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指
【教学目标】
1.阅读课文,了解五根手指的作用。
2.能体会课文语言的风趣,并能摘抄文中表现出风趣的语句。
3.能由文中的大拇指和食指联想到生活中类似的人,懂得团结才有力量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1.了解五根手指的作用,体会课文风趣的语言。
2.感悟作者笔下的五根手指分别与生活中的哪些人有相似之处。
【教学准备】
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谜语激趣,导入新课。
1.出示谜语,学生猜谜。
2.出示作者简介。
板书:手指。
3.全班齐读课题。
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出示教学目标,学生齐读,把握教学目标。
2.初读课文,找中心句,理清文章结构。
提问:课文主要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文章结构是怎样的?
预设: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不同的姿态,各具不同的性格,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结构:总——分——总。
板书:总述——分述——总结。
3.学生小组内讨论如何给课文划分层次并说说每个部分的主要内容。教师巡视指导。
预设:第一部分(第1 自然段):总起全文,开门见山,总述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不同的姿态,各具不同的性格,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第二部分(第2-5 自然段):具体分述五根手指的姿态、性格及作用。
第三部分(第6自然段):总结全文,阐明道理,即五根手指如果能一致团结,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
教师相机板书:各有所长,各有所短;大拇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团结一致力量大。
细读课文,了解大拇指。
1.探究大拇指的姿态。
(1)指名同学朗读第2自然段,其他同学边听边画出描写大拇指姿态的句
子。
预设:大拇指在五指中,形状实在算不上美。身体矮而胖,头大而肥,构造
简单,比人家少一个关节。
(2)提问:这句话中,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大拇指的姿态的?
预设:体形、头形、构造。
2.探究大拇指的性格。
(1)提示学生从课文中找出相关语句。
预设:但在五指中,却是最肯吃苦的。
讨巧的事,却轮不上他。例如招呼人,都由其他四指上前点头,他只能呆呆站在一旁;给人搔痒,人舒服后,感谢的是其他四指。
(2)提问:从这两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大拇指有什么性格特点?
预设:肯吃苦、不贪功、默默奉献。
(3)追问:谁能读出大拇指肯吃苦的精神?
指名学生读,师生评价,全班齐读。
3.探究大拇指的作用。
(1)提示学生从课文中找出相关语句。
(2)指名学生读句子。
预设:例如拉胡琴,总由其他四指按弦,却由他相帮扶住琴身;水要喷出来,
叫他死力抵住;血要流出来,叫他拼命按住;重东西要翻倒去,叫他用劲顶住;要读书了,叫他翻书页;要进门,叫他揿电铃。
学生试着概括大拇指的作用。
预设:扶住琴身、抵住水、按住血、顶住重物、翻书页、揿电铃。
提问:这段话在句式上有什么特点?
预设:排比句。
追问:排比句的运用不仅能增强语言的气势,还能突出作者的情感。
这段话中哪些词突出了大拇指“最肯吃苦”的性格?
预设:相帮、死力、拼命、用劲。
全班有感情地朗读第2自然段。
提问:大拇指肯吃苦、默默奉献的性格能让你联想到生活中的哪些人?
预设:清洁工、老师、爸爸妈妈……
借助表格,交流自学。
1.了解文章的构段方式。
学生仔细观察第2~5自然段,发现段落内容的相同点。
预设:都是先写手指的姿态,再写性格,最后写作用。
2.借助表格自学。
(1)学生按照学习第2自然段的方法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自学,完成下面表
格,教师巡视指导。
教师借机板书:其貌不扬,吃苦耐劳。
手指 姿态 性格 作用 相似人物
大拇指 形状不美、身体矮胖、头大而肥、构造简单 肯吃苦、不贪功、默默奉献 扶住琴身、抵住水、按住血、顶住重物、翻书页、揿电铃 清洁工、 老师、 爸爸妈妈 ……
食指
中指
无名指、小指
(2)小组代表反馈自学成果,全班交流体会,教师相机点拨。
(3)根据学生交流反馈,教师相机总结板书:线条强硬,机敏能干;相貌堂皇,略为扶衬;秀丽可爱,能力薄弱。
领悟道理,总结全文。
1.学生齐读最后一段。
2.提问:课文最后一段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3.为帮助同学们理解,教师带领学生做一个小实验:抬起小指……再抬起无
名指……然后抬起中指、食指……
提问:有什么发现?
预设:随着手指依次不再发挥作用,笔也拿不稳了,更不能写字了。
追问:实验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用作者的话来说就是……
预设:手指的全体,同人群的全体一样,五根手指如果能一致团结,成为一
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
进一步追问:你从这句话中获得了怎样的启示?
预设:团结才有力量。
板书:团结才有力量。
4.学生谈谈学完本文的收获。
5.推荐书籍:《小学生丰子恺读本》和《丰子恺儿童漫画选》。
6.总结:《手指》一文告诉我们:五根手指各有长处,各有短处,但他们团结起来,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我们每个人都有优点,都有缺点,如果我们团结起来,那就人人有用,人人有力量!这就是丰子恺先生通过普通的手指所阐明的人生哲理!(共18张PPT)
猜谜语
五个兄弟,
生在一起,
有骨有肉,
长短不齐。
手指
作者简介
丰子恺(1898—1975),原名丰润、丰仁,号子恺,浙江桐乡人。他一生涉猎文学、绘画、音乐、翻译、书法等多个艺术领域,是一位在多方面卓有成就的文艺大师。
主要作品:《缘缘堂随笔》《甘美的回忆》《艺术趣味》等。
22 手指
五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1.阅读课文,了解五根手指的作用。
2.能体会课文语言的风趣,并能摘抄文中表现出风趣的语句。
3.能由文中的大拇指和食指联想到生活中类似的人,懂得团结才有力量的道理。
初读课文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完以后想一想,这篇课文是围绕哪句话写的?文章结构是怎样的?
课文主要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
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不同的姿态,各具不同的性格,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中心句
细读课文
我们每个人,都随时随地随身带着十根手指,永不离身。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不同的姿态,各具不同的性格,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朗读第2自然段,其他同学边听边画出描写大拇指姿态的句子。
大拇指
大拇指在五指中,形状实在算不上美。身体矮而胖,头大而肥,构造简单,比人家少一个关节。
用笔画出描写大拇指性格的句子。
大拇指
·但在五指中,却是最肯吃苦的。
·讨巧的事,却轮不上他。例如招呼人,都由其他四指上前点头,他只能呆呆站在一旁;给人搔痒,人舒服后,感谢的是其他四指。
肯吃苦、不贪功、默默奉献
用笔画出描写大拇指作用的句子。
大拇指
例如拉胡琴,总由其他四指按弦,却由他相帮扶住琴身;水要喷出来,叫他死力抵住;血要流出来,叫他拼命按住;重东西要翻倒去,叫他用劲顶住;要读书了,叫他翻书页;要进门,叫他揿电铃。
排比句
大拇指其貌不扬却肯吃苦耐劳、默默奉献的性格能让你联想到生活中的哪些人?
大拇指
......
借表自学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第2~5自然段,你发现了什么?
这几个自然段的构段方式是一样的,都是先写姿态,再写性格,最后写作用。
借表自学
请同学们按照学习第2自然段的方法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自学,仔细地读一读,找出相关语句,然后完成下面的表格:
借表自学
手指 姿态 性格 作用 相似人物
大拇指 形状不美、身体矮胖、头大而肥、构造简单 肯吃苦、不贪功、默默奉献 扶住琴身、抵住水、按住血、顶住重物、翻书页、揿电铃 清洁工、老师、爸爸妈妈......
食指
中指
无名指和小指
不窈窕、线条强硬
机敏能干
工作复杂、干活以他为主:推动笔杆......
警察、消防员、探险家......
相貌堂皇、个子最高、曲线优美
养尊处优、做事不出力
略为扶衬大拇指和食指
自己、富豪......
体态秀丽、样子可爱
能力薄弱
研脂粉、蘸药末、戴戒指,掏掏耳朵、抹抹鼻涕,按压丝竹管弦,作兰花指,附庸其他手指
婴幼儿、小学生......
领悟道理
课文最后一段告诉了我们什么?
手指的全体,同人群的全体一样,五根手指如果能一致团结,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
团结才有力量。
谈谈收获
学完课文之后,你有什么收获?
推荐阅读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