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课堂教学设计
第 周 星期 第 节 年 月 日
课题 牛顿第一定律 惯性 课 时 1 课 型 新授课 授课人
教学目标 1、知道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2、知道惯性的概念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对牛顿第一定律的比较、分析、综合、推理 教学方法 实验法讨论法
教学难点 认识物体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教学媒体 实验器材多媒体课件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程序 教师活动设计 学生活动设计与意图 教案修订
导入新课 复习提问:力的作用效果有哪些? 力能改变物体运动状态或形状
推进新课 一、牛顿第一定律1.历史回顾:对亚里斯多德提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提出疑问。2.演示实验:毛巾表面 棉布表面 木板表面 现象:(1)小车受到阻力大,运动时间短,路程短; (2)小车受到阻力较小,运动时间长点,路程远点; (3)小车受到阻力最小,运动时间较长,路程较远。3.推理:当小车受到的阻力为零时,小车将会怎样运动下去?4.牛顿第一定律:一切不受外力的物体,总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说明:牛顿第一定律不是从实验中直接得出来的,它是在实验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科学推理而得到的,采用理想实验法的研究方法。二、惯性1.惯性教师:从牛顿第一定律知道,任何物体都具有保持静止状态或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这种性质叫做惯性。也可以说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 演示实验,让学生观察实验,便于学生推理得出在阻力减小为零时,物体的运动情况。
推进新课 变的性质叫惯性。牛顿第一定律也叫惯性定律。这里提出了一切物体都有惯性,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2.惯性现象【演示1】用尺迅速打出下面的棋子。解释:叠在一起的棋子原来是处于静止状态的,当尺子打出了下面的棋子,由于上面的棋子有惯性,还要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所以上面棋子落在正下方。【演示2】惯性小球实验,解释:木片被弹出去之前,小球处于静止状态。小球由于有惯性,还应保持原有的静止状态,所以小球落在原处。——解释惯性现象的要领:①说清物体原来是处于什么状态(运动或静止)②说出后来发生什么变化;③物体由于惯性还要保持原来的(运动或静止)状态。④所以……。【演示3】刹车时的惯性现象。请同学们根据要领解释。【演示4】汽车起动时发生的惯性现象。请同学们根据要领解释。请大家解释汽车起动时乘客为什么向后倾倒 3、生活中的惯性让学生列举出生活中的一些惯性现象,并和全班同学共同探讨。 观看视频,让学生对惯性有更为直观的感受,促进学生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认识生活中的惯性,让学生感受身边的物理,加强物理与生活的联系。
课堂练习 书上课后自我评价练习
课堂小结 总结本节课知识点,请学生谈谈自己的收获
课后作业 必做作业 练习册上对应练习
选做作业
板书设计 牛顿第一定律 惯性一、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1、内容:一切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2、理解:(1)方法:理想实验法(实验+推理) (2)静则静,动则匀 (3)物体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即: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但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二、惯性1、内容:物体保持自身原有的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2、一切物体、任何情况都有惯性3、理解:(1)惯性不是力 (2)惯性只与质量有关 (3)惯性不是惯性定律
教学反思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