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微评(三)
时间:7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2024·江西吉安高二期末)环鄱阳湖生态城市群是由环绕鄱阳湖的城市组成,以南昌为核心,昌九工业走廊为重点,以环湖设区市为主要支点,环湖高速公路和铁路为轴线。下图示意环鄱阳湖生态城市群规划(2015—2030年)。据此完成1~3题。
1.环鄱阳湖城市群的建设过程中( )
A.大力发展重化制造业
B.核心城市带动作用弱
C.城市之间平衡发展
D.注重保护湖区生态
2.九江都市区重点发展的产业是( )
A.农产品加工业 B.商贸旅游业
C.纺织造纸工业 D.汽车制造业
3.与长三角城市群相比,环鄱阳湖城市群的显著优势条件是( )
A.科教发达 B.资源统筹规划
C.地理位置优越 D.腹地广阔
解析:第1题,大力发展重化制造业,会导致污染物排放多,会对鄱阳湖生态环境造成破坏,A错误;环鄱阳湖城市群以南昌为核心,昌九工业走廊为重点,以环湖设区市为主要支点,环湖高速公路和铁路为轴线,保证了核心城市的辐射力,核心城市带动作用强,B错误;在建设过程中有核心城市和重点发展城市辐射带动周边城市发展,城市之间发展不平衡,C错误;环鄱阳湖地区,在开发建设过程中的重点是对湖区的生态环境保护,D正确。故选D。第2题,九江都市区位于长江与鄱阳湖的交汇处,水陆交通便利,利于商贸往来,旅游资源丰富,可重点发展商贸旅游业,B正确;九江都市区耕地面积较小,不利于发展农产品加工业,A错误;纺织造纸工业、汽车制造业的污染较严重,易对九江都市区生态环境造成破坏,C、D错误。故选B。第3题,环鄱阳湖城市群同属一个省管辖,在资源统筹规划上明显优于长三角地区,B正确;长三角城市群作为我国最大的城市群之一,和环鄱阳湖城市群相比,地理位置更优越,科教更发达,腹地更广阔,A、C、D错误。故选B。
答案:1.D 2.B 3.B
(2024·山西晋中高二期末)城市不同发展阶段区域内产业结构特征不同,图示曲线代表不同产业类型。黑龙江大庆城市发展“因油而生,因油而伤”。为实现可持续发展,近年来,大庆进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逐步从依靠能源、矿产资源向依靠先进科学技术转变。据此完成4~6题。
4.曲线①②③代表产业为( )
A.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
B.第二产业、第一产业、第三产业
C.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第一产业
D.第三产业、第二产业、第一产业
5.大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最主要制约因素是( )
A.资金不足 B.污染严重
C.交通拥堵 D.人才短缺
6.大庆近年来产业发展方向为( )
①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 ②扩大重化工业规模,提高产能 ③改善交通,打造现代物流基地 ④加强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升级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解析:第4题,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第一产业比重最高,故③为第一产业;工业化阶段第二产业比重最高,故①为第二产业;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第三产业比重最高,故②为第三产业,C正确,A、B、D错误。故选C。第5题,由材料“大庆进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逐步从依靠能源、矿产资源向依靠先进科学技术转变”可知,大庆原产业为传统工业,产业层次低,技术水平低,要实现产业升级,最主要的限制因素为人才,D正确;与资金、污染、交通关系不大,A、B、C错误。故选D。第6题,近年来,大庆逐渐从传统产业开始转型,可通过对原产业加大科技投入,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①正确;可加强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升级,④正确;应逐渐缩减高耗能产业的比重,②错误;大庆的地理位置及交通条件难以支持其短期内成为物流中心,③错误。故选C。
答案:4.C 5.D 6.C
(2024·河北省石家庄第二中学高二上学期月考)流域型城市是指一个地区各城市的人、财、物的流动类似河流的干流和支流的一种新型城市关系模式。这种“经济河流”发源于通达性较差的上游城市,向通达性较好、联系程度较强的中游城市流动,最终汇入通达性更强的下游城市。下图为东北地区流域型城市空间格局示意图。读图,完成7~8题。
7.大连、沈阳为“经济河流下游城市”的原因是( )
A.城市等级高、服务范围大
B.分布在河流干支流的交汇处
C.海路窗口,连通东北与外界
D.通达性好、联系程度高
8.东北地区经济联系程度( )
A.北方高于南方 B.中部高于东西两侧
C.大庆高于哈尔滨 D.吉林高于长春
解析:第7题,由材料“最终汇入通达性更强的下游城市”可知,河流下游城市经济水平高,交通通达性好。大连、沈阳是整个东北资源集散地,沟通整个东北地区,具有下游城市的突出特点。综上所述,D符合题意,排除A、B、C。故选D。第8题,从图中流动路径可看出,中部流通路径的线粗,且由东、西部向中部汇流,因此地区联系程度中部高于东西两侧,B正确。没有明显的南北差异,A错误;哈尔滨的经济联系强度高于大庆,C错误;吉林的经济联系强度低于长春,D错误。故选B。
答案:7.D 8.B
产业结构及其变化反映了一个区域经济发展的变化及活力,人口的变化对产业结构调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下图为2019年全国、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人口增长率和三次产业结构占比图。据此完成9~10题。
9.与其他地区相比,丁地区产业发展最合理的方向是( )
A.积极吸纳外资,发展港口贸易
B.承接产业转移,发展高耗能产业
C.加强资源调出,发挥资源优势
D.依靠人才优势,大力引进高科技产业
10.图示甲、乙、丙、丁四地区中,表示东北地区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解析:第9题,从图中可以看出,与其他地区相比,丁地区产业结构特点是:第二产业比重最大、第三产业比重小。其第二产业比重最大,推测该地区可能资源很丰富,利于工业发展;第三产业最小,推测经济相对不发达,可能是西部地区,因此产业发展最合理的方向是加强资源调出,发挥资源优势,C正确;该区域不靠近海洋,不能发展港口贸易,A错误;该地区可以承接产业转移,但发展高耗能产业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B错误;该地区经济相对不发达,不具有人才优势,不能大力引进高科技产业,D错误。故选C。第10题,从人口增长率看,东北地区人口迁出较多,所以人口增长呈负增长,图中丙人口增长率为负值;再加上东北地区有我国两大商品粮基地,农业占比较大,图中丙第一产业占比最大。综上所述,表示东北地区的是丙,C正确。故选C。
答案:9.C 10.C
(2024·山东威海市教育教学研究中心高二期末)20世纪80年代以来,珠三角地区产业结构经历了明显的变化。下图示意区域产业结构演进与自然资源支撑模式。据此完成11~12题。
11.产业结构的演进过程中( )
A.农业产值在减少,工业产值在增加
B.农业部门在减少,工业部门在增加
C.通过技术创新,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D.对区域间产业转移的推动力减弱
12.近年来,珠三角地区提出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战略,其原因是( )
①能耗低、污染小 ②就业机会多 ③承接港澳地区劳动密集型服务业的需要 ④附加值高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解析:第11题,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产业结构的演进过程中,农业生产由传统农业到石油农业到生态农业再到高科技集约农业,农业产值不会减少,A错误;农业部门也不会减少,工业部门先增加后减少,B错误;通过技术创新,推动产业升级,C正确;本区域传统农业转移到轻工业、重工业、高精加工工业和知识密集型工业,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促进传统产业向泛珠江三角洲地区转移,对区域间产业转移的推动力增强,D错误。故选C。第12题,近年来,珠三角地区提出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战略,其原因是现代服务业能耗低、污染小;就业机会多,附加值高,对区域经济发展拉动力强,①②④正确;珠三角自身的劳动密集型产业都在向泛珠江三角州地区转移,应承接港澳等地区高端制造业和知识密集型工业转移,③错误。故选B。
答案:11.C 12.B
都市圈(区)是指由起核心作用的中心城市和周边受到中心城市强烈辐射、有着紧密联系的城市组成的城市经济区域。下图为南京都市圈(区)示意图。据此完成13~14题。
13.南京都市圈(区)的形成,得益于( )
A.交通通信方式的发展
B.生产要素的空间集聚
C.城市空间格局的变化
D.人口大量跨区域流动
14.南京都市圈(区)形成后( )
A.中心城市的集聚作用日益增强
B.周边城市辐射带动作用会超过南京
C.中心城市现代服务业水平提高
D.周边城市吸引企业的区位优势减弱
解析:第13题,南京都市圈(区)以南京为中心城市,与周边城市存在一定的地理距离,但随着交通通信技术的发展,城市之间联系密切,资源互补,区域产业协同发展,A正确。生产要素集聚能促进区域的发展,但不是促成南京都市圈(区)形成的原因,B错误。城市经济的发展带动城市格局的变化,而不是得益于城市空间结构变化,C错误。区域人口流动只是区域产生联系的一小部分内容,不是最主要的,D错误。故选A。第14题,南京都市圈(区)形成后,中心城市部分产业转出,产业结构升级,可能会大力发展高端的第三产业,如现代服务业, C正确;中心城市部分功能转出,南京辐射带动周边地区作用增强,集聚作用减弱, A、B错误;受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周边城市的区位优势增强,D错误。故选 C。
答案:13.A 14.C
(2024·河北省石家庄第二中学高二上学期月考)2015年11月20日,“山西省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专家研讨会”在太原市召开。所谓资源型经济,是指依靠区域资源优势,通过对资源的开采、初级加工,形成初级产品的经济增长模式。据此完成15~16题。
15.山西实施经济转型的原因包括( )
①煤炭等资源已近枯竭 ②单位GDP能耗高 ③工业产品的市场日渐狭小 ④区域生态环境破坏严重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16.目前加快山西资源型经济转型的有效途径中,不包括( )
A.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
B.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C.进一步发展资源深加工
D.大力寻求绿色替代能源
解析:第15题,根据材料可知,资源型经济主要以资源的开采、初级加工等工业为主。技术水平低,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量大,生态破坏严重。山西实施经济转型的原因包括单位GDP能耗高、区域生态环境破坏严重,②④正确。山西煤炭资源仍较为丰富,①错误。随着经济发展,工业产品的市场日渐扩大,③错误。C正确,A、B、D错误。故选C。第16题,目前加快山西资源型经济转型的有效途径中,包括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改善单一重型工业结构,A不符合题意。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B不符合题意。进一步发展资源深加工 ,延长产业链,C不符合题意。我国长期内仍以煤炭为主要能源,大力发展绿色能源,但短期内难以替代,D符合题意。故选D。
答案:15.C 16.D
二、综合题(共3题,共52分)
17.(18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全球科技创新中心依托大城市或城市群而形成,是世界新知识、新技术和新产品的创新源地和生产中心之一,对全球或国家创新活动和产业发展具有强大的影响力和辐射力。一个国家科技创新中心的数量和等级是该国科技实力的直接反映。图1示意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综合评分100强分布(2017年),图2示意上海在全球科技创新中心中的综合评分与部分指标排名。
,图1)
,图2)
(1)简述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空间分布格局。(4分)
(2)下表为全球科技创新中心成长路径的两种类型,在①②处填写相应内容。(8分)
代表城市 区位比较优势 成长路径
班加罗尔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吸引跨国公司入驻,带动本土创新能力提升
硅谷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吸引一流管理人才和资本,将创新成果转化为产品并产生巨大收益,进而带动更多创新的出现
(3)简述上海市提升世界级科技创新中心等级的主要途径。(6分)
解析:第(1)题,据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综合评分100强分布图可知,综合评分较高的地区主要高度集中在美国、西欧和东亚等国家和地区;其中美国东北部城市带、美国沿太平洋城市带、欧洲城市带、日本城市带分布极为集中,这说明在国家内部,则高度集中在大城市或大城市群。第(2)题,班加罗尔是印度南部以高科技软件制造业为主的城市,该城市有众多高素质劳动力,工资水平相对较低,产品消费市场广阔等优势,吸引跨国公司入驻,带动本土创新能力提升;硅谷在美国西海岸地区,是世界上高科技产业发展的典范,拥有众多世界著名的高科技公司,临近斯坦福大学,拥有世界一流大学和科研机构,人才众多,创新能力强,吸引一流管理人才和资本,将创新成果转化为产品并产生巨大收益,进而带动更多创新的出现。第(3)题,提升世界级科技创新中心等级需要加强科研方面的投入,政策支持高校和科研机构的研发,继续加大投入,提升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科技创新水平;因地制宜培养一批高科技产业,如医药化工、电子信息等龙头企业,加大企业研发力度;加大开放力度,吸引跨国公司,带动本土创新能力提升;同时需要进一步改善基础设施和投资环境,依托大城市和城市群,营造宜居的生活环境和良好的科技创新环境,吸引高端创新型人才。
答案:(1)高度集中在美国、西欧和东亚等国家和地区;在国家内部,则高度集中在大城市或大城市群。
(2)①高素质劳动力众多,工资水平相对较低和广阔的市场 ②拥有世界一流大学和科研机构,人才众多,创新能力强(科技实力强)
(3)继续加大投入,提升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科技创新水平;培育医药化工、电子信息等龙头企业,加大企业研发力度;进一步吸引跨国公司,带动本土创新能力提升;依托大城市和城市群,营造宜居的生活环境和良好的科技创新环境,吸引高端创新型人才。
18.(16分)(2023·山东高二校联考期中)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昆山地处江苏东南部,受上海大都市辐射带动影响显著,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承接了上海溢出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奠定了乡镇工业基础,随着京沪高速铁路开通,昆山到上海通勤时间最短仅需17分钟,加之上海地铁11号线延伸至昆山,以及上海、昆山两地公共交通卡通用,2019年有超过850万人次的上海游客到昆山休闲旅游。近年来,类似昆山这样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中产业基础较好,区位条件优越的城市,区域发展已上升到点轴开发模式(“点”指增长极,“轴”为交通干线),经济获得较快发展。下图为长三角城市及交通干线分布情况示意图。
(1)简述上海对昆山的辐射带动作用的表现。(6分)
(2)从上海自身发展的角度来看,说明上海对周边城市产业辐射的意义。(6分)
(3)分析点轴开发模式的优点。(4分)
解析:第(1)题,上海在20世纪80年代,将部分企业(劳动密集型)迁移到昆山,昆山承接了上海溢出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奠定了乡镇工业基础,加快推进昆山工业化和城市化;上海的资金、技术和人才对昆山经济发展起重要推动作用;京沪高速铁路、上海地铁11号线开通,上海交通网覆盖昆山,促进昆山基础设施的建设;上海、昆山两地公共交通卡通用促使城市间联系更加紧密,加快人员流动,促进昆山旅游、餐饮、商品零售等第三产业发展。第(2)题,上海对周边城市产业辐射有利于人口疏散、城市功能分散,利于上海缓解中心城区交通拥堵、地价上涨、环境污染等问题(治理“大城市病”);产业转移可以将低附加值产业向外转移,可为发展高科技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提供充足的发展空间;上海对周边城市产业辐射带动,可以促进周边经济发展,有利于缩小区域发展差异,实现上海及周边区域的均衡发展。第(3)题,点轴开发模式中“点”指增长极,“轴”为交通干线,点轴开发模式利于发达城市将过剩功能扩散到周围的区域,进行产业优化配置,可以带动周围区域的发展;交通干线条件改善,沿交通干线布局产业链,可以加强城市间的分工与协作;点轴开发模式共建共用基础设施,降低生产成本。
答案:(1)上海将部分企业(劳动密集型)迁移到昆山,加快推进昆山工业化和城市化;上海的资金、技术和人才对昆山经济发展起重要推动作用;上海交通网覆盖昆山,促进昆山基础设施的建设;使城市间联系更加紧密,加快人员流动,促进昆山旅游、餐饮、商品零售等第三产业发展。
(2)有利于上海缓解中心城区交通拥堵、地价上涨、环境污染等问题(治理“大城市病”);低附加值产业向外转移,可为发展高科技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提供充足的发展空间;有利于缩小区域发展差异,实现上海及周边区域的均衡发展。
(3)发达城市将过剩功能扩散到周围的区域,可以带动周围区域的发展;沿交通干线布局产业链,加强城市间的分工与协作;共建共用基础设施,降低生产成本。
19.(18分)(2024·河南驻马店高二校联考期中)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辽宁省鞍山市有丰富的铁矿、菱镁矿、滑石等自然资源,邻近本溪、抚顺、阜新等大型煤田。鞍山因钢而兴,有“共和国钢都”的美誉,是重要的铁路用钢、无缝钢管、特殊钢生产基地,还是我国最大的钒、钛原料生产基地。鞍山钢铁工业的发展为新中国经济建设做出了卓越贡献。
材料二 鞍山市拥有世界第一玉佛、亚洲著名温泉和国家名胜千山,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还是国家级森林城市、园林城市、卫生城市和文明城市,也是中国综合实力30强城市。目前,鞍山已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贸易往来。2017年鞍山市入围中国特色魅力城市200强。
材料三 图1为“鞍山一核四带多园区城市空间布局示意图”,图2为“鞍山市产业结构变化图”。
,图1)
,图2)
(1)分析鞍山成为我国钢都的主要区位优势。(6分)
(2)说明鞍山入围特色魅力城市的主要原因。(6分)
(3)描述鞍山产业结构及变化特点。(6分)
解析:第(1)题,由材料可知,鞍山市有丰富的铁矿、菱镁矿、滑石等自然资源以及邻近本溪、抚顺等大型煤田,原料、燃料丰富。读图1可知,鞍山靠近铁路,交通便利。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钢铁市场广阔,且有国家政策扶持。鞍山因钢而兴,有“共和国钢都”的美誉,是重要的铁路用钢、无缝钢管、特殊钢生产基地,还是我国最大的钒、钛原料生产基地,工业基础好。第(2)题,鞍山市有着“共和国钢都”的美誉,知名度高,历史悠久,文化多元。鞍山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级森林城市、卫生城市,说明这里生态环境良好,旅游资源丰富。目前,鞍山已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贸易往来,鞍山市对外开放程度高、产业结构逐步优化,综合实力强。第(3)题,产业结构及变化的描述应从各产业类型的产值占比及变化进行分析。读图2可知,鞍山第一产业比重小,且发展较为缓慢,以第二、三产业为主。鞍山产业结构变化特点是第二产业比重明显下降,第一产业比重略有上升,第三产业比重明显上升。
答案:(1)铁矿等资源丰富,原料丰富;邻近大型煤矿,燃料丰富;靠近铁路,交通便利;我国经济高速发展,钢铁市场广阔;国家政策扶持;工业基础好。
(2)历史悠久,文化多元;生态环境良好;国家级卫生城市、文明城市;经济实力强,产业结构逐步优化;对外开放程度高;拥有较高的知名度。
(3)(第一产业比重小,)以第二、三产业为主;第二产业比重明显下降;(第一产业比重略有上升,)第三产业比重明显上升。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45张PPT)
综合微评(三)
时间:7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2024·江西吉安高二期末)环
鄱阳湖生态城市群是由环绕鄱阳
湖的城市组成,以南昌为核心,
昌九工业走廊为重点,以环湖设
区市为主要支点,环湖高速公路
和铁路为轴线。右图示意环鄱阳
湖生态城市群规划(2015—2030年)。
据此完成1~3题。
1.环鄱阳湖城市群的建设过程中( )
A.大力发展重化制造业 B.核心城市带动作用弱
C.城市之间平衡发展 D.注重保护湖区生态
2.九江都市区重点发展的产业是( )
A.农产品加工业 B.商贸旅游业
C.纺织造纸工业 D.汽车制造业
3.与长三角城市群相比,环鄱阳湖城市群的显著优势条件是( )
A.科教发达 B.资源统筹规划
C.地理位置优越 D.腹地广阔
D
B
B
解析:第1题,大力发展重化制造业,会导致污染物排放多,会对鄱阳湖生态环境造成破坏,A错误;环鄱阳湖城市群以南昌为核心,昌九工业走廊为重点,以环湖设区市为主要支点,环湖高速公路和铁路为轴线,保证了核心城市的辐射力,核心城市带动作用强,B错误;在建设过程中有核心城市和重点发展城市辐射带动周边城市发展,城市之间发展不平衡,C错误;环鄱阳湖地区,在开发建设过程中的重点是对湖区的生态环境保护,D正确。故选D。第2题,九江都市区位于长江与鄱阳湖的交汇处,水陆交通便利,利于商贸往来,旅游资源丰富,可重点发展商贸旅游业,B正确;九江都市区耕地面积较小,不利于发展农产
品加工业,A错误;纺织造纸工业、汽车制造业的污染较严重,易对九江都市区生态环境造成破坏,C、D错误。故选B。第3题,环鄱阳湖城市群同属一个省管辖,在资源统筹规划上明显优于长三角地区,B正确;长三角城市群作为我国最大的城市群之一,和环鄱阳湖城市群相比,地理位置更优越,科教更发达,腹地更广阔,A、C、D错误。故选B。
(2024·山西晋中高二期末)城市不同发展阶段区域内产业结构特征不同,图示曲线代表不同产业类型。黑龙江大庆城市发展“因油而生,因油而伤”。为实现可持续发展,近年来,大庆进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逐步从依靠能源、矿产资源向依靠先进科学技术转变。据此完成4~6题。
4.曲线①②③代表产业为( )
A.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
B.第二产业、第一产业、第三产业
C.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第一产业
D.第三产业、第二产业、第一产业
5.大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最主要制约因素是( )
A.资金不足 B.污染严重
C.交通拥堵 D.人才短缺
C
D
6.大庆近年来产业发展方向为( )
①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 ②扩大重化工业规模,提高产能 ③改善交通,打造现代物流基地 ④加强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升级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解析:第4题,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第一产业比重最高,故③为第一产业;工业化阶段第二产业比重最高,故①为第二产业;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第三产业比重最高,故②为第三产业,C正确,A、B、D错误。故选C。第5题,由材料“大庆进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C
逐步从依靠能源、矿产资源向依靠先进科学技术转变”可知,大庆原产业为传统工业,产业层次低,技术水平低,要实现产业升级,最主要的限制因素为人才,D正确;与资金、污染、交通关系不大,A、B、C错误。故选D。第6题,近年来,大庆逐渐从传统产业开始转型,可通过对原产业加大科技投入,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①正确;可加强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升级,④正确;应逐渐缩减高耗能产业的比重,②错误;大庆的地理位置及交通条件难以支持其短期内成为物流中心,③错误。故选C。
(2024·河北省石家庄第二中学高二
上学期月考)流域型城市是指一个地区各
城市的人、财、物的流动类似河流的干
流和支流的一种新型城市关系模式。这
种“经济河流”发源于通达性较差的上
游城市,向通达性较好、联系程度较强
的中游城市流动,最终汇入通达性更强
的下游城市。右图为东北地区流域型城
市空间格局示意图。读图,完成7~8题。
7.大连、沈阳为“经济河流下游城市”的原因是( )
A.城市等级高、服务范围大
B.分布在河流干支流的交汇处
C.海路窗口,连通东北与外界
D.通达性好、联系程度高
8.东北地区经济联系程度( )
A.北方高于南方 B.中部高于东西两侧
C.大庆高于哈尔滨 D.吉林高于长春
D
B
解析:第7题,由材料“最终汇入通达性更强的下游城市”可知,河流下游城市经济水平高,交通通达性好。大连、沈阳是整个东北资源集散地,沟通整个东北地区,具有下游城市的突出特点。综上所述,D符合题意,排除A、B、C。故选D。第8题,从图中流动路径可看出,中部流通路径的线粗,且由东、西部向中部汇流,因此地区联系程度中部高于东西两侧,B正确。没有明显的南北差异,A错误;哈尔滨的经济联系强度高于大庆,C错误;吉林的经济联系强度低于长春,D错误。故选B。
产业结构及其变化反映了一个区域经济发展的变化及活力,人口的变化对产业结构调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下图为2019年全国、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人口增长率和三次产业结构占比图。据此完成9~10题。
9.与其他地区相比,丁地区产业发展最合理的方向是( )
A.积极吸纳外资,发展港口贸易
B.承接产业转移,发展高耗能产业
C.加强资源调出,发挥资源优势
D.依靠人才优势,大力引进高科技产业
10.图示甲、乙、丙、丁四地区中,表示东北地区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C
C
解析:第9题,从图中可以看出,与其他地区相比,丁地区产业结构特点是:第二产业比重最大、第三产业比重小。其第二产业比重最大,推测该地区可能资源很丰富,利于工业发展;第三产业最小,推测经济相对不发达,可能是西部地区,因此产业发展最合理的方向是加强资源调出,发挥资源优势,C正确;该区域不靠近海洋,不能发展港口贸易,A错误;该地区可以承接产业转移,但发展高耗能产业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B错误;该地区经济相对不发达,不具有人才优势,不能大力引进高科技产业,D错误。故选C。第10题,从人口增长率
看,东北地区人口迁出较多,所以人口增长呈负增长,图中丙人口增长率为负值;再加上东北地区有我国两大商品粮基地,农业占比较大,图中丙第一产业占比最大。综上所述,表示东北地区的是丙,C正确。故选C。
(2024·山东威海市教育
教学研究中心高二期末)20
世纪80年代以来,珠三角地
区产业结构经历了明显的变
化。右图示意区域产业结构
演进与自然资源支撑模式。
据此完成11~12题。
11.产业结构的演进过程中( )
A.农业产值在减少,工业产值在增加
B.农业部门在减少,工业部门在增加
C.通过技术创新,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D.对区域间产业转移的推动力减弱
C
12.近年来,珠三角地区提出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战略,其原因是( )
①能耗低、污染小 ②就业机会多 ③承接港澳地区劳动密集型服务业的需要 ④附加值高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B
解析:第11题,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产业结构的演进过程中,农业生产由传统农业到石油农业到生态农业再到高科技集约农业,农业产值不会减少,A错误;农业部门也不会减少,工业部门先增加后减少,B错误;通过技术创新,推动产业升级,C正确;本区域传统农业转移到轻工业、重工业、高精加工工业和知识密集型工业,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促进传统产业向泛珠江三角洲地区转移,对区域间产业转移的推动力增强,D错误。故选C。第12题,近年来,珠三角地区提出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战略,其原因是现代服务业能耗低、污染小;就业机会多,附加值高,对区域经济发展拉动力强,①②④正确;珠三角自身的劳动密集型产业都在向泛珠江三角州地区转移,应承接港澳等地区高端制造业和知识密集型工业转移,③错误。故选B。
都市圈(区)是指由起核心作用的中心城市和周边受到中心城市强烈辐射、有着紧密联系的城市组成的城市经济区域。下图为南京都市圈(区)示意图。据此完成13~14题。
13.南京都市圈(区)的形成,得益于( )
A.交通通信方式的发展
B.生产要素的空间集聚
C.城市空间格局的变化
D.人口大量跨区域流动
14.南京都市圈(区)形成后( )
A.中心城市的集聚作用日益增强
B.周边城市辐射带动作用会超过南京
C.中心城市现代服务业水平提高
D.周边城市吸引企业的区位优势减弱
A
C
解析:第13题,南京都市圈(区)以南京为中心城市,与周边城市存在一定的地理距离,但随着交通通信技术的发展,城市之间联系密切,资源互补,区域产业协同发展,A正确。生产要素集聚能促进区域的发展,但不是促成南京都市圈(区)形成的原因,B错误。城市经济的发展带动城市格局的变化,而不是得益于城市空间结构变化,C错误。区域人口流动只是区域产生联系的一小部分内容,不是最主要的,D错误。故选A。第14题,南京都市圈(区)形成后,中心城市部分产业转出,产业结构升级,可能会大力发展高端的第三产业,如现代服务业, C正确;中心城市部分功能转出,南京辐射带动周边地区作用增强,集聚作用减弱, A、B错误;受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周边城市的区位优势增强,D错误。故选 C。
(2024·河北省石家庄第二中学高二上学期月考)2015年11月20日,“山西省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专家研讨会”在太原市召开。所谓资源型经济,是指依靠区域资源优势,通过对资源的开采、初级加工,形成初级产品的经济增长模式。据此完成15~16题。
15.山西实施经济转型的原因包括( )
①煤炭等资源已近枯竭 ②单位GDP能耗高 ③工业产品的市场日渐狭小 ④区域生态环境破坏严重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C
16.目前加快山西资源型经济转型的有效途径中,不包括( )
A.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
B.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C.进一步发展资源深加工
D.大力寻求绿色替代能源
解析:第15题,根据材料可知,资源型经济主要以资源的开采、初级加工等工业为主。技术水平低,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量大,生态破坏严重。山西实施经济转型的原因包括单位GDP能耗高、区域生态环境破坏严重,②④正确。山西煤炭资源仍较为丰富,①错误。随着经济发展,
D
工业产品的市场日渐扩大,③错误。C正确,A、B、D错误。故选C。第16题,目前加快山西资源型经济转型的有效途径中,包括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改善单一重型工业结构,A不符合题意。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B不符合题意。进一步发展资源深加工 ,延长产业链,C不符合题意。我国长期内仍以煤炭为主要能源,大力发展绿色能源,但短期内难以替代,D符合题意。故选D。
二、综合题(共3题,共52分)
17.(18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全球科技创新中心依托大城市或城市群而形成,是世界新知识、新技术和新产品的创新源地和生产中心之一,对全球或国家创新活动和产业发展具有强大的影响力和辐射力。一个国家科技创新中心的数量和等级是该国科技实力的直接反映。图1示意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综合评分100强分布(2017年),图2示意上海在全球科技创新中心中的综合评分与部分指标排名。
图1
图2
(1)简述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空间分布格局。(4分)
(2)下表为全球科技创新中心成长路径的两种类型,在①②处填写相应内容。(8分)
代表城市 区位比较优势 成长路径
班加
罗尔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吸引跨国公司入驻,带动本土创新能力提升
硅谷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吸引一流管理人才和资本,将创新成果转化为产品并产生巨大收益,进而带动更多创新的出现
(3)简述上海市提升世界级科技创新中心等级的主要途径。(6分)
高素质劳动力众多,工资水平相对较低和广阔的市场
拥有世界一流大学和科研机构,人才众多,创新能力强(科技实力强)
解析:第(1)题,据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综合评分100强分布图可知,综合评分较高的地区主要高度集中在美国、西欧和东亚等国家和地区;其中美国东北部城市带、美国沿太平洋城市带、欧洲城市带、日本城市带分布极为集中,这说明在国家内部,则高度集中在大城市或大城市群。第(2)题,班加罗尔是印度南部以高科技软件制造业为主的城市,该城市有众多高素质劳动力,工资水平相对较低,产品消费市场广阔等优势,吸引跨国公司入驻,带动本土创新能力提升;硅谷在美国西海岸地区,是世界上高科技产业发展的典范,拥有众多世界著名的高科技公司,临近斯坦福大学,拥有世界一流大学和科研机构,人才众多,创新
能力强,吸引一流管理人才和资本,将创新成果转化为产品并产生巨大收益,进而带动更多创新的出现。第(3)题,提升世界级科技创新中心等级需要加强科研方面的投入,政策支持高校和科研机构的研发,继续加大投入,提升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科技创新水平;因地制宜培养一批高科技产业,如医药化工、电子信息等龙头企业,加大企业研发力度;加大开放力度,吸引跨国公司,带动本土创新能力提升;同时需要进一步改善基础设施和投资环境,依托大城市和城市群,营造宜居的生活环境和良好的科技创新环境,吸引高端创新型人才。
答案:(1)高度集中在美国、西欧和东亚等国家和地区;在国家内部,则高度集中在大城市或大城市群。
(2)①高素质劳动力众多,工资水平相对较低和广阔的市场 ②拥有世界一流大学和科研机构,人才众多,创新能力强(科技实力强)
(3)继续加大投入,提升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科技创新水平;培育医药化工、电子信息等龙头企业,加大企业研发力度;进一步吸引跨国公司,带动本土创新能力提升;依托大城市和城市群,营造宜居的生活环境和良好的科技创新环境,吸引高端创新型人才。
18.(16分)(2023·山东高二校联考期中)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昆山地处江苏东南部,受上海大都市辐射带动影响显著,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承接了上海溢出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奠定了乡镇工业基础,随着京沪高速铁路开通,昆山到上海通勤时间最短仅需17分钟,加之上海地铁11号线延伸至昆山,以及上海、昆山两地公共交通卡通用,2019年有超过850万人次的上海游客到昆山休闲旅游。近年来,类似昆山这样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中产业基础较好,区位条件优越的城市,区域发展已上升到点轴开发模式(“点”指增长极,“轴”为交通干线),经济获得较快发展。下图为长三角城市及交通干线分布情况示意图。
(1)简述上海对昆山的辐射带动作
用的表现。(6分)
(2)从上海自身发展的角度来看,
说明上海对周边城市产业辐射的意义。
(6分)
(3)分析点轴开发模式的优点。
(4分)
解析:第(1)题,上海在20世纪80年代,将部分企业(劳动密集型)迁移到昆山,昆山承接了上海溢出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奠定了乡镇工业基础,加快推进昆山工业化和城市化;上海的资金、技术和人才对昆山经济发展起重要推动作用;京沪高速铁路、上海地铁11号线开通,上海交通网覆盖昆山,促进昆山基础设施的建设;上海、昆山两地公共交通卡通用促使城市间联系更加紧密,加快人员流动,促进昆山旅游、餐饮、商品零售等第三产业发展。第(2)题,上海对周边城市产业辐射有利于人口疏散、城市功能分散,利于上海缓解中心城区交通拥堵、地价上涨、环境污染等问题(治理“大城市病”);产业转移可以将低附加值产业向
外转移,可为发展高科技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提供充足的发展空间;上海对周边城市产业辐射带动,可以促进周边经济发展,有利于缩小区域发展差异,实现上海及周边区域的均衡发展。第(3)题,点轴开发模式中“点”指增长极,“轴”为交通干线,点轴开发模式利于发达城市将过剩功能扩散到周围的区域,进行产业优化配置,可以带动周围区域的发展;交通干线条件改善,沿交通干线布局产业链,可以加强城市间的分工与协作;点轴开发模式共建共用基础设施,降低生产成本。
答案:(1)上海将部分企业(劳动密集型)迁移到昆山,加快推进昆山工业化和城市化;上海的资金、技术和人才对昆山经济发展起重要推动作用;上海交通网覆盖昆山,促进昆山基础设施的建设;使城市间联系更加紧密,加快人员流动,促进昆山旅游、餐饮、商品零售等第三产业发展。
(2)有利于上海缓解中心城区交通拥堵、地价上涨、环境污染等问题(治理“大城市病”);低附加值产业向外转移,可为发展高科技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提供充足的发展空间;有利于缩小区域发展差异,实现上海及周边区域的均衡发展。
(3)发达城市将过剩功能扩散到周围的区域,可以带动周围区域的发展;沿交通干线布局产业链,加强城市间的分工与协作;共建共用基础设施,降低生产成本。
19.(18分)(2024·河南驻马店高二校联考期中)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辽宁省鞍山市有丰富的铁矿、菱镁矿、滑石等自然资源,邻近本溪、抚顺、阜新等大型煤田。鞍山因钢而兴,有“共和国钢都”的美誉,是重要的铁路用钢、无缝钢管、特殊钢生产基地,还是我国最大的钒、钛原料生产基地。鞍山钢铁工业的发展为新中国经济建设做出了卓越贡献。
材料二 鞍山市拥有世界第一玉佛、亚洲著名温泉和国家名胜千山,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还是国家级森林城市、园林城市、卫生城市和文明城市,也是中国综合实力30强城市。目前,鞍山已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贸易往来。2017年鞍山市入围中国特色魅力城市200强。
材料三 图1为“鞍山一核四带多园区城市空间布局示意图”,图2为“鞍山市产业结构变化图”。
图1
图2
(1)分析鞍山成为我国钢都的主要区位优势。(6分)
(2)说明鞍山入围特色魅力城市的主要原因。(6分)
(3)描述鞍山产业结构及变化特点。(6分)
解析:第(1)题,由材料可知,鞍山市有丰富的铁矿、菱镁矿、滑石等自然资源以及邻近本溪、抚顺等大型煤田,原料、燃料丰富。读图1可知,鞍山靠近铁路,交通便利。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钢铁市场广阔,且有国家政策扶持。鞍山因钢而兴,有“共和国钢都”的美誉,是重要的铁路用钢、无缝钢管、特殊钢生产基地,还是我国最大的钒、钛原料生产基地,工业基础好。第(2)题,鞍山市有着“共
和国钢都”的美誉,知名度高,历史悠久,文化多元。鞍山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级森林城市、卫生城市,说明这里生态环境良好,旅游资源丰富。目前,鞍山已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贸易往来,鞍山市对外开放程度高、产业结构逐步优化,综合实力强。第(3)题,产业结构及变化的描述应从各产业类型的产值占比及变化进行分析。读图2可知,鞍山第一产业比重小,且发展较为缓慢,以第二、三产业为主。鞍山产业结构变化特点是第二产业比重明显下降,第一产业比重略有上升,第三产业比重明显上升。
答案:(1)铁矿等资源丰富,原料丰富;邻近大型煤矿,燃料丰富;靠近铁路,交通便利;我国经济高速发展,钢铁市场广阔;国家政策扶持;工业基础好。
(2)历史悠久,文化多元;生态环境良好;国家级卫生城市、文明城市;经济实力强,产业结构逐步优化;对外开放程度高;拥有较高的知名度。
(3)(第一产业比重小,)以第二、三产业为主;第二产业比重明显下降;(第一产业比重略有上升,)第三产业比重明显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