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内能 全章习题课件 (共4份打包)2025-2026学年人教九年级物理全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十三章 内能 全章习题课件 (共4份打包)2025-2026学年人教九年级物理全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5-05-15 14:25:33

文档简介

(共16张PPT)
第十三章 内能
第1节 热量 比热容
第1课时 认识比热容
1.热传递过程中传递__________的多少叫热量,热量是过程量,只能说__________或__________热量。(后两空均填“含有”“具有”“吸收”或“放出”)

知识点1
热量
吸收
2
3
4
5
6
7
8
1
10
11
12
9
13
放出
2.小点同学探究水和食用油吸收热量的情况。
【实验思路】
(1)利用相同的电加热器加热________(填“质量”或“体积”)相等的水和食用油,使其升高相同的温度。
(2)选择相同电加热器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质量
知识点2
比较不同物质吸收热量的情况
使水和食用油在相同的时间内吸收相同的热量
2
3
4
5
6
7
8
1
10
11
12
9
13
【实验过程】
(3)如图所示,将水和食用油装入相同的烧杯中,用电加热器加热初温相等的水和食用油,使其升高相同的温度。
实验数据如下表:
液体 名称 液体 质量/g 液体 初温/℃ 液体 末温/℃ 加热
时间/min
水 50 20 30 4
食用油 50 20 30 2
2
3
4
5
6
7
8
1
10
11
12
9
13
【实验结论】
(4)由表中数据可知,质量相等的水和食用油升高相同的温度,________吸收的热量多。

液体 名称 液体 质量/g 液体 初温/℃ 液体 末温/℃ 加热
时间/min
水 50 20 30 4
食用油 50 20 30 2
2
3
4
5
6
7
8
1
10
11
12
9
13
3.[2024·朔州模拟]下列各种情况中,物质比热容会发生变化的是(  )
A.一杯水倒掉一半
B.0 ℃的水凝固成冰
C.6 ℃的水变成4 ℃的水
D.将冰块挫成冰球
B
知识点3
比热容
2
3
4
5
6
7
8
1
10
11
12
9
13
4.[2025·太原月考]依据表格中的数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液体的比热容一定比固体的比热容大
B.物质的物态发生变化,比热容不变
C.不同物质的比热容一定不同
D.等质量的水和煤油吸收
相等热量,煤油升温多
D
物质 比热容/[J/(kg·℃)]
水 4.2×103
煤油 约2.1×103
沙子 约0.92×103
冰 2.1×103
2
3
4
5
6
7
8
1
10
11
12
9
13
5.为了反映物质的吸放热本领大小,物理学中引入比热容的概念,已知水的比热容是4.2×103 J/(kg·℃),它所表示的物理意义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kg的水温度升高(或降低)1 ℃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4.2×103 J
2
3
4
5
6
7
8
1
10
11
12
9
13
6.[2025·临汾模拟]水,是生命之源,在大自然和人类生活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下列现象或应用与水的比热容大的特性无关的是(  )
A.人运动后会排汗
B.冬天,供暖系统以水为介质
C.人体内的水比例很高
D.公园中修建池塘
A
知识点4
比热容的应用
2
3
4
5
6
7
8
1
10
11
12
9
13
7. [新情境题]2024年6月,嫦娥六号从月球背面带回了1935.3克的背面月壤。在遥远的月球背面,月球车监测发现月球表面昼夜温差达300多摄氏度,说明月面土壤的比热容______(填“较大”或“较小”)。
较小
2
3
4
5
6
7
8
1
10
11
12
9
13
8.[2024·太原二模改编]科幻小说《三体》中描述:用纳米材料做成的细丝(书中称“飞刃”),能将一艘巨轮像刀切豆腐一样切割开。小明设想给正在切割的“飞刃”配备水冷却装置,他这样设想的依据是(  )
A.“飞刃”含有的热量增加了
B.巨轮将温度传给了“飞刃”
C.水的比热容大,冷却效果好
D.巨轮在降温过程中,比热容变小
C
2
3
4
5
6
7
8
1
10
11
12
9
13
9.[2025·吕梁模拟]小明分别将质量相等的水和另一种液体同时冷却,如图所示,实验中,水和另一种液体(c水>c液)在相同时间内放出的热量相等,以下分析图像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
A.开始冷却时,两种液体的初温相同
B.0~15 min时,两种液体放出的热量相同
C.0~15 min时,甲液体温度下降更多
D.甲液体为水
C
2
3
4
5
6
7
8
1
10
11
12
9
13
10. [跨学科·地理 2025·太原月考]在沿海地区,炎热、晴朗的天气里常常出现“海陆风”,当出现如图所示的风向时,通常(  )
A.发生在白天,且陆地温度较高
B.发生在白天,且海水温度较高
C.发生在夜晚,且陆地温度较高
D.发生在夜晚,且海水温度较高
D
思路点睛:水的比热容比泥土、沙石的大,白天太阳照射时,海面温度上升得慢,陆地温度上升得快,陆地表面的热空气上升,海面的冷空气补充,风从海面吹向陆地,形成海风;晚上情况与之相反。
2
3
4
5
6
7
8
1
10
11
12
9
13
11. [科学推理 2024·长治月考]我国幅员辽阔,跨纬度较广,距海远近差距较大,加之地势高低不同,地形类型及山脉走向多样,因而形成了多种多样的气候。如图所示的是2023年某天同纬度附近的日照(沿海城市)和晋城(内陆城市)的气温情况。请判断城市甲是________(填“日照”或“晋城”),你的依据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照
水的比热容较大,沿海城市昼夜温差小
2
3
4
5
6
7
8
1
10
11
12
9
13
12.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将质量相同的甲、乙、丙三个金属圆柱体加热到相同的温度后,放到上表面平整的冰块上,经过一段时间后,冰块形状不再变化,形状如图所示,则三个金属圆柱体的比热容大小关系为________________,内能变化量最大的是________。
c甲>c乙>c丙

2
3
4
5
6
7
8
1
10
11
12
9
13
13. [新器材]如图甲所示的是“探究不同
物质吸热升温的现象”的实验装置。
(1)小明选用质量相等的A、B两种液体用图甲所示
的装置进行探究,该探究方案的优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出一个即可)。
(2)小明根据实验数据作出如图乙所示的图像,分析图像可知,A、B两种液体升高相同温度时,吸收热量之比为________。
控制相同时间内A、B两种液体吸收的热量相同(合理即可)
9∶4
2
3
4
5
6
7
8
1
10
11
12
9
13(共15张PPT)
第3节 内能
第十三章 内能
知识点1
2
3
4
5
6
7
8
1
10
11
12
9
1.下列关于物体的内能说法正确的是 (  )
A.单个分子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内能
B.内能是能量的一种,单位也是J
C.内能的影响因素只有温度
D.0 ℃的物体没有内能
B
内能
2.如图所示,甲、乙两个铁块的质量相等,甲铁块放在地面上,乙铁块放在桌面上,则机械能较大的是______铁块。如果甲铁块的温度为50 ℃,乙铁块的温度为20 ℃,则内能较大的是______铁块。


2
3
4
5
6
7
8
1
10
11
12
9
3. [立德树人·传统文化]“曲水流觞”是古代诗酒唱酬的一种雅事。如图所示,酒盏随波流动时,盏中的酒温度降低,则酒的内能________(填“增大”或“减小”),这是通过________的方式改变酒的内能。利用该方法改变物体的内能,实际上是内能从________温物体转移
到________温物体的过程。(后两空均填
“高”或“低”)
减小
知识点2
热传递和内能的改变
热传递


2
3
4
5
6
7
8
1
10
11
12
9
4. [教材改编题] 在“做功可以改变物体
内能”的实验中,教师演示了两个实验。
(1)实验一:如图甲所示,把活塞迅速压下去,观察到脱脂棉燃烧,这是因为活塞压缩气体做功,空气的内能________(填“增加”或“减少”),温度________(填“升高”或“降低”),达到脱脂棉着火点。这个过程中机械能转化为________能。
增加
知识点3
做功和内能的改变
升高

2
3
4
5
6
7
8
1
10
11
12
9
(2)实验二:如图乙所示,向装有少量水的瓶子内不断打气,使得瓶内的气压增大,当瓶塞跳起来时,可以看到瓶内出现白雾,这是因为气体对瓶塞做功,内能________(填“增加”或“减少”),温度________(填“升高”或“降低”),水蒸气________(填一种物态变化)
成小液滴。
减少
降低
液化
2
3
4
5
6
7
8
1
10
11
12
9
5. [原创题]下列实例中,属于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是___________;属于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是____________。
①喷壶喷水,壶内降温  ②弯折铁丝,铁丝变热 
③可乐加冰,可乐变凉  ④两手对搓,手心变热 
⑤点燃火箭,飞向太空  ⑥冬天利用暖手袋暖手 
⑦铁片在室外被太阳晒热 ⑧冰在太阳的照射下熔化
③⑥⑦⑧
知识点4
辨析改变内能的方式
①②④⑤
2
3
4
5
6
7
8
1
10
11
12
9
6. [立德树人·传统文化]明朝科学家宋应星所著的《天工开物》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著作,如图所示的是书中关于利用铜铸币的情景。下列改变内能的方式与用炉火加热铜使铜熔化不同的是(  )
A.扬汤止沸 B.钻木取火
C.釜底抽薪 D.炙手可热
B
2
3
4
5
6
7
8
1
10
11
12
9
7.[2025·吕梁模拟]小伟应用劳动课上学习的烹饪技能为家人制作美味的刀削面,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滚烫的刀削面含有的热量多
B.随着刀削面的温度降低,其内能减少
C.汤汁在沸腾过程中温度不变,其内能不变
D.刚出锅的刀削面“热”得烫嘴,“热”表示的是内能
B
2
3
4
5
6
7
8
1
10
11
12
9
8.[2025年1月运城期末]曾侯乙墓曾出土过一种特殊的铜冰鉴式保温器(图甲),它是保温瓶的始祖。这种保温器里外两层,外为一方鉴,内装一方壶。方鉴的盖中有方孔,刚好套在内方壶的口上。盛夏之时,方鉴盛冰,内方壶盛食物或冰冻酒水(图乙)。下列关于保温器中蕴含的物理知识,说法正确的是(  )
A.方鉴中的冰温度很低,所以没有内能
B.壶内的食物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减少内能
C.壶内的食物将温度传给方鉴中的冰块,自身内能增加
D.冰块受热熔化成水的过程中内能不变
B
2
3
4
5
6
7
8
1
10
11
12
9
9.四只相同规格的烧杯中装有水,水量及其温度如图所示。关于四只烧杯中水的内能的大小,内能最小的是________杯中的水,内能最大的是________杯中的水,无法比较内能大小的是________两杯中的水。
a
d
bc
2
3
4
5
6
7
8
1
10
11
12
9
10.某科技活动节推出了一种节能环保、可调节室温的江水源热泵技术。如图所示的是其夏天工作时的流程,当江水循环到冷凝器时,利用江水与冷凝器存在的温度差,通过________的方式带走室内热量,从而实现降温;江水经过冷凝器后内能将________。
热传递
增大
2
3
4
5
6
7
8
1
10
11
12
9
11. [中考能力点·推理论证]如图所示的是某晶体的熔化曲线,图中,物质在C点时的内能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在B点时的内能,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大于
晶体在熔化时不断吸热,内能增加
2
3
4
5
6
7
8
1
10
11
12
9
12.如图甲所示,将装有热奶的奶瓶放入水中冷却,根据测得的数据,作出如图乙所示的热奶和水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图像。
(1)表示热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是图乙中的____(填“A”或“B”)。
A
2
3
4
5
6
7
8
1
10
11
12
9
(2)水的初温是______℃,热奶的末温是______℃,水的末温是______℃,室温为______℃。
(3)热奶和水会发生热传递,是因为它们具有不同的________。这个过程中热奶的内能________,水的内能________。
(4)10~15 min内,热奶和水________
(填“有”或“没有”)发生热传递。
15
30
30
30
温度
减少
增加
没有
2
3
4
5
6
7
8
1
10
11
12
9(共16张PPT)
第2课时 热量的计算
第十三章 内能
第1节 热量 比热容
2
3
4
5
6
7
8
1
10
11
12
13
9
14
1.北方的暖气大多用水作为散热剂,是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有质量为50 kg的水流过暖气,温度下降2 ℃,放出的热量是__________J。[c水=4.2×103 J/(kg·℃)]
4.2×105
2.[2025·长治模拟]一杯水由80 ℃降低到20 ℃放出的热量为Q1,它由30 ℃升高到90 ℃吸收的热量为Q2,则Q1和Q2的大小关系是(  )
A.Q1>Q2 B.Q1=Q2
C.Q1<Q2 D.无法判断
B
2
3
4
5
6
7
8
1
10
11
12
13
9
14
3.比热容是物质的特性之一,可以用来鉴别物质。质量为500 g的某金属块,温度从100 ℃降低到20 ℃,共放出了3.52×104 J的热量。则该金属块的比热容是__________J/(kg·℃),查表可知这种金属的种类。
0.88×103
2
3
4
5
6
7
8
1
10
11
12
13
9
14
4.有一根烧红的铁钉,质量是2 g,放出920 J的热量后,温度降低到20 ℃,求铁钉的初温。[已知c铁=0.46×103 J/(kg·℃)]
解:由Q放=cm(t1-t2)得,铁钉的初温
+20 ℃=1 020 ℃。
2
3
4
5
6
7
8
1
10
11
12
13
9
答题标准:(1)正确写出原始公式、推导公式;(2)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3)结果单位正确;(4)计算正确。
14
5. [立德树人·五育并举]水稻是喜温作物,春季育秧时,农民通常在傍晚向秧田灌水,以防霜冻。当气温降低时,水能放出较多的热量。如果某秧田中水的温度降低了2 ℃,放出3.36×107 J的热量,则该秧田内水的质量为多少千克?[已知c水=4.2×103 J/(kg·℃)]
解:根据Q放=cmΔt可得,水的质量为
2
3
4
5
6
7
8
1
10
11
12
13
9
14
6.[2025·临汾模拟]有两块金属块,它们的质量之比为2∶1,吸收相同的热量后,它们升高的温度之比为3∶2,那么它们的比热容之比为(  )
A.1∶3 B.3∶1
C.3∶4 D.4∶3
A
2
3
4
5
6
7
8
1
10
11
12
13
9
14
7.在标准大气压下,将质量为2 kg、初温为25 ℃的水加热,当水吸收6.72×105 J的热量后,考虑到水的沸点,水温会升高[c水=4.2×103 J/(kg·℃)](  )
A.100 ℃
B.75 ℃
C.80 ℃
D.105 ℃
B
2
3
4
5
6
7
8
1
10
11
12
13
9
思路点睛:已知水的质量、水的比热容、水的初温和水吸收的热量,利用吸热公式求理论上水的末温;再根据水沸腾时的规律(水沸腾时吸热但温度不变)分析判断水升高的温度。
14
8.[2025·阳泉模拟]经常喝温度过高的热水可能会造成消化系统损伤,喝水温度应与体温接近,最好在40 ℃左右。课间同学们在直饮机接水时,为健康饮水可以把常温水(20 ℃)和开水(100 ℃)按照一定比例勾兑,这个比例合理的是(  )
A.1∶1 B.2∶1
C.3∶1 D.4∶1
C
2
3
4
5
6
7
8
1
10
11
12
13
9
14
9.[2024·太原山西大学附中月考]用两个相同的电加热器给质量都是2 kg的物质甲和水加热(理想情况,无热量损失)。它们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已知水的比热容c=4.2×103 J/(k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0~2 min内水吸收的热量为5.04×105 J
B.0~2 min内水吸收的热量和物质甲吸收的热量不相等
C.2 min后,甲的温度升高了30 ℃
D.物质甲的比热容为2.1×103 J/(kg·℃)
D
2
3
4
5
6
7
8
1
10
11
12
13
9
14
10. [跨学科·数学]甲物体的质量为2 kg,乙、丙两物体质量均为1 kg,三个物体温度均升高1 ℃,吸收的热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的比热容比乙的大
B.温度均降低1 ℃时,乙比甲放出的热量多
C.甲的比热容为2 400 J/(kg·℃)
D.甲、丙的比热容之比为1∶2
D
2
3
4
5
6
7
8
1
10
11
12
13
9
14
2
3
4
5
6
7
8
1
10
11
12
13
9
11.用两个相同的电加热器分别加热质量相同的蓖麻油和某种液体,每隔1 min 记录一次数据,如下表所示,则该液体的比热容为____________J/(kg·℃)。[蓖麻油的比热容是1.8×103 J/(kg·℃)]
2.4×103
加热时间/min 0 1 2
某种液体的温度/℃ 10 13 16
蓖麻油的温度/℃ 10 14 18
14
2
3
4
5
6
7
8
1
10
11
12
13
9
12.某同学做探究“物质M熔化特点”的实验,热源稳定,实验结果如图所示。前2 min,M吸收的热量为__________J。[M的质量为100 g,已知图中CD段物质M比热容为4×103 J/(kg·℃)]
2×103
读图指导:
14
2
3
4
5
6
7
8
1
10
11
12
13
9
13.[2024·安徽中考]一保温杯中装有质量为200 g、温度为25 ℃的水。将一个质量为100 g、温度为100 ℃的金属块放入杯中,一段时间后杯内水和金属块的温度稳定在30 ℃,若金属块放出的热量全部被水吸收,已知水的比热容为4.2×103 J/(kg·℃),则该金属块的比热容为_________J/(kg·℃)。
0.6×103
14
14. [立德树人·传统文化]如图所示,把要锻打的铁器先在火炉中烧红,然后移到大铁墩上锻打,再将锻好的铁器毛坯放在水中淬火,以增加铁器的硬度。一个质量为2 kg的锻好的铁器毛坯,温度为700 ℃,淬火使它的温度降低到200 ℃,释放的热量有84%被质量为10 kg、初温为16 ℃的水吸收,求水的末温。[c铁=0.46×103 J/(kg·℃),c水=4.2×103 J/(kg·℃)]
2
3
4
5
6
7
8
1
10
11
12
13
9
14
解:铁器毛坯放出的热量
Q放=c铁m1Δt1=0.46×103 J/(kg·℃)×2 kg×(700 ℃-200 ℃)
=4.6×105 J,
水吸收的热量Q吸=Q放×84%=4.6×105 J×84%=3.864×105 J,
水升高的温度
Δt2= =9.2 ℃,
水的末温t=16 ℃+9.2 ℃=25.2 ℃。
2
3
4
5
6
7
8
1
10
11
12
13
9
14(共17张PPT)
第2节 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
第十三章 内能
知识点1
2
3
4
5
6
7
8
1
10
11
12
13
14
15
9
1.[教材图片改编]如图所示的是电子显微镜下的一些金原子,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金块是由大量极其微小的金原子构成的
B.用光学显微镜也可以观察到金原子
C.金原子的直径约为10-10 m
D.金块熔化变成的液体也是由原子组成的
B
物质的构成
2.太原的冬天有时候会出现雾霾天气,雾霾天气主要是PM2.5等有害扬尘大量弥漫在空气中造成的。其中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 μm=___________m的颗粒物,由此可判断PM2.5________(填“是”或“不是”)分子。
2.5×10-6
2
3
4
5
6
7
8
1
10
11
12
13
14
15
9
不是 
3.[2025·运城模拟]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下列诗句能体现“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
A.大风起兮云飞扬
B.柳絮飞时花满城
C.满架蔷薇一院香
D.秋雨梧桐叶落时
C
2
3
4
5
6
7
8
1
10
11
12
13
14
15
9
知识点2
分子热运动
4.[2024·太原迎泽区月考]扩散现象跟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它有时有用,有时有害。下列扩散现象有害的是(  )
A.腌制鸭蛋时,蛋变咸了
B.衣柜里放樟脑球驱虫
C.盛夏时节,四溢的花香引来蜜蜂
D.人造木板黏结剂中的甲醛散发到空气中
D
2
3
4
5
6
7
8
1
10
11
12
13
14
15
9
5. [原创题]小点用如图甲的装置演示气体扩散现象。其中一瓶装有密度比空气大的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另一瓶装有空气。
(1)为了有力地证明气体发生扩散,装二氧化氮气体的应是______(填“A”或“B”)瓶。
(2)将玻璃板抽掉,过一段时间后观察到装有空气的瓶子中变成了红棕色,通过此现象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
2
3
4
5
6
7
8
1
10
11
12
13
14
15
9
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3)同组的小红、小训分别用如图乙、丙所示的方式进行实验,______图实验结论与(2)相同。
(4) [中考能力点·推理论证]另一个实验不能得到该结论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3
4
5
6
7
8
1
10
11
12
13
14
15
9
二氧化氮的密度大于空气密度,即使没有分子运动,二氧化氮也会在重力的作用下向下运动,现象相似
6.如图所示,取来两只相同的烧杯,在其中分别装入等量的冷水和热水,并各滴入一滴红墨水,观察两只烧杯中液体颜色的变化。
(1)实验过程中,________(填“能”或
“不能”)用玻璃棒搅动杯中的水。
(2)我们发现装________的那只烧杯中水的颜色变化得快一些。
(3)该实验现象说明分子运动与________有关。
不能
2
3
4
5
6
7
8
1
10
11
12
13
14
15
9
热水
温度
7.小点同学先将注射器筒内吸入适量的水,推动活塞将筒内空气排出后,用手指堵住注射器嘴,再用力推活塞,如图所示,结果发现筒内水的体积几乎未改变,这一现象表明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________。
斥力
2
3
4
5
6
7
8
1
10
11
12
13
14
15
9
知识点3
分子间作用力
8. [新情境题] 如图所示的是在问天实验舱中进行实验的场景。将一小钢球掷入大水球中,钢球在即将穿出水球时被水“拉”了回来,这是因为分子间存在________。
引力
2
3
4
5
6
7
8
1
10
11
12
13
14
15
9
9.下图是物质在三种不同状态下的分子模型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图甲分子间距最小、作用力最大,因此分子是静止的
B.图甲所示的物质处于固态
C.图丙分子间距最远、作用力最小
D.图乙、丙所示的物质均可流动
A
2
3
4
5
6
7
8
1
10
11
12
13
14
15
9
10.[2025·临汾模拟]如图所示的是由微颗粒(直径为1~50 nm)制备得到的新型防菌“纳米纸”,在“纳米纸”的表面,细菌无法停留且“油水不沾”,下列与此现象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油水不沾”的原因是组成“纳米纸”的分子间没有间隙
B.组成“纳米纸”的分子间有引力,也有斥力
C.细菌的无规则运动属于分子热运动
D.组成“纳米纸”的分子是静止不动的
B
2
3
4
5
6
7
8
1
10
11
12
13
14
15
9
11.[2025·晋中模拟]某同学用蓝色的硫酸铜溶液、红色的墨水、染成黄色的酒精调制了一杯“彩虹液体”,如图所示,用盖子密封好。过了几天,该同学发现不同颜色液体的界面变模糊了,液面也下降了一点儿。对上述现象的推测合理的是(  )
A.现象:液体分层;推测:分子之间没有间隙
B.现象:酒精在最上层;推测:酒精分子最小
C.现象:界面变模糊;推测: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
D.现象:液面下降;推测:液体分子变小
C
2
3
4
5
6
7
8
1
10
11
12
13
14
15
9
12.用细线把很干净的玻璃板吊在弹簧测力计的下面,读出测力计的示数。使玻璃板水平接触水面,然后稍稍用力向上拉玻璃板,如图所示,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会变大,这是因为分子间存在着__________。
引力
2
3
4
5
6
7
8
1
10
11
12
13
14
15
9
13.电冰箱里的食物容易相互“窜味”,从物理角度分析,食物“窜味”属于________现象,一般情况下,在冰箱里的冷冻室比冷藏室更________(填“容易”或“不容易”)“窜味”。
扩散
2
3
4
5
6
7
8
1
10
11
12
13
14
15
9
不容易
14. [科学推理]下图表示不同时刻某物体分子的运动情况(带箭头的线段越长代表分子运动越快),由此可推断________(填“A”或“B”)图中物体的温度更高,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
2
3
4
5
6
7
8
1
10
11
12
13
14
15
9
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
15. [新考法 2025·忻州月考]小明在笔记中记录了以下错题,请你帮他找出错误之处、分析错因并写出正确解答过程。
错题记录
教室里打扫卫生时,满屋子灰尘在飞舞,小明认为灰尘飞舞是扩散现象。
错题改正
错误之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
错因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灰尘飞舞是扩散现象
2
3
4
5
6
7
8
1
10
11
12
13
14
15
9
灰尘不是分子
灰尘飞舞是机械运动现象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