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龙马潭区学校联考中考二模模拟试卷
物理试题
说明:
1.本试卷分为第一部分(选择题)和第二部分(非选择题)两部分。
2.第一部分满分38分,第二部分满分57分,满分95分。
3.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在规定位置粘贴考试用条形码。答卷时,考生务必将答案涂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题卷上无效。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和试题卷交回。预祝各位考生考试顺利!
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38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其中1~10题每小题3分,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1~12题每小题4分,有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4分,选对但不全得2分,有错的得0分。共38分)
1.从生活走向物理,以下是生活中常见的长度或时间的估计值,其中明显不符合实际的是( )
A.教室黑板的长约为4m
B.中学生的身高约为16dm
C.中学生的脉搏跳动一次所用的时间约为0.8s
D.中学生运动会百米赛跑的最好成绩约为9s
2.下列对热学知识进行的归纳总结中,正确的是( )
A.下滑时通过做功增加了物体内能
B.塞子冲出时瓶内空气内能增加
C.海边昼夜温差小是因为水的比热容小
D.小蒸汽轮机利用机械能转化成内能来工作
3.如图所示为某单缸四冲程内燃机工作示意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一个完整工作循环的顺序是:乙甲丁丙
B.乙冲程是依靠飞轮的惯性运转的
C.丙冲程发生的能量转化是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D.丁冲程发生的能量转化是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4.建立宏观与微观的联系是科学的思维方法。对下列事实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 )
A.酒香不怕巷子深——分子之间有间隔
B.冰雪消融——水分子分解
C.冬天汽车轮胎压强变小——轮胎内气体分子变小
D.敞口容器中的酒精逐渐减少——分子不断运动
5.关于安全用电,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不能在高压线附近放风筝
B.雷雨天时,不要在开阔地行走,不可躲在大树下
C.使用验电笔辨别火线时,手不要接触笔尾金属体
D.使用有金属外壳的家用电器,其外壳需要接地
6.如图所示,一只白鹭正在浅水处觅食,在水中形成了两个“影子”。关于这两个“影子”的形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影子”甲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B.“影子”乙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C.当白鹭飞起来时,两个“影子”的大小都不变
D.“影子”甲不是像,“影子”乙是虚像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面下行驶的潜水艇是通过改变自身的体积实现上浮和下沉的
B.氢气球可以飘在空中是因为气球内充入了密度大于空气的气体
C.轮船由长江驶入东海时( ),排开水的体积变小,但浮力不变
D.热气球上升是因为加热装置向上喷气,把气球吹上去了
8.科技小组模拟“智能开锁”设计的电路图,有两种开锁方式。即“人脸识别”与输入“密码”匹配成功,或“人脸识别”与使用“钥匙”匹配成功才可开锁。现用表示人脸识别,、表示密码、钥匙。匹配成功后对应开关自动闭合,电动机才工作开锁。满足上述两种方式都能开锁的电路是( )
A. B.
C. D.
9.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内能就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的动能总和
B.物体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加
C.物体内能增加,一定是从外界吸收了热量
D.热传递总是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是因为温度高的物体含有的热量多
10.工人用如图所示装置把重为1000N的物体,从斜面底部匀速拉到2m高的平台上(斜面与水平地面的夹角为30°),用时20s。工人对绳子的拉力为400N,动滑轮重为20N,不考虑绳重和滑轮转轴的摩擦,下列计算结果正确的是( )
A.绳子对物体的拉力为780N B.绳子对物体做的功为 4000J
C.工人做功的功率为100W D.整个装置的机械效率为72.5%
11.水平桌面上有两个完全相同的杯子,盛有等质量的水。将橘子放入左侧杯中,取出后剥皮再放入右侧杯中,橘子静止时的状态分别如图甲、乙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甲图中的橘子所受的浮力大于其所受的重力
B.甲图中的橘子比乙图中的橘子所受的浮力大
C.甲图中杯子对桌面的压强小于乙图中杯子对桌面的压强
D.甲图中杯底所受水的压强大于乙图中杯底所受水的压强
12.如图甲所示,电源电压恒为18V,灯泡L上标有“10V 0.5A”字样(忽略灯泡电阻随温度的变化),电流表量程为0~0.6A,电压表量程为0~15V,滑动变阻器R的最大阻值为140Ω,当只闭合S和,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时,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与其接入电路的电阻关系如图乙所示。当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由增大到时,电流表示数变化了0.15A,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定值电阻与的比值为2∶1
B.定值电阻的阻值为20Ω
C.只闭合S和,在保证电路安全情况下,电流表示数变化范围为0.1A~0.4A
D.只闭合S和,在保证电路安全情况下,电压表示数变化范围为8V~15V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共57分)
二、填空题(本题共6个小题,每空1分,共18分)
13.洒水车使用的汽油是 (选填“一次”或“二次”)能源,属于 (选填“清洁型”或“非清洁型”)能源、氢弹利用的是核 变在瞬间释放能量。(选填“裂”或“聚”)
14.下雨时常伴随着打雷和闪电发生,但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这说明光比声音传播得 (选填“快”或“慢”)。小明看到闪电2s听到雷声,则打雷处距离小明 m(空气中声速为340m/s)。雷声由空气中进水中后传播速度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5.当公交车启动前行时,站在公交车上的人将向 倾倒,这是因为人的脚受到车厢地板摩擦力作用,随车一起 ,而人的上半身由于 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导致人体失去平衡而晃动甚至摔倒。
16.如图所示,开关闭合后,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ab左右运动时电流计指针发生摆动,这是 现象,利用这个原理可以制成 (选填“发电机”或“电动机”)。若把电流计换成电源,开关闭合后,导体ab能够运动,是因为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到了力的作用,利用这个原理可以制成 (选填“发电机”或“电动机”)。
17.某彩色电视机的铭牌如图所示,其额定电功率为 W,额定电流是 A。当它正常工作时,60s内消耗的电能为 J。
18.如图所示,A是体积为10dm3,密度为7.9×103kg/m3的实心铁块,将它浸没在水中,始终未提出水面,若不计摩擦和绳重,g取10N/kg,则A所受的浮力是 N。若匀速拉绳,所用拉力为400N,则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 ,动滑轮重力是 N。(水的密度1.0×103kg/m3)
三、作图与实验探究题(本题共5小题,作图题请先用铅笔作图,确定后,再用黑色签字笔描黑,每图2分,其余每空1分,共20分)
19.同学们在体育课上做仰卧起坐,前半段是背部由平躺地面变成脊柱弯曲,后半段是上半身完全离开地面,迅速成坐姿。仰卧起坐时,人体可看成杠杆模型,O为支点,A为人的重心,肌肉的拉力F为动力,如图所示,请画出重力的示意图及其阻力臂L。
20.图是经平面镜反射后的反射光线,请画出射向平面镜的入射光线和进入空气中的折射光线。
21.如图所示,某同学用自制的水透镜来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当向水透镜里注水时,水透镜的焦距将变小;当从水透镜里抽水时,水透镜的焦距将变大。
(1)如图甲所示,一束平行于主光轴的光射向水透镜,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光斑,则此时水透镜的焦距为 ;
(2)该同学移动蜡烛,水透镜和光屏至图乙所示位置时,恰能在光屏上看到清晰 (选填“放大”“等大”“缩小”)的像,若仅将蜡烛与光屏位置对调,则在光屏上 (选填“能”“不能”)看到清晰的像;
(3)在(2)中将蜡烛与光屏位置对调后的场景下,该同学取了一幅眼镜给水透镜“戴上”,如图丙所示,发现光屏上的像变模糊,当往水透镜中加入适量的水后,发现烛焰的像再次变得清晰,由此判断该眼镜是 眼镜(选填“近视”“远视”)。
22.某同学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
(1)实验前,发现杠杆如图甲所示,则应将杠杆左端平衡螺母向 (选填“左”或“右”)端适当调节,使杠水平平衡;
(2)该同学通过如图乙所示实验得到相关数据如下表,由表中数据推测出杠杆的平衡条件是: (用F1、F2、l1、l2表示);
序号 动力F1/N 动力臂l1/cm 阻力F2/N 阻力臂l2/cm
1 1.0 15.0 1.5 10.0
2 1.0 20.0 1.0 20.0
3 3.0 10.0 2.0 15.0
……
(3)若将乙图右侧钩码换成弹簧测力计,如图丙所示,保持杠杆水平平衡,弹簧测力计拉力方向由竖直方向a变为方向b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将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4)该同学在科技创新实验中将此装置改装成了一个杠杆液体密度计,该装置可测量小桶内液体的密度,如图丁所示,将容积为20mL的小桶挂在M点,调节平衡螺母使杠杆水平平衡,已知OM=OA=5cm,则杠杆密度计的“0刻度”线应在 (选填“O”或“A”)点,将待测液体倒满小桶,在杠杆右端挂上重物并调节至N点位置时,杠杆刚好水平平衡,重物质量10g,ON=15cm,N点位置应标注的密度刻度值
是 g/cm3,改装后杠杆右端的密度刻度线 (选填“是”或“不是”)均匀分布的(g=10N/kg)。
23.在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中,电源电压为15V。
(1)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甲中未连接部分连接起来。
(2)连接好电路后,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应调至 端(选填“A”或“B”),其目的是 。
(3)电路连接正确后,闭合开关,将滑片P向左移动时,电压表示数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4)实验过程中,某次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如图乙所示,此时测得的 Ω。
(5)此实验要多次测量电阻值,其目的是 。
四、计算题(本题共2个小题,第24题9分,第25题10分,共19分;要求写出必要的步骤、相关公式和文字说明)
24.如图甲所示电路,电源电压可调,R为标有“1A“字样的滑动变阻器,电流表量程为0~3A,L1、L2是额定电压均为6V的小灯泡,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如图乙所示。求:
(1)L2正常发光时的电阻;
(2)若只闭合开关S1,电源电压调节为10V,滑片P滑至中点时小灯泡正常发光,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
(3)若不清楚电路中各开关闭合或断开的状态,滑动变阻器滑片P的移动范围为2Ω至最大阻值处,现移动滑片P同时调节电源电压,使电路中两个小灯泡均发光且有小灯泡正常发光,电路中各元件均安全工作,求对应电路总电功率的变化范围。
25.如图甲所示,质量分布均匀且不吸水的柱体A高70cm(ρA<ρ水)。足够高的薄壁圆柱形容器B的底面积为300cm2,装有10cm深的水。将A水平切去高度为h的部分,并将切去部分竖直缓慢放入B中,水的深度h水随切去高度h的变化关系图像如图乙所示。ρ水=1.0×103kg/m3,g取10N/kg。
(1)当切去高度为h1=30cm时,求此时水对容器B底部的压强。
(2)已知切去高度h2>30cm时,A剩余部分对水平桌面的压强和水对容器B底部的压强相等,求h2的值。
(3)在(2)问的条件下,向容器B中缓慢加水,当加入水的质量为2500g时,水中A切去部分仍保持直立,求此时水对容器B底部的压强。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A B D C D C B B A
题号 11 12
答案 BD AD
13. 二次 非清洁型 聚
14. 快 680 变大
15. 后 运动 惯性
16. 电磁感应 发电机 电动机
17. 110 0.5 6600
18. 100 86.25% 110
19.
20.
21. 9.0 缩小 能 近视
22. 右 F1×l1=F2×l2 增大 O 1.5 是
23.(1)
(2) B 保护电路
(3)大 (4)5 (5)减小误差
24.解:(1)L2正常发光时通过的电流为0,8A,L2的电阻
(2)若只闭合开关S1,滑动变阻器和灯泡L2串联,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电源电压调节为10V,滑片P滑至中点时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为4V,此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为 ,则
解得滑动变阻器的最大值
(3)若L1、L2并联,再与变阻器串联,则两灯泡均正常发光时,干路电流为
不能保证变阻器安全;因此使电路中两个小灯泡均发光且有小灯泡正常发光,电路中各元件均安全工作,应该只闭合S3,让两个灯泡及滑动变阻器串联,由图乙可知L1的额定电流大于L2的额定电流,因此只能让L2正常发光,此时电路中的电流为0.8A,由图乙可知,此时L1两端的电压为2V,当变阻器接入的电阻为时,电源电压
对应电路总电功率为
当变阻器接入的电阻为时,电路中的电流为0.8A,由图乙可知,L1两端的电压为2V,电源电压
对应电路总电功率为
对应电路总电功率的变化范围为。
答:(1)L2正常发光时的电阻为;
(2)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为;
(3)对应电路总电功率的变化范围为。
25.解:(1)由乙图可知,将A水平切去高度为h1=30cm时,放入水中恰好沉底,此时处于漂浮状态,浸在水中深度:h水1=15cm,水对容器B底部的压强为
(2)当切去的高度为h1=30cm时,A水平切去的体积为
切去部分的质量为
则切去的部分重力为
此时切去部分处于漂浮状态,浮力等于重力,故
故A的密度为
切去高度h2>30cm时,由柱状固体压强知识可知,A剩余部分对水平桌面的压强为
切去部分浸入水中的深度不变,水对容器B底部的压强为
当切去的高度h2>30cm时,A剩余部分对水平桌面的压强和水对容器B底部的压强相等,故可得
代入数据解得:h2=40cm
(3)容器B内原来有水的深度为10cm,水深增加为
容器B内A切去部分排开水的体积
则A的底面积
此时A切去部分的体积为
此时切去部分的质量为
此时切去部分的重力
设当容器B中加水至h水3时,A切去部分在水中恰好漂浮,容器B中A切去部分所受浮力为
又因为物体漂浮,浮力等于重力,即
可得
则水深需再次增加
所需加水的体积:
实际加水的质量m=2500g,则加水的体积
因为V>V水3,所以A切去部分漂浮,则实际水的深度
由液体压强计算公式可知,此时水对容器B底部的压强为
答:(1)此时水对容器B底部的压强1500Pa;.
(2)h2的值为40cm;
(3)此时水对容器B底部的压强为2500P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