnjy.com )者写从早到晚的吆喝声,具体写了哪些叫卖声 重点又写了什么 ‘
学生阅读课文,找出相关的语句。
明确:(课件13)
作者从早写到晚。写早晨吆喝卖早点的:大米粥、油炸果的;和新鲜蔬菜的:卖青菜和卖花儿的。写白天卖日用百货和修理各种家具的,这就更热闹了。
然而重点是写晚上。北京胡同的晚上好不热闹:卖夜宵的,唱话匣子的,用凄厉动人的叫喊讨饭的,真是应有尽有。这一层作者重在写出北京胡同里小贩的叫卖声持续时间之长,种类之多。
3.学习第三部分。(课件14)
提问:这一部分所写内容与前文有何不同 试具体说说。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课件15)
文章第三部分从叫卖作为一种口头广告的角度来写。这里写叫卖的文化内涵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有的叫卖说明商品制作的工艺过程。如:“蒸而又炸呀,油儿又白搭。面的包儿来,西葫芦的馅儿啊。蒸而又炸。”其二,有的叫卖具有强烈的戏剧性。如卖山楂的喊:“就剩两挂啦。”其实他身上挂满了那用绳串起来的紫红色的果子。其三,叫卖的语言十分丰富,极富表现力。有的善用比喻,如“栗子味儿的白薯”、“萝卜赛过梨”等;有的合辙押韵,颇为动听,如“又不糠来又不辣,两捆萝卜一个大。”
文章介绍了各种吆喝的主要内容、声调变化、音韵节奏,使读者对吆喝有了较为全面深入的理解。21·世纪*教育网
(5)、赏析品味,揣摩语言
提问:本文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用地道的京白(北京口语)来写的,特别是描写吆喝的语句,富有浓郁的地方特色。试找出几例,仔细读一读,体会其中的意味。(课件16)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课件17)
介绍夜晚的吆喝,如“馄饨喂——开锅!”“剃头的挑子,一头热”“硬面——饽饽”。
介绍夜里乞丐的叫声,如“行好的——老爷——太(哎)太”“有那剩饭——剩菜——赏我点儿吃吧!”
介绍吆喝作为一种口头广告,举例如“卤煮喂,炸豆腐哟”“葫芦儿——冰塔儿”,“冰棍儿——三分嘞”等等。【来源:21cnj*y.co*m】
这些对吆喝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描写,极富特色,从这些“戏剧性”的艺术中,读者聆听到那些奇妙无比、特色鲜明的“声乐艺术”,欣赏到富有京城特色的民俗风情。
21*cnjy*com
(6) 、延伸拓展,沟通课堂内外(课件18)
1.让有特长的学生模仿课文中的叫卖声, ( http: / / www.21cnjy.com )学生从中体验吆喝的民俗内涵。
2.吆喝其实是一种广告,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类广告在逐渐消失。不妨把家乡的吆喝,或者类似吆喝的口头文化遗产记录下来,为抢救工作做点贡献。21cnjy.com
(7)随堂练习(课件19)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
A、暂时﹙zàn﹚ 魁梧﹙wǔ﹚ 锐不可当﹙dāng﹚
B、惩罚﹙chéng﹚教诲﹙huì﹚忍俊不禁﹙jìn﹚
C、酝酿﹙rǎng﹚ 拮据﹙jū﹚ 随声附和﹙hè﹚
D、镂空﹙lòu﹚ 解剖﹙pōu﹚ 不省人事﹙xǐng﹚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是()
A、博学 桥粱 穿戴 抑扬顿挫
B、秘诀 惨淡 蜡烛 郑重其事
C、恻隐 摇篮 蔓延 不可救要
D、隐晦 轻捷 偷懒 轻而义举
3、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万恶不赦(赦免)不屑置辩(认为值得)
B、人迹罕至(稀少)好意难却(推辞,拒绝)
C、有例可援(支援)狼狈不堪(能忍受)
D、不言而喻(明白)不能自已(停止,这里是控制的意思)
4参考答案:D B C【出处:21教育名师】
七、课堂小结(课件21)
本文以平易而又不乏生动幽默的语言介 ( http: / / www.21cnjy.com )绍了旧北京街市上动人的一景,缓缓的追忆语调中流露出的是愉悦和怀想,让人不由自主地品味到生活中蕴涵的浓郁的情趣。此外,文章在结构的安排上也颇有独到之处。【版权所有:21教育】
八.板书设计(课件20)
吆喝
语言:富有地方特色
情感:怀念往昔生活
感悟:保护文化遗产
8.教学反思
1,在这堂课上,始终把学生放在首 ( http: / / www.21cnjy.com )位,设计了说“吆喝”的现场表演,喊“吆喝”的角色体验,论“吆喝”的课堂讨论等三个学生活动环节,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同时,如今的中学生对于旧式的“吆喝”是陌生的,这就为教学带来了难度。为此,教师可以借助录音、录像等媒体来让学生直观感受,增加学生对“吆喝”。www.21-cn-jy.com
2、学生体味到自身日常生活中蕴含 ( http: / / www.21cnjy.com )着无穷的乐趣,感受到民俗文化的独特魅力,进而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生活。同时,在老北京城,各种吆喝声随处可见,五花八门,但作者介绍起来却条理清晰,杂而不乱,学习领悟作者高超的组织材料的手法,以及品味本文的语言特色,是这篇文章的重点所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第 6 页 (共 6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共23张PPT)
中学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吆喝
情境,激趣创设揭题
师:曾经,在人们的耳边经常会响起这样的声音:磨——剪子嘞,戗——菜——刀。这是什么声音?
师:是呀,平时我们到集市上也能听到很多的吆喝声。今天我们就来听听老北京最有特色的声音——吆喝。请同学们把课本翻到第十八课我们一起赏读萧乾的《吆喝》。
介绍作者
萧乾(1910――1999年)原名萧炳乾,生于北京,蒙古族。世界闻名的记者,卓有成就的翻译家、作家。主要著译作有《梦之谷》、《人生百味》《莎士比亚戏剧故事集》、《尤利西斯》等。)国外。他以散文笔调写小说,写出了家乡五行八作的见闻和风物人情、习俗民风,富于地方特色。作品在疏放中透出凝重,于平淡中显现奇崛,情韵灵动淡远,风致清逸秀异。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生字注音:
囿 钹 招徕 铁铉
饽荠 秫秸秆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对照答案:
囿(yòu) 钹(bō)
招徕(lái) 铁(xuàn)
饽荠(bí qí)
秫秸秆(shú jiē gǎn)
词语释义
招徕:
饽饽
秫秸:
合辙押韵:
随机应变 油嘴滑舌:
囿于:
隔阂:
吹嘘:
对照答案
招徕:招揽。饽饽:馒头或其他面食,也指用杂粮 面制成的块状食物。
秫秸:去掉穗的高粱秆。合辙押韵:这里指押韵。
随机应变:跟着情况的变化,掌握时机,灵活应付。
油嘴滑舌:形容说话油滑。囿于:局限于;拘泥于。
隔阂:彼此情意不通,思想有距离。
吹嘘:夸大地或无中生有地说自己或别人的优点; 夸张地宣扬。
整体感知,把握主要内容
默读课文思考:作者围绕北京的吆喝声介绍了什么 他对北京的吆喝声怀有怎样的感情
整体感知,把握主要内容
明确:
在作者看来,北京小贩货郎的叫卖声简直就是一种“戏剧性”的艺术。作者介绍了从白天的叫卖声到夜晚的叫卖声,从卖吃食的、放留声机的,到乞讨的,还有富有四季特色的叫卖声等等,从中流露出作者对北京的吆喝声怀有一种特殊的感情,那就是愉悦和怀想。
整体感知,把握主要内容
理清文章思路
整体感知,把握主要内容
明确:
全文共14自然段。可分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至3段),总写旧北京城街头商贩为招徕顾客而发出的种种音响。
第二部分(第4至10段),具体从两个方面入手写“吆喝”:一是“从早到晚”,一是“一年四季”。
第三部分(第11至14段),介绍了各种吆喝的主要内容,声调变化、音韵节奏。
合作探究,深入研读,把握旨趣
学习第一部分。
学生朗读课文第1至3段。
提问:文章开头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重点写什么内容
合作探究,深入研读,把握旨趣
明确:
文章开头在写法上可以说是采用“花开两朵,各表一枝”的方法。作品先将旧北京走街串巷的小贩为招徕顾客而做出的种种音响分作两种:“器乐”和“声乐”,然后重点写“声乐”——各种小贩那醉人的叫卖。
合作探究,深入研读,把握旨趣
学习第二部分。
学生默读课文第4至10段。提问:作者写从早到晚的吆喝声,具体写了哪些叫卖声 重点又写了什么
合作探究,深入研读,把握旨趣
明确:
作者从早写到晚。写早晨吆喝卖早点的:大米粥、油炸果的;和新鲜蔬菜的:卖青菜和卖花儿的。写白天卖日用百货和修理各种家具的,这就更热闹了。然而重点是写晚上。
合作探究,深入研读,把握旨趣
学习第三部分。
提问:这一部分所写内容与前文有何不同 试具体说说。
合作探究,深入研读,把握旨趣
明确:
文章第三部分从叫卖作为一种口头广告的角度来写。这里写叫卖的文化内涵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有的叫卖说明商品制作的工艺过程。其二,有的叫卖具有强烈的戏剧性。其三,叫卖的语言十分丰富,极富表现力。
赏析品味,揣摩语言
提问:本文是用地道的京白(北京口语)来写的,特别是描写吆喝的语句,富有浓郁的地方特色。试找出几例,仔细读一读,体会其中的意味
介绍夜晚的吆喝,如“馄饨喂——开锅!”“剃头的挑子,一头热”“硬面——饽饽”。
介绍夜里乞丐的叫声,如“行好的——老爷——太(哎)太”“有那剩饭——剩菜——赏我点儿吃吧!”
介绍吆喝作为一种口头广告,举例如“卤煮喂,炸豆腐哟”“葫芦儿——冰塔儿”,“冰棍儿——三分嘞”等等。
这些对吆喝的描写,极富特色,从这些“戏剧性”的艺术中,读者聆听到那些奇妙无比、特色鲜明的“声乐艺术”,欣赏到富有京城特色的民俗风情。
拓展延伸
1,让有特长的学生模仿课文中的叫卖声,学生从中体验吆喝的民俗内涵。
2.吆喝其实是一种广告,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类广告在逐渐消失。不妨把家乡的吆喝,或者类似吆喝的口头文化遗产记录下来,为抢救工作做点贡献。
随堂练习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是()
A、暂时﹙zàn﹚魁梧﹙wǔ﹚锐不可当﹙dāng﹚B、惩罚﹙chéng﹚教诲﹙huì﹚忍俊不禁﹙jìn﹚C、酝酿﹙rǎng﹚拮据﹙jū﹚随声附和﹙hè﹚D、镂空﹙lòu﹚解剖﹙pōu﹚不省人事﹙xǐng﹚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是()
A、博学桥粱穿戴抑扬顿挫B、秘诀惨淡蜡烛郑重其事
C、恻隐摇篮蔓延不可救要D、隐晦轻捷偷懒轻而义举
3、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万恶不赦(赦免)不屑置辩(认为值得)B、人迹罕至(稀少)好意难却(推辞,拒绝)C、有例可援(支援)狼狈不堪(能忍受)
D、不言而喻(明白)不能自已(停止,这里是控制的意思)
板书设计
吆喝
语言:富有地方特色
情感:怀念往昔生活
感悟:保护文化遗产
课堂小结
本文以平易而又不乏生动幽默的语言介绍了旧北京街市上动人的一景,缓缓的追忆语调中流露出的是愉悦和怀想,让人不由自主地品味到生活中蕴涵的浓郁的情趣。此外,文章在结构的安排上也颇有独到之处。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吆喝》练习题
1、基础题
1.根据拼音写汉字
①招lái( ) ②yòu于( ) ③隔hé( ) ④bō( )
⑤铁xuàn( ) ⑥bō bō ( ) ⑦shú jiē( ) ⑧bí qí( )
2.以下成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随机应变 不拘一格 寸步难行
B.不求甚解 不攻自破 耳目一新
C.入木三分 孤方自赏 油嘴滑舌
D.耳闻目睹 见多识广 拾金不昧
3.本文选自____________,作者____________是北京人,著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文章用____________的语言介绍了旧北京的____________,缓缓的追忆语调中流露出____________。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4.找出下列句子的主干。
①20年代一位在北京做寓公的英国诗人奥斯伯特·斯提维尔写过一篇《北京的声与色》。
②布贩子手里的拨浪鼓和珠宝玉石收购商打的小鼓,也都给他以快感。
5.一小吃店打出广告:“好吃 ( http: / / www.21cnjy.com ),告诉大家;不好吃,告诉我们。”但由于广告内容不够自信,效益并不好。后经人指点,将广告内容稍作变动,便顾客盈门。请问,是怎样改动的?
二、阅读
阅读下列文段,回答文后问题。
A叫卖实际上就是一种口头广 ( http: / / www.21cnjy.com )告,所以也得变着法儿吸引顾客。比如卖一种用秫秸秆制成的玩具,就吆喝:“小玩艺儿赛活的。”有的吆喝告诉你制作的过程,如城厢里常卖的一种近似烧卖的吃食,就介绍得十分全面:“蒸而又炸呀,油儿又白搭。面的包儿来,西葫芦的馅儿啊,蒸而又炸。”也有简单些的,如“卤煮喂,炸豆腐哟”。有的借甲物形容乙物,如“栗子味儿的白薯”或“萝卜赛过梨”。“葫芦儿——冰塔儿”既简洁又生动,两个字就把葫芦(不管是山楂、荸荠还是山药豆的)形容得晶莹可人。卖山里红(山楂)的靠戏剧性来吸引人,“就剩两挂啦”,其实,他身上挂满了那用绳串起的紫红色果子。
B有的小贩吆喝起来声音细而高,有的低而深沉 ( http: / / www.21cnjy.com )。我怕听那种忽高忽低的。也许由于小时人家告诉我卖荷叶糕的是“拍花子的”(拐卖儿童的),我特别害怕。他先尖声尖气地喊一声“一包糖来”,然后放低至少八度,来一气“荷叶糕”。这么叫法的还有个卖荞麦皮的。有一回他在我身后“哟”了一声,把我吓了个马趴。等我站起身来,他才用深厚的男低音唱出“荞麦皮耶”。21教育网
6.第A段中介绍了几种叫卖的方法,分别是那几种?
7第B段中写了几种吆喝的声调?
8.精炼概括AB两段的主要内容。
9.简要分析文段的语言特色。
10.领会文章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
1.答案:1.①徕 ② 囿 ③阂 ④ 钹 ⑤ 铉 ⑥饽饽 ⑦秫秸 ⑧荸荠
解析:【分析】根据拼音写汉字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比较容易,大部分考查的是字词掌握的能力,要想正确组词,就要理解字的意思。21cnjy.com
【点评】这是考查学生对生字生词掌握的题,这样的题需要在课堂读课文的认真记忆,生字只有放在词语里面记忆才更容易。www.21-cn-jy.com
2.答案.C
解析:【分析】汉字改错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比较容易,大部分考查的是字词掌握的能力,要想正确组词,就要理解字的意思。【来源:21·世纪·教育·网】
【点评】这是考查学生对汉字书写的题,这样的题需要在课堂读课文的认真记忆,生字只有放在词语里面记忆才更容易。21·cn·jy·com
3.答案:《北京城杂忆》 萧乾 作家 记者 翻译家 平易而又不乏幽默 吆喝 对往昔岁月的怀想和浓郁的生活21·世纪*教育网
解析:【分析】考查文学常识。
【点评】这是考查学生对文学常识掌握的题,这样的题需要学生归类记忆,并做好积累。
4. 答案:①奥斯伯特·斯提维尔写《北京的声与色》②拨浪鼓和小鼓给他以快感。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给句子找出主干。
【点评】对于句子找出主干的题,要把握句子的主谓宾。
5.答案:好吃,告诉我们;不好吃,告诉大家。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口语交际。
【点评】口语交际读通情境,抓住中心,领会意图,设身处地,语言得体。
6.答案:三种
叫卖的方法:①吆喝制作的过程;②借甲物形容乙物;③戏剧性吆喝。
解析:【分析】本查对主要内容的题考理解。
【点评】于内容的对概括,抓住人物和事件,结合上下文,来概括文章内容。
7.答案:三种
叫卖的声调:①声音细而高;②声音低而沉;③忽高忽低。
解析:【分析】本查对主要内容的题考理解。
【点评】于内容的对概括,抓住人物和事件,结合上下文,来概括文章内容。
8.答案:①叫卖有不同的内容。②叫卖有不同的声调。
解析:【分析】本查对主要内容的题考理解。
【点评】于内容的对概括,抓住人物和事件,结合上下文,来概括文章内容。
9.答案:一、时间为序,展示各行各业的吆喝,二、抓住特点,描绘各色吆喝艺术,三、京腔京调,再现北京胡同艺术。回答出一点即可。2·1·c·n·j·y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文章的语言特色。
【点评】本题考查语言特色。语言的特色。一般从准确简洁、清新明快、生动形象、浅显质朴等方面思考。
10.答案:充满了怀念之情。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文章的思想情感。
【点评】文章的思想情感应该熟悉全文的情感脉络,抓住关键词,若无现成的词语可供选择,则需要对语段进行分析,概括出相关词语。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第 2 页 (共 3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