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课堂教学设计
第 周 星期 第 节 年 月 日
课题 压强 课 时 1 课 型 新授课 授课人
教学目标 1、理解压力的概念,知道压力与重力的区别。 掌握压强的定义、公式、单位,并能进行简单计算。 能用压强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如书包带宽、刀刃薄等)。2、通过实验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学习控制变量法。 通过案例分析,提高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感受物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探究兴趣。 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合作意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经历压强概念建立的过程 教学方法 讨论法
教学难点 理解压强 教学媒体 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程序 教师活动设计 学生活动设计与意图 教案修订
导入新课 复习提问:力的作用效果有哪些? 学生:力能改变物体形状和运动状态
推进新课 一、压力演示小实验:向下按海绵;将钢尺一端搭在讲桌上,另一端悬空,向下压悬空部分,让学生观察形变,描述力的方向。 总结:例子中的物体都受到了压力。压力是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二、认识压强1、带领学生做图9-1-3的小实验,让学生描述手指的感觉。提出问题: 压力的作用效果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抓住学生猜想中含有科学成分的部分,给予引导,逐步逼近主题。2、.探究实验:将酒瓶放在一块厚海绵上,要求学生观察海绵的变化,并简单回答产生变化的原因。边做实验边提问:(1)改变酒瓶对海绵的压力,海绵有变化吗?怎么变?(往瓶中加水) (2)酒瓶对海绵的压力大小一定,改变它的放置方式会有什么现象?说明了什么(原来竖放的酒瓶横放。横放时稍微转动一下,观察海绵的变化;再把瓶子口朝下竖放)? (3)除了海绵,我们还能用什么来显现压力的作用效果? 指导各小组选择合适的材料,自行探究上述问题,记录实验步骤、现象、结论。和学生一起归纳得出: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都有关。即: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3、比较以下两个压力的作用效果 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得出压力的方向。让学生感受鼻尖和笔帽的不同感觉,引导学生提出正确、有效的猜想。让学生思考并设计实验,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
推进新课 (1)100N的压力作用在0.5平方米的面积上;100N的力作用在0.4平方米的面积上。(2)100N的压力作用在0.5平方米的面积上;200N的力作用在0.5平方米的面积上。(3)100N的压力作用在0.5平方米的面积上;100N的力作用在0.4平方米的面积上。引导学生得出:可通过比较单位面积上的压力来比较力的作用效果,由此引入压强的概念、符号。4、介绍压强公式及压强的单位 (1)公式: p=F/S (2)压强的国际单位帕斯卡,单位符号Pa。说明:该单位是为了纪念法国科学家帕斯卡。在公式基础上指出,帕是很小的单位。一颗瓜子平放在手心里对手的压强就有 20Pa 。由公式得1Pa=1N/m2 其他常用单位:kPa、MPa(3)使用范围:固、液、气均可。三、改变压强的方法 我们能通过改变哪些物理量来改变压强?通常是改变哪些量? 改变压强可以改变压力和受力面积大小。改变受力面积比较常见。 对照图9-1-6 分析它们各自是需要增大压强还是减小压强?主要是通过改变什么量来实现的?你还能举出哪些生活中控制压强的例子?小结:增大压强要减小受力面积或增大压力;反之要增大受力面积或减小压力。 举例:(如订书机),一起分析分别是通过改变哪些量来实现目的的。举出生活中控制压强的例子。如:菜刀、图钉、滑雪板等等。 让学生思考,运用实验总结的规律比较前两题的作用效果,并思考当压力和受力面积都不同时,如何比较力的作用效果。列举身边改变压强的实例,让学生感受到物理就在我们身边。
课堂练习 估算人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
课堂小结 请学生谈谈这节课的收获
课后作业 必做作业 完成练习册上对应习题
选做作业
板书设计 压强一、压力: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 (2)物理意义(1)大小 (3)表达式:P=F/S (2)方向 (4)单位:国际单位:帕(Pa)(3)作用点 常用单位:kPa、MPa二、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压力大小、受力面积的大小三、压强(p)(1)定义:压力与受力面积的比值
教学反思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