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训练·基础达标 5.18国民党在大陆统治的覆灭(川教版八年级上)

文档属性

名称 课时训练·基础达标 5.18国民党在大陆统治的覆灭(川教版八年级上)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56.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川教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6-08 15:28: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时训练·基础达标
一、选择题
1.电影《大决战》有三部,即①《辽沈战役》篇,②《平津战役》篇,③《淮海战役》篇。请你按战役打响的先后顺序排列,这三部应是( )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②①③ D.③①②
2.在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期间,毛泽东经常不顾疲劳,彻夜不眠地工作。在他屋里那张旧写字台上,为前线起草的指示、电文竟达190份之多,付出了极大的心血。对此,周恩来感慨道:“毛泽东在世界上最小的司令部里,指挥了规模最大的革命战争。”这里“规模最大的革命战争”是指( )
A.平型关大捷 B.百团大战
C.三大战役 D.渡江战役
3.右下图中的建筑物是东北解放
纪念碑,它位于沈阳市和平广场。碑文记载了东北三
省军民浴血奋战解放全东北的业绩。下列与东北解放
相关的战役是( )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4.“1949年1 月中旬,斯大林知道中国的这个消息后,也很高兴,认为是奇迹,因此在他的台历上写下了‘奇迹、真是奇迹’。”被斯大林认为“奇迹”的事件最有可能是( )
A.三路大军挺进中原
B.淮海战役的胜利
C.人民解放军突破长江防线
D.国民党政权垮台
5.右下图为淮海战役中的“支援前线的民工小分队”,据此说明解放战争胜利的重要原因是( )
A.解放军的英勇作战
B.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C.人民的积极支持
D.解放军武器先进
6.“对坚守几个城市的孤军,先行‘分割包围’,之后采取‘先打两头,后取中间’的战术,依次解放被包围的城市。”以上内容是对哪次战役战术特点的描述
( )
A.辽沈战役 B.平津战役
C.淮海战役 D.渡江战役
7.右图记载了解放战争三大战役期间,国民党某部
士兵将城门的钥匙交给人民解放军的一幕,它最有
可能发生在( )
A.天津 B.沈阳
C.南京 D.北平
8.下列描述的人民解放战争时期的重大战役中,直接导致国民党政权垮台的是( )
A.“关门打狗”,决战东北
B.大军合力战淮海
C.兵临城下,直取平津
D.百万雄师过大江
二、非选择题
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下三大战役示意图
材料二 人民解放军进入北平城图
(1)在材料一中的①②③条形框内,根据要求分别填写上相关内容。
(2)材料二反映的是人民解放军进入北平城的情景。率领国民党军队接受和平改编的将领是谁?
(3)三大战役是人民解放战争的战略大决战。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运筹帷幄,前线将领各展才智。请至少写出四位三大战役中前线主要指挥员的名字。
(4)请简要回答三大战役胜利的意义。
10.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材料二
奋勇前进,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歼灭中国境内一切敢于抵抗的国民党反动派,解放全国人民,保卫中国领土主权的独立和完整。——毛泽东 朱德
请回答:
(1)材料一中这首诗歌颂的是什么战役?作者是谁?材料二的命令节选自什么文件?发布的时间是什么时候?
(2)“大江”指什么?“钟山”指什么?
(3)解放军是怎样“宜将剩勇追穷寇”的?结果怎样?
(5)材料二的命令下达后,进行了什么战役?发动此战役的军事基础是什么?用材料一的一句诗来形容这场战役的壮观场面。
三、活动探究
11.在解放战争结束多年以后,蒋介石和毛泽东两人对各自的失败和胜利分别作了总结。
看了他们两人的总结,结合人民解放战争的过程,你认为人民解放军能够迅速推翻国民党反动政权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解析
1.【解析】选B。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排序能力。辽沈战役的起止时间是1948年9-11月;辽沈战役刚刚结束,中原解放军和华东解放军共同发起淮海战役;在淮海战役进行的时候,东北野战军同华北人民解放军合力进行平津战役。所以正确排序为①③②。
2.【解析】选C。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理解和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在此期间,人民解放军发动了举世闻名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故答案选C。A项时间是1937年9月,B项时间是1940年,D项时间是1949年4月。
3.【解析】选A。本题考查辽沈战役的历史意义。辽沈战役的胜利,解放了东北全境。
4.【解析】选B。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提取有效信息“1949年1月”,可知选B。
A B C、D
1947年 1948年11-1949年1月 1949年4月
5.【解析】选C。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A、B、C三项都是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但右图是“支援前线的民工小分队”,所以C项符合题意。
6.【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只要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词“分割包围”“先打两头,后取中间”等战术特点,可知是平津战役。
7.【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通过对题干的分析,“国民党某部士兵将城门的钥匙交给人民解放军”,可知这是和平解放。在四个选项里面D项符合题意。
8.【解析】选D。本题考查大决战时期主要战役的特点和影响。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渡江作战,解放南京,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A项是辽沈战役,B项是淮海战役,C项是平津战役。故选D。
9.【解析】本题是识图分析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图、识记能力。材料一中,由“锦州”“沈阳”及所在位置东北地区,可判断出①是辽沈战役;由“北平”“张家口”等,可判断出②是平津战役;③是以“徐州”为中心展开的战役,是淮海战役,结合以上分析可解答第(1)题。仔细审读材料二“人民解放军进入北平城”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第(2)、(3)、(4)题。
答案:(1)①辽沈战役;②52万余人;③1948年11月。
(2)傅作义。
(3)下列八位人物中的任何四位即可:林彪、罗荣桓、聂荣臻、刘伯承、邓小平、陈毅、粟裕、谭震林等。
(4)三大战役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154万人,基本消灭了国民党反动派赖以发动内战的主要军事力量,使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成为定局。
10.【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和对史料的分析能力。考查的知识点是渡江战役。材料一是毛泽东写的《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材料二是毛泽东、朱德下达的《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人民解放军开始渡江作战。在识读材料的基础上,可根据教材,解答第(1)、(2)、(3)和(5)题。诗中引用了有关西楚霸王项羽的典故。从项羽征伐九州、威震四海,到最后落得个兵败自刎的结果,缘由就是多次坐失消灭敌人的良机。在理解这个典故的基础上,第(4)题便可迎刃而解。
答案:(1)渡江战役。毛泽东。《向全国进军的命令》。1949年4月21日。
(2)长江。南京。
(3)等候在长江北岸的解放军百万雄师,分三路渡江作战,国民党的长江防线顷刻崩溃。结果: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宣告了国民党在大陆22年统治的覆灭。
(4)楚汉之争中,项羽本可以用优势兵力消灭刘邦,却怕背上不义之名而多次丧失良机的史实。告诫人们“宜将剩勇追穷寇”,不要错失良机的道理。
(5)渡江战役。三大战役后,国民党主力基本被消灭。“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11.【解析】本题旨在让学生通过对解放战争时期,国共两党军队优劣势、强弱势、胜败势的发展演变进行分析,归纳出蒋家王朝的覆灭是历史的必然,培养学生通过分析比较历史事实,得出结论的历史思维能力。对于本题,可从以下几个层面进行分析:第一,看中国社会历史的发展趋势。第二,就战争本身而言,要从战争性质、人心向背、方针政策正确与否、指挥是否得当、部队士气等因素来分析;第三,从国民党政权性质、代表的集团利益分析。
答案:(1)从中国历史发展的趋势看,国民党发动反共反人民的内战,违背了抗战胜利后和平、民主的历史发展趋势,也违背了中国人民的要求和意愿,注定走向失败和灭亡。而中国共产党代表全国人民的利益和要求,顺应了抗战胜利后和平、民主的历史发展趋势。所进行的事业是进步的,正义的,取得战争的胜利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2)从共产党来讲,中共中央及时、果断、正确的战略决策;解放区人民的大力支持;广大官兵的英勇善战等都是它成功的主要原因。
(3)从国民党来讲,它代表的是大地主和大资产阶级的利益,实行的是独裁专制统治;它发动的内战不得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