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第2节 液体的压强 教案 教科版 物理 八年级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九章 第2节 液体的压强 教案 教科版 物理 八年级下册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51.5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教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5-05-23 09:31: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课堂教学设计
第 周 星期 第 节 年 月 日
课题 液体的压强 课 时 1 课 型 新授课 授课人
教学目标 1、知道液体对容器底和容器壁的压强;知道液体内部存在压强。2、通过实验,探究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3、知道液体压强的分布规律。4、能利用液体内部压强的分布规律解释分析一些简单的有关问题。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探究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 教学方法 讨论法
教学难点 推导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 教学媒体 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程序 教师活动设计 学生活动设计与意图 教案修订
导入新课 回忆压强的相关内容,给出流体概念 :流体包括液体和气体,具有很强的流动性。由于流动性,流体具有与固体不同的性质,对与之接触的物体都施加压力,而且流体内部也存在压强。将橡胶手套深入水中,观察橡胶手套上有什么现象,该现象说明了什么。引入液体压强。 观察橡胶手套明显变瘪了。由直观的现象引入液体压强,易于学生接受。
推进新课 一、液体压强的特点潜水员穿着笨重、奇特的潜水服。提问: 潜水时都要穿这样的衣服吗? 为什么只有潜到深海时才需要穿这种特殊的服装?引出深海潜水器使用特种钢板的例子,结合流体压强特点提问:潜水器使用特种钢板的原因是什么?   液体内部压强有什么特点呢?请学生提出自己的猜想。出示微小压强计,讲解它的构造并演示使用方法。如何设计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呢?请学生提出自己的实验方案。演示实验:将微小压强计的探头放入水中,、(1)保持探头在同一深度,改变探头的方向,观察U型管内液面的高度差是否变化。现象:U型管内液面的高度差无明显变化。(2)保持探头的方向不变,改变探头在水中的深度,观察U型管内液面的高度差是否变化。现象:U型管内液面的高度差发生变化,随着深度的增加,页面的高度差越大。让学生根据实验现象总结规律,即:在液体内部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在同一深度,向各个方向的压强大小相等;液体内部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学生:由于液体压强,所以需要穿潜水服。液体压强的大小可能和深度有关。
推进新课 二、液体压强的大小 对微小压强计来说,探头上的橡皮膜的凹凸情况反映了液体压强的大小,那能不能具体测出液体压强的大小呢?学生观察图9-2-4,并提出问题:(1)橡皮膜凹凸程度满足什么规律?说明了什么?(2)怎么能使橡皮膜恢复平衡状态?(3)加水使橡皮膜平衡后,改变玻璃管的位置有什么现象出现?(4)恰好平衡时,管内外的水面有什么关系? 演示实验,发现当橡皮膜恢复平衡后,管内外的水的高度是相同的,引导学生一起推导出压强的计算公式:带领学生对橡皮膜进行受力分析,画出受力示意图,分析 F 水柱= G 水柱= ρ 水 gh 水柱 S。   由受力分析得: p= F 水柱 / S=ρ 水 gh 水柱,根据实验现象可知,水柱的高度即就等于膜到液面的距离,即对应位置的深度。推广得到液体内部的压强公式:p=ρ gh。三、帕斯卡实验 和学生一起阅读课后家庭实验室中的“裂球”实验,并让学生讨论交流43页两条鱼的“对话”谁对谁错。由此强调液体内部压强的大小只与深度有关,而与液体的多少无关。 学生:橡胶模凹凸程度反映的是压力的作用效果。引导学生分析推导得出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便于学生理解液体的计算公式。
课堂练习 教材发展空间习题
课堂小结 请学生谈谈这节课的收获
课后作业 必做作业 完成练习册上对应习题
选做作业
板书设计 液体压强1、液体压强的特点:在液体内部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在同一深度,向各个方向的压强大小相等;液体内部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2、液体压强的大小:p =ρgh (其中:h—液体内深度 ρ—液体的密度)
教学反思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