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考科学三轮冲刺每日一练(第25天)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5中考科学三轮冲刺每日一练(第25天)练习(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12.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5-05-15 21:23: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5中考科学三轮冲刺每日一练(第25天)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1.如图为人体骨髓中的“间充质干细胞”(MSC)在一定条件下形成不同细胞的过程,下列说法合理的是(  )
A.间充质干细胞具有细胞壁、细胞质、细胞核等结构
B.①表示细胞分裂过程,其结果是细胞数量增多
C.②表示细胞分化过程,其结果是形成相同的细胞
D.经历②过程后,细胞内的遗传物质也发生了变化
2.盐酸是实验室的重要物质,能与许多物质反应。如图有关描述不正确的是(  )
A.X可能是H2O
B.Y可能是硝酸钡
C.若W呈无色,指示剂可能是酚酞
D.碱可以是可溶性碱,也可以是难溶性碱
3.葱包烩是杭州传统特色小吃,其制作方法是将油条和葱段裹在薄饼中,如图在铁锅上压扁烤制而成,关于葱包烩制作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葱包烩的温度越高,所含热量越多
B.葱包烩主要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其内能
C.用工具将薄饼压扁,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D.远处闻到葱包烩的香味,说明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4.《爱莲说》描述荷花植株“(茎)中通外直”。图中莲子是荷花的果实。下列关于荷花植株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荷花植株能进行光合作用,属于生产者
B.种子裸露,无果皮包被,属于裸子植物
C.茎中空,利于空气流通,适应水中缺氧环境
D.荷花植株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5.现有锌、氧化铜、硫酸钡和石灰石四种固体,为了区分它们,小明参照二歧分类检索表制作了一个物质检索表,如表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1a只含一种物质……2 1b含有多种物质……甲 2a只含一种元素……乙 2b含有多种元素……3 3a▲…………………丙 3b白色固体…………丁
A.甲表示的是锌
B.乙表示的是石灰石
C.表中“▲”应该表示为“黑色固体”
D.也可根据是否含有氧元素对丙、丁分类
6.为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在量筒中先注入一定量的水,再将装有足量潮湿铁粉的矿泉水瓶(瓶内除铁粉外的有效容积为350mL)旋紧瓶盖放入水中静置,直至矿泉水瓶不再变瘪为止,反应前后量筒内液面位置如图所示。忽略水的蒸发,则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此实验的原理是利用铁生锈消耗氧气
B.反应后矿泉水瓶受到的浮力减小
C.反应后量筒底部受到水的压强不变
D.实验测得氧气体积分数为20%
7.小安在打汤时碰到高温汤勺,手立刻缩回。结合缩手反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缩手反射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
B.缩手反射过程为①→②→③→④→⑤
C.缩手反射的反射弧中,感受器为⑤,效应器为①
D.缩手这一动作产生只受到神经调节,没有受到激素调节
8.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分别向等质量的镁与氧化镁中加入足量同种稀盐酸
B.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铁固体中加入足量的稀硫酸
C.恒温蒸发一定量的硝酸钾饱和溶液
D.分别向等质量的锌与铁中分别加入足量的同种稀盐酸
9.“反向蹦极”是一项比蹦极更刺激的运动。如图所示,弹性轻绳的上端固定在O点,拉长后将下端固定在体验者的身上,并与固定在地面上的扣环相连。打开扣环,人从A点由静止释放,像火箭一样被“竖直发射”,上升到最高位置C点,其中在B点时速度最快,上下震荡后静止在空中。对此过程,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到达B点时,弹性绳处于原长位置
B.最低点A和最高点C弹性绳的弹性势能一样大
C.人上升和下降时最大速度相同,所处位置也相同
D.人从A点到B点的过程中,人的重力势能和动能都增加
10.烧杯中盛有MgSO4和HCl的混合溶液若干,向其中逐滴滴加Ba(OH)2溶液,产生沉淀的质量与滴加的溶液质量关系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点对应溶液中只有1种溶质
B.bc段发生2个反应
C.原溶液中SO42﹣与H+个数比约为3:4
D.m=38.85
二.填空题(共8小题)
11.“铁水打花”又叫打铁花,被列入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表演者先用坩泥勺舀出铁水(铁水温度高达1600℃~1700℃),再将铁水向空中抛起,在铁水还未落地前用木板对准铁水猛击,铁水像金蛇飞舞,如花一般绽放。
(1)铁加热成铁水的过程中所涉及的主要物态变化是    。
(2)液态单质铁的化合价为    价。
(3)我们知道铁在纯净的氧气中可以燃烧,但“飞舞的铁花”并没有燃烧。从燃烧的条件分析,两者主要区别是    。(已知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铁的着火点为727℃。)
12.秋冬季节,人们常常把鳗鱼(一种鱼类)剖肚挖去内脏后,挂在通风处晾干,制成鳗鲞[xiǎng]。鳗鲞是人们过年的重要干货和备菜。
(1)根据图甲鳗鱼特征,找到鳗鱼在图乙检索表中的位置为     (选填“A”、“B”、“C”、“D”或“E”)。
(2)下列动物中,根据有无脊椎骨可分成两组,与鳗鱼同组的有     。(填序号:①蝴蝶②蝙蝠③蝮蛇④水母⑤鲨鱼)
13.在“研究通电螺线管周围磁场”活动中,闭合开关后,小磁针静止时的指向如图所示。
(1)电源左端为     极。
(2)磁感线上A、B两点的磁场方向     (填“相同”或“不同”)。
(3)为了使通电螺线管磁性强弱可调,可以在电路中串联一个滑动变阻器。如果把图乙所示的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且当滑片向右移动时通电螺线管的磁性变强,可将滑动变阻器接线柱a和     接入电路。
14.硝酸钾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如下表。在配制硝酸钾营养液时,小敏操作过程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温度/℃ 20 30 40 50
溶解度/克 31.6 45.8 63.9 85.5
(1)上述溶液中属于饱和溶液的是     (填序号),此时的温度可能是     (选填“20℃”、“30℃”或““40℃”)。
(2)现要配制20%的硝酸钾营养液,需向烧杯③溶液中加水     克。
15.小金提着包站在水平的自动人行道上,如图所示。小金重为700N,人对包的力为6N,当小金随着自动人行道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的过程中。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以自动人行道为参照物,小金的运动状态为     。
(2)小金站在自动人行道上通过了10m距离,这个过程中小金对包做功为     J。
(3)小金随着自动人行道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小金受到自动人行道的摩擦力为     N。
16.(1)人的ABO血型是可遗传的,A型血和B型血的人具有不同的血型性状特征,因为他们细胞内染色体上控制血型遗传的     不同。
(2)某同学去医院检验血型,医生先在A型标准血清中滴入他的血滴,结果发生凝集现象;再在B型标准血清中滴入他的血滴,结果没有发生凝集现象。则该同学的血型为     型。
(3)人体血型中的某些白细胞能通过变形运动穿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中,吞噬侵入机体的各类病原体。这种免疫功能属于     免疫。
(4)医生给某同学测量血压,测得的数据为14.2/9.1千帕。该数据表示的意思是     。
17.金牌赛事,跑马看海!赛道全程移步易景,除了渔港、大桥、海岛等海洋文化元素,还能领略到繁华的商业圈、秀美的湿地公园、宜人的乡村田野风光,参赛跑友将充分感受海岛城市的旖旎景色和现代气息。2023年4月9日8:00岱山海岬半程马拉松正式开始。比赛设全程马拉松、半程马拉松、健身跑(约5km)、家庭跑(约2km)等四个项目。
(1)选手在比赛中会出现气喘吁吁、全身冒汗现象,此时皮肤下的血管处于图中的     (选填“A”、“B”或“C”)状态。
(2)比赛时,若骨骼肌消耗氧气过快,会导致部分肌细胞通过无氧呼吸方式分解有机物,产 生     并积累,从而出现肌肉酸胀现象。
18.劳动实践中,小宁把家里景观水池底部的鹅卵石取出清洗,他先将一个重为8N的空桶漂浮在水面上,然后将池底的鹅卵石捞出并放置在桶内,桶仍漂浮在水面(不考虑捞出过程中带出的水)。
(1)某块鹅卵石在水池底部时,它受到的浮力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它的重力。
(2)全部鹅卵石捞出放置在桶内时,水池内水面高度与鹅卵石未捞出时相比会     (填“上升”“下降”或“不变”)。若此时桶排开水的体积为4.0×10﹣3m3,则桶内鹅卵石的总质量为     kg。
三.计算题(共2小题)
19.专家提示:室内最佳空气湿度值范围是45%至50%。如图所示是某家用空气加湿装置的自动控制电路,R1是一个湿敏电阻,其阻值随湿度的变化关系见表,定值电阻R0为120欧,电磁铁线圈电阻不计,控制电路电源的电压U0为6伏且保持不变,加湿装置铭牌上有“220V 40W”字样。
空气湿度(%)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电阻R1阻值(欧) 300 220 160 110 80 60 45 30 20
(1)加湿装置正常工作5分钟消耗的电能是多少?
(2)当室内湿度超过50%,继电器衔铁将被电磁铁     (填“吸合”或“松开”)。此时控制电路消耗的电功率是多少?
(3)若将图中电流表改装成湿度计,表盘的相关刻度值转化为对应的湿度值。该湿度计的刻度值分布是否均匀?并说明理由。
20.钙属于难溶性的盐,能与稀盐酸反应,碳酸锶(SrCO3)也能与稀盐酸发生类似反应。用碳取的玻璃,吸收X射线能力较强。小科为测定某碳酸锶样品中SrCO3的质量分数,取碳酸锶样品100g加在烧杯中,依次加入一定量的稀盐酸(样品中的其他物质不与稀盐酸反应),反应后烧杯和剩余物质的总质量,所得数据如表所示。
实验次数 1 2 3 4
加入稀盐酸质量(g) 100 100 100 100
反应后烧杯和剩余物质的总质量(g) 362.8 460.6 559.5 m
(1)碳酸锶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m的值为     。
(3)实验所用烧杯的质量为     g。
(4)求碳酸锶样品中SrCO3的质量分数。
2025中考科学三轮冲刺每日一练(第25天)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B A B C C B B D C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1.【分析】图中:①细胞分裂、②细胞分化。
【解答】解:A、间充质干细胞属于动物细胞,具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结构,没有细胞壁,A不符合题意。
B、由图可知,经过①过程细胞数量增加,故①表示细胞分裂过程,B符合题意。
C、由图可知,②表示细胞分化过程,其结果是形成不同的细胞,C不符合题意。
D、经历②细胞分化过程后,细胞内的遗传物质不变,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分析】根据酸的化学性质(能与酸碱指示剂、活泼金属、金属氧化物、碱、盐等反应),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A、金属氧化物和酸反应生成盐和水,X可能是H2O,故选项说法正确。
B、盐酸和硝酸钡交换成分没有沉淀或水和气体生成,不能发生复分解反应,Y不可能是硝酸钡,故选项说法错误。
C、若W呈无色,指示剂可能是酚酞,盐酸不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色,故选项说法正确。
D、碱可以是可溶性碱,也可以是难溶性碱,盐酸能与氢氧化钠等可溶性碱反应,也能与氢氧化铝等难溶性碱反应,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3.【分析】(1)热量是一个过程量,不是一个状态量,热量描述了物体发生热传递时,传递能量的多少,不能说物体含有多少热量;
(2)做功和热传递都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3)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和运动状态;
(4)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解答】解:A.热量是一个过程量,不能说含有热量,故A错误;
B.葱包烩制作时,从铁锅上吸收热量,内能增加,温度升高,主要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其内能,故B正确;
C.用工具将薄饼压扁,薄饼受力而发生形变,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故C正确;
D.因为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香味分子运动到人的鼻孔,所以远处闻到葱包烩的香味,故D正确。
故选:A。
4.【分析】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解答】解:A、荷花植株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属于生产者,A正确;
B、种子有果皮包被,属于被子植物,B错误;
C、藕是荷的地下茎,茎中空,利于空气流通,适应水中缺氧环境,C正确;
D、荷花属于植物,其植株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D正确。
故选:B。
5.【分析】A、根据甲中含有多种物质,说明其是混合物进行分析;
B、根据乙中只含有一种元素进行分析;
C、根据丙和丁中含有多种元素,丁是白色固体进行分析;
D、根据氧化铜、硫酸钡中均含有氧元素进行分析。
【解答】解:A、甲中含有多种物质,说明其是混合物,四种固体中石灰石属于混合物,所以甲表示的是石灰石,说法错误;
B、乙中只含有一种元素,锌中只含有一种元素,所以乙表示的是锌,说法错误;
C、丙和丁中含有多种元素,丁是白色固体,氧化铜、硫酸钡中含有多种元素,硫酸钡是白色固体,氧化铜是黑色固体,则表中“▲”应该表示为“黑色固体”,说法正确;
D、氧化铜、硫酸钡中均含有氧元素,不能根据是否含有氧元素对丙、丁分类,说法错误。
故选:C。
6.【分析】本题是通过铁生锈消耗氧气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铁生锈需要氧气和水,消耗氧气会使瓶内压强减小,从而导致量筒中的水进入矿泉水瓶。
【解答】解:A、此实验的原理确实是利用铁生锈消耗氧气,铁与空气中的氧气、水发生缓慢氧化生成铁锈,A正确。
B、反应前矿泉水瓶排开一定体积的水,受到一定的浮力。反应后,瓶内氧气被消耗,水进入瓶中,瓶子整体重力增大,而瓶子仍漂浮,浮力等于重力,所以浮力减小,B正确。
C、反应前后量筒内液面高度发生了变化,根据p=ρgh(ρ为水的密度,g为重力加速度,h为深度),水的深度改变,所以矿泉水瓶底部受到水的压强改变,C错误。
D、反应前量筒内水的体积为150mL,反应后为80mL,则进入矿泉水瓶中水的体积为150mL﹣80mL=70mL,瓶内除铁粉外的有效容积为350mL,所以实验测得氧气体积分数为(70mL÷350mL)×100% =20%,D正确。
故选:C。
7.【分析】反射弧包括①感受器、②传入神经、③神经中枢、④传出神经、⑤效应器。
【解答】解:A、缩手反射是人生来就有的,属于非条件(简单)反射,神经中枢位于在大脑皮层以下的脊髓,A错误。
BC、反射弧的传导过程:①感受器→②传入神经→③神经中枢→④传出神经→⑤效应器,B正确,C错误。
D、人体生命活动主要受神经系统的调节,也受到激素调节的影响,D错误。
故选:B。
8.【分析】A、根据等质量的氧化镁和镁中,镁中含有的镁元素的质量多,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氢氧化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恒温蒸发一定量的硝酸钾饱和溶液,溶剂质量逐渐减少,有硝酸钾晶体析出,所得溶液仍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锌的金属活动性比铁强,结合等质量的两种金属与足量的同种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分别向等质量的镁与氧化镁中加入足量同种稀盐酸,若消耗稀盐酸的质量相同,则生成氯化镁的质量相同,故开始两斜线重合,等质量的氧化镁和镁中,镁中含有的镁元素的质量多,生成的氯化镁的质量多,拐点高些,故选项图像错误。
B、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铁固体中加入足量的稀硫酸,氢氧化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随着反应的进行,溶液中铁元素的质量从0开始逐渐增加,至完全反应不再发生改变,故选项图像正确。
C、恒温蒸发一定量的硝酸钾饱和溶液,溶剂质量逐渐减少,有硝酸钾晶体析出,所得溶液仍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最终溶剂的质量为0,硝酸钾固体全部析出,故选项图像错误。
D、锌的金属活动性比铁强,反应速率快,至完全反应所需时间短;等质量的两种金属与足量的同种稀盐酸反应,金属完全反应,金属完全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为可知,产生氢气的质量为铁>锌,故选项图像错误。
故选:B。
9.【分析】影响弹性势能的因素是弹性形变的程度,弹性形变程度越大,弹性势能越大;
影响动能的因素有:质量和速度,质量一定时,速度越大,动能越大;
影响重力势能的因素有:质量和高度,质量一定时,高度越高,重力势能越大;
机械能等于动能和势能的总和,如果有摩擦阻力,机械能转化时总量减小。
【解答】解:A、人在B点时速度最快,此时弹力与人的重力相等,此时弹性绳对人还有弹力,则不是绳的原长位置,故A错误;
B、扣环打开前,弹性绳的弹性形变程度最大,弹性势能最大,最高点C弹性绳没有形变,没有弹性势能,故B错误;
C、上下震荡后静止在空中,说明受到了空气阻力,因而整个过程机械能逐渐减小,因而人上升和下降时最大速度不同,故C错误;
D、从A到B的过程中,人的质量不变、高度增大,重力势能增加;质量不变、速度逐渐变大,动能变大,所以机械能增大,故D正确。
故选:D。
10.【分析】根据硫酸根离子和钡离子反应生成不溶于酸的硫酸钡沉淀,氢氧根离子和钡离子反应生成溶于酸的氢氧化镁沉淀,然后结合图象中的数据进行分析计算。
【解答】解:0~a段生成的是硫酸钡沉淀,a~b段生成的是硫酸钡和氢氧化镁沉淀,b~c段生成的是氢氧化镁沉淀,所以
A、a点对应溶液中有氯化镁、硫酸镁2种溶质,故A错误;
B、b~c段只发生氢氧化钡和氯化镁的反应1个反应,故B错误;
D、设氢氧化钡的质量分数为x。
Ba(OH)2+MgSO4=BaSO4↓+Mg(OH)2↓
171 233
x×100g 23.3g
x=17.1%
设硫酸钡质量为y,氢氧化镁质量为z。
Ba(OH)2+MgSO4=BaSO4↓+Mg(OH)2↓
171 233 58
50g×17.1% y z
y=11.65g
z=2.9g
所以m=23.3g+11.65g+2.9g=37.85g,故D错误;
C、在0a段,氢氧化钡中的氢氧根离子和稀盐酸中的氢离子结合生成水,二者的个数之比是1:1,即氢离子的个数和氢氧根离子的个数相等。
在氢氧化钡中,氢氧根离子的个数和氢氧化钡的分子数的比是2:1,即氢氧根离子的个数是分子数的2倍。
0a段加入氢氧化钡的质量是100g×17.1%=17.1g,其中氢氧根离子的个数可以看作2,
0b段生成硫酸钡沉淀的质量为:23.3g+11.65g=34.65g,其中硫酸根离子的个数是,
所以原溶液中SO42﹣与H+个数比约为:(2)=3:4,故C正确。
故选:C。
二.填空题(共8小题)
11.【分析】(1)根据铁加热成铁水分析;
(2)根据化合价的定义分析;
(3)根据氧气具有助燃性分析。
【解答】解:(1)铁加热成铁水的过程中所涉及的主要物态变化是熔化;故答案为:熔化;
(2)液态单质铁的化合价为0;故答案为:0;
(3)氧气具有助燃性,铁在纯净的氧气中可以燃烧,但“飞舞的铁花”并没有燃烧。从燃烧的条件分析,两者主要区别是有无充足的氧气或助燃剂。故答案为:有无充足的氧气或助燃剂。
12.【分析】动物根据体内脊柱的有无可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无脊椎动物包括原生生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脊椎动物包括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
【解答】解:(1)据图可见,鳗鱼的头部较尖,背鳍与尾鳍相连,尾部侧扁且长于头部,可见处于检索表的D位置。
(2)鳗鱼、②蝙蝠、③蝮蛇、⑤鲨鱼的体内都有脊柱,属于脊椎动物,①蝴蝶、④水母的体内都没有脊柱,属于无脊椎动物。
故答案为:(1)D。
(2)②③⑤。
13.【分析】指南针是根据地磁场的作用工作的。知道小磁针的磁极,根据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可判断出通电螺线管的磁极,再根据安培定则判断出电流的方向从而找到电源的正负极。
磁场的方向规定:放在磁场中的小磁针静止时,北极所指的方向,就是该点的磁场方向.
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影响因素:线圈匝数多少、电流大小。
【解答】解:(1)根据安培定则,用右手握住螺线管,让大拇指指向螺线管的N极(小磁针静止时N极的指向与磁感线方向相同,在螺线管外部,磁感线从N极出发回到S极,所以可判断出螺线管的右端为N极),则弯曲的四指所指的方向就是电流的方向,由此可知电流从螺线管的左端流入,右端流出,所以电源左端为正极。
(2)磁感线上A、B两点的磁场方向不同。磁感线是用来描述磁场的曲线,磁感线上某点的切线方向表示该点的磁场方向。在通电螺线管周围,磁感线是弯曲的曲线,A、B两点处于不同位置,磁感线的切线方向不同,所以A、B两点的磁场方向不同。
(3)可将滑动变阻器接线柱a和d接入电路。当滑片向右移动时通电螺线管的磁性变强,说明电路中的电流变大,根据滑动变阻器“一上一下”的接法,要使接入电路的电阻变小,应将滑动变阻器的a和d接线柱接入电路,这样滑片向右移动时,接入电路的电阻丝长度变短,电阻变小,电流变大,通电螺线管的磁性增强。
故答案为:(1)正;(2)不同;(3)d。
14.【分析】(1)根据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g,3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45.8g来分析解答;
(2)根据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来分析解答。
【解答】解:(1)由表格中的硝酸钾的溶解度数据可知,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g,3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45.8g,在20℃时,40g硝酸钾中加入100g水,最多只能溶解31.6g,得到的是该温度下硝酸钾的饱和溶液,升温至30℃时,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45.8g,溶液变成了不饱和溶液,上述溶液中属于饱和溶液的是②,此时的温度可能是20℃;
(2)设需向烧杯③溶液中加水的质量为x,根据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可得40g=(140g+x)×20%,则x=60g。
故答案为:(1)②;20℃;
(2)60。
15.【分析】(1)在研究物体运动时,要选择参照的标准,即参照物,物体的位置相对于参照物发生变化,则运动,不发生变化,则静止;
(2)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作用在物体上的力;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即力和距离的方向要一致),二者缺一不可;
(3)滑动摩擦力产生的条件:两接触面粗糙,且相互挤压,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或相对运动;对整体受力分析得出,摩擦力的大小。
【解答】解:(1)小金以自动人行道为参照物,他与自动人行道之间的位置没有变化,所以他的运动状态是静止的;
(2)小金提着一个重为700N的包在自动人行道上通过了10m距离,人施加了一个竖直向上的力,但物体并没有在力的方向上移动距离,所以此过程中人对包做功为0J;
(3)小金随着自动人行道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时,没有运动趋势,不受摩擦力的作用,故小金受到自动人行道的摩擦力为0N。
故答案为:(1)静止;(2)0;(3)0。
16.【分析】(1)DNA上决定生物性状的小单位,叫基因,基因决定生物的性状,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2)输血以输同型血为原则。例如:正常情况下A型血的人输A型血,B型血的人输B型血。紧急情况下,AB血型的人可以接受任何血型,O型血可以输给任何血型的人。
(3)非特异性免疫主要是指没有针对特定的细菌或者是病毒,从而产生免疫能力。
【解答】(1)DNA上决定生物性状的小单位,叫基因,基因决定生物的性状,基因位于染色体上,基因是DNA分子上的一个个小片段,这些片段具有特定的遗传信息,能够决定生物的某一性状,一个基因只具有特定的遗传信息,因此,人的ABO血型是可遗传的,A型血和B型血的人具有不同的血型性状特征,因为他们细胞内染色体上控制血型遗传的基因不同。
(2)输血时若血型不合会使输入的红细胞发生凝集,引起血管阻塞和血管内大量溶血,造成严重后果。医生先在A型标准血清中滴入他的血滴,结果发生凝集现象,再在B型标准血清中滴入他的血滴,结果没有发生凝集现象,则该同学的血型为B型血。
(3)白细胞有防御疾病的作用,人体出现炎症时,白细胞会增多,白细胞的这种免疫功能是人生来就有,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功能,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4)人体血压的表示方法是:收缩压/舒张压,血压为14.2/9.1千帕,表示收缩压为14.2 千帕,舒张压为9.1千帕。
故答案为:
(1)基因;
(2)B;
(3)非特异性;
(4)收缩压为14.2 千帕,舒张压为9.1千帕。
17.【分析】图甲A表示正常血管,C表示血管扩张。
【解答】解:(1)皮肤中的汗腺和血管能够调节体温,当气温高时,汗腺分泌的汗液增多,流经体表的血液增多,就能散失体内的热量,所以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加,散热增多。此时皮肤下的血管处于图中的C的状态。
(2)长时间高强度训练时,若骨骼肌细胞通过有氧呼吸方式消耗氧气过快,则会导致部分肌细胞供氧不足,只能在缺氧状态下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同时产生乳酸并积累,从而出现肌肉酸胀现象。还可以通过肌细胞无氧呼吸(糖酵解)提供少量能量,来补充机体对能量的大量需要。
故答案为:(1)C
(2)乳酸
18.【分析】(1)物体下沉时,所受的浮力小于自身的重力;
(2)根据浮沉条件分析出鹅卵石前、后所受浮力的关系,根据F浮=ρ液gV排知排开水体积的变化,进而判断出水池水面高度的变化;
根据F浮′=ρ水gV排′算出鹅卵石捞出放置在桶内时的浮力,由G石=F浮′﹣G桶算出桶内鹅卵石的重力,由G=mg算出鹅卵石的质量。
【解答】解:(1)某块鹅卵石在水池底部时,它受到的浮力小于它的重力;
(2)鹅卵石捞出前沉底,浮力小于重力,即F浮1<G,将鹅卵石捞出放置在桶内时,鹅卵石与小桶都处于漂浮状态,此时鹅卵石的浮力等于重力,即F浮2=G,所以F浮1<F浮2,即鹅卵石捞出放置在桶内时鹅卵石的浮力变大,根据F浮=ρ液gV排知排开水的体积变大,水池水面高度与鹅卵石未捞出时相比会上升;
鹅卵石捞出放置在桶内时的总浮力为:
F浮′=ρ水gV排′=1.0×103kg/m3×10N/kg×4.0×10﹣3m3=40N,
桶内鹅卵石的重力为:
G石=F浮′﹣G桶=40N﹣8N=32N,
鹅卵石的质量为:
m石3.2kg。
故答案为:(1)小于;(2)上升;3.2。
三.解答题(共2小题)
19.【分析】(1)用W=P额t计算加湿装置正常工作5分钟消耗的电能;
(2)当室内湿度超过50%,已高于室内最佳空气湿度值范围,因此,空气加湿装置要停止工作;先用R=R0+R1计算出控制电路中总电阻,再用P计算出控制电路消耗的电功率;
(3)通过空气湿度的均匀变化,计算出对应的电流是否均匀变化,即可判断湿度计的刻度值分布是否均匀变化。
【解答】解:(1)加湿装置正常工作5分钟消耗的电能:W=P额t=40W×5×60s=12000J;
(2)当室内湿度超过50%,已高于室内最佳空气湿度值范围,因此,继电器衔铁应被电磁铁吸合,工作电路断开,空气加湿装置要停止工作;
由表可知,当室内湿度为50%时,湿敏电阻R1=80Ω,
根据串联电路中电阻特点,控制电路中总电阻:R=R0+R1=120Ω+80Ω=200Ω,
此时控制电路消耗的电功率:P0.18W;
(3)图中电流表的电流:I,
根据上式可知,空气湿度变大,R1阻值变小,对应电流变大,
当空气湿度由10%变为20%时,对应电流的变化:ΔI13.36×10﹣3A,
当空气湿度由20%变为30%时,对应电流的变化:ΔI23.78×10﹣3A,
ΔI1≠ΔI2,故湿度计的刻度值分布不均匀。
答:(1)加湿装置正常工作5分钟消耗的电能为12000J;
(2)吸合;此时控制电路消耗的电功率为0.18W;
(3)该湿度计的刻度值分布不均匀,因为空气湿度均匀变化时,对应的电流变化却不均匀。
20.【分析】碳酸锶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锶、水和二氧化碳,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其提供数据可以进行相关方面的计算。
【解答】解:(1)碳酸锶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锶、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SrCO3+2HCl═SrCl2+CO2↑+H2O;
(2)由数据可知,实验2中的物质反应后产生CO2的质量为:362.8g+100g﹣460.6g=2.2g,实验3中的物质反应后产生CO2的质量为:460.6g+100g﹣559.5g=1.1g,说明碳酸锶已经完全反应,可得实验1生成CO2的质量为2.2g;所以m=559.5+100=659.5;
(3)实验所用烧杯的质量为362.8g+2.2g﹣100g﹣100g=165g;
(4)设碳酸锶的质量为x,
由表中数据可知,碳酸锶完全反应生成二氧化碳质量是5.5g,
SrCO3+2HCl═SrCl2+CO2↑+H2O
148 44
x 5.5g
x=18.5g
碳酸锶样品中SrCO3的质量分数是:100%=18.5%,
答:碳酸锶样品中SrCO3的质量分数是18.5%。
故答案为:(1)SrCO3+2HCl═SrCl2+CO2↑+H2O;
(2)659.5;
(3)165;
(4)18.5%。
第1页(共1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