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第2课时 孟德尔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和分离定律--人教版(2019)生物必修2同步练习题(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1.1 第2课时 孟德尔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和分离定律--人教版(2019)生物必修2同步练习题(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00.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5-05-19 00:11: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5人教版生物必修2
第1节 第2课时 孟德尔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和分离定律
A组 必备知识基础练
1.(2024云南大理高一期中)下列关于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孟德尔进行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时观察到,无论正反交,F1总表现为高茎
B.孟德尔提出了“为什么子一代没有矮茎的,而子二代又出现了矮茎的呢 ”等问题
C.“在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是孟德尔为了解释分离现象提出的假说
D.“测交实验得到的166株后代中,高茎与矮茎植株数量比接近1∶1”是演绎推理的内容
2.(2024江苏苏州高一期末)下列关于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和测交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杂交实验过程中运用了正反交实验,即高茎(♀)×矮茎(♂)和矮茎(♀)×高茎(♂)
B.两亲本杂交所得F1表现为显性性状,这一结果既否定了融合遗传又证明了孟德尔的假说
C.在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时,孟德尔运用了数学统计学的方法
D.F1测交子代表型及比例能直接真实地反映出F1配子种类及比例,但无法推测被测个体产生配子的数量
3.[教材第8页思维训练]某植物的红花对白花为显性,且受一对遗传因子A和a控制。为确定某红花植株的遗传因子组成,让其与另一白花植株进行杂交,得到足够多的杂交后代。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待测红花植株与白花植株的杂交方式属于测交
B.如果后代均为红花,则待测红花植株的遗传因子组成为AA
C.如果后代出现白花,则待测红花植株的遗传因子组成为Aa
D.如果后代出现白花,则后代中白花植株的比例为1/4
4.(2024河南洛阳高一期中)如图是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豌豆杂交实验操作过程及结果。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进行实验时只能用紫花豌豆作母本,白花豌豆作父本
B.可以根据图中F1和F2的性状表现判断出紫花为显性性状
C.图2是对父本进行人工去雄和对母本进行授粉的操作
D.F2紫花豌豆与白花豌豆杂交,后代中白花植株占1/4
5.(2024山西大同高一期末)[教材第8页概念检测]人眼的虹膜有褐色的和蓝色的,褐色是由显性遗传因子控制的,蓝色是由隐性遗传因子控制的。已知一个蓝眼的男性和一个褐眼的女性(该女性的母亲是蓝眼)结婚,这对夫妇生下蓝眼孩子的可能性是(  )
A.1/2 B.1/3
C.1/4 D.1/8
6.(2024巴蜀中学高一期末)[教材第8页拓展应用]玉米的非糯性(W)和糯性(w)是一对相对性状。非糯性玉米的籽粒和含W遗传因子的花粉遇碘变蓝;糯性玉米的籽粒和含w遗传因子的花粉遇碘不变蓝。WW和ww的植株杂交得到的种子种下去,发育成的植株自交并先后获取花粉和籽粒,分别滴加碘液观察统计,结果应为(  )
A.花粉和籽粒都变蓝
B.花粉和籽粒各1/2变蓝
C.花粉1/2变蓝,籽粒3/4变蓝
D.花粉1/2变蓝,籽粒1/4变蓝
7.豌豆的高茎对矮茎是显性,现取一株高茎豌豆进行自交,其自交后代既有高茎又有矮茎,若后代中的全部高茎豌豆进行测交,则所有测交后代的性状表现比例为(  )
A.2∶1 B.5∶1
C.9∶6 D.7∶1
8.为探究眼皮这一性状的遗传,某生物兴趣小组调查了100个家庭各成员的眼皮性状,获得如下结果(用A和a分别表示相应显性和隐性遗传因子)。
亲代性状组合 家庭数量 子代
双眼皮 单眼皮
甲:双眼皮×双眼皮 30 37 10
乙:双眼皮×单眼皮 35 26 20
丙:单眼皮×单眼皮 35 0 45
(1)在遗传学上,人的双眼皮与单眼皮称为一对    性状。
(2)从组合    可判断出     是显性性状。组合乙的子代中,单眼皮个体的遗传因子组成为    。
(3)组合丙中有一对夫妇通过整容手术使眼皮性状表现为双眼皮,若该夫妇再生一个孩子,生女孩的概率为    ,其眼皮性状将表现为     。
B组 能力素养提升练
9.(多选)(2024江苏宿迁高一期中)已知豌豆的高茎对矮茎为显性,现有一株高茎豌豆甲,要确定甲的遗传因子组成,以下方法可行的是(  )
A.选另一株矮茎豌豆与甲杂交,子代若有矮茎出现,则甲为杂合子
B.让甲与另一株高茎豌豆杂交,子代若都表现高茎,则甲为纯合子
C.让甲豌豆进行自花传粉,子代中若有矮茎出现,则甲为杂合子
D.让甲与另一株高茎豌豆杂交,子代若高茎与矮茎之比接近3∶1,则甲为杂合子
10.(多选)(2024河北张家口高一期中)某种长毛兔群体中,雌兔的遗传因子组成及比例为EE∶Ee=1∶2,雄兔均为Ee。用A、B小桶中两种颜色小球的随机组合模拟该群体中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小桶A中两种颜色小球的比例为4∶1
B.小桶B中两种颜色小球的比例为1∶1
C.从A、B两个小桶中抓取小球模拟的是产生配子的过程
D.最终统计小球组合中含有黑球组合所占比例约为3/4
11.玉米是一种雌雄同株植物,其顶部开雄花,下部开雌花,玉米的甜与非甜是一对相对性状,将纯种甜玉米和纯种非甜玉米间行种植(如图),收获的籽粒的性状表现如表。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所结籽粒性状 非甜 甜
非甜玉米果穗上所结的籽粒 有 无
甜玉米果穗上所结的籽粒 有 有
(1)与豌豆相比,玉米作为遗传实验材料最显著的优点是  。
(2)在玉米的甜与非甜这对相对性状中,甜对非甜是      性。若控制该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因子为S/s,在甜玉米果穗上所结的非甜籽粒的遗传因子组成是      ,在非甜玉米果穗上所结的非甜籽粒的遗传因子组成是      。
(3)某同学欲用获得的杂种F1来验证孟德尔的分离定律,为准确起见,他应选用上述      玉米果穗上所结的      玉米籽粒进行播种。写出该同学验证孟德尔的分离定律的实验方案及预期实验结果。
实验方案:                       。
预期实验结果:                      。
答案:
1.D 解析 “孟德尔进行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时观察到,无论正反交,F1总表现为高茎”,该过程为观察现象,A项正确;孟德尔提出了“为什么子一代没有矮茎的,而子二代又出现了矮茎的呢 ”等问题,该过程为提出问题,B项正确;“生物的性状是由细胞中的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配子中的遗传因子成单存在;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属于提出假说,C项正确;“测交实验得到的166株后代中,高茎与矮茎植株的数量比接近1∶1”是测交实验的实验结果,该结果验证了孟德尔提出的假说,而演绎推理的主要内容是设计测交实验并预测其结果,D项错误。
2.B 解析 杂交实验过程运用了正反交实验,即高茎(♀)×矮茎(♂)和矮茎(♀)×高茎(♂),A项正确;一对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子代表现为显性性状,这一结果能否定融合遗传但不支持孟德尔的遗传方式,而F2出现3∶1的性状分离,否定了融合遗传并且支持孟德尔的遗传方式,B项错误;在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时,孟德尔运用了数学统计学的方法,主要是运用统计学进行分析,C项正确;“若F1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则测交后代会出现两种性状,且性状分离比接近1∶1”,属于推理演绎内容,D项正确。
3.D 解析 遗传因子组成为Aa、aa的植株杂交,后代中aa(白花)植株的比例为1/2,D项错误。
4.B 解析 该实验中,紫花豌豆既可以作母本也可以作父本,与此同时,白花豌豆也可以作父本或母本,A项错误;通过亲本紫花和白花杂交,F1均为紫花,F1自交所得F2中紫花与白花的比例约为3∶1,都可以判断出紫花为显性性状,B项正确;图2是对母本进行人工去雄和传粉的操作,C项错误;假设相关遗传因子为A和a,亲本紫花豌豆的遗传因子组成为AA,白花豌豆的遗传因子组成为aa,F1的遗传因子组成为Aa,F2紫花豌豆的遗传因子组成为1/3AA、2/3Aa,与白花豌豆(aa)杂交,后代中白花植株(aa)占2/3×1/2=1/3,D项错误。
5.A 解析 假设人眼的虹膜由一对遗传因子A、a控制。蓝色是由隐性遗传因子控制的,蓝眼男性的遗传因子组成为aa,褐眼女性的母亲是蓝眼,褐眼女性的遗传因子组成为Aa,他们结婚,生下蓝眼孩子(aa)的可能性是1/2。
6.C 解析 WW和ww杂交得到的F1,F1自交得F2。F1的遗传因子组成为Ww,产生两种花粉W和w,比例为1∶1。含W的花粉遇碘变蓝,含w的花粉遇碘不变蓝,在成熟的花药中取全部花粉,滴一滴碘液,在显微镜下观察,可见花粉中有一半变蓝。F1自交得F2,F2的遗传因子组成为WW、Ww、ww,比例为1∶2∶1。非糯性玉米的籽粒遇碘变蓝,糯性玉米的籽粒遇碘不变蓝,F1自交后获取的籽粒,滴加碘液观察统计,结果应为3/4变蓝,C项符合题意。
7.A 解析 设相关遗传因子为D、d。由题意可知,亲代高茎豌豆为杂合子(Dd),自交后代的遗传因子组成及比例为DD(高茎)∶Dd(高茎)∶dd(矮茎)=1∶2∶1,由此可见,后代高茎豌豆中DD占1/3,Dd占2/3,测交后代出现dd的概率为2/3×1/2=1/3,故测交后代高茎∶矮茎=2∶1。
8.答案 (1)相对
(2)甲 双眼皮 aa
(3)1/2 单眼皮
解析 (1)在遗传学上,人的双眼皮与单眼皮指的是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称为一对相对性状。(2)甲组合中,双眼皮亲本产生的后代中既有双眼皮,又有单眼皮,可知双眼皮对单眼皮为显性,单眼皮个体的遗传因子组成为aa。(3)组合丙中有一对夫妇通过整容手术使眼皮性状表现为双眼皮,其相关遗传因子不会改变,若该对夫妇再生一个孩子,其子代依然为单眼皮。子代为女孩和男孩的概率相等,均为1/2。
9.ACD 现有一株高茎豌豆甲,可能是纯合子也可能是杂合子,与甲杂交是测交,子代若有矮茎出现,说明甲为杂合子,A项正确;让甲与另一株高茎豌豆杂交,子代若都表现高茎,则甲为纯合子,也可能是杂合子,而另一株高茎豌豆可能是纯合子,B项错误;让甲豌豆进行自花传粉,子代中若有矮茎出现,说明出现性状分离,则甲豌豆是杂合子,C项正确;让甲与另一株高茎豌豆杂交,若子代高茎与矮茎之比接近3∶1,则甲与另一株高茎豌豆均为杂合子,D项正确。
10.AD 雌兔的遗传因子组成及比例为EE∶Ee=1∶2,则雌性产生的配子种类及比例为E∶e=2∶1。小桶A中两种颜色小球的比例为2∶1,A项错误;雄兔均为Ee,则产生的配子种类及比例为E∶e=1∶1,小桶B中两种颜色小球的比例为1∶1,B项正确;从A、B两个小桶中抓取小球模拟的是雌雄兔产生配子的过程,C项正确;雌性产生的配子种类及比例为E∶e=2∶1,雄性产生的配子种类及比例为E∶e=1∶1,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后代遗传因子组成及比例为EE∶Ee∶ee=2∶3∶1,最终统计小球组合中含有黑球组合所占比例约为2/3,D项错误。
11.答案 (1)玉米的花为单性花,在杂交过程中省去了人工去雄的操作
(2)隐 Ss SS或Ss
(3)甜 非甜 实验方案:将获得的杂种F1自交,观察并统计F2的性状分离比(或将杂种F1与甜玉米进行测交,观察并统计子代的性状比例) 预期实验结果:若F2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则可验证分离定律(或若子代有两种表现类型,且比例为1∶1,则可验证分离定律)
解析 (1)由图可知,玉米是雌雄同株异花植物,因此在杂交过程中,对于母本不需要去雄处理,使得实验过程更为简单。(2)由表可知,甜玉米与非甜玉米杂交,非甜玉米果穗上所结籽粒全部为非甜玉米,说明甜对非甜为隐性。甜玉米果穗上所结的籽粒有非甜和甜,且非甜玉米都是杂合子,遗传因子组成是Ss;非甜玉米果穗上所结的籽粒全部为非甜,既有纯合子,也有杂合子,遗传因子组成是SS或Ss。(3)甜玉米果穗上所结的籽粒有非甜和甜,且非甜玉米都是杂合子,若用杂种F1验证孟德尔的分离定律,应从甜玉米植株上收获非甜玉米籽粒进行播种。实验方案为将获得的杂种F1自交,观察并统计F2的性状分离比(或将杂种F1与甜玉米进行测交,观察并统计子代的性状比例)。若F2出现非甜∶甜=3∶1的性状分离比,则可验证分离定律(或若子代中非甜∶甜=1∶1,则可验证分离定律)。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