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枣强中学2025学年高一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学科试 题 本 试 题 卷 共 12页 ,42题 。 全 卷 满 分 100分 ,考 试 用 时 75分 钟。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 贴在 答 题 卡 上 的 指 定 位 置。
2. 选择题的作答: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 标号涂 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 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写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 草 稿 纸 和 答 题 卡 上 的 非 答 题 区 域 均 无 效。
4. 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 、选择题:本题共34小题,每小题1. 5分,共51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 有 一 项 是 符 合 题 目 要 求 的。
1. “ 号外 ” 指的是报社在遇有重大突发事件,欲向大众作迅速报道,所临时印发的新闻 纸。 下图为《新申报》所发的一则号外,其报道的重大事件应是
A. 孙中山组织武力讨伐袁世凯 B. 中国向德、奥两国发起宣战
C. 北京爆发学生游行示威活动 D. 国民革命军在广州誓师北伐
2 . 1926年,国民革命军行进至湖南、湖北等省时,当地工农群众主动参军参战,并承担起 递 送情报、运送补给、安置伤员等工作。这反映出国民革命
A. 实现了孙中山的革命夙愿 B. 具备了一定的群众基础
C. 践行了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D. 废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
3. 下图是为配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婚姻条例》的颁布而发行的宣传画。这表明当时
A. 中国共产党积极构建革命统一战线 B. 民国时期妇女受西方思想影响较大 C. 国民革命引发了妇女解放的新浪潮 D. 苏区政权积极推进根据地社会变革
4. “ 作为我们党历史上一次……重要会议,在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 合、坚持走独立自主道路、坚定正确的政治路线和政策策略、建设坚强成熟的中央领导 集体等方面,留下宝贵经验和重要启示。” 这次会议体现的红色革命精神是
A. 井冈山精神 B. 遵义会议精神
C. 延安精神 D. 西柏坡精神
5.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多次发表抗日宣言,并抽调大批党员干部进人东北地区 组织抗日联军,率领东北军民与日寇血战于白山黑水之间。中国共产党此举
A. 体现了东北地区是抗战的主战场 B. 打击了日本在东北的殖民统治
C. 粉碎了日本迅速灭亡中国的计划 D. 揭开了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序幕
6.1936年9月1日,中共中央明确指出:“ 目前中国的主要敌人,是日帝,所以把日帝与蒋 介石同等看待是错误的,‘ 抗日反蒋’ 的口号,也是不适当的。"“ 我们的总方针,应是逼 蒋 抗日。” 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
B. 和平解决西安事变方针确定
C. 民族危机的日益严重
D.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7.对下图所示战役解读正确的是
A. 是国共二次合作的典型战役
B. 是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胜利
C. 是抗战进人相持阶段的标志
D. 是八路军在敌后战场的大规模进攻作战
8. 1937年毛泽东在部署某次战役时,致电八路军总部及各师: “ 敌之战略计划是以大 迂回 姿势,企图夺取太原,威胁平汉线中央军而最后击破之,夺取黄河以北 ……", 我军在战 略上 “ 展开于敌之侧翼、钳制敌之进攻太原与继续南下,援助晋绥军使之 不过于损失力 量 ” 。这场战役是
A. 平型关大捷 B. 百团大战
C. 台儿庄大捷 D. 平津战役
9. 下图是1940—1947年国内报刊上 “ 民主 ” 出现频率统计图。该图反映了
A. 民主观念已深人人心 B. 对国家前途命运的关注
C. 和平建国的强烈愿望 D. 民主是历史发展的潮流
10. 1946年 国 民 党 政 府 军 费 开 支 占 总 支 出 的 59. 9%, 赤 字 率 为 52. 1%; 1947年 的 总 支 出 达 到 433939亿 元 ,军 费 开 支 占 54. 8%, 赤 字 率 为 67. 6%。 1945—1949年 期 间 , 政 府 开 支 的 65%— 70%用于 军 事 。 上 述 现 象
A. 加 速 国 统 区 经 济 的 崩 溃
B. 强 化 了 官 僚 资 本 对 经 济 的 控 制
C. 暴露国民党独裁真面目
D. 成为国民党败退的决定性因素
11. 下图为1951年某画家创作的《多生产I 多捐献!》宣传画。这反映了当时我国
A. 大 规 模 的工 业 建 设 正在 展 开
B. 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已经完成 C. “ 双百” 方针得到贯彻落实
D. 全 国 民 众 保 家 卫 国 热 情 高 涨
12. 下 表 是 1953—1957年 我 国 农 业 、 轻 工 业 和 重 工 业 产 值 比 重 和 增 长 速 度 变 化 表。 据 此 可知,当时
行业 变化
1953年农轻重比例 (%) 1957年农轻重比例(%) 1953—1957年平均增长速度(%)
农业 52.8 43.5 4.5
轻工业 29.6 29.2 12.8
重工业 17.6 27.3 25.4
A. 新中国工业布局得到改善
B.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建立 C. 农业产值比重低于轻工业
D. 社会主义工业化取得重大进展
13. 20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为 “ 备战、备荒、为人民 ” 。 1965 至 1975年,国家对西南、西北地区的投资占同期全国基本建设投资总额的43. 5% 。全国 近1500家大企业,西南、西北地区拥有40%以上。这主要由于
A. 西部资源丰富 B. 国际形势变化
C. 国民经济改善 D. 国家财政不足
14. 1972年,大熊猫 “ 玲玲 ” 和 “ 兴兴 ” 乘专机飞越了太平洋顺利到达美国华盛顿国家动 物 园。同年,中国将一对大熊猫 “ 兰兰 ” 和 “ 康康 ” 送给了日本。70年代,中国还相继 将熊 猫赠与法国、英国、墨西哥等国家。上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 “ 一边倒 ” 外交方针确立 B. 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 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D. 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15. 1979—1983年,北京市改革招工制度、退休顶替模式,发展集体经济和个体经济,并 开 展就业培训,大大缓解 “ 大批事无人干 ” “ 大批人无事干 ” 的现象。这些措施在 本质上 反映了当时中国
A.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确立 B.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展开
C. 突破单一公有制经济结构的尝试 D. 农村改革解放大量剩余劳动力
16. “ 92派 ” 是指1992年成长起来的一批企业家。 1992年,大批在政府机构、科研院所 的 知识分子纷纷主动下海创业,成为中国现代企业制度的试水者、实践者和受益者, 由此 掀起了一股前所未有的 “ 下海潮 ” 。 “ 92派” 的出现是基于
A. 南方谈话解放了人们思想
B. 沿海经济特区的设立
C. 加人世界贸易组织的影响
D. 科 教 兴 国 战 略 的 实 施
17. 下图为1980—2010年中国出口商品结构变化示意图。以下解读正确的是
A. 传统产业已被新兴产业取代
B. 初级产品占出口总额比例不断上升
C. 国民经济结构趋于合理完善
D. 高科技产品逐步成为出口的新动力
18.2 0世纪80年代以来,台湾作家琼瑶、三毛等人的作品在大陆陆续出版, 一度掀起热浪; 知识界在民众中掀起 “ 思乡热” “ 寻根热” , 并积极参与推动两岸的学术交流。大陆经 典音乐作品《满江红》《黄河》《梁祝》等音乐磁带也占据台湾音乐市场,两岸出版文化
交流成效显著。这一现象
A. 表明祖国必将和平统 一
B. 有利于增进对中华文化的认同
C. 增强了两岸的经济发展
D. 必将掀起海峡两岸的旅游热潮
19.下面是《中国共产党简史》某章的目录节选。据目录内容推断 ,这一章的名称应是
一、党的十八大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二、统筹推进“ 五位一体” 总体布局
三、协调推进“ 四个全面” 战略布局 A.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人新时代
B. 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全国性胜利
C. 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和投身大革命的洪流
D. 伟大历史转折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
20.根据目前的研究,西亚地区的居民最早培植出大麦、小麦和豆类作物,南亚、中国和中 南美洲等地也培育出各自的农作物,如南亚的芋头,中国的水稻和粟,中南美洲的玉米 和南瓜等。据此可知
A. 地理环境决定文明特征 B. 各地域文明多元一体化 C. 农业的起源具有多源性 D. 农业是文明诞生的标志
21.公元前18世纪,西亚地区某法典有如下规定:“ 今后任何君主,皆需依从我在石柱上铭 刻 之正义准则,不得擅自更改司法判决与既定裁定,不可损毁我所创立之制度。” 据此 可知, 该法典
A. 奠定了希腊民主政治的法律基础 B. 体现了古埃及法老的绝对统治权 C. 彰显了古巴比伦国王的权威地位 D. 反映了波斯帝国的军事扩张理念
22.波斯境内民族众多、语言复杂,大流士一世《贝希斯敦铭文》采用了古波斯语、古埃兰 语、阿卡德语巴比伦方言写成;在商业和外交上则使用一种源自于腓尼基字母的阿 拉 美字母文字(流行于西亚地区)。波斯帝国的文字使用
A. 有利于平衡帝国治理的需求 B. 彰显了字母文字的优越性 C. 加强了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 D. 阻止了帝国经济文化交流
23.中世纪中期,面对西欧社会层出不穷的所调“ 异端” ,西欧各级教会借鉴罗马法的“ 纠问 式” 诉讼,秉持“ 有罪推定” 原则,积极主动地追查异端。教会对民间特别是知识阶层重 燃 古典文化的热情疑虑重重,认为古典著作造成基督徒思想混乱,甚至信仰颠覆。这 主要反映了当时
A. 文艺复兴冲击了教会神学
B. 宗教权威强化压制思想自由 C. 罗马法体系主导世俗司法
D. 市民阶层崛起挑战教会垄断
24. 公元4世纪起,索利多(君士坦丁创建的新型货币)成为地中海贸易的通用货币,商 队 通过君士坦丁堡将中国瓷器、波斯地毯转运至西欧,形成横跨欧亚非的贸易链条。 被 马克思称为“ 东西方之间的一道金桥” 。这可用于解释
A. 君士坦丁堡成为沟通东西方的桥梁 B. 拜占庭帝国境内的工商业发达繁盛 C. 索利多金币制度促进欧亚商路形成 D. 君士坦丁借币制改革垄断商路贸易
25. 16世纪初,西欧世界地理学的研究空前活跃,并且很快地国际化。一批关于地理学 理 论、绘图学的著作出版,这些书既有原创的,也有派生的。促成上述现象产生的主要 因 素是
A. 地理学的进步
B. 航海事业的发展 C. 教育的近代化
D. 近代科学的兴起
26.托勒密留下的传统地理观念——赤道附近的海水会“ 沸腾” ,南方炎热,生命无法存在。
1418年的第一次试航就因为船员对赤道太恐惧而被迫返航。 1487年迪亚士沿非洲西 海岸南下,到达好望角,迎来了人类历史上一个重要转折点。对于这次转折点,以下说 法 正确的是
A. 最早起始于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
B. 源于基督教的广泛传播
C. 意大利成为此次航路开辟的先锋
D. 开启全球联系的新时代
27. 19世纪30年代,欧洲人在南美洲发现了一种巨型热带睡莲,它很快传入欧洲,并迅速 成为花园的新宠。下图是1849年《伦敦新闻画报》刊载的巨型唾莲插图。这可以印证
A. 殖民扩张促进物种交流 B. 新闻报刊引领时尚潮流 C. 欧洲园艺技术领先世界 D. 文明互鉴推动历史进步
28. 下表为欧洲16—17世纪的部分机构成立概况。这反映了当时
成立时间 机构名称 说明
1531年 安特卫普商品交易所 全球首家综合性交易所,采用标准化合约和 公开竞价机制
1602年 荷兰东印度公司 全球第一家股份制公司,通过发行股票募集 资金
1610年 阿姆斯特丹粮食交易所 通过期货交易平抑粮价波动,成为欧洲大宗 商品定价中心
A.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B. 世界商业霸权开始发生转移 C. 欧洲商业经营方式产生革新 D. 商业革命加快社会转型进程
29. 万 有 引 力 定 律 用 科 学 的 规 律 和 语 言 圆 满 地 解 释 了 天 体 的 运 动 、 即 星 体 依 靠 本 身 的 动 量 ,按 照 自 身 的 运 动 规 律 在 那 里 不 息 地 运 动 。 由 于 不 能 说 明 星 体 运 动 最 初 动 因 的 理 由,牛顿宣布上帝是 “ 第一推动力” , 但他同时宣布上帝的作用也就到 此为止。牛顿的 这一主张
A. 推动建立起一种全新的宇宙观
B. 标志“ 科学革命” 由此开始
C. 奠定了近代物理学发展的基础 D. 削弱了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
30. 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中提出:“ 真正的社会契约不是人民与统治者之间的约定,而是人 民同人民自己的约定。” 这一主张的核心内涵是
A. 三权分立制约平衡 B. 开明君主推行改革 C. 主权在民不可分割 D. 废除私产实现平等
31. 美国《独立宣言》宣称 “ 人生而平等,有不可剥夺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存、自由和追求幸 福的权利” 。但在美国独立以后的很长时期里, “ 人权” 并非指普遍的人的权利,而是特 指白人男性有产者的权利。这反映出美国
A. 政治权利扩展的长期性
B. 民主制度保留一定封建残余 C. 资产阶级革命的妥协性
D. 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虚伪性
32. 下面漫画想象了19世纪中期两位国家元首的会面场景,他们当时都被冠以 “ 奴隶的 解 放者” 称号,这两个国家最有可能是
A. 法国和美国
B. 美国和俄国 C. 法国和德国
D. 意大利和日本
33. 下表为1816—1831年曼彻斯特城市的体育活动数量和资金支出概况。导致这一变化
的主要原因是
A. 经济发展促进社会生活变迁 B. 政府财政主导城市化进程
(
国
r
)C. 休闲娱乐趋向文明化平等化 D. 工人阶级社会地位的提升
34. 巴 黎公社建立之初,政权领导人选饱受外界质疑和诟病。正如文学家阿尔图尔 · 阿尔 努 说道:“ 这个政府差不多全是一些普普通通的工人和小职员。” 这些普通的、更具革命 性的 劳动者直接促成了巴黎公社的建立,但巴黎公社或其临时领导机构中央委员会的 弱 点也在此。由此可知,巴黎公社失败的原因是
A. 缺乏成熟无产阶级政党的组织领导 B. 未能建立工农联盟的广泛阶级基础 C. 未能建立联合资产阶级的民主政权 D. 忽视建立革命武装对抗凡尔赛政府
二、填空题:本题共5小题,共5分。
35. “ 华北自治运动” 激起北平学生大规模游行示威,即 o
36. 以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在开展大生产运动的同时,精兵简政,以 “ ” 为原则,开始实行“ 普遍、自由、直接、平等” 的选举制度。
37. 战役历时52天,歼敌47万余人,人民解放军从此在数 量上取得对国民 党军队的优势。
38. (时期),英国开始工业革命。
39. 的创制和应用,带来更便捷的动力,汽车、飞机等 新式快速交通工具应 运而生。
三、材料题:本题共3小题,共44分。
4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20世纪50年代,石家庄成为全国发展工业的重点城市之一 ,这一时期建成的 石家庄第二棉纺织厂全部使用中国自主生产设备。“ 一五” 计划期间,石家庄全市棉纺 织工业总产值为54189万元,是1948—1952年总产值的9倍。纺织厂实行厂长负 责 制,同时有车间主任和工段长的三级一厂负责制,各职能部门之间有着明确的分 工和 职能范围。棉纺织业的发展英定了石家庄的产业基础,使石家庄获得了长足 的发展。 许多工人来支援新厂的建设引起大量外来人口流入,加速了石家庄的城市化进 程。
——摘编自高灿《新中国初期石家庄棉纺基地建立研究》 材料二1949 —1959年,河北省累计净迁入人口125. 18万人,其中有8年净迁入人 口 在10万人以上,人口迁入多于迁出。河北在经济资源和地理区位上具有许多优势, 建 国后煤炭、电力、冶金、纺织、医药等工业先后起步,农业生产面貌大为改观,人民生活 水平显著提高,各项建设日新月异。蓬勃发展的河北区域经济吸引了大量外省人口迁 入,一批技术先进的工矿企业的兴建,也需要从技术力量雄厚的地区,如京、津、沪、苏、 浙等 省市聘进大量的工程技术人员、管理干部及熟练技术工人。这一时期是中华人民 共 和国成立后河北省人口迁移率增长最突出的时段之一。
——摘编自张同乐《1949—1976年河北省际人口迁移与社会结构变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石家庄棉纺织业发展的表现和 影响。 (8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河北省在新中国成立初期人口迁移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 原 因。 (6分)
4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4分) 材料 一
图片为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的 “ 投豆选举 ” 场景: 一张大桌子上摆着碗,每个 碗代表着一名候选人,桌后站着一排排群众,手里都握着豆子,大家看好谁,就将豆 子 投入到谁的碗中。为此形成一首广泛流传的歌谣: “ 金豆豆、银豆豆,颗颗不能随 便丢, 选好人、办好事,投到好人碗里头。"
——摘编自牛铭实《豆选》
材料二
河北农民宣传《中国土地法大纲》(1947年)
材 料 三 我 们 现 在 的 中 心 任 务 是 动 员 广 大 群 众 参 加 革 命 战 争 …… 真 正 的 铜 墙 铁 壁 是 什么 是群众,是千百万真心实意地拥护苹命的群众。这是真正的铜墙铁壁, 什么力 量也打不破的,完全打不破的。
——摘自毛泽东《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材料三的观点,并进行合理阐释。(14分)
4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6分)
材料一9世纪起,西欧的农业生产开始恢复,商品交换有所发展,陆续兴起了许 多新 城市,欧洲的市民阶级为了满足健康与教育需要,创办了为其服务的世俗大 学。到 15 世纪末,西欧的大学已经有70—80所之多,巴黎大学是其中最古老的大 学之一。巴黎 大学初现时,它仅是圣母院学校的一个附属机构。在很长时间里, 巴黎大学同教皇和 国王都有特殊关系。大学制是中世纪欧洲文化繁荣的标志,它 造就了一批又一批主导 文化事业的知识分子,英定了近代早期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 的基础。
——摘编自姜守明《中世纪欧洲大学制的兴起与发展》 材 料 二 在 18世 纪 期 间 ,启 蒙 运 动 的 思 想 和 行 为 模 式 渗 透 到 所 有 的 高 等 教 育 机 构 。 人们认为大学要讲授的不应是形而上学和种学,而应是经济学、技术学、医 学和自然科 学这类学科。在许多大学里,这些学科都得到了加强或第一次开设, 种学丧失了它在 大学的领导地位。启蒙运动宠爱专门学院高过综合大学,柏林的 苗固和矿业学院、维 也纳的兽医学校,以及慕尼黑的财政学院等,都表明大学并 非一统天下。受启蒙思想 家的影响,许多国家成立了本国的科学和学术机构,禁止 学者在外国大学从事研究,欧 洲各地学者和科学家积极参与国际对话活动衰减。
——摘编自赵敏《启蒙运动对18世纪欧洲大学的影响》
(1)根据材料 一 ,概括中世纪欧洲大学兴起的原因。 (6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启蒙运动影响18世纪欧洲大学发展的表现。 (6分)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大学发展与思想解放运动之间的互动
关 系 。 ( 4分 )
答案
1. C;号外时间为“民国八年五月五日”即1919年5月5日,报道的是5月4日北京学生游行示威的五四运动;孙中山讨袁是1913年,中国对德奥宣战是1917年,北伐开始于1926年,均排除。
2. B;工农群众主动参与国民革命军行动,反映国民革命具备群众基础;国民革命未完成反帝反封建任务,工农武装割据是土地革命时期理论,未涉及土地所有制变革,排除A、C、D。
3. D;宣传画配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婚姻条例》,体现苏区政权通过婚姻改革推进社会变革;革命统一战线是国民革命时期,宣传画与西方思想影响无关,国民革命未直接引发妇女解放浪潮,排除A、B、C。
4. B;会议在路线、领导集体等方面留下经验,符合遵义会议纠正错误路线、确立正确领导的特点;井冈山精神侧重根据地建设,延安精神强调抗战,西柏坡精神涉及建国筹备,排除A、C、D。
5. B;中共组织东北抗联打击日寇,直接反抗日本殖民统治;抗战主战场后期在正面战场,淞沪会战粉碎日本速亡计划,七七事变揭开全民族抗战序幕,排除A、C、D。
6. C;中共从“抗日反蒋”到“逼蒋抗日”的转变,主因是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民族危机加深;抗日救亡运动兴起早于1936年,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是结果,统一战线正式形成在1937年,排除A、B、D。
7. D;地图显示八路军在华北进攻日军据点及铁路,符合百团大战特征;国共合作典型战役是太原会战,正面战场最大胜利是台儿庄战役,抗战进入相持阶段标志是武汉会战结束,排除A、B、C。
8. A;毛泽东部署战役援助晋绥军、钳制日军进攻太原,符合平型关大捷配合友军的特点;百团大战在1940年,台儿庄是国民党正面战役,平津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排除B、C、D。
9. B;1940—1947年“民主”出现频率波动,反映不同阶段(抗战、建国谈判、内战)国人对国家前途的关注;“深入人心”“和平建国”“历史潮流”均非图表数据直接反映,排除A、C、D。
10. A;国民党军费开支巨大导致高赤字率,加剧国统区通货膨胀和经济崩溃;官僚资本控制、独裁面目暴露非直接反映,决定性因素是失民心,排除B、C、D。
11. D;1951年宣传画“多生产!多捐献!”体现民众支持抗美援朝的爱国热情;大规模工业建设始于1953年一五计划,国民经济调整在1960年后,“双百”方针提出于1956年,排除A、B、C。
12. D;1953—1957年重工业产值比重和增速显著提升,体现社会主义工业化进展;工业布局改善指区域均衡发展,材料未体现,社会主义制度建立是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农业比重仍高于轻工业,排除A、B、C。
13. B;六七十年代国际形势紧张(美苏争霸、中苏对峙),促使国家投资西南、西北,加强战备;西部资源、国民经济改善、财政不足非主要原因,排除A、C、D。
14. D;70年代中国向美、日等国赠送大熊猫,与中美关系正常化带动外交突破相关;“一边倒”是50年代方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于1953年,联合国席位恢复与赠熊猫无直接关联,排除A、B、C。
15. C;北京发展集体经济和个体经济,突破单一公有制,本质是经济体制改革尝试;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于21世纪初,城市改革全面展开是1984年后,材料未提农村剩余劳动力,排除A、B、D。
16. A;1992年南方谈话解放思想,推动知识分子下海创业;沿海特区设立在80年代,加入世贸是2001年,科教兴国战略提出于1995年,排除B、C、D。
17. D;1980—2010年高科技产品出口增长显著,成为新动力;传统产业未被取代,初级产品比例下降,国民经济结构优化需更多数据支撑,排除A、B、C。
18. B;两岸文化交流增进对中华文化认同,推动统一民意;“必将和平统一”“旅游热潮”过度推断,经济发展非文化交流直接结果,排除A、C、D。
19. A;目录内容(十八大、中国梦、“五位一体”“四个全面”)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范畴;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是1949年,党的创建是1921年,伟大历史转折是十一届三中全会,排除B、C、D。
20. C;西亚、南亚、中国、中南美洲独立培育不同农作物,体现农业起源多源性;地理环境影响而非决定文明,“多元一体化”“文明诞生标志”表述错误,排除A、B、D。
21. C;公元前18世纪西亚法典(《汉谟拉比法典》)强调君主不可更改法律,彰显古巴比伦国王权威;与希腊民主、古埃及法老、波斯军事扩张无关,排除A、B、D。
22. A;波斯帝国使用多语言和阿拉美字母,适应多民族治理需求,平衡帝国统治;未彰显字母优越性,与君主专制、阻止交流无关,排除B、C、D。
23. B;教会用罗马法追查“异端”、压制古典文化,反映宗教权威压制思想自由;文艺复兴在14世纪,罗马法影响教会司法而非主导,市民阶层崛起未体现,排除A、C、D。
24. A;君士坦丁堡通过索利多货币成为东西方贸易金桥,直接解释其沟通作用;拜占庭工商业发达、索利多促进商路形成非材料重点,垄断贸易表述错误,排除B、C、D。
25. B;16世纪西欧地理学研究活跃,主因是新航路开辟推动航海需求;地理学进步是结果,教育近代化、近代科学兴起非主要因素,排除A、C、D。
26. D;迪亚士到达好望角开启全球联系新时代;转折点始于迪亚士而非哥伦布,与基督教传播、意大利无关,排除A、B、C。
27. A;欧洲从南美引入睡莲,反映殖民扩张促进物种交流;新闻报刊、园艺技术、文明互鉴非图片主旨,排除B、C、D。
28. C;16—17世纪欧洲出现交易所、股份制公司,体现商业经营方式革新;世界市场初步形成于工业革命后,商业霸权转移(从地中海到大西洋)在新航路后,社会转型进程材料未提,排除A、B、D。
29. D;牛顿用科学解释天体运动,限制上帝作用,削弱封建神学支柱;全新宇宙观指日心说,科学革命始于哥白尼,奠定近代物理学基础的是经典力学体系,排除A、B、C。
30. C;卢梭认为社会契约是人民自我约定,核心是主权在民;三权分立是孟德斯鸠主张,开明君主、废除私产无关,排除A、B、D。
31. D;《独立宣言》宣称人权却排除有色人种和女性,体现资产阶级民主虚伪性;政治权利扩展长期性非本质,美国无封建残余,妥协性体现在保留奴隶制,排除A、B、C。
32. B;19世纪中期被称为“奴隶解放者”的是美国林肯(废除黑奴制)和俄国亚历山大二世(废除农奴制);法、德、意、日未涉及大规模解放奴隶,排除A、C、D。
33. A;1816—1831年曼彻斯特体育活动增加,主因工业革命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变迁;政府财政主导、休闲文明化平等化、工人地位提升非主要原因,排除B、C、D。
34. A;巴黎公社领导多为普通劳动者,缺乏成熟政党领导,导致决策局限性;未建立工农联盟是原因之一,但材料强调领导阶层构成,排除B、C、D。
35. 一二·九运动
36. 三三制
37. 辽沈
38. 18世纪60年代
39. 内燃机
40.(1)表现:生产自主化(使用国产设备)、管理规范化(三级负责制)、产值增长迅速。影响:奠定产业基础、加速城市化、促进区域经济发展。(2)趋势:人口净迁入且规模大。原因:经济优势(工业起步、农业改善)、政策需求(工矿企业技术人才需求)、地理区位便利。
41. 观点:群众是革命胜利的根本力量。阐释:陕甘宁边区“投豆选举”体现人民民主,调动群众参与革命;土地改革宣传使农民支持革命,提供人力物力;毛泽东强调群众是“铜墙铁壁”,反映党依靠群众的路线,是革命成功的保障。
42.(1)原因:农业恢复、商品经济发展、城市兴起、市民阶级需求、教会与国王支持。(2)表现:学科世俗化(增设经济、科学等学科)、神学地位下降、专门学院兴起、学术机构国家化、国际学术交流减少。(3)互动:思想解放推动大学教育内容和方向变革(如启蒙运动推动学科调整);大学培养知识分子,为思想解放提供人才基础(如中世纪大学为文艺复兴奠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