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单元评价检测(四)(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川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单元评价检测(四)(含答案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04.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川教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6-08 15:17: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单元评价检测(四)
第四、五学习主题
(45分钟 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1.为牢记中华民族积弱受辱的惨痛教训,有人建议在九一八事变80周年之际全国鸣响警报举行全国规模、全民参加的隆重纪念活动。九一八事变后,中国抗日战争进入( )
A.局部抗战阶段 B.全面抗战阶段
C.局部反攻阶段 D.全面反攻阶段
2.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发动“兵谏”,扣押蒋介石,通电全国,提出停止内战等主张,这就是( )
A.西安事变 B.九一八事变
C.卢沟桥事变 D.重庆谈判
3.1937年4月,国共两党都派代表公祭黄帝陵。毛泽东亲自撰写了祭文:“各党各界,团结坚固,不论军民,不分贫富。民族阵线,救国良方,四万万众,坚决抵抗……”此文中倡导的“民族阵线”初步建立的标志是( )
A.九一八事变爆发
B.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C.七七事变爆发
D.八一三事变
4.某电视台组织了一次“追寻历史足迹”活动,途经卢沟桥和山东的台儿庄等地,是为了纪念( )
A.北伐战争 B.红军长征
C.抗日战争 D.解放战争
5.“一场场厮杀,一座座丰碑。没有了党派争端,只有民族荣辱和国家存亡。”这段文字描述的是( )
A.北伐战争 B.抗日战争
C.解放战争 D.南昌起义
6.制作年代尺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在下面年代尺上①处适合标注的历史事件是( )
A.中共一大 B.南京大屠杀
C.挺进中原 D.渡江战役
7.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冥思厅的照壁上刻有“让白骨可以入睡,让冤魂能够安眠,把屠刀化铸警钟,把逝名刻作史鉴,让孩童不再惊恐,让母亲不再泣叹,让战争远离人类,让和平洒满人间”,这反映了中国人民的沉重愿望是( )
A.正视史实、历史不容篡改
B.以史为鉴、科学发展
C.勿忘历史、珍爱和平
D.记住历史、记住仇恨
8.“我们在内战中搅了20多年……黑白不明,是非不分,败虽不足耻,胜亦不足武。今日如人愿,让我们这一辈子有一个抗日报国的机会,今后如能为国家民族而战死沙场,才真正死得其所。”李宗仁先生的这段话应该是在下列哪一事件后有感而发( )
A.西安事变 B.台儿庄战役
C.渡江战役 D.百团大战
9.《亮剑》中的李云龙有句台词:“我们要主动‘关照’日本鬼子,让它尝尝被八路军打的滋味。”八路军主动出击日军规模最大的战役是 ( )
A.汀泗桥战役 B.卢沟桥抗战
C.百团大战 D.挺进大别山
10.为争取抗战的胜利和实现中国光明的前途准备了条件的会议是( )
A.中共一大 B.中共七大
C.中共二大 D.遵义会议
11.“日本鬼子野心狼,侵略中国逞凶狂。全国军民齐奋起,打得日寇投了降。”此童谣反映了中国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得到了海外华侨的大力援助
B.进行了正面战场的抵抗
C.加入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
D.实行了全民族抗战
12.1945年,面对国民党政府出卖国家主权,人民悲愤地说:“撵走一只狼,请来一只虎。”这里的“狼”和“虎”分别指的是( )
A.日本侵略者和美帝国主义
B.美帝国主义和日本侵略者
C.国民党反动派和美帝国主义
D.美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
13.1945年8月,《大公报》报道毛泽东来到重庆的消息时称:“爱好民主自由的人士都知道,这是维系中国目前及未来历史和人民幸福的一个喜讯。”这反映了“爱好民主自由的人士”期盼( )
A.国共双方和平协商,创建新中国
B.国共双方消除隔阂,共同抗日
C.共产党领导人民推翻国民党的统治
D.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合作建立新中国
14.有一首诗这样写道:“天下安危系一身,弥天大勇壮军魂。双十协定应运生,中华人民主浮沉。”能准确反映该诗歌的史实应该是( )
A.西安事变 B.重庆谈判
C.政协会议召开 D.中共七大的召开
15.战争题材电影在我国电影史上占重要的地位。下列战争电影宣传图所反映的史实,其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④③②① B.④①②③
C.④②③① D.④②①③
16.电视剧《决战黎明》以北平的和平解放以及我党接管北平、建设北平为主线,向世界昭示着中国共产党既能打碎旧世界的束缚,也能胜任建设新社会。为北平的和平解放作出贡献的国民党将领是( )
A.李宗仁 B.杨虎城 C.张学良 D.傅作义
17.下列历史影片中消灭国民党军队主力,对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起了决定性作用的是( )
18.1949年4月,陈毅欣然写道:“旌旗南指大江边,不尽洪流涌上天。直下金陵澄六合,万方争颂换人间。”该诗描写的历史事件是( )
A.强渡长江,推翻国民政府
B.民众支前,淮海战役胜利
C.瓦解敌军,和平解放北平
D.挥师南下,基本歼灭残敌
19.小明在学习中国近代史时,收集到以下四幅图片,请问他在进行哪一历史主题的学习( )
A.北伐战争 B.十年内战
C.抗日战争 D.解放战争
20.历史事件的发生往往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解放战争最终取得胜利的因素有 ( )
①精良的武器装备 ②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③丰富的物资供应 ④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21题10分,第22题13分,第23题15分,第24题12分,共50分)
21.阅读下面的歌谣,找出所反映的历史事件。(5件即可)
除军阀,兄弟联手为统一;恨独裁,武装反抗在八一;
行万里,红军战士大转移;谋合作,西安兵谏为抗日;
抗日寇,台儿庄前血战激;要和平,陪都谈判展大义;
大转折,刘邓大军定中原;庆解放,南京城头悬凯旗。
2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沈阳日军行动,可作为地方事件,望力避冲突,以免事态扩大。一切对日交涉,听候中央处理。”
——蒋介石致张学良密电
材料二 “命令前线官兵坚决抵抗,卢沟桥即尔等之坟墓,应与桥共存亡,不得后退。”
——第二十九军司令部命令
“宛平城应固守勿退,并须全体动员,以备事态扩大。”
——1937年7月8日蒋介石电宋哲元
材料三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起来!起来!起来!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进!!
——《义勇军进行曲》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沈阳日军行动”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2分)材料二反映的历史事件有什么标志意义?(2分)
(2)从材料一到材料二说明当时日本对中国的侵略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
(3)从材料一到材料二,面对日军的步步侵略,国民党政府对日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其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
(4)“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请举出中国人民血肉筑长城的典型战役。(3分)
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文献纪录片《走近毛泽东》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在西柏坡的小院里,警卫员给毛泽东梳头时拔下一根白发,毛泽东打趣地说:“打了三个战役,白了一根头发,值得!”
材料三
(1)材料一中的②处反映的是人民解放军的哪一重大军事行动?(2分)该军事行动有怎样的影响?(2分)
(2)材料二中毛泽东认为“三个战役,白了一根头发,值得”。三个战役指的是什么?(3分)毛泽东所说的“值得”指的又是什么?(2分)
(3)材料三反映的是哪一战役?(2分)此战役促使了“一个城市的解放,一个政权的垮台”,请你说出这个城市的名字以及这个政权的名称。(4分)
2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兄弟阋墙】
1936年10月21日,蒋介石对张、杨(指张学良和杨虎城)进行训话,要分清敌人的远近,事情的缓紧。不“安内”,而轻言抗日,便是是非不明。
——《中华民族抗日全史》
我跟蒋先生(指蒋介石)的冲突,就是他是要“安内攘外”,我是要“攘外安内”。
——《张学良口述历史》
(1)在1927-1936年的十年中,蒋介石为了“安内”,对中国革命犯下了哪些罪行?(4分)
(2)1936年,为了让蒋介石由“安内”转向“攘外”, 张学良、杨虎城采取了什么行动?(2分)
【同仇敌忾】
毛泽东说:“直到现在国民党还是一个大政党,拥有庞大的军队,这个军队在抗战头两年打仗打得比较好,现在总算也还在打日本……”
——《同赫尔利的谈话》
(3)请列举国民党军队“在抗战头两年打仗打得比较好”的一次战役。(2分)
【败走麦城】
1950年,败退的蒋介石在反思失败的原因时曾说,此次战争(指解放战争)的失败实在是国民党自己打倒了自己!
(4)你如何看待蒋介石的这一说法?(1分)请简要说明理由。(3分)
答案解析
1.【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九一八事变后,由于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导致了东北三省沦陷。但是,未撤走的东北军和东北民众组织了抗日义勇军。中共派杨靖宇等在东北组织抗日游击队,抗日进入局部阶段。
2.【解析】选A。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扣押蒋介石,逼蒋抗日。
3.【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1936年的西安事变发生后,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促进了国共合作抗日局面的出现。
4.【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7年,发生在卢沟桥的七七事变,标志着全国性抗战的开始。1938年的台儿庄战役,沉重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两个事件都是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5.【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没有了党派争端,只有民族荣辱和国家存亡”指的是面对日本的侵略,国共两党摒弃前嫌,实现合作,开始了全民族的抗战,与此有关的是抗日战争。
6.【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备选项中的事件分别发生于:
中共一大 南京大屠杀 挺进中原 渡江战役
1921年 1937年 1947年 1949年
由表格信息可以得出选B。
7.【解析】选C。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阅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把逝名刻作史鉴”“让战争远离人类,让和平洒满人间”,可知C项最符合题意。
8.【解析】选B。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辨析能力。题干中的这段话的关键信息是“抗日报国”“李宗仁”,1938年春,李宗仁指挥台儿庄战役,取得了抗战以来的重大胜利。A项是张学良、杨虎城领导的,C项发生在人民解放战争期间,D项是八路军在抗战中取得的胜利。
9.【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题干中“主动‘关照’日本鬼子”“被八路军打”,链接教材所学可知,中共领导八路军抗日史实中主动出击日军规模最大的战役是百团大战。
10.【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1945年召开的中共七大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
11.【解析】选D。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最主要的原因是中华民族实行了全民族的抗战。
12.【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抗日战争打败了日本侵略者,抗战胜利以后不久,国民党在美国的积极支持下,发动了反共反人民的内战。故A项符合题意。
13.【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结合题干可知此时抗日战争已经胜利,蒋介石邀请毛泽东到重庆商谈国内和平问题,涉及双方为国民党与共产党,故B、C、D均有错误。
14.【解析】选B。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从题干中提取信息“双十协定”以及诗中反映的思想情感,结合抗日战争后的时代背景,可知题中反映的历史事件是重庆谈判。
15.【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历史事件时间的能力。题中影片反映的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分别是:
① ② ③ ④
1937年 1927年 1947年 1894年
由表格内容可知D正确。
16.【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平津战役期间,经过谈判,傅作义率部接受和平改编。1949年1月,北平和平解放。
17.【解析】选A。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三大战役中,人民解放军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154万人,基本消灭了国民党反动派赖以发动内战的主要军事力量,使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成为定局。故A项符合题意。
18.【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由题中的“1949年4月”“直下金陵澄六合”(金陵指南京)可知A项符合题意。
19.【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识图分析能力。图一为重庆谈判,图二为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图三、四指三大战役中的辽沈和平津战役,故D项符合题意。
20.【解析】选D。本题考查理解概括能力。解放战争的胜利是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和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下取得的。陈毅说过,“淮海战役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便是这个道理。
21.答案:北伐战争;南昌起义;长征;西安事变;台儿庄战役;重庆谈判;挺进大别山;南京解放。
22.【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综合归纳问题的能力。所考知识点是抗日战争的相关史实。材料一反映的是九一八事变及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材料二反映的是卢沟桥事变,标志着中国人民全国性抗战的开始,从九一八事变到卢沟桥事变,说明日本已由局部侵华发展到全面侵华,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蒋介石也由不抵抗转变为坚决抵抗,通过上述分析,即可解决第(1)(2)(3)题。第(4)题实际考查抗日战争中的著名战役。
答案:(1)九一八事变。卢沟桥的烽火,揭开了中华民族伟大的抗日民族解放战争的序幕。
(2)占领了东北,进而企图占领华北乃至整个中国。(意思相近即可)
(3)由不抵抗转变为坚决抵抗。中日民族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意思相近即可)
(4)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等。
23.【解析】本题考查解放战争的相关史实,材料一反映的是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这一事件揭开了战略进攻的序幕。材料二反映的三大战役是辽沈、淮海、平津战役,三大战役的胜利,国民党的主力基本被消灭。材料三由“百万雄师过大江”不难判断是渡江战役,渡江战役解放了南京,标志着国民党政权的垮台。
答案:(1)刘邓大军强渡黄河,越过陇海线,挺进大别山。全揭开了战略进攻的序幕。
(2)三大战役是指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值得”是指三大战役基本消灭了国民党反动派赖以发动内战的主要军事力量,使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成为定局。
(3)渡江战役。南京,南京国民政府。
24.【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分析、归纳和认识能力。解答第(1)(2)(3)题时,要理解“安内”和“攘外”两个概念,“安内”是剿杀共产党,“攘外”是抵抗日本的侵略,同时应注意题意中的提示信息,如 “在1927-1936年的十年中”“在抗战头两年打仗打得比较好”“1936年”“安内”转向“攘外”等;第(4)题属于开放式题目,考查解放战争中国民党失败的原因,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1)1927年,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成立“国民政府”,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从1930年开始,蒋介石先后发动五次对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围剿”。
(2)1936年,张学良、杨虎城发动了西安事变(或答:1936年,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逮捕蒋介石,通电全国,呼吁停止内战,联共抗日。
(3)台儿庄战役。
(4)例如1:蒋介石的观点是有道理的。国民党内部不团结,政治上实行独裁,失去民心。例如2:蒋介石的观点是没有道理的。中国共产党赢得了人民群众普遍的拥护和信任;毛泽东的高超军事指挥艺术,人民解放军的英勇战斗才是国民党失败的原因。例如3:蒋介石的观点是片面的。综合上述两方面失败的理由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