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城市、产业与区域发展
第一节 城市的辐射功能
学习目标:1.举例说明城市与区域发展的关系。(综合思维) 2.结合资料分析,掌握城市功能分类及特点。(综合思维) 3.分析具体实例,理解城市的辐射功能及其影响。(区域认知)
城市在区域中的作用
1.城市与区域的关系
2.城市功能
(1)含义:城市在一定区域范围内的社会经济生活中所能发挥的作用,主要有生产、服务、管理、集散、创新等功能。
(2)特点
3.城市的辐射功能
(1)含义:指城市各项功能对其所在区域的综合影响力和发展带动力。
(2)影响因素
4.城市发展与腹地特征的关系
(1)城市的发展往往受腹地经济特征的影响
(2)城市的辐射功能因腹地条件而异
5.城市体系
(1)概念:从空间组织看,在一定区域范围内,不同规模等级的城市,构成具有一定功能和结构的城市体系。
(2)形成:城市之间通过人流、物流、资本流和信息流等,将区域内各种活动和联系围绕城市组织起来,形成分工明确、联系紧密的关联网络。
(3)特点:城市规模越大,交通运输网络越密,联通效率越高,联系强度越大,辐射范围越大,其在区域城市体系中地位越高。
6.大都市
通常情况下,规模较大的区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被称为大都市。
[微思考] 为什么说城市是区域的核心?
提示:城市对区域发展起主导作用,是区域的管理中心、服务中心和经济增长中心。
[判一判]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重工业是提供生产资料的部门,轻工业是提供消费资料的部门。(√)
(2)腹地农产品丰富,利于发展重工业。(?)
(3)距离中心城市近的城镇一定成为中心城市的“卧城”。(?)
(4)区域内不同等级的城市分工明确、联系密切。(√)
(5)城市辐射范围越大,在区域城市体系中地位越高。(√)
[纠易错] 城市的服务功能等同于城市的辐射功能。
提示:错误。有些城市的服务功能比较单一,城市的规模相对较小,辐射功能较小,但这种单一的服务功能的服务范围却有可能非常广,如安徽省黄山市的旅游服务功能突出,可影响到国外,因此城市的服务功能并不等同于城市的辐射功能。
2020年2月28日,为加快实施《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规划》,陕西省、山西省、甘肃省近日共同印发《推动〈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规划〉实施联席会议制度》。旨在推动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下图是关中平原城市群规划范围图。
1.(区域认知)分析关中平原位置的重要性。
提示:地处我国内陆中心,是亚欧大陆桥的重要支点,是我国西部地区面向东中部地区的重要门户。
2.(综合思维)分析西安市成为关中平原城市群核心城市的原因。
提示:在关中平原城市群中,西安城市规模最大,交通运输网络最密集,联通效率最高,联系强度最大,辐射范围最广,故成为关中平原城市群的核心城市。
3.(综合思维)分析城市发展与其腹地之间的关系。
提示:城市发展通常受腹地经济特征的影响,城市的辐射功能因腹地条件而异。
1.城市辐射功能的主要特点
(1)城市辐射功能的前提条件是区域的对外开放和资源的自由流动。
(2)辐射功能的强弱同城市自身的规模等级高低及城市功能有关。城市的规模越大、等级越高、城市的综合功能越突出,则城市的辐射功能越强。
(3)城市因其辐射功能而获得不断发展的动力。
(4)城市的辐射功能会因城市腹地范围的不断扩大、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而不断增强、扩展。
(5)城市的辐射功能主要通过产业、资本、科学技术、人才、信息等经济要素对区域发展产生影响,实现的媒介主要有交通网、信息网、关系网等。
2.影响城市辐射功能的因素
因素 影响 表现
地理位置 地理位置优越,腹地广阔,辐射范围大,发展条件优越,潜力大 优越的地理位置能极大地提高城市等级,扩大辐射范围,如上海市城市规模的变化过程与它所处的地理位置关系密切
资源因素 城市因大规模的产业集聚,使得资源需求扩大,促进更大范围内的资源开发利用 因产业集聚使城市所需资源的来源区扩大,促进了城市与区域之间的产业联系,增强了城市的辐射功能
交通条件 位于交通枢纽上的城市能够通过发达的交通网络为更远的区域提供服务,使其服务范围扩大 铁路枢纽城市、公路枢纽城市、港口城市等,往往辐射功能相对较强
人口因素 城市的集聚作用对广大区域内的人口产生强大的吸引力 城市的集聚作用使人口大量聚集,城市的规模不断扩大,城市的辐射功能进一步增强,辐射范围会进一步扩大
经济发展水平 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的地区,区域之间的经济关联程度越高,产业、资金、信息、人口、交通等经济要素的流动与联系越密切 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的地区,交通运输网络越发达,信息交流越密切、人口流动越频繁、产业互动越高效,城市的辐射功能越强
城市的辐射功能,是指城市各项功能对其所在区域的综合影响力和发展带动力。核心城市通过自己优先发展或者发展突出的优势,对周边地区产生集聚的效应,主要表现为人力、资源、原材料等向核心城市靠拢。据此完成1~2题。
1.可以用来表示城市辐射能力大小的是( )
A.城市等级 B.城市腹地范围
C.城市面积 D.城市经济水平
2.下列关于城市辐射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城市辐射功能与城市规模等级无关
B.城市辐射功能与城市功能关系不大
C.城市腹地范围与城市辐射功能呈正相关
D.经济发展水平与城市辐射功能呈负相关
解析:第1题,城市辐射能力的大小可以用城市腹地范围来表示。故选B。第2题,城市辐射功能的强弱与城市的规模等级高低及城市的功能有关。城市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城市发展规模和潜力越大,城市辐射功能越强,城市的腹地范围越大,故城市腹地范围与城市辐射功能呈正相关。故选C。
答案:1.B 2.C
为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国家规划建设北京通州副中心和河北雄安新区,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两项战略举措,将形成北京新的两翼,拓展区域发展新空间。读图,完成3~4题。
3.与通州相比,选择雄安新区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的主要原因是( )
①靠近白洋淀,资源环境承载力强 ②距北京较近,受其辐射影响发展快 ③交通设施好,便于开展对外联系 ④开发程度低,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4.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有利于北京市( )
A.扩大城市规模 B.丰富城市职能
C.改善城市环境 D.提高城市等级
解析:第3题,读图分析可知,雄安新区距离北京比通州距离北京更远,②错误;雄安新区靠近白洋淀,生态环境优良,资源环境承载力强,①正确;雄安新区现有开发程度较低,交通等基础设施较通州薄弱,但发展空间比较充裕,具备高起点高标准开发建设的基本条件,③错误,④正确。故选D。第4题,疏解北京的非首都功能,有利于北京市分散城市职能,从而疏散人口,控制人口规模,改善城市环境。故选C。
答案:3.D 4.C
纽约的发展和辐射功能
1.纽约的发展
2.纽约的辐射功能
影响地区 辐射功能的表现 辐射功能的效果
周边地区 依托高速公路和轨道交通,中心城区的居住、生产、服务等功能逐渐分散到周边地区 带动周边中小城市发展,形成多个具有竞争力的卫星城市
城市带 通过高速公路和航空线路紧密联系,各城市分工协作,形成了以金融、贸易等服务业为主导又各具特色的产业体系 促进了“波士华城市带”的形成
美国 通过完善的交通运输网和发达的信息网络,促进了人才、商贸活动、信息等在全国范围内的流动 有力促进了美国的发展,成为美国最具影响力的城市
世界 是全球的物流枢纽和信息中心,发挥着国际政治、经济、金融、文化中心等多种职能 影响国际事务和决策,控制国际资本流动和交易,成为全球文化之都
[微思考] 纽约的辐射范围在哪里?
提示:纽约具有综合性的城市职能,对周边地区、“波士华城市带”、美国乃至世界都有辐射带动作用。
[判一判]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郑州市的城市功能比较单一。(?)
(2)区域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会进一步增强城市的辐射功能。(√)
(3)河南郑州市与北京市的辐射功能相同。(?)
(4)纽约市是美国的高新技术产业中心。(?)
[纠易错] 上海大都市的辐射范围是上海大都市区、长江三角洲城市群。
提示:上海大都市的辐射范围以上海大都市为核心,向外分为上海大都市区、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由于地处长江入海口,对长江经济带也有明显的影响。
[特别提醒] 区域内的所有城市在区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有机的城市体系,其中的中心城市产生辐射带动作用,与周边中小城市形成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良性互动关系。
“如果你爱他,就把他送到纽约,因为那里是天堂。如果你恨他,就把他送到纽约,因为那里是地狱”。20世纪90年代初轰动一时的畅销书和同名电视连续剧《北京人在纽约》里的这句话影响了太多中国人。
美国纽约作为国际大都市,每年有高达5 000 万的游客到访纽约市,这里汇聚了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曼哈顿是纽约的市中心,纽约最重要的商业、金融、保险机构均分布在这里,这里汇集了世界500强中绝大部分公司的总部,也是联合国总部的所在地。世界金融中心——华尔街分布在曼哈顿下城,而纽约的大企业、商业中心分布在曼哈顿中城。整个曼哈顿耸立着超过5 500栋高楼,其中35栋超过了200米,是世界上最大的摩天大楼集中区,拥有纽约标志性的新世贸大厦、帝国大厦、洛克菲勒中心、克莱斯勒大厦、大都会人寿保险大厦等建筑。每到夜晚,曼哈顿中城数千栋摩天大楼通夜而亮,体现了纽约在世界上绝对强大的经济实力,因此曼哈顿中城也被喻为“世界上最好的地方”。
1.(综合思维)每年有高达5 000万的游客到访纽约市,试说明纽约市可为众多的游客提供的服务功能有哪些?
提示:纽约市可为游客提供交通、住宿、餐饮、购物、娱乐等服务。
2.(综合思维)世界各国的银行家们每天都会密切关注纽约华尔街股市的行情,这反映了纽约市的什么辐射功能?
提示:纽约市是世界重要的金融中心。
3.(区域认知)纽约市汇集了世界500强中绝大部分公司的总部,也是联合国总部的所在地,这反映了纽约的什么职能?
提示:纽约市是世界重要的国际政治、经济中心。
4.(综合思维)伫立着美国的标志——自由女神像的纽约港的服务范围有何特点?其对纽约的重要影响是什么?
提示:纽约港是世界重要的海港之一,其服务范围可达全世界。纽约港是纽约市形成和发展的基础,纽约港的发展壮大促进了纽约成为国际大都市。
纽约港的主要区位优势
(1)哈得孙河为港口提供了淡水,避风的深水海港保证了入港航道应有的宽度和大量船舶抛锚所需的空间。
(2)哈得孙河河口地势平坦开阔,为港口设备、建筑以及纽约市进行合理的平面布局提供了有利条件。
(3)纽约港的经济腹地是美国最发达的东北部工业区,有多条铁路通往美国各地。
(4)纽约港以纽约市为依托,纽约市是美国最大的工商业城市和对外贸易口岸,人、财、物的优势对港口的建设和发展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2024·河南洛阳期末)波士华城市带位于美国东北部,该城市带各城市间分工明确、联系紧密,是世界上形成最早、发育最为成熟的大城市带。据此完成1~2题。
波士华城市带主要城市发展特点
主要城市 纽约 波士顿 费城 巴尔的摩 华盛顿
发展特点 城市群中最大的城市,发展历史早 距离欧洲最近的港口,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波士顿大学等高等学府所在地 美国曾经的首都,是美国最古老的城市 海港城市,万吨巨轮可直接开进港区,铁路干线与港区紧密相连 美国的首都
1.波士华城市带的发展限制了各核心城市的( )
A.服务种类 B.辐射范围
C.人口数量 D.城市等级
2.波士华城市带中以重化工业为主导产业的城市为( )
A.波士顿 B.费城
C.巴尔的摩 D.纽约
解析:第1题,波士华城市带发展中,各核心城市分工明确,限制了各核心城市的服务种类,A正确;各城市间联系紧密,辐射范围大,B错误;没有限制各核心城市的人口数量,C错误;城市等级没有限制,都是大城市,D错误。故选A。第2题,巴尔的摩是海港城市,铁路干线与港区紧密相连,有利于原料、燃料的运入和产品的输出,应是以重化工业为主导产业的城市,C正确;波士顿靠近欧洲,高等学府云集,应是以高科技产业和教育为主导,A错误;费城曾是美国的首都,地理位置优越,经济结构比较多样化,B错误;纽约是国际金融贸易中心,金融辐射作用强,D错误。故选C。
答案:1.A 2.C
读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范围及城市分布图,完成3~4题。
3.下列关于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上海和南京都是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中的超大城市
B.上海是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核心
C.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范围包括江苏、浙江、上海
D.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包含了三条经济发展带
4.上海对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辐射作用主要体现在( )
①上海向周边地区释放大量物流 ②上海向周边地区释放资金流和技术流 ③上海与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中的其他城市共享基础设施 ④上海是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核心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第3题,上海是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中的唯一超大城市,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范围包括江苏、浙江、安徽、上海三省一市,包含了四条经济发展带。故选B。第4题,上海对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辐射作用表现在上海向周边地区释放大量物流、资金流和技术流。上海与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中的其他城市共享基础设施是辐射作用的途径。上海是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核心城市是辐射作用的基础。故选A。
答案:3.B 4.A
课时作业(七) 城市的辐射功能
[基础练]
郑州地处中原腹地,清末时期京汉和陇海两条铁路在郑州交会,使其在区域城市体系中的地位得到提高,目前是中原城市群的核心。据此完成1~2题。
1.郑州城市地位的提高得益于( )
A.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 B.交通条件的改善
C.大量人口的迁入 D.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
2.目前郑州是中原城市群中辐射功能最强的城市,其主要原因包括( )
①城市等级高 ②交通枢纽地位高 ③经济发展水平高 ④城市面积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得知,铁路线的交会、交通条件的改善使得郑州城市地位提高。故选B。第2题,郑州是河南省会,也是中原城市群中等级最高的城市,交通枢纽地位和经济发展水平高,所以辐射功能最强,①②③正确。故选A。
答案:1.B 2.A
下图是我国南部沿海某地区海港及其腹地关系示意图,图中圆圈大小代表城镇人口规模大小。读图,完成3~4题。
3.下列关于图中港口城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P1的服务范围与人口规模均大于P2
B.P1形成时间早,腹地范围大于P2
C.P1和P2的服务范围是以各自为中心均衡向四周扩展
D.P1与P2的城市等级与职能完全相同
4.下列关于图中城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M2将成为区域经济中心
B.高速公路的建设会使P2港口腹地范围缩小
C.高速公路的建设使M1、M2区位条件明显改善
D.M2的辐射范围大于M1,对区域经济的辐射带动作用强
解析:第3题,读图可知,P1的人口规模明显大于P2,且P1有高速公路与内陆城镇连接,其城市等级高于P2,P1的辐射范围比P2大,故其服务范围也比P2大,A正确,D错误;根据图中信息不能判断出P1的形成时间比P2早,B错误;P1的服务范围可能主要向高速公路方向延伸和扩展,C错误。故选A。第4题,M2不可能成为区域经济中心,因为P1的城市等级更高,A错误。高速公路的建设可能使P2港口的腹地范围扩大,B错误。M1处没有高速公路经过,受高速公路的影响较小;受高速公路的影响,M2的区位条件明显改善,其辐射范围大于M1,对区域经济的辐射带动作用强,D正确,C错误。故选D。
答案:3.A 4.D
(2024·河北省石家庄第二中学高二上学期月考)交通是城市间要素流动的重要载体,不同的交通流模式能够反映出城市间的相互联系状况。有学者基于我国某省2019年9月的日平均车流量数据信息,提出了该省高速公路交通流三种模式(如下图)。据此完成5~6题。
5.仅从交通流的角度考虑,区域中心城市对一般城市辐射带动作用最明显的是( )
A.甲模式 B.乙模式
C.丙模式 D.三种模式一样
6.促进丙模式区域中心城市间交通流进一步发展的是( )
①区域分工协作 ②区域信息交流 ③区域地形平坦 ④区域气候湿润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解析:第5题,甲模式中主要交通流位于一般城市之间,区域中心城市交通流为一般交通流,区域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并不明显,A错误;乙模式主要交通流为一般城市和区域中心城市之间,体现出区域中心城市对周边一般城市起到明显辐射带动作用,B正确;从丙模式图可以看到其主要交通流为各区域中心城市间的流动,未体现区域中心城市对一般城市的明显辐射带动作用,C、D都错误。故选B。第6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交通可以促进丙模式中区域中心城市间的信息交流和产业分工协作,促进区域之间的经济、社会协同发展,①②正确;地形平坦和气候湿润等自然条件对于中心城市之间的进一步交流没有明显的促进作用,③④错误。故选A。
答案:5.B 6.A
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城市作为区域的核心,对区域发展起着辐射带动作用。城市之间主要通过人流、物流、资本流和信息流等,将区域内各种活动和联系围绕城市组织起来形成分工明确、联系紧密的关联网络。上海市是长三角城市体系中唯一的超大城市,是长三角区域发展的龙头和区域协作的纽带。下图为长三角主要城市分布图和某年上海市对长三角部分城市辐射强度示意图。
(1)从地理位置的角度,说明上海的辐射带动作用。
(2)分析某年上海市对长三角不同城市辐射强度的分布特征。
(3)历史上由于长江的阻隔把江苏划分为苏南和苏北两大地区,指出其中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并说明其原因。
解析:第(1)题,上海的特殊位置主要体现在沿河、沿海且位于我国海岸线的中点。上海位于长江入海口,可以利用内河航运辐射带动长江流域城市和地区的发展;从海岸线来看,位于南北海岸线的中点,可辐射带动东部沿海地区发展;上海还是我国重要的铁路、航空、水运枢纽,交通运输十分发达,是内陆地区发展对外贸易的重要纽带,基本上能够辐射带动全国很多地区,特别是对长三角周边地区的城市具有很强的辐射带动作用。第(2)题,读某年上海市对长三角部分城市辐射强度示意图可看出,长三角城市群的城市受上海辐射带动的强度与其和上海的距离呈正相关。据图可看出,苏州、无锡、南通、嘉兴由于距离上海较近,受上海辐射强度大;而舟山、扬州等城市因距离上海较远,受上海辐射强度较小。第(3)题,通过前两问得出的结论可知,一般情况下,距离上海越近,受上海辐射强度越大,承接产业转移越多,经济发展水平越高。所以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为苏南地区,原因是苏南地区距离上海更近,受上海的辐射带动作用更大;与上海的交通更便利,联系更方便;靠近上海,承接上海产业转移更多,促进了苏南地区的经济发展。
答案:(1)位于长江入海口,可以利用内河航运辐射带动长江流域发展;位于南北海岸线的中点,可辐射带动东部沿海地区发展;上海是我国重要的铁路、航空、水运枢纽,是内陆地区发展对外贸易的重要纽带。
(2)苏州、无锡、南通、嘉兴由于距离上海较近,受上海辐射强度大;舟山、扬州等城市因距离上海较远,受上海辐射强度较小。
(3)苏南。距离上海更近,受其辐射带动作用更大;与上海的交通更便利;承接上海产业转移更多。
[提升练]
(2024·河北省石家庄第二中学高二上学期月考)断裂点理论可用于研究城市空间影响力。断裂点位于两个城市的吸引力平衡处,到断裂点的距离占两地距离的比例能够较好地反映城市综合实力。根据断裂点位置,可以勾勒出中心城市的主要经济腹地范围。下图示意南京与周边城市的断裂点位置和经济腹地范围。据此完成1~2题。
1.下列城市受南京市经济辐射影响最小的是( )
A.滁州、宣城 B.巢湖、马鞍山
C.合肥、常州 D.合肥、滁州
2.为增强南京市对周边城市的经济辐射影响,下列措施合理的是( )
A.提升区域信息化水平
B.发展同质化产业链条
C.疏解南京的城市功能
D.完善市区内交通线路
解析:第1题,据图可知,滁州、巢湖、马鞍山、宣城四个城市中,南京到其断裂点的距离占比较大,说明南京对其经济辐射影响较大。扬州、镇江、常州、合肥四个城市中,南京到其断裂点的距离占比较小,说明南京对其经济辐射影响较小。综上可知,C正确,排除A、B、D。故选C。第2题,据材料可知,提升区域信息化水平,有助于促进南京与周边城市的信息聚集、交流,从而增强南京对周边城市的经济辐射,A正确;发展同质化产业链条会加剧城市间竞争,不利于区域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B错误;疏解南京的城市功能,会削弱南京综合实力,C错误;完善市内交通线路,有利于南京经济发展,但辐射带动周边城市发展程度有限,D错误。故选A。
答案:1.C 2.A
(2024·河北省石家庄第二中学高二上学期月考)长江经济带是我国功能最全、集聚辐射力最强与综合价值最高的区域,主要核心城市有上海、南京、武汉、重庆等。下图示意长江经济带和主要城市分布。据此完成3~5题。
3.经济主轴为经济辅轴提供的主要是( )
A.能源动力 B.原料
C.资金 D.劳动力
4.与上海和武汉相比,重庆辐射强度和辐射效果均较小,主要影响因素是( )
A.人口数量 B.交通便捷程度
C.海陆位置 D.城市占地面积
5.提高长江经济带核心城市辐射强度和辐射效果,可以( )
A.建设多个卫星城
B.向周边地区大量迁入人口
C.转移高科技产业
D.统筹优化区域的资源配置
解析:第3题,经济主轴上的为区域核心城市,经济较为发达,主要向其辐射的经济辅轴上的城市提供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等经济发展要素,C正确;相对于经济主轴,能源动力、原料、劳动力等方面经济辅轴更具优势,A、B、D错误。故选C。第4题,重庆位于长江上游,地形以山地为主,受河流与地形的影响,与其他城市间的交通网络不完善,导致其辐射强度和辐射效果显著小于上海和武汉,B正确。与B项内容相比,A、C、D项所述内容影响较小。故选B。第5题,提高长江经济带核心城市辐射强度和辐射效果,应统筹优化区域的资源配置,按照区位条件和资源禀赋进行产业转移,优化产业布局,引导人口合理分布,谋划长江经济带整体效益最大化,D正确;建设多个卫星城目的是分散中心城市的职能,缓解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A错误;人口数量应与环境承载力相适应,而不是向周边地区大量迁入,B错误;高科技产业应分布在长江经济带核心城市,而不是向外转移,C错误。故选D。
答案:3.C 4.B 5.D
在“成都东进、重庆西扩”的时代背景下,作为成渝“双门户”的资阳市,积极构建“联动成渝、全面开放、市域一体、共建共兴”的发展格局。此外,资阳还将加快融入成都天府国际机场航空综合交通枢纽,打造成渝直线黄金通道,促进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在资阳流动和高效集聚,将区位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助推成渝主轴联动融合发展。下图为成渝城市群空间结构规划略图。据此完成6~7 题。
6.下列城市中城市职能最多的是( )
A.资阳 B.成都
C.南充 D.宜宾
7.下列关于图中城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成都服务种类比重庆多
B.自贡服务范围包含内江
C.自贡和内江的城市等级相同
D.成都服务范围包含图示区域
解析:第6题,成都是省会城市,是四个选项中级别最高的城市,所以城市职能最多,B正确,A、C、D错误。故选B。第7题,不同等级的城市,提供的服务种类和服务范围不同。成都和重庆均属于核心城市,服务种类类似。同一等级城市的服务范围相互排斥,自贡和内江均属于地级城市,城市等级相同,服务范围相互排斥。重庆位于图示区域,所以成都的服务范围不会包含整个图示区域。故选C。
答案:6.B 7.C
2021年10月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位于“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交会处,是西部陆海新通道的起点,在西部打造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读图,完成8~9题。
8.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区位优势有( )
①紧邻东南亚,国际市场广阔 ②能源矿产丰富,产业基础好 ③劳动力充足,科技水平较高 ④经济基础好,城市化水平高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9.建设成渝双城经济圈的积极意义是( )
A.加速资源开发利用 B.彻底解决城市化问题
C.优化产业分工协作 D.带动成都、重庆的发展
解析:第8题,成渝地区位于我国西南内陆,不与东南亚接壤,①错误;该区域矿产资源丰富,三线建设时期奠定了较好的产业基础,②正确;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了丰富的劳动力,成渝两地高校和科研机构数量多,科技水平较高,③正确;经济基础和城市化水平较东部地区低,④错误。综上所述,D正确,A、B、C错误。故选D。第9题,加速资源开发不利于可持续发展,A错误;成渝经济圈建设有助于缓解成都、重庆大城市病问题,不可能彻底解决,B错误;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有利于区域内各城市扬长避短,产业进一步进行分工与协作,C正确;双城经济圈的建设可以带动成渝地区所有城市的共同发展,D错误。故选C。
答案:8.D 9.C
武汉都市圈,又称武汉“1+8”城市圈,是指以中部地区最大城市武汉为圆心,覆盖黄石、鄂州、黄冈、孝感、咸宁、仙桃、潜江、天门等周边8个大中型城市所组成的城市群。读武汉都市圈范围图,完成10~12题。
10.下列关于武汉都市圈城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黄冈市的城市等级高于鄂州市
B.图中的城市等级超过了4级
C.武穴市经常举办国际博览会
D.武汉市服务范围能够辐射到邻近的河南省
11.在武汉都市圈内,下列出现的现象可信的是( )
①武汉市的居民大幅迁移到咸宁市 ②从鄂州到武汉上班将会更加便捷 ③孝感市和武汉市的经济水平将拉大 ④武汉市的城市化速度将会加快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④
12.下列关于武汉都市圈带来的影响,错误的是( )
①促进了区域内不同产业独立与分工 ②提高了武汉市的辐射带动作用 ③利于区域基础设施的协同规划共享 ④利于区域内城市化的整体推进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第10题,读图分析,黄冈市和鄂州市都属于省辖市,城市等级相同,A错误;图中城市等级分为省会、省辖市、县级市、县4个等级,B错误;武穴市属于县级市,城市等级低,职能少,不适合举办国际博览会,C错误;武汉市是我国中部地区最大的城市,服务范围不仅包括整个湖北省,也能够辐射到邻近的省份,如河南省,D正确。故选D。第11题,目前我国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是从经济欠发达的地区迁往经济发达的地区,武汉比咸宁城市等级高,经济更发达,不可能出现人口大量向咸宁迁移的情况,①错误;武汉都市圈的建设加强了武汉和周边城市的联系,因此从鄂州到武汉上班将会更加便捷,②正确;武汉都市圈的建设有助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孝感市和武汉市的经济水平差距,③错误;武汉都市圈的建设为武汉市发展提供新的动力,武汉市的城市化速度将会加快,④正确。故选B。第12题,武汉都市圈的建设促进了区域内不同产业的分工与协作,①错误;提高了武汉市辐射带动作用,②正确;有利于区域基础设施的协同规划共享,加快武汉都市圈一体化进程,③正确;有利于区域内城市化分类推进,④错误。故选D。
答案:10.D 11.B 12.D
读下图,完成13~14题。
13.绍兴市行政区划调整后,越城区的( )
A.城市等级变高 B.城镇人口减少
C.服务范围增大 D.职能种类减少
14.绍兴市行政区划的调整反映了下列哪一因素对城市体系的直接影响( )
A.交通 B.行政
C.科技 D.人口
解析:第13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越城区仍然是一个区,等级并没有提高,A错误;越城区城镇人口会增加,B错误;绍兴市行政区划调整后,越城区管辖的范围增加,因而服务范围增大,C正确;职能种类可能增加,D错误。故选C。第14题,绍兴市在行政区划调整中撤县设区,反映了行政因素对城市体系的直接影响,B正确;撤县设区并没有反映出交通、科技、人口对于城市体系的影响,A、C、D错误。故选B。
答案:13.C 14.B
15.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上海市的城市规模由早期不如宁波市、南京市、广州市,到后来成为我国的超大城市,这得益于它的地理位置与交通条件的优越性。
上海市地理位置示意图
材料二 大庆市由原来的“北大荒”发展成为人口百万的大城市。合肥市原先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城,后来成为安徽省的行政中心,才迅速发展为大城市。
(1)结合上海市地理位置示意图,分析上海市的发展变化与上海市所处的地理位置、交通条件的发展有什么关系。
(2)结合材料二,指出影响城市等级提升的因素有哪些。
解析:第(1)题,由图可知,上海位于我国大陆南北海岸线的中点、长江入海口,地理位置优越,对内、对外联系便利,大大扩大了经济腹地和服务范围;由图可看出,上海与杭州、北京等大城市之间有铁路网连接,与长江流域有水路运输和铁路网相连,交通条件十分便利,加上地处人口稠密的长江三角洲,有充足的原材料、劳动力、农产品供应和广阔的市场;地处长江三角洲的东南端和太湖流域的下游,地形平坦开阔,有利于城市的建设和城市规模扩大,促进经济的发展。第(2)题,由材料可知,大庆因为有丰富的石油资源,石油的开发使城市规模不断扩大,等级得以提升;合肥成为省会主要与政策有关。故城市等级的提升影响因素往往包括资源的开发、行政手段(政策)。另外,还与优越的地理位置、交通方式的变化等有关。
答案:(1)①上海市位于我国南北海岸线的中点以及长江的出海口,对内、对外联系方便,大大扩大了服务范围。②上海市有发达的铁路网连接长江流域和北京市、杭州市等城市,同时位于我国人口稠密区,使上海市有充足的原材料、劳动力、农产品供应和广阔的市场。③上海市位于长江三角洲的东南端和太湖流域的下游,广阔平坦的土地利于城市规模的扩大和经济的发展。
(2)资源和行政(政治)因素。
16.上海和武汉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上海是我国1984年首批设立的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是我国的经济中心,是一座现代化国际大都市。20世纪90年代,武汉成为长江沿岸开放的五个城市之一,现在已成为我国长江经济带中部地区重要的经济中心。下图为长江经济带示意图。
请提出增强武汉市对周边城市的辐射作用的具体对策。
解析:增强武汉市对周边城市的辐射作用可以从提高武汉市的经济实力,加强武汉市对外联系,完善武汉市对外交通等基础设施方面分析,如加快产业结构升级,培育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先进制造业建设,提高制造业水平,从而提高综合经济实力;发展对外交通,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程度,加强与沿海发达城市的合作;加大高校和科研投入,建设高素质人才队伍;加强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物流体系,发展现代物流业等。
答案:培育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先进制造业建设,提高综合经济实力;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程度,加强与沿海发达城市的合作;建设高素质人才队伍;加强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现代物流业等。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88张PPT)
第三章 城市、产业与区域发展
第一节 城市的辐射功能
学习目标:1.举例说明城市与区域发展的关系。(综合思维) 2.结合资料分析,掌握城市功能分类及特点。(综合思维) 3.分析具体实例,理解城市的辐射功能及其影响。(区域认知)
研习任务一 城市在区域中的作用
1.城市与区域的关系
2.城市功能
(1)含义:城市在一定区域范围内的__________________中所能发挥的作用,主要有生产、服务、管理、______、创新等功能。
社会经济生活
集散
单一
综合性
3.城市的辐射功能
(1)含义:指城市各项功能对其所在区域的_______________和发展带动力。
(2)影响因素
综合影响力
规模等级高低
强弱
腹地
4.城市发展与腹地特征的关系
(1)城市的发展往往受腹地____________的影响
(2)城市的辐射功能因____________而异
经济特征
腹地条件
5.城市体系
(1)概念:从____________看,在一定区域范围内,不同规模等级的城市,构成具有一定功能和结构的城市体系。
(2)形成:城市之间通过人流、物流、资本流和信息流等,将区域内各种活动和联系围绕城市组织起来,形成____________、联系紧密的关联网络。
(3)特点:城市规模越大,交通运输网络越密,联通效率越高,联系强度越大,辐射范围______,其在区域城市体系中地位______。
空间组织
分工明确
越大
越高
6.大都市
通常情况下,规模较大的区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被称为大都市。
[微思考] 为什么说城市是区域的核心?
提示:城市对区域发展起主导作用,是区域的管理中心、服务中心和经济增长中心。
[判一判]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重工业是提供生产资料的部门,轻工业是提供消费资料的部门。( )
(2)腹地农产品丰富,利于发展重工业。( )
(3)距离中心城市近的城镇一定成为中心城市的“卧城”。( )
(4)区域内不同等级的城市分工明确、联系密切。( )
(5)城市辐射范围越大,在区域城市体系中地位越高。( )
√
?
?
√
√
[纠易错] 城市的服务功能等同于城市的辐射功能。
提示:错误。有些城市的服务功能比较单一,城市的规模相对较小,辐射功能较小,但这种单一的服务功能的服务范围却有可能非常广,如安徽省黄山市的旅游服务功能突出,可影响到国外,因此城市的服务功能并不等同于城市的辐射功能。
2020年2月28日,为加快
实施《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规
划》,陕西省、山西省、甘肃
省近日共同印发《推动〈关中
平原城市群发展规划〉实施联
席会议制度》。旨在推动形成
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
经济布局。右图是关中平原城
市群规划范围图。
1.(区域认知)分析关中平原位置的重要性。
提示:地处我国内陆中心,是亚欧大陆桥的重要支点,是我国西部地区面向东中部地区的重要门户。
2.(综合思维)分析西安市成为关中平原城市群核心城市的原因。
提示:在关中平原城市群中,西安城市规模最大,交通运输网络最密集,联通效率最高,联系强度最大,辐射范围最广,故成为关中平原城市群的核心城市。
3.(综合思维)分析城市发展与其腹地之间的关系。
提示:城市发展通常受腹地经济特征的影响,城市的辐射功能因腹地条件而异。
1.城市辐射功能的主要特点
(1)城市辐射功能的前提条件是区域的对外开放和资源的自由流动。
(2)辐射功能的强弱同城市自身的规模等级高低及城市功能有关。城市的规模越大、等级越高、城市的综合功能越突出,则城市的辐射功能越强。
(3)城市因其辐射功能而获得不断发展的动力。
(4)城市的辐射功能会因城市腹地范围的不断扩大、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而不断增强、扩展。
(5)城市的辐射功能主要通过产业、资本、科学技术、人才、信息等经济要素对区域发展产生影响,实现的媒介主要有交通网、信息网、关系网等。
2.影响城市辐射功能的因素
因素 影响 表现
地理
位置 地理位置优越,腹地广阔,辐射范围大,发展条件优越,潜力大 优越的地理位置能极大地提高城市等级,扩大辐射范围,如上海市城市规模的变化过程与它所处的地理位置关系密切
资源
因素 城市因大规模的产业集聚,使得资源需求扩大,促进更大范围内的资源开发利用 因产业集聚使城市所需资源的来源区扩大,促进了城市与区域之间的产业联系,增强了城市的辐射功能
因素 影响 表现
交通
条件 位于交通枢纽上的城市能够通过发达的交通网络为更远的区域提供服务,使其服务范围扩大 铁路枢纽城市、公路枢纽城市、港口城市等,往往辐射功能相对较强
人口
因素 城市的集聚作用对广大区域内的人口产生强大的吸引力 城市的集聚作用使人口大量聚集,城市的规模不断扩大,城市的辐射功能进一步增强,辐射范围会进一步扩大
因素 影响 表现
经济
发展
水平 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的地区,区域之间的经济关联程度越高,产业、资金、信息、人口、交通等经济要素的流动与联系越密切 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的地区,交通运输网络越发达,信息交流越密切、人口流动越频繁、产业互动越高效,城市的辐射功能越强
城市的辐射功能,是指城市各项功能对其所在区域的综合影响力和发展带动力。核心城市通过自己优先发展或者发展突出的优势,对周边地区产生集聚的效应,主要表现为人力、资源、原材料等向核心城市靠拢。据此完成1~2题。
1.可以用来表示城市辐射能力大小的是( )
A.城市等级 B.城市腹地范围
C.城市面积 D.城市经济水平
B
2.下列关于城市辐射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城市辐射功能与城市规模等级无关
B.城市辐射功能与城市功能关系不大
C.城市腹地范围与城市辐射功能呈正相关
D.经济发展水平与城市辐射功能呈负相关
解析:第1题,城市辐射能力的大小可以用城市腹地范围来表示。故选B。第2题,城市辐射功能的强弱与城市的规模等级高低及城市的功能有关。城市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城市发展规模和潜力越大,城市辐射功能越强,城市的腹地范围越大,故城市腹地范围与城市辐射功能呈正相关。故选C。
C
为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国家规划建设北京通州副中心和河北雄安新区,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两项战略举措,将形成北京新的两翼,拓展区域发展新空间。读图,完成3~4题。
3.与通州相比,选择雄安新区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的主要原因是( )
①靠近白洋淀,资源环境承载力强 ②距北京较近,受其辐射影响发展快 ③交通设施好,便于开展对外联系 ④开发程度低,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4.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有利于北京市( )
A.扩大城市规模 B.丰富城市职能
C.改善城市环境 D.提高城市等级
D
C
解析:第3题,读图分析可知,雄安新区距离北京比通州距离北京更远,②错误;雄安新区靠近白洋淀,生态环境优良,资源环境承载力强,①正确;雄安新区现有开发程度较低,交通等基础设施较通州薄弱,但发展空间比较充裕,具备高起点高标准开发建设的基本条件,③错误,④正确。故选D。第4题,疏解北京的非首都功能,有利于北京市分散城市职能,从而疏散人口,控制人口规模,改善城市环境。故选C。
研习任务二 纽约的发展和辐射功能
1.纽约的发展
2.纽约的辐射功能
影响地区 辐射功能的表现 辐射功能的效果
周边
地区 依托高速公路和____________,中心城区的居住、生产、服务等功能逐渐分散到周边地区 带动周边中小城市发展,形成多个具有竞争力的卫星城市
城市带 通过高速公路和____________紧密联系,各城市分工协作,形成了以金融、贸易等服务业为主导又各具特色的产业体系 促进了“波士华城市带”的形成
轨道交通
航空线路
影响地区 辐射功能的表现 辐射功能的效果
美国 通过完善的交通运输网和发达的____________,促进了人才、商贸活动、信息等在全国范围内的流动 有力促进了美国的发展,成为美国最具影响力的城市
世界 是全球的____________和信息中心,发挥着国际政治、经济、金融、文化中心等多种职能 影响国际事务和决策,控制国际资本流动和交易,成为全球文化之都
信息网络
信息网络
[微思考] 纽约的辐射范围在哪里?
提示:纽约具有综合性的城市职能,对周边地区、“波士华城市带”、美国乃至世界都有辐射带动作用。
[判一判]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郑州市的城市功能比较单一。( )
(2)区域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会进一步增强城市的辐射功能。( )
(3)河南郑州市与北京市的辐射功能相同。( )
(4)纽约市是美国的高新技术产业中心。( )
?
√
?
?
[纠易错] 上海大都市的辐射范围是上海大都市区、长江三角洲城市群。
提示:上海大都市的辐射范围以上海大都市为核心,向外分为上海大都市区、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由于地处长江入海口,对长江经济带也有明显的影响。
[特别提醒] 区域内的所有城市在区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有机的城市体系,其中的中心城市产生辐射带动作用,与周边中小城市形成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良性互动关系。
“如果你爱他,就把他送到纽约,因为那里是天堂。如果你恨他,就把他送到纽约,因为那里是地狱”。20世纪90年代初轰动一时的畅销书和同名电视连续剧《北京人在纽约》里的这句话影响了太多中国人。
美国纽约作为国际大都市,每年有高达5 000 万的游客到访纽约市,这里汇聚了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曼哈顿是纽约的市中心,纽约最重要的商业、金融、保险机构均分布在这里,这里汇集了世界500强中绝大部分公司的总部,也是联合国总部的所在地。世界金融中心——华
尔街分布在曼哈顿下城,而纽约的大企业、商业中心分布在曼哈顿中城。整个曼哈顿耸立着超过5 500栋高楼,其中35栋超过了200米,是世界上最大的摩天大楼集中区,拥有纽约标志性的新世贸大厦、帝国大厦、洛克菲勒中心、克莱斯勒大厦、大都会人寿保险大厦等建筑。每到夜晚,曼哈顿中城数千栋摩天大楼通夜而亮,体现了纽约在世界上绝对强大的经济实力,因此曼哈顿中城也被喻为“世界上最好的地方”。
1.(综合思维)每年有高达5 000万的游客到访纽约市,试说明纽约市可为众多的游客提供的服务功能有哪些?
提示:纽约市可为游客提供交通、住宿、餐饮、购物、娱乐等服务。
2.(综合思维)世界各国的银行家们每天都会密切关注纽约华尔街股市的行情,这反映了纽约市的什么辐射功能?
提示:纽约市是世界重要的金融中心。
3.(区域认知)纽约市汇集了世界500强中绝大部分公司的总部,也是联合国总部的所在地,这反映了纽约的什么职能?
提示:纽约市是世界重要的国际政治、经济中心。
4.(综合思维)伫立着美国的标志——自由女神像的纽约港的服务范围有何特点?其对纽约的重要影响是什么?
提示:纽约港是世界重要的海港之一,其服务范围可达全世界。纽约港是纽约市形成和发展的基础,纽约港的发展壮大促进了纽约成为国际大都市。
纽约港的主要区位优势
(1)哈得孙河为港口提供了淡水,避风的深水海港保证了入港航道应有的宽度和大量船舶抛锚所需的空间。
(2)哈得孙河河口地势平坦开阔,为港口设备、建筑以及纽约市进行合理的平面布局提供了有利条件。
(3)纽约港的经济腹地是美国最发达的东北部工业区,有多条铁路通往美国各地。
(4)纽约港以纽约市为依托,纽约市是美国最大的工商业城市和对外贸易口岸,人、财、物的优势对港口的建设和发展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2024·河南洛阳期末)波士华城市带位于美国东北部,该城市带各城市间分工明确、联系紧密,是世界上形成最早、发育最为成熟的大城市带。据此完成1~2题。
波士华城市带主要城市发展特点
主要城市 纽约 波士顿 费城 巴尔的摩 华盛顿
发展特点 城市群中最大的城市,发展历史早 距离欧洲最近的港口,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波士顿大学等高等学府所在地 美国曾经的首都,是美国最古老的城市 海港城市,万吨巨轮可直接开进港区,铁路干线与港区紧密相连 美国的首都
1.波士华城市带的发展限制了各核心城市的( )
A.服务种类 B.辐射范围
C.人口数量 D.城市等级
2.波士华城市带中以重化工业为主导产业的城市为( )
A.波士顿 B.费城
C.巴尔的摩 D.纽约
A
C
解析:第1题,波士华城市带发展中,各核心城市分工明确,限制了各核心城市的服务种类,A正确;各城市间联系紧密,辐射范围大,B错误;没有限制各核心城市的人口数量,C错误;城市等级没有限制,都是大城市,D错误。故选A。第2题,巴尔的摩是海港城市,铁路干线与港区紧密相连,有利于原料、燃料的运入和产品的输出,应是以重化工业为主导产业的城市,C正确;波士顿靠近欧洲,高等学府云集,应是以高科技产业和教育为主导,A错误;费城曾是美国的首都,地理位置优越,经济结构比较多样化,B错误;纽约是国际金融贸易中心,金融辐射作用强,D错误。故选C。
读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范围及城市分布图,完成3~4题。
3.下列关于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上海和南京都是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中的超大城市
B.上海是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核心
C.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范围包括江苏、浙江、上海
D.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包含了三条经济发展带
B
4.上海对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辐射作用主要体现在( )
①上海向周边地区释放大量物流 ②上海向周边地区释放资金流和技术流 ③上海与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中的其他城市共享基础设施 ④上海是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核心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A
解析:第3题,上海是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中的唯一超大城市,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范围包括江苏、浙江、安徽、上海三省一市,包含了四条经济发展带。故选B。第4题,上海对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辐射作用表现在上海向周边地区释放大量物流、资金流和技术流。上海与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中的其他城市共享基础设施是辐射作用的途径。上海是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核心城市是辐射作用的基础。故选A。
课时作业(七) 城市的辐射功能
[基础练]
郑州地处中原腹地,清末时期京汉和陇海两条铁路在郑州交会,使其在区域城市体系中的地位得到提高,目前是中原城市群的核心。据此完成1~2题。
1.郑州城市地位的提高得益于( )
A.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
B.交通条件的改善
C.大量人口的迁入
D.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
B
2.目前郑州是中原城市群中辐射功能最强的城市,其主要原因包括( )
①城市等级高 ②交通枢纽地位高 ③经济发展水平高 ④城市面积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A
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得知,铁路线的交会、交通条件的改善使得郑州城市地位提高。故选B。第2题,郑州是河南省会,也是中原城市群中等级最高的城市,交通枢纽地位和经济发展水平高,所以辐射功能最强,①②③正确。故选A。
下图是我国南部沿海某地区海港及其腹地关系示意图,图中圆圈大小代表城镇人口规模大小。读图,完成3~4题。
3.下列关于图中港口城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P1的服务范围与人口规模均大于P2
B.P1形成时间早,腹地范围大于P2
C.P1和P2的服务范围是以各自为中心均衡向四周扩展
D.P1与P2的城市等级与职能完全相同
A
4.下列关于图中城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M2将成为区域经济中心
B.高速公路的建设会使P2港口腹地范围缩小
C.高速公路的建设使M1、M2区位条件明显改善
D.M2的辐射范围大于M1,对区域经济的辐射带动作用强
D
解析:第3题,读图可知,P1的人口规模明显大于P2,且P1有高速公路与内陆城镇连接,其城市等级高于P2,P1的辐射范围比P2大,故其服务范围也比P2大,A正确,D错误;根据图中信息不能判断出P1的形成时间比P2早,B错误;P1的服务范围可能主要向高速公路方向延伸和扩展,C错误。故选A。第4题,M2不可能成为区域经济中心,因为P1的城市等级更高,A错误。高速公路的建设可能使P2港口的腹地范围扩大,B错误。M1处没有高速公路经过,受高速公路的影响较小;受高速公路的影响,M2的区位条件明显改善,其辐射范围大于M1,对区域经济的辐射带动作用强,D正确,C错误。故选D。
(2024·河北省石家庄第二中学高二上学
期月考)交通是城市间要素流动的重要载体,
不同的交通流模式能够反映出城市间的相互
联系状况。有学者基于我国某省2019年9月
的日平均车流量数据信息,提出了该省高速
公路交通流三种模式(如右图)。据此完成5~
6题。
5.仅从交通流的角度考虑,区域中心城市对一般城市辐射带动作用最明显的是( )
A.甲模式 B.乙模式
C.丙模式 D.三种模式一样
6.促进丙模式区域中心城市间交通流进一步发展的是( )
①区域分工协作 ②区域信息交流 ③区域地形平坦 ④区域气候湿润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B
A
解析:第5题,甲模式中主要交通流位于一般城市之间,区域中心城市交通流为一般交通流,区域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并不明显,A错误;乙模式主要交通流为一般城市和区域中心城市之间,体现出区域中心城市对周边一般城市起到明显辐射带动作用,B正确;从丙模式图可以看到其主要交通流为各区域中心城市间的流动,未体现区域中心城市对一般城市的明显辐射带动作用,C、D都错误。故选B。第6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交通可以促进丙模式中区域中心城市间的信息交流和产业分工协作,促进区域之间的经济、社会协同发展,①②正确;地形平坦和气候湿润等自然条件对于中心城市之间的进一步交流没有明显的促进作用,③④错误。故选A。
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城市作为区域的核心,对区域发展起着辐射带动作用。城市之间主要通过人流、物流、资本流和信息流等,将区域内各种活动和联系围绕城市组织起来形成分工明确、联系紧密的关联网络。上海市是长三角城市体系中唯一的超大城市,是长三角区域发展的龙头和区域协作的纽带。下图为长三角主要城市分布图和某年上海市对长三角部分城市辐射强度示意图。
(1)从地理位置的角度,说明上海的辐射带动作用。
(2)分析某年上海市对长三角不同城市辐射强度的分布特征。
(3)历史上由于长江的阻隔把江苏划分为苏南和苏北两大地区,指出其中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并说明其原因。
解析:第(1)题,上海的特殊位置主要体现在沿河、沿海且位于我国海岸线的中点。上海位于长江入海口,可以利用内河航运辐射带动长江流域城市和地区的发展;从海岸线来看,位于南北海岸线的中点,可辐射带动东部沿海地区发展;上海还是我国重要的铁路、航空、水运枢纽,交通运输十分发达,是内陆地区发展对外贸易的重要纽带,基本上能够辐射带动全国很多地区,特别是对长三角周边地区的城市具有很强
的辐射带动作用。第(2)题,读某年上海市对长三角部分城市辐射强度示意图可看出,长三角城市群的城市受上海辐射带动的强度与其和上海的距离呈正相关。据图可看出,苏州、无锡、南通、嘉兴由于距离上海较近,受上海辐射强度大;而舟山、扬州等城市因距离上海较远,受上海辐射强度较小。第(3)题,通过前两问得出的结论可知,一般情况下,距离上海越近,受上海辐射强度越大,承接产业转移越多,经济发展水平越高。所以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为苏南地区,原因是苏南地区距离上海更近,受上海的辐射带动作用更大;与上海的交通更便利,联系更方便;靠近上海,承接上海产业转移更多,促进了苏南地区的经济发展。
答案:(1)位于长江入海口,可以利用内河航运辐射带动长江流域发展;位于南北海岸线的中点,可辐射带动东部沿海地区发展;上海是我国重要的铁路、航空、水运枢纽,是内陆地区发展对外贸易的重要纽带。
(2)苏州、无锡、南通、嘉兴由于距离上海较近,受上海辐射强度大;舟山、扬州等城市因距离上海较远,受上海辐射强度较小。
(3)苏南。距离上海更近,受其辐射带动作用更大;与上海的交通更便利;承接上海产业转移更多。
[提升练]
(2024·河北省石家庄第二中学高二上学
期月考)断裂点理论可用于研究城市空间影
响力。断裂点位于两个城市的吸引力平衡
处,到断裂点的距离占两地距离的比例能
够较好地反映城市综合实力。根据断裂点
位置,可以勾勒出中心城市的主要经济腹
地范围。右图示意南京与周边城市的断裂
点位置和经济腹地范围。据此完成1~2题。
1.下列城市受南京市经济辐射影响最小的是( )
A.滁州、宣城 B.巢湖、马鞍山
C.合肥、常州 D.合肥、滁州
2.为增强南京市对周边城市的经济辐射影响,下列措施合理的是( )
A.提升区域信息化水平
B.发展同质化产业链条
C.疏解南京的城市功能
D.完善市区内交通线路
C
A
解析:第1题,据图可知,滁州、巢湖、马鞍山、宣城四个城市中,南京到其断裂点的距离占比较大,说明南京对其经济辐射影响较大。扬州、镇江、常州、合肥四个城市中,南京到其断裂点的距离占比较小,说明南京对其经济辐射影响较小。综上可知,C正确,排除A、B、D。故选C。第2题,据材料可知,提升区域信息化水平,有助于促进南京与周边城市的信息聚集、交流,从而增强南京对周边城市的经济辐射,A正确;发展同质化产业链条会加剧城市间竞争,不利于区域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B错误;疏解南京的城市功能,会削弱南京综合实力,C错误;完善市内交通线路,有利于南京经济发展,但辐射带动周边城市发展程度有限,D错误。故选A。
(2024·河北省石家庄第二中学高二上学期月考)长江经济带是我国功能最全、集聚辐射力最强与综合价值最高的区域,主要核心城市有上海、南京、武汉、重庆等。下图示意长江经济带和主要城市分布。据此完成3~5题。
3.经济主轴为经济辅轴提供的主要是( )
A.能源动力 B.原料
C.资金 D.劳动力
4.与上海和武汉相比,重庆辐射强度和辐射效果均较小,主要影响因素是( )
A.人口数量 B.交通便捷程度
C.海陆位置 D.城市占地面积
C
B
5.提高长江经济带核心城市辐射强度和辐射效果,可以( )
A.建设多个卫星城
B.向周边地区大量迁入人口
C.转移高科技产业
D.统筹优化区域的资源配置
解析:第3题,经济主轴上的为区域核心城市,经济较为发达,主要向其辐射的经济辅轴上的城市提供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等经济发展要素,C正确;相对于经济主轴,能源动力、原料、劳动力等方面经济辅轴更具优势,A、B、D错误。故选C。第4题,重庆位于长江上游,
D
地形以山地为主,受河流与地形的影响,与其他城市间的交通网络不完善,导致其辐射强度和辐射效果显著小于上海和武汉,B正确。与B项内容相比,A、C、D项所述内容影响较小。故选B。第5题,提高长江经济带核心城市辐射强度和辐射效果,应统筹优化区域的资源配置,按照区位条件和资源禀赋进行产业转移,优化产业布局,引导人口合理分布,谋划长江经济带整体效益最大化,D正确;建设多个卫星城目的是分散中心城市的职能,缓解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A错误;人口数量应与环境承载力相适应,而不是向周边地区大量迁入,B错误;高科技产业应分布在长江经济带核心城市,而不是向外转移,C错误。故选D。
在“成都东进、重庆西扩”的时代背景下,作为成渝“双门户”的资阳市,积极构建“联动成渝、全面开放、市域一体、共建共兴”的发展格局。此外,资阳还将加快融入
成都天府国际机场航空综合交通枢
纽,打造成渝直线黄金通道,促进
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在资
阳流动和高效集聚,将区位优势转
化为发展优势,助推成渝主轴联动
融合发展。右图为成渝城市群空间
结构规划略图。据此完成6~7 题。
6.下列城市中城市职能最多的是( )
A.资阳 B.成都
C.南充 D.宜宾
7.下列关于图中城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成都服务种类比重庆多
B.自贡服务范围包含内江
C.自贡和内江的城市等级相同
D.成都服务范围包含图示区域
B
C
解析:第6题,成都是省会城市,是四个选项中级别最高的城市,所以城市职能最多,B正确,A、C、D错误。故选B。第7题,不同等级的城市,提供的服务种类和服务范围不同。成都和重庆均属于核心城市,服务种类类似。同一等级城市的服务范围相互排斥,自贡和内江均属于地级城市,城市等级相同,服务范围相互排斥。重庆位于图示区域,所以成都的服务范围不会包含整个图示区域。故选C。
2021年10月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位于“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交会处,是西部陆海新通道的起点,在西部打造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读图,完成8~9题。
8.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区位优势有( )
①紧邻东南亚,国际市场广阔 ②能源矿产丰富,产业基础好 ③劳动力充足,科技水平较高 ④经济基础好,城市化水平高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9.建设成渝双城经济圈的积极意义是( )
A.加速资源开发利用 B.彻底解决城市化问题
C.优化产业分工协作 D.带动成都、重庆的发展
D
C
解析:第8题,成渝地区位于我国西南内陆,不与东南亚接壤,①错误;该区域矿产资源丰富,三线建设时期奠定了较好的产业基础,②正确;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了丰富的劳动力,成渝两地高校和科研机构数量多,科技水平较高,③正确;经济基础和城市化水平较东部地区低,④错误。综上所述,D正确,A、B、C错误。故选D。第9题,加速资源开发不利于可持续发展,A错误;成渝经济圈建设有助于缓解成都、重庆大城市病问题,不可能彻底解决,B错误;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有利于区域内各城市扬长避短,产业进一步进行分工与协作,C正确;双城经济圈的建设可以带动成渝地区所有城市的共同发展,D错误。故选C。
武汉都市圈,又称武汉“1+8”
城市圈,是指以中部地区最大城市
武汉为圆心,覆盖黄石、鄂州、黄
冈、孝感、咸宁、仙桃、潜江、天
门等周边8个大中型城市所组成的
城市群。读武汉都市圈范围图,完
成10~12题。
10.下列关于武汉都市圈城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黄冈市的城市等级高于鄂州市
B.图中的城市等级超过了4级
C.武穴市经常举办国际博览会
D.武汉市服务范围能够辐射到邻近的河南省
D
11.在武汉都市圈内,下列出现的现象可信的是( )
①武汉市的居民大幅迁移到咸宁市 ②从鄂州到武汉上班将会更加便捷 ③孝感市和武汉市的经济水平将拉大 ④武汉市的城市化速度将会加快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④
B
12.下列关于武汉都市圈带来的影响,错误的是( )
①促进了区域内不同产业独立与分工 ②提高了武汉市的辐射带动作用 ③利于区域基础设施的协同规划共享 ④利于区域内城市化的整体推进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D
解析:第10题,读图分析,黄冈市和鄂州市都属于省辖市,城市等级相同,A错误;图中城市等级分为省会、省辖市、县级市、县4个等级,B错误;武穴市属于县级市,城市等级低,职能少,不适合举办国际博览会,C错误;武汉市是我国中部地区最大的城市,服务范围不仅包括整个湖北省,也能够辐射到邻近的省份,如河南省,D正确。故选D。第11题,目前我国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是从经济欠发达的地区迁往经济发达的地区,武汉比咸宁城市等级高,经济更发达,不可能出现人口大量向咸宁迁移的情况,①错误;武汉都市圈的建设加强了武汉和周边城市的联系,因此从鄂州到武汉上班将会更加便捷,②正确;武汉都
市圈的建设有助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孝感市和武汉市的经济水平差距,③错误;武汉都市圈的建设为武汉市发展提供新的动力,武汉市的城市化速度将会加快,④正确。故选B。第12题,武汉都市圈的建设促进了区域内不同产业的分工与协作,①错误;提高了武汉市辐射带动作用,②正确;有利于区域基础设施的协同规划共享,加快武汉都市圈一体化进程,③正确;有利于区域内城市化分类推进,④错误。故选D。
读下图,完成13~14题。
13.绍兴市行政区划调整后,越城区的( )
A.城市等级变高 B.城镇人口减少
C.服务范围增大 D.职能种类减少
14.绍兴市行政区划的调整反映了下列哪一因素对城市体系的直接影响( )
A.交通 B.行政
C.科技 D.人口
C
B
解析:第13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越城区仍然是一个区,等级并没有提高,A错误;越城区城镇人口会增加,B错误;绍兴市行政区划调整后,越城区管辖的范围增加,因而服务范围增大,C正确;职能种类可能增加,D错误。故选C。第14题,绍兴市在行政区划调整中撤县设区,反映了行政因素对城市体系的直接影响,B正确;撤县设区并没有反映出交通、科技、人口对于城市体系的影响,A、C、D错误。故选B。
15.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上海市的城市规模由早期不
如宁波市、南京市、广州市,到后来成为
我国的超大城市,这得益于它的地理位置
与交通条件的优越性。
材料二 大庆市由原来的“北大荒”
发展成为人口百万的大城市。合肥市原先
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城,后来成为安徽
省的行政中心,才迅速发展为大城市。
上海市地理位置示意图
(1)结合上海市地理位置示意图,分析上海市的发展变化与上海市所处的地理位置、交通条件的发展有什么关系。
(2)结合材料二,指出影响城市等级提升的因素有哪些。
解析:第(1)题,由图可知,上海位于我国大陆南北海岸线的中点、长江入海口,地理位置优越,对内、对外联系便利,大大扩大了经济腹地和服务范围;由图可看出,上海与杭州、北京等大城市之间有铁路网连接,与长江流域有水路运输和铁路网相连,交通条件十分便利,加上地处人口稠密的长江三角洲,有充足的原材料、劳动力、农产品供应和广阔的市场;地处长江三角洲的东南端和太湖流域的下游,地形平坦开
阔,有利于城市的建设和城市规模扩大,促进经济的发展。第(2)题,由材料可知,大庆因为有丰富的石油资源,石油的开发使城市规模不断扩大,等级得以提升;合肥成为省会主要与政策有关。故城市等级的提升影响因素往往包括资源的开发、行政手段(政策)。另外,还与优越的地理位置、交通方式的变化等有关。
答案:(1)①上海市位于我国南北海岸线的中点以及长江的出海口,对内、对外联系方便,大大扩大了服务范围。②上海市有发达的铁路网连接长江流域和北京市、杭州市等城市,同时位于我国人口稠密区,使上海市有充足的原材料、劳动力、农产品供应和广阔的市场。③上海市位于长江三角洲的东南端和太湖流域的下游,广阔平坦的土地利于城市规模的扩大和经济的发展。
(2)资源和行政(政治)因素。
16.上海和武汉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上海是我国1984年首批设立的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是我国的经济中心,是一座现代化国际大都市。20世纪90年代,武汉成为长江沿岸开放的五个城市之一,现在已成为我国长江经济带中部地区重要的经济中心。下图为长江经济带示意图。
请提出增强武汉市对周边城市的辐射作用的具体对策。
解析:增强武汉市对周边城市的辐射作用可以从提高武汉市的经济实力,加强武汉市对外联系,完善武汉市对外交通等基础设施方面分析,如加快产业结构升级,培育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先进制造业建设,提高制造业水平,从而提高综合经济实力;发展对外交通,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程度,加强与沿海发达城市的合作;加大高校和科研投入,建设高素质人才队伍;加强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物流体系,发展现代物流业等。
答案:培育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先进制造业建设,提高综合经济实力;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程度,加强与沿海发达城市的合作;建设高素质人才队伍;加强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现代物流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