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篇目 课时目标 单元主题
《草船借箭》 能概括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理解 “草船借箭” 的关键策略;通过人物对话和行为,分析诸葛亮、周瑜、曹操的性格特点,体会对比手法的作用;感受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体会古典名著中 “智慧斗争” 的魅力。 四大名著
《景阳冈》 梳理武松打虎的情节脉络,抓住动作描写体会武松的勇猛与机敏;结合心理描写分析武松 “倔强、爱面子” 的性格特点,理解人物的多面性;感受古典小说中 “英雄壮举” 的叙事风格,激发对《水浒传》的阅读兴趣。
《猴王出世》 分段落层次,概括石猴出世、探洞、称王的过程,体会神话色彩;通过动作和语言描写,分析石猴 “顽皮、勇敢、领导力强” 的形象;感受《西游记》中自由反叛的精神,体会古典名著的想象力与文学性。
《红楼春趣》 从放风筝的场景中提取人物活动细节,分析宝玉、黛玉等人物的性格特点;理解 “放晦气” 等古代习俗的文化内涵,体会古典名著中的生活情趣;对比不同名著的语言风格,感受《红楼梦》细腻的描写特点。
作文写作 结合单元名著阅读,学习通过 “动作、语言、心理描写” 刻画人物形象;尝试缩写名著片段,保留主要情节并突出人物特点;激发对古典名著的改编兴趣,培养创造性表达能力。
语文园地 交流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如结合背景、借助影视、猜测词义),提升自主阅读能力;对比古今词义差异,积累 “榜文、客官” 等古代词汇,体会文言语言特点;背诵王维《鸟鸣涧》,感受山水诗的意境,积累经典诗词。
一、易读错的字
字 / 词 正确读音 易错点说明
妒忌 dù jì “忌” 读 jì(四声),不读 jí
擂鼓 léi gǔ “擂” 在此处读 léi(二声),非 lèi
弓弩手 gōng nǔ shǒu “弩” 读 nǔ(三声),不读 nú
血泊 xuè pō “泊” 在此处读 pō(一声),非 bó
绰了梢棒 chāo le shāo bàng “绰” 读 chāo(一声),表示 “拿起”
迸裂 bèng liè “迸” 读 bèng(四声),不读 bìng
镌刻 juān kè “镌” 读 juān(一声),不读 juàn
豁喇喇 huō lā lā “喇” 在此处读 lā(一声),非 lǎ/lá
二、易写错的字
字 易错笔画 / 结构 正确写法提示
忌 上半部分为 “己”,非 “已 / 巳” 注意第三笔不封口
曹 上半部分为 “艹 + 曲”,下半为 “日” 不要漏写中间的 “曲”
插 右半部分为 “臿”,非 “番” 注意中间是 “千”+“臼”
寨 上半部分为 “宀 + 二 + 丨”,下半为 “木” 不要写成 “赛” 字少 “贝”
蹦 左半为 “足”,右半为 “崩” 不要写成 “蹦” 的右半部分少 “山”
喇 左半为 “口”,右半为 “剌” 注意 “剌” 的写法(非 “刺”)
三、生字组词
妒:妒忌、嫉妒、妒恨 忌:忌讳、忌日、猜忌
曹:曹操、曹军、曹营 督:监督、督促、都督
委:委托、委员、委屈 擂:擂鼓、擂台(lèi)
冈:景阳冈、山冈、冈峦 饥:饥饿、饥荒、饥渴
榜:榜文、榜样、榜单 杖:拐杖、手杖、权杖
拖:拖欠、拖拉、拖地 坠:坠落、坠毁、坠地
遂:遂心、未遂、毛遂自荐(suì) 迸:迸裂、迸发、迸溅
涧:山涧、溪涧、涧水 挈:挈带、挈领、拖男挈女
劣:顽劣、恶劣、劣质 恰:恰似、恰好、恰当
屉:抽屉、屉子、笼屉 嫣:嫣红、嫣然、姹紫嫣红
讳:忌讳、避讳、讳言 敞:敞亮、宽敞、敞开
四、多音字
字 读音 / 组词 课文例句 / 用法
绰 chāo(绰起梢棒)chuò(绰约) 《景阳冈》:“绰了梢棒”(拿起)
泊 pō(血泊)bó(停泊) 《景阳冈》:“血泊”(液体聚集的地方)
呵 ā(呵呀)hē(呵斥) 《猴王出世》:“列位呵”(语气词)
喇 lā(豁喇喇)lǎ(喇叭) 《红楼春趣》:“豁喇喇”(拟声词)
擂 léi(擂鼓)lèi(擂台) 《草船借箭》:“擂鼓呐喊”(敲击)
五、形近字
字组 组词示例 区别要点
妒 vs 护 妒忌 / 保护 “妒” 从 “女”,与心理有关;“护” 从 “扌”,与动作有关
呐 vs 纳 呐喊 / 收纳 “呐” 从 “口”,与声音有关;“纳” 从 “纟”,与接纳有关
寨 vs 赛 水寨 / 比赛 “寨” 下半为 “木”;“赛” 下半为 “贝”
榜 vs 傍 榜文 / 傍晚 “榜” 从 “木”,与告示有关;“傍” 从 “亻”,与时间有关
迸 vs 迸 迸裂 / 挺进(注意:无此字,示例为易错混淆) “迸” 为 “辶 + 并”;勿写为 “进”+“氵” 等
讳 vs 伟 忌讳 / 伟大 “讳” 从 “讠”,与言语有关;“伟” 从 “亻”,与人物有关
六、反义词
词语 反义词 课文出处
妒忌 羡慕、欣赏 《草船借箭》
推却 接受、承担 《草船借箭》
迟延 提前、迅速 《草船借箭》
疑惑 相信、确信 《草船借箭》
踉踉跄跄 稳稳当当、大步流星 《景阳冈》
喜不自胜 悲痛欲绝、闷闷不乐 《猴王出世》
七手八脚 有条不紊、井然有序 《红楼春趣》
七、重点词语
(一)人物心理 / 行为
妒忌:对胜过自己的人心怀怨恨。(《草船借箭》)
军令状:接受军令后写的保证书,未完成愿受罚。(《草船借箭》)
耻笑:鄙视和嘲笑。(《景阳冈》)
抓耳挠腮:形容焦急无奈的样子。(《猴王出世》)
(二)动作 / 状态
一饮而尽:一口气喝完,形容爽快。(《景阳冈》)
踉踉跄跄:走路不稳的样子。(《景阳冈》)
七手八脚:人多手杂,动作纷乱。(《红楼春趣》)
天造地设:自然形成,合乎理想。(《猴王出世》)
(三)特殊文化词
调度:管理安排工作、人力等。(《草船借箭》)
晦气:不吉利,倒霉。(《红楼春趣》)
八、重点句子
(一)人物描写句
诸葛亮说:‘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意立下军令状……’(《草船借箭》)
赏析:语言描写,表现诸葛亮沉着自信,将计就计。
武松寻思道:‘我回去时,须吃他耻笑,不是好汉……’(《景阳冈》)
赏析:心理描写,体现武松好面子、固执无畏的性格。
石猴瞑目蹲身,将身一纵,径跳入瀑布泉中……(《猴王出世》)
赏析:动作描写(瞑、蹲、纵、跳),刻画石猴机智勇敢、敏捷灵巧。
宝玉急的头上的汗都出来了,众人都笑他,他便恨的摔在地下……(《红楼春趣》)
赏析:神态与动作描写,表现宝玉天真率直、孩子气。
(二)修辞句
那大虫吼一声,却似半天里起个霹雳,振得那山冈也动。(《景阳冈》)
修辞:比喻(吼声→霹雳)、夸张,突显老虎凶猛,衬托武松勇武。
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獐鹿为友,猕猿为亲。(《猴王出世》)
修辞:排比、对偶,勾勒石猴自由自在的生活状态。
(三)对比句
鲁肃吃惊地说:‘如果曹兵出来,怎么办?’诸葛亮笑着说:‘雾这么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草船借箭》)
手法:鲁肃的 “吃惊” 与诸葛亮的 “笑” 对比,突出诸葛亮神机妙算、镇定自若。
《草船借箭》
思维导图
核心情节
周瑜因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设计要求其三天内造出十万支箭,企图借此惩罚他。诸葛亮识破诡计,暗中请鲁肃帮忙准备二十条草船及军士。第三天凌晨,江面大雾弥漫,诸葛亮率船逼近曹军水寨,擂鼓呐喊。曹操多疑,不敢出兵,只令军士射箭,箭纷纷射在草船上。最终,诸葛亮轻易 “借” 得十万支箭,周瑜自叹不如。
人物形象
诸葛亮:足智多谋、神机妙算(借大雾草船借箭)、顾全大局(不与周瑜正面冲突)。
周瑜:嫉妒心强、阴险狡猾(设计陷害诸葛亮)、智谋过人(但心胸狭隘)。
鲁肃:忠厚守信(信守承诺不泄露借船计划)、顾全大局。
曹操:多疑谨慎(大雾天不敢出兵,只敢射箭)。
主题思想
通过周瑜与诸葛亮的斗智,展现诸葛亮的智慧与宽容,批判周瑜的狭隘妒忌,凸显 “以智慧取胜” 和 “顾全大局” 的价值观。
关键知识点
重点词语:妒忌、军令状、调度、神机妙算。
描写手法:语言描写(诸葛亮立军令状)、对比手法(鲁肃与诸葛亮的反应对比)。
《景阳冈》
思维导图
核心情节
武松在阳谷县一家酒店连饮十八碗酒后,不顾店家劝阻,执意上景阳冈。途中见官府榜文,知真有猛虎,但怕返回被耻笑,仍继续前行。至冈上,果然遇到猛虎,武松先巧妙躲避老虎的 “一扑、一掀、一剪”,后趁其疲惫,用哨棒击打,哨棒折断后,赤手空拳将老虎打死。最终,武松精疲力尽,一步步挨下冈来。
人物形象(武松)
优点:武艺高强(赤手空拳打死猛虎)、机智勇敢(灵活躲避老虎攻击)。
缺点:倔强固执(不听店家劝阻)、爱面子(怕被耻笑不愿返回)。
主题思想
通过武松打虎的壮举,塑造了一位勇敢无畏的古代英雄形象,歌颂了人类战胜自然的勇气和力量。
关键知识点
重点词语:一饮而尽、半夜三更、踉踉跄跄、说时迟,那时快。
描写手法:动作描写(“闪、躲、扑、掀” 等打虎动作)、心理描写(怕被耻笑的矛盾心理)。
《猴王出世》
思维导图
核心情节
花果山上一块仙石孕育出一只石猴。石猴与群猴玩耍时,发现山涧瀑布后可能有洞天,便第一个跳进水帘洞,发现洞内宽敞明亮、设施齐全,且无水流威胁。他返回告知群猴,并带领众猴进入洞中安家。群猴遵守约定,拜石猴为王,称其为 “美猴王”。
人物形象(石猴)
顽皮可爱(山中自由生活)、机智勇敢(第一个跳进水帘洞)、敢作敢为(带领群猴安家)、富有领导力(被拥戴为王)。
主题思想
通过石猴出世及成王的过程,表现了对自由天性的赞美和对平等、民主秩序的向往,歌颂了勇于探索、敢于担当的精神。
关键知识点
重点词语:喜不自胜、天造地设、抓耳挠腮、力倦神疲。
描写手法:排比 / 对偶(“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动作描写(“瞑、蹲、纵、跳” 入洞)。
《红楼春趣》
思维导图
核心情节
宝玉与黛玉、宝钗等姐妹及丫头们在大观园中放风筝。众人各自拿出不同样式的风筝(如美人、沙雁),丫头们忙碌地准备放风筝工具。宝玉的美人风筝放不起来,急得满头大汗,众人笑他,他气得摔风筝,却因风筝是美人模样而不忍踩烂。最后,众人铰断风筝线 “放晦气”,风筝随风飞走,众人嬉笑玩闹,尽享春日乐趣。
人物形象
宝玉:天真率直(放风筝时的急躁表现)、单纯善良(不忍踩烂美人风筝)、没有公子架子(与丫头们平等玩耍)。
其他人物:黛玉聪慧、宝钗稳重、丫头们活泼机灵。
主题思想
通过大观园中放风筝的场景,展现了贵族青年男女自由快乐的生活片段,表达了对闲适生活和纯真情感的向往,体现了《红楼梦》中 “青春与诗意” 的一面。
关键知识点
重点词语:巴不得、七手八脚、展眼、晦气。
描写手法:动作描写(“搬高墩,捆剪子股儿”)、语言描写(宝玉抱怨风筝)。
语文园地
一、交流平台: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
结合背景与常识
古典名著常涉及历史背景(如《草船借箭》的三国鼎立)、文化习俗(如《红楼春趣》的放风筝 “放晦气”),需借助资料或注释理解。
示例:了解 “军令状”“榜文” 等古代文书的作用,能帮助读懂《草船借箭》《景阳冈》的情节。
借助影视剧或连环画
古典名著语言较难,可通过观看电视剧(如《三国演义》《水浒传》片段)或阅读连环画降低理解难度,再回归文本对比差异。
关注人物语言与动作
古典名著中人物性格常通过对话和行为展现(如武松打虎的动作描写、诸葛亮与周瑜的对话),抓住关键语句分析人物特点。
猜测难词含义
遇到生僻词(如 “小厮”“筛酒”),可结合上下文猜测,或联系现代汉语中的近义词(如 “小厮”≈“仆人”)。
二、词句段运用
(一)谦辞与敬辞:
令尊(对方父亲)、家君(自己父亲)、敝人(谦称自己)。
(二)对比阅读,体会人物特点
《草船借箭》中诸葛亮 “笑” 对鲁肃,体现从容;
《红楼春趣》中宝玉 “摔风筝”,体现率真。
任务:通过对比不同名著中的人物行为,分析性格差异。
三、日积月累:鸟鸣涧(王维)
鸟鸣涧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2. 作者与背景
(1)王维:唐代诗人,山水田园诗派代表,与孟浩然并称 “王孟”,诗风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2)背景:描绘山间春夜的宁静景色,体现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闲适心境。
3. 重点字词解析
闲:安静、闲适,暗含诗人内心的宁静。
空:空旷、空寂,形容春山的幽静。
惊:惊醒,以动衬静,突出月夜山涧的静谧。
4. 诗意赏析
画面感:桂花飘落(视觉)、鸟鸣涧中(听觉),以动态景物衬托静态的春山月夜,营造 “静中有动,动中有静” 的意境。
情感表达:通过描写 “花落、月出、鸟鸣” 等细微景象,表达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叹和淡泊的人生态度。
统编版语文五下第二单元重难点知识点梳理记忆
课文解读
基础梳理
课文归纳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