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综合素质测评B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综合素质测评B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02.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5-15 15:48: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八单元综合素养测评B卷
素养提升与思维创新
时间: 90分钟 满分: 100分
为了让同学们从多角度了解鲁迅,六年级(1)班举办了以“走近鲁迅”为主题的系列研学活动,让我们一起参与吧!
活动一:查找资料,初步了解
一、下面是典典在查找资料的过程中所作的四处批注,请你帮他整理批注。(12 分)
①鲁迅出生于浙江绍兴,小时候的jiā jǐng( )不错。
②闰土是鲁迅的短篇小说《故乡》中的人物,是“我”小时候家里举办zhèng zhòng( )的正月大祭祀时认识的小伙伴,给“我”留下了hài xiū( )、líng lì( )、见多识广的印象。闰土给“我”讲了许多稀奇的事:撒谷捕鸟、赶海拾贝、看瓜刺猹……通过闰土的讲述,使“我”了解到丰富多彩的农村生活。
③鲁迅在离开故乡后经常怀念故乡,《好的故事》中所描绘的景色就与故乡绍兴的景色相似:河畔的景物cuò zōng ( )地倒映在chéng bì( )的水中,边缘参差不齐;瘦削的一丈红的倒影、绿绿的píng( )藻与游鱼一同在水中dàng yàng( )……
④鲁迅家的女佣阿三曾说:“他对自己的病一点儿也不在乎,倒常常劝我多休息,不叫我干重活儿。”可见鲁迅是一个“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人。
1. 典典用拼音代替了不会写的字词,请结合语境,根据拼音在括号里写出相应的字词。(8 分)
2. 典典给批注中的加点字标注了读音,其中有误的一项是( )(2 分)
A. 正月(zhēng) B. 撒谷捕鸟(sǎ) C. 参差不齐(cēn) D. 瘦削(xiāo)
3. 批注中画“~~~”的部分有语病,请帮典典把修改方案写出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 分)
4. 典典想要把画“_____”的句子改为转述句,请你帮他把改后的句子写出来。(1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梦梦在阅读、整理资料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问题,请你帮忙解决。(10 分)
1. 梦梦在阅读资料的过程中遇到了多个“素”字,其中与“素不知道”中“素”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艰苦朴素 B. 荤素搭配 C. 银装素裹 D. 素有好感
2. 下面是梦梦在阅读资料时写下的感想,其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从那灰黄的脸色、粗笨开裂的双手和单薄破旧的衣服可以看出,闰土这些年饱经风霜。
B. 把这个人做的事安在另一个人身上,这不就是张冠李戴吗?
C. 《社戏》这篇文章太精彩了,今天我囫囵吞枣地吃完午饭,就立刻接着往下读。
D. 阅读了这么多资料,我恍然大悟:原来鲁迅不只一面!
3. 梦梦想要按照拟题方法对鲁迅先生的作品进行分类,其中分类有误的一项是( )
A. 阿长与《山海经》 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
B. 社戏 五猖会
C. 狗的驳诘 影的告别
D. 少年闰土 藤野先生
4. 梦梦正在分类整理摘抄的佳句,下列句子中运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
A. 我们沙地里,潮汛要来的时候,就有许多跳鱼儿只是跳,都有青蛙似的两个脚……
B.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C. 她愁得两只眼睛起了蒙,看东西不清楚,模模糊糊的像隔着雾。
D. 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
5. 为了提高阅读效率,梦梦想要运用一些阅读方法,其中不合适的一项是( )
A. 通过看文章题目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B. 阅读较长的文章时,通过找关键句了解其主要内容。
C. 遇到难懂的词语,一定要运用多种方法理解它们的意思,再接着往下读。
D. 要了解鲁迅对中国现代小说的影响,可以重点阅读鲁迅的小说及相关评论。
活动二:交流收获,谈论形象
三、华华在交流会上展示了下列图片,请你仔细观察,完成练习。
(5 分)
图一 图二
1. 图一中的名言是鲁迅先生最好的人生写照,从书法字体上看,这可能是仿照唐代书法家柳公权( )的字体风格设计的楷书作品。(2 分)
A. 平正端庄,险劲生动 B. 瘦硬挺拔,骨力遒劲
C. 恢宏雄壮,大气磅礴 D. 秀丽柔美,稳健大方
2. 图二中的鲁迅先生的神情让人想到了“坚毅的目光”这个词语。请你围绕这个词语,写一写鲁迅先生的形象。(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你是本次交流会的小小记录员,请把下列同学的发言记录完整。(9 分)
龙龙:通过学习课文,我认识了不同方面的鲁迅先生。从《少年闰土》中,我认识到少年鲁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一面;从《好的故事》中,我认识到鲁迅________________的一面;从《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中,我认识到鲁迅____________________的一面。
典典:在我的印象中,鲁迅是冷峻的斗士,直到我读了他的名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读了《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我才认识到,鲁迅也是一个怜爱子女、关心晚辈的人。
梦梦:在我看来,鲁迅是一个勇于实践的人。他认为空有希望和理想是不够的,还要通过实践和努力把它们变为现实,所以说:“其实地上本没有路,__________,__________。”鲁迅以笔为武器,向民众发出“呐喊”,唤醒民众的意识:“惟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惟有______________,中国才有真进步。”
活动三:参观故里,加深认识
五、学校组织六年级同学参观鲁迅故里,请你阅读下列材料,制订游玩攻略。(13 分)
材料一: 景区参观指南
材料二: 景点简介
1. 根据材料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3 分)
(1)如果要在周一来鲁迅故里参观,必须在下午5点前离开园区。
( )
(2)预约成功后,只能凭借有效身份证件入园。 ( )
(3)参观鲁迅祖居,有助于解读鲁迅作品中的一些场景,了解绍兴地区的风俗。 ( )
2. 学校组织同学们周五参观鲁迅故里,请你补全游玩攻略和景区导览图。(8 分)
3. 典典对鲁迅的学习经历感兴趣,他可以重点参观哪里?为什么?
(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参观完百草园,同同意犹未尽,她又找来了一篇关于百草园的游览随笔。请你和同同一起读一读,完成练习。(10 分)
思,在百草园
刘宗棠
①绍兴的初春,乍暖还寒。踏着绚烂的晨光,我走进了渴望已久的百草园。
②尽管刚刚经受过肃杀的冰雪,百草园内却依然一片苍翠葱茏。十来枝竹子扶疏摇曳,在初升的阳光下,洒出一片淡淡的影子;两棵不太大的棕榈伸开巴掌,仿佛要对寻踪环顾的瞻仰者数数这里的家珍;据说还是鲁迅先生儿时摘桑葚吃的老桑树,虽然枝干上被风刀霜剑镂刻得瘢痂交错,但仍显得苍劲傲然,生机勃勃。你看,枝条上冒出的嫩黄淡绿的芽苞,不正是谱写春之歌的音符吗?园里几畦青葱的菜田,一眼古朴的石井,顿使人感到幽静沉寂,却又满目生气。看来,自然界的生物即使在冬天里也不都是垂危的、死亡的,更多的是孕育,是萌生!
③尽管我来得还不是时候,没能听到鸣蝉在树叶里长吟,没有看到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的情景。可单是那一堵还是当年的短短的泥墙,就给了我无限的情趣。
④泥墙齐腰高,十来步长。墙脚边长满了各种各样的野草,大概就是因为这里的草才命名了这个园吧。现在草大都枯黄萎谢,可在这些草叶边、草根旁却已透出星星点点青翠欲滴的草尖。这是生命的火苗在升腾,这是又一次对新的希望的追求。它们把绿色献给大地,献给人类,用一次又一次的死亡和新生给人们以奋斗不懈的鼓舞。啊,先生写得多好:他一生“吃下去的是草,挤出来的是奶”!草啊,百草园的草啊,不正根植于华夏,给进击者以不尽的养料!我不由得弯下身去,摘一片草叶,含在舌尖上,而我的炽热的爱和深沉的思绪却落在草丛里,落在这片土地上!
⑤当年的鲁迅,就是从百草园走向一个决斗场!向一切愚昧宣战,和一切懦弱决裂,同一切黑暗决斗,与一切腐恶较量。倾一腔热血,抛七尺躯体,为振兴中华而驰骋一生。尽管,他在残酷的斗争中过早地耗尽了心血,还没有来得及看到一个民族的乐园的落成。但是,他的信念,他的希望,和百草园的草一样,不随生命结束而消逝,孕育出更茂盛、更蓬勃的新春。
⑥小草信仰春天,先生信仰中华必将振兴。现在真的有了风调雨顺的气候,有了流金溢彩的太阳,有了清甜如许的泉源。
⑦站在百草园这堵矮墙旁,我看到绍兴的一条街,人流熙熙攘攘,脚步踏着早春的阳光。站在中国的土地上,朝外望去吧:信息爆炸,宇宙飞船,世界在变革,星球在行进,我们不该像先生那样奋力进击,让中华早一点振兴起来,高高地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吗?
⑧百草园的草啊,每一棵都在阳光和雨露的哺育下成长着。我不也是这个园中的一棵草吗?不仅是,更是从百草园里走出来的人!
⑨思,在百草园,在前进的大路上…… (有删改)
批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第②段描写了初春百草园的景色,最能概括整体景色特点的一个词语是“____________”。(1 分)
2. 文章重点写了百草园的哪种景物?表现了这种景物怎样的精神品质?(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文中写道:“这是生命的火苗在升腾,这是又一次对新的希望的追求。”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草怎样的感情?读到这句话,你联想到了什么?(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根据阅读目的,选择不同的阅读内容,是一种良好的阅读习惯。如果给你下面的阅读目的,你会选择重点读哪些自然段?把自然段序号填在后面的括号里。(2 分)
(1)了解本文是怎样写鲁迅先生的“战斗精神”的。 ( )
(2)了解鲁迅先生的“信仰”是否实现。 ( )
5. 文章最后写道:“思,在百草园,在前进的大路上……”接着作者的话,在文章后的批注框里写写自己参观百草园后的“思”。(2 分)
七、参观鲁迅故里时,鲁迅纪念馆正在举办“见字如面——书信中的鲁迅”特展。请你阅读下面这封信,完成打卡任务。(11分)
致颜黎民(节选)
颜黎民君:
昨天收到十日来信,知道那些书已经收到,我也放了心。你说专爱看我的书,那也许是我常论时事的缘故。不过只看一个人的著作,结果是不大好的: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优点。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
专看文学书,也不好的。先前的文学青年,往往厌恶数学,理化,史地,生物学,以为这些都无足重轻,后来变成连常识也没有,研究文学固然不明白,自己做起文章来也胡涂,所以我希望你们不要放开科学,一味钻在文学里。譬如说罢,古人看见月缺花残,黯然泪下,是可恕的,他那时自然科学还不发达,当然不明白这是自然现象。但如果现在的人还要下泪,那他就是胡涂虫。不过我向来没有留心儿童读物,所以现在说不出那些书合适,开明书店出版的通俗科学书里,也许有几种,让调查一下再说罢。
其次是可以看看世界旅行记,藉此就知道各处的人情风俗和物产。我不知道你们看不看电影;我是看的,但不看什么“获美” “得宝”之类,是看关于菲洲和南北极之类的片子,因为我想自己将来未必到菲洲或南北极去,只好在影片上得到一点见识了。
……
就这样的结束罢。祝你们好。
鲁迅 四月十五夜。
(选自《鲁迅全集》)
1. 【任务一】把握内容。这是鲁迅写给__________的信,主要讲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 【任务二】理解词句。画“~~~”的句子中,鲁迅用______________比喻读书,用“许多花”比喻_________________,用“蜜”比喻_____________________,巧妙地表达了自己的见解。(3 分)
3. 【任务三】捕捉信息。关键句可以帮助我们把握一段话的主要内容。结合前三个自然段的关键句,概括鲁迅提出的三个读书建议。(3 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任务四】 感受形象。读了这封信,结合下面的链接资料,你觉得鲁迅是一个怎样的人?说一说你的感受。(3 分)
【链接资料】鲁迅在一个月里两次复信给一个素未谋面的青年——颜黎民,还赠书刊和自己的照片。这封回信写于1936 年4 月15 日,那时鲁迅已重病在身,离逝世仅6 个月左右的时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四:征文比赛,为他点赞
八、研学活动即将结束,学校举办了“为他点赞”征文比赛,请你参与。(30 分)
在那个艰苦的年代,鲁迅先生鼓舞和帮助了许多青年,唤醒了麻木的民众,让我们想为他点赞。在如今幸福的生活中,一定有那么一个人,他(她)可能默默无闻,却给世界增添了美好,让你想为他(她)点赞。请选择身边的一个人,回忆他(她)做的一件事,写一篇习作,让更多的人了解他(她)的事迹吧!
要求:①题目自拟。②把当时的场景写清楚,把重点部分写具体,表达真情实感。③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④ 500 字左右。
参考答案
一、1.家景 郑重 害羞 伶俐 错综 澄碧 萍 荡漾
2.D
3.删去“使”
4.鲁迅家的女佣阿三曾说,鲁迅对自己的病一点儿也不在乎,倒常常劝她多休息,不叫她干重活儿。
二、1.D2.C 3.A 4.B 5.C
三、1.B
2.鲁迅先生眉头轻皱,表情严肃,他那坚毅的目光,好像一把尖刀,能精准地找到黑暗社会的病灶,为民族除掉毒瘤。
四、向往丰富多彩的乡村生活、内心孤独 追求美好生活 为人民无私奉献 无情未必真豪杰 怜子如何不丈夫 走的人多了 也便成了路 民魂是值得宝贵的 他发扬起来
五、1.(1)√(2)×(3)×
2.20 : 00 关注“绍兴鲁迅纪念馆”官方公众号预约 身份证 / 户口簿 导游讲解服务、租借语音导览设备、租车、游船等
3.典典可以重点参观三味书屋和鲁迅纪念馆。因为鲁迅 12岁开始到三味书屋学习,前后共约五年时间;鲁迅纪念馆主要展示鲁迅生平事迹,突出鲁迅青少年时代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参观这两个地方可以了解鲁迅的学习经历。
六、1.苍翠葱茏
2.文章重点写了百草园的草,表现了草顽强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品质。
3.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草的赞美之情。读到这句话,我联想到了白居易的诗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4.(1)⑤(2)⑥⑦
5.百草园,你像一个无尽的宝库,园中的一草一木都蕴藏着生命的智慧。在这里,我得到了许多启示。我要感谢这里给予我的一切,我也期待在前进的大路上,用自己的努力与汗水,去创造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七、1.颜黎民 鲁迅对读书的看法
2.蜜蜂 采蜜 各位作家的书 从书中收获的知识
(1)不要只看一个人的著作。
(2)不要只看文学书,也要看科学书。
(3)可以看看世界旅行记,借此了解各处的人情风俗和物产。
4.鲁迅是一个对青年无比爱护的人。他不顾自己的病情,在一个月里两次复信给颜黎民,耐心地指出颜黎民关于读书的种种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字里行间流露出他对青年的爱护。
八、思路:首先,可以在习作开头把点赞的对象交代清楚,直接点题,引出下文。然后,运用具体的事例,写清楚点赞的原因,注意细节的刻画,运用语言、动作、心理和神态等描写方法刻画人物,把事情写具体,把情感融入其中。最后,可以在结尾抒发情感。例文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