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第4节 机械效率 教案 教科版 物理 八年级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十一章 第4节 机械效率 教案 教科版 物理 八年级下册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67.5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教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5-05-23 09:31: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课堂教学设计
第 周 星期 第 节 年 月 日
课题 机械效率 课 时 1 课 型 新授课 授课人
教学目标 1、理解机械效率的概念,掌握机械效率的计算公式。 能区分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并解释它们之间的关系。 能通过实验测量简单机械(如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分析影响机械效率的因素。2、通过实例分析和实验探究,培养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用物理公式解决实际问题,提升逻辑思维和计算能力。3、体会物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认识提高机械效率的实际意义。 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合作探究精神。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结合实例认识什么是有用功、额外功、总功2、理解机械效率的概念,会利用公式进行有关计算 教学方法 讨论法
教学难点 会分析影响各种做功过程中机械效率大小的因素,指出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 教学媒体 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程序 教师活动设计 学生活动设计与意图 教案修订
导入新课 回顾:(1)如何判断力是否对物体做功?(2)功与功率的计算公式。 复习旧课,引入新知。
推进新课 一、有用功和额外功 观察教材图11-4-2。将重100N的沙子运到三楼,不管哪种方法,除了克服沙子重力做功外,也一定同时需要克服装沙的筒、滑轮和钩子等辅助措施的重力做功。而目的是运沙子上楼,所以把重100N的沙子提高6m所做的功是有用且必须的,所以将这个功叫做有用功,而克服装沙的桶、滑轮和钩子等辅助措施的重力所做的功并非我们需要但又不得不做的功叫做额外功。 观察并分析三种搬运方法,可知三种方法的有用功是相同的,都是将重100N的沙子提高6m,故有用功W有 =FS=100N×6m=600N,而额外功却各不相同,请学生分组讨论计算出三种方法的额外功大小。介绍有用功加上额外功是总共做的功,叫做总功,即:W总 = W有用 + W额外,请学生计算出各方法的总功的大小。提出问题:如果是你们在搬运这100N的沙子,你们希望额外功大些还是小一些呢?二、机械效率由总功与有用功、额外功的关系式可以看出,有用功只是总功的一部分,当有用功占总功的比值越大,效率越高。物理学中把有用功与总功的比值叫做机械效率,用符号表示,常用百分数表示机械效率,所以 利用生活中实例引入有用功、额外功、总功,易于学生理解。请学生计算各个功,复习功的计算,巩固旧识。
推进新课 。请学生分别计算出三种搬运方式的机械效率,比较哪种方法的机械效率最大。请学生思考一下几个问题:(1)机械效率的高低表示的物理意义是什么?(2)机械效率的单位是什么?(3)实际生活中,机械效率的值能不能等于1?(4)如何提高机械效率? 由计算公式可以看出机械效率是一个比值,所以没有单位。在实际生活中 ,由于摩擦力等因素的存在,额外功不可能等于零,故机械效率总小于1所以提高机械效率的关键在于减小额外功,可通过减小摩擦力、减小机械自重等方法提高机械效率。三、实验探究——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1、 学生观察图11-4-3中三组滑轮组,让学生猜想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可能哪些因素有关 2、和学生一起设计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 。记录数据。 3、结合图11-4-3与实验数据,计算出三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请学生思考:挂的钩码相同时,机械效率有什么不同?挂不同钩码时,机械效率有什么变化?出现机械效率高低不同的原因是什么? 和学生一起探讨机械效率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得出结论的同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将知识运用与实际的能力。
课堂练习 教材发展空间习题
课堂小结 请学生谈谈这节课的收获
课后作业 必做作业 完成练习册上对应习题
选做作业
板书设计 机械效率一、 有用功(W有) 额外功( W额外) 总功( W总):有用功和额外功之和 W总 = W有用 + W额外二、 机械效率(η)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 。  实际机械 η< 100%;理想机械η =100%
教学反思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