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训练·基础达标 1.4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川教版八年级上)

文档属性

名称 课时训练·基础达标 1.4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川教版八年级上)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6.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川教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6-08 15:22: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时训练·基础达标
一、选择题
1.“义和团,起山东,不到三月遍地红。”出现这种状况的根本原因是( )
A.清政府的腐败 B.帝国主义侵略日益加深
C.贪官恶霸横行乡里 D.贫苦农民富有斗争精神
2.“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通过这一歌谣,可以分析出义和团运动的性质是( )
A.反帝爱国运动
B.维新变法运动
C.反封建的农民运动
D.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革命运动
3.毛泽东总结中国近代历次农民起义运动失败时说过:“没有农民办不成大事,光有农民办不好大事。”下列事件属于“光有农民办不好大事”的是( )
A.虎门销烟 B.收复台湾
C.黄海海战 D.义和团运动
4.右图漫画所体现的行动,是为了镇压( )
A.禁烟运动
B.太平天国运动
C.左宗棠收复新疆
D.义和团运动
5.一部中国近代史是中国人民的屈辱史,战争的赔款不仅进一步加重了人民的沉重负担,而且也使国家失去了迈向近代化所需的资本积累。近代史上,在帝国主义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的条约中,赔款数额最多的是(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6.清末一位小商贩说:“在北京东交民巷这地界,我们这些卖瓜的、卖菜的不能随便出入了,更不要说居住了,说什么皇上把这地界划给了洋人。”这一情景的出现是因为清政府被迫签订了(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7.“在同一个理由(保护使馆)下,中国被迫撤除了大沽炮台以及从北京到海口之间的军事据点,取而代之的是各国‘酌定数处留兵驻守’。”据材料信息,与这一现象出现有关的是(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8.八国联军攻陷北京后,慈禧太后批准了《议和大纲》,说要“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这说明( )
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中国割让了黑龙江北岸大片国土
C.北洋舰队的失利使中国无力再战
D.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9.一位学者在他的著作里说:“在20世纪的大幕拉开的时候,当时的世界大国们在东方进行了一次很不光彩的集体亮相。”这一“集体亮相”带来的重要后果是( )
A.打开了中国闭关锁国的大门
B.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C.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焚毁了“万园之园”——圆明园
10.《辛丑条约》签订后,一本启蒙读物中这样写道:“这中国,哪一点我还有份;这朝廷,原是一个名存实亡!替洋人,做一个守土官长……”下列《辛丑条约》的条款中,最能体现“替洋人,做一个守土官长”观点的是( )
A.清政府赔款白银4.5亿两
B.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C.在北京东交民巷设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驻守,不准中国人在区内居住
D.永远禁止中国人成立或加入反帝性质的组织
二、非选择题
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八国联军侵满清,北京二度被占领。
赔巨款,派驻兵,辛丑年里泪盈盈。
严禁人民反列强,清朝变成洋人廷。
(1)“八国联军侵满清”的直接目的是什么?“八国联军”最初的统帅是谁?
(2)“北京二度被占领”是在哪两次侵略战争中?
(3)“辛丑”年指的是哪一年?《辛丑条约》的签订有何影响?
12.观察下列两幅漫画,回答问题:
(1)这两幅漫画均与哪次侵华战争有关?
(2)漫画一中身着清朝官服的人代表什么?中国在这次战争中失败的原因有哪些?
(3)请你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你对漫画二的理解。
(4)说说你看到这两幅漫画后的感想。
三、活动探究
13.下面是20世纪初《安徽俗语报》发表的一篇文章的一部分:
“一更里,坐阑房,前思后想,思想起,家国事,好不羞愧。我中国,受洋人,许多欺辱,既割地,又赔款,凌辱难堪。可怜我,百姓们,不知爱国,总说是国家强,与我何干。要晓得,国若危,家何能保……”
请回答:
(1)“我中国,受洋人,许多欺辱,既割地,又赔款,凌辱难堪。”列举史实说明从1840~1901年中国是如何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
(2)举两例反驳“可怜我,百姓们,不知爱国”的观点。
(3)用你熟悉的词语概括“国若危,家何能保”的意思。
(4)作为一名中学生,你认为国家强弱与自己的关系如何?
答案解析
1.【解析】选B。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加深,义和团逐渐把斗争矛头指向帝国主义,提出了“扶清灭洋”的口号。清政府对义和团的策略由“剿灭”改为“招抚”。故义和团运动很快形成了燎原之势。
2.【解析】选A。根据“只因鬼子闹中原”判断,义和团运动的斗争矛头主要指向帝国主义,是一次反帝爱国运动。
3.【解析】选D。题干史料是毛泽东对农民阶级的评价。辨析备选项中四件大事,只有D项是农民阶级的反帝爱国运动。
4.【解析】选D。从图片中得出有效信息:“八国联军”,可以判断出该历史事件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八国联军侵华的直接目的是为镇压义和团运动。
5.【解析】选D。《辛丑条约》规定清政府赔款4.5亿两白银,是列强与清政府签订的条约中赔款数额最多的不平等条约。
6.【解析】选D。《辛丑条约》规定,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驻守,不准中国人居住。
7.【解析】选D。由题干信息可知是与《辛丑条约》内容中的“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重要地区”有关,《辛丑条约》是八国联军侵华后与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8.【解析】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结果,正如慈禧太后所言“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一样,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9.【解析】选C。注意“20世纪的大幕拉开”表明发生在20世纪初,“集体亮相”表明是列强的集体侵华,由此可知是指八国联军侵略中国,只有C项是这场战争带来的影响。
10.【解析】选D。从题干中得出关键信息“替洋人”“守土官长”,可以判断出“清政府已经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与此得出相关的结论:清政府永远禁止中国人成立或加入反帝性质的组织。
11.【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基础知识的再认再现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对材料中的“八国联军”“辛丑”“清朝变成洋人廷”等关键词句的分析,便知此段材料反映的事件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再联系相关的历史知识,第(1)、(2)、(3)题可迎刃而解。
答案:(1)为镇压义和团运动,维护其在华的侵略权益。西摩尔。
(2)第二次鸦片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3)1901年。影响:极大地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严重损害了中国主权。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2.【解析】本题以形象的漫画为切入口,通过漫画及其标题可知与八国联军侵华有关。在此基础上第(1)、(2)、(3)题可迎刃而解。第(4)题是主观性问题,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1)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清王朝(或清政府)。社会制度落后、经济落后、军事装备落后、清政府的腐朽等(答出两点即可)。
(3)漫画二的寓意是清政府已经完全成为西方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变成了“洋人的朝廷”。
(4)落后就要挨打。勿忘国耻、振兴中华。(言之有理即可)
13.【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第(1)题,主要涉及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及相关条约、影响等基础知识,结合教材便可完成解答。第(2)题,近代中国人民面对列强的入侵,始终进行着英勇的抗争,如:太平军抗击洋枪队、义和团抵抗八国联军侵华等。第(3)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及语言表达的能力。第(4)题,可以通过近代中国与当今中国的比较,进行归纳(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1)鸦片战争后,通过签订《南京条约》使中国开始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甲午战争后,签订《马关条约》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签订《辛丑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太平军抗击洋枪队、义和团抵抗帝国主义侵略等。
(3)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国破家亡。(言之有理即可)
(4)国富,则民富;国弱,则民穷;国家的命运与我们的命运息息相关,国荣我荣,国耻我耻等。(言之有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