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9课《古诗四首》之《过零丁洋》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9课《古诗四首》之《过零丁洋》同步练习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69.0KB
资源类型 素材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6-16 15:34: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9课
《古诗四首》之《过零丁洋》同步练习
一、填空题
1.找出并改正下列句子中的错别字。
(1)身世浮沉雨打苹
______改为______
答案:苹|萍
(2)留取丹心照汉青
______改为______
答案:汉|汗
解析:分析:“苹”常组词:苹果,“萍”常组词:浮萍、萍水相逢。“汉”常组词:汉族;“汗”常组词:出汗、汗颜。
点评:本题考查改正错别字,即字形,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理解词语含义,注意比较和区别形近字和同音字,平时应多读、多记。
2.用“/”给下列句子划分节奏。
(1)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答案: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2)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答案: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解析:分析:反复诵读,理解句意,根据语感、内容或结构划分节奏。注意不要把表示完整语意的词语断开。
点评:本题考查给诗句断句。常规的情况五言为二三,七言为四三。经典模式是五言诗为二二一,七言诗为二二二一。五言为二一二,七言诗为二二一二,也比较常见。
3.根据要求用原文填空。
(1)根据作者从仕之后艰难历程的四个字是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辛苦遭逢
(2)形象鲜明地描画国家的灾难和个人困厄的两个短语是 ________和 _________。
答案:风飘絮 |雨打萍
(3)《过零丁洋》中,语意双关的“天然妙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4)《过零丁洋》诗中表达诗人的民族气节和舍身取义的生死观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解析:分析:学习诗歌,要达到理解、背诵、默写课文的要求。多记忆,多积累。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并默写诗句。一要理解句意,二要熟读背诵,三要准确书写。
4.给加线字注音。
干戈寥落__________ 惶恐__________ 干戈__________ 飘絮__________
答案:liáo|huáng|gē|xù
解析:分析:注意“戈”的声调是一声;“絮”的拼音书写,j、q、x后ü两点省略。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常用汉字的认读和拼音的正确书写,平时应多读、多记,注意比较和区别形近字和多音字。
5.改正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
皇恐____ 汉青____ 零仃____ 聊落___
答案:皇→惶|汉→汗|仃→丁|聊→寥
解析:分析:注意区分“惶恐”和“张皇失措”;“汉族”和“汗青”;“零丁”和“伶仃”;“无聊”和“寥落”。
点评:本题考查改正错别字,即字形,正确理解词语含义,注意比较和区别形近字和同音字,平时应多读、多记。
6.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
(1)干戈寥落四周星
干戈: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泛指兵器,这里指战争
(2)留取丹心照汗青
汗青: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指史册
解析:分析:熟读诗歌,理解诗句,关注注释,理解记忆。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句中词语含义。结合背景和主题,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理解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
7.判断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方法。
(1)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答案:对偶 比喻
(2)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答案:对偶 双关
解析:分析:(1)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结构相同,运用对偶。“风飘絮”形容国势如柳絮飘散,无可挽回;“雨打萍”比喻自己身世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无根,时起时沉。用了比喻的修辞,暗示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紧密相连。(2)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结构相同,运用对偶。“惶恐”和“零丁”有双层含义,一指地名,二写出了形势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
点评:本题考查辨析常用修辞方法,记住常见的修辞方法的种类,熟悉其特点和表达作用。
8.对尾联“人生自古谁无死 , 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一名句从抒情方法和表达情感上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这一句采用直抒胸臆的方式 , 表明了自己以死明志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
解析:分析:抒情的方式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这是全诗的主旨句。采用直接抒情的方式,表达了诗人以死明志的决心。
点评:本题考查赏析诗句。从抒情的角度理解诗句的内容和表达的思想感情。
9.试分析“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的深刻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国家的支离破碎,像被风吹散的柳絮;自己的一生动荡不安,像被雨抽打的水上浮萍。集中反映了国家的衰败和个人政治上的坎坷遭遇。
解析:分析:诗人把个人命运和国家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运用比喻和对偶的修辞,抒发了命运的坎坷和对祖国前途命运的担忧。
点评:本题考查赏析诗句。反复朗读,从修辞的角度理解内容和表达的思想。
二、选择题
10.下面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通过写过零丁洋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充分体现诗人的爱国热情和民族气节。
B.本诗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感情真挚深沉。
C.“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采用拟人、对偶的修辞,借地名表现内心孤苦无依的苦痛。
D.本诗风格慷慨悲凉。始为悲愤,终为高亢,表现了诗人的铮铮铁骨、耿耿忠心。
答案:C
解析:分析:这句话运用对偶和双关的修辞方法。“惶恐”“ 零丁”一是指地名,二是表现内心孤苦无依的苦痛。没有运用拟人的修辞。
点评:本题考查赏析诗歌。一要指出运用的修辞方法及表达效果;二要明确句子的内容含义;三要揭示诗句表达的思想感情。
11.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文天祥是南宋文学家,《过零丁洋》是他的代表作。此诗显示了他弃暗投明的志向。
B.“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一句以磅礴的气势、高亢的情调收束全诗,表现出他的高尚情操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
C.作者在这首诗中将叙事和议论紧密结合起来,将个人的经历和国家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
D.诗中的“惶恐滩”“零丁洋”是两个具有感彩的地名,这里巧妙相对,其目的是表现诗人的才华。
答案:B
解析:分析:A文天祥誓死不降元,诗歌表达了他忠于国家、舍生取义的高尚情操。而非“弃暗投明”。C诗歌主要运用记叙和抒情的表达方式,没有议论。D借两个地名,暗示了形势的险恶和作者境况的危苦。目的不是表现个人才华。
点评:本题考查赏析诗歌。从理解内容、写作特点和把握主旨多角度理解诗歌。
12.对下面几句诗的韵脚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A. 星、萍、丁、青 B. 经、絮、恐、死
C. 经、星、萍、丁、青 D. 经、萍、丁、青
答案:C
解析:分析:一般偶句末字押韵,第二、四、六、八句的末字分别是:星、萍、丁、青,首句入韵,韵脚是:经。
点评:本题考查诗歌的押韵。一般偶句末字押韵,首句末字可押可不押,必须一韵到底。
13.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首联写个人的仕途经历和抗敌历程,突出生平的艰辛,命运的多舛。
B.“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将国家局势与个人命运交织在一起,沉痛述说国破家亡的痛苦。
C.文中通过“惶恐”“零丁”两个词语,写出兵败被俘后内心的忧叹。
D.尾联自问自答,想到自己难逃一死,充满悲愤无奈,只有以“丹心”表明自己对国家的忠诚。
答案:D
解析:分析:文天祥面对元军的威逼利诱,宁死不屈,为了民族大义甘愿牺牲自己的生命,表现了他舍生取义的浩然正气,并不是被逼无奈。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诗句的内容。结合诗的背景和主题思想正确理解。
三、阅读理解
14.阅读文天祥的《过零丁洋》,回答下面的问题。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对文天祥《过零丁洋》一诗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辛苦遭逢起一经”,说的是自从中了进士,担任起重要国事之后,就为国事辛苦奔波,有无愧国家民族之意。
B.“身世浮沉雨打萍”,这是个比喻句,是说四年来没有一天安定,像雨中的浮萍,是承接“辛苦”一句的意思说的。
C.“惶恐滩头说惶恐”写的是在江西起兵奔赴浙江为解除临时国都杭州被困时的惊恐心情的,有为国担忧的意思在内。
D.“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意思是:现在我已被元军扣留、囚禁,绝无生还之路,只有留下诗句,表达对我国家民族的赤胆忠心,在史册上留名了。
答案:C
解析:分析:“惶恐滩头说惶恐”写的是文天祥在江西起兵抗元后,曾兵败由惶恐滩退往福建境内,这里抒写了诗人忧虑不安的心情。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反复诵读,结合背景和主题思想,理解诗句内容。
(2)“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请说说句中运用比喻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此处的比喻生动的写出了国家和个人命运的凄凉之景。“风飘絮”比喻无可挽回的败局,“雨打萍”则是文天祥凄惨的政治生涯的写照。抒发祖国即将沦亡、自己虽竭尽全力挽救然而不幸被俘无力回天的无限悲愤与痛苦的心情。
解析:分析:诗中的“风飘絮”比喻当时无可挽回的败局,“雨打萍”比喻自己的命运,然后结合具体语境分析诗人表达的悲愤和痛苦心情即可。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从修辞的角度进行赏析,理解诗句的内容和表达的思想感情。
(3)文天祥拒绝降元“留取丹心照汗青”,是个有骨气的人,你能举出类似的事例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蔺相如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苏武执汉节牧羊十九年;民族英雄岳飞精忠报国最终死在风波亭上;朱自清宁可饿死也不吃美国的救济粮;刘胡兰在敌人铡刀下慷慨就义。
知识点:把握诗歌内容
解析:分析:列举像文天祥一样有骨气的人的事例。他们能以国家、民族大义为重,甘愿牺牲个人利益甚至是生命,具有满腔的爱国情怀,并以实际行动证明。
点评:本题考查知识的拓展迁移的能力。运用联想,调动自己的知识积累。平时多读书,多积累。
(4)你还能写出哪些透着铮铮骨气的名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间(明·于谦《石灰吟》)
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徐悲鸿)
解析:分析:默写课内外积累的表现“有骨气”的诗句。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知识的拓展迁移能力。运用联想,调动自己的知识积累。平时多读书,多积累。
(5)说一说你对“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表达了作者生前无愧,死后无憾,光明磊落,浩气长存的伟大的民族节操;同时也表现出作者的忠心为国的一片丹心。
解析:分析:这是全诗的主旨句。诗人面对死亡,大义凛然,视死如回,以民族利益为大局,甘愿牺牲自己的宝贵的生命,表达了诗人舍生取义的爱国热情。
点评:本题考查赏析诗句。理解诗句的内容和表达的思想感情。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7 页 (共 7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