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9课
《古诗四首》之《春望》同步练习
一、填空题
1.找出并改正下列句子中的错别字。
(1)锋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______改为______
答案:锋|烽
(2)感时花贱泪,恨别鸟惊心。______改为______
答案:贱|溅
解析:分析:“烽”常组词:烽火、烽烟,“锋”常组词:锋利、刀锋。“贱”常组词:卑贱;“溅”常组词:迸溅、飞溅、溅落。
点评:本题考查改正错别字,即字形,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理解词语含义,注意比较和区别形近字和同音字,平时应多读、多记。
2.用“/”给下列句子划分节奏。
(1)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答案: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答案: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解析:分析:反复诵读,理解句意,根据语感、内容或结构划分节奏。注意不要把表示完整语意的词语断开。
点评:本题考查给诗句断句。常规的情况五言为二三,七言为四三。经典模式是五言诗为二二一,七言诗为二二二一。五言为二一二,七言诗为二二一二,也比较常见。
3.根据要求用原文填空。
(1)诗中点明时间和季节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2)《春望》中表达诗人战乱中思念离散亲人、盼望得到亲人音讯的心情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解析:分析:学习诗歌,要达到理解、背诵、默写课文的要求。多记忆,多积累。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并默写诗句。一要理解句意,二要熟读背诵,三要准确书写。
4.给加粗字注音。
抵万金__________ 搔更短____________ 不胜簪___________
答案:dǐ|sāo|zān
解析:分析:“搔” 和“簪”都是平舌音。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常用汉字的认读和拼音的正确书写,平时应多读、多记,注意比较和区别形近字和多音字。
5.改正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
峰火____ 底万金____ 骚更短____ 混欲____
答案:峰→烽|底→抵|骚→搔|混→浑
解析:分析:注意区分“山峰”和“烽火”;“底下”和“抵挡”;“风骚”和“搔首”;“混浊”和“浑身”。
点评:本题考查改正错别字,即字形,正确理解词语含义,注意比较和区别形近字和同音字,平时应多读、多记。
6.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
(1)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烽火: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古时边疆在高台上为报警点燃的火。这里指战争。
(2)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深: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这里指草木茂盛;茂密。
解析:分析:熟读诗歌,理解诗句,不仅要理解词语的基本含义,还要理解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句中词语的含义。结合背景和主题,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准确把握词语的含义。
7.判断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方法。
(1)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 )
答案:对偶 拟人
(2)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 )
答案:对偶 夸张
解析:分析:(1)这句话的意思是:由于战乱,都城破败,仿佛花也因感叹时事而落泪,鸟也因人世间的离别而惊心。运用对偶,拟人的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忧国怀家无比痛苦的感情。(2)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结构相同,运用对偶。“抵万金”运用夸张的修辞表明家书的珍贵,表达作者思念亲人的急迫心情。
点评:本题考查辨析常用修辞方法,记住常见的修辞方法的种类,熟悉其特点和表达作用。
二、选择题
8.对“国玻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两句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两句诗写春望所见。一个“破”字,视野从城到山河,触目惊心;一个“深”字,视野从满城到花鸟,满目凄然。诗人的感情由隐而显,由弱而强,步步推进。
B.这两句诗对仗工巧,圆熟自然,诗意变化。“国破”对“城春”,两意相反,“国破”的残垣断壁同富有生机的“城春”对举,对照强烈。
C.诗意变化的又一例为“国破”与“山河在”。前写国都沦陷,城池残破,后写山河依旧,意思相反;“城春”与“草木深”前写明媚春景,后叙荒芜之状,前后相悖,这种诗意的变化,突出了山河破败的景象。
D.这两句诗以写景为主。句中的“国”、“山河”、“城”、“草木”都是诗人亲眼所见的景物。
答案:D
解析:分析:作者由眼前乱草遍地,林木苍苍的荒芜景象,想到虽然山河依在,但国都沦陷,城池残破,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前途命运的忧虑。并不都是亲眼所见。诗句表面写景,实则抒感,寄情于景。
点评:本题考查赏析诗句。从内容、写法和表达的感情多角度理解诗句。
9.对诗句理解分析错误观点的一项是( )
A.首句写望中所见,"草木深"写出了景色的秀美,令人爽心悦目。
B.颔联分写,诗人融景生情,见了花鸟反而坠泪惊心。
C.颈联写因战火不断隔绝久盼音信不至时的迫切心情。
D.尾联用一个细节写诗人热爱国家,眷念家人的美好心情。
答案:A
解析:分析:“草木深”描写了因战乱而荒芜的景象,不是秀美、令人赏心悦目之景。
点评:本题考查赏析诗歌,不仅要理解诗句的字面意思,还要结合背景理解表达的情感。
10.请选出对杜甫的《春望》赏析有误的一项( )
A.首联写景,描绘出国都沦陷后山河依旧却残破不堪的景象,体现了诗人回家途中的艰难。
B.颔联中“感时”一语承上,“恨别”一语启下,此联表达了诗人感时伤世的情怀,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方法。
C.颈联中用“抵万金”来形容家书的珍贵,尾联中用“搔更短”和“不胜簪”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诗人的苍老之态。
D.这首诗在内容上集中表现了诗人热爱国家、眷恋家人的美好情操,诗风意脉贯通而不平直深沉含蓄而不浅露。
答案:A
解析:分析:诗的首联描写诗人看到的山河破碎,春草萋萋,荒芜破败的景象,表达诗人忧国感伤之情,并没表现回家途中的艰难。
点评:本题考查赏析诗歌。不仅要理解诗句的字面意思,还要结合背景理解表达的情感。
11.下面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前四句写眼前所望春天都城的破败之景,后四句抒发思念亲人的盼望之情。
B.在颔联中,诗人移情于物,通过花鸟的情态表达了自己感时伤世的内心情感。
C.诗人得不到家信,是因为战乱引发了长安城内一场持续了三月之久的大火。
D.全诗意脉贯通,情景兼具,内容丰富,感情强烈,悬一篇脍炙人口的佳作。
答案:C
解析:分析:“烽火连三月”的意思是:直到如今春深三月,战火仍连续不断。不是战乱引发了三个月的大火。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诗歌的内容。不要望文生义,要结合背景和主题思想正确理解。
12.对下面四首诗的作者、朝代、体裁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春望》——杜牧——唐——五言律诗
B.《泊秦淮》——杜甫——唐——七言绝句
C.《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北宋——七言绝句
D.《过零丁洋》——文天祥——南宋——七言律诗
答案:D
解析:分析:A《春望》的作者是杜甫;B《泊秦淮》的作者是杜牧;C陆游是南宋人。
点评: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熟悉掌握诗词的题目、作者、作者的年代、诗歌的形式特点。
13.对下面几句诗的韵脚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A. 在、泪、月、短 B. 深、心、金
C. 深、心、金、簪 D.在、 深、心、金、簪
答案:C
解析:分析:一般偶句末字押韵,第二、四、六、八句的末字分别是:深、心、金、簪。
点评:本题考查诗歌的押韵。一般偶句末字押韵,首句末字可押可不押,必须一韵到底。
14.对《春望》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一句意为:故国沦亡,空留下山河依旧,春天来临,长安城中荒草深深。
B.“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一句意为:感叹时局,看到开花也不由得流下眼泪,怨恨别离,听到鸟鸣也禁不住心中惊悸。
C.“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一句意为:战争已经持续了三个月,家书珍贵,足抵得上万两黄金。
D.“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一句意为:痛苦中我的白发越搔越短,简直要插不上头簪。
答案:C
解析:分析:“三月”不是确数,表示时间长。这句话的意思是:战火长时不息,一封家书都极其珍贵。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诗句的内容。文言文中数字表示虚数时,一般用来突出数量的少或多。
用数词“一”表示“少”;用“三、九、十二、百、千、万”及倍数表示“多”。
三、阅读理解
15.阅读杜甫的《春望》,回答下面的问题。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对《春望》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
A.这是一首五言律诗,含蓄蕴藉,耐人寻味。
B.这首诗的首联表面描写都城破败、人烟稀少、草木茂密幽深的荒凉景象,实际深藏诗人的无限感慨。
C.这首诗的颔联借对花鸟的感觉,将诗人抑制不住的感伤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D.这首诗的颈联、尾联极力渲染诗人在战火连绵时期收到家书时的无比喜悦之情。
答案:D
解析:分析:诗人并没有收到家书。这首诗的颈联、尾联极力渲染诗人在战火连绵时期家书难得,表达了强烈的思乡之情。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反复诵读,结合背景和主题思想,理解诗句内容。
(2)“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一联中,诗人用“抵万金”来形容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形容家书的珍贵,表达对妻子儿女强烈的思念之情。
解析:分析:“抵万金”运用夸张的手法,极言家书难得。真切地表达了战乱中人思念离散亲人,盼望得到亲人音讯的心情。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诗句的内容。反复诵读,结合背景和主题思想来理解。
(3)花鸟本是可娱之物,为何在诗人眼里见到后反而落泪心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因为诗人感时伤怀,加之久别思乡之苦,即便是站在花前,也无心观赏,反而会对花溅泪,即便听到悦耳的鸟鸣声,也无意倾听,反而会因鸟鸣而惊心。
解析:分析:颔联诗人以乐景写悲情,花鸟本是娱人之物,但由于感慨时政,国都残破,与亲人离别之恨,反而使诗人对花流泪,闻鸟而惊心,概括了忧伤国事、恨别家人的深沉感情。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诗句表达的思想感情。诗人移情于景,以花鸟拟人,感时伤别,花也溅泪,鸟也惊心,其实是诗人自己内心感情的写照,形象动人。
(4)“城春草木深”中的“深”字很有表现力,历来为人所称道,请你说说它的表达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用词凝练;一个“深”字表现了因战乱而荒芜的景象。
解析:分析:开篇即写春望所见:国都沦陷,城池残破,虽然山河依旧,可是乱草遍地,林木苍苍。一个“破”字,使人怵目惊心,继而一个“深”字,令人满目凄然。借助景物反托情感,为全诗创造了一片荒凉凄惨的气氛。
点评:本题考查从炼字的角度赏析诗句。
(5)诗人在这首诗中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忧国思家的情怀。
解析:分析:全诗抒发了诗人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情感,以及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诗歌的主题思想。一要理解诗句的意思,二要结合背景。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5 页 (共 7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