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5人教版生物必修2
第4节 协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A组 必备知识基础练
1.[教材第119页问题探讨]协同进化是生物进化中一种常见的现象,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有细长花距的兰花和有细长口器的蛾,两者相互选择协同进化
B.猎豹与羚羊的“军备竞赛”是协同进化的结果
C.物种之间的协同进化主要通过生存斗争实现
D.协同进化就是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
2.(2024陕西学业考试)某医院开展的多基因编辑猪—猴多器官多组织同期移植手术再获新突破,将1只基因编辑猪的多个器官和组织移植给7只受体猴。基因编辑是指对基因组进行定点修饰的一项技术,此技术可以改变生物多样性中的( )
A.物种多样性
B.细胞多样性
C.遗传多样性
D.生态系统多样性
3.(2024辽宁沈阳模拟)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捕食者较多捕食个体数量多的物种不利于保持物种多样性
B.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导致生物朝着一定的方向不断进化
C.适应相对性的产生受遗传稳定性与环境不断变化的矛盾影响
D.生物进化的过程实际上是生物与生物、生物与无机环境协同进化的过程
4.(2024四川眉山三模)[教材第119页问题探讨]花距是从植物花上延伸出来的空管状结构,可以储存和保护花蜜。取食者在吸取花蜜时,要有足够长的口器才能克服阻碍进而吸食到长花距中的花蜜。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花距长度增加导致取食者产生细长口器的变异
B.取食者口器的变异类型决定取食者进化的方向
C.同种植物的长花距与短花距个体存在生殖隔离
D.植物的花距与取食者的口器之间是共同进化的
5.(2024新疆乌鲁木齐三模)生物进化的过程实际上是协同进化的过程,生物多样性是协同进化的结果。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自然选择使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有更多的机会产生后代
B.生物多样性的形成过程是通过自然选择不断形成新物种的过程
C.新物种形成会影响其他物种的进化,而物种灭绝不会影响其他物种的进化
D.协同进化是生物通过种内竞争、捕食等关系相互影响并不断进化和发展的过程
6.(2024江西南昌二模)下列关于生物遗传和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大量的生物化石证据可为生物具有原始的共同祖先提供证据
B.不同生物DNA的碱基序列或基因组越接近说明亲缘关系越近
C.野生群居动物不同个体间相互协作共同觅食、御敌不属于协同进化
D.和野生同种动物相比,家养动物因环境单一,进化速度小于野生动物
7.(2024辽宁大连一模)适应的形成离不开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及其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生物在遗传中会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产生不同类型的变异,然后环境从中选择与之相适应的变异类型。下列有关适应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生物会产生适应环境的变异
B.适应不仅指生物的形态结构对环境的适应,也包括生物的功能对环境的适应
C.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具有普遍性和相对性
D.群体中出现可遗传的有利变异逐代积累和环境的定向选择是适应形成的必要条件
8.(2024广东惠州模拟)2023年7月,某科研团队在南昆山自然保护区发现新物种——广东溪蟾。该物种体型小巧,与哀牢溪蟾并列蟾蜍属,为该属已知最小物种,是蟾蜍属内单系群中一支独立的谱系,与所有已知蟾蜍亲缘关系相距甚远。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发现丰富了南昆山的生物多样性
B.人工选择在广东溪蟾形成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C.该物种的发现丰富了蟾蜍进化谱系研究
D.广东溪蟾与哀牢溪蟾之间存在生殖隔离
9.(2024湖北荆州高二期末)外来物种常常会对本地物种造成较大的影响。某森林中生活着一种地栖绿蜥蜴,有人在该森林中引入了一种地栖褐蜥蜴,一开始本地地栖绿蜥蜴数量大幅减少,少数转移到树上生活。仅过了20年,本地地栖绿蜥蜴大都变成了树栖的了,且进化出了黏性强的护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地栖绿蜥蜴与树栖绿蜥蜴属于两个物种
B.外来物种导致本地地栖绿蜥蜴发生了基因突变
C.这20年中,绿蜥蜴种群基因频率发生了定向变化
D.褐蜥蜴的存在对绿蜥蜴进行了选择,使其发生协同进化
10.加拉帕戈斯群岛地雀的祖先属于同一个物种,从南美洲大陆迁来后,逐渐分布到不同的岛屿上。各个岛上的地雀种群被海洋隔开,不同的种群就可能会出现不同的突变和基因重组。由于各个岛上的食物和栖息条件互不相同,自然选择对不同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所起的作用就有差别,在一个种群中,某些基因被保留下来,在另一个种群中,被保留下来的可能是另一些基因。久而久之,这些种群的基因库就会形成明显的差异,并逐步出现生殖隔离。生殖隔离一旦形成,原来属于一个物种的地雀,就形成了不同的物种,并逐渐形成了生物的多样性。
(1)生物多样性包括三个层次,分别是 。
(2)从资料可以看出,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 , (答出3点即可)可以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3)“一个种群的突变和基因重组对另一个种群的基因频率没有影响”,是因为 。由共同的祖先进化出13个不同的物种,即岛上的食物和栖息环境对个体的表型起到选择作用。
(4)在岛上,吃昆虫的鸟是抓捕型喙,吃种子的鸟是碾压型喙,这说明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这就是 。
B组 能力素养提升练
11.(多选)(2024河北邯郸一模)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这就是协同进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捕食者吃掉的大多是被捕食者中老弱病残的个体,可促进种群的发展
B.捕食者往往捕食被捕食者中个体数量多的物种,不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
C.无机环境的选择作用可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导致生物朝一定方向进化
D.任何一个物种都不是单独进化的,依赖不同物种间的生存斗争实现协同进化
12.(多选)(2024陕西西安高二期末)下列关于协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不同物种之间可以相互选择协同进化
B.协同进化可发生在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
C.捕食者的存在不利于增加物种的多样性
D.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就是新物种不断产生的过程
13.(多选)(2024内蒙古赤峰高二期末)动物界的捕食者与被捕食者都在经历自然选择和不断完善。如猫和老鼠,在生存斗争中老鼠昼伏夜出,猫的眼睛能随光线的明暗而改变瞳孔的大小,夜间仍可看到东西;老鼠会装死,猫会“假眠”;老鼠感观灵敏,稍有动静就逃得无影无踪,而猫脚下有肉垫,行走时无声无息。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在生存斗争中,捕食者猫和被捕食者老鼠进行着相互选择
B.为了能捕捉到感官灵敏性强、易逃跑的老鼠,猫采用脚下长肉垫的策略
C.猫和老鼠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属于协同进化
D.老鼠昼伏夜出的行为是猫眼睛夜间仍可看到东西的特征对其定向选择的结果
答案:
1.D 解析 协同进化包括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
2.C 解析 根据“基因编辑是指对基因组进行定点修饰的一项技术”,可知基因编辑改变的是基因,使生物的基因发生变化,从而使种群的基因库发生变化,但不会因该基因的改变而形成新物种或新的生态系统,所以该技术改变的是生物多样性中的基因多样性,也称为遗传多样性,C项符合题意。
3.A 解析 捕食者较多捕食个体数量多的物种有利于保持物种多样性,这样就会避免出现一种或少数几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占绝对优势的局面,为其他物种的形成腾出空间,A项错误;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故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导致生物朝着一定的方向不断进化,B项正确;遗传的稳定性与环境不断变化的矛盾是适应相对性产生的根本原因,C项正确;生物进化的过程实际上是生物与生物、生物与无机环境协同进化的过程,D项正确。
4.D 解析 取食者口器长度的变异是由遗传物质改变导致的,而且是不定向的,不是由花距长度增加导致的,A项错误;取食者进化的方向由自然选择来决定,不是由取食者口器的变异类型决定的,B项错误;同种植物就是同一个物种,同一物种的长花距与短花距个体之间没有生殖隔离,C项错误;植物的花距与取食者的口器之间是共同进化的,这是产生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原因,D项正确。
5.A 解析 自然选择使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有更多的机会产生后代,自然选择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A项正确;生物多样性的形成过程是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协同进化的过程,B项错误;新物种形成会影响其他物种的进化,而物种灭绝也会影响其他物种的进化,不同的生物之间彼此影响,C项错误;协同进化是指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D项错误。
6.D 解析 化石是生物有共同原始祖先的最直接证据,A项正确;不同生物的亲缘关系与DNA的碱基序列或基因组接近度有关,DNA的碱基序列或基因组接近度越大,说明不同生物的亲缘关系越近,B项正确;群居动物共同觅食、防御外敌并繁育后代,属于种内互助,不属于协同进化,C项正确;与同种的野生动物相比,家养动物尽管所处环境单一,但由于人工选择,进化速率可能大于野生动物,D项错误。
7.A 解析 生物变异的方向是不定向的,通过自然选择导致优胜劣汰,有利变异得以保留并逐代积累,A项错误;适应不仅是指生物体的形态结构适合完成一定的功能,还包括生物体形态结构及其功能适合该生物在一定环境中生存和繁殖,B项正确;适应是普遍存在的,但由于遗传的稳定性与环境之间不断变化之间的矛盾,导致了适应也具有相对性,C项正确;在一定环境条件的选择作用下,可遗传的有利变异会赋予某些个体生存和繁殖的优势,经过代代繁殖,群体中这样的个体就会越来越多,有利变异通过逐代积累而成为显著的适应性特征,D项正确。
8.B 解析 新物种广东溪蟾的发现,丰富了南昆山的生物多样性,A项正确;广东溪蟾生活在野外,自然选择在广东溪蟾形成过程中起主导作用,B项错误;广东溪蟾与哀牢溪蟾并列蟾蜍属,为该属已知最小物种,是蟾蜍属内单系群中一支独立的谱系,与所有已知蟾蜍亲缘关系相距甚远,广东溪蟾的发现丰富了蟾蜍进化谱系研究,C项正确;广东溪蟾体型小巧,与哀牢溪蟾并列蟾蜍属,为该属已知最小物种,是蟾蜍属内单系群中一支独立的谱系,与所有已知蟾蜍亲缘关系相距甚远,可推测广东溪蟾与哀牢溪蟾之间存在生殖隔离,D项正确。
9.C 解析 从题干信息不能得出地栖绿蜥蜴与树栖绿蜥蜴之间是否存在生殖隔离,所以不能判断它们是否属于两个物种,A项错误;地栖绿蜥蜴发生基因突变不是由外来物种导致的,其自身就能发生基因突变,B项错误;这20年中,绿蜥蜴发生了适应环境的进化,所以其种群基因频率发生了定向变化,C项正确;协同进化发生在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褐蜥蜴和绿蜥蜴相互选择,两者都发生了协同进化,D项错误。
10.答案 (1)遗传(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
(2)种群 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基因重组
(3)地理隔离
(4)协同进化
解析 (1)生物多样性包括三个层次,分别是遗传(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2)从资料可以看出,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种群,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基因重组可以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3)因为不同的种群之间形成了地理隔离,导致它们之间不能进行基因交流,所以“一个种群的突变和基因重组对另一个种群的基因频率没有影响”。(4)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这就是协同进化,在岛上,吃昆虫的鸟是抓捕型喙,吃种子的鸟是碾压型喙,这是协同进化的结果。
11.BD 捕食者吃掉的大多是被捕食者中老弱病残的个体,可淘汰不适应环境的个体,从而促进种群的发展,A项正确;捕食者往往捕食被捕食者中个体数量多的物种,可以为其他物种的形成腾出空间,有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B项错误;无机环境的选择可使具有适应环境性状的个体增加,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导致生物朝一定方向进化,C项正确;任何一个物种都不是单独进化的,而是协同进化的,协同进化是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其中不同物种之间的相互影响可以通过生存斗争实现,也可以通过种间互助等实现,D项错误。
12.AB 不同物种之间可以相互选择协同进化,A项正确;协同进化指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故协同进化可以发生在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B项正确;捕食者往往捕获数量多的物种作为食物,进而为数量少的物种腾出了更多的空间、资源,因而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C项错误;生物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所以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不仅仅是物种多样性的形成,D项错误。
13.AC 捕食者和被捕食者之间进行着相互选择,指的是它们互相作为一种生存压力,淘汰不利个体,筛选有利个体,A项正确;猫的进化不是自主选择的,而是不定向变异在自然选择下的结果,B、D两项错误;猫和老鼠属于不同物种,不同物种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属于协同进化,C项正确。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