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押题卷】2025年中考生物考前冲刺 显微镜的使用(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中考押题卷】2025年中考生物考前冲刺 显微镜的使用(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5-05-16 16:24: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5年中考生物复习考前冲刺 显微镜的使用
一.选择题(共13小题)
1.(2025 巨野县一模)要使看到的细胞最大,可换选的镜头是(  )
A.甲、乙 B.甲、丙 C.乙、丙 D.甲、丁
2.(2024秋 山丹县期末)如图是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临时装片的两个视野,要把视野中的物像从图甲转变为图乙。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玻片向下方移动、换成低倍镜
B.玻片向下方移动、换成高倍镜
C.玻片向上方移动、换成低倍镜
D.玻片向上方移动、换成高倍镜
3.(2024秋 山丹县期末)如图是普通光学显微镜的结构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光线较暗时,应转动4选择平面镜
B.如果视野中有污点,可能存在于4上
C.若观察到的物像模糊,可以调节6使物像更清晰
D.若1的倍数为10×,选用3物镜的倍数为15×,则物像被放大了25倍
4.(2024秋 固始县期末)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第一次使用的目镜是5×,物镜是10×,第二次使用的目镜是10×,物镜是45×。与第一次观察结果相比,第二次的情况是(  )
A.视野更亮、细胞数目更多
B.视野更亮、细胞数目更少
C.视野更暗、细胞数目更多
D.视野更暗、细胞数目更少
5.(2024秋 二七区期末)某同学用显微镜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其视野依次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将装片向右移动可将①调整为②
B.用更高倍数的物镜观察可将②调整为③
C.从②调整到③,视野亮度会变亮
D.应转动粗准焦螺旋将③调整为④
6.(2025 辽宁模拟)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第一次观察时选择的目镜为5×、物镜为10×,第二次观察时选择的目镜为5×、物镜为40×。与第一次的观察结果相比,第二次的情况是(  )
A.视野更亮,细胞数目更多
B.视野更亮,细胞数目更少
C.视野更暗,细胞数目更多
D.视野更暗,细胞数目更少
7.(2024秋 东川区期末)小明以菠菜叶片为材料,制作玻片标本,并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观察菠菜叶片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直接使用高倍镜观察
B.使用显微镜观察时,想要使视野中的物像更加清晰应调节粗准焦螺旋
C.盖盖玻片时,让其一侧先接触液滴,再缓缓放下
D.在观察装片时,视野中有一污点,移动装片,污点动,则污点一定在物镜上
8.(2024秋 盘龙区期末)下面为单目显微镜的目镜和物镜镜头,在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时,要使视野内看到的细胞数目尽可能多,应选择的一组镜头是(  )
A.①和③ B.①和④ C.②和③ D.②和④
9.(2024秋 泉州期末)如图是双目电光源显微镜,其中可以放大物像的部件有(  )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10.(2024秋 泉州期末)使用双目电光源显微镜观察时,发现了如下现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可以通过调节细准焦螺旋来避免出现重叠现象①
B.盖盖玻片不当导致现象②,可等待气泡自行消失
C.取材时未漱口或漱口不干净,则可能出现现象③
D.左右移动装片可判断现象④的污点是否在物镜上
11.(2024秋 九龙坡区期末)用显微镜观察黑藻叶片细胞时,想要看到的细胞数目最多,应选择的目镜和物镜组合是(  )
A.10×、4× B.10×、10× C.12.5×、4× D.12.5×、10×
12.(2024秋 青县期末)某同学用显微镜观察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当他把物镜由10倍换成40倍后,视野中的细胞体积和数目的变化是(  )
A.变大、变多 B.变大、变少 C.变小、变多 D.变小、变少
13.(2024秋 皇姑区期末)如图是显微镜的目镜和物镜,如果显微镜的放大倍数为40倍,应选用的镜头组合是(  )
A.①和③ B.①和⑤ C.②和⑤ D.①和④
二.实验探究题(共1小题)
14.(2025 锡林郭勒盟开学)观察法与实验法都是科学探究的一种方法。科学观察需要工具,显微镜就是其中一种工具。通过自己动手制作有关的动植物标本,借助于显微镜。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平时见不到的一些结构。下面请利用你学过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二所示显微镜的几个操作步骤,规范的操作顺序是    (用字母和箭头表示)。在图二的c步骤中,如果外界光线比较暗,应该选用[⑤]反光镜的凹面镜,也可以选用遮光器上的    。
(2)在观察细胞的结构时,为了使模糊的物像更加清晰,他应该转动图一显微镜中的[   ]   。
(3)图三的A图出现的问题是视野中出现了气泡,原因是盖盖玻片时操作不当所引起,其正确的操作为    。
三.解答题(共6小题)
15.(2024秋 中山区期末)图A为单目光学显微镜,B、C分别为显微镜下观察到的黑藻叶片细胞、人的口腔上皮细胞图像,D为不同放大倍数的物镜和目镜。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使用图A显微镜观察时,为了观察到物像,需要两次转动    (填“粗准焦螺旋”或“细准焦螺旋”),才能看清物像。要使观察到的细胞图像最大,从图D所示物镜(①、②)和目镜(③、④)中选用的组合是    (填序号),此时观察的视野范围    (填“变大”或“变小”)。
(2)通过光学显微镜进行观察,发现黑藻叶片细胞内有很多圆形的绿色颗粒,这些绿色颗粒是    ,它是细胞中的一种能量转换器,即将光能转化成    储存在有机物中。
(3)与黑藻叶片细胞相比,C不具有的细胞结构是    。
16.(2024秋 二七区期末)大白菜原产于我国,是秋冬季节人们经常食用的蔬菜。图1为双目显微镜的结构图。图2为大白菜的叶,它主要由绿色的叶片(如A区域)和白色的叶柄(如B区域)组成。请据图回答问题。
(1)为观察大白菜不同区域的细胞结构,同学们进行了如下操作,用滴管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    ,放入被观察材料,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液滴,然后缓慢放下,避免盖玻片下出现    。
(2)用显微镜观察装片时,转动图中的[   ]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调焦时,先双手转动[   ]   ,使载物台缓缓上升,至玻片标本尽量接近物镜。此过程要从    注视。
(3)用显微镜观察大白菜细胞时,发现A区域和B区域的细胞有所不同,如图2所示。B区域细胞结构的    更厚,对细胞起保护和支持作用;紧贴其内侧的一层膜非常薄,在光学显微镜下不易看清楚,叫做    ,该结构的主要功能是    。
(4)北方秋末冬初昼夜温差大,帮助大白菜积累了糖分,糖分储存于细胞的    (填细胞结构)中,糖类物质能防止水在低温冻结,这也造就了大白菜耐冻的特性。大白菜的叶含有大量的    组织,能够储存营养物质。
17.(2025 顺城区校级开学)图一为某同学在观察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显微镜下看到的几个视野,图二为用于观察的显微镜,图三为不同放大倍数的物镜和目镜。请据图回答:
(1)图一中要使视野①变为视野②,应调节图二中标号[   ]所示结构;要使视野中所看到的洋葱表皮细胞数量最多,应选用图三镜头    组合。
(2)如果在使用显微镜观察时,发现视野中除细胞外还有很多异物,转动目镜和移动装片异物都不动,异物很可能位于    上。
(3)图一中①~④是某同学在观察过程中看到的图像,请根据图像出现的先后顺序进行排序:   。
18.(2025 朝阳区校级开学)显微镜能帮助我们观察到用肉眼无法看到的细微结构。如图是使用显微镜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的实验,请据图回答:
(1)如图1,图甲中使用显微镜的操作步骤,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填序号),进行步骤③的操作时,应该依次转动图乙显微镜的    (填序号)结构。
(2)请根据物像特点,按照物像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序:   。要使视野从A变为C,应调节图1显微镜结构中的[   ]。
19.(2024秋 山丹县期末)图1表示小秦同学在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操作步骤,图2是他绘制的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1中,规范的操作步骤顺序是②→   →⑤(填序号与箭头)。
(2)图1中的步骤⑤滴加的液体是    ,可以在显微镜下更清晰地看到细胞结构。
(3)若小秦同学制作的是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在载玻片中央滴加的液体与步骤④滴加的液体    (填“不同”或“相同”),原因是    ,需要用    在漱净的口腔内侧壁轻刮取材,把附有碎屑的一端涂抹在液滴中。
(4)在绘制图2时,小秦出现了失误,请你指出图中的明显错误:   (答出一点即可)。
20.(2025 凉州区开学)显微镜是生物学中常用的仪器。请根据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等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要使视野从甲变为乙,应将装片往    方向移动到合适位置,再将低倍物镜转换成高倍物镜。
(2)当显微镜视野太暗时,为提高视野亮度,可以转动反光镜,选择    面镜,或转动遮光器,选择较大光圈对准通光孔。
(3)要使视野从丙(图像模糊)变为丁(图像清晰),应调节    准焦螺旋。
(4)与动物细胞相比,植物细胞特有的结构是细胞壁、液泡和    。
(5)把菠菜放在冷水里水不会变绿,放入沸水中水会变绿,这是因为高温破坏了    。
2025年中考生物复习考前冲刺 显微镜的使用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3小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答案 C B C D B D C A C C A
题号 12 13
答案 B A
一.选择题(共13小题)
1.(2025 巨野县一模)要使看到的细胞最大,可换选的镜头是(  )
A.甲、乙 B.甲、丙 C.乙、丙 D.甲、丁
【考点】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使用方法.
【答案】C
【分析】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物镜倍数越高,镜头越长;目镜倍数越高,镜头越短;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高,视野越暗,所看到的实物范围越小,放大倍数越低,视野月亮,所看到的实物范围越大.
【解答】解:显微镜的镜头有目镜和物镜两种,物镜是安装在转换器上的,因此物镜有螺丝纹。目镜是直接放在镜筒里的,因此目镜无螺纹。所以图中的③④是物镜,①②是目镜。在用显微镜观察物像时,要使看到的细胞最大,应选择放大倍数最大的目镜和物镜。在物镜中,越长的放大倍数越大,越短的放大倍数越小。目镜中越长的放大倍数反而越小,越短的放大倍数越大,故选目镜乙和丙物镜。
故选:C。
【点评】有关显微镜使用方面的题都很重要.要想做好此类题目,一定要多动手,多思考,熟能生巧.
2.(2024秋 山丹县期末)如图是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临时装片的两个视野,要把视野中的物像从图甲转变为图乙。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玻片向下方移动、换成低倍镜
B.玻片向下方移动、换成高倍镜
C.玻片向上方移动、换成低倍镜
D.玻片向上方移动、换成高倍镜
【考点】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使用方法.
【专题】归纳推理;显微镜的使用专题.
【答案】B
【分析】显微镜成倒像,物像移动方向与玻片标本移动方向相反,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物像越大,视野内细胞数目越少。
【解答】解:物像由甲转变为乙,先将玻片标本向下移动使物像移至视野中央,再转动转换器换成高倍镜,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清晰,如有需要,可以调节视野亮度,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点评】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是解题的关键。
3.(2024秋 山丹县期末)如图是普通光学显微镜的结构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光线较暗时,应转动4选择平面镜
B.如果视野中有污点,可能存在于4上
C.若观察到的物像模糊,可以调节6使物像更清晰
D.若1的倍数为10×,选用3物镜的倍数为15×,则物像被放大了25倍
【考点】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使用方法.
【专题】结构模式图;归纳推理;显微镜的使用专题.
【答案】C
【分析】图中:1目镜、2转换器、3物镜、4反光镜、5粗准焦螺旋、6细准焦螺旋。
【解答】解:A.反光镜有两面,其中凹面镜能聚光,反射的光线更强,视野更亮。故光线较暗时,应转动4选择凹面镜,A错误。
B.如果视野中有污点,可能存在于1目镜、3物镜或玻片上,4反光镜上的污点不会出现在视野中,B错误。
C.细准焦螺旋能小幅度的升降镜筒,使物像更清晰,故转动6细准焦螺旋可使看到的物像更清晰,C正确。
D.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若1目镜的倍数为10×,选用3物镜的倍数为15×,则物像被放大了150倍,D错误。
故选:C。
【点评】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是解题的关键。
4.(2024秋 固始县期末)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第一次使用的目镜是5×,物镜是10×,第二次使用的目镜是10×,物镜是45×。与第一次观察结果相比,第二次的情况是(  )
A.视野更亮、细胞数目更多
B.视野更亮、细胞数目更少
C.视野更暗、细胞数目更多
D.视野更暗、细胞数目更少
【考点】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使用方法.
【专题】归纳推理;显微镜的使用专题.
【答案】D
【分析】显微镜放大倍数越小观察到的细胞数目越多,体积越小,视野越亮,反之,放大倍数越大,观察到的细胞数目越少,体积越大,视野越暗。
【解答】解: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第一次使用的显微镜放大倍数是50倍,第二次使用的显微镜放大倍数是450倍。显微镜放大倍数越大,观察到的细胞数目越少,体积越大,视野越暗。因此,与第一次观察结果相比,第二次的情况是视野更暗、细胞数目更少。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点评】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是解题的关键。
5.(2024秋 二七区期末)某同学用显微镜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其视野依次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将装片向右移动可将①调整为②
B.用更高倍数的物镜观察可将②调整为③
C.从②调整到③,视野亮度会变亮
D.应转动粗准焦螺旋将③调整为④
【考点】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使用方法.
【专题】归纳推理;显微镜的使用专题.
【答案】B
【分析】高倍显微镜的操作顺序:使用高倍物镜之前,必须先用低倍物镜找到观察的物像,并将观察目标移到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再换上高倍镜,换用高倍镜后,视野内亮度变暗,因此一般选用较大的光圈并使用反光镜的凹面,然后调节细准焦螺旋,直到观察的物像清晰。
【解答】解:A.显微镜呈倒像,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将装片向左移动可将①(物像在视野左侧)调整为②(物像在视野中央),A错误。
B.转到转换器使低倍物镜换成高倍物镜,高倍镜下细胞体积变大,所以更换为高倍物镜可将②调整为③,B正确。
C.显微镜放大的表示越大,视野越暗,所以从②调整到③,视野亮度应变暗,C错误。
D.高倍镜下只能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清晰,D错误。
故选:B。
【点评】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是解题的关键。
6.(2025 辽宁模拟)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第一次观察时选择的目镜为5×、物镜为10×,第二次观察时选择的目镜为5×、物镜为40×。与第一次的观察结果相比,第二次的情况是(  )
A.视野更亮,细胞数目更多
B.视野更亮,细胞数目更少
C.视野更暗,细胞数目更多
D.视野更暗,细胞数目更少
【考点】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使用方法.
【专题】归纳推理;显微镜的使用专题.
【答案】D
【分析】1、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的细胞就越大,但数目越少,视野越暗;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看到的细胞就越小,但数目越多,视野越亮。
2、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物镜放大倍数和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
【解答】解: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的细胞就越大,但数目越少,视野越暗;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看到的细胞就越小,但数目越多,视野越亮。第一次物像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5×10=50(倍),第二次物像放大倍数=5×40=200,因此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增加,视野范围变小,视野变暗,视野中细胞的体积变大,细胞的数目减少,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显微镜的视野亮度和物像数目的变化。可以从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目镜放大倍数与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和放大倍数与物像数目视野亮度的关系方面来切入。
7.(2024秋 东川区期末)小明以菠菜叶片为材料,制作玻片标本,并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观察菠菜叶片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直接使用高倍镜观察
B.使用显微镜观察时,想要使视野中的物像更加清晰应调节粗准焦螺旋
C.盖盖玻片时,让其一侧先接触液滴,再缓缓放下
D.在观察装片时,视野中有一污点,移动装片,污点动,则污点一定在物镜上
【考点】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使用方法;用显微镜观察叶片的横切面和叶片的表皮.
【专题】归纳推理;显微镜的使用专题;根 茎 叶的结构和功能专题.
【答案】C
【分析】1、光学显微镜的使用步骤:取镜和安放、对光、观察、整理存放
2、用显微镜进行观察时,视野中出现了的污点,污点的位置只有三种可能:目镜、物镜或玻片标本,判断的方法是:转动目镜,污点动就在目镜,不动就不在目镜;移动载玻片,污点移动就在载玻片,不动就不在载玻片;转动转换器换用物镜,污点移动就在物镜,不动就不在物镜。
【解答】解:A.在使用显微镜观察时,通常需要先使用低倍镜找到观察目标,然后再换用高倍镜进行细致观察。如果直接使用高倍镜,由于视野范围小且焦距难以调节,很难直接找到观察目标,A错误。
B.细准焦螺旋使镜头上升或下降的范围小,能使焦距更准确,调出更加清晰的物像。因此,想要使视野中的物像更加清晰应调节细准焦螺旋,B错误。
C.在制作玻片标本时,正确的操作方法是让盖玻片的一侧先接触液滴,然后再缓缓放下,这样可以避免产生气泡,C正确。
D.结合分析可知,在观察装片时,视野中有一污点,移动装片,污点动,则说明污点在装片上,而不是在物镜上,D错误。
故选:C。
【点评】掌握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使用方法是解题关键。
8.(2024秋 盘龙区期末)下面为单目显微镜的目镜和物镜镜头,在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时,要使视野内看到的细胞数目尽可能多,应选择的一组镜头是(  )
A.①和③ B.①和④ C.②和③ D.②和④
【考点】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使用方法.
【专题】归纳推理;显微镜的使用专题.
【答案】A
【分析】使用显微镜时: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越暗,所观察到的物像体积越大,视野内所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少;相反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视野越亮,所观察到的物像体积越小,视野内所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多。
图中,①②无螺纹,是目镜,③④有螺纹,是物镜。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目镜越短,放大倍数越大;物镜正好相反。
【解答】解: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显微镜放大倍数越小,观察到的细胞数目越多,因此,要使视野内看到的细胞数目尽可能多,应使放大倍数最小故应选择低倍目镜①和低倍物镜③,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是解题的关键。
9.(2024秋 泉州期末)如图是双目电光源显微镜,其中可以放大物像的部件有(  )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考点】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使用方法.
【专题】结构模式图;归纳推理;显微镜的使用专题.
【答案】C
【分析】图中的①是目镜、②是转换器、③是物镜、④是底光源。
【解答】解:显微镜的镜头有目镜和物镜两种,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目镜和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因此①目镜、③物镜都具有放大物像的作用;②转换器是安装物镜、转换物镜的结构;④底光源能提供照明、调节光线强度的作用。因此双目电光源显微镜可以放大物像的部件有①目镜、③物镜,C不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掌握显微镜的结构和功能是解题的关键。
10.(2024秋 泉州期末)使用双目电光源显微镜观察时,发现了如下现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可以通过调节细准焦螺旋来避免出现重叠现象①
B.盖盖玻片不当导致现象②,可等待气泡自行消失
C.取材时未漱口或漱口不干净,则可能出现现象③
D.左右移动装片可判断现象④的污点是否在物镜上
【考点】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使用方法;制作临时装片观察植物细胞;制作临时装片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专题】归纳推理;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专题;显微镜的使用专题.
【答案】C
【分析】1)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简要步骤:擦(载玻片和盖玻片)→滴(清水)→撕(内表皮)→展(用解剖针展开内表皮)→盖(用镊子盖盖玻片)→染(用碘液染色)→吸(用吸水纸)。
(2)制作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简要步骤:擦(载玻片和盖玻片)→滴(生理盐水)→漱(凉开水)→刮(用牙签)→涂→盖(用镊子盖盖玻片)→染(用碘液)→吸(用吸水纸)。
【解答】解:A.图①细胞重叠是因为标本没展平,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清晰,A错误。
B.出现气泡通常是由于盖盖玻片时操作不当,气泡不会自行消失,B错误。
C.视野中存在杂质可能是由于取材时未漱口或漱口不干净,导致口腔中的食物残渣、细菌等杂质进入样本中,C正确。
D.用显微镜进行观察时,视野中出现了的污点,污点的位置只有三种可能:目镜、物镜或玻片标本,判断的方法是:转动目镜,污点动就在目镜,不动就不在目镜;移动载玻片,污点移动就在载玻片,不动就不在载玻片;转动转换器换用物镜,污点移动就在物镜,不动就不在物镜,D错误。
故选:C。
【点评】掌握制作洋葱表皮细胞和人体口腔上皮细胞的临时装片的方法及显微镜的使用方法是解题的关键。
11.(2024秋 九龙坡区期末)用显微镜观察黑藻叶片细胞时,想要看到的细胞数目最多,应选择的目镜和物镜组合是(  )
A.10×、4× B.10×、10× C.12.5×、4× D.12.5×、10×
【考点】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使用方法.
【专题】归纳推理;显微镜的使用专题.
【答案】A
【分析】显微镜放大倍数越小观察到的细胞数目越多,体积越小,视野越亮,反之,放大倍数越大,观察到的细胞数目越少,体积越大,视野越暗。
【解答】解: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显微镜放大倍数越小观察到的细胞数目越多,A放大倍数为40倍;B放大倍数为100倍;C放大倍数为50倍;D放大倍数为125倍。可见,C放大倍数最小,视野中能看到的细胞数量会最多,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掌握显微镜放大倍数越小观察到的细胞数目越多是解题的关键。
12.(2024秋 青县期末)某同学用显微镜观察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当他把物镜由10倍换成40倍后,视野中的细胞体积和数目的变化是(  )
A.变大、变多 B.变大、变少 C.变小、变多 D.变小、变少
【考点】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使用方法.
【专题】归纳推理;显微镜的使用专题.
【答案】B
【分析】一台显微镜的目镜与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就是该显微镜的放大倍数。
【解答】解: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观察到的物像就越大,但观察的视野范围就越小,视野中物像的数量就越少。故把物镜由10倍换成40倍后,视野中的细胞体积和数目的变化是变大、变少,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掌握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使用方法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3.(2024秋 皇姑区期末)如图是显微镜的目镜和物镜,如果显微镜的放大倍数为40倍,应选用的镜头组合是(  )
A.①和③ B.①和⑤ C.②和⑤ D.①和④
【考点】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使用方法.
【答案】A
【分析】图中①②⑤是物镜,③④目镜。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倍数×目镜倍数。物镜倍数越高,镜头越长;目镜倍数越高,镜头越短。
【解答】解: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倍数×目镜倍数。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目镜越短放大倍数越大。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少,细胞的体积越大,显微镜放大的倍数越小,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多,细胞的体积越小。分析可知,如果显微镜的放大倍数为40倍,应选用的镜头组合是①物镜和③目镜。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是解题的关键。
二.实验探究题(共1小题)
14.(2025 锡林郭勒盟开学)观察法与实验法都是科学探究的一种方法。科学观察需要工具,显微镜就是其中一种工具。通过自己动手制作有关的动植物标本,借助于显微镜。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平时见不到的一些结构。下面请利用你学过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二所示显微镜的几个操作步骤,规范的操作顺序是  C→A→B→D (用字母和箭头表示)。在图二的c步骤中,如果外界光线比较暗,应该选用[⑤]反光镜的凹面镜,也可以选用遮光器上的  大光圈 。
(2)在观察细胞的结构时,为了使模糊的物像更加清晰,他应该转动图一显微镜中的[ ⑦ ] 细准焦螺旋 。
(3)图三的A图出现的问题是视野中出现了气泡,原因是盖盖玻片时操作不当所引起,其正确的操作为  A 。
【考点】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使用方法.
【专题】结构模式图;归纳推理;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专题;显微镜的使用专题.
【答案】(1)C→A→B→D;大光圈。
(2)⑦细准焦螺旋。
(3)A。
【分析】图中①目镜、②转换器、③物镜、④遮光器、⑤反光镜、⑥粗准焦螺旋、⑦细准焦螺旋。
【解答】解:(1)使用显微镜的正确顺序:C对光→A放玻片标本→B向下转动镜筒→D用眼观察物镜向上转动镜筒,故规范的操作顺序是C→A→B→D。在图二的c步骤中,如果外界光线比较暗,应该选用⑤反光镜的凹面镜,也可以选用遮光器上的大光圈。
(2)在观察细胞的结构时,为了使模糊的物像更加清晰,他应该转动图一显微镜中的⑦细准焦螺旋。
(3)图三的A图出现的问题是视野中出现了气泡,原因是盖盖玻片时操作不当所引起,其正确的操作为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端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液滴,然后缓缓放平。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故答案为:
(1)C→A→B→D;大光圈。
(2)⑦细准焦螺旋。
(3)A。
【点评】掌握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方法和显微镜的使用方法是解题的关键。
三.解答题(共6小题)
15.(2024秋 中山区期末)图A为单目光学显微镜,B、C分别为显微镜下观察到的黑藻叶片细胞、人的口腔上皮细胞图像,D为不同放大倍数的物镜和目镜。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使用图A显微镜观察时,为了观察到物像,需要两次转动  粗准焦螺旋 (填“粗准焦螺旋”或“细准焦螺旋”),才能看清物像。要使观察到的细胞图像最大,从图D所示物镜(①、②)和目镜(③、④)中选用的组合是  ②③ (填序号),此时观察的视野范围  变小 (填“变大”或“变小”)。
(2)通过光学显微镜进行观察,发现黑藻叶片细胞内有很多圆形的绿色颗粒,这些绿色颗粒是  叶绿体 ,它是细胞中的一种能量转换器,即将光能转化成  化学能 储存在有机物中。
(3)与黑藻叶片细胞相比,C不具有的细胞结构是  叶绿体、液泡、细胞壁 。
【考点】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使用方法;动、植物细胞结构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专题】归纳推理;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专题;显微镜的使用专题.
【答案】(1)粗准焦螺旋;②③;变小;
(2)叶绿体;化学能;
(3)叶绿体、液泡、细胞壁。
【分析】1.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上下左右均颠倒的物像,所以我们移动玻片标本时,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显微镜放大的倍数等于物镜放大倍数乘以目镜放大倍数。放大的倍数越大,放大的倍数越大,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少,体积越大;显微镜放大的倍数越小,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多,细胞的体积越小。
2.动物细胞基本结构:细胞膜、细胞核、线粒体、细胞质;植物细胞基本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线粒体、液泡、叶绿体(绿色部分)。
【解答】解:(1)粗准焦螺旋能升降镜筒,调节焦距,所以使用图A显微镜观察时,为了观察到物像,需要两次转动粗准焦螺旋才能看清物像:首先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到最低,其次缓慢上升镜筒直至看清物像。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倍数×目镜倍数。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细胞图像越大,D图中③和②的乘积最大,要使看到的细胞图像最大,应选用②③,此时观察的视野范围变小。
(2)黑藻叶片细胞内有很多圆形的绿色颗粒,这些绿色颗粒是叶绿体,它是光合作用的场所,是细胞中的一种能量转换器,即将光能转化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
(3)黑藻叶片细胞是植物细胞,与黑藻叶片细胞相比,C口腔上皮细胞不具有的细胞结构是叶绿体、液泡、细胞壁。
故答案为:(1)粗准焦螺旋;②③;变小;
(2)叶绿体;化学能;
(3)叶绿体、液泡、细胞壁。
【点评】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动物和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及异同是解题的关键。
16.(2024秋 二七区期末)大白菜原产于我国,是秋冬季节人们经常食用的蔬菜。图1为双目显微镜的结构图。图2为大白菜的叶,它主要由绿色的叶片(如A区域)和白色的叶柄(如B区域)组成。请据图回答问题。
(1)为观察大白菜不同区域的细胞结构,同学们进行了如下操作,用滴管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  清水 ,放入被观察材料,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液滴,然后缓慢放下,避免盖玻片下出现  气泡 。
(2)用显微镜观察装片时,转动图中的[ ② ]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调焦时,先双手转动[ ⑤ ] 粗准焦螺旋 ,使载物台缓缓上升,至玻片标本尽量接近物镜。此过程要从  侧面 注视。
(3)用显微镜观察大白菜细胞时,发现A区域和B区域的细胞有所不同,如图2所示。B区域细胞结构的  细胞壁 更厚,对细胞起保护和支持作用;紧贴其内侧的一层膜非常薄,在光学显微镜下不易看清楚,叫做  细胞膜 ,该结构的主要功能是  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
(4)北方秋末冬初昼夜温差大,帮助大白菜积累了糖分,糖分储存于细胞的  液泡 (填细胞结构)中,糖类物质能防止水在低温冻结,这也造就了大白菜耐冻的特性。大白菜的叶含有大量的  薄壁(营养) 组织,能够储存营养物质。
【考点】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使用方法;制作临时装片观察植物细胞;植物的几种主要组织及功能;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壁及其作用.
【专题】结构模式图;归纳推理;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专题;显微镜的使用专题;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答案】(1)清水;气泡;
(2)②;⑤粗准焦螺旋;侧面
(3)细胞壁;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4)液泡;薄壁(营养)。
【分析】1.图1中:①目镜、②转换器、③载物台、④物镜、⑤粗准焦螺旋、⑥细准焦螺旋。
2.图2中:绿色的叶片(A区域)具有叶绿体,而白色的叶柄(B区域)没有叶绿体,细胞壁更厚。
【解答】解:(1)为了观察大白菜不同区域的细胞结构,在制作临时装片时,首先需要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以保持细胞的正常形态。然后放入被观察的大白菜材料,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其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液滴,这样可以避免盖玻片下出现气泡,影响观察效果。
(2)结合题图可知,在使用显微镜观察装片时,首先需要转动②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调焦时,先双手转动⑤粗准焦螺旋,使载物台缓缓上升,直至玻片标本尽量接近物镜。在此过程中,为了避免压碎玻片或损伤镜头,需要从侧面注视物镜与玻片之间的距离。
(3)B区大白菜细胞,细胞壁起保护和支持作用。细胞膜紧贴细胞壁,控制物质进出。
(4)植物细胞的液泡内含细胞液,细胞液中溶解有多种物质,糖分主要储存在细胞的液泡中。大白菜的叶含有大量的营养组织(薄壁组织),这些组织能够储存营养物质。
故答案为:(1)清水;气泡;
(2)②;⑤粗准焦螺旋;侧面
(3)细胞壁;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4)液泡;薄壁(营养)。
【点评】掌握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显微镜的使用方法、植物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过程是解题的关键。
17.(2025 顺城区校级开学)图一为某同学在观察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显微镜下看到的几个视野,图二为用于观察的显微镜,图三为不同放大倍数的物镜和目镜。请据图回答:
(1)图一中要使视野①变为视野②,应调节图二中标号[ B ]所示结构;要使视野中所看到的洋葱表皮细胞数量最多,应选用图三镜头  EH 组合。
(2)如果在使用显微镜观察时,发现视野中除细胞外还有很多异物,转动目镜和移动装片异物都不动,异物很可能位于  物镜 上。
(3)图一中①~④是某同学在观察过程中看到的图像,请根据图像出现的先后顺序进行排序: ③④①② 。
【考点】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使用方法.
【专题】结构示意图;归纳推理;显微镜的使用专题.
【答案】(1)B;EH;
(2)物镜;
(3)③④①②。
【分析】(1)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实验步骤简单的总结为:擦、滴、撕、展、盖、吸、染。
(2)观图可知:A是粗准焦螺旋、B是细准焦螺旋、C是转换器、D是反光镜,EF是物镜、GH是目镜,解答即可。
【解答】解:(1)图一中要使视野①变为视野②,应调节图二中标号B细准焦螺旋所示结构。低倍镜下视野中,细胞体积小,细胞数量多;高倍镜下,细胞体积大,数量少。显微镜对物体的放大倍数为物镜倍数乘以目镜倍数,要使视野中所看到的洋葱表皮细胞数量最多,则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要小,即要选择放大倍数较小的物镜和目镜,由于物镜越短,放大倍数越小,所以物镜应该选E,而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所以目镜应该选择H,故应选用图三镜头EH组合。
(2)用显微镜进行观察时,视野中出现了的污点,污点的位置只有三种可能,目镜、物镜或玻片标本,判断的方法是转动目镜或移动玻片。转动目镜污点动就在目镜,不动就不在目镜;移动载玻片,污点移动就在载玻片,不动就不在载玻片;如果不在目镜和载玻片,那就一定在物镜上。所以如果在使用显微镜观察时,发现视野中除细胞外还有很多异物,转动目镜和移动装片异物都不动,异物很可能位于物镜上。
(3)图一中物像位于视野中央偏右下方③,先要把它移到视野中央,应该向右下方移动玻片标本,物像才向左上方移动移到视野中央。这样可以看到模糊的物像④,然后再转动转换器换用高倍镜可以看到被放大了的物像①,此时再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物像变清晰②。
故答案为:
(1)B;EH;
(2)物镜;
(3)③④①②。
【点评】掌握制作洋葱鳞片叶细胞临时装片操作步骤、显微镜的使用是解题的关键。
18.(2025 朝阳区校级开学)显微镜能帮助我们观察到用肉眼无法看到的细微结构。如图是使用显微镜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的实验,请据图回答:
(1)如图1,图甲中使用显微镜的操作步骤,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③①②④ (填序号),进行步骤③的操作时,应该依次转动图乙显微镜的  2、4、6、7 (填序号)结构。
(2)请根据物像特点,按照物像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序: BDAC 。要使视野从A变为C,应调节图1显微镜结构中的[ 3、7 ]。
【考点】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使用方法.
【专题】结构示意图;显微镜的使用专题.
【答案】(1)③①②④;2、4、6、7
(2)BDAC;3、7
【分析】1、显微镜的使用步骤是:取镜和安放→对光→观察→整理收纳。
2、图乙中显微镜的结构有:1目镜、2粗准焦螺旋、3细准焦螺旋、4转换器、5物镜、6遮光器、7反光镜。
【解答】解:(1)图甲中使用显微镜的操作步骤,正确的操作顺序是③对光、①放置玻片标本、②调节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④调节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上升,寻找到需要观察的物像。进行步骤③对光的操作时,应该依次转动图二显微镜的结构:2粗准焦螺旋,是镜筒上升→4转换器,使用低倍物镜→6遮光器,使用较大光圈→7转动反光镜至视野中出现明亮视野。
(2)B物像位于视野有左方,应将玻片向左方移动,移到视野的正中央D,转动转换器更换高倍物镜得到A,视野变暗,应调节反光镜和细准焦螺旋得到清晰物像C。请根据物像特点,按照物像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序BDAC,要使视野从A变为C,应调节图二显微镜结构的7反光镜和3细准焦螺旋。
故答案为:(1)③①②④;2、4、6、7
(2)BDAC;3、7
【点评】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是解题的关键。
19.(2024秋 山丹县期末)图1表示小秦同学在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操作步骤,图2是他绘制的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1中,规范的操作步骤顺序是②→ ④→③→①→⑥ →⑤(填序号与箭头)。
(2)图1中的步骤⑤滴加的液体是  碘液 ,可以在显微镜下更清晰地看到细胞结构。
(3)若小秦同学制作的是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在载玻片中央滴加的液体与步骤④滴加的液体  不同 (填“不同”或“相同”),原因是  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在清水中容易吸水涨破 ,需要用  消毒牙签 在漱净的口腔内侧壁轻刮取材,把附有碎屑的一端涂抹在液滴中。
(4)在绘制图2时,小秦出现了失误,请你指出图中的明显错误: 没有细胞壁(或多画了叶绿体) (答出一点即可)。
【考点】制作临时装片观察植物细胞;制作临时装片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专题】过程示意图;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专题.
【答案】(1)④→③→①→⑥;
(2)碘液;
(3)不同;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在清水中容易吸水涨破;消毒牙签;
(4)没有细胞壁(或多画了叶绿体)。
【分析】(1)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顺序可简单记忆为:擦,滴,撕,展,盖,染,吸。
(2)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步骤简要的概括为:擦、滴、刮、涂、盖、染、吸。
【解答】解:(1)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实验步骤简单的总结为:擦、滴、撕、展、盖、染、吸。图一中①是展、②是擦、③是撕、④是滴、⑤是染、⑥是盖,所以图1中正确的操作顺序为:②→④→③→①→⑥→⑤。
(2)步骤⑤表示染色,用的液体应为碘液,目的是为了把细胞核内的染色体染成深色,便于观察。
(3)步骤④表示滴加液体,滴加的液体是清水,目的是为了维持洋葱鳞片叶细胞的正常状态。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口腔上皮细胞如果放在清水中会吸水涨破,因此如果是制作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④步骤应该滴加的液体是生理盐水。需要用消毒牙签在漱净的口腔内侧壁轻刮几下取材。
(4)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不是植物绿色部分的细胞,有细胞壁、液泡,没有叶绿体,小秦的失误是缺细胞壁,不应该有叶绿体。
故答案为:(1)④→③→①→⑥;
(2)碘液;
(3)不同;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在清水中容易吸水涨破;消毒牙签;
(4)没有细胞壁(或多画了叶绿体)。
【点评】掌握制作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和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操作步骤及植物细胞的结构是解题关键。
20.(2025 凉州区开学)显微镜是生物学中常用的仪器。请根据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等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要使视野从甲变为乙,应将装片往  左下 方向移动到合适位置,再将低倍物镜转换成高倍物镜。
(2)当显微镜视野太暗时,为提高视野亮度,可以转动反光镜,选择  凹 面镜,或转动遮光器,选择较大光圈对准通光孔。
(3)要使视野从丙(图像模糊)变为丁(图像清晰),应调节  细 准焦螺旋。
(4)与动物细胞相比,植物细胞特有的结构是细胞壁、液泡和  叶绿体 。
(5)把菠菜放在冷水里水不会变绿,放入沸水中水会变绿,这是因为高温破坏了  细胞膜 。
【考点】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使用方法;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动、植物细胞结构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专题】过程示意图;归纳推理;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专题;显微镜的使用专题.
【答案】(1)左下
(2)凹;
(3)细;
(4)叶绿体;
(5)细胞膜。
【分析】(1)实验室使用显微镜观察的顺序是:取镜和安放、对光、放片、观察,收镜,整理实验台;
(2)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相同点: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线粒体;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不同点:植物细胞具有细胞壁、叶绿体和液泡,动物细胞不具有细胞壁、液泡、叶绿体。解答即可。
【解答】解:(1)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上下左右均颠倒的物像,所以我们移动玻片标本时,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所以要使视野从甲(位于视野左下方)变为乙视野中央,应将装片往左下方向移动到合适位置,再将低倍物镜转换成高倍物镜观察;
(2)显微镜视野亮度的调节:光线强时,用小光圈、平面镜调节;光线弱时,用大光圈、凹面镜调节。所以当显微镜视野太暗时,为提高视野亮度,可以转动反光镜,选择凹面镜,或转动遮光器,选择较大光圈对准通光孔;
(3)细准焦螺旋的作用是较小幅度的升降镜筒外,还能调出更加清晰的物像,要使视野从丙(图像模糊)变为丁(图像清晰),应调节细准焦螺旋;
(4)植物细胞和动物的细胞在结构上的相同点: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和线粒体;不同点是:植物细胞内有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而动物细胞内没有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
(5)细胞膜有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把菠菜放在冷水里水不会变绿,放入沸水中水会变绿,这是因为高温破坏了细胞膜。
故答案为:(1)左下
(2)凹;
(3)细;
(4)叶绿体;
(5)细胞膜。
【点评】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及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是解题的关键。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