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外国诗两首 未选择的路【2025春七下语文情境教学课件+视频】

文档属性

名称 20.2外国诗两首 未选择的路【2025春七下语文情境教学课件+视频】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1.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5-15 08:24: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2张PPT)
统编2024七下语文同步精品课件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语言要简明
第5单元 写作
2025年春七下语文情景教学课件嵌视频(统编2024版)
同学们,当你去爬山时,你会选择平坦的水泥山道,还是崎岖不平的林间小路?
不同的选择会带来不同的生活体验,也能反映出不同的内心
世界。今天,我们来学习美国诗人弗罗斯特的名作《未选择的路》,
看看诗人站在林间的岔路口会作出怎样的选择。
检查预习
1
学习目标
2
知识必备
3
朗读诗歌,把握内容
4
再读诗歌,理解哲理
6
品读诗歌,
体会特点
7
思考探究
8
课堂小结
9
积累拓展
10
目录
细读诗歌,解读“路”意
5
涉 ( ) 萋萋( ) 幽 ( )
诱 ( ) 伫 ( )
yòu
shè
zhù
qī qī
词语解释
涉足:
萋萋:
伫立:
幽寂:
字音字形
检查预习



指进入某种环境或生活范围。
形容草长得茂盛的样子。
长时间地站着。
幽静,寂寞。

yōu
1.有感情地诵读诗歌,感受诗歌内容。
2.体会诗歌中蕴含的哲理。
3.对比《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和《未选择的路》两首诗写法的异同。
学习目标
重点
难点
罗伯特·弗罗斯特 出生于美国旧金山,是20世纪最受欢迎的美国诗人之一。
代表作品:《一棵作证的树》《山间》《又一片牧场》和诗剧《理智的假面具》《未选择的路》。
作者简介
知识必备
这首诗的内容与诗人的经历有关。1912年,弗罗斯特已经38岁了,这一年他做出了一个重要的选择:放弃本来平静安稳的教书生活,选择了不可预知的诗歌创作之路。
创作背景
朗读诗歌,把握内容
听读诗歌,划分节奏,标注重音。
未选择的路
弗罗斯特
黄色的树林里分出两条路,
可惜我不能同时去涉足,
我在那路口久久伫立,
我向着一条路极目望去,
直到它消失在丛林深处。
但我却选了另外一条路,
它荒草萋萋、十分幽寂,
显得更诱人,更美丽;
虽然在这条小路上,
很少留下旅人的足迹。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朗读提示;
①语速适中,读出节奏。
②融入情感,读出重音。
那天清晨落叶满地,
两条路都未经脚印污染。
啊,留下一条路等改日再见!
但我知道路径延绵无尽头,
恐怕我难以再回返。
也许多少年后在某个地方,
我将轻声叹息将往事回顾:
一片树林里分出两条路——
而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
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
· · · ·
· ·
· · · · ·
· · · ·
四节诗各表达了什么意思?
第一节:站在林间的交叉路口,“我”久久踌躇,不能选择。
第二节:写“我”最终选择了一条少有人走的路,这条路更诱人,更美丽。
第三节:“我”怀着对另一条路的留恋踏上自己选择的路,并担心万一走错,就难以再回头。
第四节:“我”遥想将来对往事的回顾。
伫立(思索)
决定(选择)
选择之后的怅惘
多年后的回顾、叹息
未选择的路
弗罗斯特
黄色的树林里分出两条路,
可惜我不能同时去涉足,
我在那路口久久伫立,
我向着一条路极目望去,
直到它消失在丛林深处。
但我却选了另外一条路,
它荒草萋萋、十分幽寂,
显得更诱人,更美丽;
虽然在这条小路上,
很少留下旅人的足迹。
朗读提示;
把握语气,读出韵味。
(伫立思索—无奈踌躇)
(决定选择—态度坚决)
细读诗歌,解读“路”意
那天清晨落叶满地,
两条路都未经脚印污染。
啊,留下一条路等改日再见!
但我知道路径延绵无尽头,
恐怕我难以再回返。
也许多少年后在某个地方,
我将轻声叹息将往事回顾:
一片树林里分出两条路——
而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
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
(选择之后—惆怅留恋)
(多年后回顾—叹息怀念)
结合诗歌内容,说说“我”面前是怎样的两条路?
未选择的路:
“我向着一条路极目望去,直到它消失在丛林深处。”
这条路是平坦的、悠长的,没有什么障碍的。
选择的路:
“它荒草萋萋、十分幽寂,
显得更诱人,更美丽”
“很少留下旅人的足迹。”
这条路是神秘莫测,诗中没有说这条路可以一眼望到头,所以这条路可能蜿蜒崎岖,走起来会更辛苦。
怎样理解诗歌中所说的“路”?
“但我知道路径延绵无尽头,恐怕我难以再回返。”
“而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
未选择的路:
“极目望去”“消失在丛林深处”
平坦的、悠长的,没有什么障碍的。
选择了这条路,你就选择了______________(生活状态)
安逸/热闹
选择的路:
“荒草萋萋、十分幽寂,诱人美丽”
“很少留下旅人的足迹。”
选择了这条路,你就选择了______________(生活状态)
艰辛/孤独
“两条路”表面上是指自然界的道路,平坦笔直的大路和荒凉幽寂的小路;深层意义上是象征两种人生之路、两种生活方式、两种人生的理想和追求。
在面对这两条路时,“我”为什么会“久久伫立”?内心又会想些什么呢?
“我”当时伫立了许久,不知道到底应该选择哪一条路。因为心里知道一旦选择,便“难以再回返”。
人生道路的选择对每个人的人生而言都是很重要的,因此要慎重选择,因为一旦选定就不能回头。
“我”为什么选择了一条“更幽寂”“很少留下旅人的足迹”的道路?
“荒草萋萋,十分幽寂”是说野草丛生,人迹罕至,说明这条路很少有人涉足。“更诱人,更美丽”是因为这条道路相对来说更加坎坷与危险,充满挑战,诗人选择这条路是想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那样的人生可能会更精彩,不会留下遗憾。
再读诗歌,理解哲理
5.诗写“我”选择了一条路,为什么题目又叫做“未选择的路”呢?
这其实是生活中的一个普遍现象——未选择也是一种选择。生活中很多人出于对自己选择的不满,才会产生对于未选择的怀恋。所以这首诗中诗人念念不忘的是那一条未选择的路,而不是已经选择的路,这也正是人生的真实写照。这样写来给这首诗增加了忧郁的情绪。
6.这首诗蕴含了怎样的人生哲理?
人生就是一次又一次的选择,在人生的岔路口,你做出什么选择将决定你的一生如何度过。人只能选择一种人生道路,所以要慎重。但也要有魄力,勇于创新和进取。
品读诗歌,体会特点
7.诗中出现了许多意象,比如树林、路、荒草、落叶等,说说它们的象征含义。
指借用某一景物或形象的某些特征,来表现另一事物或形象的艺术手段。艾青说:“象征是事物的影射,是事物相互间的借喻,是真理的暗示和譬比。”许多咏物诗、哲理诗、政治诗,大都采用象征这一艺术手法。
象征手法
象征广博未知的人生。
象征人生之路,即事业和前途。
树林

荒草
象征人生路上遭遇的困难、挫折、失败。
象征人生路上的未知数。
象征探索人生之路的不懈追求、不懈奋斗。
落叶
足迹
请同学们开动脑筋,说一说下面诗句、名言中的“路”又具有怎样的象征意义呢?
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但丁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韩愈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希望本是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正如这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鲁迅
思考探究
本课这两首诗写的都是对人生的思考,但在写法上有所不同,如前者直抒胸臆,后者多用象征等。试从诗歌的形式特点、语言风格和蕴含的哲理等角度进行比较。
以对话的口吻娓娓道来。
用象征性的路来表达对人生道路的认识。
口语风格,亲切和婉。
朴实无华,耐人寻味。
积极乐观,热爱生活,相信困境终会过去。
人生中总会面临对人生道路的选择。
文章主旨
课堂小结
本诗借自然界的路来写人生之路,告诫人们:人生只能选择一条路,如果选择了就不能回头,因此必须慎重,不能随波逐流。
积累拓展
通过学习本诗,我们了解到做选择是一个非常纠结的过程,人生的每一个岔路口都很重要。现在你是如何看待“选择”的呢?你能否用诗意的语言,来表达你对“选择”的看法呢?
示例:
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
既然无法回头,就要勇于承担选择的后果。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