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第2章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第3节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发展课件+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第2章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第3节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发展课件+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5-16 10:25:06

文档简介

(共76张PPT)
第二章 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
第三节 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发展
学习目标:1.举例说明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发展历程。(区域认知) 2.结合资料,分析资源枯竭型城市衰落的原因。(综合思维) 3.结合实例,理解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发展措施。(人地协调观)
研习任务一 资源枯竭型城市及其转型
1.资源型城市
(1)含义:因_______________自然资源而兴起,并以自然资源的开采和加工业为____________的城市。
大规模开采
主导产业
(2)生命周期
2.资源枯竭型城市
(1)形成:资源型城市所依托的资源在__________________下开采殆尽,或______对这种资源的需求大幅度减少,城市经济发展趋于______,成为资源枯竭型城市。
(2)转型发展
①延长_________,提升原有资源的利用价值。
②开发新的资源,培育新的____________。
现有技术水平
市场
缓慢
产业链
主导产业
[微思考] 资源型城市初期随资源的开发,产业规模为什么不断扩大?
提示:一是资源开发的规模、力度加大,二是相关的产业进行集聚。
[判一判]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我国资源枯竭型城市占全国资源型城市的16%。(  )
(2)我国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资源都是煤炭、石油。(  )
(3)20世纪80年代,大庆油田开始进入衰退期。(  )
(4)大庆利用进口的油气资源发展石化产业。(   )
(5)阜新大力发展太阳能、核电产业,推动城市转型。(  )
?
?
?
?

阜新(图1)是一座因煤而建、因煤而兴的城市。1953年到2003年,阜新市海州煤矿因煤炭资源枯竭正式宣布破产,留下了一个巨大的矿坑。20世纪80年代,阜新开始探索产业转型之路。有人说,阜新产业转型应大力发展高投入、高产出的高新技术产业。经过反复论证,阜新确定了发展方向:将产业结构调整为煤化工、建材、装备制造、新能源等产业共同发展的多元化工业经济结构。图2为1980年阜新工业结构图。
1.(人地协调观)简述海州露天矿坑综合治理与开发的措施。
提示:恢复自然植被,进行生态环境治理,利用工业特色开发工业遗址公园,发展旅游业。
2.(综合思维)请你对阜新产业转型的发展方向进行论证。
提示:可以从加大技术投入、优化产业结构等方面论证。具体可以从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和新兴产业;改善环境,发展循环经济,同时加大对矿坑的复垦回填,恢复生态;已有的煤炭产业进行改进,加大对产业的科技投入,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加强对煤炭资源的深加工,提高利用率,减少废弃物的排放,加强循环经济等方面入手。完善交通网也是其产业发展的必要条件。
1.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四大共性特点
(1)随着资源枯竭,产业效益下降。
(2)产业结构单一,资源产业萎缩,替代产业尚未形成。
(3)经济总量不足,地方财力薄弱。
(4)大量职工收入低于全国城市居民人均水平。
2.资源型地区转型发展的主要措施
(1)发展科技。这类地区一般随资源开发而兴起,随资源枯竭而衰落,应注重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2)发展第三产业。例如以旅游业为龙头,带动第三产业快速发展。
(3)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多种产业,延长产业链,增加产品附加值,大力发展城市经济。例如从资源主导到科技主导,从开发矿产到开发旅游,使经济重新焕发生机和活力。
(4)绿化、美化环境,治理环境污染。
读资源型城市发展阶段示意图,完成1~2题。
1.有关资源型城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当资源年开采量达到70%时,资源型城市进入成熟期
B.资源型城市进入成熟期时,资源总开采量达到最大值
C.衰退期的警戒阶段资源年开采量呈下降趋势
D.衰退期的发展阶段资源年开采量仍呈上升趋势
C
2.资源型城市必然要经历建设—繁荣—衰退—转型—振兴或消亡的过程,下列促进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的做法不合理的是(  )
A.将资源开采业集中到效益高、机械化水平高的大矿井
B.发展交通运输,合理引入区域以外的资源
C.利用高新技术加快经济结构转型升级
D.加强资源立法和执法,停止开采资源
解析:第1题,当资源总开采量占资源总量的比重达到70%时,资源型城市进入衰退期,此后资源年开采量呈下降趋势,C正确。第2题,停止开采资源的做法过于偏激,明显不合理,D错误,符合题意。
D
(2024·湖北黄石期末)安托法加斯塔港位于莫雷诺湾畔,建于1870年,是智利北部最大城市和太平洋沿岸港口。自建港以来,虽自然环境条件十分恶劣,但港口却能得到很好的发展,商贸活动繁忙。下图为“安托法加斯塔港地理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3~4题。
3.安托法加斯塔港能在恶劣的环境条件下得到很好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
A.平坦的地形条件
B.暖湿的气候环境
C.充足的淡水资源
D.丰富的矿产资源
4.为实现安托法加斯塔港经济可持续发展,应重点发展的产业是(  )
A.小麦种植业 B.矿石加工业
C.旅游观光业 D.港口物流业
D
C
解析:第3题,读图并结合材料可知,安托法加斯塔港地处南半球热带沙漠气候区,干旱少雨,河流稀少,但安托法加斯塔港东部地区有丰富的萤石、铜和铁等矿产资源,矿产资源的开采和出口带动了安托法加斯塔港的发展,也使得安托法加斯塔港能在恶劣的环境条件下得到很好的发展,B、C错误,D正确;根据等高线可知,该区域并不平坦,A错误。第4题,矿产资源属于非可再生资源,随着各种矿产资源的不断开采,矿产资源终将走向枯竭,港口矿石贸易经济地位下降,但由于安托法加斯塔港具有独特的港口风光、海洋与沙漠并存的独特风景,将会吸引全球各地的游客前往观光、旅游、度假等,因此,为实现安托法加斯塔港经济可持续发展,应重点发展旅游观光业、转口贸易业等第三产业,故选C。
研习任务二 焦作市以煤炭为基础的产业兴衰
1.焦作煤炭产业的兴起
2.焦作煤炭产业衰落的原因
(1)原煤产量骤减,与之相配套的大批企业开工不足,亏损严重,全市经济连年______。
(2)城市____________落后、采煤遗留的各类环境破坏等问题。
3.焦作市的转型发展
(1)转型发展目的:解决因煤炭资源枯竭带来的众多问题,促进城市经济的_______________。
(2)转型发展的思路:利用优势资源和条件,调整____________,培育新型主导产业。
下降
基础设施
可持续发展
产业结构
(3)转型发展的措施
①推动工业_________发展:不断改造、提升传统产业,重点发展有色金属冶炼及加工、汽车零部件制造、化工及医药、农副产品深加工及高新技术等产业。
②大力发展_________:2001年,着力打造“焦作山水”等旅游品牌,利用独特的地质地貌等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发展旅游业。
③加快农业_________步伐:重点培育优质粮食等农产品品牌,并发展蔬菜、水果等特色农业。
4.转型发展的效果:焦作市的国民经济从低速徘徊走上快速发展轨道,综合____________明显增强。
多元化
旅游业
产业化
经济实力
[微思考] 废弃的煤矿怎样利用可以实现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再发展?
提示:可以建设国家矿山公园,进而发展集旅游、考察、科普、休闲于一体的第三产业。
[判一判]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焦作市地处河南省西北部,北临黄河。(  )
(2)焦作的煤主要以优质无烟煤为主。(   )
(3)20世纪80年代,焦作市形成了以煤炭为主的工业体系。(   )
(4)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焦作市经济快速发展。(  )
?


?
[纠易错] 煤炭工业是焦作市的主导产业。
提示:正确。煤炭工业之所以能够成为焦作市的主导产业,是因为从1956年建市之初,煤炭工业就是焦作市其他工业部门发展的基础,对其他产业的发展具有显著的促进和制约作用。
2019年5月28日,河南省焦作市发布的《焦作市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8年焦作市的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5.8∶58.4∶35.8变化为5.7∶56.6∶37.7,第三产业比重比上年提高1.9个百分点。
农业方面,全年粮食产量206.28万吨,比上年增长1.4%;棉花产量0.03万吨,增长20.2%;油料产量12.43万吨,增长6.6%;蔬菜产量183.76万吨,下降2.9%。肉类总产量15.75万吨,下降1.3%;禽蛋产量10.9万吨,下降1.6%;牛奶产量17.76万吨,增长19.1%。
工业方面,全市规模以上工业38个行业大类中,增加值居前十位的行业增速分别为: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长20.0%,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13.6%,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10.7%,汽车制造业增长9.5%,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长6.9%,农副食品加工业增长6.5%,通用设备制造业增长5.2%,橡胶和塑料制品业下降5.7%,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和制鞋业下降9.1%,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下降20.0%。
旅游方面,全年实现旅游综合收入433.5亿元,比上年增长12.3%;旅游综合收入占GDP的比重18.3%,比上年提高了1.8个百分点。接待国内游客5 242.6万人次,增长12.6%;接待入境旅游者37.9万人次,增长1.5%;旅游外汇收入11.4亿美元,增长20.4%。
1.(区域认知)历史上河南省焦作市形成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是什么?
提示:煤炭资源的开发、利用。
2.(综合思维)在焦作市的煤炭产业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提示:煤炭资源逐渐枯竭,开采成本升高,涉煤产业衰弱;煤炭资源开发带来的环境问题比较突出。
3.(综合思维)2018年焦作市的工业发展方面的数据变化,说明了该市转型发展中的主要措施是什么?
提示:推动工业多元化发展。
4.(综合思维)近年来,河南焦作市的旅游综合收入占GDP的比重不断上升,对其产业结构有何影响?
提示:促进第三产业比重上升,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1.正确认识资源开发与城市发展
(1)资源开发促进了城市的形成与发展
资源型城市:是指因大规模开采自然资源而兴起,并以自然资源的开采和加工业为主导产业的城市。此类城市因自然资源类型不同,其发展特点也不同。如下列我国的部分资源型城市:
类型 煤城 钢城 有色
冶金 石油城 瓷都 森工
城市
代表
城市 焦作、
阜新 鞍山、
马鞍山 铜陵、
个旧 大庆、
玉门 景德镇 伊春
(2)资源枯竭阻碍了城市的发展
①资源枯竭型城市:是指以资源开发加工为主导产业,但城市发展所依托的主体资源开发进入后期、晚期或末期阶段,其累计采出储量已达到可采储量的70%或以当前技术水平及开采能力仅能维持开采时间五年之内的城市,就会被界定为资源枯竭型城市。
②资源枯竭型城市衰落期的特点
a.资源本身的不可再生性;b.矿业城市主导产业单一,社会服务功能和基础设施建设不足,城市的竞争力不足;c.管理体制落后、僵化;d.大中型企业技术、设备落后,效率低下,冗员多,社会负担重。
2.正确分析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发展战略
①制定切实可行的扶持政策,加大对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移支持力度;②发展科技,改造传统产业,延长产业链,提高资源利用率和深加工程度;③因地制宜,培育接续产业;④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新兴产业和第三产业,实现多种经营;⑤理顺体制机制,实施大小企业、公私企业集约整合战略;⑥发展循环经济,治理环境污染,保护城市生态;⑦促进就业,多途径转移剩余劳动力,改善民生。
(2024·山东威海市教育教学研究中心高二期末)资源枯竭型城市的经济转型是个世界难题。德国鲁尔区、山西省都属于资源枯竭型地区。鲁尔区的产业发展经历了“辉煌—衰退—振兴”三个阶段。山西省是我国能源大省,但其经济综合竞争力排名在全国靠后。图1示意德国鲁尔区,图2示意山西省。据此完成1~2题。
图1 图2
1.两地发展煤炭工业的共同区位条件是(  )
A.水源充足 B.原料丰富
C.科技力量雄厚 D.水陆交通便利
2.山西省产业转型可借鉴的鲁尔区经验有(  )
①产业结构向轻工业方向发展 ②优化能源供给结构,降低对煤炭的依赖度 ③优化工业结构,优先发展高端制造业 ④加大原煤外运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B
B
解析:第1题,山西省的水源短缺,水路交通不便,A、D错误;山西省经济发展水平低,科技力量薄弱,C错误;根据图示信息可知,山西与鲁尔区煤炭资源丰富,为发展煤炭工业提供了丰富的原料,B正确。故选B。第2题,山西省以传统重工业为主,产业转型可以优化能源供给结构,降低对煤炭的依赖度,②正确;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是发展多元化的原料工业,并延长产业链,发展高端制造业,提高附加值,③正确;产业结构向轻工业方向发展、加大原煤外运不利于山西省产业转型,①④错误。故选B。
黑龙江省鹤岗市是东北重要的老工业基地,百年煤城。目前,鹤岗市在尚有26亿吨煤炭资源有待开发的条件下,自身发展却面临诸多困难。据统计,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鹤岗市常住人口为89.1万人,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05.9万人相比,减少16.8万人,下降15.81%。鹤岗人正努力把鹤岗从“一煤独大”变为“多业并举”。读图,完成3~5题。
资源型城市发展规律
3.鹤岗市在城市发展水平中,目前处于(  )
A.成长期 B.兴盛期
C.衰退期 D.再生期
4.鹤岗市今后的发展面临诸多困难,其外部因素主要是(  )
A.环境污染严重 B.国际市场萎缩
C.新技术的冲击 D.煤炭资源枯竭
C
C
5.鹤岗市“多业并举”可行的有(  )
①发展煤化工业,延长产业链 ②加大技术研发,促进废弃物循环利用 ③实行科技振兴,重点发展高新技术工业 ④加大开采力度,促进煤炭资源综合利用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A
解析:第3题,城市人口增加是城市化的重要标志。由材料可知,鹤岗市2020年常住人口比2010年下降,表明城市化水平下降,结合图示可知,鹤岗市目前处于衰退期,C正确。成长期、兴盛期、再生期都是城市化水平提高的时期,A、B、D错误。故选C。第4题,环境污染严重属于内部因素,A错误。目前世界能源短缺,国际市场前景较好,B错误。鹤岗市发展的是以煤炭为基础的传统工业,新技术革命既产生了一大批新兴工业部门,也改变了传统的工业生产和组织方式。鹤岗市传统的生产和组织方式不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是影响其今后发展的主要外部因素,C正确。由材料可知,鹤岗市尚有26亿吨煤炭资源有待开发,
没有出现煤炭资源枯竭,D错误。故选C。第5题,鹤岗市今后的发展方向应仍以主导产业——煤炭工业为主,发展煤化工业,延长产业链,并对废弃物循环利用,减少污染物排放,缓解环境污染问题,①②正确。目前鹤岗市工业基础较薄弱,科技水平较低,没有较好的高新技术产业环境;煤炭开采应有序进行,不能盲目加大开采力度,③④错误。故选A。
课时作业(六) 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发展 
[基础练]
具有100多年煤炭开采历史的河南省焦作市,曾靠煤炭资源于20世纪90年代成为我国中西部的经济隆起带。随着煤炭资源日益枯竭,焦作煤城经济发展趋于缓慢,经济转型迫在眉睫。下图为焦作市位置图。据此完成1~2题。
1.伴随煤炭工业而兴起的可能是(  )
A.纺织工业、服装工业
B.钢铁工业、电力工业
C.电子工业、机械工业
D.化学工业、造船工业
2.焦作市经济转型过程中,以下措施不合理的是(  )
A.大力发展旅游业及相关产业
B.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
C.不断提高煤炭资源的开采量
D.加大科技投入,做强冶金工业
B
C
解析:第1题,与煤炭资源具有投入—产出关系的工业一是钢铁工业,二是电力工业,B正确, A、C、D错误。故选B。 第2题,焦作是资源枯竭型城市,煤炭资源面临枯竭,不宜再扩大煤炭资源的开采量,为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可以通过延长产业链、推动工业多元化发展(发展冶金业) 、发展旅游业等措施来推动转型,C正确,A、B、D错误。故选C。
在美国建国初期,匹兹堡还只是一个毛皮贸易之地。尽管匹兹堡附近有优质大煤田,但几乎没有工业。19世纪中叶,宾夕法尼亚运河的开凿和铁路的通达,以及通过五大湖和运河运入苏必利尔的铁矿石,使匹兹堡逐渐成为钢铁中心,后来有了“钢都”的美誉。据此回答3~4题。
3.据材料分析,美国建国初期,其区域发展阶段的特点是(  )
A.区域内人地关系基本协调
B.人类活动对环境的破坏大
C.区域内已形成便捷的交通网
D.区域内已出现众多的城镇
A
4.类似匹兹堡这样的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对策是(  )
A.扩大城市规模,提高城市化水平
B.加大资源开采力度,并大量输出
C.培育新兴优势产业,提高竞争力
D.发展传统产业,吸收剩余劳动力
C
解析:第3题,由材料可知,美国建国初期,几乎没有工业,人口、城市稀少,对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很低,人地关系基本协调。故选A。第4题,匹兹堡属于资源型城市,发展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产业结构以重化工业为主,比较单一,因此实现可持续发展首先应当调整产业结构,培育新兴优势产业,提高竞争力,C正确;资源型城市不适合继续扩大城市规模、加大资源开采力度及发展传统产业,A、B、D错误。故选C。
呼伦贝尔已探明及预测的煤炭资源储量为1 572亿吨,多属于适宜用于发电的褐煤;共有煤田60多处,储量超过100亿吨的就有6处,这些煤田大部分具有埋藏浅、煤层厚、易开采的特点,且结构稳定。下图示意呼伦贝尔煤炭资源、交通及城镇分布。读图,完成5~7题。
5.呼伦贝尔煤炭资源开发的有利条件是(  )
A.开发历史悠久,技术和资金雄厚
B.距蒙古和我国西北地区较近,市场广阔
C.地处西部,环境承载力大
D.靠近铁路、公路线,交通运输便利
D
6.呼伦贝尔煤炭开发过程中对生态环境的主要影响有(  )
①毁坏地表林、草植被,造成林草面积减少 ②堆放煤炭和煤矸石,占用大量土地 ③产生煤矿采空区,形成喀斯特地貌 ④剥离表土层异地存放,减少了土地侵蚀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A
7.下列措施有利于该煤炭基地可持续发展的是(  )
A.加大煤炭开采量,提高市场占有率
B.禁止改造废旧矿区,以免造成生态环境的进一步破坏
C.延长产业链,增加产品的附加值
D.大力发展宇航、核能等产业,培育新的增长点
C
解析:第5题,没有信息显示该地煤炭开发历史悠久,且本地资金、技术不足,A错误;市场主要面向邻近的东北地区和华北地区,B错误;西部地区气候干旱,生态环境脆弱,环境承载力较小,C错误;图中显示该地靠近公路、铁路,交通便利,D正确。故选D。第6题,煤炭开发过程中会毁坏林地、草地植被,①正确;煤炭、煤矸石堆放要占用大量的土地资源,②正确;喀斯特地貌是流水溶蚀作用形成的,与煤炭开发无关,③错误;剥离表土层异地存放,增加了土地侵蚀,④错误。故选A。第7题,加大煤炭开采量可能导致煤炭资源枯竭,A错误;适度改造废旧矿区变废为宝,有利于经济发展,B错误;该地煤炭资源开发应发展煤炭加工工业,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C正确;当地经济较为落后,科技水平不高,不利于发展宇航、核能等产业,D错误。故选C。
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铜陵市因铜而兴、依矿建市,铜资源的开采持续数千年,素有“中国古铜都、当代铜基地”之称。铜陵市原是我国重要的铜工业、硫磷化工、煤炭开采和水泥建材基地。它是一座典型的资源型城市,多年的开采,使矿产资源日益枯竭,生态环境破坏严重。这座因铜得名、因铜而兴的古老城市,如今正全力将自身打造为生态山水园林城市。下面两图分别示意铜陵市周边地区概况和铜陵市有色金属工业生态产业链网。
(1)结合材料,分析铜陵市早期成为铜工业基地的有利条件。
(2)分析铜陵市作为一个资源型城市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3)近年来铜陵市已经发生了很多变化,结合材料说明该市采取的主要措施。
解析:第(1)题,由材料可知,铜陵市是一座典型的资源型城市,因铜而兴、依矿建市,铜矿资源丰富。从图中可以看出,铜陵市靠近长江,水资源丰富,并且便于原料和产品运输。为煤炭开采基地,煤炭资源丰富,便于冶炼。铜冶炼产品市场需求量大。第(2)题,由材料可知,铜陵市原是我国重要的铜工业、硫磷化工、煤炭开采和水泥建材基地,为动力指向型工业城市,主要发展有色金属冶炼工业,产业结构不合理,重化工业比重偏高。矿产经过多年的开采,资源日益枯竭,生态环境破坏严重。造成大气污染和水污染,环境污染严重。第(3)题,铜陵市如今正全力将自身打造为生态山水园林城市。由材料可以看出,如今铜
陵市的有色金属冶炼不仅仅是硫磷化工、煤炭开采和水泥建材,还发展制酸、发电以及废旧产品回收,延长了产业链,提高了产品附加值,减轻了大气污染,提高了资源的综合利用率;不仅发展重工业,还调整产业结构,加大科技投入;矿山进行井下填充,治理大气污染和固体废弃物污染,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实现矿区再利用。
答案:(1)铜矿资源丰富;煤炭和水资源丰富;铁路和长江提供便利的运输条件;铜制产品市场广阔。
(2)产业结构不合理,重化工业比重偏高;矿产资源枯竭;生态环境恶化,环境污染严重。
(3)围绕铜资源,延长产业链,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率和产品附加值;调整产业结构,加大科技投入;加大环境保护力度,治理污染,实现矿区再利用。
[提升练]
(2024·河北石家庄第二中学高二上学期月考)收缩型城市可大致分为资源枯竭型、产业变迁型、位置偏远型和大城市周边型四类。有学者提出收缩型城市应采取“精明收缩”策略,推行“更少的人口、更少的建筑、更少的土地利用”的发展理念,将投资重点放在调整城市功能上。据此完成1~3题。
1.收缩型城市存在的共性问题是(  )
①人口迁出多 ②农业比重大 ③经济负增长 ④环境污染大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C
2.“精明收缩”理念限制了城市的(  )
A.城市规模 B.人口密度
C.服务职能 D.服务种类
3.下列城市群中,宜将“精明收缩”理念用于实践的是(  )
A.辽中南城市群 B.成渝城市群
C.粤港澳大湾区 D.京津冀城市群
A
A
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可知,收缩型城市是人口持续净流出的城市,根据人口迁移理论推测,收缩型城市面临的共性问题之一就是工作岗位减少导致人口持续净流出,①正确;农业比重大一般不是资源枯竭型、产业变迁型城市的问题,②错误;收缩型城市经济发展动力不足,缺少优势,会出现经济负增长现象,③正确;位置偏远型和大城市周边型环境污染不一定大,④错误。故选C。第2题,由材料可知,“精明收缩”策略,推行“更少的人口、更少的建筑、更少的土地利用”的发展理念,将投资重点放在调整城市功能,故该策略能减少城市的盲目扩张,限制了城市规模,A正确;“精明收缩”将投资重点放在调整城市
功能,从而促进城市的良性发展,不会限制人口密度、服务职能、服务种类,B、C、D错误。故选A。第3题,根据材料可知,“精明收缩”是在出现经济衰退、人口流失、房屋空置等背景下提出的,成渝城市群、粤港澳大湾区、京津冀城市群三大城市群经济发展仍较好,没有出现上述现象,B、C、D错误;辽中南城市群中有部分城市作为资源枯竭型城市,可能出现经济衰退、人口流失、房屋空置等现象,可实施“精明收缩”理念,A正确。故选A。
陕西榆林市煤炭资源丰富,年降水量不足400 mm。2012年以来,该市逐步形成从煤炭到各种化工产品的“化黑为白”的完整产业链。随着煤炭资源减少,榆林市也面临着产业转型。下图为现代煤化工与传统煤化工产业链对比图。据此完成4~6题。
4.与传统煤化工产业链相比,现代煤化工产业链最直观的变化是(  )
A.劳动力投入增多
B.产业结构改变
C.煤炭加工精细化
D.环境污染加剧
C
5.榆林市产业转型面临的主要困难有(  )
①交通通达度不足 ②生态环境脆弱 ③产业结构单一 ④资金储备不足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6.适宜榆林市产业转型发展的合理措施有(  )
①全面发展旅游服务业 ②因地制宜发展现代旱作节水农业 ③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④推动能源产业向清洁能源产业转型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A
D
解析:第4题,根据图示信息可知,与传统煤化工产业链相比,现代煤化工产业链最直观的变化是煤炭加工精细化,C正确;劳动力投入变化没有信息体现,A错误;都是煤炭加工业,产业结构没有改变,B错误;环境污染减轻,D错误。故选C。第5题,榆林市位于陕西省北部的黄土高原,年降水量不足400 mm,产业转型面临的主要困难有交通通达度不足、生态环境脆弱,①②正确;通过现代煤化工的发展,产业链延长,结构多元,③错误;煤炭资源丰富,资金储备比较充足,④错误。故选A。第6题,适宜榆林市产业转型发展的合理措施有因地制宜发展现代旱作节水农业、推动能源产业向清洁能源产业转型,②④正确;以煤为主的传统工业,对环境污染严重,不适合全面发展旅游服务业,①错误;深居内陆,煤炭资源丰富,科技水平不高,不适合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③错误。故选D。
(2024·江苏南京第九中学高二期末)“荷兰病”,是指一国(特别是指中小国家)经济的某一初级产品部门异常繁荣而导致其他部门衰落的现象。中国目前很多城市也出现了“荷兰病”。据此完成7~8题。
7.下列国家中,最易形成“荷兰病”的是(  )
A.以色列 B.韩国
C.日本 D.沙特阿拉伯
D
8.我国目前很多城市出现了“荷兰病”,如辽宁阜新等,面对“荷兰病”采取的有效措施之一是调整产业结构。读“资源型城市生命周期与资源产业生命周期”曲线图(下图),据图分析,阜新等城市调整产业结构的最佳时期为(  )
A.①—② B.③—④
C.④—⑤ D.⑤—⑥
C
解析:第7题,以色列国家的产业结构以军事产业为主体,另外生物技术产业、旅游业也是以色列的重要支柱产业,其产业结构并不以初级产品部门为主,A错误。韩国属于发达国家,其产业以出口导向型为主体,并不是以初级产品部门为主, B错误。日本属于发达国家,产业结构以技术型工业和服务业为主体,日本面积狭小,资源匮乏,初级产品部门较少,C错误。沙特阿拉伯位于波斯湾地区,是世界主要产油国,国家经济结构以石油出口为主体,属于初级产品部门异常繁荣的现象,容易形成“荷兰病”,D正确。故选D。第8题,①—②阶段正是资源产业促进城市快速发展阶段,此阶段伴随资源产业的壮大,城市经济
水平不断提高,并不需要进行产业结构调整, A错误。③—④阶段是资源产业发展的缓慢增长阶段,此时受资源产业的带动,城市的经济仍保持增长状态,此阶段资源产业对经济发展仍起推动作用,调整产业结构还为时尚早,B错误。④—⑤阶段资源产业开始出现衰退,而资源型城市仍保持较高水平,此时城市活力依旧在,但是资源产业却出现了倒退,产业对经济城市的推动力减小,阻力增大,此时正是调整产业结构的最佳时期,C正确。⑤—⑥阶段资源产业大范围衰减,而此时资源型城市也出现了大量人口流失、经济倒退的局面,此时已经错失产业结构调整的最佳时期,已经进入到产业结构必须调整的必要时期,D错误。故选C。
9.(2024·江苏盐城大丰区五校高二期末)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鄂尔多斯,这个曾经名不见经传的内蒙古三线城市,创造了一系列的经济神话,GDP一度赶超香港,房价直逼“北上广”。鄂尔多斯的煤炭产业曾经占经济总量70%左右,占财政总收入50%左右。拥有“黑金资源”的鄂尔多斯,在煤炭产业的黄金十年里,风头一时无两。可惜,煤炭带来的巨额财富,被这座城市挥霍在房地产市场里。据公开资料显示,2006年鄂尔多斯的楼市均价大约为1 200元,三年后,住房均价飙升到7 000元左右。神话的破灭始于2011年底,煤炭量价狂跌,楼市出现低迷,鄂尔多斯这个富裕煤都陷进债务危机。显然,单一依靠煤炭资源,隐患重重,终于一夜之间神话破灭。
(1)分析随着社会发展煤炭地位下降的原因。
(2)分析单一依靠煤炭资源发展带来的问题。
(3)说出鄂尔多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解析:第(1)题,20世纪50年代以后,石油、天然气广泛使用,在世界能源消费构成中,煤炭所占比重减少;同时冶炼技术不断进步,新技术炼钢的耗煤量逐渐降低,这些原因造成煤炭的能源地位下降。第(2)题,单一依靠煤炭资源发展使煤炭工业成为主导产业,产业结构单一;煤炭开采和加工对环境带来很大的影响,环境污染严重。第(3)题,持续发展需要采取的措施要考虑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鄂尔多斯水资源短缺,应引进生产技术,节约用水;煤炭工业污水排放量大,应加强管理,保护水资源;生态环境脆弱,应保护生态环境;以不可再生资源煤炭为原料或燃料发展工业,应提高能源利用率,减少污染物排放;为了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应优化产业结构,延长生产链,增加附加值;资源会慢慢枯竭,所以为了应对工业的衰落,应改善投资环境,引进和发展新型产业等。
答案:(1)石油、天然气广泛使用;新技术炼钢的耗煤量逐渐降低。
(2)造成产业结构单一;环境污染严重。
(3)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改进生产技术,提高能源利用率,减少污染物排放;优化产业结构,延长生产链,增加附加值;改善投资环境,引进和发展新型产业等。第三节 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发展
学习目标:1.举例说明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发展历程。(区域认知) 2.结合资料,分析资源枯竭型城市衰落的原因。(综合思维) 3.结合实例,理解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发展措施。(人地协调观)
  资源枯竭型城市及其转型
                
1.资源型城市
(1)含义:因大规模开采自然资源而兴起,并以自然资源的开采和加工业为主导产业的城市。
(2)生命周期
2.资源枯竭型城市
(1)形成:资源型城市所依托的资源在现有技术水平下开采殆尽,或市场对这种资源的需求大幅度减少,城市经济发展趋于缓慢,成为资源枯竭型城市。
(2)转型发展
①延长产业链,提升原有资源的利用价值。
②开发新的资源,培育新的主导产业。
[微思考] 资源型城市初期随资源的开发,产业规模为什么不断扩大?
提示:一是资源开发的规模、力度加大,二是相关的产业进行集聚。
[判一判]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我国资源枯竭型城市占全国资源型城市的16%。(?)
(2)我国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资源都是煤炭、石油。(?)
(3)20世纪80年代,大庆油田开始进入衰退期。(?)
(4)大庆利用进口的油气资源发展石化产业。(√)
(5)阜新大力发展太阳能、核电产业,推动城市转型。(?)
阜新(图1)是一座因煤而建、因煤而兴的城市。1953年到2003年,阜新市海州煤矿因煤炭资源枯竭正式宣布破产,留下了一个巨大的矿坑。20世纪80年代,阜新开始探索产业转型之路。有人说,阜新产业转型应大力发展高投入、高产出的高新技术产业。经过反复论证,阜新确定了发展方向:将产业结构调整为煤化工、建材、装备制造、新能源等产业共同发展的多元化工业经济结构。图2为1980年阜新工业结构图。
1.(人地协调观)简述海州露天矿坑综合治理与开发的措施。
提示:恢复自然植被,进行生态环境治理,利用工业特色开发工业遗址公园,发展旅游业。
2.(综合思维)请你对阜新产业转型的发展方向进行论证。
提示:可以从加大技术投入、优化产业结构等方面论证。具体可以从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和新兴产业;改善环境,发展循环经济,同时加大对矿坑的复垦回填,恢复生态;已有的煤炭产业进行改进,加大对产业的科技投入,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加强对煤炭资源的深加工,提高利用率,减少废弃物的排放,加强循环经济等方面入手。完善交通网也是其产业发展的必要条件。
1.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四大共性特点
(1)随着资源枯竭,产业效益下降。
(2)产业结构单一,资源产业萎缩,替代产业尚未形成。
(3)经济总量不足,地方财力薄弱。
(4)大量职工收入低于全国城市居民人均水平。
2.资源型地区转型发展的主要措施
(1)发展科技。这类地区一般随资源开发而兴起,随资源枯竭而衰落,应注重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2)发展第三产业。例如以旅游业为龙头,带动第三产业快速发展。
(3)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多种产业,延长产业链,增加产品附加值,大力发展城市经济。例如从资源主导到科技主导,从开发矿产到开发旅游,使经济重新焕发生机和活力。
(4)绿化、美化环境,治理环境污染。
读资源型城市发展阶段示意图,完成1~2题。
1.有关资源型城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当资源年开采量达到70%时,资源型城市进入成熟期
B.资源型城市进入成熟期时,资源总开采量达到最大值
C.衰退期的警戒阶段资源年开采量呈下降趋势
D.衰退期的发展阶段资源年开采量仍呈上升趋势
2.资源型城市必然要经历建设—繁荣—衰退—转型—振兴或消亡的过程,下列促进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的做法不合理的是(  )
A.将资源开采业集中到效益高、机械化水平高的大矿井
B.发展交通运输,合理引入区域以外的资源
C.利用高新技术加快经济结构转型升级
D.加强资源立法和执法,停止开采资源
解析:第1题,当资源总开采量占资源总量的比重达到70%时,资源型城市进入衰退期,此后资源年开采量呈下降趋势,C正确。第2题,停止开采资源的做法过于偏激,明显不合理,D错误,符合题意。
答案:1.C 2.D
(2024·湖北黄石期末)安托法加斯塔港位于莫雷诺湾畔,建于1870年,是智利北部最大城市和太平洋沿岸港口。自建港以来,虽自然环境条件十分恶劣,但港口却能得到很好的发展,商贸活动繁忙。下图为“安托法加斯塔港地理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3~4题。
3.安托法加斯塔港能在恶劣的环境条件下得到很好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
A.平坦的地形条件
B.暖湿的气候环境
C.充足的淡水资源
D.丰富的矿产资源
4.为实现安托法加斯塔港经济可持续发展,应重点发展的产业是(  )
A.小麦种植业 B.矿石加工业
C.旅游观光业 D.港口物流业
解析:第3题,读图并结合材料可知,安托法加斯塔港地处南半球热带沙漠气候区,干旱少雨,河流稀少,但安托法加斯塔港东部地区有丰富的萤石、铜和铁等矿产资源,矿产资源的开采和出口带动了安托法加斯塔港的发展,也使得安托法加斯塔港能在恶劣的环境条件下得到很好的发展,B、C错误,D正确;根据等高线可知,该区域并不平坦,A错误。第4题,矿产资源属于非可再生资源,随着各种矿产资源的不断开采,矿产资源终将走向枯竭,港口矿石贸易经济地位下降,但由于安托法加斯塔港具有独特的港口风光、海洋与沙漠并存的独特风景,将会吸引全球各地的游客前往观光、旅游、度假等,因此,为实现安托法加斯塔港经济可持续发展,应重点发展旅游观光业、转口贸易业等第三产业,故选C。
答案:3.D 4.C
焦作市以煤炭为基础的产业兴衰
                
1.焦作煤炭产业的兴起
2.焦作煤炭产业衰落的原因
(1)原煤产量骤减,与之相配套的大批企业开工不足,亏损严重,全市经济连年下降。
(2)城市基础设施落后、采煤遗留的各类环境破坏等问题。
3.焦作市的转型发展
(1)转型发展目的:解决因煤炭资源枯竭带来的众多问题,促进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转型发展的思路:利用优势资源和条件,调整产业结构,培育新型主导产业。
(3)转型发展的措施
①推动工业多元化发展:不断改造、提升传统产业,重点发展有色金属冶炼及加工、汽车零部件制造、化工及医药、农副产品深加工及高新技术等产业。
②大力发展旅游业:2001年,着力打造“焦作山水”等旅游品牌,利用独特的地质地貌等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发展旅游业。
③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重点培育优质粮食等农产品品牌,并发展蔬菜、水果等特色农业。
4.转型发展的效果:焦作市的国民经济从低速徘徊走上快速发展轨道,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微思考] 废弃的煤矿怎样利用可以实现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再发展?
提示:可以建设国家矿山公园,进而发展集旅游、考察、科普、休闲于一体的第三产业。
[判一判]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焦作市地处河南省西北部,北临黄河。(?)
(2)焦作的煤主要以优质无烟煤为主。(√)
(3)20世纪80年代,焦作市形成了以煤炭为主的工业体系。(√)
(4)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焦作市经济快速发展。(?)
[纠易错] 煤炭工业是焦作市的主导产业。
提示:正确。煤炭工业之所以能够成为焦作市的主导产业,是因为从1956年建市之初,煤炭工业就是焦作市其他工业部门发展的基础,对其他产业的发展具有显著的促进和制约作用。
2019年5月28日,河南省焦作市发布的《焦作市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8年焦作市的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5.8∶58.4∶35.8变化为5.7∶56.6∶37.7,第三产业比重比上年提高1.9个百分点。
农业方面,全年粮食产量206.28万吨,比上年增长1.4%;棉花产量0.03万吨,增长20.2%;油料产量12.43万吨,增长6.6%;蔬菜产量183.76万吨,下降2.9%。肉类总产量15.75万吨,下降1.3%;禽蛋产量10.9万吨,下降1.6%;牛奶产量17.76万吨,增长19.1%。
工业方面,全市规模以上工业38个行业大类中,增加值居前十位的行业增速分别为: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长20.0%,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13.6%,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10.7%,汽车制造业增长9.5%,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长6.9%,农副食品加工业增长6.5%,通用设备制造业增长5.2%,橡胶和塑料制品业下降5.7%,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和制鞋业下降9.1%,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下降20.0%。
旅游方面,全年实现旅游综合收入433.5亿元,比上年增长12.3%;旅游综合收入占GDP的比重18.3%,比上年提高了1.8个百分点。接待国内游客5 242.6万人次,增长12.6%;接待入境旅游者37.9万人次,增长1.5%;旅游外汇收入11.4亿美元,增长20.4%。
1.(区域认知)历史上河南省焦作市形成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是什么?
提示:煤炭资源的开发、利用。
2.(综合思维)在焦作市的煤炭产业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提示:煤炭资源逐渐枯竭,开采成本升高,涉煤产业衰弱;煤炭资源开发带来的环境问题比较突出。
3.(综合思维)2018年焦作市的工业发展方面的数据变化,说明了该市转型发展中的主要措施是什么?
提示:推动工业多元化发展。
4.(综合思维)近年来,河南焦作市的旅游综合收入占GDP的比重不断上升,对其产业结构有何影响?
提示:促进第三产业比重上升,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1.正确认识资源开发与城市发展
(1)资源开发促进了城市的形成与发展
资源型城市:是指因大规模开采自然资源而兴起,并以自然资源的开采和加工业为主导产业的城市。此类城市因自然资源类型不同,其发展特点也不同。如下列我国的部分资源型城市:
类型 煤城 钢城 有色冶金 石油城 瓷都 森工城市
代表城市 焦作、阜新 鞍山、马鞍山 铜陵、个旧 大庆、玉门 景德镇 伊春
(2)资源枯竭阻碍了城市的发展
①资源枯竭型城市:是指以资源开发加工为主导产业,但城市发展所依托的主体资源开发进入后期、晚期或末期阶段,其累计采出储量已达到可采储量的70%或以当前技术水平及开采能力仅能维持开采时间五年之内的城市,就会被界定为资源枯竭型城市。
②资源枯竭型城市衰落期的特点
a.资源本身的不可再生性;b.矿业城市主导产业单一,社会服务功能和基础设施建设不足,城市的竞争力不足;c.管理体制落后、僵化;d.大中型企业技术、设备落后,效率低下,冗员多,社会负担重。
2.正确分析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发展战略
①制定切实可行的扶持政策,加大对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移支持力度;②发展科技,改造传统产业,延长产业链,提高资源利用率和深加工程度;③因地制宜,培育接续产业;④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新兴产业和第三产业,实现多种经营;⑤理顺体制机制,实施大小企业、公私企业集约整合战略;⑥发展循环经济,治理环境污染,保护城市生态;⑦促进就业,多途径转移剩余劳动力,改善民生。
(2024·山东威海市教育教学研究中心高二期末)资源枯竭型城市的经济转型是个世界难题。德国鲁尔区、山西省都属于资源枯竭型地区。鲁尔区的产业发展经历了“辉煌—衰退—振兴”三个阶段。山西省是我国能源大省,但其经济综合竞争力排名在全国靠后。图1示意德国鲁尔区,图2示意山西省。据此完成1~2题。
图1
图2
1.两地发展煤炭工业的共同区位条件是(  )
A.水源充足 B.原料丰富
C.科技力量雄厚 D.水陆交通便利
2.山西省产业转型可借鉴的鲁尔区经验有(  )
①产业结构向轻工业方向发展 ②优化能源供给结构,降低对煤炭的依赖度 ③优化工业结构,优先发展高端制造业 ④加大原煤外运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第1题,山西省的水源短缺,水路交通不便,A、D错误;山西省经济发展水平低,科技力量薄弱,C错误;根据图示信息可知,山西与鲁尔区煤炭资源丰富,为发展煤炭工业提供了丰富的原料,B正确。故选B。第2题,山西省以传统重工业为主,产业转型可以优化能源供给结构,降低对煤炭的依赖度,②正确;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是发展多元化的原料工业,并延长产业链,发展高端制造业,提高附加值,③正确;产业结构向轻工业方向发展、加大原煤外运不利于山西省产业转型,①④错误。故选B。
答案:1.B 2.B 
黑龙江省鹤岗市是东北重要的老工业基地,百年煤城。目前,鹤岗市在尚有26亿吨煤炭资源有待开发的条件下,自身发展却面临诸多困难。据统计,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鹤岗市常住人口为89.1万人,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05.9万人相比,减少16.8万人,下降15.81%。鹤岗人正努力把鹤岗从“一煤独大”变为“多业并举”。读图,完成3~5题。
资源型城市发展规律
3.鹤岗市在城市发展水平中,目前处于(  )
A.成长期 B.兴盛期
C.衰退期 D.再生期
4.鹤岗市今后的发展面临诸多困难,其外部因素主要是(  )
A.环境污染严重 B.国际市场萎缩
C.新技术的冲击 D.煤炭资源枯竭
5.鹤岗市“多业并举”可行的有(  )
①发展煤化工业,延长产业链 ②加大技术研发,促进废弃物循环利用 ③实行科技振兴,重点发展高新技术工业 ④加大开采力度,促进煤炭资源综合利用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第3题,城市人口增加是城市化的重要标志。由材料可知,鹤岗市2020年常住人口比2010年下降,表明城市化水平下降,结合图示可知,鹤岗市目前处于衰退期,C正确。成长期、兴盛期、再生期都是城市化水平提高的时期,A、B、D错误。故选C。第4题,环境污染严重属于内部因素,A错误。目前世界能源短缺,国际市场前景较好,B错误。鹤岗市发展的是以煤炭为基础的传统工业,新技术革命既产生了一大批新兴工业部门,也改变了传统的工业生产和组织方式。鹤岗市传统的生产和组织方式不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是影响其今后发展的主要外部因素,C正确。由材料可知,鹤岗市尚有26亿吨煤炭资源有待开发,没有出现煤炭资源枯竭,D错误。故选C。第5题,鹤岗市今后的发展方向应仍以主导产业——煤炭工业为主,发展煤化工业,延长产业链,并对废弃物循环利用,减少污染物排放,缓解环境污染问题,①②正确。目前鹤岗市工业基础较薄弱,科技水平较低,没有较好的高新技术产业环境;煤炭开采应有序进行,不能盲目加大开采力度,③④错误。故选A。
答案:3.C 4.C 5.A 
课时作业(六) 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发展 
[基础练]
具有100多年煤炭开采历史的河南省焦作市,曾靠煤炭资源于20世纪90年代成为我国中西部的经济隆起带。随着煤炭资源日益枯竭,焦作煤城经济发展趋于缓慢,经济转型迫在眉睫。下图为焦作市位置图。据此完成1~2题。
1.伴随煤炭工业而兴起的可能是(  )
A.纺织工业、服装工业
B.钢铁工业、电力工业
C.电子工业、机械工业
D.化学工业、造船工业
2.焦作市经济转型过程中,以下措施不合理的是(  )
A.大力发展旅游业及相关产业
B.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
C.不断提高煤炭资源的开采量
D.加大科技投入,做强冶金工业
解析:第1题,与煤炭资源具有投入—产出关系的工业一是钢铁工业,二是电力工业,B正确, A、C、D错误。故选B。 第2题,焦作是资源枯竭型城市,煤炭资源面临枯竭,不宜再扩大煤炭资源的开采量,为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可以通过延长产业链、推动工业多元化发展(发展冶金业) 、发展旅游业等措施来推动转型,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答案:1.B 2.C
在美国建国初期,匹兹堡还只是一个毛皮贸易之地。尽管匹兹堡附近有优质大煤田,但几乎没有工业。19世纪中叶,宾夕法尼亚运河的开凿和铁路的通达,以及通过五大湖和运河运入苏必利尔的铁矿石,使匹兹堡逐渐成为钢铁中心,后来有了“钢都”的美誉。据此回答3~4题。
3.据材料分析,美国建国初期,其区域发展阶段的特点是(  )
A.区域内人地关系基本协调
B.人类活动对环境的破坏大
C.区域内已形成便捷的交通网
D.区域内已出现众多的城镇
4.类似匹兹堡这样的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对策是(  )
A.扩大城市规模,提高城市化水平
B.加大资源开采力度,并大量输出
C.培育新兴优势产业,提高竞争力
D.发展传统产业,吸收剩余劳动力
解析:第3题,由材料可知,美国建国初期,几乎没有工业,人口、城市稀少,对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很低,人地关系基本协调。故选A。第4题,匹兹堡属于资源型城市,发展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产业结构以重化工业为主,比较单一,因此实现可持续发展首先应当调整产业结构,培育新兴优势产业,提高竞争力,C正确;资源型城市不适合继续扩大城市规模、加大资源开采力度及发展传统产业,A、B、D错误。故选C。
答案:3.A 4.C
呼伦贝尔已探明及预测的煤炭资源储量为1 572亿吨,多属于适宜用于发电的褐煤;共有煤田60多处,储量超过100亿吨的就有6处,这些煤田大部分具有埋藏浅、煤层厚、易开采的特点,且结构稳定。下图示意呼伦贝尔煤炭资源、交通及城镇分布。读图,完成5~7题。
5.呼伦贝尔煤炭资源开发的有利条件是(  )
A.开发历史悠久,技术和资金雄厚
B.距蒙古和我国西北地区较近,市场广阔
C.地处西部,环境承载力大
D.靠近铁路、公路线,交通运输便利
6.呼伦贝尔煤炭开发过程中对生态环境的主要影响有(  )
①毁坏地表林、草植被,造成林草面积减少 ②堆放煤炭和煤矸石,占用大量土地 ③产生煤矿采空区,形成喀斯特地貌 ④剥离表土层异地存放,减少了土地侵蚀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7.下列措施有利于该煤炭基地可持续发展的是(  )
A.加大煤炭开采量,提高市场占有率
B.禁止改造废旧矿区,以免造成生态环境的进一步破坏
C.延长产业链,增加产品的附加值
D.大力发展宇航、核能等产业,培育新的增长点
解析:第5题,没有信息显示该地煤炭开发历史悠久,且本地资金、技术不足,A错误;市场主要面向邻近的东北地区和华北地区,B错误;西部地区气候干旱,生态环境脆弱,环境承载力较小,C错误;图中显示该地靠近公路、铁路,交通便利,D正确。故选D。第6题,煤炭开发过程中会毁坏林地、草地植被,①正确;煤炭、煤矸石堆放要占用大量的土地资源,②正确;喀斯特地貌是流水溶蚀作用形成的,与煤炭开发无关,③错误;剥离表土层异地存放,增加了土地侵蚀,④错误。故选A。第7题,加大煤炭开采量可能导致煤炭资源枯竭,A错误;适度改造废旧矿区变废为宝,有利于经济发展,B错误;该地煤炭资源开发应发展煤炭加工工业,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C正确;当地经济较为落后,科技水平不高,不利于发展宇航、核能等产业,D错误。故选C。
答案:5.D 6.A 7.C
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铜陵市因铜而兴、依矿建市,铜资源的开采持续数千年,素有“中国古铜都、当代铜基地”之称。铜陵市原是我国重要的铜工业、硫磷化工、煤炭开采和水泥建材基地。它是一座典型的资源型城市,多年的开采,使矿产资源日益枯竭,生态环境破坏严重。这座因铜得名、因铜而兴的古老城市,如今正全力将自身打造为生态山水园林城市。下面两图分别示意铜陵市周边地区概况和铜陵市有色金属工业生态产业链网。
(1)结合材料,分析铜陵市早期成为铜工业基地的有利条件。
(2)分析铜陵市作为一个资源型城市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3)近年来铜陵市已经发生了很多变化,结合材料说明该市采取的主要措施。
解析:第(1)题,由材料可知,铜陵市是一座典型的资源型城市,因铜而兴、依矿建市,铜矿资源丰富。从图中可以看出,铜陵市靠近长江,水资源丰富,并且便于原料和产品运输。为煤炭开采基地,煤炭资源丰富,便于冶炼。铜冶炼产品市场需求量大。第(2)题,由材料可知,铜陵市原是我国重要的铜工业、硫磷化工、煤炭开采和水泥建材基地,为动力指向型工业城市,主要发展有色金属冶炼工业,产业结构不合理,重化工业比重偏高。矿产经过多年的开采,资源日益枯竭,生态环境破坏严重。造成大气污染和水污染,环境污染严重。第(3)题,铜陵市如今正全力将自身打造为生态山水园林城市。由材料可以看出,如今铜陵市的有色金属冶炼不仅仅是硫磷化工、煤炭开采和水泥建材,还发展制酸、发电以及废旧产品回收,延长了产业链,提高了产品附加值,减轻了大气污染,提高了资源的综合利用率;不仅发展重工业,还调整产业结构,加大科技投入;矿山进行井下填充,治理大气污染和固体废弃物污染,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实现矿区再利用。
答案:(1)铜矿资源丰富;煤炭和水资源丰富;铁路和长江提供便利的运输条件;铜制产品市场广阔。
(2)产业结构不合理,重化工业比重偏高;矿产资源枯竭;生态环境恶化,环境污染严重。
(3)围绕铜资源,延长产业链,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率和产品附加值;调整产业结构,加大科技投入;加大环境保护力度,治理污染,实现矿区再利用。
[提升练]
(2024·河北石家庄第二中学高二上学期月考)收缩型城市可大致分为资源枯竭型、产业变迁型、位置偏远型和大城市周边型四类。有学者提出收缩型城市应采取“精明收缩”策略,推行“更少的人口、更少的建筑、更少的土地利用”的发展理念,将投资重点放在调整城市功能上。据此完成1~3题。
1.收缩型城市存在的共性问题是(  )
①人口迁出多 ②农业比重大 ③经济负增长 ④环境污染大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2.“精明收缩”理念限制了城市的(  )
A.城市规模 B.人口密度
C.服务职能 D.服务种类
3.下列城市群中,宜将“精明收缩”理念用于实践的是(  )
A.辽中南城市群 B.成渝城市群
C.粤港澳大湾区 D.京津冀城市群
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可知,收缩型城市是人口持续净流出的城市,根据人口迁移理论推测,收缩型城市面临的共性问题之一就是工作岗位减少导致人口持续净流出,①正确;农业比重大一般不是资源枯竭型、产业变迁型城市的问题,②错误;收缩型城市经济发展动力不足,缺少优势,会出现经济负增长现象,③正确;位置偏远型和大城市周边型环境污染不一定大,④错误。故选C。第2题,由材料可知,“精明收缩”策略,推行“更少的人口、更少的建筑、更少的土地利用”的发展理念,将投资重点放在调整城市功能,故该策略能减少城市的盲目扩张,限制了城市规模,A正确;“精明收缩”将投资重点放在调整城市功能,从而促进城市的良性发展,不会限制人口密度、服务职能、服务种类,B、C、D错误。故选A。第3题,根据材料可知,“精明收缩”是在出现经济衰退、人口流失、房屋空置等背景下提出的,成渝城市群、粤港澳大湾区、京津冀城市群三大城市群经济发展仍较好,没有出现上述现象,B、C、D错误;辽中南城市群中有部分城市作为资源枯竭型城市,可能出现经济衰退、人口流失、房屋空置等现象,可实施“精明收缩”理念,A正确。故选A。
答案:1.C 2.A 3.A
陕西榆林市煤炭资源丰富,年降水量不足400 mm。2012年以来,该市逐步形成从煤炭到各种化工产品的“化黑为白”的完整产业链。随着煤炭资源减少,榆林市也面临着产业转型。下图为现代煤化工与传统煤化工产业链对比图。据此完成4~6题。
4.与传统煤化工产业链相比,现代煤化工产业链最直观的变化是(  )
A.劳动力投入增多
B.产业结构改变
C.煤炭加工精细化
D.环境污染加剧
5.榆林市产业转型面临的主要困难有(  )
①交通通达度不足 ②生态环境脆弱 ③产业结构单一 ④资金储备不足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6.适宜榆林市产业转型发展的合理措施有(  )
①全面发展旅游服务业 ②因地制宜发展现代旱作节水农业 ③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④推动能源产业向清洁能源产业转型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解析:第4题,根据图示信息可知,与传统煤化工产业链相比,现代煤化工产业链最直观的变化是煤炭加工精细化,C正确;劳动力投入变化没有信息体现,A错误;都是煤炭加工业,产业结构没有改变,B错误;环境污染减轻,D错误。故选C。第5题,榆林市位于陕西省北部的黄土高原,年降水量不足400 mm,产业转型面临的主要困难有交通通达度不足、生态环境脆弱,①②正确;通过现代煤化工的发展,产业链延长,结构多元,③错误;煤炭资源丰富,资金储备比较充足,④错误。故选A。第6题,适宜榆林市产业转型发展的合理措施有因地制宜发展现代旱作节水农业、推动能源产业向清洁能源产业转型,②④正确;以煤为主的传统工业,对环境污染严重,不适合全面发展旅游服务业,①错误;深居内陆,煤炭资源丰富,科技水平不高,不适合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③错误。故选D。
答案:4.C 5.A 6.D
(2024·江苏南京第九中学高二期末)“荷兰病”,是指一国(特别是指中小国家)经济的某一初级产品部门异常繁荣而导致其他部门衰落的现象。中国目前很多城市也出现了“荷兰病”。据此完成7~8题。
7.下列国家中,最易形成“荷兰病”的是(  )
A.以色列 B.韩国
C.日本 D.沙特阿拉伯
8.我国目前很多城市出现了“荷兰病”,如辽宁阜新等,面对“荷兰病”采取的有效措施之一是调整产业结构。读“资源型城市生命周期与资源产业生命周期”曲线图(下图),据图分析,阜新等城市调整产业结构的最佳时期为(  )
A.①—② B.③—④
C.④—⑤ D.⑤—⑥
解析:第7题,以色列国家的产业结构以军事产业为主体,另外生物技术产业、旅游业也是以色列的重要支柱产业,其产业结构并不以初级产品部门为主,A错误。韩国属于发达国家,其产业以出口导向型为主体,并不是以初级产品部门为主, B错误。日本属于发达国家,产业结构以技术型工业和服务业为主体,日本面积狭小,资源匮乏,初级产品部门较少,C错误。沙特阿拉伯位于波斯湾地区,是世界主要产油国,国家经济结构以石油出口为主体,属于初级产品部门异常繁荣的现象,容易形成“荷兰病”,D正确。故选D。第8题,①—②阶段正是资源产业促进城市快速发展阶段,此阶段伴随资源产业的壮大,城市经济水平不断提高,并不需要进行产业结构调整, A错误。③—④阶段是资源产业发展的缓慢增长阶段,此时受资源产业的带动,城市的经济仍保持增长状态,此阶段资源产业对经济发展仍起推动作用,调整产业结构还为时尚早,B错误。④—⑤阶段资源产业开始出现衰退,而资源型城市仍保持较高水平,此时城市活力依旧在,但是资源产业却出现了倒退,产业对经济城市的推动力减小,阻力增大,此时正是调整产业结构的最佳时期,C正确。⑤—⑥阶段资源产业大范围衰减,而此时资源型城市也出现了大量人口流失、经济倒退的局面,此时已经错失产业结构调整的最佳时期,已经进入到产业结构必须调整的必要时期,D错误。故选C。
答案:7.D 8.C
9.(2024·江苏盐城大丰区五校高二期末)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鄂尔多斯,这个曾经名不见经传的内蒙古三线城市,创造了一系列的经济神话,GDP一度赶超香港,房价直逼“北上广”。鄂尔多斯的煤炭产业曾经占经济总量70%左右,占财政总收入50%左右。拥有“黑金资源”的鄂尔多斯,在煤炭产业的黄金十年里,风头一时无两。可惜,煤炭带来的巨额财富,被这座城市挥霍在房地产市场里。据公开资料显示,2006年鄂尔多斯的楼市均价大约为1 200元,三年后,住房均价飙升到7 000元左右。神话的破灭始于2011年底,煤炭量价狂跌,楼市出现低迷,鄂尔多斯这个富裕煤都陷进债务危机。显然,单一依靠煤炭资源,隐患重重,终于一夜之间神话破灭。
(1)分析随着社会发展煤炭地位下降的原因。
(2)分析单一依靠煤炭资源发展带来的问题。
(3)说出鄂尔多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解析:第(1)题,20世纪50年代以后,石油、天然气广泛使用,在世界能源消费构成中,煤炭所占比重减少;同时冶炼技术不断进步,新技术炼钢的耗煤量逐渐降低,这些原因造成煤炭的能源地位下降。第(2)题,单一依靠煤炭资源发展使煤炭工业成为主导产业,产业结构单一;煤炭开采和加工对环境带来很大的影响,环境污染严重。第(3)题,持续发展需要采取的措施要考虑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鄂尔多斯水资源短缺,应引进生产技术,节约用水;煤炭工业污水排放量大,应加强管理,保护水资源;生态环境脆弱,应保护生态环境;以不可再生资源煤炭为原料或燃料发展工业,应提高能源利用率,减少污染物排放;为了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应优化产业结构,延长生产链,增加附加值;资源会慢慢枯竭,所以为了应对工业的衰落,应改善投资环境,引进和发展新型产业等。
答案:(1)石油、天然气广泛使用;新技术炼钢的耗煤量逐渐降低。
(2)造成产业结构单一;环境污染严重。
(3)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改进生产技术,提高能源利用率,减少污染物排放;优化产业结构,延长生产链,增加附加值;改善投资环境,引进和发展新型产业等。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