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10课《晏子使楚》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10课《晏子使楚》同步练习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81.0KB
资源类型 素材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6-16 15:37: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10课《晏子使楚》同步练习
一、填空题
1.给下列字注音。
晏 缚 曷 枳 熙
答案:yàn|fù|hé|zhǐ|xī
解析:分析:“曷”通假字,通“何”读hé;“枳”形声字读zhǐ。“熙”笔画多,结构复杂,读xī。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常用汉字的认读和拼音的正确书写,平时应多读、多记,注意比较和区别形近字。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在得知晏子即将出使楚国的消息时,楚王的举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谓左右日:“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 ”
(2)为了反击楚王的侮辱,晏子没有一开始就从正面直接反驳,他说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解析:分析:(1)因为晏子善于辞令,所以为了显示楚国的威风,楚王想故意羞辱晏子,灭齐国的气势,他就让近侍想办法。 (2)面对楚王的不怀好意,晏子没有针锋相对进行反驳,而是以橘和枳设喻进行类比,委婉含蓄,不失礼节,让楚王其取其辱。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课文的内容。 熟读课文,理解并背诵课文,能正确默写。
3.解释下列语句中的“之”字。
楚王闻之:
吾欲辱之:
婴闻之:
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答案:代词,指晏子将要出使楚国的消息|代词,指晏婴|代词,这样的事 |助词,的
解析:分析:先正确翻译句子,结合句意理解“之”的具体含义和用法。
点评:本题考查文言虚词“之”的用法。按词性来分,“之”的用法主要有三种:一是作代词,可以指代人、物或事。二是作动词,“到、往”。三是作助词。分两种:一种是结构助词“的”;另一种不译,常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定语后置的标志,提宾的标志,或起到凑足音节的作用。要结合例句理解和判断各种用法。
4.请分别指出下列文言词语的古义和今义。
(1)何坐——“坐”
古义:
今义:
答案:古义:犯罪;今义:坐下
(2) 其实味不同——“其实”
古义:
今义:
答案:古义:果实;今义:实际上
(3)谓左右曰——“左右“
古义:
今义:
答案:古义:指近侍;今义:左和右两方面。
解析:分析:特别注意:“坐”在古代汉语中有“犯……罪”的意思;“其实”在古代汉语中是两个词,现代汉语中是一个词; “左右”就是皇帝身边的人,即近侍。
点评: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含义,古今异义,就是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含义和用法差异很大,平时多多积累,多记忆。建议每学一课,就整理在一起。
5.解释下列通假字。
(1)缚者曷为者也?
曷:
答案:同“何”,什么。
(2)圣人非所与熙也。
熙:
答案:同“嬉”,开玩笑。
解析:分析:解释时一定要说明通哪个字,含义是什么。
点评:本题考查文言实词通假字的含义。“通假”就是“通用、借代”,即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建议把学过的通假字归纳整理,便于记忆。
6.解释下面句子中指定的实词。
晏子将使楚   使:______ 楚王闻之,谓左右曰 谓:______
晏婴,齐之习辞者也 习辞:____ 王曰:“何坐 ”   坐:______
吏二缚一人诣王   缚:______ 晏子避席对曰   避席:_____
圣人非所与熙也   熙:______ 吏二缚一人诣王   诣:_____
答案:出使|对……说|善于辞令|犯罪|捆绑| 离开座位|戏弄|到……去
解析:分析:特别注意:“坐”是古今异义字,在古代汉语中有“犯……罪”的意思。“熙”是通假字,同“嬉”,开玩笑。
点评: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含义。一是参考课下注释理解记忆。二是在翻译句子,理解句意的基础上判断词语的含义和用法。特别注意古今异义和词类活用的现象。
7.解释以下虚词意义用法。
楚王闻之   之:______ 何以也   以:______
齐人固善盗乎  固:______ 人楚则盗  则:______
答案:代 这件事 | 用 | 本来 | 就 
解析:分析: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把握虚词的用法。句意:楚王听说这件事。所以“之”代词,指这件事。句意:用什么方法呢?“以”介词,用。句意:齐国人人天生就擅长偷盗吗?“固”本来。句意:人到了楚国就学会偷盗了。“则”副词,就。
点评:本题考查常用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注意一词多义的现象,即不同的语境中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同。
8.翻译以下句子。
(1)晏婴,齐之习辞者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晏婴,是齐国很擅长辞令的人。
(2)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酒喝得正畅快的时候,两个小官吏捆绑着一个人到楚王面前。
(3)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橘树在淮河以南就成长为橘;在淮河以北就成了枳,两者:叶子相似,它(果实)味道是不同的。
(4)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莫非是楚国的水土能使百姓擅长偷盗吧?
解析:分析:(1)“……者也”判断句式,翻译为“……是……”。习辞:擅长辞令。(2)酣:酣畅,畅快;吏二:两个官吏;缚:捆绑;诣:到……去。(3)徒:只是;其实:古今异义,它的果实。(4)反问句式。得无:莫非。使:让。先整体把握句式特点,其次注意用法特殊的词语含义,再把句子翻译通顺。
点评: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的翻译。翻译时尽量用直译法,字字落实。首先明确句子中关键字的含义,再按现代汉语的顺序翻译句子。翻译句子应达到信、达、雅的要求,即准确、通顺、优美。
9.文中晏子与楚王形成鲜明的对比,试分析这两个人物形象。(分别用两个以上成语概括 )
晏子:                        
楚王:                        
答案:晏子机智善辩、义正词严、不卑不亢,所向无敌|楚王自作聪明、仗势欺人、心劳舌拙,不堪一击
解析:分析:文中的楚王想羞辱使者显示威风,仗势欺人,心术不正;想不出办法来,孤陋愚钝。高傲自大,自作聪明最后反而自取其辱。晏子作为使者,沉着冷静,不卑不亢,将计就计,机智善辩,善于外交,维护自己国家的尊严,不辱使命。
点评: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概括人物性格。本文主要通过语言描写塑造人物。刻画人物的描写方法常见的有: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和心理描写。
10.本文晏子体现了一个外交家的风范,请你结合下面的例子说说外交家们外交的品质。
一次,周恩来接见的美国记者不怀好意地问:“总理阁下,你们中国人为什么把人走的路叫做马路?”他听后没有急于用刺人的话反驳,而是妙趣横生地说:“我们走的是马克思主义之路,简称马路。”记者又问:“中国现在有四亿人,需要修多少厕所?”这纯属无稽之谈,可是,在这样的外交场合,又不便回绝,周总理轻轻一笑回答到:“两个!一个男厕所,一个女厕所。”
                          
答案:机智善辩、不卑不亢、具有时刻维护祖国尊严的爱国情怀。
解析:分析:周总理从维护祖国尊严的立场出发,面对记者刁难,沉着冷静,不卑不亢,不被别人牵制,聪明机智,巧妙作答,风趣幽默中给人有力的还击。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材料,分析概括能力。审清题目要求,用词要准确,角度要全面。围绕周总理机智、指挥、幽默的特点答题。
11.晏子这个人在中国历史和文学史上都很有名。他机智诙谐,能言善辩,大智大勇,兼具政治家和外交家的风采。课文主要是通过什么来突出他这些特点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课文主要是通过对话描写来突出他的特点。他的比喻非常巧妙,既回击了楚王的诬蔑,又不失外交礼仪。同时,文章还把楚王作为晏子的陪衬,构成对比,更显出晏子的机智勇敢。
解析:分析:在本文中,面对楚王的挑衅,他以自己巧妙的语言反击了楚王,维护了国家和自己的尊严。
点评: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概括人物性格。本文主要通过语言描写塑造人物。刻画人物的描写方法常见的有: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和心理描写。
12.请你用“/”标出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
(1)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
(2)今民生长于齐不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今/民生长于齐/不盗
解析:分析:(1)句意是:请允许我们捆绑一个人,从大王面前走过。句子结构是:谁+做什么。所以首先把主语(臣)分开;(2)句意是:现在百姓生活在齐国不偷盗。“今”是时间状语,要断开;主语(民生长于齐)和谓语(不盗)之间要断开。
点评: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理解句意,反复朗读,凭借语感,抓住句子的主干。也可以借助对称句式、借助句子结构、借助修辞、借助虚词断句。
13.结尾处写道“王笑曰”,你觉得这写出了当时楚王什么样的心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对主要人物形象的分析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对人物内心活动的揣摩能力,当时楚王想要羞辱晏子,没有想到反而自取其辱,因此当时他十分窘迫。
点评: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概括人物性格。这句话主要通过神态描写反映人物心理活动。刻画人物的描写方法常见的有: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和心理描写。
14.下面各句都有“使”,按意义用法分类。
a晏子使楚
b使狗国者从狗门入
c使子为使
d齐使使,各有所主
e使使贤主
f何为使子
出使: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让、派:_____________________
使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出使:ab|让、派:cef|使者:d 
解析:分析: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判断实词的含义和用法。(1)晏子出使楚国。(2)出使狗国的人从狗门进入。(3)派你作使者。第一个“使”是动词,派;第二个“使”是名词,使者。(4)齐国派遣使臣,要根据不同的对象。第一个“使”是动词,派;第二个“使”是名词,使者。(5)派遣贤能的人出使到贤能的国王那里去。第一个“使”是动词,派;第二个“使”是动词,出使。(6)为什么派你来?
点评: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含义。注意一词多义的现象,即不同的语境中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同。
二、选择题
15.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句是( )
A.齐人固善盗乎 B.缚者曷为者也
C.圣人非所与熙也 D.系向牛头充炭直
答案:A
解析:分析:B项中“曷”同“何”,什么。C项中“熙”同“嬉”,开玩笑。D项“直”同“值”,价钱。
点评:本题考查文言通假字的辨别。“通假”就是“通用、借代”,即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建议把学过的通假字归纳整理,便于记忆。
16.下列加粗字的意义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晏子使楚 B.今臣使楚,不当从此门入
C.使狗国者,从狗门入 D.使子为使
答案:D
解析:ABC中“使”都是动词,出使。D“使”名词,使者。
点评: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含义。注意一词多义的现象,即不同的语境中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同。
17.下列句子中与“何以也”句式相同的是( )
A.晏婴,齐之习辞者也 B.缚者曷为者也 C.圣人非所与熙也 D.为其来也
答案:B
解析:分析:“何以也”是宾语前置句,应为“以何也”,“也”表示疑问语气。A“者也”表判断句式。B“曷为”是宾语前置,应为“为曷”,“者”表示“……的人”,“也”表示疑问语气。C“也”表示判断句式。D“也”表示停顿。
点评:本题考查文言句式的辨析。常见的文言特殊句式可分为:倒装句、被动句、省略句、判断句四大类。倒装句又分为:宾语前置句、状语后置句、定语后置句、主谓倒装句四类。
18.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缚者曷为者也 B.傧者更道从大门入
C.路转溪头忽见 D.寡人反取病焉
答案:D
解析:分析:A项中“曷”同“何”,什么。B项中“傧”同“宾”,接待宾客。C项中“见”同“现”,出现。
点评:本题考查文言通假字的辨别。“通假”就是“通用、借代”,即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建议把学过的通假字归纳整理,便于记忆。
19.下列加点词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齐之习辞者也(言辞) 今方来(将要)
B.何坐(犯罪) 齐人固善盗乎(本来)
C.叶徒相似(只) 寡人反取病焉(辱)
D.晏子避席对曰(躲开席子) 吾欲辱之(羞辱)
答案:D
解析:分析:“避席”在句中的意思是“离开座位”。
点评: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含义。一是参考课下注释理解记忆。二是在翻译句子,理解句意的基础上判断词语的含义和用法。特别注意古今异义和词类活用的现象。
20.选出下列各项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针对楚王的发难,晏子运用了类比推理的方法进行反驳,使楚王陷于尴尬的境地。
B.晏子在席间的对话表现出其超人的智慧与胆识。
C.从文末楚王的话语可以看出,楚王尚能知错认错。
D.晏子用“橘生淮南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这句话强调环境对人的成长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答案:D
解析:分析:晏子说“橘生淮南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这句话,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反驳楚王,指出是楚国使人们变得擅长偷盗,从而让楚王自取其辱。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重点语句的含义。联系上下文理解文意,并结合文章的主题思想。
三、阅读理解
21.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题。
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盗。”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 ”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平 ”晏子避席对曰:“晏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 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耳。”
(1)下面哪两组加下划线词的意思相同 ( )( )
A.齐之习辞者也 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B.所以然者何 庞然大物也
C.生于淮北则为枳 今民生长于齐不盗
D.坐窥井邑,俯拍云烟 对日:“齐人也,坐盗。”
答案:A C
解析:分析:A“之”都是结构助词,的。B前者代词,这;后者名词,“……的样子”。C“于”都是介词,在。D前者动词,坐下;后者指“犯……罪”。
点评: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含义。注意一词多义的现象,即不同的语境中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同。
(2)楚王想侮辱晏子的原因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晏婴,齐之习辞者也。
解析:分析:“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由原文这句话可知:楚王要羞辱晏子的原因在前文,即“晏婴,齐之习辞者也。”
点评:本题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认真读文,直接从原文筛选信息。
(3)楚王想侮辱晏子却想不出办法,就问计于手下人,手下人想出了怎样的计谋?(用自己的话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当晏子到来的时候,请允许我们绑上一个人从你面前走过。大王就问,这是做什么的人?我们就说,是齐国人。大王再问,犯了什么罪?我们就说犯了偷窃罪。
解析:分析: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盗。”由原文这句话可知:手下给楚王出的主意就是故意陷害齐国人偷盗来羞辱晏子。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课文的内容。认真读文,理解句意,审清题目要求,在理解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话概括。
(4)宴席上,楚王极富侮辱性的一句话是什么?他是把矛头指向晏子,还是所有的齐国人?从哪一个词语可以看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齐人;齐人固善盗乎
解析:分析: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平 ”原文这句话的意思是:齐国人都善于偷窃吗?楚王用这句话来达到羞辱齐国的目的。
点评:本题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认真读文,直接从原文筛选信息。
(5)明知楚王栽赃陷害,又无法澄清事实,晏子是如何捍卫国家尊严而又不失礼节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晏子用类比的方法进行反驳。先举出一个事实:“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原因是什么呢?“水土异也”。同样,“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原因是什么呢?这就顺理成章地推出,是“楚之水土使民善盗”。晏子就其转化的条件都是“水土异也”这一点进行类比,十分高明而巧妙,片言只语之间,晏子化被动为主动。
解析:分析:面对楚王的挑衅,他以自己巧妙的语言反击了楚王,维护了国家和自己的尊严。晏子作为使者,沉着冷静,不卑不亢,将计就计,机智善辩,善于外交,维护自己国家的尊严,不辱使命。
点评:本题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概括,认真读文,理解晏子的大智大勇。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0 页 (共 10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