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 一课一练(解析版)(北师大版七上)

文档属性

名称 2.7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 一课一练(解析版)(北师大版七上)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4.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6-08 16:05: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提技能·一课一练
一、选择题
1.易中天把东周比作中华民族的青春期,是中华民族的少年时代。这段时期分为两个阶段,即(  )
A.东周与西周 B.西周与春秋
C.东周与战国 D.春秋与战国
【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识记能力。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概念链接】春秋、战国时期
春秋时期——奴隶社会的逐渐瓦解时期。
历史特征:奴隶制度瓦解。诸侯不听天子号令,天子反而依赖强大的诸侯。
“春秋”名称来源于鲁国的编年体史书《春秋》。
战国时期——封建社会的逐渐形成时期。
历史特征:封建制度形成。兼并战争更频繁,规模更大,趋向统一。
“战国”名称来源于当时各大诸侯国连年交战。
2.据记载,春秋时期鲁国向周天子朝贡7次,其中鲁国国君亲自去的有3次。同时鲁国朝齐却有11次,朝晋20次,这说明(  )
A.鲁国定期向天子纳贡
B.鲁国主动与齐、晋结好
C.天子依附于诸侯
D.周天子失去了往日的权势
【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从题干材料的数字比较中可以得出结论。
3.他被誉为“春秋第一相”,曾是春秋经济改革第一人,他最杰出的政治篇章是帮助齐桓公成就霸业。他是(  )
A.启 B.伊尹
C.姜尚 D.管仲
【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从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春秋第一相”“帮助齐桓公成就霸业”等,可知“他”是管仲。
4.《一匡天下齐桓公》再现了两千多年前风云际会、春秋争霸的历史画卷。其中齐桓公首霸地位得到正式承认的标志是(  )
A.提出“尊王攘夷”的口号
B.任用管仲为相
C.组建强大的军队
D.周天子派代表参加齐桓公召集的诸侯盟会
【解析】选D。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A、B、C是齐桓公称霸的原因,D是称霸的标志。
【拓展延伸】春秋霸主给我们的启示——富国强兵的关键
齐桓公:任用贤能,革新强国——革新;
晋文公:遵守诺言,跃居霸主——诚信;
楚庄王:改过自新,问鼎中原——努力;
越王勾践:忍辱负重,雪耻复国——毅力。
5.城濮之战应该是中国历史上诱敌深入战术的典范,通过这次大战成为中原霸主的是(  )
A.秦穆公 B.晋文公
C.宋襄公 D.楚庄王
【解析】选B。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能力。公元前7世纪后期,晋楚双方在城濮大战,晋军大败楚军,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
6.提到楚庄王,不得不提“一鸣惊人”“问鼎中原”的典故。“问鼎中原”的实质反映了(  )
A.楚庄王很好奇,想知道鼎的大小轻重
B.楚庄王想送给周天子更大更好的九鼎
C.九鼎是王权的象征,楚庄王想取代周天子
D.楚庄王想尊王攘夷,帮助周天子抵抗少数民族的进攻
【解析】选C。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鼎是周朝时王位的象征,楚王问鼎说明楚庄王随着实力的强大,已有替代周王号令天下的野心。当时周王室衰微,楚王问鼎,有藐视之意。
7.前不久,常州上演“烟雨春秋”水影秀,以水为台,以天作幕,展现了一个激情动荡的春秋时代。在这场演出中,哪一历史人物不能出场(  )
A.周武王 B.齐桓公
C.晋文公 D.楚庄王
【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和应用能力。周武王是西周的建立者,由题干信息“春秋”,可判断A人物不合适。
8.春秋的中原大地上,一个存在六百多年的晋国,最终被三家瓜分,历史从此进入战国时代。这里分晋的三家卿大夫是(  )
①韩 ②赵
③楚 ④魏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战国初年,晋国分裂成韩、赵、魏三个国家。
9.观察课本中《春秋形势图》和《战国形势图》,你会发现有一个曾称霸春秋时期的诸侯国,在《战国形势图》上找不到,该诸侯国是(  )
A.晋 B.齐 C.楚 D.秦
【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识图和再现史实及分析问题能力。比较《春秋形势图》和《战国形势图》,《春秋形势图》上的晋国被战国图上的韩、赵、魏三国取代,这就是历史上的“三家分晋”。
10.史书记载,春秋初年的170多个诸侯国,到战国初期就只剩下十几个了。这则材料所反映的历史发展趋势是(  )
A.诸侯国的割据混战日益扩大
B.人民遭受的灾难更加深重
C.历史朝着统一的方向发展
D.封建制度正逐步确立起来
【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春秋时期,较大的诸侯国为了拥有对其他诸侯国的支配权而争当霸主;而战国时期,大国兼并小国,使国家趋于统一,这在客观上促进了国家向统一方向发展。因此,C符合题意。
二、非选择题
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名称探源】
(1)从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221年是我国历史上的春秋战国时期。你知道“春秋”和“战国”的时间划分吗
【战争探源】
(2)右图是四川成都出土的战国“宴乐铜壶”,上面铸刻着水陆攻战的场景。连日常生活用品都是反映战争的内容,可见当时战争的频繁。对此,有人说,春秋战国时代“无义战”;有人说,春秋战国时代“在战斗中成长”。你的观点是什么
【成语探源】
(3)春秋战国时期,给后世留下了很多有趣的成语典故。你想多了解一些成语吗 跟我来吧!
a.齐桓公带兵去打北方的少数民族,迷了路,管仲提出建议。让一匹老马走在前面,果然找到了路。
b.楚庄王时大举北进。他们长驱直入周天子所在的伊水、洛水流域,楚庄王借机向周王室询问九鼎的大小、轻重。
c.战国时,魏国大将庞涓率军包围了赵国都城邯郸。赵国急忙向齐国求救。齐威王命田忌为大将,孙膑为军师,领兵救赵。孙膑领兵直接攻打魏国都城大梁,庞涓连忙带兵回援,途中遭到齐军的伏击。赵国之围被解。
d.战国时,东方各国为了自己的利益,时而追随秦,时而追随楚。
你能根据上面的简单叙述说出成语吗
【解析】第(1)题考查了“春秋”“战国”的时间划分。第(2)题注意要辩证地看待问题,从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来分析,才能全面地回答问题。第(3)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
答案:(1)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476年。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到公元前221年。
(2)积极方面:各国为争霸的需要,进行改革,发展经济,推动社会的发展与文化的进步,同时战争促进了民族融合,使国家趋于统一。消极方面:战争给人民带来了灾难,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对社会起了破坏作用,延缓了历史的发展进程。
(3)a.老马识途;
b.问鼎中原;
c.围魏救赵;
d.朝秦暮楚。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