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训练·基础达标 2.6戊戌变法(川教版八年级上)

文档属性

名称 课时训练·基础达标 2.6戊戌变法(川教版八年级上)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2.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川教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6-08 15:23: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时训练·基础达标
一、选择题
1.雷颐说:晚清的悲剧就在于没有大灾难,统治者就不会主动变革,非要在一场大灾难以后才不得不变革。下列促使清政府进行首次政治变革的是( )
A.鸦片战争失败 B.太平天国运动冲击
C.甲午战后危局 D.《辛丑条约》签订
2.下边是某同学整理的“公车上书”资料卡片。卡片中表述错误的是上书的
( )
A.时间、地点 B.领导者、意义
C.对象、内容 D.背景、参加者
3.近代史上哪位清朝皇帝“富有青年人的进取精神,愿意接受新思想,不甘做亡国之君,积极支持变法” ( )
A.康熙帝 B.道光帝
C.光绪帝 D.宣统帝
4.假如你是生活在维新变法时期的一位民族企业家,你最赞同下列哪项法令
( )
A.提倡兴办实业
B.裁撤冗官,精简机构
C.开办新式学堂,设立译书局
D.训练和装备新式陆、海军
5.《变法通议》是梁启超阐述维新变法理论的主要著作,书中说:“变法之本,在育人才,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梁启超认为要推行维新变法,从根本上说要改革( )
A.教育制度 B.科举制度
C.文化制度 D.政治制度
6.“君不见:黄海波涛怒气冲……菜市横刀血溅笑……”(引自丁芒《气节颂》)与诗句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鸦片战争和第二次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和甲午中日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和戊戌变法
D.洋务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7.“几个幼稚的秀才和一个少不更事的皇帝,用他们的前程和脑袋,验证了保守势力的强大。”下列事件中符合这一说法的是( )
A.太平天国运动 B.洋务运动
C.戊戌变法 D.辛亥革命
8.19世纪末,戊戌维新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变法图强的社会呼声日益高涨。对“思想启蒙”理解正确的是( )
A.使人们开始了解西方生活习俗
B.使人们知道社会改革的合理性
C.使人们认识到要发展农工商业
D.使人们开始追求政治制度变革
二、非选择题
9.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那是一个风云激荡的世纪
世纪末的那个多事之秋
落日的紫禁城里突然热闹起来
几个读书人呼号
“变亦变,不变亦变”
……
“杀!!”
……
匆匆来去的“现代化”运动
在菜市口的刑场上画上了休止符
历史在这里沉思
世纪末的落日,王朝的落日
文明的落日
……
这个秋天真的有点冷!
(1)材料中“世纪末的那个多事之秋”,几个“读书人”为什么要提出“变”?文中的“读书人”指的是谁?
(2)材料中的“杀!!”是谁指使的?原因是什么?
(3)材料中的“‘现代化’运动”指什么?“这个秋天真的有点冷”,你能说出材料中“冷”的原因吗?
(4)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次“‘现代化’运动”失败的原因有哪些。
10.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江苏巡抚李鸿章致总理衙门原函》
材料二 梁启超在《变法通义》中叙述了同治初年德相俾斯麦的一段话为:“三十年后,日本其兴,中国其弱乎?日人游欧洲者讨论学业,讲究官制,归而行之;中人之游欧洲者,询某厂船炮之利,某物价值之廉,购而用之,强弱之源,其在此乎?”
(1)李鸿章和梁启超对中国贫穷和落后原因的分析,有何不同?你同意谁的观点?请说明理由。
(2)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代表了哪一政治派别的思想?
(3)这两大政治派别为了挽救国家的危亡,先后开展了什么运动?结果如何?
三、活动探究
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下面是清代极尽歌功颂德之能事的文人所写的对联。
材料一 清朝道光皇帝生日那天一位文人呈上的对联
材料二 又一位文人听说慈禧和光绪的生日刚好前后差一天,呈上一联
(1)以下结论均是正确的,但请仔细对照上述材料,如果结论是来源于上述材料,请打“√”,如果不是请打“×”。
①材料一写出了清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六位皇帝在位的先后顺序。 ( )
②材料二写出了慈禧(即联中的“圣母”)、光绪(即联中的“神子”)的统治时期。 ( )
③清朝前期采取了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措施。 ( )
④慈禧、光绪统治时期开展了“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 ( )
⑤从道光到光绪即从鸦片战争到《辛丑条约》签订,中国民族危机逐渐加深。
( )
(2)道光统治时期,非但没有什么“道统继羲皇尧舜”“光华照日月星辰”,反倒带来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屈辱条约。条约名称叫什么?给中国带来了什么影响?
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慈禧、光绪二人没有万寿无疆,他们统治期间我国的疆域国土却再次减少,清朝把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割给了日本。此外,日本还获得了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年轻的光绪皇帝不甘心做亡国之君,为此他在1898年做了什么?慈禧太后对此有何反应?
光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慈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一佛出世又一佛出世”是文人对最高统治者的恭维,二人非但没有成什么佛,反而在1900年被迫离开北京,仓皇出逃到西安。他们出逃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解析
1.【解析】选C。“首次政治变革”指戊戌变法。甲午战败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资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领导了救亡图存的维新变法运动。
2.【解析】选D。通过阅读资料卡片内容,并结合公车上书的相关知识,发现第一处错误为上书的背景“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应为《马关条约》的签订;第二处是参加上书的人员出现错误,不是各省官员,而是各省参加科举考试的举人。
3.【解析】选C。光绪帝,在康有为上书感动下,面临严峻的局势,表示“不甘做亡国之君”,积极支持变法。
4.【解析】选A。辨析备选项,A项的法令最符合题意。B、C、D三项的法令分别与政治、思想文化和军事有关,与经济发展无关。而“提倡兴办实业”对于民族企业规模的扩大和自由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5.【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戊戌变法是一场资产阶级的爱国政治运动,在运动中,资产阶级希望通过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挽救民族危亡。
6.【解析】选C。“黄海波涛怒气冲”是对黄海大战中,邓世昌英勇抗敌,壮烈牺牲的缅怀;“菜市横刀血溅笑”是对谭嗣同为变法视死如归的颂扬。
7.【解析】选C。戊戌变法时,清朝的大权掌握在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手中,光绪帝没有实权,变法触动了顽固派的利益,最后变法被顽固派镇压下去。
8.【解析】选D。中国近代化实际上是经济工业化、政治民主化的过程,洋务运动开启了经济工业化,戊戌变法开启了政治民主化的进程。洋务运动的破产使人们认识到单纯学习西方的技术是不能救中国的,必须改变落后的封建专制制度,维新派提出了“兴民权、设议院”的政治主张,虽然最终失败了,但戊戌变法后人们更加向往民主制度,有的人毅然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9.【解析】考查的知识点为戊戌变法的有关内容。本题以一段情景材料来链接历史知识,别有趣味。从材料中的关键信息“世纪末”“紫禁城里”“读书人”“变亦变,不变亦变”等,可推知该事件与戊戌变法有关,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回答第(1)、(2)、(4)题。因为变法失败,慈禧太后囚禁了光绪帝,搜捕和杀害维新人士,废除新政诏令等,所以,这个秋天让人感觉冷。这样,第(3)题答案就可以解决了。
答案:(1)《马关条约》的签订,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
(2)慈禧太后;变法触犯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封建顽固势力的利益,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
(3)戊戌变法;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囚禁光绪帝,杀害维新人士,变法最终失败。
(4)维新派把全部希望寄托在没有实权的光绪帝身上,导致革命力量大大低于反革命力量;维新派严重脱离群众,维新变法的内容基本上没有涉及到人民的利益,得不到人民的支持;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势力强大等。
10.【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李鸿章是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梁启超与康有为是戊戌变法的倡导者,在此基础之上本题便可迎刃而解。
答案:(1)李鸿章认为中国落后在于无“利器”,在于无先进的技术(意思相近即可);梁启超认为中国的落后在于政治制度的落后(意思相近即可)。同意梁启超的观点。因为造成近代中国落后的根源是腐朽的封建制度和腐败无能的清王朝。
(2)材料一:地主阶级洋务派;材料二:资产阶级维新派。
(3)洋务派在19世纪60到90年代开展了一场洋务运动,但结果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在甲午中日战争后,彻底破产。资产阶级维新派在19世纪的后期开展了一场维新变法运动,但最后失败。
11.【解析】第(1)题考查学生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③~⑤在材料中未体现;第(2)~(5)题均属对教材基础知识的考查,立足教材基础知识作答即可。
答案:(1)① √ ②√ ③× ④× ⑤×
(2)名称:《南京条约》。
影响: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3)得到了中国2亿两白银的赔款;增辟了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答增辟通商口岸亦可);可以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等。
(4)光绪:支持戊戌变法。慈禧:发动政变,囚禁光绪帝,废除新政诏令(答反对变法也可)。
(5)八国联军侵华,攻陷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