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专项培优 人的性别决定综合题
一.选择题(共11小题)
1.(2024秋 即墨区期末)鬓狮蜥的性染色体有“Z”和“W”两种类型,正常雄性体细胞内性染色体组成为“ZZ”,正常雌性体细胞内性染色体组成为“ZW”。在一定温度下,鬓狮蜥的性别主要由性染色体决定。但是科研人员发现,改变卵的孵化温度后,崇狮蜥后代的性别比例发生了改变,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正常雌性鬃狮蜥生殖细胞内性染色体的组成为Z或W
B.在22℃~32℃范围内,后代性别主要取决于性染色体
C.36℃孵化的幼蜥,体细胞内性染色体的组成都是ZW
D.鬓狮蜥的性别是由遗传物质和外界环境共同决定的
2.(2024 裕华区校级三模)大熊猫的性别决定与人类相似。大熊猫体细胞中有21对染色体,雌性大熊猫神经细胞的染色体组成为( )
A.20对+XX B.20对+XY C.21对+XX D.21对+XY
3.(2024秋 章丘区校级期末)下列关于人类性别决定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性别由性染色体决定,与基因无关
B.性染色体只存在于精子或卵细胞中
C.受精作用完成后,孩子的性别就已经确定了
D.男性的Y染色体既能传给女儿也能传给儿子
4.(2024秋 苏州期末)人的口腔上皮细胞、成熟红细胞、精子这三种细胞的染色体条数依次是( )
A.46、46、23 B.46、46、46 C.0、46、23 D.46、0、23
5.(2024秋 绿园区期末)下列有关人类性别遗传的观点,你认同的是( )
A.男女性别属于人的性状,与遗传无关
B.女性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Y
C.生男生女是由卵细胞含有的性染色体决定的
D.人的性别是由性染色体决定的
6.(2024秋 钢城区期末)一群亚洲象从西双版纳“离家出走”了一年多,该事件引起广泛关注。亚洲象的性别决定方式与人类相同。如图中甲、乙、丙、丁为佳亮同学画的正常大象体内的4个细胞简图,细胞内画出了性染色体的组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甲细胞可表示雌性大象的体细胞
B.乙细胞可表示雄性大象的体细胞
C.丙细胞一定是雌性大象的卵细胞
D.丁细胞只能在雄性大象体内产生
7.(2024秋 泉州期末)2023年12月,旅居英国12年的大熊猫“阳光”和“甜甜”返回了祖国的怀抱。大熊猫的性别决定方式与人类相似。图示为大熊猫“阳光”某个细胞的染色体组成,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
A.“阳光”是雄性大熊猫 B.该细胞有20对染色体
C.该细胞是生殖细胞 D.该细胞共含21对基因
8.(2024秋 即墨区期末)同学们用两个塑料桶,里面装有黑白两种颜色的小球,进行探究“精子与卵细胞随机结合”的模拟实验。下列处理符合实验要求的是( )
A.1号桶中的小球代表卵细胞,2号桶中的小球代表精子
B.1号桶中的白色、黑色小球的数量可以不相等
C.从两个桶中各取一个小球并记录,直至将小球取尽,统计结果
D.本实验要统计多次实验的结果才能得出具有代表性的结论
9.(2024秋 朝阳区期末)大熊猫有21对染色体,其性别决定方式与人相同。雄性大熊猫体细胞中染色体组成为( )
A.20条常染色体+X B.20对常染色体+XY
C.20条常染色体+Y D.20对常染色体+XX
10.(2024秋 高新区期末)2023年4月,雌性旅美大熊猫“丫丫”归国引发全网关注。大熊猫是我国特有的珍稀哺乳动物,体细胞内有21对染色体,其性别决定方式与人相同,由此可知( )
A.“丫丫”体细胞的染色体组成为20对+XX
B.“丫丫”体细胞的染色体组成为21对+XX
C.“丫丫”产生的生殖细胞中性染色体为X或Y
D.“丫丫”产生的生殖细胞染色体数目为21对
11.(2024秋 船营区校级期末)下列有关生物遗传和变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在有性生殖过程中,精子和卵细胞就是基因在亲子代间传递的“桥梁”
B.一对夫妇生了一个女孩,如果他们再生一个孩子,是男孩的可能性更大
C.人体细胞有46条染色体,则精子中有23条染色体,23个DNA分子和23个基因
D.男性的肌肉细胞、口腔上皮细胞和精子中都含有Y染色体
二.实验探究题(共2小题)
12.(2024秋 泉州期末)某班同学利用围棋子模拟人类后代性别决定的过程,实验步骤如下:
①取两个布袋,分别标记为A、B;
②在A袋中放10颗白色围棋子和10颗黑色围棋子,在B袋中放20颗白色围棋子;
③每次从两个布袋中各摸取一颗围棋子进行组合,记录白白、黑白的组合数量。分组模拟实验结果统计如下表所示。
组合类型 1组 2组 3组 4组 5组 6组 7组 8组 9组 10组
白白 2 3 3 5 4 10 6 5 7 4
黑白 8 7 7 5 6 0 4 5 3 6
分析图表,回答下列问题。
(1)图表示某同学体细胞内的一对性染色体,该同学的性别是 (填“男”或“女”)。较大的染色体a在模拟实验中应该用 色围棋子表示。A、B两袋中,模拟女性的是 袋。
(2)每次记录完组合后,摸出的围棋子应该 。
(3)在做数据统计分析时,表中严重偏离理论结果的第6组数据应该 (填“保留”或“舍弃”)。
(4)为使实验结果更可靠,应对各小组获得的实验数据取 值。
13.(2024秋 房山区期末)生殖是人类繁殖后代的重要生命活动,后代的性别也在此过程中确定。某班同学利用小球模拟人类后代性别决定的过程。实验时2人一组开展模拟活动,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一:准备两个小桶,分别标记甲、乙。
步骤二:取10个白色小球放入甲桶,5个白色小球和5个黑色小球放入乙桶。
步骤三:小组两位成员分别从甲、乙桶中各取一个小球,并记录两个小球的颜色组合。
步骤四:将取出的小球放回原来的小桶,摇匀。
步骤五:按步骤三和四重复操作10次。
分组模拟实验结果统计如下表:
组合类型 1组 2组 3组 4组 5组 6组 7组 8组 9组 10组 总数
白白 2 3 3 5 4 10 6 5 7 4 49
黑白 8 7 7 5 6 0 4 5 3 6 51
分析图表,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是某同学体细胞内染色体组成,该同学的性别是 性,其细胞中的性染色体组成为 。
(2)甲乙两个小桶中各摸取一个小球组合在一起模拟的是受精过程,甲桶中摸出的小球模拟的是 (精子/卵细胞)产生的过程。
(3)黑色小球代表的是含有 (X/Y)染色体的生殖细胞,若从乙桶中摸出黑色小球,从甲桶中摸出白色小球,则两个小球的颜色组合表现的性别为 。因此,与卵细胞结合的 类型决定了男女的性别。
(4)统计表中结果表明两种组合的比例接近 ,由此说明生男生女的概率是相等的。
三.解答题(共2小题)
14.(2024秋 宽城区期末)小明对家人的拇指能否向背侧弯曲这一性状进行了调并绘制了家族遗传图解,相关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分别用D、d表示,请结合图解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图中的性状表现,可以判断显性性状是 (填“能弯曲”或“不能弯曲”)。
(2)图中个体3和4的大拇指都不能向背侧弯曲,个体8的大拇指也不能向背侧弯曲,这种现象在生物学上称为 。
(3)个体9是小明姑姑家的表妹,根据图中信息推测其基因组成是 。
(4)图中个体4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Y,其中Y染色体来自第一代中的 (填序号)。
(5)如果小明的姑姑再生一个孩子,是男孩的几率为 (用百分数表示)。
15.(2023秋 林州市期末)请运用你所学过的遗传知识解答下列问题。
(1)科学家将男、女体细胞内的染色体进行了整理,形成了上面的排序图2。
①从图2可以看出,在人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是 存在的。
②乙细胞染色体组成为 。甲产生的正常生殖细胞中含有 条染色体,其中性染色体有 条。
(2)图1为某家族的遗传病系图谱(基因用A、a表示,且位于常染色体上),请根据图分析回答:
①该病是受 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
②3号的基因型是 ;9号的基因型是 。
③由于我国生育政策的调整,3号和4号启动“三胎计划”,他们生育一个患病男孩的概率是 。
④为降低此遗传病的发生,可采取哪些预防措施?(两种以上)
期末专项培优 人的性别决定综合题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答案 C A C D D C A D B A A
一.选择题(共11小题)
1.(2024秋 即墨区期末)鬓狮蜥的性染色体有“Z”和“W”两种类型,正常雄性体细胞内性染色体组成为“ZZ”,正常雌性体细胞内性染色体组成为“ZW”。在一定温度下,鬓狮蜥的性别主要由性染色体决定。但是科研人员发现,改变卵的孵化温度后,崇狮蜥后代的性别比例发生了改变,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正常雌性鬃狮蜥生殖细胞内性染色体的组成为Z或W
B.在22℃~32℃范围内,后代性别主要取决于性染色体
C.36℃孵化的幼蜥,体细胞内性染色体的组成都是ZW
D.鬓狮蜥的性别是由遗传物质和外界环境共同决定的
【考点】染色体的组成和性别遗传.
【答案】C
【分析】根据图可知,孵化温度在22℃~32℃时,后代性别比例约各50%。随着孵化温度的升高,到34℃时表现出雌性的后代比例占大多数,到36°℃时后代就只表现出雌性。
【解答】解:A、正常雌性鬓狮蜥体细胞 内性染色体组成为“ZW”,故正常雌性鬓狮蜥精子细胞内性染色体的组成为Z或W,A正确。
B、孵化温度在22°℃~32°℃时,后代性别比例约各 50%,故此时后代性别主要取决于性染色体,B正确。
C、正常雄性体细胞内性染色体组成为“ZZ”,正常雌性体细胞内性染色体组成为“ZW”,故约50%的后代染色体组成为“ZZ”,但在36°℃时表现为雌性,C错误。
D、根据图可知,随着孵化温度的升高,鬓狮蜥的后代逐渐出现雌性占大多数,故鬓狮蜥的性别外界环境决定的,也受遗传物质的影响,D正确。
故选:C。
【点评】掌握生物性别的决定方式有环境决定型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2024 裕华区校级三模)大熊猫的性别决定与人类相似。大熊猫体细胞中有21对染色体,雌性大熊猫神经细胞的染色体组成为( )
A.20对+XX B.20对+XY C.21对+XX D.21对+XY
【考点】染色体的组成和性别遗传.
【专题】归纳推理;生物的遗传和变异专题.
【答案】A
【分析】人的体细胞内有23对染色体,其中有22对男女都一样叫常染色体,第23对染色体在形态、大小上存在着明显差异,这对染色体与人的性别决定有关,叫做性染色体;男性的性染色体是XY,女性的性染色体是XX。
【解答】解:“大熊猫的性别决定和人相同”,因此雄性大熊猫的性染色体是XY,雌性大熊猫的性染色体是XX。大熊猫体细胞中有21对染色体,其中有20对常染色体和1对性染色体。雄性的性染色体是XY,雌性的性染色体是XX。所以雌性大熊猫正常体细胞的染色体组成为20对+XX,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掌握大熊猫的染色体的组成是解题关键。
3.(2024秋 章丘区校级期末)下列关于人类性别决定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性别由性染色体决定,与基因无关
B.性染色体只存在于精子或卵细胞中
C.受精作用完成后,孩子的性别就已经确定了
D.男性的Y染色体既能传给女儿也能传给儿子
【考点】染色体的组成和性别遗传.
【专题】归纳推理;生物的遗传和变异专题.
【答案】C
【分析】人的体细胞内的23对染色体,有一对染色体与人的性别有关,叫做性染色体;男性的性染色体是XY,女性的性染色体是XX。
【解答】解:A.性别由性染色体决定,也与基因有关,而不是无关,A错误。
B.性染色体在体细胞、精子、卵细胞中都有,而不是只存在于精子或卵细胞中,B错误。
C.受精作用形成受精卵后,孩子的性别就已经确定了,C正确。
D.男性的Y染色体只能传给儿子,D错误。
故选:C。
【点评】掌握性别的遗传是解题的关键。
4.(2024秋 苏州期末)人的口腔上皮细胞、成熟红细胞、精子这三种细胞的染色体条数依次是( )
A.46、46、23 B.46、46、46 C.0、46、23 D.46、0、23
【考点】染色体的组成和性别遗传.
【专题】归纳推理;生物的遗传和变异专题.
【答案】D
【分析】男、女体细胞中都有23对染色体,有22对染色体的形态、大小男女的基本相同,其中有一对染色体在形态、大小上存在着明显差异,这对染色体与人的性别决定有关,称为性染色体。
【解答】解: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在形成精子和卵细胞的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都要减少一半,而且不是任意的一半,是每对染色体中各有一条进入精子和卵细胞;当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时,染色体又恢复到原来的水平,每一对染色体,都是一条来自父亲,一条来自母亲。因此,同种生物的体细胞和受精卵染色体数目是相同的,即受精卵内染色体数目和体细胞相同,为46条,口腔上皮细胞为体细胞,染色体数目为46条,生殖细胞(精子细胞、卵细胞)中的染色体是体细胞的一半,为23条,因为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所以染色体数目为0。因此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点评】解此题的关键是知道成熟的红细胞没有染色体,生殖细胞(精子和卵细胞)的染色体数是体细胞中的一半.同种生物的体细胞和受精卵染色体数目是相同。
5.(2024秋 绿园区期末)下列有关人类性别遗传的观点,你认同的是( )
A.男女性别属于人的性状,与遗传无关
B.女性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Y
C.生男生女是由卵细胞含有的性染色体决定的
D.人的性别是由性染色体决定的
【考点】染色体的组成和性别遗传.
【专题】归纳推理;生物的遗传和变异专题.
【答案】D
【分析】性别遗传图为:
【解答】解:A、人的性别也是人的性状,与遗传有关,错误。
B、女性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X,男性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Y,错误。
C、由性别遗传图可知:生男生女是由精子含有的性染色体决定的,错误。
D、人体体细胞中有23对染色体,包含22对常染色体+1对性染色体,性染色体决定人的性别,正确。
故选:D。
【点评】掌握性别的遗传是解题的关键。
6.(2024秋 钢城区期末)一群亚洲象从西双版纳“离家出走”了一年多,该事件引起广泛关注。亚洲象的性别决定方式与人类相同。如图中甲、乙、丙、丁为佳亮同学画的正常大象体内的4个细胞简图,细胞内画出了性染色体的组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甲细胞可表示雌性大象的体细胞
B.乙细胞可表示雄性大象的体细胞
C.丙细胞一定是雌性大象的卵细胞
D.丁细胞只能在雄性大象体内产生
【考点】染色体的组成和性别遗传.
【专题】结构示意图;类比推理;生物的遗传和变异专题.
【答案】C
【分析】人的性染色体包括:X染色体和Y染色体两种类型,亚洲象的性别决定方式与人类相同,雄性的性染色体是XY,雌性的性染色体是XX。
【解答】解:AB、甲细胞内的性染色体是XX,表示雌性,乙图内性染色体为XY,表示雄性,AB正确。
C、图中丙细胞的X 染色体可以表示含X染色体的精子,也可以表示含X染色体的卵细胞,不一定是雌性大象的卵细胞,C错误。
D、雌性大象只能产生一种含X染色体的卵细胞,雄性大象只能产生含X或含Y染色体两种类型的精子,丁图表示含Y染色体的精子,所以丁细胞只能在雄性大象体内产生,D正确。
故选:C。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联系人类性别遗传规律理解掌握大象的性染色体的组成。
7.(2024秋 泉州期末)2023年12月,旅居英国12年的大熊猫“阳光”和“甜甜”返回了祖国的怀抱。大熊猫的性别决定方式与人类相似。图示为大熊猫“阳光”某个细胞的染色体组成,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
A.“阳光”是雄性大熊猫 B.该细胞有20对染色体
C.该细胞是生殖细胞 D.该细胞共含21对基因
【考点】染色体的组成和性别遗传;基因在亲子代之间的传递.
【专题】归纳推理;生物的遗传和变异专题.
【答案】A
【分析】人的体细胞内的23对染色体,有一对染色体与人的性别有关,叫做性染色体;男性的性染色体是XY,女性的性染色体是XX。大熊猫的性别决定方式与人类相似,是由X、Y染色体决定的;因此,雄性大熊猫的性染色体是XY,雌性大熊猫的性染色体是XX。
【解答】解:A、由图可知,大熊猫“阳光”细胞中的性染色体为XY,则该大熊猫为雄性,A正确;
B、由图可知,该细胞有20对常染色体和1对性染色体,共21对染色体,B错误;
C、一般情况下,生物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是成对的,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一半,并且染色体不成对。由图可知,该细胞中的染色体都是成对的,则该细胞为体细胞,不是生殖细胞,C错误;
D、每一对染色体上有很多对基因,该细胞中共含有21对染色体,而不是21对基因,该细胞中有很多对基因,D错误。
故选:A。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熟知染色体的组成和性别遗传等相关知识点。
8.(2024秋 即墨区期末)同学们用两个塑料桶,里面装有黑白两种颜色的小球,进行探究“精子与卵细胞随机结合”的模拟实验。下列处理符合实验要求的是( )
A.1号桶中的小球代表卵细胞,2号桶中的小球代表精子
B.1号桶中的白色、黑色小球的数量可以不相等
C.从两个桶中各取一个小球并记录,直至将小球取尽,统计结果
D.本实验要统计多次实验的结果才能得出具有代表性的结论
【考点】染色体的组成和性别遗传;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专题】归纳推理;生物的遗传和变异专题.
【答案】D
【分析】男性的性染色体是XY,女性的性染色体是XX,男性产生的精子含X和Y两种染色体的,女性产生的卵细胞只有X的染色体。
【解答】解:A.男性的性染色体是XY,女性的性染色体是XX,男性产生的精子有两种类型即含X和含Y染色体的精子,女性产生的卵细胞只有一种含有X染色体的。因此用白色棋子与黑色棋子分别模拟男性的X精子和Y精子,用白色棋子模拟女性的卵细胞,故1号桶中的小球代表精子,2号桶中的小球代表卵细胞,A错误。
B.男性的性染色体是XY,男性产生两种类型的精子,即含X和含Y染色体的精子,且数量相同,因此分别代表含X、Y染色体精子的白色、黑色棋子的数量必须相等,B错误。
C.每完成1次组合后,需要将摸出的棋子再放回袋子,否则就会使实验失去逼真性。目的是排除人为等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干扰,C错误。
D.一次实验存在一定的偶然性和误差,为了使实验结论更准确,在实验过程中,多次重复实验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避免偶然现象,使结果更真实,由此可知,本实验要统计多次实验结果才能得出具有代表性的结论,因此要进行大量重复实验,D正确。
故选:D。
【点评】掌握性别的遗传是解题的关键。
9.(2024秋 朝阳区期末)大熊猫有21对染色体,其性别决定方式与人相同。雄性大熊猫体细胞中染色体组成为( )
A.20条常染色体+X B.20对常染色体+XY
C.20条常染色体+Y D.20对常染色体+XX
【考点】染色体的组成和性别遗传.
【专题】归纳推理;生物的遗传和变异专题.
【答案】B
【分析】雄性大熊猫的性染色体是XY,雌性大熊猫的性染色体是XX。
【解答】解:大熊猫性别决定与人相同,大熊猫有21对染色体,则雄性大熊猫体细胞中染色体组成为:20对常染色体+XY,B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掌握大熊猫性染色体的组成是解题的关键。
10.(2024秋 高新区期末)2023年4月,雌性旅美大熊猫“丫丫”归国引发全网关注。大熊猫是我国特有的珍稀哺乳动物,体细胞内有21对染色体,其性别决定方式与人相同,由此可知( )
A.“丫丫”体细胞的染色体组成为20对+XX
B.“丫丫”体细胞的染色体组成为21对+XX
C.“丫丫”产生的生殖细胞中性染色体为X或Y
D.“丫丫”产生的生殖细胞染色体数目为21对
【考点】染色体的组成和性别遗传.
【专题】归纳推理;生物的遗传和变异专题.
【答案】A
【分析】人的性别由性染色体决定,在人类细胞中,共有23对染色体,其中22对是常染色体,1对是性染色体。女性的性染色体为XX,男性的性染色体为XY。
【解答】解:AB、大熊猫“丫丫”为雌性,故体细胞的染色体组成为20对常染色体+XX,A符合题意,B不符合题意。
C、大熊猫“丫丫”为雌性,性染色体为XX,故产生的生殖细胞中性染色体为X,C不符合题意。
D、生殖细胞的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一半,故“丫丫”产生的生殖细胞染色体数目为21条,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掌握染色体的组成和性别遗传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1.(2024秋 船营区校级期末)下列有关生物遗传和变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在有性生殖过程中,精子和卵细胞就是基因在亲子代间传递的“桥梁”
B.一对夫妇生了一个女孩,如果他们再生一个孩子,是男孩的可能性更大
C.人体细胞有46条染色体,则精子中有23条染色体,23个DNA分子和23个基因
D.男性的肌肉细胞、口腔上皮细胞和精子中都含有Y染色体
【考点】染色体的组成和性别遗传;染色体、DNA、基因及其关系;基因在亲子代之间的传递.
【专题】归纳推理;生物的遗传和变异专题.
【答案】A
【分析】(1)在有性生殖过程中,精子和卵细胞是基因在亲子间传递的“桥梁”。
(2)每次生男生女的概率是相等的。
(3)每条染色体上有一个DNA分子,一个DNA分子上有许多的基因。
(4)男性的性染色体是XY,女性的性染色体是XX。
【解答】解:A、生物体的各种性状都是由基因控制的,性状的遗传实质上是亲代通过生殖细胞把基因传递给了子代,在有性生殖过程中,精子与卵细胞就是基因在亲子代间传递的桥梁。因此父母的性状是通过生殖细胞把控制性状的基因传递给子女的,正确;
B、生男生女的机会均等,各是50%.因此一对夫妇生了一个女孩,如果他们再生一个孩子,是男孩的可能性是50%,错误;
C、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减半,一般情况下每条染色体上都包含一个DNA分子,每个DNA分子上有许多的基因,人体细胞有46条染色体,则精子中有23条染色体,23个DNA分子和多个基因,错误;
D、男性的性染色体是XY,则男性的肌肉细胞、口腔上皮细胞中都含有Y染色体,男性精子中含有Y染色体或X染色体,错误。
故选:A。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遗传变异的概念和特点,
二.实验探究题(共2小题)
12.(2024秋 泉州期末)某班同学利用围棋子模拟人类后代性别决定的过程,实验步骤如下:
①取两个布袋,分别标记为A、B;
②在A袋中放10颗白色围棋子和10颗黑色围棋子,在B袋中放20颗白色围棋子;
③每次从两个布袋中各摸取一颗围棋子进行组合,记录白白、黑白的组合数量。分组模拟实验结果统计如下表所示。
组合类型 1组 2组 3组 4组 5组 6组 7组 8组 9组 10组
白白 2 3 3 5 4 10 6 5 7 4
黑白 8 7 7 5 6 0 4 5 3 6
分析图表,回答下列问题。
(1)图表示某同学体细胞内的一对性染色体,该同学的性别是 男 (填“男”或“女”)。较大的染色体a在模拟实验中应该用 白 色围棋子表示。A、B两袋中,模拟女性的是 B 袋。
(2)每次记录完组合后,摸出的围棋子应该 放回袋子 。
(3)在做数据统计分析时,表中严重偏离理论结果的第6组数据应该 保留 (填“保留”或“舍弃”)。
(4)为使实验结果更可靠,应对各小组获得的实验数据取 平均 值。
【考点】染色体的组成和性别遗传.
【专题】归纳推理;生物的遗传和变异专题.
【答案】(1)男;白;B;
(2)放回袋子;
(3)保留;
(4)平均。
【分析】人的体细胞中有23对染色体,其中22对是常染色体,1对是性染色体,女性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X,男性的性染色体组成为 XY;产生生殖细胞时,成对的染色体分开,故男性可产生两种类型的精子,女性只产生一种卵细胞。受精卵中的每一对染色体都是一条来自父亲,一条来自母亲,含有 Y 染色体的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受精卵的性染色体组成就是 XY,发育成男孩;含有 X 染色体的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受精卵的性染色体组成就是 XX,发育成女孩,所以生男生女决定于哪种精子与卵细胞结合,不能单纯地说取决于父亲或母亲。
【解答】解:(1)从染色体图中可以看出两条染色体大小、形态不一样,该人性染色体是XY,因此性别是男性。a表示X染色体(a染色体大一些),较大的染色体a在模拟实验中应该用白色围棋子表示。在A袋中放10颗白色围棋子和10颗黑色围棋子,即A袋模拟父亲,因此B盒中的棋子代表的生殖细胞是卵细胞,B袋模拟母亲(女性)。
(2)为了保证实验的科学性,每完成1次组合后,需要将摸出的棋子再放回袋子。
(3)因为是随机取得,数据都是合理的。所以在做数据统计分析时表中严重偏离理论结果的第6组数据应该保留。
(4)为了避免偶然性,减少实验误差,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应对各小组获得的实验数据取平均值。
故答案为:(1)男;白;B;
(2)放回袋子;
(3)保留;
(4)平均。
【点评】掌握人的性别遗传是解题的关键。
13.(2024秋 房山区期末)生殖是人类繁殖后代的重要生命活动,后代的性别也在此过程中确定。某班同学利用小球模拟人类后代性别决定的过程。实验时2人一组开展模拟活动,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一:准备两个小桶,分别标记甲、乙。
步骤二:取10个白色小球放入甲桶,5个白色小球和5个黑色小球放入乙桶。
步骤三:小组两位成员分别从甲、乙桶中各取一个小球,并记录两个小球的颜色组合。
步骤四:将取出的小球放回原来的小桶,摇匀。
步骤五:按步骤三和四重复操作10次。
分组模拟实验结果统计如下表:
组合类型 1组 2组 3组 4组 5组 6组 7组 8组 9组 10组 总数
白白 2 3 3 5 4 10 6 5 7 4 49
黑白 8 7 7 5 6 0 4 5 3 6 51
分析图表,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是某同学体细胞内染色体组成,该同学的性别是 女 性,其细胞中的性染色体组成为 XX 。
(2)甲乙两个小桶中各摸取一个小球组合在一起模拟的是受精过程,甲桶中摸出的小球模拟的是 卵细胞 (精子/卵细胞)产生的过程。
(3)黑色小球代表的是含有 Y (X/Y)染色体的生殖细胞,若从乙桶中摸出黑色小球,从甲桶中摸出白色小球,则两个小球的颜色组合表现的性别为 男性 。因此,与卵细胞结合的 精子 类型决定了男女的性别。
(4)统计表中结果表明两种组合的比例接近 1:1 ,由此说明生男生女的概率是相等的。
【考点】染色体的组成和性别遗传.
【专题】数据分析型图表题;实验步骤设计与评价;归纳推理;生物的遗传和变异专题.
【答案】(1)女;XX;
(2)卵细胞;
(3)Y;男性;精子;
(4)1:1。
【分析】1、性染色体在女性体细胞中是同型的,均为X染色体;在男性体细胞中是异型的,分别为X和Y染色体。性染色体决定着男女性别。
2、由于男性和女性的性染色体组成不同,所以男性产生的精子中一半含有Y染色体,另一半含有X染色体;而女性只能产生含有X染色体的卵细胞。当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时,若含有 X 染色体的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的受精卵将发育成女孩;若含有Y染色体的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的受精卵将发育成男孩。因此,与卵细胞结合的精子类型决定了子女的性别。
【解答】解:(1)由图可知,该同学体细胞内染色体的组成为22对常染色体+XX,故该同学的性别是女性,其细胞中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X。
(2)甲小桶中只有白色小球,女性只有X一种卵细胞,故甲桶中摸出的小球模拟的是卵细胞产生的过程。
(3)乙小桶中有白色和黑色小球,模拟了男性的X精子和Y精子,故黑色小球代表的是含有Y染色体的生殖细胞。若从乙桶中摸出黑色小球(Y精子),从甲桶中摸出白色小球(X卵细胞),则两个小球的颜色组合表现的性别为男性(XY)。因此,与卵细胞结合的精子类型决定了男女的性别。
(4)人的性别遗传过程如图:
再由表格中的实验结果可知,两种组合的比例接近1:1,由此说明生男生女的概率是相等的。
故答案为:(1)女;XX;
(2)卵细胞;
(3)Y;男性;精子;
(4)1:1。
【点评】掌握染色体的组成和性别遗传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三.解答题(共2小题)
14.(2024秋 宽城区期末)小明对家人的拇指能否向背侧弯曲这一性状进行了调并绘制了家族遗传图解,相关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分别用D、d表示,请结合图解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图中的性状表现,可以判断显性性状是 不能弯曲 (填“能弯曲”或“不能弯曲”)。
(2)图中个体3和4的大拇指都不能向背侧弯曲,个体8的大拇指也不能向背侧弯曲,这种现象在生物学上称为 遗传 。
(3)个体9是小明姑姑家的表妹,根据图中信息推测其基因组成是 Dd或dd 。
(4)图中个体4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Y,其中Y染色体来自第一代中的 1 (填序号)。
(5)如果小明的姑姑再生一个孩子,是男孩的几率为 50% (用百分数表示)。
【考点】染色体的组成和性别遗传;生物的遗传现象;生物的性状和相对性状的概念;基因的显性和隐性以及它们与性状表现之间的关系.
【专题】过程示意图;归纳推理;生物的遗传和变异专题.
【答案】(1)不能弯曲;
(2)遗传;
(3)Dd或dd;
(4)1;
(5)50%。
【分析】(1)遗传是指亲子间在性状上的相似性,变异是指亲子间和子代个体间的差异性即性状的差异。
(2)生物体的某些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当细胞内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
(3)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中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亲代的基因组成是杂合体。
【解答】解:(1)根据第二代3、4均不能弯曲,而第三代7小明能弯曲,可以判断隐性性状是能弯曲,显性性状是不能弯曲。
(2)图中个体3和4的大拇指都不能向背侧弯曲,,而子代8的大拇指也不能向背侧弯曲,体现了亲子间在性状上的相似性,这种现象在生物学上称为遗传。
(3)根据图中的性状表现,第一代双亲爷爷1不能弯曲,另一个奶奶2能弯曲,第二代4、5均不能弯曲,表明不能弯曲1爷爷的基因组成可能是DD或Dd,2奶奶的基因组成一定是dd,所以第二代5姑姑不能弯曲的基因组成分别来自1和2各一个,即5号姑姑的基因一定是Dd,能弯曲6号的基因组成一定是dd,遗传图解如图所示:
根据遗传图解可知:姑姑为小明生了一个小表妹9,由图可知,9的基因组成是Dd或dd。
(4)人的性别遗传过程如图:
从性别遗传图解看出,第二代4是男性,其体细胞内性染色体组成为XY,其中X染色体来自母亲2,其中Y染色体来自第一代中父亲1。
(5)生男孩和生女孩的几率各为50%,这一几率是固定的,不会因为之前孩子的性别或其他任何因素而改变。
故答案为:(1)不能弯曲;
(2)遗传;
(3)Dd或dd;
(4)1;
(5)50%。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掌握基因的显性和隐性及它们与性状表现的关系、性别遗传的规律。
15.(2023秋 林州市期末)请运用你所学过的遗传知识解答下列问题。
(1)科学家将男、女体细胞内的染色体进行了整理,形成了上面的排序图2。
①从图2可以看出,在人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是 成对 存在的。
②乙细胞染色体组成为 22对常染色体+XX 。甲产生的正常生殖细胞中含有 23 条染色体,其中性染色体有 1 条。
(2)图1为某家族的遗传病系图谱(基因用A、a表示,且位于常染色体上),请根据图分析回答:
①该病是受 隐 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
②3号的基因型是 Aa ;9号的基因型是 AA或Aa 。
③由于我国生育政策的调整,3号和4号启动“三胎计划”,他们生育一个患病男孩的概率是 12.5% 。
④为降低此遗传病的发生,可采取哪些预防措施?(两种以上) 禁止近亲结婚;婚前进行医学检查(或进行优生咨询、应用羊膜穿刺等胚胎检测技术,进行孕期检查)
【考点】染色体的组成和性别遗传;基因的显性和隐性以及它们与性状表现之间的关系.
【专题】归纳推理;生物的遗传和变异专题.
【答案】(1)成对;22对常染色体+XX;23;1;
(2)隐;Aa;AA或Aa;12.5%;禁止近亲结婚;婚前进行医学检查(或进行优生咨询;应用羊膜穿刺等胚胎检测技术,进行孕期检查)。
【分析】男女体细胞中都有23对染色体,有22对染色体的形态、大小男女的基本相同,其中有一对染色体在形态、大小上存在着明显差异,这对染色体与人的性别决定有关,称为性染色体;女性体细胞中的性染色体形态大小基本相同,称为XX染色体;男性体细胞的性染色体中,较大的一条命名为X染色体,较小一条称为Y染色体。
【解答】解:(1)①从图2可以看出,在人的体细胞内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
②图2中,乙图的第23对染色体的大小、形态一样,是XX染色体,为女性的染色体组成,可表示为:22对常染色体+XX。甲图的第23对染色体的大小、形态不一样,为XY染色体,为男性的染色体组成;其产生的正常生殖细胞中含有23条染色体,其中性染色体有一条,是X或Y。
(2)①图1中3和4正常,而子二代7患病(或5和6正常,而子二代10患病),说明正常为显性性状,患病为隐性性状,即:该病是受隐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
②正常是显性性状(基因组成为AA或Aa),患病是隐性性状(基因组成为aa)。患病子二代7号、10号的基因组成是aa,一个a基因来自父方,一个a基因来自母方,因此正常3和4、5和6的基因组成为Aa和Aa,遗传图解如下:
所以,3号的基因型是Aa,9号的基因型是AA或Aa。
③从上述遗传图解中可知,这对夫妇生出患病孩子的几率是25%。结合分析可知,这个孩子是男孩还是女孩的几率各占50%,因此该夫妇生出一个患病男孩的机率是:25%×50%=12.5%。
④为降低此遗传病的发生,可采取的预防措施有:禁止近亲结婚;婚前进行医学检查;进行优生咨询;应用羊膜穿刺等胚胎检测技术,进行孕期检查。
故答案为:
(1)成对;22对常染色体+XX;23;1;
(2)隐;Aa;AA或Aa;12.5%;禁止近亲结婚;婚前进行医学检查(或进行优生咨询;应用羊膜穿刺等胚胎检测技术,进行孕期检查)。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熟知染色体组成和性别遗传等知识。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