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训练·基础达标 4.14全国抗日战争的开始(川教版八年级上)

文档属性

名称 课时训练·基础达标 4.14全国抗日战争的开始(川教版八年级上)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54.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川教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6-08 15:27: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时训练·基础达标
一、选择题
1.“为什么要在中国领土上进行军事演习?为什么借口士兵失踪动用大炮?为什么侵略者不撤兵回营,反叫中国守军撤出宛平?”这是美国记者斯诺在参加日军召开的一次记者招待会上提出的问题,这一连串的质问主要是针对( )
A.九一八事变 B.南京大屠杀
C.七七事变 D.双十二事变
2.中国桥梁的历史,可谓世界闻名。有这样一座桥,它因桥上形态各异、数量甚多的狮子而闻名,它又因揭开了全国性抗日战争的序幕而永载史册。此桥是
( )
A.赵州桥 B.泸定桥
C.卢沟桥 D.武汉长江大桥
3.通过比较的方法来分析所探究的历史问题,可以更深刻地认识到历史的本质。下列有关九一八事变和卢沟桥事变相同点的说法中,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
A.都是日本首先寻找借口然后发动
B.是日本推行侵略扩张政策的必然结果
C.事变后中国政府都进行了积极的抵抗
D.中国内部的不团结给日本以可乘之机
4.“全中国的同胞们!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我们要求立刻给进攻的日军以坚决地反攻,并立刻准备应付新的大事变。”中国共产党发表的通电与下列哪一事件有关( )
A.九一八事变 B.卢沟桥事变
C.南京大屠杀 D.西安事变
5.请依据下面四幅图片中历史人物的事迹,提炼出一个学习主题,其名称应是( )
A.北伐战争中涌现的民族英雄
B.甲午战争中涌现的民族英雄
C.反抗日本侵略战争中涌现的民族英雄
D.抗日战争中涌现的民族英雄
6.被美国称为“中国版《辛德勒名单》”的纪录片《南京》是第一部以外国人的视角回顾南京大屠杀的纪录片,它控诉了哪国侵略者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 )
A.英国 B.法国 C.德国 D.日本
7.右图纪念的事件被称
为“现代文明史上最黑暗的一页”。这一事件
是指( )
A.九一八事变
B.一·二八事变
C.七七事变
D.南京大屠杀
8.我们要研究南京大屠杀这段历史,以下最有力的证据是( )
A.文学作品中的描写
B.电影片段中的场景
C.屠杀现场遗迹与当时的新闻照片
D.日本的官方言论
二、非选择题
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北京郊外的卢沟桥,发生了有人向
日本军队开枪的事件。第二天,中国方面继续开枪,
进入战斗状态。事件本身不过是一个小摩擦,虽然人
民希望就地解决,但是与日本方面的冲突事件不断发
生,解决变得困难起来。”
——2005年日本新版历史教科书(送审本)
材料二 “中国守军在卢沟桥上奋起抗战。”(右图)
(1)上述两则材料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该事件发
生于哪一年?
(2)你是否同意材料一中日本历史教科书的说法,请
你还原历史真相。
(3)识读材料二中的图片,请你举出“在卢沟桥上奋起抗战”的两位英雄人物。
(4)这一事件后,中日两国各有什么举动?
三、活动探究
1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由中日两国学者组成的历史共同研究委员会针对受关注的“南京大屠杀”事件的罹难人数,双方说法相差甚远,凸显双方对近代史认知的隔阂大。有关1937至1945年“中日战争”(中国对日抗战)的论述,双方都同意是日本对华发动的“侵略战争”。不过,在最受关注的1937年“南京大屠杀”事件罹难人数方面,中方言及是“30万人以上”,日方的见解是“有各种不同的估计”,如2万到4万人,“最多是20万人”。
材料二
(1)在最受关注的1937年“南京大屠杀”事件罹难人数方面,你认为我国死难同胞的人数是多少?
(2)对材料二中漫画所反映的历史观最有力的驳斥证据是( )
A.日本曾经遭到原子弹轰炸
B.日本解放了亚洲各国人民
C.日军制造了南京大屠杀
D.日本首相参拜靖国神社
(3)日本新编中学历史教科书发生变化的实质是什么?
(4)针对公布的中日共同历史研究报告在南京大屠杀等问题上存在分歧一事,日本官房长官平野博文表示,“历史就是历史,政府会面向未来开展工作。我认为不会(对中日关系)造成负面影响”。作为当代中学生,谈谈你的认识。
答案解析
1.【解析】选C。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由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借口士兵失踪”“宛平”可知,1937年7月7日,日军借口一名士兵失踪,无理要求进入宛平县城搜查,中日交涉期间,日军炮轰宛平城,并挑起全面侵略中国的战争。
2.【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再现历史基础知识的能力。1937年7月7日,日军制造卢沟桥事变,全国性的抗日战争从此爆发。
3.【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辨析能力。A、B、D三项是两者相同点,九一八事变是日军借口柳条湖事件发动的,七七事变是日军借口一名士兵失踪发动的,两次事变都是日本侵略扩张政策的结果,而七七事变之前,蒋介石固守“攘外必先安内”政策,以及抗日政策的不坚定,给日军入侵以可乘之机。C项是两者不同点,九一八事变时,蒋介石采取不抵抗政策,七七事变后,开始抵抗。
4.【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和辨析能力。本题有一定的难度。由通电中的“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可以得出B项正确。为加快侵华战争的步伐,从1937年6月起,日本不断向北平、天津一带增兵, 并挑起全面侵略中国的卢沟桥事变。
5.【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综合归纳能力。邓世昌是甲午中日战争中的民族英雄;赵登禹和佟麟阁在卢沟桥事变后,率部队奋勇抵抗日军;东北三省沦陷后,杨靖宇在东北组织游击队,开展抗日游击战争,综合分析,C项符合题意。
6.【解析】选D。1937年12月,日军攻陷南京,在六周内杀害中国军民达三十万人以上,是日本侵略者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
7.【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由图片中的“遇难者”“300 000”这一关键信息可以联想到在南京大屠杀中,我国同胞被杀害的达30多万人。
8.【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历史认知和历史思维能力。历史是人类真实活动过程的记录,只有C项才最具真实感。
9.【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辨别能力。第(1)题结合材料给出的“卢沟桥”这一地点就可以回答。第(2)题首先应充分认识日本教科书中所阐述的“轻描淡写,推卸战争责任”的态度,再结合所学还原历史真相。第(3)题卢沟桥事变爆发后,佟麟阁和赵登禹率领二十九军奋勇抵抗。第(4)题依据所学知识进行概括。卢沟桥事变后,日本调集大批军队,向北平、天津、上海等地发动大规模进攻。中国方面,中国军队同侵略者展开了一场空前激烈的大血战。
答案:(1)卢沟桥事变。1937年。
(2)不同意。真相:1937年7月7日晚,日军在卢沟桥附近举行军事演习。日军借口一名士兵失踪,无理要求进入宛平县城搜查,遭到中国守军拒绝。日军向卢沟桥中国守军发起进攻,并炮轰宛平城,中国军队奋起抵抗,卢沟桥事变爆发。
(3)佟麟阁、赵登禹。
(4)日本:卢沟桥事变后,日本调集大批军队,向北平、天津、上海等地发动大规模进攻。
中国:卢沟桥事变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面对日军的大规模进攻,中国军队同侵略者展开了一场空前激烈的大血战,多次打退日军的进攻。
10.【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材料一从时政材料入手,再一次强调了南京大屠杀中日本军国主义的残暴行为。“30万人以上”这一数字已深深烙印在中国人的心上,这是铁的事实,不容任何人篡改。材料二中日本教科书企图掩盖和否认侵略罪行,引起亚洲各国人民的强烈愤慨。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第(1)(2)(3)题,第(4)题是开放性题目,可围绕“正视历史,尊重事实,面向未来,珍惜和平”等进行回答,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1)30多万人。
(2)C
(3)企图掩盖和否认战争罪行。
(4)如何正确对待日本侵华问题,是中日关系健康发展的关键,日本只有正视历史,正确对待和认识日本军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历史,从中吸取教训,走和平发展的道路,才能使中日关系健康发展。(言之有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