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 自然选择与适应的形成--人教版(2019)生物必修2同步练习题(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6.2 自然选择与适应的形成--人教版(2019)生物必修2同步练习题(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58.6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5-05-19 08:54: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5人教版生物必修2
第2节 自然选择与适应的形成
A组 必备知识基础练
1.下列关于生物适应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生物的适应性可以理解为生物的形态结构适合于完成一定的功能
B.仙人掌的叶退化成针形是对干旱环境的适应
C.生物能够适应环境,但是对环境的适应具有相对性
D.生物的适应具有普遍性,只要生物具有某种适应性特征,就能长期生存和繁衍
2.以下属于适应的相对性的实例是(  )
A.枯叶蝶在停息时,它的翅很像一片枯叶
B.竹节虫俯身于竹枝上,其身体颜色和形态与竹枝相似
C.仙人掌的叶退化成叶刺,光合作用减弱
D.冬季来临前,雷鸟将羽毛换成白色的
3.仔细分析下列现象,哪一项不符合拉马克的进化学说 (  )
A.啄木鸟的长喙是长期啄食树缝内昆虫、反复伸长的结果
B.在暗洞中生活的盲螈,因长期不用眼睛而逐渐失去视觉
C.蛇的四肢由于长期不用而退化,因而获得匍匐行进的习性
D.狼和鹿能迅速奔跑,两者进行着相互选择
4.[教材第107页相关图示]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对生物的进化和适应的形成作出了合理的解释,以下不属于该学说内容的一项是(  )
A.用进废退
B.过度繁殖
C.生存斗争
D.适者生存
5.(2024四川成都高二期中)[教材第106页思考·讨论]下列关于自然选择与适应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拉马克认为适应的形成是由于“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
B.雷鸟在冬季来临前换羽的适应现象能完全避免天敌捕食
C.达尔文提出适应的来源是可遗传的变异,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D.群体中出现可遗传的有利变异和环境的定向选择是适应形成的必要条件
6.(2024湖北武汉高二期中)下列对达尔文和拉马克相关理论的评价,正确的是(  )
A.拉马克的进化学说科学地解释了生物进化的原因
B.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正确解释了遗传和变异的本质
C.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正确解释了生物界的多样性和适应性
D.拉马克的进化学说使生物学第一次摆脱了神学的束缚,走上了科学的道路
7.下列关于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生存斗争是生物进化的动力,对维持物种内个体数目的稳定有重要作用
B.遗传和变异是进化的内因,但对其本质,达尔文未能作出科学的解释
C.家猪的腿比野猪的腿短,是家猪使用腿较少的结果
D.达尔文的研究处于个体水平上,强调物种形成都是渐变的结果
8.在某小岛上的一种啄木鸟,其喙长分布如图甲所示,而其唯一的食物是一种在树干中的虫,其深度分布如图乙所示。下列关于子一代喙的可能长度的说法,合理的是(  )
A.都比亲代的长,因为鸟需要适应它们的环境
B.都比亲代的长,因为较长的鸟喙是生存所必需的
C.不一定比亲代的长,仅一代的时间还不足以进化出较长的鸟喙
D.不一定比亲代的长,因为虫在树干中的深度并不是都很深
9.中国国宝大熊猫在进化过程中曾经分布比较广泛,也曾形成许多旁支,请根据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的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大熊猫的祖先曾经分布广泛,数量众多,这表明生物种群都有        的能力。由于各种因素的限制,环境发生改变,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会发生        ,这是自然选择的动力。
(2)经过        ,最终大熊猫选择竹子为食物的来源,有利的个体生存下来,繁殖至今,这表明进化的结果是        。
(3)由此可知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的内容包括       、        、
        、        。
B组 能力素养提升练
10.(多选)枯叶蝶停息在树枝或草叶上时,两翅收合竖立,隐藏着身躯,全身呈古铜色,色泽和形态均酷似一片枯叶。下列有关枯叶蝶这一适应性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枯叶蝶这一适应性特征的形成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B.枯叶蝶这一适应性特征的出现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有关
C.生物体都具有类似于枯叶蝶这样适应环境的能力
D.枯叶蝶一定会朝着“酷似枯叶”这一方向进化
11.(多选)下列对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理解,正确的是(  )
A.环境改变使生物产生适应性的变异
B.可遗传的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
C.变异是定向的
D.变异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和遗传积累就可能产生新的生物类型
12.(多选)下列关于细菌耐药性产生原因的叙述,符合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是(  )
A.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细菌产生了定向的耐药性变异
B.自然选择学说阐明了基因突变在细菌耐药性产生中的作用
C.长期使用抗生素使细菌的耐药性成为细菌的有利变异并逐代积累
D.耐药性强的细菌产生的后代不一定都具有更强的耐药性
13.长颈鹿的颈长达2~3米,这一极端形态演化的成因吸引着无数科学家进行探究。
(1)拉马克认为长颈鹿为了取食高处的树叶,颈越伸越长,长颈这一    可以遗传给后代,如此循环往复,导致长颈鹿出现极端形态。
(2)达尔文则认为长颈鹿的群体中同时存在长颈和短颈的个体,长颈的个体可以取食到更高处的树叶,容易存活下来,而短颈的个体则容易饿死,食物起到了            的作用。
(3)雄性长颈鹿之间常发生“脖斗”:甩动颈和头部组成的“流星锤”,击打对手的薄弱部位。1996年两位动物行为专家分析了雌、雄长颈鹿头颈部质量的差异如下图,发现                    ,说明强壮的头颈在雄性中肯定具有某种优势,头颈强壮的雄性可能更容易在争夺配偶时获胜,从而提出求偶竞争才是长颈鹿长颈的主要原因这一新观点。
(4)我国古生物学家领衔的国际团队对出土于新疆的古生物——獬豸盘角鹿化石进行研究,找到了支持雄性求偶竞争与头颈部演化的    证据。研究者据此将长颈演化的观点进行综合:长颈鹿的长颈作为雄性求偶斗争中的利器被保留,又成为其取食高处嫩叶的倚仗。
(5)我们还可以寻找分子证据,例如通过        的方法为长颈鹿长颈的演化提供有力支持。
答案:
1.D 解析 每种生物的适应都不是绝对的、完全的,只是一定程度上的适应,环境条件的不断变化对生物的适应性有很大的影响,所以生物具有某种适应性特征,不一定能长期生存和繁衍,D项错误。
2.C
3.D 解析 啄木鸟要捕食树缝内的昆虫,只有喙伸长才能捕捉到昆虫并得以生存,喙短的啄木鸟捉不到昆虫,慢慢被淘汰,因此啄木鸟的长喙是反复伸长的结果,符合拉马克的进化学说,A项不符合题意;在暗洞中生活的盲螈,因长期不用眼睛而逐渐失去视觉,符合拉马克的进化学说,B项不符合题意;根据“用进废退”学说原理,蛇的四肢由于长期不用而退化,因而获得匍匐行进的习性,C项不符合题意;狼和鹿能迅速奔跑,两者进行着相互选择,符合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不符合拉马克的进化学说,D项符合题意。
4.A 解析 “用进废退”属于拉马克进化学说的内容,不属于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内容,A项符合题意。
5.B 解析 拉马克认为生物适应性特征的形成是由于“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A项正确;适应具有相对性,雷鸟在冬季来临前换羽的适应现象不一定能完全避免被天敌捕食,如果当年冬天没有下雪,这反而会起到反作用,使雷鸟更容易被发现,B项错误;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认为适应的来源是可遗传的变异,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C项正确;可遗传的变异是适应形成的前提,定向的环境变化是适应形成的必要条件,D项正确。
6.C 解析 拉马克的进化学说的主要内容是“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无法科学地解释生物进化的原因,A项错误;由于受当时科学发展水平的限制,自然选择学说未能对遗传和变异的本质作出科学的解释,B项错误;自然选择学说能科学地解释生物进化的原因和生物的适应性、多样性的形成,这是自然选择学说的优点,C项正确;拉马克否定了神创论,但其对适应形成的解释是肤浅的,拉马克的进化学说的进步意义是最早提出了比较完整的生物进化学说,D项错误。
7.C 解析 生存斗争是生物进化的动力,在生存斗争中,一些个体被淘汰,从而对维持物种内个体数目的稳定有重要作用,A项正确;遗传和变异是进化的内因,但达尔文未能对遗传和变异的本质作出科学的解释,这是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局限性之一,B项正确;“家猪的腿比野猪的腿短,是家猪使用腿较少的结果”是拉马克进化学说的观点,而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对家猪的腿比野猪的腿短的解释是环境对猪的腿的变异进行了选择,C项错误;达尔文对生物进化的研究处于个体水平上,并解释了物种形成的原因,强调物种形成都是渐变的结果,D项正确。
8.C 解析 由自然选择学说可知,生物的进化是漫长的过程,因此仅经过一代的时间还不足以进化出较长的鸟喙,即子一代喙的长度不一定比亲代的长。
9.答案 (1)过度繁殖 生存斗争
(2)自然选择 适者生存
(3)过度繁殖 生存斗争 适者生存 遗传变异
解析 (1)过度繁殖是指生物体普遍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能产生很多后代,不同个体间有一定的差异,大熊猫的祖先曾经广泛分布,数量众多,这表明生物种群都有过度繁殖的能力。当环境发生改变后,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会发生激烈的生存斗争,生存斗争是自然选择的动力,在生存斗争中大量个体死亡,只有少数的个体得以生存。
(2)自然选择只选择适应环境的变异类型,经过自然选择,最终大熊猫选择了以竹子为食物来源,有利的个体生存下来,繁衍至今,表明进化的结果是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
(3)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的内容包括过度繁殖(基础)、生存斗争(动力)、遗传变异(内因)和适者生存(结果)。
10.ABC 枯叶蝶出现这一适应性特征,需要发生相应的遗传和变异,再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向适应环境的方向进化,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A、B两项正确;适应是普遍存在的,所有生物都具有适应环境的能力,C项正确;环境条件若发生改变,自然选择就可能会使枯叶蝶朝其他方向进化,D项错误。
11.BD 变异是不定向的,环境改变时,具有适应性变异的生物的生存机会多,A、C两项错误;可遗传的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B项正确;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和遗传积累,变异可能产生新的生物类型,D项正确。
12.CD 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A项不符合题意;自然选择学说没有阐明基因突变在细菌耐药性产生中的作用,B项不符合题意;长期使用抗生素使细菌的耐药性成为细菌的有利变异并逐代积累,符合自然选择学说观点,C项符合题意;变异是不定向的,耐药性强的细菌产生的后代不一定都具有更强的耐药性,符合自然选择学说观点,D项符合题意。
13.答案 (1)性状
(2)自然选择(或定向选择或选择)
(3)与雌性不同,雄性头颈部的质量随着年龄始终在增长
(4)直接
(5)基因测序
解析 (1)颈长是一种形态特征,是一种性状,可以从亲代遗传给子代。(2)长颈个体能得到更多食物,在生存斗争中有优势,食物起到了选择作用。(3)据图可知,随着年龄的增长,雄性长颈鹿头部、颈部的质量一直在增大,而雌性是先增大后趋于稳定,说明强壮的头颈在雄性中有某种优势。(4)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的最直接证据。(5)可以通过基因测序的方法从分子水平寻找证据为长颈鹿长颈的演化提供有力支持。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