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70张PPT)
第五章 传感器
1. 认识传感器
2. 常见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及应用
核心素养:
1. 感受传感器,知道传感器是把非电学量转换成电学量的器件或装置.(物理观念)
2. 了解传感器的基本组成部分和应用的一般模式.(物理观念)
3. 利用电容器的结构改变电容的性质,设计电容式位移传感器.(科学研究)
4. 知道传感器在某些方面可以代替甚至超过人类对自然的感知,能够改变人类的生 产生活方式.(科学态度与责任)
第*页
研习任务一 对传感器的认识
合作 讨论
话筒是一种能够将声音信号转换为电信号的传感器.图乙是电容式话筒的组成结构示意图,话筒的振动膜片涂有薄薄的金属层,膜后相距几十微米有一个金属片(固定电极),它们构成电容器的两个极板.电容式话筒利用电容器的电容与极板间距离的关系来工作.你能根据它的工作过程说说各组成元件的作用吗?
提示:振动膜:作为敏感元件,感受声音信号的变化;
固定电极:与振动膜组成的电容器是转换元件,声波使振动膜发生振动,将声音信号 的强弱转换成电容器的电容变化.
电阻R:与电容器、电源组成转换电路,由于电容器的电容不断发生变化,电容器产 生充、放电电流,加载在电阻R两端的电压也随之变化.将声音信号经过转换电路输出 为便于测量和处理的电压信号.
教材 认知
1. 神奇的传感器
(1)传感器:能够感受诸如 、 、 、 、 等 被测量,并能把它们按照一定的规律转换为便于 和 的可用信号输出 的一类器件或装置.
(2)意义:把非电学量转换为 、 等电学量,或转换为电路的 ,可以很方便地进行测量、 、处理和 .
力
温度
光
声
化学成分
传送
处理
电压
电流
通断
传输
控制
物理特性
物理效应
光
压力
温度
电阻
电容
光电
热电
磁电
(2)化学传感器
利用 原理,把无机或有机化学物质的 、 等转换为电 信号,如离子传感器、气体传感器等.
(3)生物传感器
利用 来识别和测定生物化学物质,如酶传感器、微生物传 感器、细胞传感器等.
电化学反应
成分
浓度
生物活性物质的选择性
3. 传感器的组成与应用模式
(1)传感器的组成:传感器的基本部分一般由敏感元件、转换元件组成.
①敏感元件是指能直接感受或响应外界被测 的部分,完成 的基 本功能;
②转换元件是指能将敏感元件输出的 直接转换成 的部分,完 成 的基本功能.
非电学量
检测
信号
电信号
转换
(2)传感器应用的一般模式
要点 归纳
1. 传感器的组成
(1)敏感元件:相当于人的感觉器官,是传感器的核心部分,是利用材料的某种敏 感效应(如热敏、光敏、压敏、力敏、湿敏等)制成的.
(2)转换元件:是传感器中能将敏感元件输出的与被测物理量成一定关系的非电信 号转换成电信号的电子元件.
(3)转换电路:将转换元件输出的不易测量的电学量转换成易于测量的电学量,如 电压、电流、电阻等.
3. 传感器的工作流程
非电学量→敏感元件→转换元件→转换电路→电学量.
2. 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传感器感受的通常是非电学量,如压力、温度、位移、浓度、速度、酸碱度等,而它 输出的通常是电学量,如电压、电流、电荷量等.这些输出信号是非常微弱的,通常 要经过放大后再输送给控制系统产生各种控制动作.
研习 经典
A. 所有传感器都是由半导体材料做成的
B. 金属材料也可以制成传感器
C. 干簧管是一种能够感知电场的传感器
D. 传感器一定是通过感知电压的变化来传递信号的
解析:金属材料和半导体材料都可以制成传感器,传感器是通过把易感受的非电学量 转换为易处理和控制的电压、电流或电路的通断来传递信号的.干簧管是一种能感知 磁场的传感器.故选B.
B
名师点评
此类题目属于概念性的题目,一定要熟读课本,知道什么是传感器,并且知道各 种传感器的工作原理.除此之外,物理离不了生活,生活中多观察、多留意也会增强 对物理规律的认识和理解.
对应 训练
A. 光传感器和位移传感器
B. 磁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
C. 磁传感器和声传感器
D. 压力传感器和加速度传感器
解析:当人将手机靠近耳朵附近接听电话时,改变了位移,并且耳朵可能挡住了光 线,所以可能用到的传感器为光传感器和位移传感器,A正确;当人将手机靠近耳朵 附近接听电话时,没有磁场的变化,也没有产生压力的变化,B、C、D错误.
A
第*页
研习任务二 常见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合作 讨论
如图所示,将多用电表的选择开关置于电阻挡,再将多用电表的两支表笔与负温度系 数的热敏电阻RT(温度升高,电阻减小)的两端相连,这时表针恰好指在刻度盘的正 中央.若在RT上擦一些酒精,多用电表指针将如何偏转?若用吹风机将热风吹向热敏 电阻,多用电表指针将如何偏转?
提示:由于酒精挥发,热敏电阻RT温度降低,电阻值增大,多用电表指针将向左偏; 用吹风机将热风吹向热敏电阻,热敏电阻RT温度升高,电阻值减小,多用电表指针将 向右偏.
教材 认知
1. 光敏电阻
(1)组成:把 涂敷在绝缘板上,在其表面再用银浆涂敷两个互不相连的 梳状电极,这样就制成了一个光敏电阻.
(2)光敏电阻的特性:光敏电阻在暗环境,电阻 ;光敏电阻在强光照射 下,电阻 .
(3)光敏电阻阻值变化原因:硫化镉是一种 材料,无光照时,载流 子 ,导电性能差; 随着光照的增强,载流子 ,导电性变好.
(4)光敏电阻的作用:把 这个光学量转换为 这个电学量.
硫化镉
很大
很小
半导体
极少
增多
光照强弱
电阻
2. 金属热电阻和热敏电阻
(1)常见的感知温度的敏感元件
①热电阻:金属的电阻率随温度的升高而 ,用金属丝可以制作温度传感器, 称为热电阻.常用的一种热电阻是用 制作的,可用来做电阻温度计.
②热敏电阻:有些半导体在温度上升时导电能力 ,可以用半导体材料制作热 敏电阻.
③性能比较:与热敏电阻相比,金属热电阻的 好, 范围大, 但 较差.
增大
铂
增强
化学稳定性
测温
灵敏度
(2)温度敏感元件的作用
把 这个热学量转换为 这个电学量.
温度
电阻
机械
电阻
力敏
材料
长度 阻
横截面积
变大
变小
压阻
(2)电阻应变片的作用
把 这个力学量转换为 这个电学量.
物体形变
电阻
4. 电容传感器
(1)工作原理
电容器的电容 C 决定于极板的 、极板间的 以及极板间 的 这三个因素.如果某个物理量的变化能引起上述某个因素的变化,从而 引起电容的变化,那么,通过测定电容器的 就可以确定这个物理量的变化, 由此可以制成电容式传感器.
(2)电容作用
电容式位移传感器能把物体的 等力学量转换为 这个电学量.
正对面积S
距离d
电介质
电容
位移
电容
要点 归纳
1. 电阻式传感器性能比较
2. 霍尔元件
(1)组成材料:很小的矩形半导体(如砷化铟)薄片、四个电极E、F、M、N.
研习 经典
A
A. 电流表示数大说明温度较高
B. 电流表示数小说明温度较高
C. 电流表示数与温度成正比
D. 所改装的温度表刻度是均匀的
名师点评
对于含有热敏电阻和光敏电阻的电路,首先要明确光敏电阻和热敏电阻的特性: ①光敏电阻的阻值随光照条件的增强而减小;②热敏电阻分正温度系数和负温度系 数,正温度系数的热敏电阻的阻值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负温度系数的热敏电阻的阻值 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其次结合恒定电流中的动态电路的方法分析、处理.
对应 训练
BD
A. 此陶瓷气敏传感器的电阻与气体中酒精蒸气的浓度成正比
B. 气体中酒精蒸气的浓度越大,则电流表指针偏转的角度越大
C. 气体中酒精蒸气的浓度越大,则电池的路端电压越小,
电阻R0两端的电压也越小
D. 电源用的时间长了,内阻变大,则会导致测得的酒精浓度偏低
解析:由题图甲可知,该传感器的电导与酒精蒸气的浓度成正比,则传感器的电阻与 气体中酒精蒸气的浓度成反比,故A错误;因为酒精蒸气的浓度c越大,传感器的电 阻越小,电路中的电流越大,电流表指针偏转的角度越大,路端电压越小,R0两端电 压越大,故B正确,C错误;若电源用的时间长了,内阻变大,则所测酒精浓度相同 时总电阻变大,电流变小,测量的c变小,故D正确.
第*页
研习任务三 传感器的应用
合作 讨论
有一些敏感元件是将被测的非电学量转换为不同的电阻,然后把电阻变化转换 为便于传送和显示的电压的变化,应变式力传感器是采用不平衡直流电桥来解 决这个问题的.
在梁形的弹性构件上下两个表面上各粘贴两个应变片,要将其中R1、R4两个应变片粘 贴在梁的上表面,R2、R3两个应变片粘贴在梁的下表面,如图甲所示.
测量电路如图乙所示,由这四个应变片组成电桥的四个桥臂,A、B端接入数字式电 压表.四个应变片的电阻值相等,为了排除误差影响,电路中接入滑动变阻器W. 请思 考一下应变式力传感器的工作原理是怎样的?
提示:在梁不受力时,调节W使电桥的输出电压UAB=0.当梁受力F向下弯曲时,R1、 R4的阻值变大,R2、R3的阻值变小,于是电桥失去平衡,A、B端之间就输出与所测的 力成正比的电压.
要点 归纳
1. 光电计数的基本原理
(1)组成:A发光仪器,B接收光信号的仪器(由光敏电阻组成的光电传感器).
(2)原理:当传送带上没有物品挡住由A射向B的光信号时,光敏电阻的阻值较小,
供给信号处理系统的电压变低;当传送带上有物品挡住由A射向B的光信号时,光敏
电阻的阻值变大,供给信号处理系统的电压变高.
(3)信号处理:高低交替变化的电压经过处理,就会转化为相应的数字,实现自动
计数的功能.
2. 汽车低油位报警装置的基本原理
(1)组成:热敏电阻、指示灯、电源.
(2)原理:给热敏电阻通以一定的电流,热敏电阻会发热.当液面高于热敏电阻的高 度时,热敏电阻发出的热量会被液体带走,温度基本不变,阻值较大,指示灯不亮 (如图甲所示).液体减少、热敏电阻露出液面,发热导致它的温度上升、阻值较 小,指示灯亮(如图乙所示).
(3)信号处理:通过判断热敏电阻的阻值变化,就可以知道液面是否低于设定值.
3. 电子秤的基本原理
(1)组成:应变式力传感器由金属梁和电阻应变片组成.
(2)原理:弹簧钢制成的梁形元件右端固定,在梁的上下表面各贴一个应变片.在梁 的自由端施力F,则梁发生弯曲,上表面拉伸,下表面压缩,上表面应变片的电阻变 大,下表面应变片的电阻变小.应变片中通过的电流保持恒定,上表面应变片两端的 电压变大,下表面应变片两端的电压变小.
(3)信号处理:把这上、下应变片的电压的差值输出,输出的电压差值越大, 力F越大.
研习 经典
A. 应变片常用半导体材料制成
B. 当应变片的表面拉伸时,其电阻变大;反之,变小
C. 传感器输出的是应变片上的电压
D. 外力越大,输出的电压差值也越大
C
解析:应变片多用半导体材料制成,A正确,不符合题意;当应变片拉伸时,其电阻 变大,B正确,不符合题意;传感器输出的是上、下两应变片上的电压差值,并且随 着外力的增大,输出的电压差值也就越大,C错误,符合题意,D正确,不符合题意.
名师点评
传感器的问题看起来是高科技的问题,但实际考查的是恒定电流的简单应用,因 此除了熟悉各种传感器的工作原理之外,还要熟练掌握电路的相关知识.
对应 训练
BC
A. 传送带运动的速度是0.1 m/s
B. 传送带运动的速度是0.2 m/s
C. 该传送带每小时输送3 600个工件
D. 该传送带每小时输送7 200个工件
知识 构建
第*页
课后提素养 深刻剖析 提升能力
基础 题组
1. 判断正误.
√
×
×
√
A. 传感器担负着信息采集的任务
B. 干簧管是一种能够感知磁场的传感器
C. 电视遥控接收器的主要元件不是传感器
D. 传感器是把力、温度、光、声、化学成分等被测量转换为电信号的主要工具
解析:传感器的任务就是采集信息,选项A正确;干簧管的主要构造是由平时不接触 的两个极易被磁化的软磁性材料组成的,它们靠近磁场时被磁化后相互吸引而接触, 选项B正确;电视遥控接收器中使用了红外线传感器,选项C错误;由传感器的定义 知,选项D正确.
ABD
A. 干簧管是将非电学量转换成电学量的装置
B. 干簧管是根据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C. 干簧管接入电路中相当于开关
D. 于簧管是一种能感知磁场的传感器
解析:将两个软磁性材料制成的簧片密封于玻璃管中,簧片端面互叠,但留有空隙, 当干簧管处在磁场中时,两个簧片被磁化而接通,以实现自动控制,所以干簧管接入 电路中相当于开关,是一种能够感知磁场的传感器,所以B错误.
B
中档 题组
A. a振动过程中,a、b板间的电场强度不变
B. a振动过程中,a、b板所带电荷量不变
C. a振动过程中,灵敏电流计中始终有方向不变的电流
D. a向右的位移最大时,a、b板所构成的电容器的电容最大
D
A. 物体M运动时,电源内的电流会发生变化
B. 物体M运动时,电压表的示数会发生变化
C. 物体M不动时,电路中也有电流
D. 物体M不动时,电压表没有示数
BC
解析:物体M运动时,电路中电阻没有变化,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可知,电源内的 电流不会发生变化,A错误;电压表测量滑动变阻器的金属滑杆P左侧的电压,物体 M运动时,左侧电阻会变化,则电压表的示数会发生变化,B正确;物体M不动时, 电路中仍有电流,而且电流不变,C正确;只有当金属滑杆P停在变阻器最左端,物 体M不动时,电压表才没有示数,当金属滑杆P在其他位置时,电压表均有示数,D 错误.
A. 原处于冷态的PTC电熨斗比普通电熨斗升温快
B. PTC电熨斗能自动控制温度,温度稳定在t0~t6之间
C. PTC电熨斗能自动控制温度,温度稳定在t6~t7之间
D. PTC电熨斗不能自动控制温度
AC
第*页
课时作业(十七)
[基础训练]
A. 电子秤所使用的测力装置是力传感器,它将压力大小转化为可变电阻,进而转化 为电压信号
B. 话筒是一种常用的声传感器,其作用是将电信号转换为声信号
C. 电熨斗能自动控制温度的原因是它装有双金属片,这种双金属片的作用是控制电 路的通断
D. 光敏电阻能够把光照强度这个光学量转换为电阻这个电学量
B
1
2
3
4
5
6
7
8
9
10
解析:电子秤所使用的测力装置是力传感器,它是把力信号转化为电压差信号,故A 正确;话筒是一种常用的声波传感器,其作用是声信号转换为电信号,故B错误;电 熨斗能够自动控制温度的原因是它装有双金属片温度传感器,这种传感器的作用是控 制电路的通断,故C正确;光敏电阻的工作原理实际上是传感器,把光信号转换成电 信号,故D正确.故选B.
1
2
3
4
5
6
7
8
9
10
A. 位移传感器 B. 速度传感器
C. 时间传感器 D. 光电门传感器
解析:DIS由传感器、数据采集器和计算机组成.图中①所示的器材为光电门传感器, 选项D正确.
D
1
2
3
4
5
6
7
8
9
10
A. 当拉环不受力时,闭合开关后电流表的读数为0
B. 当拉力为400 N时,电流表指针指在0.3 A处
C. 当拉力为400 N时,电流表指针指在0.5 A处
D. 该健身器材能测量力的范围是0~400 N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
2
3
4
5
6
7
8
9
10
A. U越大,表示c越大,c与U成正比
B. U越大,表示c越大,但是c与U不成正比
C. U越大,表示c越小,c与U成反比
D. U越大,表示c越小,但是c与U不成反比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
2
3
4
5
6
7
8
9
10
A. 从b向a,A、B、C构成的电容器放电
B. 从a向b,A、B、C构成的电容器放电
C. 从b向a,A、B、C构成的电容器充电
D. 从a向b,A、B、C构成的电容器充电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
2
3
4
5
6
7
8
9
10
A. 当滑片P向左移动时,L消耗的功率增大
B. 当滑片P向左移动时,L消耗的功率减小
C. 当滑片P向右移动时,L消耗的功率可能不变
D. 无论怎样移动滑片P,L消耗的功率都不变
解析:当滑片P向左移动时,使其接入电路的电阻减小,则流过二极管的电流增大, 从而发光增强,使光敏电阻R的阻值减小,通过灯泡L的电流增大,则L消耗的功率增 大,A正确,B、D错误;当滑片P向右移动时,可分析出L消耗的功率变小,C错误.
A
1
2
3
4
5
6
7
8
9
10
A. 脂肪测量仪的工作原理是通过人体电阻不同来判断人体脂肪所占的 比例
B. 脂肪测量仪的工作原理是通过人体体重不同来判断人体脂肪所占的 比例
C. 激烈运动之后,脂肪测量仪显示人体脂肪所占比例的测量数据会不 准确
D. 人在沐浴之后,脂肪测量仪显示人体脂肪所占比例的测量数据会不 准确
B
1
2
3
4
5
6
7
8
9
10
解析:利用脂肪几乎不含水分,其导电性和其他成分不同,可以用测量人体电阻的办 法来计算人体脂肪率,B错误,A正确;激烈运动之后和人在沐浴之后,人体内含水 量发生变化,人体脂肪所占比例发生变化,即人体的电阻大小发生变化,所以测量数 据会不准确,C、D正确.故选B.
1
2
3
4
5
6
7
8
9
10
[能力提升]
A. 图线1是热敏电阻的图线,它是用金属材料制成的
B. 图线2是热敏电阻的图线,它是用半导体材料制成的
C. 图线1对应的材料化学稳定性好、测温范围大、灵敏度高
D. 图线2对应的材料化学稳定性差、测温范围小、灵敏度高
解析:金属热电阻的阻值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半导体材料的热敏电阻的阻值随温度升 高而减小,A项错误,B项正确;图线1对应的材料化学稳定性好,但灵敏度低,图线 2对应的材料化学稳定性差,但灵敏度高,C项错误,D项正确.
BD
1
2
3
4
5
6
7
8
9
10
1
2
3
4
5
6
7
8
9
10
霍尔效应可解释如下:外部磁场的洛伦兹力使运动的电子聚集在导体板的一侧,在导 体板的另一侧出现多余的正电荷,从而形成横向电场,横向电场对电子施加与洛伦兹 力方向相反的静电力,当静电力与洛伦兹力达到平衡时,导体板上下两侧之间就会形 成稳定的电势差.
设电流I是电子定向运动形成的,电子的平均定向速度为v,电荷量为e,回答下 列问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解析:(1)首先分析电流通过导体板时的微观物理过程,由于导体板放在垂直于它 的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中,电流是电子的定向运动形成的,电流方向从左到 右,根据左手定则可判断电子受到的洛伦兹力的方向向上,电子向A板聚集,A板出 现多余的负电荷,下侧面感应出正电荷,所以上侧面A的电势低于下侧面A'的电势.
1
2
3
4
5
6
7
8
9
10
解析:(2)由洛伦兹力公式可得电子所受洛伦兹力的大小为F1=evB.
1
2
3
4
5
6
7
8
9
10
1
2
3
4
5
6
7
8
9
10
10. 小明同学想用一只半导体热敏电阻制作一支能测量水温的温度计,通过查阅资 料,他获得该热敏电阻的R-t特性曲线如图甲所示.他要求所制的温度计的测量范围 是0~100 ℃,且在水温是100 ℃时,电压表指针偏转达到最大位置.根据特性曲线, 他设计的水温温度计的电路如图乙所示,图中的定值电阻R0=100 Ω,电压表的量程 是0~3 V. 电源内阻不计.q
(1)根据特性曲线,该热敏电阻在0 ℃、50 ℃、100 ℃时,阻值分别为多大?
答案:(1)500 Ω 150 Ω 100 Ω
解析:(1)由图甲所示特性曲线可知,该热敏电阻在0 ℃、50 ℃、100 ℃时,阻值 分别为500 Ω、150 Ω和100 Ω.
1
2
3
4
5
6
7
8
9
10
(2)通过计算说明,当水温是0 ℃时、100 ℃时,电压表的指针分别指示是多少?
答案:(2)1 V 3 V
1
2
3
4
5
6
7
8
9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