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蓉城名校联盟)新高考2022级高三适应性考试地理(图片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川省(蓉城名校联盟)新高考2022级高三适应性考试地理(图片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5-16 07:01:30

文档简介

四川省新高考2022级高三适应性考试
地理
考试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在答题卡上将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场/座位号用0.5毫米的黑
色签字笔填写清楚,考生考试条形码由监考老师粘贴在答题卡上的“贴码区”。
2.选择题使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标号的位置上,如需改动,用橡皮擦
擦干净后再填涂其它答案;非选择题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的对应区域内作答,
超出答题区域答题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上、试卷上答题无效。
3.考试结束后由监考老师将答题卡收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香云纱是中国传统丝绸制品中的珍品,以广东顺德为核心产地,2011年被列为国家
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香云纱凉爽透气、轻薄柔软,兼具吸湿、阻挡紫外线等功能。香云
纱制作需特定的原料(如顺德本地河泥、新鲜的薯莨)和气候条件(高温、强日照),
经过“三洗九煮十八晒”,数十道工序而成。自明朝开始,香云纱通过海上丝绸之路销
往国外,现在已大量销往世界各地。据此完成1~2题。
1.根据产品特性,下列地区中最宜作为香云纱重点推销市场的是
A.南亚
B.北美
C.西欧
D.中亚
2.目前没有在国外建厂生产香云纱的主要原因是
①生产工艺复杂
②销售市场有限
③缺乏生产技术
④原料运输不便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德施尔德城市农场位于荷兰海牙市中心的黄金地段,农场利用荷兰电信巨头飞利浦
公司废弃的六层办公楼顶建1200m2温室种植蔬菜,六楼建900m2鱼类养殖区,两个区
域形成一个完美的“共生系统”。据此完成3心5题。
3.蔬菜种植区选择楼顶是为了充分利用
A.水资源
B.气候资源
C.土地资源
D.空间资源
4.蔬菜种植和鱼类养殖“共生系统”之间的物质联系最主要是
A.水
B.空气
C.养分
D.饲料
5.城市农场最可能进一步发展
A.粮食种植
B,农产品加工
C.商业贸易
D,旅游
地理试题第1页(共6页)
内蒙古包头市达茂旗位于农牧交错地带,区域内有农耕区和牧区。牧区的人口约是
农耕区的15,居民点数量却是农耕区的3倍。近年来,达茂旗居民点空间分布重心的直
线距离移动了十多千米。图1示意达茂旗乡、镇、村的分布和居民点空间分布重心的迁
移。据此完成6~8题。
满都拉镇
0
0
0
⊙达茂旗旗政府驻地
◇巴竞花镇
0乡镇
0
。行政村
▲达茂旗居民点空间分布重心
0
020km
0
明安镇
0°0
oo
1896年2012年
百灵庙镇⊙2016年0
0
000000.0」
0
888。
乌党忽洞镇
000
09
石莹衡希拉穆镇
00
图1
6.推测达茂旗的农业景观是
A.东耕西牧
B.西耕东牧
C.南耕北牧
D.北耕南牧
7.造成牧区人口与居民点数量相较于农耕区差异的相关活动是
A.游牧
B.定居
C.垦荒
D.经商
8.根据居民点重心移动方向判断,近年来达茂旗人口迁移有助于
A.保护耕地资源
B.缓解人口分布不均
C.保护草场资源
D.扩大农区耕地规模
植被具有涵养水源的生态价值,其冠层对大气降水有一定的截留能力,可用截留率
表示。表】为秦岭南坡年降水量与植被冠层对大气降水的截留率的垂直分布情况。据此
完成9~11题。
表1
海拔高度/m
年降水量/mm
截留率/%
<200
846
2.63
500
815
2.82
800
888
3.19
2000
823
3.67
3000
704
3.18
>3000
690
2.62
地理试题第2页(共6页)四川省新高考2022级高三适应性考试
地理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A
2.C
3.B4.A5.D6.C
7.A
8.C
9.B
10.D
11.D12.C13.A14.C15.D
16.B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52分。
17.(18分)
(1)(6分)
深圳研发(2分),江门生产(2分),粤西销售(2分)。
(2)(8分)
主要原因:江门地价(和劳动力价格)较低,可降低生产成本:接近粤西、广西,便于产品销售。(每
点2分,共4分)
意义:缩短了深圳和江门之间交通运行时间,提高工作效率:促进产业链之间和区域之间协作,提高
竞争力。(每点2分,共4分)
(3)(4分)
粤西地区多山地、丘陵,传统农业机械植保作业困难:使用农业无人机可提高植保作业效率,减少劳
动力数量。(每点2分,共4分)
18.(16分)
(1)(4分)
市区地势降低,四周地表径流易汇集(2分):运河水位降低,受湄南河河水顶托作用增强,运河泄
洪不畅(2分),加剧城市内涝。
(2)(6分)
湄南河两岸防洪堤防止洪水溢出河道:市区边缘的挡洪墙减少四周地面径流(洪水)汇入市区:减轻
城区内涝,加剧郊区洪涝灾害。(每点2分,共6分)
(3)(6分)
调节气候,减轻市区热岛效应:滞蓄雨洪,减轻市区洪涝灾害:保留湿地,保持生物多样性。(每点
2分,共6分)
19.(18分)
(1)(8分)
差异:火灾次数较少(1分),过火面积较大(1分)。
火灾次数少的原因:春季气温较低,对流较弱,雷电天气少(2分)。
过火面积大的原因:春季空气湿度低,降水少,气候更干燥,植被、可燃物更易燃(2分):春季南
北温差较大,大风天气多,火势蔓延速度快(2分)。
(2)(4分)
纬度高,冬季气候寒冷,地表及可燃物被冰雪覆盖:冬季,林区人类活动少,人为火源少:冬季对流
弱,雷天天气少,自然火源少。(每点2分,任答两点共4分)
(3)(6分)
大火烧毁林区植被,植被覆盖率降低:夏季下渗量减少,土壤含水量降低,地面升温速度快:到达地
面的太阳辐射增强,地面辐射增强;林区光合作用减弱,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增加,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增
加,夏季平均气温升高。(每点2分,任答三点共6分)
解析:
1.A香云纱是中国传统丝绸制品中的珍品,产品远销世界各地。试题以此为情景,增强学生的文化认同
与民族自信,并融入生态文明教育(绿色生产工艺)、劳动教育(“三洗九煮十八晒”)。香云纱的原料
取自自然,以桑蚕丝为胚料,采用新鲜的薯莨汁液和珠三角河泥染整,体现了“取法自然”的生态理念。
工艺顺应自然节律,需反复浸染、晾晒,依赖阳光、河泥与气候条件,强调对自然规律的尊重。基塘农业
中的甘蔗、桑树、鱼塘等构成的生态链为蚕丝生产提供原料,体现循环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理念。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区域认知素养。第一,考虑香云纱的产品特性与区域气候特点的适配性。根据材
料,香云纱凉爽透气、轻薄柔软,兼具吸湿、阻挡紫外线的功能,推测其适合炎热潮湿的气候。南亚地区
(如印度、孟加拉国等)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全年高温,雨季潮湿,旱季太阳辐射强,与香云纱的物理
特性高度契合。而北美、西欧气候整体温和,中亚则以干旱特征为主,需求匹配度较低。第二,根据材料,
自明朝开始,香云纱通过海上丝绸之路销往国外,南亚国家(如印度)位于海上丝绸之路的要道,市场基
础较好。第三,印度等南亚国家人口稠密,市场潜力大。故A选项正确。
2.C根据材料,香云纱的制作需经过“三洗九煮十八晒”等数十道工序,对高温、强日照的气候条件要
求高。要求顺德本地河泥、新鲜的薯莨等特定原料,这些原材料的地域性极强,运输成本高。根据材料香
云纱“大量销往世界各地”,排除②销售市场有限;生产技术可以传承和传播,排除③缺乏生产技术。故
C选项正确。
3.B本组试题以荷兰城市农场为载体,通过“废弃建筑改造”案例,考查学生将地理原理迁移到实际情
境的能力。从温室原理的基础知识,到分析城市农场物质循环、能量流动的形式,再到城市农场如何因地
制宜延长产业链,考查学生的分析、评价、创造等高阶思维,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题目选择特殊的
城市空间发展种植业、养殖业、垂直农业、生态农业,涉及特殊的地理位置、光热、土壤、水分等自然因
素和市场、交通、技术等人文因素,通过分层次的问题逻辑,全面覆盖高考的地理核心素养要求。
蔬菜种植区选择楼顶,在温室中种植,要求学生对比办公楼的其他楼层空间,从而排除C选项土地资
源和D选项空间资源:而水资源是人为控制的,没有楼层的空间差异,排除A选项:楼顶光照充足,可
收集雨水,加上温室种植,可充分利用其气候资源。故B选项正确。
4.A楼顶的蔬菜种植决定了六楼鱼类养殖区的区位选择,通过以水为媒介的物质循环,形成一个相辅相
成的“共生系统”,从而形成一种城市的立体农业、生态农业和循环农业。灌溉用水从楼下养鱼场输送到
楼顶,利用鱼粪当中的养分作为植物生长的肥料来源。而蔬菜在吸收养分的同时也有助于净化水质,将干
净的水返回到鱼池,形成一个“鱼菜共生”的良性循环,动物、植物以及微生物之间达到一种和谐共生的
关系,形成可持续的生产模式。
根据材料推测,水通过管道联系蔬莱种植区和鱼类养殖区,形成一个完美的“共生系统”。空气、养
分和饲料无法实现在蔬菜种植区和鱼类养殖区之间循环运动形成“共生系统”,排除B、C、D选项。故
A选项正确。
5.D根据德施尔德城市农场“共生系统”判断,游客可近距离观察蔬菜和鱼的生产过程,了解循环经济
模式。这种沉浸式体验符合现代旅游对知识性、参与性、体验性的需求:根据农场原为荷兰电信巨头飞利
浦公司废弃的办公楼判断知名度较高:根据农场位于海牙市中心黄金地段判断距离客源市场近。农场位于
城市中心黄金地段,规模不大,不适宜发展粮食种植和农产品加工,排除A、B选项;该农场属于第一产
业,目前只有较小规模的农产品生产和销售,不适宜发展商业贸易,排除C选项。故D选项正确。
6.C达茂旗地处大青山西北内蒙古高原,地处农牧交错地带。北部地势平坦,属中温带半干旱大陆性气
候,冬季漫长寒冷,春季干旱多风沙,夏季短促凉爽,是内蒙古十大天然牧场之一。蒙古族根深蒂固的游
牧文化的生产模式、生活方式至今深刻影响着蒙古族居住行为。牧民以户为单位,一户一帐,一户一片草
原,居民点布局高度分散。南部属丘陵区,大部分地区海拔1400一1600m,水源条件较北部好,为高海
拔农耕区,该区域居民点分布较集中,形成以乌克忽洞镇等为代表的集马铃薯种植、加工、观光为一体的
现代农业发展型集镇和以希拉穆仁镇等为代表的草原蒙古风情文化旅游型集镇。
从2000年开始达茂旗不断实施退牧还草、以草定畜和生态移民政策,集中将生态脆弱地区的牧民进
行扶贫搬迁集中安置,2008年达茂旗按照“收缩、转移、集中”战略,对牧区157.1万m2草场全面实施
禁牧政策,将牧民进行搬迁集中安置到城镇,人口重心开始向达茂旗东南部迁移。近年来又实施“美丽乡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