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第4节 重力 教案 教科版 物理 八年级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七章 第4节 重力 教案 教科版 物理 八年级下册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54.5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教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5-05-23 09:31: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课堂教学设计
第 周 星期 第 节 年 月 日
课题 重力 课 时 1 课 型 新授课 授课人
教学目标 1、理解重力的定义、方向及作用点(重心)。 掌握重力与质量的关系公式 ( G = mg),并能进行简单计算。能用“竖直向下”描述重力方向,解释生活中的相关现象。2、通过实验探究重力与质量的关系,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通过观察分析,理解重心的概念及其在物体稳定性中的应用。3、激发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体会物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合作意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理解重力的大小跟物体质量的关系2、重力的示意图 教学方法 实验法、讨论法、举例法
教学难点 理解重力的大小跟物体质量的关系 教学媒体 实验仪器、实物展台等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程序 教师活动设计 学生活动设计与意图 教案修订
导入新课 举例让学生体会重力无处不在:为什么生活中抛出去的物体总是回到地面、水总往低处流?进一步设问:重力是怎样产生的呢? 思考并回答:物体受到重力作用
推进新课 一、重力1、介绍重力的产生:地面附近的物体由于受到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叫做重力。重力的符号∶G , 重力是最常见的一种力。2、举出生活中物体受到的重力,让学生分析重力的施力物。二、重力的大小1、通过学生生活常识,发现重力与质量有关,引导学生设计并完成测量钩码重力实验。学生实验:测钩码的重力序号钩码质量(kg)钩码重力(N)重力/质量123 学生了解重力的产生、符号,并思考得到重力的施力物是地球。分析生活现象,发现重力的大小与质量有关,设计实验并完成测钩码的重力
推进新课 2、组织学生讨论实验结论3、根据学生结论,总结并介绍g,提出g的物理意义4、根据学生结论,引导学生得到重力计算方法G=mg说明质量只能用千克;计算时g可以取10N/kg5、学生尝试使用公式进行计算例题1:成年人质量约50kg,求他在地球上的重力。例题2:一辆小汽车的重力约1.5×104N,求它质量为多少吨?三、重力的方向1、通过生活实例,让学生体会重力方向总是绝对向下,从而引出重力方向——竖直向下(垂直于水平面)。2、通过教材插图,为学生讲解重力方向的应用。四、重力的作用点1、介绍重力的作用点叫重心。均匀规则物体的重心:几何中心。 2、举例并讲解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游泳圈、光碟等。3、介绍重心与物体稳定程度的关系坐在车上的乘客在刹车的时候,身体往下蹲,降低重心,稳度增加。台灯底座大,增大支持面,稳度增加。总结增加物体稳定程度的方法:降低重心增大支持面 学生讨论结论:质量越大,重力越大,重力与质量成正比;重力与质量之比约为常数。学生学习重力公式,并了解g=9.8N/kg的物理意义。尝试利用公式解答计算题通过举例得到重力方向,并了解竖直向下的意义。了解重心,以及重心与物体稳定程度的关系
课堂练习
课堂小结 组织学生进行课堂小结
课后作业 必做作业
选做作业
板书设计 一、重力 1、产生:地球吸力。 2、符号G 3、重力的施力物:地球。二、重力的大小1、重力=质量×9.8N/kgG=mg2、 g=9.8N/kg 物理意义:地球上质量1千克的物体,受到的重力是9.8牛顿3、说明:质量只能用千克;计算时g可取10N/kg三、重力的方向1、方向:竖直向下(垂直于水平面)2、应用:重垂线四、重力的作用点1、重力的作用点:重心2、重心可以不在物体上3、提高稳度的方法: 降低重心、增大支持面
教学反思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