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象形文字的联想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感知象形文字;
2、了解象形文字的描摹实物形象的特点;
3、能运用形与色表现象形文字,并装饰成画面。
过程和方法:
1、认识文字与画面结合的象形文字;
2、在欣赏中,感受人类想像创造的能力;
3、在尝试中,发展想像力,创造象形文字的有趣画面。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对象形文字产生兴趣;
2、体验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的丰富的形象思维能力;
3、培养想像、创新能力。
2学情分析
由于年级较低,对文字的起源等背景知识相对缺乏,对此课存在着较大的兴趣。简易的绘画方式对绘画能力较为薄弱的学生而言,又是比较容易掌握的。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感知象形文字及其发展变化过程;发挥想像创新能力,表现象形文字的画面。
教学难点:
能根据象形文字的结构,运用夸张、变形、重复、排列等方法装饰成画面。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一、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课题导入
1.以马字甲骨文图片的形式导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理。
师:请你猜一猜,这是个什么字?.
2.从马字的演变感受文字的历史,并引出标题。
师:对,它就是我们现在的马字,它也是祖先们创立的象形文字,长长的脸部、大大的眼睛以及鬃毛飞扬突出了马的特点。古老的文字随着朝代的交替,字体的绘画感下降,笔画构成越发规范,也就有了现在的楷书隶书等等。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象形文字的联想(展示标题)
活动2【讲授】二、 畅所欲言、 欣赏探究、
1.初步接触象形文字,从来由感知。
师:在很久很久以前,人类并不是一开始就有文字,但是为了记事,他们就用画画来表示。看这就是人们在岩石上画的画,(展示岩画)但是时间一久,人们还是觉得这不太方便,就创造了象画又象字的文字,也就是象形文字。
2.知识小问答环节师:既然是了解古老的文字,我们就必须知道最早的文字是什么?有没有同学知道?师:甲骨文是最早成系统的文字,是殷商时期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内容多为占卜的记录。我们来看看这就是甲骨文。(图片)
3 ,找一找环节,直观的去认识象形文字。师:欣赏了些许象形文字后,老师想考考大家的观察辨别能力,我这里有一张由许多象形文字组合的画,请你找一找,里面有哪些象形文字呢?
活动3【讲授】三、 探索发现 理性升华
找寻象形文字创造的方式方法,从感性到理性的深化。
师:看来大家都非常厉害,找出了这么多的象形文字,那你们想不想知道它们是怎样被祖先们创造出来的吗?第一张,象这个字,同学们你们是怎样猜出来的呀?
师:对,通过它的外形。所以第一种方法就是根据对象外形,用简洁、流畅的线条画出。
师:除了这一种直接画外形外,我们来看看有没有其他的方式呢?第二张牛字的图片,你又是从哪里看出来的呢?
师:从它尖尖的角看出来的,那也就是说我们可以从局部特点入手,重点突出。
师:前面两种都是对象的外形以绘图的形式创造出来的,还有一种就难一些,它不仅仅是通过外形来表达,而是根据本身所要表达的含义,再用抽象的表达出来。比如说象这个保字。
活动4【练习】四、 尝试改变、 自主创造
1.变一变环节,学生初步摸索,老师示范,感受用创造象形文字的联想。
师:刚才我们了解了象形文字的由来,今天我们要学的并不止那么简单,我们要在祖先们创立的文字上面加以联想创意,将它变成漂亮的图画。老师在这里变一个小魔术,看一看这个象形文字在老师的手上将会有怎样的变化? 老师要变的就是这个鱼字。第一步,老师给它加上了漂亮的花纹,接着给这些花纹加上鲜艳的色彩。这样这个鱼字就变成漂亮的图画了。除了变鱼字,我们还能变这些字。(展示图片)
2、小组活动,尝试将象形文字进行联想变形。
师:看完老师的创意后,现在是你们的时间。请小组成员一起讨论并合作将画纸上的象形文字变形成有趣的图案。(限时3分钟)
师:每个小组的创意都各具特色,除了变形以外,我们还可以像老师这样画一样,将它们组合出一张有故事性的绘画作品。另外还可以将它们重复性的排列出一张装饰画。(展示作品)
活动5【作业】五、 作品欣赏、实践创作、评价交流、
1、.布置任务,讲要求。
师:好,就来看看我们今天的任务吧。
作业:1,用变形后的象形文字进行联想出一幅有创意的作品。2,直接用象形文字进行组合出一幅故事性的作品。3,用象形文字进行重复的方式排列出一幅装饰画.
要求:画面饱满、线条流畅、想象丰富。
2、欣赏象形文字组合成的图画,锻炼学生的想象力以及组织能力。
师:在同学们画之前,我们先来欣赏下其他小朋友的作品吧。(展示作品图片)看完这些画,我相信有些同学要说老师我也可以画出比它漂亮多的画呢。现在就请同学们开动你们的想象力,绘制一张有趣的画吧。
3.评一评;我们来看看,谁的变形最精彩?谁的故事最丰富?谁的装饰效果最理想?
活动6【讲授】六、 拓展延伸、课后思考
我们的祖先创造了这么生动的文字,需要我们将它们传承下去。请同学们下节课带上废旧瓶罐,我们要用象形文字将它们装饰成艺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