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第3节 功 功率 教案 教科版 物理 八年级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十一章 第3节 功 功率 教案 教科版 物理 八年级下册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52.5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教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5-05-23 09:31: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课堂教学设计
第 周 星期 第 节 年 月 日
课题 功 功率 课 时 1 课 型 新授课 授课人
教学目标 1、理解功的概念,掌握功的计算公式及单位。 理解功率的物理意义,掌握功率的计算公式及单位。 能运用功和功率的公式解决实际问题。2、通过生活实例和实验探究,理解做功的必要条件。 通过对比分析,区分功和功率的概念。3、体会物理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习兴趣。 培养科学严谨的思维习惯,关注能量效率问题。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对功、功率概念的理解 教学方法 讨论法
教学难点 判断力是否对物体做功,以及功与功率的计算 教学媒体 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程序 教师活动设计 学生活动设计与意图 教案修订
导入新课 回顾:1、力的三要素有哪些? 2、力的作用效果有哪些? 复习旧课,引入新知。
推进新课 一、做功 1、俗话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观察图11-3-2,小明和小聪都在用力地移动箱子,小明推箱子,虽然费了力气,但箱子没有移动;小聪用力将箱子拉走了。这两位同学是否都有“苦劳”和“功劳”?为什么? 2、这里的“功劳”其实和物理学中的功类似,物理学中规定:如果物体受力且沿受力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就说力对物体做了功。 请学生判断以下力对物体是否做功:(1)搬石不动;拉箱不动。力是否做功?(2)用脚踢出足球,球在空中运动时,人对球做功了吗?(3)物体在水平面上运动时,支持力、重力是否做功?(4)提箱子在水平路面上匀速前进,提箱子的力做功吗?归纳功的两个要素:(1) 作用在物体上的力。(2) 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二、功的计算 如何比较功的大小呢?以生活中提重物上楼为例。将一个较轻的物体由一楼搬上三楼,和将一个较重的物体由一楼搬上三楼,哪个做的功较多呢?由此发现做功的多少与力的大小有关。将一个物体从一楼搬到三楼和六楼,哪个做功多 学生:都有苦劳,因为都用了力。只有小聪有功劳,因为小聪将箱子移动了距离。学生:重力不做功,因为箱子没有沿重力的方向移动距离。 列举实例让学生理解做功的两个要素,易于学生掌握。
推进新课 一些呢?由此发现做功的多少还与沿力的方向移动的距离有关。 介绍物理学中规定,功等于力与物体沿力的方向移动的乘积。如果用F表示力,s表示物体沿力的方向移动的距离,W表示功,则功的计算公式:W=Fs,推导得出功的单位N.m,为了纪念物理学家焦耳,将这个单位命名为焦耳,用J表示。1J=1N.m。三、功率 建筑工地上的吊车,几分钟就可以把一车砖吊到楼上;如果用人工搬运,需要很长的时间,可见做功不仅有多少之分,还有快慢之分。类比速度可用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功来表示做功的快慢。功与完成这些功所用时间的比叫做功率,功率用P表示,则功率的计算公式:P=W/t。在国际单位制中,功率的单位是焦/秒,符号J/s,为纪念英国科学家瓦特,将功率的单位命名为瓦特,简称瓦,用符号W表示,1W=1J/s。四、功的原理 功的计算公式是W=Fs,不难发现,在“使用动滑轮”的实验中,计算的GH1和F2H2是功,通过实验数据可知两者的大小相等,所以,使用动滑轮能省力,但不能省功。大量的实验理论证明:使用任何机械都不能省功,这个结论叫做功的原理。 类比速度的物理意义,便于学生掌握功率的概念,温故而知新,加强前后知识点的联系,利于学生理解与记忆。
课堂练习 教材发展空间习题
课堂小结 请学生谈谈这节课的收获
课后作业 必做作业 完成题单上对应习题
选做作业
板书设计 功 功率一、做功(W) 二、功率(P)——表示做功的快慢1、 作用在物体上的力。 1、计算公式:P=W/t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2、单位:瓦特(W) 1W=1J/s2、计算公式:W=Fs 三、功的原理:使用任何机械都不能省功 3、单位:焦耳(J) 1J=1N.m
教学反思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