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作业单】15.自相矛盾——部编版2024-2025学年五年级语文下册(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核心素养作业单】15.自相矛盾——部编版2024-2025学年五年级语文下册(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73.6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5-14 22:29: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 | 语文学科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核心素养作业单
15、自相矛盾
一、基础达标。
1、选出加点词语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
A.楚人有鬻(yōu)盾与矛者。
B.吾(wǔ)盾之坚。
C.夫(fú)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
D.其人弗(fó)能应也。
2、看拼音,写词语。
(1)屠呦呦潜心研究青蒿素,取得了丰硕的成果,xiǎng yù( )世界。
(2)因为这点儿小máo dùn( ),我们的友谊破裂了,这太不应该了。
3、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1)楚人有鬻盾与矛者( )。
A.和 B.给予 C.连词,跟“于”相同
(2)誉之曰( )。
A.荣誉 B.称赞 C.姓
(3)物莫能陷也( )。
A.陷阱 B.刺破 C.掉进
4、下列加点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他说话总是自相矛盾,让人摸不着头脑。
B.他的作文写得自相矛盾,内容丰富,语句通顺。
C.大家认为他提出的这条建议很有价值,都随声附和表示赞成。
D.他做事情总是瞻前顾后,自相矛盾,非常果断。
5、选词填空。
(1)无论说话还是做事,我们都要言行一致,不能( )。
(2)他刚才说的话( ),肯定是在说谎。
A.自相矛盾 B.掩耳盗铃
6、给下列句子加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1)( )你已经答应帮他的忙,( )应该说到做到。
(2)( )天气多么恶劣,交警叔叔( )坚守在岗位上。
二、灵活运用。
7、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通过这次活动,使我明白了团结的重要性。
B.他经常回忆过去的往事。
C.我们要认真克服并善于发现学习上的毛病。
D.他的家乡是北京。
8、下列标点符号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他说:“今天的天气真好啊”!
B.“一定会飞回来!”男孩肯定地说。
C.“哎呀,”狐狸说道:“原来是这样!”
D.“小蜘蛛,你吃饱了吗?老屋问。”
9、句子划分节奏错误的一项是( )。
A.楚人/有/鬻盾与矛者。
B.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C.以子/之矛,陷子/之盾。
D.其人/弗能应也。
10、下面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自相矛盾》是一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说话做事要前后一致,不能相互抵触。
B.“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的意思是不能被刺破的盾和什么都能刺破的矛,是不可能同时存在的。
C.文中的楚人夸自己的盾和矛时,夸大其词,导致自己陷入尴尬境地。
D.这个故事中的楚人是一个很聪明的商人,他善于推销自己的商品。
11、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用自己的话说说“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的意思。
(2)把下面的句子改为转述句。
他说:“我今天很高兴,因为我考了满分。”
三、碰撞书本。
1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自相矛盾》这则寓言中,楚人是这样夸赞自己的盾的:“
”,又是这样夸赞自己的矛的:“
”。当有人说“ ,”时,他就哑口无言了。
四、感受阅读。
13、阅读课内小古文,完成练习。
自相矛盾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1)字义理解。(填序号)
①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
A.荣誉 B.名声 C.赞赏,称赞
②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 )
A.有的人 B.或者 C.有时
(2)读文中画线的句子,完成练习。
①画线句是对楚人的 描写。
②根据画线句,补充楚人的思维过程。
事物 特点 作用 效果
盾 防守 物莫能陷
矛 锋利
③根据楚人的思维过程,想一想楚人“弗能应”的原因是什么。
(3)假如你是文中的楚人,你会怎样来推销你的“矛”和“盾”
(4)联系生活,下列情境和这个寓言没有相似之处的一项是( )。
A.一边说保护环境,一边将垃圾随便倒进河里。
B.想发明万能溶液,能溶解一切物品。
C.网络与学习,两者既对立又统一,如果过分沉迷网络,学习肯定好不了;但如果只是“尽信书”埋头苦读,也会错过网络上的实时新闻。
14、阅读小古文,完成练习(一)。
凿壁借光
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①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邑②人大姓文不识③,家富多书,衡乃与④其佣作而不求偿。 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⑤给以书,遂成大学⑥。
【注释】①引:引来。②邑:同乡。③文不识:人名。④与:给。⑤资:借。⑥大学:大学者,很有学问的人。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衡乃穿壁引其光
穿壁: 其:
②遂成大学
遂:
(2)根据意思写出文中的原句。
①让光亮照在书上来读。
②匡衡于是给那大户人家做工却不要报酬。
(3)出自这个故事的一个成语是 。从字面上看,这个成语的意思是 ,现在用这个成语形容 。像这样讲古人刻苦读书的成语故事还有: 、 。
(4)匡衡为什么凿壁借光
(5)联系上下文回答,匡衡为什么给那大户人家做工却不要报酬
15、阅读小古文,完成练习(二)。
南辕北辙
魏王欲攻邯郸。季梁①闻之,中道②而反③,衣焦④不申⑤,头尘不浴,往见王,曰:“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⑥,方⑦北面而持其驾⑥,告臣曰:‘我欲之楚。’臣曰:‘君之楚,将奚为北面 ’曰:‘吾马良。’臣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曰:‘吾用多。’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曰:‘吾御者善。’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今王动欲成霸王,举欲信于天下。恃王国之大,兵之精锐,而攻邯郸,以广地尊名。王之动愈数,而离王愈远耳。犹至楚而北行也。”
(选自《战国策·魏策四》,有删改)注释 ① 季梁:人名,魏国人。② 中道:半路。③反:同“返”,返回。④ 焦:衣服起皱纹或卷曲。⑤ 申:伸展,舒展。⑥ 行(háng):道路。⑦方:正在。⑧驾:车。
(1)解释下列加点词。
①季梁闻之( )
②君之楚( )
③马虽良( )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曰:“吾用多。”
②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
(3)季梁遇到的这个人知道走错了方向,仍坚持往北走的理由是什么
(4)读了这则寓言,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五、拓展延伸。
16、生活中如果自相矛盾是会闹笑话的。瞧,下面这位小朋友就是这样。聪明的你,开动脑筋想一想,如何应答才能让他无言以对呢
弟弟:“我有一个伟大的理想,那就是发明一种万能溶液,它可以溶解一切物品。”
我:
参考答案
1、享誉 矛盾
2、C
3、A B B
4、A
5、A A
6、既然……就…… 无论……都……
7、D
8、B
9、C
10、D
11、(1)有一个楚国人,既卖盾又卖矛。他夸耀自己的盾,说:“我的盾坚固无比,没有什么东西能够穿透它。”
(2)他说,他今天很高兴,因为他考了满分。
12、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以子之矛,陷子之盾
13、(1)CA
(2)①语言
②坚固 进攻 于物无不陷
③他意识到自己说的话前后矛盾,坚不可破的盾和无坚不摧的矛,是不可能同时存在的。
(3)我会举起矛和盾大喊:“大家快来看呀!我的矛比别人家的矛都锋利,我的盾比别人家的盾都坚固。你如果买了我的矛和盾,那就所向披靡了……”
(4)C
14、(1)把墙壁凿一个洞。代词,指邻居家的蜡烛。 于是。
(2)以书映光而读之。 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
(3)凿壁偷光凿开墙壁,借邻居家的烛光 读书勤奋刻苦 《悬梁刺股》《囊萤映雪》
(4)因为匡衡勤学而无烛。
(5)因为匡衡喜欢读书,那大户人家有许多书,匡衡想用做工去换取读遍大户人家的书的机会,所以他给那户人家做工却不要报酬。
15、(1)代词,代指魏王欲攻邯郸的事 去,往 好,精良
(2)他说:“我的路费多。”
我说:“路费虽然多,但这不是去楚国的路。”
(3)叶公好龙、黔驴技穷、守株待兔、掩耳盗铃
(4)他的马跑得快,他的路费很多,他的车夫技术好。
(5)做事不能背道而驰,要切合实际情况。如果行动与目的相反,结果会离目标越来越远。
16、“那么你要用什么器皿来装这种溶液呢 这种溶液不是可以溶解一切物品吗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