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评价检测(三)
第三单元
(45分钟 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1.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是( )
A.夏朝 B.秦朝 C.隋朝 D.清朝
【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辨析能力。夏朝是我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隋朝和清朝都是我国统一的封建国家,故A、C、D都不符合题意。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故正确的答案为B。
2.“六王毕,四海一”,下列关于秦统一六国史实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商鞅变法后秦国逐渐成为七国中实力最强的国家
B.秦统一六国顺应了历史发展趋势
C.从公元前230年至前220年,秦陆续灭掉六国
D.秦建立起我国第一个以华夏族为主的多民族的大一统国家
【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辨析能力。公元前230—公元前221年秦国先后兼并韩、赵、魏、楚、燕、齐六国,最终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以华夏族为主的多民族的大一统国家,所以C不正确。
3.关于秦中央政府的三公与其职能的连线正确的一组是( )
【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的辨析能力。丞相协助皇帝处理国家政事,太尉掌管军事,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故选A。
4.中国银行行徽(图1)的外观设计灵感源自我国古代的一种钱币(图2),这种形状的钱币最早在全国统一使用是在( )
A.秦朝 B.唐朝 C.宋朝 D.清朝
【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和辨析能力。图2中的古钱币是圆形方孔钱,这是秦朝开始在全国统一使用的标准样式。
5.虽然千年的历史风雨将秦长城剥蚀成了断垣残基,但其仍以苍苍莽莽的气势,威武雄浑的壮阔,浓缩成了一种厚实的文化积淀,以永恒的苍凉和悲壮,永远留在华夏文明的史册里。秦长城在当时的主要功能体现在( )
A.扩大秦朝疆域 B.炫耀国威
C.划定国界 D.军事防御
【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秦始皇让蒙恬负责修筑了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的长城,用来抵御匈奴的进攻。
6.某同学搜集了“鸿门谢罪、四面楚歌、霸王别姬”成语,请你确定一个主题,应选择的是( )
A.春秋争霸 B.战国称雄
C.秦灭六国 D.楚汉战争
【解析】选D。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材料的分析和归纳能力。鸿门谢罪、四面楚歌、霸王别姬成语反映的是项羽和刘邦的争霸战争,故D符合题意。
7.“高祖兴、汉业建,至孝平、王莽篡”高祖建的政权称西汉。被称作高祖的是( )
A.陈胜 B.吴广
C.刘邦 D.项羽
【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A、B是秦末农民起义的领导人,C是汉高祖,D是和刘邦争夺天下的西楚霸王,故选C。
8.“惜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提及的汉武帝,他统治的核心思想是
( )
A.儒家思想 B.道家思想
C.墨家思想 D.法家思想
【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的综合理解能力。解答本题应提取关键信息:“汉武帝”“核心思想”,可以确定是汉武帝的统治思想,依据所学知识了解到汉武帝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故选A。
9.一代雄主汉武大帝,内强皇权,外服四夷,造就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国崛起,实现了汉朝的“大一统”。他为解决诸侯国势力过大的问题,曾下令允许诸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自己的子弟,建立较小的侯国。他是接受哪位大臣的建议采取这项措施的( )
A.卫青 B.董仲舒 C.张骞 D.主父偃
【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和理解能力。题干中描述的是“推恩令”内容,该措施是主父偃的建议。
10.电视连续剧《大汉天子》(右图是宣传照)中的刘彻,采取各种措施最终巩固了大一统局面,他派出大将卫青、霍去病抗击哪个少数民族( )
A.鲜卑族 B.匈奴族
C.氐族 D.羌族
【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时期,国力强盛,为了彻底根除匈奴之患,汉武帝时决定对匈奴采取攻势,他派出大将卫青、霍去病抗击匈奴。故选B。
11.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中央政权历来重视对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管辖。下图反映的是( )
A.夏朝对今西北地区的管辖
B.商朝对今新疆地区的管辖
C.西周对今西北地区的管辖
D.西汉对今新疆地区的管辖
【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分析能力。由图中的“西域都护”可联想到: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这是今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管辖的开始,夏、商和西周时期,这一地区并未归属中央政权管辖,故选D。
12.2013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演讲,提出了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构想。关于丝绸之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最初开通于唐朝 B.起点在洛阳
C.中转站是大秦 D.张骞是功臣
【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的辨析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丝绸之路最初开通于西汉,起点在长安,终点是大秦,由此可知A、B、C不正确。张骞通西域后,西汉政府加强了对西域的管辖,由此开辟了丝绸之路,所以张骞是功臣。
13.电视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介绍了我国各地的美食。那么中原人开始吃上石榴、核桃等食物最早应该是在( )
A.商朝 B.秦朝
C.西汉 D.东汉
【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西汉开辟了“丝绸之路”,正是沿着“丝绸之路”,西域的石榴、核桃等食物传入中国,故选C。
14.由下面的历史短剧台词(片断),可知他们正在学习( )
A.张骞出使西域 B.昭君出塞
C.秦王扫六合 D.漠北战役
【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材料中的关键信息是“去西域”“匈奴”。结合课本知识可知,公元前138年,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目的是联络大月氏人,共同夹击匈奴。
15.在东汉的商业区里,一位魔术师正在表演西域魔术,你知道这种魔术最早传入中国是在( )
A.商朝 B.春秋
C.秦朝 D.汉朝
【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和分析能力。汉朝开辟了“丝绸之路”,正是沿着“丝绸之路”,西方的魔术传入中国,故选D。
16.我国人民在科技创新的同时不忘记资源回收与再生利用这种环保理念,下列哪一个人的创新过程体现出了这一点( )
A.秦朝工匠制成兵马俑
B.蔡伦改进造纸术
C.华佗制成麻沸散
D.司马迁写《史记》
【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辨析能力。蔡伦在总结前人造纸经验的基础上改进造纸术,用树皮、麻头、破布和旧鱼网做造纸原料,制成“蔡侯纸”,这些造纸原料是对资源的回收与再生利用,符合环保理念,故选B。
17.在世界华人的范围里边,有一个约定俗成的习惯,当人们发自内心地感谢一位救死扶伤的医生的时候,经常会送给医生八个字:华佗再世,妙手回春。也就是说,在人们心目中,把华佗当成了神医。请问华佗是哪一时期的名医( )
A.战国时期 B.秦朝时期
C.西汉时期 D.东汉时期
【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华佗是东汉时期的名医。
18.“拜水都江堰,问道青城山,四川旅游依然美丽。”反映了四川人民在灾后重建家园、发展经济的美好愿望。其中提到的都江堰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青城山则被誉为是中国道教的发源地。据此推断,这两处人文景观分别最早形成于( )
A.春秋、战国 B.春秋、秦朝
C.战国、西汉 D.战国、东汉
【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都江堰修建于战国时期,青城山被誉为中国道教的发源地,道教兴起于东汉后期,故选D。
19.(2013·济宁中考)能够通过下图所示著作查到的史实有( )
①秦始皇统一货币、文字、度量衡
②文景之治
③蔡伦改进造纸术
④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⑤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③④⑤
【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辨析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应明确《史记》记述的主要内容是“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史事”。通过分析可知①发生在秦朝;②④都发生在西汉,③⑤发生在东汉。故选B。
20.历史图片往往包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内涵,下列图片中最能将中国人民的聪明才智和高超雕塑技术有机结合在一起的是( )
【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和再认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提取题干中的有效信息“雕塑技术”可知,选项应是秦始皇陵兵马俑,即图片D。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21题10分,第22题16分,第23题14分,第24题10分,共50分)
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
材料二 他们斩木为兵,揭竿为旗,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在大泽乡爆发了。
(1)材料一中的“秦王扫六合”指的是什么事件 (2分)有什么意义 (2分)
(2)材料二中的农民起义领袖是谁 (2分)起义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 (2分)
(3)显赫一时的秦王朝只存在了短短十几年的时间,这给了你什么启示 (2分)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分析和灵活回答问题的能力。第(1)题结合材料一中的“秦王”“诸侯尽西来”,可判断此事件是秦灭六国,在此基础上回答第二问。第(2)题提取材料二中的有效信息“第一次”“大泽乡”,结合所学知识便可回答。第(3)题属于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1)秦灭六国,统一全国。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国长期割据征战的局面,将中国历史推进到一个崭新的阶段。
(2)陈胜、吴广。秦的暴政。
(3)启示:统治者要爱惜民力,实行仁政,国家才能长治久安。(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22.在中国古代历史上,秦始皇、汉武帝等一批杰出的帝王都曾经在各自的朝代作出巨大的贡献。对此,某校七年级(3)班的同学进行了相关问题的探究,请你也参加进来吧。
【探帝王评述】
评述一 秦始皇是第一个把中国统一起来的人物。他统一了中国的……有些制度后来一直沿用下来。
评述二 汉武帝是我国历史上又一位很有作为的皇帝。他在位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中央集权,使西汉出现了“大一统”的局面。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评述一中的“……”处应该填写什么内容。(4分)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汉武帝“大一统”的表现和原因分别是什么。(4分)
【比帝王不同】
(3)比较是我们学习历史最常见的一种方法,试比较秦始皇和汉武帝对待儒家思想有何不同。(4分)
【赞帝王功绩】
(4)请用一句话对秦始皇和汉武帝作一个评价。(4分)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分析和归纳能力。第(1)题结合评述一中的“统一”作答;第(2)题中的第一问可以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回答汉武帝大一统时期的表现,第二问从客观和主观方面回答;第(3)题可以从焚书坑儒和独尊儒术方面回答;第(4)题属于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1)文字、货币、度量衡。
(2)表现:汉武帝统治时期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出现了空前统一的局面,封建中央集权统治得到巩固和加强,西汉国力大为强盛。原因:客观——汉初的休养生息,为西汉进入强盛时期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主观——汉武帝雄才大略,善于用人。
(3)秦始皇:焚书坑儒;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4)秦始皇和汉武帝都是我国历史上有所作为的皇帝(伟大的政治家)等。
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宛闻汉之饶财(非常富庶),欲通不得,见骞,喜,问欲何之。骞曰:‘为汉使月氏而为匈奴所闭道(堵塞道路),今亡(从匈奴逃出来),唯(希望)王使人道(引导)送我。诚得至,反(返)汉,汉之赂遗王财物不可胜言。”
材料二 中国的冶铁、凿井、养蚕等手工技术传到西方,西域的汗血马、葡萄、胡瓜等也传入中原。西汉王朝的影响直达中亚、西亚、南亚和欧洲。
(1)材料一中的“骞”是谁 (2分)生活在哪一时期 (2分)
(2)材料一中的“骞”对我国历史作出了什么贡献 (2分)我们应学习他的哪些精神 (2分)
(3)根据材料二西汉与西域经济交流的情况,你能看出有什么特点或问题 (2分)这说明了什么 (2分)
(4)根据材料一、二,说明开辟丝绸之路的伟大历史意义。(2分)
【解析】根据材料可判断该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张骞出使西域,第(1)(2)题比较简单,结合张骞出使西域的事迹逐项回答。第(3)题需结合双方交流的物品,在比较分析的基础上得出结论。第(4)题应认识到丝绸之路开通后对中西文化交流的重大历史意义。
答案:(1)张骞。西汉(或汉武帝时期)。
(2)贡献:他了解到西域各国的经济、政治、文化情况,沟通了西域各国与西汉的联系,为汉朝经营西域打下了良好基础;打通了一条当时世界上最长的交通路线,即著名的丝绸之路,促进了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精神:学习张骞不畏艰险,报效祖国,勇于开拓的精神。
(3)特点:从西域输入的都是农产品、畜牧产品,而西汉输出的则有手工业生产技术。说明了我国的科学技术和经济发展水平在当时的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意思相近即可)
(4)丝绸之路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加深了我国境内各民族的友好交往。
24.阅读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1)图一所示的场景与哪一技术有关 (1分)这一技术最早出现于何时 (1分)
(2)图二中的人物有何成就 (1分)与他同时期的“医圣”的代表作品是什么 (1分)
(3)图三中的人物的代表作品是什么 (1分)有何特点 (2分)
(4)图四所示出自哪一伟大的工程 (1分)
(5)综上四幅图片,请概述这一时期文化昌盛的原因。(2分)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第(1)题,首先识图,图片与造纸术有关;图二是同学们较为熟悉的人物图片——华佗;图三是一个人在书写的场景,从图片的字分析“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司马迁”,可知其作品是《史记》。第(4)题,通过这一场景,可知这是秦始皇陵兵马俑(局部)图片。第(5)题则要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这一时期文化昌盛的原因,要从政治统一、经济繁荣等角度考虑。
答案:(1)造纸术。西汉前期。
(2)发明麻沸散。《伤寒杂病论》。
(3)《史记》。体例完备、史料翔实、文笔生动等。
(4)秦始皇陵兵马俑。
(5)国家统一,社会安定为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前提;封建经济繁荣,为文化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劳动人民辛勤劳动、发明创造为秦汉文化的繁荣创造了条件;各民族、各地区之间经济文化交流的加强。(回答两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