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识字6《古对今》教学设计及反思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识字6《古对今》教学设计及反思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21.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5-14 23:18: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统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古对今》教学设计及反思
(第一课时)
教材解读
《古对今》是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二篇课文。课文以韵文的形式安排了若干组意思相对的词语,呈现出各种并置的意象,营造出自然美的意境。课文由三个小节组成,每小节字数相同,结构相同,读起来朗朗上口。三个小节分别呈现了时空到季节的气势之美,自然万物之美,以及生命之美。本课主要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感受韵文所描写的四季轮回、昼夜交替等自然现象,在语境中运用多种方法学习生字,并通过借助图片、结合生活经验等了解词语的意思。读中悟,读中思,读中感受韵文的节奏和韵律。
教学目标
1.认读“圆、严”等11个生字,会写“对、细”2个字。
2.联系生活实际并借助图片了解“严寒、酷暑”等5个词语。
3.正确、流利朗读课文,感受对子的韵律美,激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识字、朗读,了解对子的结构特点。
2.联系生活经验想象“严寒酷暑、和风细雨”等抽象词语的意境。
教学准备
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游戏揭题
1.创设“哪吒”从古穿越至今的情境,带领学生玩对对子的游戏。
2.揭示课题,指名读题,师板书课题,相机教学“对、今”。
3.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本环节主要以孩子们喜欢的“哪吒”形象来点燃学生学习的热情,哪吒是古代的神话人物,设置穿越对对子的环节,也跟今天这篇课文不谋而合,让学生在游戏中有一种古今对话的感觉,同时也复习了上学期学过的《对韵歌》,为这节课的学习做铺垫。
二、整体感知,学习一二小节
学习提示一:
1.读: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标:给课文标上小节号。
(1)出示韵文,标好小节。
(2)指名分小节读韵文。
(3)师范读,生练习读韵文。
(4)发现韵文特点。
教师小结:这样的韵文读起来朗朗上口。带着这样的发现读第一小节,试着读出节奏。
【设计意图】本环节让学生在读中发现感知课文的特点,在教师范读、学生自读中初步把握韵文的朗读节奏,对韵文有初步的了解。
(5)出示古代铜钱,学生观察其形状。出示“圆”,引导学生认读并分享识字办法。以“圆”为中心,一字开花,扩展词语圆凳、圆桌、圆球、圆月。
教师小结:古时候,人们认为天是圆的,地是方的,也就有了天圆地方的说法。(6)出示一二组对子,指名读,指导读出节奏。
【设计意图】以古代铜钱与“圆”字的教学相结合,让学生更直观地感知“圆”这一形声字的特点,并以词组的形式加以巩固和扩充,让学生印象更深刻。同时也透过“圆”在无形中渗透了传统文化。
(7)“严寒对酷暑,春暖对秋凉”。生齐读并交流发现。
①学生交流。师板贴四季图并采访:你从哪里读出来的?
②请生板贴“严寒”,字理识字“寒”。调动学生生活经验感受冬天寒冷时的状态,指导读好“严寒”。
③请生板贴“酷暑”。抓住“暑”的部件“日”,让学生分享夏天最喜欢做的事情,感受太阳高高挂在天空时的暑热,指导读好“酷暑”一词。
④生再读对子,引导发现四个词语一一对应。
教师小结:寒来暑往,一年又一年,这样循环往复就有了四季轮回。
⑤师生拍手读第一小节,感受韵文的节奏。
【设计意图】本环节让学生在读中有发现,遵循学生的学习起点,根据学生的发现,教师调动学生生活经验相机指导生字词的认读和了解,充分体现“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在学完第一小节后引导学生感知韵文的节奏。
学习提示二:
1.读:自由读第二小节,你又有什么发现?
2.说:和同桌交流你的发现。
(1)出示第二小节,指名读。
(2)指名分享交流
①第一组:晨对暮。动画演示字理。认读“晨”,提醒前鼻音。
②第二组:朝霞对夕阳。
早晨的云霞叫——朝霞。傍晚的太阳——夕阳。联系学生生活经验感知朝霞和夕阳的美,男女生赛读。对照图片读。
教师小结:日升日落,一天又一天,这样循环往复就有了昼夜更替。
③第三组:雪对霜。看图补充对子。(相机教学)
④第四组:和风对细雨。和风是怎样的风?
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谈感受。出示和风细雨的动态图,联系生活感知和风细雨,卡片认读“细”。指导读好成语“和风细雨”。
教师小结:对子里的这些事物都是美丽的自然现象,让我们用朗读把它们展现出来,齐读第二小节。
【设计意图】本环节由扶到放,先让学生自由读第二小节,再和同桌交流发现,体现合作意识。以学生的交流发现展开学习,联系生活经验,借助图片感受自然之美。
三、诵读韵文
1.出示一二小结,齐读。
2.尝试背诵。
四、指导书写
1.出示“对”“细”,读一读,观察。
2.师范写。
3.描一个,写一个。
4.评价。
【设计意图】生字书写也是本课的重点,以哪吒的形象提醒学生写字时的姿势,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在对比中发现“对”“细”两个左右结构的字各自的特点,以此为评价标准让学生在书写的过程中能关注这两个字不同的地方,最后师生共评。
五、游戏巩固
1.明确游戏规则。
2.师生合作玩对子。
3.同桌合作玩对子。
【设计意图】一年级的孩子年龄小 ,集中注意时间短,课堂40分钟要坚持下来是有难度的。安排游戏的环节,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游戏中巩固本课的生字识记。
六、板书设计
【设计意图】板书简洁明了,以教师手工绘制的四季图为背景,相机提取四个季节的对子,在板书呈现上也是一 一对应,并最终绘制成圆形,体现四季轮回;第二小节也以两组相对的词为关键,一 一对应,感受昼夜的交替,最终都回归古人的“天圆地方”。
教学反思
一、寻诵读方法,感韵文节奏
《古对今》是一篇富有节奏和韵律的课文,读起来朗朗上口。一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感知和朗读能力,但如何让学生感知韵文的美,并通过朗读来表达,是我备课过程中反复思考的问题。经过实践,我设计了以下教学方法:
1. 指名分小节朗读,指导学生读正确。
2. 教师进行范读,让学生在范读中感知韵文的节奏。
3. 学生自己练习读,发现韵文的特点:字数相同,结构相同。有步骤,分层次的朗读让学生对韵文的节奏有初步的感知。在学习过程中,我注重指导词语的朗读,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了解“严寒酷暑、和风细雨”的意思,借助图片感受“朝霞、夕阳”的美丽,指导学生利用加重音、稍稍拉长音等方法读出对子的节奏,为读好韵文打下坚实的基石。整堂课我始终以读贯穿,让学生在读中感知韵文的节奏。
二、唤生活体验,识生字新词
一年级学生已积累了一定的识字方法,如利用形声字特点、偏旁等识记生字。在本课中,我引导学生运用联系生活、结合字理等多种方法进行识记。如“寒”字的教学,我出示图片让学生观察,引导学生发现一个人光着脚站在塞满稻草的屋子里,但是他还是觉得冷。出示“寒”字的演变,结合寒字的两点,引导学生想象:我们刚经历过冬天,光着脚站在冰上什么感觉?让学生联系生活经验了解“寒”就是冷,从而指导认读“严寒”。又如“晨”也可以借助字理识字,通过观察图片,发现“日”就代表太阳,动画演示“日”渐渐升起,就到早晨了,指导学生认读,在认读中了解晨的含义,感受中国汉字的博大精深。“朝霞、夕阳”可以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来识记,“圆”则可以通过形声字的构字规律识记。多元化的识字策略,为学生读好韵文铺平道路,使识字从生活中来,到学习中去。
三、借游戏之趣,激学习热情
一年级学生年龄小,集中注意力时间短,本课识字量较大。游戏能激发学生持续学习的动力,促使他们积极参与课堂学习。本课设计了三个游戏:一是课前对对子游戏,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让他们对本堂课充满期待。二是课中游戏,与老师一起拍打节奏,为韵文伴奏。这种学习方式深受一年级学生喜爱,既能让他们在学习后短暂放松,又能复习巩固新知识。三是课后游戏,继续以对对子的形式进行,教师根据本课内容设计专属词卡,让学生在师生或同桌合作中巩固字词。玩中学,学中玩,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牢记韵文。
总之,在一年级的识字课上,教师应充分利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识字变得既有趣又有意义,让学生学得有劲头、有兴趣,让课堂既充满趣味又富有实效。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