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第3章城市、产业与区域发展阶段复习课课件+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第3章城市、产业与区域发展阶段复习课课件+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75.6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5-16 10:21:53

文档简介

(共27张PPT)
第三章 城市、产业与区域发展
阶段复习课
知识整合 思维导图
实践活动 素养创新
地区产业结构演变调查研究
步骤一 区域选取、资料调查
每小组选取一个典型城市或地区(如北京、上海、广州、济南、青岛或所在城市、附近乡村等),通过上网搜集、地方志查阅、QQ群、微信等方式调查城市发展之初的产业结构,在发展过程中产业结构的演变以及产业结构演变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步骤二 名师点拨、理论依据
1.第一产业内部演变规律
(1)农业部门调整:农业部门包括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等,要根据客观规律、居民需求协调发展。
(2)经营方式变化:由分散化经营向产业化方向发展,将农业在生产过程中的产前、产中、产后诸环节连结为一个完整的产业系统。
(3)消费模式演变
2.第二产业内部演变规律
3.第三产业内部演变规律
(1)随着经济增长,第三产业产值比重增加,劳动力吸纳能力提高,劳动力比重增加。
(2)各种服务性劳动从生产过程中分离成为独立部门,形成了种类繁多、层次复杂的社会服务部门。
(3)社会服务需求不断积累,促使新技术应用,促使整个社会系统中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高速运行,建立一定规模的现代化信息、咨询、科技产业。
4.区域经济发展阶段与三次产业结构的演变
(1)传统社会阶段:产业结构以农业为主,绝大部分人口从事农业,没有或极少有现代化工业,生产力水平很低。传统社会发展水平低,基础设施、技术水平都比较落后。
(2)工业化初期阶段:产业结构由以落后农业为主的传统结构逐步向以现代工业为主的工业化结构转变,工业中则以食品、烟草、采掘、建材等初级产品的生产为主。这一时期的产业主要是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利用区域内廉价劳动力降低成本,提高产业和区域的竞争能力。
(3)工业化中期阶段:制造业内部由轻型工业的迅速增长转向重型工业的迅速增长,非农业劳动力开始占主体,第三产业开始迅速发展,这就是所谓的重化工业阶段。工业化中期阶段是区域经济发展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发展的关键性阶段。
(4)工业化后期阶段:在第一、第二产业协调发展的同时,第三产业开始由平稳增长转入持续地高速增长,成为区域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该阶段主要特征是在第一、第二产业获得较高水平发展的条件下,第三产业保持持续高速发展,是区域经济增长的主要贡献者。这一时期发展最快的领域是第三产业,特别是新兴服务业,如金融、信息、广告、公用事业、咨询服务等。
(5)后工业化社会:制造业内部结构由资本密集型产业为主导向技术密集型产业为主导转换,同时生活方式现代化,高档耐用消费品在广大群众中推广普及。
(6)现代化社会:第三产业开始分化,智能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产业开始从服务业中分离出来,并占主导地位;人们消费的欲望呈现出多样性和多变性,追求个性。现代化社会是一个用知识和智能来追求个性发展的社会,其投资领域主要是知识密集型产业和现代化的生产、生活服务业,多样化是其基本特征。
5.判断区域产业结构是否合理化(优化)的七个标准
(1)是否充分合理地利用了自然资源。
(2)各产业发展是否协调,是否存在“瓶颈”产业。
(3)是否能及时提供社会所需要的产品和服务。
(4)是否取得了最佳经济效益。
(5)国内外的成熟技术是否得到了合理开发与利用。
(6)能否充分开展区域间的分工合作。
(7)生态环境是否能够得到保护。
步骤三 能力提升、素养升华
(1)划分选择城市或地区发展典型时间段,列表对比不同时间段的产业结构比重,然后绘制相关示意图。
(2)探究地区产业结构演变的一般规律。
(3)探究地区不同时间产业结构不断演化的原因。
(4)探究地区产业结构演变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并分析产业结构的演变是否合理。
(5)分工合作,撰写报告。
关键能力 素养形成
能力 区域工业化、城市化发展分析
1.区域工业化分析思路
(1)三次产业比重变化的分析
第一产业比重下降,第二、第三产业比重上升,反映区域内工业化的发展;工业生产数据的变化直接反映区域工业化的发展特点。
(2)根据外来务工人员的数据变化分析区域工业化特点
一般来讲,区域内外来务工人员增加,可直接反映出区域内工业化的发展;务工人员的素质可以反映出区域内主要的工业类型,若务工人员以低学历为主,则区域内的工业一般是传统工业或劳动密集型产业;若务工人员以高学历为主,则区域内的产业多是高新技术产业。
(3)根据资源状况分析区域工业化
资源是一个区域工业发展的基础,一般来说,资源丰富区工业主要是采掘工业或资源加工业,因此多形成以传统工业为主的工业区。
2.区域工业化发展方向分析
根据区域资源禀赋及区位优势合理布局 能源资源丰富区 区域能源基地建设,能源的综合利用
教育发达地区 高新科技工业
劳动力密集区 劳动密集型产业、轻工业
有色金属资源丰富区 金属冶炼
天然气丰富区 发展以天然气为原料的化工业
区际协作 发达地区:发展高科技产业,发展处于发展和增长阶段的产业,进行产品的设计和组织营销
欠发达地区:发展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产业,发展处于成熟期或衰退期的产业,从事产品加工业
3.不同国家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的特点及关系
工业化和城市化互动并进,是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显著特征,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城市化对比,其发展特点方面存在异同,具体如下表所示:
相同点 ①工业化初期,工业化水平与城市化水平都比较低,但城市化水平已超过工业化
②工业化以后,城市化水平明显高于工业化水平


点 工业化、城市化特点 发达国家城市化起步早,时间长,工业化和对自然资源利用程度基本上可持续发展,城市化过程付出代价较小,城市化水平高
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和工业化起步晚,发展快,导致城乡差距扩大,农村人口大量向城市盲目流动,城市化水平明显高于工业化水平
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 在发达国家,工业化与城市化二者协调发展,较为合理
在发展中国家,工业化水平远滞后于城市化水平,城市发展不合理,产生了严重的“城市病”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贵州省六盘水市是20世纪60年代国家“三线”建设时期,在乌蒙山深处建设起来的一座能源原材料工业城市,1978年建市,是因“三线”建设而生的城市。近年来,六盘水市针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新特点新要求,大力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发展具有生态环境优势的产业,城市因产业转型升级而兴。如图为贵州省资源分布图。
(1)对比说明六盘水市在建市初期到近年来城市化发展特点。
(2)产业转型是六盘水市发展的必由之路,对此谈谈你的理解。
解析:第(1)题,20世纪60年代六盘水市处于城市发展初期,城市化水平低,产业发展以能源、原材料产业为主;由于国家政策支持、资源开发,产业规模扩大,经济发展水平提高,城市化速度加快;随着资源开采程度加剧,资源逐渐枯竭以及出现环境问题,近年来六盘水市处于城市经济转型阶段,城市化水平高、速度减缓。第(2)题,根据材料信息以及上题分析可知,六盘水市能源开发产业以煤炭等非可再生资源为主,随着开发的不断加剧,目前资源濒临枯竭,面临资源能源供应困境,不利于产业结构升级;六盘水市重化工业比重高,环境污染严重,环境质量较差,高新技术产业对环境要求较高,不利于引进高新技术产业,不利于产业结构升级;位于我国西南地区,地势起伏较大、经济落后,工业占比失衡,基础设施不完善,技术欠缺,产业升级困难。
答案:(1)六盘水市建市初期,城市化水平低,发展产业以能源、原材料为主;随着产业的发展壮大,城市化速度不断加快;之后六盘水市进行产业结构升级调整,城市化速度减缓。
(2)城市建立初期以能源、原材料为发展基础,随着发展推进,资源濒临枯竭,面临资源能源供应困境;重化工业比重高,环境污染严重,不利于引进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业转型;工业比重失调,基础设施和科技水平低,产业升级困难。
(2022·浙江6月卷)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下图为哈萨克斯坦略图。
材料二 近年来,在“一带一路”倡议促进下,哈萨克斯坦吸引大量外资,推动工业化、城市化发展。该国主要工业部门包括采矿、石化、冶金和能源等,其中采矿业是支柱产业。该国以矿产品出口为主,市场主要集中于周边国家。
(1)该国石油资源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__________,水资源是制约该地区石油开采利用的主要因素,简述该地区水资源缺乏的自然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观点认为,该国工业化对推动城市化作用有限,从工业结构角度分析其原因。
里海东北沿岸
降水少,蒸发量大;地表径流缺乏;地下水盐分高
解析:第(1)题,据图所示,该国的石油资源主要分布在里海的东北岸。哈萨克斯坦为温带大陆性气候,由于远离海洋,湿润气流难以到达,因而干燥少雨,地表径流比较缺乏,蒸发量大,地下水盐分含量高。第(2)题,根据图例可知,哈萨克斯坦矿产资源丰富,以重工业为主,且采矿业是支柱产业,资金密集型企业多,劳动力需求少;矿产资源丰富,采矿业较多,从图中可以看出矿区比较分散,不利于大中城市发展。
答案:(2)重工业为主;属资金密集型,劳动力需求量较少;采矿业占比大,矿区分散,不利于大中城市发展。阶段复习课
  
地区产业结构演变调查研究
步骤一 区域选取、资料调查
每小组选取一个典型城市或地区(如北京、上海、广州、济南、青岛或所在城市、附近乡村等),通过上网搜集、地方志查阅、QQ群、微信等方式调查城市发展之初的产业结构,在发展过程中产业结构的演变以及产业结构演变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步骤二 名师点拨、理论依据
1.第一产业内部演变规律
(1)农业部门调整:农业部门包括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等,要根据客观规律、居民需求协调发展。
(2)经营方式变化:由分散化经营向产业化方向发展,将农业在生产过程中的产前、产中、产后诸环节连结为一个完整的产业系统。
(3)消费模式演变
2.第二产业内部演变规律
3.第三产业内部演变规律
(1)随着经济增长,第三产业产值比重增加,劳动力吸纳能力提高,劳动力比重增加。
(2)各种服务性劳动从生产过程中分离成为独立部门,形成了种类繁多、层次复杂的社会服务部门。
(3)社会服务需求不断积累,促使新技术应用,促使整个社会系统中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高速运行,建立一定规模的现代化信息、咨询、科技产业。
4.区域经济发展阶段与三次产业结构的演变
(1)传统社会阶段:产业结构以农业为主,绝大部分人口从事农业,没有或极少有现代化工业,生产力水平很低。传统社会发展水平低,基础设施、技术水平都比较落后。
(2)工业化初期阶段:产业结构由以落后农业为主的传统结构逐步向以现代工业为主的工业化结构转变,工业中则以食品、烟草、采掘、建材等初级产品的生产为主。这一时期的产业主要是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利用区域内廉价劳动力降低成本,提高产业和区域的竞争能力。
(3)工业化中期阶段:制造业内部由轻型工业的迅速增长转向重型工业的迅速增长,非农业劳动力开始占主体,第三产业开始迅速发展,这就是所谓的重化工业阶段。工业化中期阶段是区域经济发展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发展的关键性阶段。
(4)工业化后期阶段:在第一、第二产业协调发展的同时,第三产业开始由平稳增长转入持续地高速增长,成为区域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该阶段主要特征是在第一、第二产业获得较高水平发展的条件下,第三产业保持持续高速发展,是区域经济增长的主要贡献者。这一时期发展最快的领域是第三产业,特别是新兴服务业,如金融、信息、广告、公用事业、咨询服务等。
(5)后工业化社会:制造业内部结构由资本密集型产业为主导向技术密集型产业为主导转换,同时生活方式现代化,高档耐用消费品在广大群众中推广普及。
(6)现代化社会:第三产业开始分化,智能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产业开始从服务业中分离出来,并占主导地位;人们消费的欲望呈现出多样性和多变性,追求个性。现代化社会是一个用知识和智能来追求个性发展的社会,其投资领域主要是知识密集型产业和现代化的生产、生活服务业,多样化是其基本特征。
5.判断区域产业结构是否合理化(优化)的七个标准
(1)是否充分合理地利用了自然资源。
(2)各产业发展是否协调,是否存在“瓶颈”产业。
(3)是否能及时提供社会所需要的产品和服务。
(4)是否取得了最佳经济效益。
(5)国内外的成熟技术是否得到了合理开发与利用。
(6)能否充分开展区域间的分工合作。
(7)生态环境是否能够得到保护。
步骤三 能力提升、素养升华
(1)划分选择城市或地区发展典型时间段,列表对比不同时间段的产业结构比重,然后绘制相关示意图。
(2)探究地区产业结构演变的一般规律。
(3)探究地区不同时间产业结构不断演化的原因。
(4)探究地区产业结构演变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并分析产业结构的演变是否合理。
(5)分工合作,撰写报告。
能力 区域工业化、城市化发展分析
1.区域工业化分析思路
(1)三次产业比重变化的分析
第一产业比重下降,第二、第三产业比重上升,反映区域内工业化的发展;工业生产数据的变化直接反映区域工业化的发展特点。
(2)根据外来务工人员的数据变化分析区域工业化特点
一般来讲,区域内外来务工人员增加,可直接反映出区域内工业化的发展;务工人员的素质可以反映出区域内主要的工业类型,若务工人员以低学历为主,则区域内的工业一般是传统工业或劳动密集型产业;若务工人员以高学历为主,则区域内的产业多是高新技术产业。
(3)根据资源状况分析区域工业化
资源是一个区域工业发展的基础,一般来说,资源丰富区工业主要是采掘工业或资源加工业,因此多形成以传统工业为主的工业区。
2.区域工业化发展方向分析
根据区域资源禀赋及区位优势合理布局 能源资源丰富区 区域能源基地建设,能源的综合利用
教育发达地区 高新科技工业
劳动力密集区 劳动密集型产业、轻工业
有色金属资源丰富区 金属冶炼
天然气丰富区 发展以天然气为原料的化工业
区际协作 发达地区:发展高科技产业,发展处于发展和增长阶段的产业,进行产品的设计和组织营销
欠发达地区:发展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产业,发展处于成熟期或衰退期的产业,从事产品加工业
3.不同国家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的特点及关系
工业化和城市化互动并进,是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显著特征,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城市化对比,其发展特点方面存在异同,具体如下表所示:
相同点 ①工业化初期,工业化水平与城市化水平都比较低,但城市化水平已超过工业化②工业化以后,城市化水平明显高于工业化水平
不同点 工业化、城市化特点 发达国家城市化起步早,时间长,工业化和对自然资源利用程度基本上可持续发展,城市化过程付出代价较小,城市化水平高
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和工业化起步晚,发展快,导致城乡差距扩大,农村人口大量向城市盲目流动,城市化水平明显高于工业化水平
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 在发达国家,工业化与城市化二者协调发展,较为合理
在发展中国家,工业化水平远滞后于城市化水平,城市发展不合理,产生了严重的“城市病”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贵州省六盘水市是20世纪60年代国家“三线”建设时期,在乌蒙山深处建设起来的一座能源原材料工业城市,1978年建市,是因“三线”建设而生的城市。近年来,六盘水市针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新特点新要求,大力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发展具有生态环境优势的产业,城市因产业转型升级而兴。如图为贵州省资源分布图。
(1)对比说明六盘水市在建市初期到近年来城市化发展特点。
(2)产业转型是六盘水市发展的必由之路,对此谈谈你的理解。
解析:第(1)题,20世纪60年代六盘水市处于城市发展初期,城市化水平低,产业发展以能源、原材料产业为主;由于国家政策支持、资源开发,产业规模扩大,经济发展水平提高,城市化速度加快;随着资源开采程度加剧,资源逐渐枯竭以及出现环境问题,近年来六盘水市处于城市经济转型阶段,城市化水平高、速度减缓。第(2)题,根据材料信息以及上题分析可知,六盘水市能源开发产业以煤炭等非可再生资源为主,随着开发的不断加剧,目前资源濒临枯竭,面临资源能源供应困境,不利于产业结构升级;六盘水市重化工业比重高,环境污染严重,环境质量较差,高新技术产业对环境要求较高,不利于引进高新技术产业,不利于产业结构升级;位于我国西南地区,地势起伏较大、经济落后,工业占比失衡,基础设施不完善,技术欠缺,产业升级困难。
答案:(1)六盘水市建市初期,城市化水平低,发展产业以能源、原材料为主;随着产业的发展壮大,城市化速度不断加快;之后六盘水市进行产业结构升级调整,城市化速度减缓。
(2)城市建立初期以能源、原材料为发展基础,随着发展推进,资源濒临枯竭,面临资源能源供应困境;重化工业比重高,环境污染严重,不利于引进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业转型;工业比重失调,基础设施和科技水平低,产业升级困难。
(2022·浙江6月卷)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下图为哈萨克斯坦略图。
材料二 近年来,在“一带一路”倡议促进下,哈萨克斯坦吸引大量外资,推动工业化、城市化发展。该国主要工业部门包括采矿、石化、冶金和能源等,其中采矿业是支柱产业。该国以矿产品出口为主,市场主要集中于周边国家。
(1)该国石油资源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_,水资源是制约该地区石油开采利用的主要因素,简述该地区水资源缺乏的自然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2)有观点认为,该国工业化对推动城市化作用有限,从工业结构角度分析其原因。
解析:第(1)题,据图所示,该国的石油资源主要分布在里海的东北岸。哈萨克斯坦为温带大陆性气候,由于远离海洋,湿润气流难以到达,因而干燥少雨,地表径流比较缺乏,蒸发量大,地下水盐分含量高。第(2)题,根据图例可知,哈萨克斯坦矿产资源丰富,以重工业为主,且采矿业是支柱产业,资金密集型企业多,劳动力需求少;矿产资源丰富,采矿业较多,从图中可以看出矿区比较分散,不利于大中城市发展。
答案:(1)里海东北沿岸 降水少,蒸发量大;地表径流缺乏;地下水盐分高
(2)重工业为主;属资金密集型,劳动力需求量较少;采矿业占比大,矿区分散,不利于大中城市发展。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