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单元综合素养测评A卷
基础巩固与综合运用
时间: 90分钟 满分: 100分
一、用“√”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5分)
1.今天,凯( ɡǎi/kǎi )丽阿姨要送我一套名为“万马奔( bēn/bèn )腾”的画册。放学后,我匆匆将试卷 (juǎn/juàn )卷( juǎn/juàn )起塞入书包,直奔( bēn/bèn )家里。
2.爸爸出差( chā/chà/chāi )时,阴差( chā/chà/chāi )阳错地带回来一本《水浒传( chuán/zhuàn )》,书中的人物故事充满传( chuán/zhuàn)奇色彩,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我差( chā/chà/chāi )不多每晚都会翻开它,细细品读几页。
二、结合语境,看拼音写字词。(7分)
我的jiù fù( )姓jiǎ( ),家住tiān jīn( ),他从小就酷爱读书,不仅每日sònɡ dú( ),还会给小伙伴jiǎnɡ shù( )书中有趣的内容。他常常说,人的一生是yǒu xiàn( )的,但是读书不仅可以让我们内心充盈,还能延缓shuāi lǎo( ),这qǐ( )不是两全其美的事情?
三、选择题。(8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
A.书籍 慰藉 莲藕 B.呻吟 绅士 伸展
C.馈赠 遗憾 崩溃 D.皎洁 矫健 姣好
2.“鉴”的金文是 ,字形像人俯首在盛水的器皿里照脸。结合下面的解释,“鉴赏”“光可鉴人”“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中“鉴”的意思分别是( )
A.③①② B.③②① C.①②③ D.①③②
3.对下列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不耻下问(以……为耻) B.默而知之(记住)
C.学而不厌(厌烦) D.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说)
4.在下面语段的横线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读书是一种思维的训练,人格的修炼,内心的历练。所以,爱读书的人,说话有______,掷地有声;为人有_________,豁达淡泊;生命有________,深远厚重。恰如季羡林先生所言:“天下第一好事,还是读书。”
A.分量 雅量 质量 B.分量 质量 雅量
C.质量 雅量 分量 D.质量 分量 雅量
5.小雯要参加学校《经典重读》封面设计大赛,下列句子中最适合用于封面题字的是( )
A.红日初升,其道大光。
B.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C.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D.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6.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因为小说大多是虚构的,所以又有生活的影子。
B.经过老师的再三教育,使他终于懂得了要遵守学校的纪律。
C.有没有良好的班风和学风,是衡量一个优秀班级的标准之一。
D.为了防止校园霸凌事件再次发生,学校加强了有关法规的宣传教育。
7.将下面的句子排成一段语意连贯的话,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于是陶渊明先带着少年来到稻田边,让其观察禾苗是不是在长高。
②陶渊明说:“学习绝无妙法,只有笨法。”少年不解。
③相传,有个少年向陶渊明请教学习的妙法。
④少年恍然大悟:原来,学习并无妙法,勤学则进,辍学则退。
⑤接着,陶渊明又指着溪边的大石头问少年:“石头中间为何会凹
进去?”
A.③①⑤②④ B.③②①⑤④ C.②③①⑤④ D.①⑤③②④
8.关于右边书法作品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图中作品是欧阳询的楷书代表作之一。
B.欧阳询是宋朝著名的书法家。
C.欧阳询的楷书笔力刚劲,字形竖长,结构严谨。
D.此作品整体上平正端庄,险劲生动。
四、先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再完成练习。(8分)
①( )( )有味 ②一知( )( )
③囫囵吞( ) ④悲欢离( )
⑤浮想( )( ) ⑥( )饥( )渴
⑦( )人不倦 ⑧不能自( )
1.写出两个与词语①结构相同的四字词语:______、_______。(1分)
2.我独自坐在窗前,望着满天星辰,心中_____。那些遥远的记忆与现实交织在一起,情感激荡之下,我竟_____,泪水悄然滑落。(选词填空,填序号)(1分)
五、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4分)
1.少年时代的读书生活恰似一幅流光溢彩的画页,也似一阕跳跃着欢快音符的乐章。(照样子,运用相同的修辞手法写句子,用上加点的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书,就像在知识的海洋里畅游;读书,犹如在科学的山峰上攀登;读书,______________________;读书,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照样子,补充句子)
六、根据课本内容填空。(8分)
1.把下列句子补充完整。(4分)
(1)____________,犹恐失之。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敏以求之者也。
(3)______________,终夜不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半亩方塘一鉴开,_______________共徘徊。
2.宋代理学家朱熹告诉我们:“三到之中,________。心既到矣,______________?”(1分)
3.《忆读书》一文中,_______(作者)以回忆的形式叙述了自己不同时期的读书经历,前半部分以“忆读书”为主,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后半部分则以“议读书”为主,告诉读者“__________________”。(3分)
七、阅读文学作品时,我们常常会被其中的一些人物吸引。你最喜欢的人物是谁?请填一填。(3分)
八、阅读材料,完成练习。(14分)
【材料一】 忆读书(节选)
我自1980年到日本访问回来后,即因腿伤闭门不出,“行万里路”做不到了,“读万卷书”便是我唯一的消遣。我每天都会得到许多书刊,知道了许多事情,也认识了许多人物。同时,书看多了,我也会挑选、比较。比如说看了精彩的《西游记》就会丢下烦琐的《封神榜》,看了人物栩栩如生的《水浒传》就不会看索然无味的《荡寇志》。
对于现代的文艺作品,那些写得朦朦胧胧的、堆砌了许多华丽词句的、无病而呻的文字,我一看就从脑中抹去。但是那些满带着真情实感、十分质朴浅显的篇章,哪怕只有几百上千字,也往往使我心动神移,不能自已!
【材料二】 关于读书(节选)
①________。我家门槛上有一道光滑的豁口,那是我们三兄弟少时踩着门槛,借着挂在门框上那盏油灯的微弱光芒读书时踩出来的。那时我额前的头发永远是打着卷的,因为夜晚就着灯火读书,被燎了。
②读书的最好时期,当然是少年,那时心无旁骛,读得快也记得牢。很可惜的是,我那时没有推荐书单。青年时期当然也是读书的好时光,但面对着浩如烟海的书,如何选择,也是一大难题。比较常见的说法是读名著和经典,这当然是对的,但也不妨做些另类的尝试,比如读很少有人读过的冷门书,甚至稀奇古怪的书,这对于从事文学创作的人,也许更有用处。我现在的读书质量和速度已经大不如前,但好在人生阅历不少,每日捧读不辍也是把书读厚了。
③书如同暗夜里的一灯之火,总能带给我些许温暖,还能引发熊熊烈火,照亮我未曾去过的世界 (有改动)
1.材料一中,作者对书籍有自己的感受和评价标准。下列理解不正确的是( )(2分)
A.故事情节精彩而不烦琐的书是好书。
B.读万卷书能知道许多事情,认识许多人物。
C.那些带着真情实感的文章,即使短小质朴,也是好文章。
D.现代文艺作品堆砌华丽辞藻,无病呻吟,不值得一读。
2.读材料二,梳理作者的读书经历,将下图补充完整。(4分)
3.读材料二第①段,横线处应该填下列哪句话?( )(2分)
A.我的读书生活起始于少年时期
B.读书是童年乐事
C.少年时我读书十分痴迷
D.当时的读书条件十分艰苦
4.读下面的对话,给括号中正确的答案画上“√”,并在横线处写上你的发现。(3分)
5.材料二中,作者认为除了读名著和经典,还可以读很少有人读过的冷门书,甚至稀奇古怪的书。你赞同他的观点吗?请选择(画上“√”),并说明理由。(3分)
我(赞同 不赞同)这个观点。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阅读短文,完成练习。(13分)
走遍天下书为侣
如果你独自乘舟绕世界旅行,如果你只能带一样东西供自己娱乐,你会选择哪一样?一块大蛋糕,一幅美丽的图画,一本书,一盒扑克牌,一只画箱,织毛衣的扦子和毛线,一个八音盒或一只口琴……
这的确难以选择。如果让我来选,我不要蛋糕,那东西一吃就没了。我也不要扑克牌,风一吹,那些牌就全飞了。毛线弄不好会湿。口琴比八音盒好些,因为你可以用它吹自己的曲子,而八音盒只演奏固定的几首曲子。我不带图画,因为我可以欣赏大海的景色。我也不带画箱,因为里面的纸总会用光的。看来,最后我要在口琴和书之间作一个选择。我相信我会选择书。
一本书!我会听到有人感叹了:如果你坐船周游世界,这一趟下来,你可以把它读上一百遍,最终你能背诵下来。
对此,我的回答是:是的,我愿意读上一百遍,我愿意读到能背诵的程度。那没什么关系。你不会因为以前见过你的朋友和父母兄妹就不愿再见到他们吧?你不会因为熟悉家中的一切就弃家而去吧?你喜爱的书就像一个朋友,就像你的家。你已经见过朋友一百次了,可第一百零一次再见时你还会说:“真想不到你懂这个!”你每天都回家,可不管过了多少年,你还会说:“我怎么没注意过,那灯光照着那个角落,光线居然那么美。”
你总可以从一本书中发现新东西,不管你看过多少遍。
你会读书,而任何动物都不会,不管多么训练有素的动物也不会读书。只有人会读书。每逢读书时,你就走出自己的心,进入另一个人的心中,聆听另一个人的心声。在这个时候,你就开动了自己的脑筋,这是世界上顶有趣的事。
所以,我愿意坐在自己的船里,一遍又一遍地读那本书。首先我会思考,想想故事中的人为何如此作为。然后我可能会想作家为什么要写那个故事。以后,我会在脑子里继续这个故事,回过头来回味我最欣赏的一些片段,并问问自己为什么喜欢它们。我还会再读另一部分,试图从中找到我以前忽视了的东西。做完这些,我会把从书中学到的东西列个单子。最后,我会想象那个作者是什么样的……这真像与另一个人同船而行。
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位朋友,是一处你想去就去的故地。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你自己的东西,因为世上没有两个人用同一种方式读同一本书。 (作者尤安·艾肯,有改动)
1.在作者眼里,“喜爱的书”就是_______、_____。用“_____”画出文中最能体现作者读书之乐、爱书之情的一句话。(3分)
2.作者在第4自然段中写朋友、家人以及家的目的是什么?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用这些人、物和我们的关系来比喻我们和一本读了多次的书的关系。
B.这是用比喻的方式讲道理,说明一本书可以反复读。
C.用大家熟悉且公认的现象来说明家人很重要的道理,更容易被读者接受。
D.对书进行不同的比喻,可以使文章的语言更加生动,更能吸引读者。
3.读第7自然段,梳理作者“一遍又一遍地读那本书”的方法。(填序号)(3分)
①品味欣赏 ②总结收获 ③想象作者 ④内容思考 ⑤想象写作缘由 ⑥寻找新知
4.下面可以概括本文中心意思的一项是( )(2分)
A.读书百遍,而义自见。 B .好书不厌百回读。
C.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D.敏以求之。
5.联系上文,结合自己的读书经历,谈谈你对文章最后一句话的体会。(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习作。(30分)
这个学期你一定读过很多书吧。假如这些书中的某个人物来到了你的身边,会发生哪些有趣的故事呢?请你以“_________来到我身边”为题,写一篇习作。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再作文;②想象要有意义,表达出自己的美好愿望;③叙述要有条理,语言要流畅,不少于400字。
参考答案
一、1.凯kǎi 奔bēn 卷juàn 卷juǎn 奔bèn
2.差chāi 差chā 传zhuàn 传chuán 差chà
二、舅父 贾 天津 诵读 讲述 有限 衰老 岂
三、1.B 2.B 3.C 4.A 5.D 6.D 7.B 8.B
四、
1.栩栩如生 欣欣向荣
2.⑤ ⑧
五、1.青年时期的奋斗历程恰似一场波澜壮阔的航海之旅,也似一首激昂奋进的进行曲。
2.就像在智慧的灯塔下探索 犹如在文化的原野上驰骋
六、1.(1)学如不及 (2)我非生而知之者 好古 (3)吾尝终日不食 以思
无益 不如学也(4)天光云影
2.心到最急 眼口岂不到乎
3.冰心 对书的热爱 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七、武松 《水浒传》 武松有勇有谋,疾恶如仇。
八、1.D
2.①书多不会选择②读书质量和速度已经大不如前 ③优势④读书的最好时期
3.C
4.读书好 广读书 开阔视野
5. 因为博览群书,可以拓宽视野,挑战传统思维,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为精神世界带来不一样的色彩和活力。
九、1.朋友 家 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位朋友,是一处你想去就去的故地。
2.C
3.④⑤①⑥②③
4.B
5.每个人在读书时都有自己独特的阅读体验,这有着深刻的价值。哪怕是同一本书,我们在不同时期读,都有不同的理解和感悟,这是别人无法体会和替代的。
十、思路:本次习作为想象作文,写作前需将题目补充完整。我们需对写作对象的性格特点等有一定的了解,然后想象与之发生的令人惊叹的事情,要交代清楚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另外,所编写的故事要表达出自己的美好愿望。 例文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