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专题训练托物言志(寓意)类课件(共2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5年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专题训练托物言志(寓意)类课件(共27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75.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5-15 16:36: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7张PPT)
2025年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专题训练★★托物言志(寓意)类
所言之志 《陋室铭》: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爱莲说》:表现了作者洁身自爱的高洁人格,以及对追名逐利的世态的厌恶。
《马说》:表达了作者对人才遭屈辱、被埋没的感慨、悲愤之情,寄寓了作者对统治者能识别人才、重用人才的希望。
所用 手法 《陋室铭》 ①类比:开头四句使用类比,用山、水引出“陋室”,言仙、龙引出“德馨”,以“名”“灵”暗喻陋室不陋;结尾用“诸葛庐”“子云亭”类比陋室,表明作者以诸葛亮、扬雄为自己的楷模;②引用、反问:结尾引用孔子的话进行反问,具有雄辩的力量,暗含“君子居之”的深意,同时巧妙回应开头的“惟吾德馨”一句。
《爱莲说》 ①衬托:以“菊之爱”“牡丹之爱”衬托“莲之爱”,展现莲高洁傲岸的品格;②象征:以菊象征隐居避世者,以牡丹象征追名逐利者,以莲花象征品格高洁、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者;③排比:“予谓菊……花之君子者也”。
《马说》 ①比喻:千里马比喻被埋没的人才,食马者比喻愚妄浅薄、摧残人才的统治者,伯乐比喻善于识别人才的人;②设问:结尾“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揭露封建制度下人才受压抑的不合理状况。
(一)陋室铭
【甲】《陋室铭》(文略)
【乙】予性不爱观剧,在京师一席之费,动逾数十金。徒有应酬之劳,而无酣适之趣。不若以其费济困赈急,为人我利溥也。予六旬之期,老妻礼佛时,忽念:诞日,例当设梨园宴亲友。吾家既不为此,胡不将此费制棉衣袴①百领,以施道路饥寒之人(  )
次日为余言,笑而许之。予意欲归里时,仿陆梭山②居家之法:以一岁之费,分为十二股,一月用一分,每日于食用节省。月晦③之日,则总一月之所馀别作一封以应贫寒之急。能多作好事一两件,其乐逾于日享大烹之奉多矣,但在勉力而行之。
(节选自张英《聪训斋语》)
【注释】①棉衣袴(kù):棉质的衣裤。②陆梭山:陆九韶,南宋著名学者。③晦: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
1.(4分)请根据语境,参考下列方法提示,解释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文言语句 方法提示 解释
(1)有仙则名 词性推断法:“名”在这里是动词 ____________
(2)动逾数十金 课内迁移法:不敢稍逾约 ____
(3)忽念 查阅词典法:①惦念,怀念;②思考,思虑;③诵读。 ____________
(4)笑而许之 语境推断法:由前文的“笑”可知,作者对妻子的想法持肯定态度。 ____
出名,有名
超过
思考,思虑
答应
2.(2分)请从“乎”“焉”“也”选择一个还原到文中括号处。
以施道路饥寒之人(  )

3.(2分)请为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则总一月之所馀 别作一封 以应贫寒之急
/
/
4.(2分)请翻译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
能多作好事一两件,其乐逾于日享大烹之奉多矣。
能多做一两件好事,它的快乐大大超过每日享用丰盛的食物供给(的快乐)。
5.(4分)君子的“德馨”在刘禹锡和张英两人身上是如何体现的?请结合甲、乙两文段的内容简要分析。
甲文段中刘禹锡生活情趣高雅,远离世俗的音乐,远离伤神的公务,表现出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乙文段中张英不喜消遣、应酬之劳,愿意节衣缩食,将省下来的费用去接济贫困百姓,表现出勤俭节约、助人为善的君子美德。
【乙文参考译文】我生性不喜欢观看戏剧,在京城观看戏剧一个席位的费用,常常超过几十金。只有应酬的劳累,却没有畅快舒适的乐趣。比不上用这笔费用去赈灾救急,帮助别人对我的益处广大。我六十岁那天,妻子在礼佛的时候,突然思考:生辰的那天,照例应该用戏班招待亲戚好友。我家既然不这样做,为什么不用这些钱制作百件棉质的衣裤,来分发给道路上那些饥饿贫寒的人呢?
第二天妻子对我说了这个想法,我笑着答应她。我想着等返回家乡的时候,仿照陆梭山在家日常生活的方法:把一年的费用,分成十二份,一个月用一部分,每天在饮食用度上节制精简。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就总结每个月剩余的部分,将剩余部分另外分成一份,来接济贫寒人家的急需。能多做一两件好事,它的快乐大大超过每日享用丰盛的食物供给(的快乐),只是需要努力去实行这件事。
(二)爱莲说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
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A)。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B)。
【乙】
君子比德于玉①
孔子曰:“夫昔者君子比德于玉焉。温润而泽,仁(C);缜密以栗②,知也;廉③而不刿,义也;垂之如队④,礼也;叩之其声清越以长其终诎然⑤乐也;瑕不掩瑜、瑜不掩瑕,忠也;孚尹⑥旁达,信也;气如白虹,天也;精神见于山川,地也;珪璋⑦特达,德也;天下莫不贵者,道也。《诗》云:‘言念君子,温其如玉。’”
【注释】①选自《礼记·聘义》,有删改。题目是临时加上的。②栗:坚硬。③廉:棱角。这里名词用作动词,有棱角。④队:同“坠”。⑤诎然:指声音戛然而止。⑥孚尹:指玉的光彩。⑦珪璋(guī zhāng):一种用作凭信的玉器。
1.(4分)请参考“方法提示”,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
文言语句 方法提示 解释
(1)陶后鲜有闻 联系常见成语(鲜为人知) ____
(2)廉而不刿 结合字形推测 ____________
(3)孚尹旁达,信也 迁移课内(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____
(4)天下莫不贵者 迁移课内(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________

刺伤,划伤
诚信
没有谁
2.(2分)请将“焉”“也”“矣”分别还原到文中括号处。
A.(  )  B.(  )  C.(  )



3.(2分)请为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三处)。
叩之 其声清越以长 其终诎然 乐也
/
/
/
4.(4分)请翻译下面的句子。
(1)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2)夫昔者君子比德于玉焉。
(莲的柄)内部贯通,外部笔直,不横生藤蔓,不旁生枝茎。
从前,君子用玉比喻美好的德行。
5.(4分)比较甲、乙两文,周敦颐笔下的“君子”和孔子所说的“君子”有什么相同点?请用相关语句加以印证。
①都有正直、端方的品性。甲文提到“中通外直”“亭亭净植”,乙文提到“栗”“廉”。②都有美好的声名。甲文“香远益清”,乙文“叩之,其声清越以长,其终诎然”“孚尹旁达”。③都有高尚的品德。甲文“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乙文“珪璋特达”。(答出两点即可)
【乙文参考译文】孔子说:“从前,君子用玉比喻美好的德行。(玉)温润而有光泽,这就是仁;细密而又坚硬,这就是智;有棱角而不伤人,这就是义;悬垂就下坠,这就是礼;敲击它,声音清脆而悠长,最后戛然而止,这就是乐;玉上的瑕疵掩盖不住它的美好,玉的美好也掩盖不了它的瑕疵,这就是忠;玉色晶莹发亮,光彩四溢,这就是信;玉的光如白色长虹,这就是天;玉的精气显现山川之间,这就是地;朝聘时用玉制的珪璋单独通达情意,这就是德;天下人没有不珍视玉的,这就是尊重道。《诗经》说:‘每想起那位君子,他温和的如同美玉。’”
(三)马说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马说》(文略)
【乙】
龙 说①
唐·韩愈
龙嘘气成云,云固弗灵于龙也,然龙乘是气,茫洋穷乎玄间②,薄日月,伏光景③,感震电,神变化,水下土,汩④陵谷。云亦灵怪矣哉!
云,龙之所能使为灵也。若龙之灵,则非云之所能使为灵也。然龙弗得云,无以神其灵矣。失其所凭依,信不可欤!
异哉其所凭依乃其所自为也。《易》曰:“云从龙。”既曰龙,云从之矣。
【注释】①《龙说》是同《马说》同一时期的作品。②茫洋穷乎玄间:茫洋,深远广大。穷,尽,到达。玄,幽远。③伏光景:伏,遮蔽,隐藏。景,同“影”。④汩:作动词,淹没。
【断句·读文】
1.(2分)请为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异哉 其所凭依 乃其所自为也。
/
/
【释义·懂文】
2.(4分)根据乙文语境,参考方法提示,解释加点词语的意思。
文言词句 方法提示 解释
(1)云固弗灵于龙也 同义迁移 人固有一死, 或重于泰山, 或轻于鸿毛 ____
(2)薄日月,伏光景 参考成语 日薄西山 ____
(3)水下土 词类活用 丈夫之冠也(名词作动词, 行冠礼) ____
(4)信不可欤 查阅字典 ①信用, 守信用; ②随意, 任凭; ③的确, 确实 ____________
本来
接近
降水
的确, 确实
3.(2分)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然龙弗得云,无以神其灵矣。
但是龙没有云,就不能显示出它的灵异。
【圈点·品味】
4.(2分)参照示例,结合加点词语赏析下面句子,体会文中作者说话时的语气和情感。
示例: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其”在这里是“难道”的意思,表示加强诘问语气,“也”是句尾语气词,表示感叹语气。两个语气词连用,表现了作者对说“天下无马的人”的嘲讽之情。
(1)云亦灵怪矣哉!
(2)既曰龙,云从之矣。(二选一)
示例一:(1)“矣”“哉”都表示感叹,两个语气词连用强化了感叹语气,表达了作者对“云”因“龙”而显得神奇灵异的惊叹。示例二:(2)“矣”是句尾语气词,表命令或请求之意,表达了作者对“龙”应有“云”跟随它的请求,流露作者对君臣依存的愿想。
【勾连·明理】
5.(4分)甲、乙两文对比阅读后,请将表格补充完整。
篇目 【甲】 【乙】
描写对象 千里马 龙
对象特点 能一日千里, 但吃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露。 (1) .
.
象征形象 被埋没的人才 选贤举能的明君
思想情感 对封建统治者埋没人才的现象进行了有力的揭露,也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和悲愤。 (2) .
.
.
能赋予云神力,也需要借云显示自己的神异。
明君与贤臣相互依存,表达了作者盼望朝廷能
尊重人才,选贤举能。
【乙文参考译文】龙吐出的气形成云,云本来不比龙灵异。但是龙乘着这股云气,可以在茫茫的太空中四处遨游,接近日月,遮蔽它的光芒,震撼起雷电,变化神奇莫测,雨水降落在大地,使得山谷沉沦。这云也是很神奇灵异的呢!
云,是龙的能力使它有灵异的。至于龙的灵异,却不是云的能力使它这样子的。但是龙没有云,就不能显示出它的灵异。失去它所凭借的云,实在是不行的啊。
多么奇妙啊,龙所凭借依靠的,正是它自己造成的云。《周易》说:“云跟随着龙。”那么既然叫做龙,就应该有云跟随着它啊!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