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29课《送你一束转基因花》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29课《送你一束转基因花》同步练习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68.0KB
资源类型 素材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6-16 15:42: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第29课《送你一束转基因花》同步训练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贮运(zhù) 华裔(yì) 涉及(shè) 赠送(zèng)
B.乙烯(xī) 康乃馨(xīng) 枯萎(wěi) 描绘(huì)
C.天竺(zhú) 花卉(bēng) 柠檬(méng) 玫瑰(guī)
D.一抹(muǒ) 凋零(diāo) 保鲜剂(jì) 天竺葵(kuí)
答案:A
解析:分析:B项中“馨”音应为“xīn”;C项中“卉”音应为“huì”;D项中“抹”音应为“mǒ”。
点评:此题考查重点字的字音辨析。对汉字的认读,主要是形近字、多音字容易混淆读错,还有方言误读、习惯性误读都是常见的错误,学习和复习的过程中可以进行适当的分类整理。
2.找出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并订正:
梦寐以求 新形 修饰 朝向
枝叶烦茂 振奋 须要 观赏
生理机制 敏感 显著 图象
订正:_______应为 _______ _______应为______ _______应为______ _______应为_______
答案:形|型|烦|繁|须|需|象|像
解析:分析:“新形”的“形”应为“型”;“枝叶烦茂”的“烦”应为“繁”。 “须要”的“须”应为“需”;“图象”中的“象”应为“像”。
点评:错别字,主要是因音同或形似而错,掌握这个易错点,根据汉字的特点,结合词义字义辨析判断。
3.给加点多音字注音释义
鲜:A保鲜期________ ________ B鲜为人知________ 。
答案:xiān |新鲜|xiǎn |少
解析:分析:首先要读准拼音,注意结合语境辨析多音字。
点评:拼音,首先要读准汉字,排除方言的干扰,不可读错,拼音时注意易混的声母与韵母。
4.解释词语
梦寐以求 。
花花世界 。
答案:形容迫切地期望着。|“花花世界”这里指充满花的世界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对词语含义的理解能力。要根据词在文章当中的语境含义来解释。
点评:将词语拆分,根据词中不同的文字辨析词语意义的细微差别,分析词本身的意思,注意词语的感彩,根据语境判断。
5.据意填词;
睡梦中都想着寻找,形容迫切地希望着。 。
华侨在侨居国所生并取得侨居国国籍的子女。 。
答案:梦寐以求|华裔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对词语含义的理解能力。根据词的解释来判断词语相对来说比较简单一些。
点评:根据语言表达的意思选填最贴切的词语。应在对词语含义掌握的基础上来判断是哪一个词语,都是出自文章当中的,比较简单。
6.下列句中横线上所填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为了________花卉的颜色、香味、形状和保鲜期等多方面的性状。
②这一研究对________基因如何控制花的形状提供了可参考的信息。
③花卉的价值主要在于它的________价值。
A.改造、揭示、欣赏 B.改造、揭露、观赏
C.改良、揭示、观赏 D.改良、揭露、欣赏
答案:C
解析:分析:C。注意区分近义词。
点评:此题考查近义词的辨析。近义词意思相近,先要知道所给词语的意思,再来找与意思相近的词语。
7.对文章内容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
A.转基因花的研究比较困难,由于科学家的不懈努力,已取得了一些突破性的进展。
B.罗达和合作者的研究已经被应用于培育形状独特的珍奇花卉。
C.研究花卉衰亡基因及基因工程是因为传统的花卉保鲜法弊端太多。
D.近年内,也许有一些发达国家已可以大批量地工厂化生产转基因花卉。
答案:D
解析:分析:D应是估计近年内在一些发达国家转基因花卉可实现商业化,注意用词的区别。
点评:对内容理解要对文章的仔细阅读,把备选答案与课文内容仔细比对,注意词语的细微差别。
8.标点有错误的是( )
A.1420年建成的故宫是中国明清两代的皇宫。皇帝居住的宫殿对于平民百姓来说当然是禁域;而天上的紫微星位于中天,特别明亮,旁边群星环拱,于是皇宫就被称作了"紫禁城"。
B.据报道,喜庆90寿诞的国家图书馆建设数字图书馆的有关立项工作正在积极进行中,预计不久该项工程即可起动。
C.管得不严的医院,家属提着保温桶、拎着饭盒,直奔病房;管得严的,家属们则好说歹说,软磨硬泡,怎么也得把饭送进去。
D.林肯在入主白宫以前,一直奔波于颠沛困顿之中,加上其貌不扬,又一贯不修边幅,常穿一双粗绒线的蓝袜子、一双大拖鞋,甚至连领带都不会打,因此他初到白宫任职时,阁员中的阔佬没有一个瞧得起他。
答案:C
解析:分析:“提着保温桶”后的“、”应改为“,”。
点评:分析句子中分句之间的关系,根据标点符号各自的作用,判断标点符号的正误,尤其注意易错易混的标点符号。
9.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A.“进化论嘛!”鲁迅先生微笑着说:“我懂得你的意思,你的舌头底下压着个结论:可怕的进化论思想。”
B.山路崎岖,很不好走,可我不相信自己还走不过这个背着三十多斤东西的山村女孩子(她才只有十四岁)。
C.麦收以后,这块地是种玉米呢,还是种红薯呢?到底种什么?与会者议论纷纷,莫衷一是。
D.乌鲁木齐的大街上到处摆着水果摊,甜瓜啊、西瓜啊、伊犁苹果啊、库尔勒香梨啊……走到哪儿都闻得见诱人的香味儿。
答案:B
解析:分析:A句中“鲁迅先生微笑着说”后用“,”;C句“到底种什么”后用“,”;D句“甜瓜啊、西瓜啊、伊犁苹果啊、库尔勒香梨啊”中“、”应为“,”。
点评:分析句子中分句之间的关系,根据标点符号各自的作用,判断标点符号的正误,尤其注意易错易混的标点符号。
10.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 )
A.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 )
A.们打得你死我活,好像有不共戴天之仇。
B.人民组织起来和杀人放火、惨绝人寰的日寇英勇斗争。
C.他妈妈一进来,我们全寝室的人不谋而合地站了起来。
D.听到这消息,他觉得天在旋,地在转,头重脚轻,身子情不自禁地摇晃起来
答案:A
解析:分析:B.“惨绝人寰”改为“惨无人道”C.“不谋而合”改为“不约而同”D.“情不自禁”改为“不由自主”)故选A。
点评:先要分析词本身的意思,根据语境判断词语在句子中的含义。
11.根据注音写汉字。
温(xīn)_____ 华裔(yì) 枯萎(wěi) 喧(xiāo) 。
答案:馨|裔|萎|嚣
解析:分析:“馨”注意与形近字“磐”的区别,“嚣”不要写成“器”了字。
点评:此题考查重点字的字音辨析。对汉字的认读,主要是形近字、多音字容易混淆读错,还有方言误读、习惯性误读都是常见的错误,学习和复习的过程中可以进行适当的分类整理。
12.下面每一句都有四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然后改正。
康乃磐 枯委 调零 花开
错字: 。
改正: 。
答案:磐|馨|委|萎|调|凋|开|卉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对汉字的书写能力。要从部首来辨析汉字的区别。
点评:错别字,主要是因音同或形似而错,掌握这个易错点,根据汉字的特点,结合词义字义辨析判断。
13.请在下面的横线上紧接上文再写一个句子。
要求:(1)另举一个事例,句式要与例句相同。
古往今来,彪炳史册的杰出人物,都曾做出过非同寻常的努力,因而在事业上创造了辉煌的业绩。试想,如果没有李时珍跋山涉水,尝遍百草,没有他数十年如一日的搜集整理,笔耕不息,哪里会有药学巨著《本草纲目》的问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如果没有司马迁实地考察,搜集史料,没有他坚持不懈的忍辱负重,发愤著述,哪里会有史家绝唱《史记》的流传!
解析:分析:这是一道并列关系的类举型仿写题,仿写的句式,必须符合:如果没有谁……没有他……,哪里会有……。内容是与上文构成并列关系,说明谁经过怎样的努力取得怎样的成绩。
点评:仿句是按照题目已经给出的语句的形式,再另外写出与之相仿的新句,仿句只是句式仿用,文字内容不能完全一样。
14.判断修辞手法:
a几场春雨过后,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 )
b一个麦穗儿,就是一个跳动的音符。( )
答案:拟人|比喻
解析:分析:(1)把“笋”当作“人探出头”。(2)把“麦穗儿”比作“跳动的音符”。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运用修辞手法的能力。能够正确运用修辞手法,关键在于要了解各种修辞手法的概念。比喻:比喻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点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拟人是把物赋予人的动作形态,使其人格化。
15.分析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及作用:
但是最近也取得了一些令人振奋的突破性进展。比如生物学家皮斯用发根农杆菌转化柠檬天竺葵,发现转化植株中芳香族物质有显著提高,花朵散发出迷人的甜香味,植株矮化,枝叶更繁茂。

答案:举例子
解析:分析:由“比如”可知是举例子的说明方法,作用是具体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某某特点。。
点评:常见说明方法及其作用:1.举例子:可使读者对说明对象的特征获得具体认识。2.打比方:形象生动地说明事物或事理的特征。化抽象为具体,易于理解接受。3.下定义:使读者对事物的本质特征或某概念有确切的了解。4.作诠释:通俗地介绍或解说事理的性质和特点,使其更具体,使读者易于理解。5.列数字:运用准确的科学数据具体地说明事物的特征,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易于读者接受。6.作比较:用人们熟知的与所要说明的事物作比较,从而突出被说明事物的特征。7.分类别:把说明对象划分成不同种类,使说明的内容条理清楚。
16.《明天不封阳台》是 ,这是一篇 。
答案:黄易全|科普说明文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了作者黄易全的相关常识。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常识的理解和记忆能力。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将相关知识记牢,同时要对名著的精彩内容以及人物形象细细品味,这样就能轻松的将正确项与错误项区分开来。
17.课文第一段 “梦想”的含义是什么?
__________ _。
答案:想要什么花(自然界中原来不存在的)就有什么花。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对词语含义的理解能力。根据词的解释来判断词语相对来说比较简单一些。
点评:根据语言表达的意思选填最贴切的词语。应在对词语含义掌握的基础上来判断是哪一个词语,都是出自文章当中的,比较简单。
18.解释下列的词语。
花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凋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花草 |(草木)凋谢零落。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对词语含义的理解能力。要根据词在文章当中的语境含义来解释。
点评:将词语拆分,根据词中不同的文字辨析词语意义的细微差别,分析词本身的意思,注意词语的感彩,根据语境判断。
19.指出下面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
那么记忆蛋白能否应用于人类呢?为此比利时科学家进行了大胆的实验:他们用加压素喷洒一位因车祸昏迷不醒的青年的鼻子,一天后这位青年记起了一些车祸的情况,一星期后就恢复了记忆。…… (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举例子
解析:分析:此句举“车祸昏迷不醒的青年”的例子。
点评:本常见说明方法及其作用:1.举例子:可使读者对说明对象的特征获得具体认识。2.打比方:形象生动地说明事物或事理的特征。化抽象为具体,易于理解接受。3.下定义:使读者对事物的本质特征或某概念有确切的了解。4.作诠释:通俗地介绍或解说事理的性质和特点,使其更具体,使读者易于理解。5.列数字:运用准确的科学数据具体地说明事物的特征,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易于读者接受。6.作比较:用人们熟知的与所要说明的事物作比较,从而突出被说明事物的特征。7.分类别:把说明对象划分成不同种类,使说明的内容条理清楚。
20.结合课文内容解释“转基因花”的含义。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所谓“转基因花”,就是对具有特定性能的基因的寻找、克隆、研究、修饰和转入,以实现定向创造花卉新品种的目的。
解析:分析:本题就是给转基因花下一个定义,下定义要求语言简练概括出转基因花的本质特征。
点评:常见说明方法及其作用:1.举例子:可使读者对说明对象的特征获得具体认识。2.打比方:形象生动地说明事物或事理的特征。化抽象为具体,易于理解接受。3.下定义:使读者对事物的本质特征或某概念有确切的了解。4.作诠释:通俗地介绍或解说事理的性质和特点,使其更具体,使读者易于理解。5.列数字:运用准确的科学数据具体地说明事物的特征,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易于读者接受。6.作比较:用人们熟知的与所要说明的事物作比较,从而突出被说明事物的特征。7.分类别:把说明对象划分成不同种类,使说明的内容条理清楚。
21.生活中你所知道的转基因有哪些?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大豆、玉米、西红柿等。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对科普知识的理解掌握,结合所知写出转基因作物或食品即可。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科普知识的掌握,平时要多关注报纸电视中的新闻知识,灵活运用。
2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转基因可以让花_____ 、_______、______。
答案:特别色彩|特别新奇|特别长寿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对课文内容的掌握。根据课文的小标题就能知道答案。
点评:根据题干要求从文中找需要的答案。
23.体会加点词语的准确性
但是我们似乎曾经还想过送点什么更特别的花。

答案:)“似乎”表揣测,好像的意思,表明这只是作者的推测,并未进行调查,不一定是真实情况,充分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解析:分析:说明文语言要求准确严密生动,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定的词语有许多,主要是表示时间、空间、数量、范围、程度、特征、性质等方面的修饰限制性副词和数量词词语。
点评:说明文语言的准确还体现在修饰、限制性词语的选用上。主要是表示时间、空间、数量、范围、程度、特征、性质等方面的修饰限制性副词和数量词词语,在句子中一般作定语、状语或补语。恰当使用这些词语可使语言表达更准确、严密、科学。
24.课内阅读
①百合花代表纯洁,康乃馨代表温情,非洲菊代表支持,红玫瑰代表浓浓爱意……我们常年互相赠送着这些花卉,以表达自己的一份心意和美好的祝愿。但是我们似乎曾经还想过送点什么更特别的花,比如蓝色的月季,有香味的菊花,娇小的迷你向日葵,甚至有红色心形图案的白玫瑰……这些如果在过去也许都是我们认为不可能实现的梦想,但是现在蓬勃发展的新型生物技术却有可能让我们美梦成真!
②新型的生物技术具有很多传统花卉育种所不具备的独特优势,比如可以通过转入基因而扩大整个花卉的基因库,因而就可人工创造出一个更大更新的花卉宝库;还可以只定向修饰改变一些你不喜欢的花卉性状而保留那些你喜欢的优良品质;而且只要技术成熟后,就可以大批量地工厂化生产。所以完全有可能在不远的将来创造出一个人们梦寐以求的“花花世界”。
③为了改良花卉的颜色、香味、形状和保鲜期等多方面的性状,科学家们的思路是首先要了解这些性状的生理机制,进而找到并克隆出与之直接或间接相关的各种基因,深入研究这些基因后,再修饰并转入到需要改良品质的花卉中,从而定向创造出花卉新品种。
……
④由于花卉的价值主要在于它的观赏价值,所以转基因花卉的商业化应用和推广不会像转基因的粮食作物、果实植物等那么困难。估计近年内在一些发达国家转基因花卉可实现商业化。
⑤完全可以设想在未来的某一天,我们只需打一个电话给花卉公司,描绘一下心中想要的花卉图像,工作人员就可以从转基因花卉库里找到你要的那种特别的花卉。
(1)读选文第④段,体会加点的准确性。
由于花卉的价值主要在于它的观赏价值,所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主要”:说明观赏价值是花卉的最重要的价值,但不排除其他价值。“观赏”有观看欣赏的意思,从意思上看,对价值较高的花卉用“观赏”比用“欣赏”更准确。
解析:分析:说明文语言要求准确严密生动,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定的词语有许多,主要是表示时间、空间、数量、范围、程度、特征、性质等方面的修饰限制性副词和数量词词语。
点评:说明文语言的准确还体现在修饰、限制性词语的选用上。主要是表示时间、空间、数量、范围、程度、特征、性质等方面的修饰限制性副词和数量词词语,在句子中一般作定语、状语或补语。恰当使用这些词语可使语言表达更准确、严密、科学。
(2)文章内容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
A.新生物技术可使“蓝色的月季”“有香味的菊花”“娇小的迷你向日葵”、“心形图案的白玫瑰”等特别花卉成为现实。
B.不久的将来,我们完全可能创造出一个人们梦寐以求的“花花世界”。
C.科学家们已有这样的设想:通过改良花卉的颜色、香味、形状和保鲜期,定向创造出新品种花卉。
D.一些发达国家转基因花卉已实现商业化。
答案:D
解析:分析:D选项中,“估计近年内在一些发达国家转基因花卉可实现商业化”,“估计“是说推测不确定,与D选项中肯定说法矛盾,故选D。
点评:做这类试题,一定要仔细阅读理解文中句子,联系上下文,再用排除法,即可选出正确答案。
25.课外阅读
荷花之谜
荷花何以出淤泥而不染?是因为荷的表面十分光滑,污垢难以停留?不是。科学家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发现荷花的花瓣表面像毛玻璃一样毛糙,净是20微米大小的疙瘩。这一被称为“荷花效应”①的发现给人意外的启示。它启示人们去研究制造涂料和油漆,使墙面像荷花一样不受污染,永保鲜艳色彩。荷花能自身加热,即使外界温度降到10度,它也能保持花朵内35度的温度。一株盛开的荷花可提供1瓦的功率。这一能量来自荷花细胞内能发热的线立体——细胞的“动力机构”。荷花的自身加热有利于花粉传播。荷花有一种潜藏于莲子的旺盛生命力。科学家用一颗1288年以前的古老莲子培育出新的健康荷株,沉睡了近千年的莲子竟然在4天后长出嫩绿的新芽,科学家从千年古莲中分离负责修理衰老损坏的基因,把这种基因移植到其他植物乃至人身上,不也可以让人类的不老之梦成真吗!
注①效应:物理的或化学的作用所产生的效果
(1)请写出几句古代诗人咏荷的名句(两句以上)。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王维《山居秋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古诗十九首》)
(2)下边对文章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荷花之所以能出淤泥而不染,是因为它花瓣表面尽是疙瘩,十分毛糙。
B.因为荷花细胞内有能发热的线立体,所以荷花的花朵能保持较高的温度。
C.文章用“古莲发芽”这一例子,说明荷花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D.负责修理“衰老损坏”的基因,就是指能修理细胞本身蛋白质损坏造成的缺陷的“酶”。
答案:AD
解析:分析:A荷花之所以能出淤泥而不染写出荷花的高洁、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品质。D应是细胞的“动力机构”。
点评:此题考查了古诗词默写还有对文中内容的理解。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0 页 (共 10 页)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