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折线统计图(提升卷)(含解析)-2024-2025学年五年级数学下册常考易错卷(人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七单元折线统计图(提升卷)(含解析)-2024-2025学年五年级数学下册常考易错卷(人教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5-05-15 06:41: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数学学科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数学学科
第七单元折线统计图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图是叉角羚和长颈鹿的奔跑情况统计图,下面说法错误的是( )。
A.叉角羚跑15km用了10分钟
B.长颈鹿25分钟跑了20km
C.叉角羚比长颈鹿跑得快
D.叉角羚平均每分钟比长颈鹿多跑0.5km
2.下图是小明一次生病期间体温情况统计图。
下面表述错误的是( )。
A.5月8日6时,小明的体温是三天中最高的。
小明每隔6小时量一次体温。
C.5月8日6时到5月9日6时,小明的体温较高。
D.5月10日18时后,小明的体温不会超过37℃。
3.3月份的气温变化莫测。小明想知道深圳2024年3月份整月的气温变化趋势,他要收集的数据是( )。
A.2024年各季度平均气温 B.2024年各月平均气温
C.2024年3月份每天的平均气温 D.2024年3月1日各时刻的气温
4.小华和小梅骑自行车从学校沿同一条路到6千米外的图书馆。已知小华比小梅先出发,她们行驶的路程和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她们都骑行了6千米
B.两个人同时到达图书馆
C.相遇后,小华的速度比小梅慢
5.星期天,小智同学从家去图书馆走了大约一半路程后,发现没带借阅卡,他立刻回家拿了借阅卡后再去图书馆,在图书馆借了几本书后又回到家中。下列图中能比较准确反映小智行为的是( )。
A. B.
C. D.
6.龟兔赛跑时,领先的兔子看着慢慢爬行的乌龟,骄傲地睡起觉来。当它醒来时发现乌龟快到终点了,于是急忙追赶,但为时已晚,乌龟先到达了终点。用S1、S2分别表示乌龟和兔子所行的路程,下面( )图与故事情节相吻合。
A.B.
D.
二、填空题
7.下面是一辆汽车与一列火车某段行程的统计图,根据图示回答问题。
(1)汽车的速度是( )千米/分钟。
(2)火车进站时间是( )。
(3)火车进站后再次行驶的速度比汽车每分钟快( )千米。
(4)行驶15千米,汽车比火车少用( )分钟。
8.填一填。
某校二至六年级男、女生1分平均跳绳成绩统计图
(1)跳得最多的是( )年级( )生,跳的最少的是( )年级( )生。
(2)男、女生1分平均跳绳最高记录相差( )下。
9.为实现全民健身计划,某学校加强了学生身体素质的训练。体育老师对恬恬和欣欣1分钟仰卧起坐进行了测试,下面是她们五次测试成绩的统计图。
(1)恬恬和欣欣第( )次成绩相差最大,第( )次成绩相同。
(2)恬恬的成绩上升最快是第( )次。
(3)欣欣第二次成绩是恬恬第二次成绩的( )。(填分数)
10.航模小组制作了甲、乙两架模型飞机,对两架模型飞机在一次飞行中飞行时间和高度进行记录,绘制了如下统计图。请根据图中的信息,解答下列问题。
两架模型飞机飞行时间和高度的统计图
(1)甲飞机飞行了( )秒。
(2)两架飞机起飞后第( )秒飞行高度相同,第30秒两架飞机飞行高度相差( )米。
(3)从飞行时间和高度整体分析,( )飞机的综合性能好些。
11.下面是2023年甲、乙两家电器商店下半年销售空调情况统计图。
(1)甲、乙两电器商店销售量最大的是( )月份,本月份两商店共销售空调( )台。
(2)甲、乙两电器商店在( )月份销售量相同,销售了( )台。
(3)乙商店8月份的空调销售量是7月份的。
12.看图回答下列问题。
轿车和货车沿同一路线行驶情况统计表:
(1)( )时整,两车相距最远,是( )千米。
(2)轿车在路上停留了( )小时。
(3)货车平均每小时行驶( )千米。
(4)从7时到12时,货车行驶的路程是轿车行驶路程的。
13.爸爸开了A、B两个店,2020年的月销售额统计图如图所示。
(1)( )月份A、B两个店的销售额相同。
(2)2021年,爸爸计划关掉一个店,你建议爸爸关闭( )店。
14.如下图,图1中一张长方形纸条准备从正方形的左边水平匀速运行到右边,每秒运行2厘米。图2是长方形运行过程中与正方形重叠面积的部分关系图。
(1)从图2看,前( )秒钟重叠部分面积在增加,( )秒钟后重叠部分面积在减少。
(2)运行4秒后重叠部分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是( )厘米。
三、判断题
15.在一幅折线统计图中,用1厘米的长度表示30吨,那么150吨应画10厘米长。( )
16.要观察对比一个公司两种产品的月销售量走势,绘制复式折线统计图最好。( )
17.在同一幅条形统计图或折线统计图中,单位长度代表的数量相同。( )
18.小明发烧了,妈妈想记录小明一天的体温,选用折线统计图记录较合适。( )
19.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都能清楚地看出数量的增减变化幅度和变化趋势。( )
四、解答题
20.奇思和妙想为了参加100米短跑比赛进行训练,下面是他们近10天的训练成绩统计图。
奇思和妙想近10天的训练成绩统计图
(1)奇思和妙想第( )天的成绩相差最大,相差( )秒。
(2)两人成绩呈现什么样的变化趋势?谁的进步幅度大些?
(3)你能预测两个人的比赛成绩吗?
21.为了参加学校组织的一分钟跳绳比赛,张军和李明每天都进行跳绳训练。他们俩把自己一周以来的每天测试成绩都记录下来,如下表。
星期 星期一 星期二 星期三 星期四 星期五 星期六 星期日
张军1分钟跳绳个数 115 100 140 120 200 95 185
李明1分钟跳绳个数 100 125 130 130 145 160 185
(1)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绘制下面的复式折线统计图。
(2)张军和李明两人成绩差距最大的是星期( ),相差( )个。
(3)如果在张军和李明之间挑选一人代表班级参加学校跳绳比赛,你会选( ),你选择的理由是:( )。
22.如表是某服装厂2023年五至八月份计划与实际生产的夏装统计表。
五月 六月 七月 八月
计划生产量 6500 6500 6000 4000
实际生产量 7500 7000 6500 4500
(1)根据如表的数据,完成如图的统计图。
(2) 月份计划和实际生产的件数相差的最多。
(3)六月份实际生产的件数是八月份实际生产件数的 。
(4)这四个月实际生产夏装呈现什么趋势?你能预测出九月份这个厂生产夏装的情况吗?请简单写出理由。
23.下面两个统计图反映的是甲、乙两位同学期末复习阶段每天数学学习时间的分配情况和五次模拟测试成绩情况。
看图回答以下问题:
(1)从条形统计图可以看出,甲乙的数学学习总时间相同,都是( )小时,但是( )的反思时间少一些。
(2)从折线统计图可以看出( )的成绩提高得快。
(3)把条形图和折线图结合起来看,我们可以得出:学习成绩的提高,除了与认真看书、适当做题有关外,还与什么有关?有什么关系?由此提醒我们在以后的学习中应当特别注意什么?
24.如图所示是某家电商场A、B两种品牌电视机2021年月销售量统计图。观察这个折线统计图所呈现的数据,回答下面的问题。
(1)折线统计图适合呈现数据的( )情况。
(2)如果你是商场的经理,你能从上面的复式折线统计图中得到哪些信息?这些信息对你有什么帮助?
25.交通指数是交通拥堵指数的简称,是综合反映道路畅通或拥堵的概念。其指数在100 以内为畅通,200以上为严重拥堵,从某市交通指挥中心选取了6月1日至14日的交通状況,依据交通指数数据绘制的折线统计图如下。
(1)这14天中交通畅通和严重拥堵的各是哪几天?
(2)6月1日至14日中交通严重拥堵的天数占总天数的( )。
(3)看了上面的统计图,你有什么想法?
26.如图是第26届到第33届夏季奥运会美国和中国金牌数据变化的折线统计图。
根据折线统计图填空。
(1)中国的金牌数量最多是第( )届,金牌数量是( )枚。
(2)中、美两国金牌数量第( )届相差最多。
(3)中国的金牌数量处于上升趋势的是( )。
(4)通过折线统计图的变化情况,谈谈你的想法。
27.王叔叔骑自行车匀速从甲地驶向乙地,在途中休息了一段时间后,仍按原速行驶,他离乙地的距离与时间的关系如图中折线所示。刘叔叔开车匀速从乙地驶向甲地,比王叔叔晚出发一段时间,他离乙地的距离与时间的关系如图中线段AB所示。王叔叔出发多少小时后与刘叔叔相距15千米?
《第七单元折线统计图(提升卷)-2024-2025学年五年级数学下册常考易错卷(人教版)》参考答案
1.B
【分析】观察统计图,分别确定长颈鹿在25分钟时跑的路程以及叉角羚10分钟跑的路程,据此判断A、B; 接下来根据速度=路程÷时间分别求得长颈鹿、叉角羚的速度,据此判断C、D,至此问题得解。
【详解】A.由图可知,叉角羚跑15km用了10分钟,原题说法正确;
B.由图可知,长颈鹿25分钟跑了25km,原题说法错误;
C.叉角羚的速度:30÷20=1.5(km/分),长颈鹿的速度:30÷30=1(km/分),1.5>1,所以叉角羚比长颈鹿跑得快,原题说法正确;
D.由C选项可知:叉角羚的速度是1.5km/分,长颈鹿的速度1km/分,1.5-1=0.5(km/分),所以叉角羚平均每分钟比长颈鹿多跑0.5km的说法正确。
所以长颈鹿25分钟跑了20km的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B
2.D
【分析】根据折线统计图的走势,5月8日6时体温是最高的,5月8日6时到5月9日6时,小明的体温较高。再根据折线统计图横轴上的测量时间可知,小明每隔6小时量一次体温。小明5月10日的体温时而超过37℃,时而低于37℃,那么不能准确推断5月10日18时后小明的体温。
【详解】A.5月8日6时,小明的体温是39.5℃,是三天中最高的。原说法正确;
B.小明每隔6小时量一次体温。原说法正确;
C.5月8日6时到5月9日6时,小明体温都在38℃以上,体温较高。原说法正确;
D.5月10日18时后,不能保证小明的体温不会超过37℃。原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D
3.C
【分析】要想知道深圳2024年3月份整月的气温变化趋势,必须收集3月份每天的平均气温,据此解答即可。
【详解】A.2024年各季度平均气温不能代表2024年3月份整月的气温变化趋势,不符合题意;
B.2024年各月平均气温不能代表2024年3月份整月的气温变化趋势,不符合题意;
C.2024年3月份每天的平均气温能代表2024年3月份整月的气温变化趋势,符合题意;
D.2024年3月1日各时刻的气温之内代表3月1日整天的气温变化趋势,不能代表2024年3月份整月的气温变化趋势,不符合题意;
他要收集的数据是2024年3月份每天的平均气温。
故答案为:C
4.A
【分析】观察折线统计图可知:小华出发0.5小时后行驶了2千米,然后休息了1-0.5=0.5(小时),又行驶了2-1=1(小时)到达图书馆,一共行驶了6千米,用了2小时;小梅在小华出发0.5小时后才出发,她在小华出发1小时后与小华相遇,在小华到达之后的2.5-2=0.5(小时)后到达图书馆。据此解答。
【详解】A.根据题意,她们都到达了图书馆,即都骑行了6千米,此选项说法正确;
B.小华在出发2小时后到达图书馆,小梅在小华之后0.5小时到达图书馆,两个人没有同时到达,此选项说法错误;
C.相遇后,两人剩下同样多的路程,但是小华比小梅早到了0.5小时,则小华的速度比小梅快,此选项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A
5.C
【分析】根据题意可知,小智同学的行为分为:①从家去图书馆走了大约一半路程,这段时间离家的距离越来越远;②发现没带借阅卡,他立刻回家拿了借阅卡,这段时间离家的距离越来越近;③再从家去图书馆,这段时间离家的距离越来越远;④在图书馆借了几本书,这段时间离家的距离不变;⑤从图书馆回到家,这段时间离家的距离越来越近。据此找出能比较准确地反映小智同学行为的折线统计图。
【详解】
A.没有表现出小智同学在图书馆借了几本书这段时间,不符合题意;
B.没有表现出从家去图书馆走了大约一半路程,不符合题意;
C.小智同学所有的行为都表现出来了,符合题意;
D.没有表示出从家去图书馆走了大约一半路程,以及在图书馆借了几本书这段时间,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6.C
【分析】根据“龟兔赛跑”的故事可知,乌龟虽然爬得很慢,但是乌龟一直匀速前进,所以表示乌龟所行路程与时间的关系是一条直线;而兔子开始时速度较快,在途中睡觉这段时间路程不变,呈水平状态,睡觉醒来,继续前行,但为时已晚,乌龟先到达了终点。据此找出与故事情节相吻合的关系图。
【详解】A.图中兔子先到终点,乌龟后到,不符合故事情节;
B.图中乌龟到达终点后,兔子还在睡觉,不符合故事情节;
C.图中乌龟一直在跑,兔子先跑了一段路程,然后中间睡觉,醒来后追赶乌龟,最终乌龟先到达终点,与故事情节相吻合;
D.图中乌龟和兔子同时到达终点,不符合故事情节。
故答案为:C
7.(1)0.6
(2)8:00
(3)
(4)5
【分析】(1)汽车从7点55分到8点20分,行驶了15千米,根据速度=路程÷时间计算;
(2)虚线代表火车的行程,8点到8点10分,火车路程没变,即代表进站的时间;
(3)看图得到火车8点10分再启动后行驶的时间和路程,计算出速度,再与汽车速度相减即可;
(4)用火车行驶的时间减去汽车行驶的时间即可解答。
【详解】(1)8:20-7:55=25(分钟)
15÷25=0.6(千米)
汽车的速度是0.6千米/分钟。
(2)火车进站时间是8:00。
(3)15-5=10(千米)
8:25-8:10=15(分钟)
10÷15=(千米/分钟)
-0.6=(千米)
火车进站后再次行驶的速度比汽车每分钟快千米。
(4)8:25-8:20=5(分钟)
行驶15千米,汽车比火车少用5分钟。
8.(1) 六 女 二 女
(2)10
【分析】(1)观察统计图,折线位置最高的,则是跳的最多的,最低的位置则是跳的最少得,据此找出跳的最多的年级,最多的是男生还是女生;找出跳的最少的年级,最少的是男生还是女生;
(2)计算出各个年级男、女生1分平均跳绳相差的下数,再进行比较,即可解答。
【详解】(1)跳得最多的是六年级女生,跳的最少的是二年级女生。
(2)85-80=5(下)
95-90=5(下)
95-90=5(下)
100-95=5(下)
130-120=10(下)
男、女生1分平均跳绳最高记录相差10下。
9.(1) 三 四
(2)四
(3)
【分析】(1)复式折线统计图中,两条折线之间的距离越大,两人的成绩相差越大,两条折线之间的距离越小,两人的成绩相差越小,两条折线相交的地方她们的测试成绩相同;
(2)向上的折线越陡,成绩上升越快,第三次到第四次测试时,恬恬的成绩上升最快;
(3)用欣欣第二次成绩除以恬恬第二次成绩,即可解答。
【详解】(1)恬恬和欣欣第三次成绩相差最大,第四次成绩相同。
(2)恬恬的成绩上升最快是第四次。
(3)28÷20=
欣欣第二次成绩是恬恬第二次成绩的。
10.(1)35
(2) 15 19
(3)乙
【分析】(1)折线统计图中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飞行高度,实线表示甲飞机,虚线表示乙飞机。甲飞机飞行的时间看图中实线在横轴上的最右端是多少,即为飞行时间;
(2)两架飞机高度相等时,即两条折线相交的点对应的纵轴上的数即为高度;在横轴上找到30秒处,找出甲、乙飞机此时的高度,再相减得出答案;
(3)飞机综合性能的比较,是依据飞行时间较长、飞行高度较高的飞机性能会更好。
【详解】(1)甲飞机飞行了35秒。
(2)两架飞机起飞后第15秒飞行高度相同,第30秒两架飞机飞行高度分别为甲飞机8米,乙飞机27米,相差:(米)。
(3)从飞行时间和高度整体分析,乙飞机的飞行时间更长,飞行高度更高,则乙飞机综合性能好些。
11.(1)7;2100;
(2)9;800;
(3)
【分析】(1)根据折线统计图,可以看出甲乙两个商店销售量最高的都是7月份,甲商店销售了1100台,乙商店销售了1000台,据此用加法求出一共销售了多少台;
(2)两条折线相交的点对应的月份就是两个商店销售量相同的月份,据此解答;
(3)从图中找出乙商店8月份和7月份的销售量,再用8月份的销售量除以7月份的销售量即可。
【详解】(1)1000+1100=2100(台)
甲、乙两电器商店销售量最大的是7月份,本月份两商店共销售空调2100台。
(2)甲、乙两电器商店在9月份销售量相同,销售了800台。
(3)900÷1000==
乙商店8月份的空调销售量是7月份的。
12.(1)9;40;
(2)1;
(3)60;
(4)
【分析】(1)根据复式折线统计图可知,两条折线统计图距离最远对应的时间就是两车相距最远的时间,据此确定两车此时的路程,再相减即可解答;
(2)据图可知,轿车9时开始停留,10时重新出发,据此求出停留时间即可;
(3)根据速度=路程÷时间代入数据列式计算即可;
(4)用12时整货车行驶的路程除以轿车行驶的路程即可。
【详解】(1)140-100=40(千米)
9时整,两车相距最远,是40千米。
(2)10-9=1(小时)
轿车在路上停留了1小时。
(3)300÷(12-7)
=300÷5
=60(千米)
货车平均每小时行驶60千米。
(4)300÷280==
从7时到12时,货车行驶的路程是轿车行驶路程的。
13.(1)8
(2)A
【分析】(1)根据折线统计图的意义:折线统计图用不同位置的点表示数量的多少,当两条折线相加时,该交点说明此处表示的数量相同。
(2)如果月销售额呈现上升趋势的适合继续经营,月销售额呈现下降趋势的可考虑关闭,据此判断。
【详解】(1)8月份A、B两个店的销售额相同。
(2)A店月销售额呈现逐月下降的趋势,可考虑关闭;而B店的月销售额呈现逐月上升的趋势,适合继续经营,因此我建议爸爸关闭A店。
14. 6 10 16 12
【分析】(1)从图2中可知,从0秒到6秒,呈上升趋势,说明面积在增加;6秒至10秒不变,从10秒到16秒在减少;
(2)运行4秒后,重叠部分长方形的长是2×4=8厘米,宽是2厘米,8×2=16平方厘米;从上边给出的图中,可以看出运行6秒后,重叠部分的面积不再发生变化,从而知道6秒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位置关系,6×2=12厘米,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是12厘米。
【详解】由分析得,
(1)从图2看,前6秒钟重叠部分面积在增加,10秒钟后重叠部分面积在减少;
(2)长方形的长是:2×4=8(厘米),宽是2厘米,
重叠的面积是:8×2=16(平方厘米)
正方形的边长是运行6秒后的长度:6×2=12(厘米)
【点睛】此题综合性较强,综合考查了匀速运动这一知识,以及分析折线统计图的能力,解答此题关键是理解题意,根据数量关系解答。
15.×
【分析】已知1厘米的长度表示30吨,用150吨除以1厘米代表的吨数就是150吨应画的长度,然后再判断即可。
【详解】150÷30=5(厘米)
所以在一幅折线统计图中,用1厘米的长度表示30吨,那么150吨应画5厘米长,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16.√
【分析】条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出数量的多少;
折线统计图不仅能表示数量的多少,还能表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据此解答。
【详解】要观察对比一个公司两种产品的月销售量走势,绘制复式折线统计图最好。
原题干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17.√
【分析】制作条形统计图或折线统计图时,要根据统计表中数据的特点和大小来确定一格代表几,才能保证条形统计图或折线统计图准确地表示出所有数值的多少,据此解答。
【详解】根据分析可知,在同一幅条形统计图或折线统计图中,单位长度代表的数量相同。
原题干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18.√
【分析】条形统计图能很容易看出数量的多少;折线统计图不仅容易看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反映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由此根据情况选择即可。
【详解】由分析可得:小明发烧了,妈妈想记录小明一天的体温,选用折线统计图记录较合适,原题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19.×
【分析】根据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的特征判断即可。
【详解】因为条形统计图能很容易看出数量的多少,折线统计图不仅容易看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反映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
所以折线统计图能清楚地看出数量的增减变化幅度和变化趋势,原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20.(1)5;3
(2)(3)见详解
【分析】(1)通过观察统计图可知,奇思和妙想第5天的成绩相差最大,根据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几,用减法解答;
(2)观察折线统计图的走向,所用时间越少,说明进步越大;据此判断两人成绩呈现上升或下降的变化趋势,再进一步观察谁的进步幅度大些。
(3)比赛的时候,奇思的成绩可能比妙想的好,可以预测奇思的比赛成绩和妙想的比赛成绩。
【详解】(1)24-21=3(秒)
奇思和妙想第5天的成绩相差最大,相差3秒。
(2)两人成绩呈现上升的变化趋势,奇思的进步幅度大些。
(3)可以预测奇思的比赛成绩可能是17秒,妙想的比赛成绩可能是18秒。(答案不唯一)
21.(1)见详解;(2)六;65;(3)李明;李明的成绩逐渐上升,张军的成绩不稳定
【分析】(1)实线表示张军跳绳的情况,虚线表示李明表示跳绳的情况,据此根据表格描点,再依次连线即可。
(2)观察哪一天的两个描点相差最大,则对应的一天成绩相差最大,用减法求出相差的个数,据此解答。
(3)李明的成绩逐渐上升,张军的成绩不稳定,所以选择李明参加比赛比较合适。
【详解】(1)如图:
(2)通过观察可知,星期六两人的成绩相差最大,
160-95=65(个)
张军和李明两人成绩差距最大的是星期六,相差65个。
(3)选择李明参加比赛比较合适,因为李明的成绩逐渐上升,张军的成绩不稳定。
22.(1)见解答
(2)五 
(3) 
(4)呈下降趋势;大概2500件;理由见详解
【分析】(1)根据表格中提供的数据在统计图上标记好相应的点位,然后连接各个点即可。
(2)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可以看出五月份计划和实际生产量相差最大。
(3)根据题示,六月份是八月份实际生产量的几分之几,则用7000÷4500即可。
(4)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全部呈下降趋势,原因可从季节更替进行考虑,夏装不会在秋季增多,只会减少,从表格中的数据可以看出,七月份实际生产量对比八月份实际生产量,已经下降了2500件,据此解答。
【详解】(1)如下图所示:
(2)五月份计划和实际生产的件数相差的最多。
(3)7000÷4500=,即六月份实际生产的件数是八月份实际生产件数的。
(4)根据图示可知,这四个月实际生产夏装呈下降趋势,九月份比八月份还会低,大概2500件,因为九月份夏季已经过去,天气慢慢变凉,秋装开始上市了。
23.(1)4;乙;
(2)甲;
(3)学习成绩的提高,除了与认真看书、适当做题有关外,还与反思时间有关。反思时间多,成绩提高就快。由此提醒我们在以后的学习中应当特别注重反思,不要只是一味地做题。
【分析】(1)条形统计图可以准确的反映出每一部分具体的数据,两人学习的总时间,就是分别把两人每一部分花的时间加起来。
(2)折线统计图可以得到数据的变化趋势,分数增长的越多折线越陡,表示成绩提升越快。
(3)甲乙两人看书时间相同,甲花在反思上的时间多,乙花在反思上的时间少,而甲的成绩提升的快,说明反思很重要。
【详解】(1)甲:1.5+1.5+1=4(小时)
乙:1.5+2+0.5=4(小时)
从条形统计图可以看出,甲乙的数学学习总时间相同,都是4小时,但是甲的反思时间是1小时,乙的反思时间是0.5小时,所以乙的反思时间少一些。
(2)从折线统计图可以看出,甲的分数增长的多,所以甲的成绩提升得快。
(3)把条形图和折线图结合起来看,我们可以得出:学习成绩地提高,除了与认真看书、适当做题有关外,还与加强反思有关,由此提醒我们在以后的学习中应当特别注意自我反思。(答案合理即可)
24.(1)增减变化;
(2)从复式折线统计图中可以看出2021年A品牌电视机的销售量总体呈下降趋势;B品牌电视机的销售量总体比较稳定,并呈上升趋势,应少进A品牌电视机。
【分析】(1)条形统计图能很容易看出数量的多少;折线统计图不仅容易看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反映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
(2)实线表示A品牌的销售情况,虚线表示B品牌的销售情况,通过观察两条线的走向,实线呈下降趋势,虚线呈上升趋势,但还是比较稳定。
【详解】(1)折线统计图适合呈现数据的增减变化情况。
(2)从复式折线统计图中可以看出2021年A品牌电视机的销售量总体呈下降趋势;B品牌电视机的销售量总体比较稳定,并呈上升趋势,应少进A品牌电视机。
25.(1)交通畅通:6月1日、2日、3日、7日、12日、13日、14日;严重拥堵:6月5日、8日
(2)
(3)见详解
【分析】(1)分别找出指数在100 以内和200以上的日期即可;
(2)将总天数看作单位“1”,严重拥堵的天数÷总天数=交通严重拥堵的天数占总天数的几分之几;
(3)答案不唯一,可以从缓解交通压力的角度提出合理的想法。
【详解】(1)这14天中交通畅通的是:6月1日、6月2日、6月3日、6月7日、6月12日、6月13日、6月14日;严重拥堵的是:6月5日、6月8日。
(2)2÷14==
6月1日至14日中交通严重拥堵的天数占总天数的。
(3)交通拥堵时应增加交警警力指挥。(答案不唯一)
26.(1)29;51;(2)26;(3)第26届~第29届以及第31届~第33届;
(4)中国综合国力持续提升,已经从体育大国迈进体育强国,在奥运会等国际大型综合赛事上中国已经掀起中国红,五星红旗飘扬在各个奥运赛场。
【分析】(1)观察统计图中中国在各届奥运会上的金牌数,找出最大值对应的届数和金牌数量。(2)要计算每一届中美两国金牌数的差值,然后找出差值最大的那一届。(3)观察中国金牌数随着届数增加而增大的区间。(4)通过折线统计图的变化情况,可以看出中国在奥运会上的表现逐渐增强,尤其是在第29届奥运会上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中国金牌数呈上升趋势,中国体育事业不断发展,在体育人才培养、体育设施建设等方面的投入取得了成果。
【详解】(1)由图可知,中国的金牌数量最多是第29届,金牌数量是51枚。
(2)第26届:44-16=28(枚),第27届:37-28=9(枚)
第28届:35-32=3(枚),第29届:51-36=15(枚)
第30届:46-38=8(枚),第31届:46-26=20(枚)
第32届:39-38=1(枚),第33届:40-40=0(枚)
28>20>15>9>8>3>1>0,在第26届时相差最多。
中、美两国金牌数量第26届相差最多。
(3)从图中中国金牌数看:第26届到第29届(16→28→32→51)呈连续上升;第31届到第33届(26→38→40)也呈上升趋势。
中国的金牌数量处于上升趋势的是第26届~第29届以及第31届~第33届。
(4)通过折线图可以看出,中国的金牌总数整体呈逐步提高的态势,中国综合国力持续提升,已经从体育大国迈进体育强国,在奥运会等国际大型综合赛事上中国已经掀起中国红,五星红旗飘扬在各个奥运赛场。
27.6.4小时或6.8小时
【分析】从图中可知,甲、乙两地的距离是120千米;王叔叔骑车从甲地到乙地中间休息了1小时,到达目的地用时(9-1)小时;刘叔叔开车从乙地到甲地用时(8-6)小时;根据“速度=路程÷时间”,分别求王叔叔骑车的速度和刘叔叔开车的速度。
当刘叔叔出发时,王叔叔骑车已行了(6-1)小时,根据“路程=速度×时间”求出王叔叔先行的路程;再用全程减去王叔叔先行的路程,即是当刘叔叔出发时两人相距的距离。
求王叔叔出发多少小时后与刘叔叔相距15千米,分两种情况:
情况一:两人相遇前相距15千米时,用刘叔叔出发时两人相距的距离减去15,即是两人相遇前行的路程之和,再除以两人的速度和,求出两人相距15千米时行的时间,最后加上王叔叔早出发的6小时即可;
情况二:两人相遇后相距15千米时,用刘叔叔出发时两人相距的距离加上15,即是两人相遇前行的路程之和,再除以两人的速度和,求出两人相距15千米时行的时间,最后加上王叔叔早出发的6小时即可。
【详解】刘叔叔开车的速度:
120÷(8-6)
=120÷2
=60(千米/时)
王叔叔骑车的速度:
120÷(9-1)
=120÷8
=15(千米/时)
当刘叔叔出发时,两人相距:
120-15×(6-1)
=120-15×5
=120-75
=45(千米)
情况一:两人相遇前相距15千米
(45-15)÷(60+15)
=30÷75
=0.4(小时)
6+0.4=6.4(小时)
情况二:两人相遇后相距15千米
(45+15)÷(60+15)
=60÷75
=0.8(小时)
6+0.8=6.8(小时)
答:王叔叔出发6.4小时或6.8小时后与刘叔叔相距15千米。
【点睛】先从时间与距离的关系图中获取信息,根据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关系分别求出两人的速度以及刘叔叔出发时两人相距的距离;然后分两种情况讨论两人何时相距15千米是解题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