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东初中2024学年第二学期三月份阶段性测试
七年级语文试题卷
出卷:七年级备课组 审核:
(试卷总分100分 考试时间100分钟)
历史的星空,因为有众多杰出人物而更加光辉灿烂。他们中有叱咤风云的政治家,有博学睿智的科学家,有为民族解放奔走呼号的革命家,还有为人类奉献宝贵精神食粮的文学艺术家……同学们,让我们来一场亲近杰出人物之旅,在汉语言文字追寻中,感受他们的高尚情操、人格魅力和精神世界吧。
【阅·卓越不朽诗篇】(本题16分)
1.阅读下面的短文,按要求答题。(7分)
伴着深xiāo( )的灯火,我捧起一本语文书,内心的烦躁顿时消失,仿佛在修葺我精神的屋宇。读光未然的《黄河颂》,我领略到黄河一泻千里、万丈狂澜的【甲】;读臧克家的《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我感受到闻一多先生为创作《校补》时锲而不舍的【乙】;读杨振宁的《邓稼先》,我了解到邓稼先深入荒漠,为我国核武事业鞠躬尽cuì( )、鲜为人知的【丙】……在语文课本中,那些妇 rú( )皆知的伟大人物为国家富强与民族昌盛而奋斗。他们以身报国,至死不懈,用他们 A(气冲斗牛/可歌可泣)的光辉事迹,谱写了无数传颂千古的壮丽诗篇,令后来者只要念及于此,无不 B(心潮澎湃/慷慨淋漓)。
(1)(3分)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深 xiāo( ) 鞠躬尽 cuì( ) 妇 rú( )皆知
(2)(2分)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
A 处应填 B 处应填
(3)(2分)在【甲】【乙】【丙】三处依次填入的名词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精神 气魄 情怀 B.情怀 气魄 事迹
C.事迹 情怀 气魄 D.气魄 精神 事迹
2.读古诗,学习抒情方式,完成表格。(9分)
抒情方式 诗句 情感
直接抒情 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将要学习你的榜样,像你一样伟大坚强!像你一样伟大坚强!——光未然《黄河颂》 【甲】
间 接抒情 借助联想、想象 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朱自清《春》 向往美好
借助意象 深林人不知,①。——王维《竹里馆》 【乙】
②,散入春风满洛城。——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思念家乡
借助修辞 ③,④——岑参《逢入京使》 思亲怀人
⑤ ,⑥——韩愈《晚春》 似贬实褒
⑦,关山度若飞。《木兰诗》 赞美木兰
【品·经典名著意蕴】(本题8分)
小语在阅读《骆驼祥子》时,发现书中多次出现祥子“哭”的片段。请你阅读以下三个片段,完成题目。
①吃苦,他不怕;可是再弄上一辆车不是随便一说就行的事;至少还得几年的工夫!过去的成功全算白饶,他得重打鼓另开张打头儿来!祥子落了泪!……凭什么把人欺侮到这个地步呢?凭什么?“凭什么?”他喊了出来。
②祥子立起来,脑筋跳起多高,攥上拳头。 ……“我招谁惹谁了?!”祥子带着哭音,说完又坐在床沿上。 “你谁也没招;就是碰在点儿上了!人就是得胎里富,咱们都是底儿上的。什么也甭再说了!”摇了摇头,似有无限的感慨。“得了,自当是我委屈了你,别再磨烦了!” 祥子又想了会儿,没办法。他的手哆嗦着,把闷葫芦罐儿从被子里掏了出来。
③他像傻了一般,看着大家忙乱,他只管往外掏钱。他的眼红得可怕,眼角堆着一团黄白的眵目糊;耳朵发聋,愣愣瞌瞌地随着大家乱转,可不知道自己做的是什么。 ……他的胸中像烧着一把烈火,把泪已烧干,想哭也哭不出。呆呆的看着,他几乎不知那是干什么呢。
3. 以上三个片段分别对应小说哪三个情节?(3分)
4. 关注加点字,你发现祥子的心态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小说内容,探究祥子变化的原因。(5分)
【感·无私无畏的精神】(本题15分)
我远来是为的这一湖水王剑冰
①刚下过一场雨,蒙自①的老街湿漉漉的。一线阳光就在这时划过来,南湖上又是一片光鲜。
②1938年,在北中国已经放不下一张书桌的情况下,北大、清华、南开三校南迁昆明,组建了西南联大,由于昆明校舍不足,边城蒙自便暂时接纳了联大的文学院、法学院。政府尽心,绅士尽力,把联大师生安顿在风景秀丽的南湖边,让他们住进最好的房子。
③这样,西南联大师生的生活就与美丽的南湖融在了一起。每天,师生上下课经过南湖东堤,课余在湖边读书、唱歌、诵诗,在湖里畅游,在亭上探讨,青春的气息弥漫水中。南湖,一时成了联大师生感情的依托、诗情的沃土。
④蒙自武庙街的颐楼,被作为了联大女生的宿舍。楼高势险,古榕成荫,湖光山色,尽收眼底。入夜,山风刮来,呜呜嘘嘘,如怨如诉,女生们总是长久不能成眠。家乡、亲人、故都,无不随风而来,于是,她们将颐楼叫成了听风楼。听风楼,听的是“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吗?听的是“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吗?
⑤虽然美丽的南湖给了师生们暂时的宁静,但是在那个烽火连三月的年代,宁静中又奔涌着激情。开学第一天,分校师生在南湖北岸的礼堂集会。会上,北京大学同学会发出《告全国同胞书》,呼吁唤醒国人,担负起应尽的责任,争取国家民族之生存。他们还走上街头,以各种形式宣传抗战。有的同学竟就参加了飞虎队,奔向抗日的战场。
⑥现在,我正在一面弧形的标识墙前驻足,上面镌刻着西南联大的校训“刚毅坚卓”。我不由想起冯友兰先生为清华第十级毕业生题词中的话:“第十级诸同学由北平而长沙衡山,由长沙衡山而昆明蒙自,屡经艰苦,其所不能,增益盖已多矣。”朱自清先生的题词中也说:“诸君又走了这么多的路,更多地认识了我们的内地,我们的农村,我们的国家。诸君一定会不负所学,各尽所能,来报效我们的民族,以完成抗战建国的大业的。”
⑦我进到楼内,走上楼梯,轻轻推开一扇门,竟然是闻一多先生的宿舍。先生把蒙自比作了“世外桃源”,他在这里能够静心读书,以至于除吃饭、上课外,长时间不下楼活动。饭,几乎忘记了吃,夜间睡得很少。为了探寻救国良方,他锲而不舍,沥尽心血。历史教授郑天挺见他如此“怒读救国”,恐对身体不好,就劝他说:“一多啊,你何妨一下楼呢 ”于是闻先生便得了“何妨一下楼主人”的雅号。现在那个楼门上方,就挂着“一下楼”的匾牌。【甲】走进不大的卧室,一股书香立时(A.灌 B.撞)了满怀,先生,久仰了!【乙】屋内摆设依旧,只是先生(A.拿 B.擎)着他的《红烛》下楼远去了。
⑧漫步湖边,前面走着的是陈寅恪教授吗 他边走边感慨:“风物居然似旧京,荷花海子忆升平……”钱穆教授则每天都会来到湖上的茶亭中,伴着一壶茶,沉思久坐。朱自清教授在这里同样看到了荷塘月色,为此他又有了散文新作,新作里说,“一站到堤上就禁不住想到北平的什刹海”。蒙自是哈尼族、彝族聚居区,火把节期间,人们在家门口燃起一堆堆的火载歌载舞,朱自清也融入这热烈之中:“这火是光,是热,是力量,是青年。在这抗战时期,需要鼓舞精神的时期,它的意义更是深厚。”
⑨不少教授是带着家眷来的,后来冯友兰的女儿宗璞回忆说:“南湖的水颇丰满,柳岸河堤,可以一观;有时父母携我们到湖边散步。那时父亲是四十三岁,半部黑髯,一袭长衫,飘然而行。……在抗战十四年艰苦的日子里,蒙自数月如激流中一段平静温柔的流水,想起来,总觉得这小城亲切又充满诗意。”
⑩蒙自分校,虽然只存在了短短几个月,却是西南联大这支现代乐曲中一段优雅的乐章,南湖的音符在其间跳荡。
我仍然沿着湖走,湖边生长着一些茂盛的合欢树,还有各种各样的花草藤蔓,婆婆娑娑延续了不知多少岁月。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注释】①蒙自:蒙自是云南省红河州下辖市之一,南湖位于蒙自市中心。
5.阅读文章,补充表格。(4分)
人物 所做的事情 情感
联大女生 将颐楼叫成了听风楼 (1)
北京大学同学会 (2) 唤醒国人收复河山的爱国激情
(3) 题词号召鼓励 勉励学子报效国家
闻一多 静心读书不下楼 (4)
6.结合第⑦段语境,选择其中一句在画线处选词填空,并说明理由。(3分)
【甲】走进不大的卧室,一股书香立时(A.灌 B.撞)了满怀。
【乙】屋内摆设依旧,只是先生(A.拿 B. 擎)着他的《红烛》下楼远去了。
我选 (填序号)句,该句填(填选项),理由是
7.结合文章具体事例,说说你对联大校训“刚毅坚卓”的理解。(4分)
8.假如你踏人闻一多先生的宿舍,追寻“何妨一下楼主人”的足迹,相信你定会有许多感慨,请以“先生,久仰了!”为开头,结合你所了解的闻一多事迹,表达自己的感悟。(4分)
【赏·自然人文情怀】(本题21分)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题目。(6分)
山行留客[唐]张旭
山光物态①弄春晖,莫为轻阴便拟归②。
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注释】①物态:景物的样子,这里指(山中的)景色。②便拟归:就打算回去。
9.首句的“弄”字历来为人称道,请从修辞和表达效果上品味这个字。(3分)
10.诗中哪两个字说明客人要回去的原因?哪一句以退为进,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3分)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题目。(15分)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选自《资治通鉴》)
【乙】闰月,权亲攻皖城。诸将欲作土山,添攻具,吕蒙曰:“治攻具及土山,必历日乃成;城备既修外救必至不可图也。且吾乘雨水以入,若留经日,水必向尽,还道艰难,蒙窃危之。今观此城,不能甚固,以三军锐气,四面并攻,不移时可拔①;及水以归,全胜之道也。”权从之。蒙荐甘宁升城督。宁手持练,身缘②城,为士卒先。既而张辽③至夹石,闻城已拔,乃退。权拜吕蒙为庐江太守,还屯寻阳。(选自《资治通鉴》)
【注释】①拔:攻下;攻取。②缘:攀援。③张辽:曹军将领。
11.理解下列旬中加点词的含义。(4分)
(1)见往事耳 (2)即更刮目相待 (3)蒙窃危之 (4)权从之
12. 下面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 结友而别 人不知而不愠 B. 及鲁肃过寻阳 及水以归
C. 若留经日 若屈伸呼吸 D. 不能甚固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13.将下面的句子先断句再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限断两处)
城备既修外救必至不可图也
14.甲乙两文都运用了侧面描写的方法刻画吕蒙的形象,请结合选文内容具体分析。(4分)
【写·人物风采的印象】(本题40分)
15.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40分)
邓稼先始终站在研究第一线,昼夜忙碌计算的样子,很美;闻一多伏案于青灯之下,竹纸翻飞间目光如炬的身影,很美;花木兰横剑于黄河冰面,红缨枪挑破晨雾的身姿,很美;
长征战士跋涉于高山险峰,绑腿缠着星火与野草的集体剪影,很美......一个坚守,一种努力一次选择......都会让我们感受到一个人不同寻常的美丽。
请以“你的样子很美”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1)把题目补充完整。(2)感情真挚,书写工整,不少于500字。(3)文中不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浙江省绍兴诸暨市城东中学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3月考试七年级语文试卷答案
1.(1)宵瘁孺
(2)可歌可泣心潮澎湃
(3)D
2.【甲】赞美黄河的伟大坚强,表达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①明月来相照【乙】宁静淡泊
②谁家玉笛暗飞声
③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④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⑤万里赴戎机
3.①第一次买车后连人带车被大兵抓走,祥子的车被抢走,他落了泪。②祥子辛苦攒钱买的车被孙侦探敲诈走,祥子无奈落泪。③虎妞难产而死,祥子卖车葬妻,他欲哭无泪。
4.从“落了泪”到带着“哭音”再到“想哭也哭不出”,祥子的心态从最初因希望破灭而痛苦,到因遭受敲诈而无奈、悲愤,再到经历多次打击后彻底绝望、麻木。变化原因:社会的黑暗与不公,如军阀混战、特务敲诈;生活的沉重打击,如买车梦想多次破灭、妻子去世;个人在旧社会的渺小与无力抗争,使他逐渐失去对生活的希望,走向堕落。
5.(1)思念家乡、亲人、故都
(2)发出《告全国同胞书》并走上街头宣传抗战
(3)冯友兰、朱自清
(4)探寻救国良方的执着(或:爱国之情)
6.示例1:【甲】B“撞”字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书香浓郁且扑面而来的感觉,突出闻一多先生宿舍中书卷气息之浓厚,表达“我”对闻一多先生的敬仰之情。
示例2:【乙】B“擎”字有“举着、拿着”之意,比“拿”更显庄重、崇敬,仿佛能让人看到闻一多先生手持《红烛》时庄严的姿态,体现出他对理想、对事业的执着与热忱,也表达了“我”对先生的敬重。
7.示例:“刚毅坚卓”体现为在艰苦环境中坚守信念、坚韧不拔的精神。如西南联大师生在战火纷飞中南迁蒙自,虽条件艰苦,但仍坚持读书、宣传抗战,这是“刚毅”;闻一多先生为探寻救国良方,废寝忘食、锲而不舍地读书,这是“坚卓”。他们在困境中始终保持对国家的责任与担当,展现了“刚毅坚卓”的校训精神。
8.示例:先生,久仰了!您为追求真理,在蒙自“何妨一下楼”,日夜苦读,用知识探寻救国之路;您面对敌人的枪口,毫不畏惧,拍案而起,用生命诠释了爱国的真谛。您的执着与勇敢,如同一束强光,照亮了黑暗的年代,也让我们懂得了什么是真正的知识分子的担当。您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们奋勇前行。
9.“弄”字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山光物态以人的情态,生动形象地描绘出山中景色在春晖的照耀下生机盎然、姿态万千的景象,表现出春光的活泼与迷人,传达出作者对山中景色的喜爱之情。
10.“轻阴”说明客人要回去的原因;“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以退为进,表达了作者对客人的挽留之情以及对山中美景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11.(1)了解(2)重新(3)私下里,私自(表示个人意见的谦辞)(4)听从,采纳
12.B
13.断句:城备既修/外救必至/不可图也
翻译:城墙防御工事已经修好了,外面的救兵必定会到来,(我们)就不能图谋攻占(皖城)了。
14.甲文通过鲁肃与吕蒙论议后“大惊”及“遂拜蒙母,结友而别”,侧面烘托出吕蒙学习后才略的惊人长进;乙文通过张辽闻城已拔而退,侧面体现出吕蒙作战策略的正确与军事才能的高超。
15.略(按题目要求完成记叙文写作,补全题目,符合字数、情感等要求即可)
(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