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押题卷】2025年中考生物考前冲刺 脊椎动物(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中考押题卷】2025年中考生物考前冲刺 脊椎动物(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23.7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5-05-16 16:16: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5年中考生物复习考前冲刺 脊椎动物
一.选择题(共17小题)
1.(2025 娄底一模)观察鸟的形态结构示意图,下列与鸟适于飞行生活有关且叙述正确的是(  )
①用坚硬的角质喙啄取食物
②胸肌发达,前肢变成翼
③身体呈流线型,体表覆羽
④用肺和气囊进行气体交换,呼吸效率高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2.(2025 东明县一模)“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是重要的生物学观点。下列叙述与此观点不相符的是(  )
A.水螅的触手上有刺细胞,有利于觅食和避敌
B.蝗虫体表有外骨骼,能防止水分蒸发,适于陆地生活
C.家鸽体内的气囊可帮助其在飞行时进行气体交换
D.狼的犬齿较发达,与其食肉的食性相适应
3.(2025 云南模拟)穿山甲被覆鳞甲,外观很像爬行动物,但在分类上属于哺乳动物,主要的判断依据是(  )
A.体内受精 B.用肺呼吸
C.胎生、哺乳 D.在陆地生活
4.(2025 烟台一模)哺乳动物的生殖方式是(  )
A.胎生 B.卵生 C.寄生 D.卵胎生
5.(2025 榆次区一模)宁陕小头蛇是我国特有的物种,其体表覆盖的角质鳞片能够(  )
A.保持体温 B.促进运动
C.辅助皮肤呼吸 D.减少体内水分的蒸发
6.(2025 方山县一模)下列动物的结构与其功能对应错误的是(  )
A.水螅的刺细胞——捕食、防御
B.蚯蚓湿润的体壁——呼吸
C.蝗虫的外骨骼——防止水分散失
D.家鸽的气囊——气体交换
7.(2025 巨野县一模)名字里有“鱼”字的动物不一定是鱼类,下列名称里面有“鱼”的动物中属于鱼类的是(  )
A.章鱼 B.鲍鱼 C.鲸鱼 D.鲫鱼
8.(2024秋 包河区期末)“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是重要的生命观念。脊椎动物都具有适应其生活方式和环境的主要特征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鲫鱼身体呈流线型,适应水生生活
B.乌龟用肺呼吸,适应水陆两栖
C.鸟类骨骼中空且薄,适应飞行生活
D.野兔大脑发达,适应多变的环境
9.(2024秋 潼南区期末)2023年2月,专家对重庆武隆天星竖井开展科学考察时,发现了中国特有的濒危物种——红点齿蟾,它具有四肢,皮肤裸露,成体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据此推测其属于的动物类群是(  )
A.鱼类 B.爬行动物 C.两栖动物 D.节肢动物
10.(2024秋 包河区期末)水族馆里水生动物多种多样,可谓“鱼龙混杂”。请运用你的“火眼金睛”,指出下列哪一组是真正的鱼类(  )
①鱿鱼
②大黄鱼
③鲫鱼
④鳄鱼
⑤鳝鱼
⑥鲸鱼
A.④⑤⑥ B.①②④ C.②③⑥ D.③④⑥
11.(2024秋 南川区期末)蝙蝠每年繁殖一次,每次产1~2崽,蝙蝠虽然能够飞行,但不属于鸟类,而属于哺乳动物,主要原因是(  )
A.用肺呼吸 B.胎生、哺乳
C.体温恒定 D.心脏有四腔
12.(2024秋 南川区期末)爬行动物比两栖动物更适应陆地生活的原因是(  )
①体表覆盖鳞片或甲
②完全用肺呼吸
③体温不恒定
④卵表面有坚韧的卵壳
⑤生殖和发育摆脱了对水环境的依赖
A.①②④ B.①②③⑤ C.③④⑤ D.①②④⑤
13.(2024秋 潼南区期末)每种动物都有适应于其生活环境的呼吸器官。下列生物与其呼吸器官对应正确的是(  )
A.海豚——鳃
B.青蛙——湿润的皮肤
C.蜥蜴——肺,皮肤辅助呼吸
D.家鸽——肺,气囊辅助呼吸
14.(2024秋 长沙期末)水族馆里的水生动物多种多样,可谓“鱼龙混杂”。请你说出下列分类不正确的是(  )
①娃娃鱼②鲍鱼③海马④章鱼⑤甲鱼⑥中华鲟⑦鲸⑧海豚
A.②④——软体动物 B.③⑥——鱼类
C.①⑤——两栖动物 D.⑦⑧——哺乳动物
15.(2024秋 潼南区期末)长江重庆段拥有丰富的鱼类资源,包括国家一级保护水生野生动物长江鲟,下列特征不属于长江鲟的是(  )
A.用鳃呼吸 B.用鳍协调游泳
C.变温动物 D.身体分为头和尾
16.(2024秋 滨海新区期末)下列关于青蛙、大鲵等两栖动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既可以生活在水中,又可以生活在陆地上
B.幼体生活在水中,成体生活在陆地上
C.幼体用鳃呼吸,成体用肺呼吸
D.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大多生活在陆地上,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
17.(2024秋 二七区期末)有人说,鸟的全身都是为飞行而设计的。下列关于鸟类适于飞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身体呈流线型,有利于减少飞行时的阻力
B.胸骨上附着发达的胸肌,为飞行提供强大的动力
C.呼气和吸气都能在肺和气囊里进行气体交换
D.骨骼轻、薄,可减轻体重
二.实验探究题(共1小题)
18.(2024秋 龙岗区期末)每年10月至次年4月是深圳的观鸟“黄金季”,有数万只长途迁徙的候鸟在深圳湾停歇。某校生物社团组织同学们前往深圳湾开启了一场观鸟研学之旅,并对鸟类为什么适合于飞行,展开了探究:
【查阅资料】
绝大多数鸟善于飞行,有的鸟甚至能从北半球飞到南半球。有些鸟飞行高度甚至可达一万米左右。
【设计实验】
(1)为探究鸟的体型适于飞行,同学们设计了如图1所示的实验。用甲、乙两泡沫,将甲加工成圆柱体,将乙加工成流线型,但保证两者质量    。
(2)用细线将甲、乙两泡沫分别悬挂起来,在前方相同距离、用相同风力的吹风机吹甲、乙两泡沫,如果乙泡沫被吹动的距离更小,则说明    。
【制作模型】
(3)同学们还制作了鸟类呼吸系统模型(如图2),图中的大气球模拟的是鸟的    ,小气球模拟的是鸟的    。请指出该模型的不足之处:   。(答出一点即可)
【成果交流】
(4)除了流线型体形和双重呼吸外,请你再举出一个鸟类适于飞行的特征:   (答出一点即可)。
三.解答题(共2小题)
19.(2024秋 包河区期末)不同类群的动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了不同的呼吸结构和呼吸方式。如图是四类动物及他们参与呼吸的相关结构,请据图回答问题:
(1)鲫鱼终身生活在水里,依靠    (图丁)在水中进行气体交换。
(2)图甲为一对薄膜状的囊状物构成的肺,结构十分简单,不发达,需要其他器官辅助呼吸。图甲是    (鲫鱼/青蛙/鸟类/蝙蝠)的呼吸结构。
(3)鸟类呼吸系统发达,体腔内有许多与肺相连通的气囊。图    (甲/乙/丙/丁)为鸟类呼吸系统的部分结构,鸟类气体交换的场所是    。
(4)蝙蝠是其中最高等的脊椎动物,它在生殖与发育方面区别于青蛙、鸟类的特征是    ,从而大大提高了后代的成活率。
20.(2024秋 包河区期末)下列叙述是否正确。
(1)既能生活在水中,又能生活在陆地上的动物是两栖类。    
(2)植树造林可以保持水土,这体现了植物的潜在价值。    
(3)在生物进化的历程中,既有新物种产生,也有一些物种灭绝。    
(4)浮在水面上的鸭子,不游动时不需要消耗能量。    
(5)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在低营养级和高营养级间反复循环。    
2025年中考生物复习考前冲刺 脊椎动物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7小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答案 D C C A D D D B C C B
题号 12 13 14 15 16 17
答案 D D C D D C
一.选择题(共17小题)
1.(2025 娄底一模)观察鸟的形态结构示意图,下列与鸟适于飞行生活有关且叙述正确的是(  )
①用坚硬的角质喙啄取食物
②胸肌发达,前肢变成翼
③身体呈流线型,体表覆羽
④用肺和气囊进行气体交换,呼吸效率高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考点】鸟类的主要特征及其适于空中飞行的特点.
【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归纳推理;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生物的分类.
【答案】D
【分析】多数鸟类营飞行生活,其结构特征总是与其生活相适应的。如家鸽前肢变成翼,有大型的正羽,排成扇形,适于飞行;身体呈流线型,可以减少飞行时的阻力;有的骨中空,有的骨愈合,食量大,直肠很短,粪便可以随时排出体外,能减轻体重;有龙骨突,胸肌发达,利于牵动两翼完成飞行动作。家鸽的体内有气囊,辅助肺完成双重呼吸,可以供给充足的氧气。
【解答】解:①鸟类用坚硬的角质喙啄取食物,这是鸟类取食的方式,但与飞行生活无直接关系,①错误;
②鸟类胸肌发达,这为飞行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同时,前肢变成翼,使得鸟类能够产生足够的升力和前进的动力。这是鸟类适应飞行生活的重要特征,②正确;
③鸟类身体呈流线型,这有助于减小飞行时的空气阻力。体表覆羽则提供了良好的保温和飞行时的稳定性。这些特征都是鸟类适应飞行生活的重要形态结构,③正确;
④鸟类用肺进行气体交换,气囊只是起到储存空气和辅助肺呼吸的作用此,④错误。
可见,②③正确,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掌握鸟类适应飞行生活的特征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2.(2025 东明县一模)“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是重要的生物学观点。下列叙述与此观点不相符的是(  )
A.水螅的触手上有刺细胞,有利于觅食和避敌
B.蝗虫体表有外骨骼,能防止水分蒸发,适于陆地生活
C.家鸽体内的气囊可帮助其在飞行时进行气体交换
D.狼的犬齿较发达,与其食肉的食性相适应
【考点】鸟类的主要特征及其适于空中飞行的特点;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刺胞动物的主要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归纳推理;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生物的分类.
【答案】C
【分析】动物都有与各自生活环境和习性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特征,动物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与生活环境相适应的,这体现了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解答】解:A.水螅属于腔肠(刺胞)动物,生活在水中;身体呈辐射对称;体表有刺细胞,有利于觅食和避敌,A正确。
B.蝗虫属于节肢动物,体表具有坚硬的外骨骼,有保护和支持内部的柔软器官、防止体内水分的蒸发散失的作用,B正确。
C.家鸽的体内有许多与肺相通的气囊,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气囊本身并没有气体交换的作用,只能贮存空气,协助肺完成双重呼吸,为飞行提供充足的氧气,C错误。
D.狼是肉食性动物,与其食性相适应,犬齿较发达,适于撕裂实物,D正确。
故选:C。
【点评】掌握各类动物的特征是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
3.(2025 云南模拟)穿山甲被覆鳞甲,外观很像爬行动物,但在分类上属于哺乳动物,主要的判断依据是(  )
A.体内受精 B.用肺呼吸
C.胎生、哺乳 D.在陆地生活
【考点】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
【专题】归纳推理;生物的分类.
【答案】C
【分析】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体表被毛,牙齿有门齿、臼齿和犬齿的分化,胎生、哺乳。
【解答】解:胎生和哺乳是判断哺乳动物的主要依据,穿山甲虽然被覆鳞甲,外观很像爬行动物,但它生殖发育方式是胎生、哺乳,所以,穿山甲属于哺乳动物。因此,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掌握哺乳动物的特征是解题关键。
4.(2025 烟台一模)哺乳动物的生殖方式是(  )
A.胎生 B.卵生 C.寄生 D.卵胎生
【考点】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
【专题】课本知识同类信息;热点问题;归纳推理;动物的生殖和发育专题.
【答案】A
【分析】哺乳动物的生殖方式是胎生、哺乳,据此答题.
【解答】解: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体表有毛,牙齿分化,体腔内有膈,心脏四腔,用肺呼吸,大脑发达,体温恒定,胎生,哺乳。胎生哺乳是哺乳动物特有的生殖发育特点,提高了后代的成活率。
故选:A。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哺乳动物特有的生殖发育特点是胎生、哺乳.
5.(2025 榆次区一模)宁陕小头蛇是我国特有的物种,其体表覆盖的角质鳞片能够(  )
A.保持体温 B.促进运动
C.辅助皮肤呼吸 D.减少体内水分的蒸发
【考点】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
【专题】归纳推理;生物的分类.
【答案】D
【分析】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体表覆盖角质的鳞片或甲;用肺呼吸;大多数种类在陆地上产卵,卵表面有坚韧的卵壳。
【解答】解:A.虽然鳞片可能对体温有一定的保持作用,但爬行动物是变温动物,它们的体温主要随环境温度变化,A错误。
B.爬行动物的运动主要依赖于肌肉和骨骼系统,鳞片对运动的影响较小,B错误。
C.爬行动物主要通过肺进行呼吸,而不是通过皮肤。鳞片覆盖在皮肤上,实际上阻碍了皮肤与外界的直接接触,因此不可能辅助皮肤呼吸,C错误。
D.角质鳞片能够有效减少体内水分的蒸发,帮助爬行动物在干燥环境中生存,D正确。
故选:D。
【点评】掌握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是解题的关键。
6.(2025 方山县一模)下列动物的结构与其功能对应错误的是(  )
A.水螅的刺细胞——捕食、防御
B.蚯蚓湿润的体壁——呼吸
C.蝗虫的外骨骼——防止水分散失
D.家鸽的气囊——气体交换
【考点】鸟类的主要特征及其适于空中飞行的特点;刺胞动物的主要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蚯蚓的特征;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专题】归纳推理;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生物的分类.
【答案】D
【分析】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现象是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生物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包括两层意思:一定的结构产生与之相对应的功能;任何功能都需要一定的结构来完成。
【解答】解:A、水螅属于腔肠动物,体表有刺细胞,是刺胞动物特有的攻击和防御的利器,在触手处尤其多,A正确。
B、蚯蚓属于环节动物,没有专门的呼吸器官,依靠湿润的体壁与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B正确。
C、蝗虫属于节肢动物中的昆虫,体表具有外骨骼;外骨骼可以保护和支持内部的柔软器官,防止体内的水分蒸发,使蝗虫能更好的适应陆地生活,C正确。
D、家鸽的身体有发达的气囊,这些气囊与肺相通,气囊的作用是储存空气,不能进行气体交换,家鸽的进行气体交换的器官是肺,D错误。
故选:D。
【点评】掌握生物体的形态结构特点以及各结构的功能是解题关键。
7.(2025 巨野县一模)名字里有“鱼”字的动物不一定是鱼类,下列名称里面有“鱼”的动物中属于鱼类的是(  )
A.章鱼 B.鲍鱼 C.鲸鱼 D.鲫鱼
【考点】鱼类的主要特征.
【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归纳推理;生物的分类.
【答案】D
【分析】鱼类的特征:生活在水中,鱼体表大都覆盖有鳞片,减少水的阻力,用鳃呼吸,用鳍游泳,靠尾部和躯干部的左右摆动和鳍的协调作用来不断向前游动。
【解答】解:A、章鱼无脊柱,身体柔软、有外套膜,属于软体动物,错误;
B、鲍鱼无脊柱,身体柔软、有外套膜,属于软体动物,错误;
C、鲸鱼是生活在水中,用肺呼吸,胎生哺乳,属于哺乳动物,错误;
D、鲫鱼终生生活在水中,身体呈梭形,用鳃呼吸,用鳍游泳,属于鱼类,正确。
故选:D。
【点评】关键知道鱼类的主要特征,即: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用鳍游泳。有些动物虽然叫鱼,但不一定就是鱼类。
8.(2024秋 包河区期末)“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是重要的生命观念。脊椎动物都具有适应其生活方式和环境的主要特征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鲫鱼身体呈流线型,适应水生生活
B.乌龟用肺呼吸,适应水陆两栖
C.鸟类骨骼中空且薄,适应飞行生活
D.野兔大脑发达,适应多变的环境
【考点】鱼适于水中生活的形态结构特点和生理特点;鸟类的主要特征及其适于空中飞行的特点;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专题】归纳推理;生物的分类.
【答案】B
【分析】适应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指生物的形态结构适合于完成一定的功能,二是指生物的形态结构及其功能适合于该生物在特定的环境中生存和繁殖。
【解答】解:A.鲫鱼的身体呈流线型,可以减少其在水中运动时的阻力,与水中生活相适应,A正确。
B.乌龟用肺呼吸,与陆地生活相适应,B错误。
C.鸟类骨骼轻、薄、坚固,长骨中空,能减轻飞行的体重,与飞行生活相适应,C正确。
D.野兔等哺乳动物是脊椎动物中最高等的类群,普遍具有发达的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能够对复杂多变的环境及时做出灵敏的反应,是对复杂环境的适应,D正确。
故选:B。
【点评】掌握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是解题的关键。
9.(2024秋 潼南区期末)2023年2月,专家对重庆武隆天星竖井开展科学考察时,发现了中国特有的濒危物种——红点齿蟾,它具有四肢,皮肤裸露,成体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据此推测其属于的动物类群是(  )
A.鱼类 B.爬行动物 C.两栖动物 D.节肢动物
【考点】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
【专题】归纳推理;生物的分类.
【答案】C
【分析】两栖动物主要特征: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大多生活在陆地上,也可在水中游泳,用肺呼吸,皮肤可辅助呼吸。
【解答】解: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大多生活在陆地上,也可在水中游泳,用肺呼吸,皮肤可辅助呼吸,根据题干中红点齿蟾的特征可推测属于两栖动物,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点评】掌握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是解题的关键。
10.(2024秋 包河区期末)水族馆里水生动物多种多样,可谓“鱼龙混杂”。请运用你的“火眼金睛”,指出下列哪一组是真正的鱼类(  )
①鱿鱼
②大黄鱼
③鲫鱼
④鳄鱼
⑤鳝鱼
⑥鲸鱼
A.④⑤⑥ B.①②④ C.②③⑥ D.③④⑥
【考点】鱼类的主要特征;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专题】归纳推理;生物的分类.
【答案】C
【分析】鱼类的主要特征:生活在水中,体表大都覆盖有鳞片,用鳃呼吸,靠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及鳍的协调作用游泳。
【解答】解:①鱿鱼身体柔软,有外套膜,属于软体动物;
②大黄鱼、③鲫鱼、⑥鳝鱼,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用鳍游泳,属于鱼类;
⑤鳄鱼体表覆盖角质的鳞片,用肺呼吸,属于爬行动物;
⑦鲸鱼用肺呼吸,胎生哺乳,属于哺乳动物;
因此是真正的鱼类的一组是②③⑥,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点评】掌握鱼类的主要特征是解题的关键。
11.(2024秋 南川区期末)蝙蝠每年繁殖一次,每次产1~2崽,蝙蝠虽然能够飞行,但不属于鸟类,而属于哺乳动物,主要原因是(  )
A.用肺呼吸 B.胎生、哺乳
C.体温恒定 D.心脏有四腔
【考点】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
【专题】归纳推理;生物的分类.
【答案】B
【分析】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体表有毛;胎生,哺乳;牙齿有门齿、犬齿和臼齿的分化。
【解答】解:蝙蝠每次产1~2崽,属于胎生,因此蝙蝠属于哺乳动物的主要原因是胎生哺乳,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点评】掌握哺乳类的主要特征是解题的关键。
12.(2024秋 南川区期末)爬行动物比两栖动物更适应陆地生活的原因是(  )
①体表覆盖鳞片或甲
②完全用肺呼吸
③体温不恒定
④卵表面有坚韧的卵壳
⑤生殖和发育摆脱了对水环境的依赖
A.①②④ B.①②③⑤ C.③④⑤ D.①②④⑤
【考点】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陆生动物及其与环境相适应的特征.
【专题】归纳推理;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生物的分类.
【答案】D
【分析】爬行动物:体表覆盖角质的鳞片或甲;用肺呼吸;在陆地上产卵,卵表面有坚韧的卵壳。
【解答】解:①体表覆盖鳞片或甲是爬行动物的一个重要特征,这种结构有助于减少体内水分的蒸发,使它们能在相对干燥的环境中生存,从而更适应陆地生活。因此,①是正确的。
②爬行动物的肺发达,只靠肺就能满足在陆地上对氧气的需要,②是正确的。
③虽然爬行动物的体温不恒定(它们是变温动物),但这并不是它们更适应陆地生活的原因。因此,③是错误的。
④坚韧的卵壳使得爬行动物的卵能够在陆地上孵化,从而摆脱了对水环境的依赖。因此,④是正确的。
⑤爬行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完全摆脱了对水环境的依赖。这是爬行动物能终生生活在陆地上的重要原因。因此,⑤是正确的。
可见,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掌握爬行动物适应陆地生活的特点是解题的关键。
13.(2024秋 潼南区期末)每种动物都有适应于其生活环境的呼吸器官。下列生物与其呼吸器官对应正确的是(  )
A.海豚——鳃
B.青蛙——湿润的皮肤
C.蜥蜴——肺,皮肤辅助呼吸
D.家鸽——肺,气囊辅助呼吸
【考点】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鸟类的主要特征及其适于空中飞行的特点.
【专题】归纳推理;生物的分类.
【答案】D
【分析】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动物有着与环境相适应的呼吸器官或结构,生活在陆地上的动物一般用肺或气管等进行呼吸,生活在水中的动物一般用鳃进行呼吸。
【解答】解:A.海豚是哺乳动物,用肺呼吸,A错误。
B.青蛙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B错误。
C.蜥蜴是爬行动物,用肺呼吸,C错误。
D.家鸽属于鸟类,气囊辅助肺呼吸,D正确。
故选:D。
【点评】掌握各动物的呼吸器官是解题的关键。
14.(2024秋 长沙期末)水族馆里的水生动物多种多样,可谓“鱼龙混杂”。请你说出下列分类不正确的是(  )
①娃娃鱼②鲍鱼③海马④章鱼⑤甲鱼⑥中华鲟⑦鲸⑧海豚
A.②④——软体动物 B.③⑥——鱼类
C.①⑤——两栖动物 D.⑦⑧——哺乳动物
【考点】鱼类的主要特征.
【专题】归纳推理;生物的分类.
【答案】C
【分析】鱼类的主要特征:生活在水中,鱼体表大都覆盖有鳞片,减少水的阻力,用鳃呼吸,用鳍游泳,靠尾部和躯干部的左右摆动和鳍的协调作用来不断向前游动。
【解答】解:①娃娃鱼属于两栖动物,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既能在水中生活,又可以在陆地上生活,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
②鲍鱼、④章鱼的身体柔软,有外套膜,贝壳退化,属于软体动物。
③海马、⑥中华鲟都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用鳍游泳,属于鱼类。
⑤甲鱼体表覆盖甲,用肺呼吸,体内受精,陆地产卵,卵表面有坚韧的卵壳保护,属于爬行动物。
⑦鲸、⑧海豚都是胎生哺乳的,属于哺乳动物。
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掌握各类动物的主要特征是解题的关键。
15.(2024秋 潼南区期末)长江重庆段拥有丰富的鱼类资源,包括国家一级保护水生野生动物长江鲟,下列特征不属于长江鲟的是(  )
A.用鳃呼吸 B.用鳍协调游泳
C.变温动物 D.身体分为头和尾
【考点】鱼类的主要特征.
【专题】归纳推理;生物的分类.
【答案】D
【分析】鱼类的主要特征:鱼类终生生活在水中,身体呈梭形,体表大多覆盖着鳞片,用鳃呼吸,用鳍游泳。
【解答】解:长江鲟属于鱼类,用鳃呼吸,靠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以及鳍的协调作用游,体温会随环境的改变而改变,属于变温动物,身体分为头部、躯干部和尾部,故ABC正确,D错误。
故选:D。
【点评】掌握鱼类的主要特征是解题的关键。
16.(2024秋 滨海新区期末)下列关于青蛙、大鲵等两栖动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既可以生活在水中,又可以生活在陆地上
B.幼体生活在水中,成体生活在陆地上
C.幼体用鳃呼吸,成体用肺呼吸
D.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大多生活在陆地上,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
【考点】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
【专题】归纳推理;生物的分类.
【答案】D
【分析】两栖动物是指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既能生活在水中,也能生活在潮湿的陆地上,主要用肺呼吸,兼用皮肤呼吸,常见的两栖动物有青蛙、蟾蜍、大鲵和蝾螈等。
【解答】解:A.两栖动物是幼体生活在水中,成体能生活在陆地上,也能生活在水中,故A错误。
B.两栖动物幼体必须生活在水中,不是既可以生活在水中,又可以生活在陆地上,故B错误。
C.两栖动物幼体用鳃呼吸;成体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故C错误。
D.两栖动物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生活在陆地上,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掌握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是解题的关键。
17.(2024秋 二七区期末)有人说,鸟的全身都是为飞行而设计的。下列关于鸟类适于飞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身体呈流线型,有利于减少飞行时的阻力
B.胸骨上附着发达的胸肌,为飞行提供强大的动力
C.呼气和吸气都能在肺和气囊里进行气体交换
D.骨骼轻、薄,可减轻体重
【考点】鸟类的主要特征及其适于空中飞行的特点.
【专题】归纳推理;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
【答案】C
【分析】鸟类与其飞行生活相适应的结构特点为:前肢变成翼;体表被覆羽毛,具有保温作用;身体呈流线型,可以减少飞行时的阻力;有的骨中空,有的骨愈合,直肠很短,能减轻体重。鸟类的胸骨上有高耸的突起部分叫做龙骨突,龙骨突的两侧有发达的肌肉﹣﹣胸肌,胸肌发达收缩有力,飞行时能产生强大的动力,利于牵动两翼完成飞行动作,鸟类的食量大,为它的飞行生活提供大量的能量,鸟类有气囊,与肺相通,鸟类的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气囊本身并没有气体交换的作用,气囊的功能是贮存空气。
【解答】解:A.鸟类的身体呈流线型,这种设计有助于减少飞行时的空气阻力,使鸟类能够更高效地飞行,A正确。
B.鸟类的胸骨上有高耸的龙骨突,龙骨突上附着着发达的胸肌。这些胸肌是鸟类飞行时的主要动力来源,使它们能够扇动翅膀产生升力,B正确。
C.鸟类的呼吸方式独特,它们使用肺进行气体交换,但气囊并不直接参与气体交换。气囊的主要功能是储存空气,帮助鸟类在飞行时进行双重呼吸,即每次呼吸时,空气都会两次经过肺进行气体交换。但气囊本身并不进行气体交换,C错误。
D.鸟类的骨骼轻、薄且坚固,这种设计既减轻了体重,又保证了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使鸟类能够飞行,D正确。
故选:C。
【点评】掌握鸟类与其飞行生活相适应的结构特点是解题关键。
二.实验探究题(共1小题)
18.(2024秋 龙岗区期末)每年10月至次年4月是深圳的观鸟“黄金季”,有数万只长途迁徙的候鸟在深圳湾停歇。某校生物社团组织同学们前往深圳湾开启了一场观鸟研学之旅,并对鸟类为什么适合于飞行,展开了探究:
【查阅资料】
绝大多数鸟善于飞行,有的鸟甚至能从北半球飞到南半球。有些鸟飞行高度甚至可达一万米左右。
【设计实验】
(1)为探究鸟的体型适于飞行,同学们设计了如图1所示的实验。用甲、乙两泡沫,将甲加工成圆柱体,将乙加工成流线型,但保证两者质量  相同 。
(2)用细线将甲、乙两泡沫分别悬挂起来,在前方相同距离、用相同风力的吹风机吹甲、乙两泡沫,如果乙泡沫被吹动的距离更小,则说明  流线型体型适合于飞行(或流线型体型不易被风吹跑或流线型体型可以抗风阻) 。
【制作模型】
(3)同学们还制作了鸟类呼吸系统模型(如图2),图中的大气球模拟的是鸟的  肺 ,小气球模拟的是鸟的  气囊 。请指出该模型的不足之处: 吸管没有分支无法模拟支气管(或只有一个大气球无法模拟鸟的双肺或红蓝细线不是空心的不能很好的模拟毛细血管或小气球与大气球之间不联通,因此无法通气) 。(答出一点即可)
【成果交流】
(4)除了流线型体形和双重呼吸外,请你再举出一个鸟类适于飞行的特征: 前肢变成翼(或骨薄而轻或长骨中空等) (答出一点即可)。
【考点】鸟类的主要特征及其适于空中飞行的特点;探究鸟适于飞行的特点.
【专题】对照实验思想;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
【答案】(1)相同;
(2)流线型体型适合于飞行(或流线型体型不易被风吹跑或流线型体型可以抗风阻);
(3)肺;气囊;吸管没有分支无法模拟支气管(或只有一个大气球无法模拟鸟的双肺或红蓝细线不是空心的不能很好的模拟毛细血管或小气球与大气球之间不联通,因此无法通气);
(4)前肢变成翼(或骨薄而轻或长骨中空等)。
【分析】鸟类的主要特征是体表被覆羽毛,前肢变成翼,有喙无齿,用肺呼吸,气囊辅助呼吸,卵生等。
【解答】解:(1)用甲、乙两泡沫,将甲加工成圆柱体,将乙加工成流线型,保证两者质量相同。这样才能在实验中排除质量这一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干扰,使实验只研究物体形状这一变量对被吹动距离的影响,从而准确探究鸟的体型适于飞行这一问题。 (2)如果乙泡沫被吹动的距离更小,则说明鸟的流线型体型更有利于减少空气阻力,适于飞行。因为在相同风力等条件下,流线型的乙泡沫受到的空气阻力更小,所以被吹动的距离更小,这就模拟了鸟类在飞行中流线型体型能减少空气阻力,更有利于飞行。
(3)图中的大气球模拟的是鸟的肺,小气球模拟的是鸟的气囊。鸟类的呼吸系统中,气囊与肺相通,在呼吸过程中起到辅助呼吸等重要作用,通过这样的模型可以直观地展示鸟类呼吸系统的部分结构。
该模型的不足之处可能有吸管没有分支无法模拟支气管;只有一个大气球无法模拟鸟的双肺;红蓝细线不是空心的不能很好的模拟毛细血管;小气球与大气球之间不联通,因此无法通气。
(4)鸟类的前肢变成翼,用翼在空中飞行;骨骼轻、薄、坚固,有些骨内部中空:这样的骨骼特点可以减轻鸟类的体重,使鸟类在飞行时更加轻便,有利于飞行。比如鸟类的长骨中空,既保证了骨骼的强度,又大大减轻了重量。胸肌发达:胸肌发达可以为鸟类飞行提供强大的动力。鸟类的胸肌附着在龙骨突上,在飞行时能有力地牵动翅膀扇动,产生足够的升力和推力,确保鸟类能够在空中飞行。
故答案为:(1)相同;
(2)流线型体型适合于飞行(或流线型体型不易被风吹跑或流线型体型可以抗风阻);
(3)肺;气囊;吸管没有分支无法模拟支气管(或只有一个大气球无法模拟鸟的双肺或红蓝细线不是空心的不能很好的模拟毛细血管或小气球与大气球之间不联通,因此无法通气);
(4)前肢变成翼(或骨薄而轻或长骨中空等)。
【点评】掌握鸟类适于飞行的特点是解题的关键。
三.解答题(共2小题)
19.(2024秋 包河区期末)不同类群的动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了不同的呼吸结构和呼吸方式。如图是四类动物及他们参与呼吸的相关结构,请据图回答问题:
(1)鲫鱼终身生活在水里,依靠  鳃 (图丁)在水中进行气体交换。
(2)图甲为一对薄膜状的囊状物构成的肺,结构十分简单,不发达,需要其他器官辅助呼吸。图甲是  青蛙 (鲫鱼/青蛙/鸟类/蝙蝠)的呼吸结构。
(3)鸟类呼吸系统发达,体腔内有许多与肺相连通的气囊。图  丙 (甲/乙/丙/丁)为鸟类呼吸系统的部分结构,鸟类气体交换的场所是  肺 。
(4)蝙蝠是其中最高等的脊椎动物,它在生殖与发育方面区别于青蛙、鸟类的特征是  胎生、哺乳 ,从而大大提高了后代的成活率。
【考点】鸟类的主要特征及其适于空中飞行的特点;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鱼适于水中生活的形态结构特点和生理特点.
【专题】归纳推理;生物的分类.
【答案】(1)鳃;
(2)青蛙;
(3)丙;肺;
(4)胎生、哺乳。
【分析】图中的鲫鱼是鱼类,青蛙是两栖类,蝙蝠是哺乳类;甲是两栖动物的肺,乙是哺乳动物的肺,丙图是鸟类的肺,丁是鳃。
【解答】解:(1)鱼类终生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鳃中鳃丝多而密,富含毛细血管,能够进行气体交换。鲫鱼属于鱼类,依靠鳃在水中进行气体交换。
(2)鲫鱼用鳃呼吸;鸟类呼吸方式独特为双重呼吸,有气囊辅助呼吸;蝙蝠属于哺乳动物,哺乳动物的肺发达,密布肺泡,极大的增加了与气体的接触面积,提高气体交换效率;只有两栖动物的肺结构简单,不发达,还需要用皮肤辅助呼吸,青蛙属于两栖动物,图甲为一对薄膜状的囊状物构成的肺,结构十分简单,不发达,需要其他器官辅助呼吸,那么图甲是青蛙的肺。
(3)鸟类呼吸方式独特为双重呼吸,有与肺相连的气囊辅助呼吸,图中丙图肺部有与之相连的气囊,因此图丙是鸟类的肺,肺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气囊能够暂时储存气体,不能进行气体交换。
(4)蝙蝠属于哺乳动物,哺乳动物体表被毛,牙齿分化,神经系统发达,生殖和发育特点为胎生、哺乳,极大的提高了后代的存活率。鸟类的生殖发育特点为卵生,卵外有坚硬的卵壳保护内部结构,青蛙(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特点为卵生,生殖和发育离不开水。胎生、哺乳也是蝙蝠在生殖发育方面区别于青蛙和鸟类的特征。
故答案为:(1)鳃;
(2)青蛙;
(3)丙;肺;
(4)胎生、哺乳。
【点评】掌握各类动物的主要特征是解题的关键。
20.(2024秋 包河区期末)下列叙述是否正确。
(1)既能生活在水中,又能生活在陆地上的动物是两栖类。  错误 
(2)植树造林可以保持水土,这体现了植物的潜在价值。  错误 
(3)在生物进化的历程中,既有新物种产生,也有一些物种灭绝。  正确 
(4)浮在水面上的鸭子,不游动时不需要消耗能量。  错误 
(5)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在低营养级和高营养级间反复循环。  错误 
【考点】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生物的多样性的内涵和价值;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的流动.
【专题】归纳推理;生态系统专题;生物的分类.
【答案】(1)错误。
(2)错误。
(3)正确。
(4)错误。
(5)错误。
【分析】1.两栖动物是雌雄异体,在水中完成体外受精;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发育为变态发育,成体既能生活在水中,又能生活在陆地上,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
2.直接价值是指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和工业原料等实用意义的,以及有旅游观赏、科学研究和文学艺术创作等非实用意义。间接价值(也叫生态功能)是指对生态系统起到重要调节作用。潜在价值是指目前人类尚不清楚的价值。
3.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
4.生物时时刻刻都需要消耗能量,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
5.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解答】解:(1)两栖动物的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经变态发育,成体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既能在水中生活,又可以在陆地上生活的一类动物。但是既能生活在水中,又能生活在陆地上的动物不一定是两栖动物,如乌龟、蛇既能生活在水中,又能生活在陆地上,但是属于爬行动物不是两栖类动物。故题干说法错误。
(2)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价值巨大。①直接价值:如动植物为人类提供的粮食、油料、蔬菜、水果、肉、奶、蛋及许多药物等。②间接价值:生物多样性在自然界的物质循环、净化环境、改良土壤、涵养水源及调节气候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③潜在价值:人类所认识和利用的是生物的一小部分,大量的野生生物的使用价值目前还不清楚,它们具有巨大的潜在使用价值。因此,植树造林可以保持水土、调节气候等,这是利用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故题干说法错误。
(3)现代各种生物都是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进化而来的;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既有新的生物种类产生,也有一些生物种类的灭绝,题干说法正确。
(4)能量是体内有机物在氧的作用下分解释放的,生命活动需要能量,浮在水面上的鸭,游动时需要消耗能量,因此题干说法错误。
(5)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是反复循环,是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也就是从无机物如二氧化碳、水、无机盐→有机物→二氧化碳、水、无机盐→有机物的过程。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是逐级递减,而且流动是单向的、不是循环的,最终在环境中消失。故题干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1)错误。
(2)错误。
(3)正确。
(4)错误。
(5)错误。
【点评】掌握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生物多样性的价值、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能量流动是解题的关键。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