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5人教版生物必修2
第1节 第2课时 基因重组
A组 必备知识基础练
1.(2024福建三明高一期中)下列细胞中最可能会发生基因重组的是( )
A.马铃薯根尖分生区组织细胞
B.人体的结肠上皮细胞
C.蝗虫精母细胞
D.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
2.(2024河南周口高一期中)[教材第84页图示]“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生物通过有性生殖产生的后代具有多样性。下列关于有性生殖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母方减数分裂产生的子细胞均可进行受精作用
B.后代体细胞中的遗传物质有一半以上来自母方
C.“九子各不同”的原因包括减数分裂产生的配子具有多样性
D.不同物种的生殖细胞无法受精与细胞膜上相关蛋白质有关
3.(2024云南昆明高一期中)下图为某雄性动物细胞中一对同源染色体及其上的等位基因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过染色体互换
B.N与n的分离只发生在减数分裂Ⅰ过程中
C.M与m的分离发生在减数分裂Ⅰ、Ⅱ过程中
D.该细胞可产生四种不同类型的配子
4.(2024海南高三期中)[教材第84页与社会的联系]研究表明,金鱼的祖先是野生鲫鱼。野生鲫鱼在饲养过程中,会发生基因突变,从而导致鲫鱼出现不同的形态和颜色,人们从中选择具有适宜观赏性状的鱼苗进行培养和人工杂交,逐渐形成了如今各种各样的金鱼品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都可使野生鲫鱼产生新基因,出现新性状
B.对于野生鲫鱼来说,基因突变可能破坏其与现有环境的协调关系
C.人工杂交的原理是基因重组,基因重组可发生在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
D.某种金鱼有多种体色,可能是控制体色的基因发生突变,产生了不止一个等位基因
5.(2024江西赣州高三期中)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基因突变为基因重组提供了大量可供自由组合的新基因,基因突变是基因重组的基础。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基因突变通常发生在DNA复制时期,是等位基因形成的根本原因
B.一对等位基因不能发生基因重组,一对同源染色体也不可能发生基因重组
C.基因突变是基因重组的基础,两者所发生的时期相同,均改变了基因的结构
D.许多遗传病是由基因突变导致的,用显微镜不能检查出基因突变导致的遗传病
6.(2024江苏无锡高一期中)如图是基因型为AaBb的某二倍体雌性动物的细胞分裂图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示结果可能是互换或基因突变所致
B.该细胞中有6条染色单体
C.该细胞中含有3对同源染色体
D.伴随该细胞形成的卵细胞的基因型为aB或AB
7.(2024安徽宿州高一期中)水稻的高秆对矮秆为显性,抗稻瘟病对易感稻瘟病为显性,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利用纯合抗稻瘟病的高秆品种(甲)和纯合易感稻瘟病的矮秆品种(乙)培育能稳定遗传既抗倒伏又抗稻瘟病的优良品种。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
A.杂交育种可以将两个或多个品种的优良性状通过交配集中在一起
B.该育种过程需从F2开始选择矮秆抗稻瘟病植株再连续自交并逐代选育
C.该杂交育种在F3出现所需的优良品种
D.运用该育种方法,F1自交得到的后代中优良品种占1/16
8.(2024浙江金华高二期中)[教材第83页相关信息]2022年6月5日,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顺利发射,同时发射升空的还有多种作物种子。下列关于太空育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太空育种所产生的突变是定向的
B.太空育种与其他诱变育种的原理不相同
C.太空育种可以定向培育出人类所需要的新品种
D.太空育种能在较短时间内有效地改良生物品种的某些性状
B组 能力素养提升练
9.(多选)(2024陕西西安高一期中)甲、乙为处于不同分裂时期的某动物细胞示意图,且图示两细胞均已发生变异;丙为细胞分裂过程中每条染色体上的DNA含量变化曲线。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甲
乙
丙
A.丙图只能表示甲图所示细胞分裂过程,不能表示乙图所示细胞分裂过程
B.丙图中AB段,甲、乙细胞核中同时进行着DNA的复制及蛋白质的合成
C.甲细胞中的变异可发生于丙图AB段,乙细胞中的变异可发生于丙图BC段
D.甲的子细胞可进行乙对应的分裂方式,乙的子细胞能进行甲对应的分裂方式
10.(多选)(2024江苏模拟)基因型为CcShsh的玉米进行减数分裂时,某一个卵母细胞内第9对染色体可发生如图所示的两种单互换。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有( )
A.图示变异发生在四分体时期的姐妹染色单体之间
B.C、c和Sh、sh两对基因间由于互换而发生基因重组
C.若互换发生在C、c和Sh、sh两对基因的相连区段内,则产生的是重组型配子
D.若产生ShC和shc的配子各占1/2,则互换发生在C、c和Sh、sh两对基因相连区段外
11.(2024吉林白城高三期中)普通辣椒世代自交,其果皮颜色在果实成熟前都是绿色的(绿椒),经多次太空育种后,农技人员培育出甲(红椒)、乙(黄椒)两个纯合彩椒品系。利用普通辣椒和彩椒进行杂交实验(有关基因用A/a、B/b、C/c、D/d……表示),实验过程及结果如下。
实验一:普通辣椒×甲,F1为绿椒,F2为绿椒∶红椒=3∶1;
实验二:普通辣椒×乙,F1为绿椒,F2为绿椒∶红椒∶黄椒=27∶36∶1。
回答下列问题。
(1)太空育种的主要原理是 ,太空返回的辣椒培育出甲、乙两个纯合彩椒品系的技术还需要利用的育种原理有 。
(2)分析杂交实验 的结果,可知辣椒果皮颜色至少受 对等位基因控制,且该杂交实验中F2的红椒有 种基因型。
(3)实验一中,甲品系的基因型可能为 ,F2中纯合子比例为 。
(4)若科研人员在进行实验一时发现F1中某株的子代全部都是红椒植株,子代出现全部红椒植株可能是F1产生配子时发生了 或染色体变异等情况引起的。
答案:
1.C 解析 体细胞的增殖方式一般是有丝分裂,不会发生基因重组,且有的体细胞不再增殖,马铃薯根尖分生区组织细胞、人体的结肠上皮细胞、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中均不会发生基因重组,A、B、D三项不符合题意;蝗虫精母细胞可进行减数分裂,在减数分裂Ⅰ过程中可发生基因重组,C项符合题意。
2.A 解析 卵原细胞经减数分裂产生的卵细胞可以参与受精作用,极体不参与受精作用,A项错误;后代体细胞中的遗传物质包括细胞质遗传物质和核遗传物质,核遗传物质有一半来自母亲,细胞质遗传物质几乎全部来自母方,故后代体细胞中的遗传物质有一半以上来自母方,B项正确;减数分裂产生的配子具有多样性是后代个体具有多样性的主要原因,C项正确;受精作用是卵细胞和精子相互识别、融合成为受精卵的过程,两者之间相互识别需要细胞膜上相关蛋白质的参与,D项正确。
3.A 解析 由题图可知,姐妹染色单体的颜色有不同的部分,即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过互换,A项错误;N和n属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只在减数分裂Ⅰ后期,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B项正确;M和m是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发生互换后,也存在于一条染色体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上,因此M与m分别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也会随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移向两极而分离,即发生在减数分裂Ⅰ、Ⅱ过程中,C项正确;该细胞因为发生过互换,因此可产生MN、mN、Mn、mn四种类型的配子,D项正确。
4.A 解析 基因重组不能产生新基因,A项错误;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对于野生鲫鱼来说,基因突变可能破坏其与现有环境的协调关系,B项正确;人工杂交的原理是基因重组,基因重组可发生在减数分裂Ⅰ前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互换,C项正确;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某种金鱼有多种体色,可能是控制体色的基因发生突变,产生了不止一个等位基因,D项正确。
5.A 解析 基因突变通常发生在DNA复制时期,是等位基因形成的根本原因,A项正确;一对等位基因不能发生基因重组,但一对同源染色体上有多对等位基因,在减数分裂Ⅰ前期,可能发生基因重组,B项错误;基因突变是基因重组的基础,基因突变可以发生在生物个体发育的任何时期,主要发生在细胞分裂前的间期,而基因重组通常发生在减数分裂Ⅰ过程中,C项错误;许多遗传病是由基因突变导致的,通常情况下,用显微镜不能检查出基因突变导致的遗传病,但镰状细胞贫血可以用显微镜观察红细胞的形态来确定,D项错误。
6.D 解析 该生物的基因型为AaBb,根据图示染色体的颜色可知,基因A和a出现在该细胞内的原因可能是A、a所在的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互换,A项错误;该细胞中没有染色单体,有6条染色体,B项错误;该细胞着丝粒分裂,不含同源染色体,处于减数分裂Ⅱ后期,C项错误;图示是雌性动物体内细胞处于减数分裂Ⅱ后期的图像,细胞质均等分裂,为极体,则伴随该细胞形成的次级卵母细胞的基因型为AaBB,因此卵细胞的基因型为aB或AB,D项正确。
7.C 解析 杂交育种是将两个或多个品种的优良性状通过交配集中在一起,再经过选择和培育,获得新品种的方法,A项正确;利用纯合抗稻瘟病的高秆品种(甲)和纯合易感稻瘟病的矮秆品种(乙)培育能稳定遗传既抗倒伏又抗稻瘟病的优良品种,该杂交育种在F2出现所需的优良品种(矮秆抗稻瘟病植株),即该育种过程需从F2开始选择矮秆抗稻瘟病植株再连续自交并逐代选育,B项正确,C项错误;运用该育种方法,F1基因型为双杂合,自交得到的后代中能稳定遗传的矮秆抗稻瘟病植株(双纯合)占1/4×1/4=1/16,D项正确。
8.D 解析 太空育种的原理是基因突变,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A项错误;太空育种与其他诱变育种的原理相同,都是基因突变,B项错误;由于基因突变的不定向性,太空育种不能定向培育出人类所需要的新品种,C项错误;太空育种可提高变异频率,致使出现新性状,大幅度改良某些性状,加速育种进程,故太空育种能在较短时间内有效地改良生物品种的某些性状,D项正确。
9.ABD 甲图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中期,乙图细胞处于减数分裂Ⅱ后期,且乙图细胞细胞质不均等分裂,可知该动物为雌性,在细胞有丝分裂及减数分裂过程中均会出现丙图中每条染色体上的DNA含量变化过程,A项错误;细胞核中不能进行蛋白质的合成,蛋白质的合成场所为核糖体,B项错误;甲细胞进行有丝分裂,若发生基因突变,则可发生于丙图的AB段,由图乙细胞可知,乙细胞进行的是减数分裂,乙细胞中发生了染色体互换(基因重组),细胞内的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分裂Ⅰ过程中,故丙图的BC段可对应乙细胞的减数分裂Ⅰ,C项正确;原始生殖细胞也进行有丝分裂,其子细胞部分可进行减数分裂,所以甲的子细胞可进行乙对应的分裂方式,但该雌性动物细胞减数分裂产生的子细胞为卵细胞,不能再进行有丝分裂,D项错误。
10.BD 图示变异发生在四分体时期的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A项错误;根据图示可知,C、c和Sh、sh两对基因间由于互换而发生基因重组,B项正确;若互换发生在C、c和Sh、sh两对基因的相连区段内,即为右侧单互换的情况,说明C、c和Sh、sh这两对基因的位置会发生改变,产生的配子情况与不发生互换的细胞产生的配子不同,会产生重组型配子Shc和shC,C项错误;基因型为CcShsh的玉米进行减数分裂时,不发生互换时产生的配子基因型为ShC和shc,图中左侧单互换没有改变C、c和Sh、sh这两对基因的位置,因此产生的配子与不发生互换的细胞产生的配子相同,配子基因型有ShC和shc两种,而右侧单互换改变了C、c这对基因的位置,说明互换发生在C、c和Sh、sh两对基因的相连区段内,若产生的ShC和shc配子各占1/2,说明该互换方式不会改变基因的位置,则互换发生在C、c和Sh、sh两对基因相连区段外,D项正确。
11.答案 (1)基因突变 基因重组
(2)二 三 18
(3)AABBcc或AAbbCC或aaBBCC 1/2
(4)基因突变
解析 (1)太空育种是利用太空中的射线进行诱变育种,故其主要原理是基因突变,太空返回的辣椒还要进行杂交育种才能培育出甲、乙两个纯合彩椒品系,故还需要利用的育种原理有基因重组。(2)分析实验二结果可知,F1为绿椒,F2绿椒为27/64=(3/4)3,黄椒为1/64=(1/4)3,故辣椒果皮颜色至少受三对等位基因控制,用A/a、B/b、C/c表示,绿色的基因型为A_B_C_,黄色的基因型为aabbcc,其他基因型为红色。该杂交实验中F2的红椒基因型种类为33-23-1=18(种)。(3)分析实验一结果可知,F1为绿椒,F2为绿椒∶红椒=3∶1,说明F1绿椒只有一对是杂合子,其余均为纯合子,即F1绿椒可能的基因型为AABBCc或AABbCC或AaBBCC,普通辣椒世代自交都是绿椒,其基因型为AABBCC,故甲品系的基因型可能为AABBcc或AAbbCC或aaBBCC,F2中纯合子比例为1/2。(4)实验一F1植株后代应该是绿椒∶红椒=3∶1,根据F1的基因型为AABBCc或AABbCC或AaBBCC,若后代均为红椒植株,则可能原因是F1产生配子时发生了基因突变或染色体变异。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