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练习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高中历史(统编版) 年级 高一 学期 秋季
课题 第20课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作业练习
一、选择题(共8题,每题2分,共16分) 1.某同学在整理知识时,设计了富有创意的结构图。该图反映的历史时期最有可能是( ) A.清政府统治时期 B.南京临时政府统治时期 C.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D.国民政府统治时期 2.唐绍仪是中华民国第一任内阁总理,他在任期间原准备任命王芝祥为直隶都督,但袁世凯却不接受,反而把没有经过唐绍仪副署的委派王芝祥为南方宣慰使的命令公布出来,随后又任命其嫡系大将冯国璋为直隶都督。袁世凯的行为破坏了( ) A.三民主义 B.责任内阁制 C.主权在民原则 D.总统制 3.1912年至1914年间,因生产力得到解放,民族工业发展出现了持续高涨的局面,兴办实业的呼声响彻全国。国内新厂纷纷建立,国外华侨也纷纷回国投资建厂,正如长沙英领事的报告:“自从辛亥革命以来……几乎每天都有新公司注册”。这一历史现象( ) A.开启了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尝试 B.促进了中国产业工人力量的壮大 C.归因于西方列强暂时放松经济侵略 D.得益于南京国民政府鼓励实业的政策 4.与下图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 1918年6月,北京大学文科国文门毕业摄影,前排左三位蔡元培,左四为陈独秀 A.抵制日货运动 B.洋务运动 C.戊戌维新运动 D.新文化运动 5.新文化运动倡导者钱玄同曾说:“‘三纲’像三条麻绳,缠在我们的头上,祖缠父,父缠子,子缠孙,一代代缠下去,缠了两千年。新文化运动起,大呼解放,解放这头上缠的三条麻绳。”由此可以推断出新文化运动( ) A.倡导破除旧礼教 B.提倡新文学形式 C.反对旧教育体制 D.完全否定传统文化 6.此时期(民国初期)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特点,表现为一种自发的发展,就其基本的动力而言,既有来自外部的因素……,又有内部的因素——受到中国社会本身的推动。材料中“外部的因素”指的是( ) A.中华民国成立,扫除了政治上的一些束缚和障碍 B.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鼓励民间兴办实业 C.一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欧战,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D.群众性的反帝爱国斗争有力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7.近代中国社会发展面临着艰难的道路选择,以陈独秀为代表的知识分子发起了一场力求破旧立新,并呼吁青年要实现自我变革的文化运动。这场运动( ) A.促进了思想文化革新 B.调和了中西文化冲突 C.推动了新式教育兴起 D.表达了工农群众诉求 8.如图是陈独秀创办的《青年杂志》第1卷第5号的封面。封面人物是美国人富兰克林,他发明避雷针,最早提出电荷守恒定律,他也是《独立宣言》起草和签署人之一,《美利坚合众国宪法》签署人之一。用富兰克林做封面人物,最合理的解释是( ) A.富兰克林身上展示了科学和民主的价值观 B.中华民国的制度以美国的政治制度为模板 C.新文化运动的推动者们有过美国留学经历 D.文学改良运动主张以美式英语代替文言文 二、非选择题(20分) 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据《欧战前后农商部注册工业公司年别表》统计,战前(1914年8月前)注册的工业公司,共计146个,资本总额41148205元;而自1914年8月至1920年,新注册的公司就有272个,资本额为117434500元。所涉及的行业众多,尤以纺织业和面粉业这两个关系民众衣食的行业发展得最快。 ——摘编自《中国年鉴第一回》商务印书馆1924年版 材料二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军阀割据示意图(1917—1918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内容,概括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内容,围绕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社会状况,自选角度,提出观点,并加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阐述清晰)(12分) 答案解析: 1.C【解析】由题干中“袁世凯复辟帝制”、“军阀割据混战”和、捍卫民主共和”、“宣传民主共和”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北洋政府时期1912年4月~1928年6月,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专型时期,也是中国近代化的曲折发展时期,政治上政党政治引起政治混乱,叠加军阀割据混战,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由于民国建立与一战迎来黄金时代,思想上思想解放进一步深入,新文化运动发展,故选C项;清朝从1616年建立到1912年灭亡,此时清政府已被推翻,排除A项;南京临时政府统治时期是1912年1~4月,“袁世凯复辟帝制”说明此时是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排除B项;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是1927年至1949年,排除D项。 2.B【解析】据所学知识可知,按照《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总统公布的法律及命令需要国务员副署,但材料中袁世凯“把没有经过唐绍仪副署的的命令公布出来”"又任命其嫡系大将冯国璋为直隶都督”,破坏了责任内阁制的原则,故选B项;三民主义指的是民族、民权、民生,袁世凯不经国务员副署就公布法律违反责任内阁制,与三民主义无关,排除A项;主权在民指的是国家权利掌握在人民手中,也称为人民主权,与材料内容没有直接关系,排除C项;唐绍仪担任中华民国第一任内阁总理时是1912年3月,1915年10月,袁世凯接受“劝进”当上了皇帝,以1916年为洪宪元年,D项时空不符,排除D项。 3.B【解析】题目中明确提到了民族工业的发展和新厂的建立,这必然会导致对产业工人的需求增加,进而促进产业工人队伍的壮大,故选B项;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尝试,排除A项;西方列强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主要是在一战期间(1914—1918年),而题目描述的是1912年至1914年的情况,排除C项;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于1927年,远晚于题目描述的时间段,排除D项。 4.D【解析】略 5.A【解析】题干中钱玄同认为三纲等封建礼教因新文化运动而破除,思想得到解放,故选A项;材料没有体现提倡新文学形式,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对三纲等封建礼教的破除,没有体现反对旧教育体制,排除C项;新文化运动并未完全否定传统文化,肯定了孔子在历史上的贡献,选项说法绝对,排除D项。 6.C【解析】据材料“(民国初期)中国资本主义发展……自外部的因素 ”结合所学可知,一战期间,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故选C项;中华民国成立是内部政治因素,排除A项;南京临时政府鼓励实业是内部政策因素,排除B项;群众性的反帝爱国斗争是内部因素,排除D项。 7.A【解析】据材料“以陈独秀为代表的知识分子……实现自我变革的文化运动”可知,这场运动为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与科学的旗帜,推动思想文化的革新,有着解放思想的重大意义,故选A项;新文化运动对东西方文化存在着绝对否定和绝对肯定的倾向,并未调和中西文化冲突,排除B项;新文化运动主要在思想领域,无法推动新式教育兴起,排除C项;新文化运动的对象主要是青年知识分子,无法表达工农群众的诉求,排除D项。 8.A【解析】据材料分析并结合所学可知,陈独秀创办的《青年杂志》第1卷第5号的封面人物采用了富兰克林,因为他既有发明创造又是美国独立和民主政治建立的重要人物。结合所学可知,陈独秀等人掀起新文化运动,以民主和科学为旗帜。因此富兰克林具备了科学和民主的价值观,故选A项;结合所学可知,中华民国成立于1912年,而材料中新文化运动是1915年开始的,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 结合所学可知,新文化运动的推动者只有部分去过美国留学,排除C项; 结合所学可知,文学改良运动主张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排除D项。 9.(20分)(1)特点:资本增长快;注册公司多;涉及行业广泛;以轻工业为主;民族工业的发展出现短暂春天。(任答4点,8分) (2)(12分) 示例:观点: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乱象与新机。(2分) 阐述: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北洋军阀内部派系纷争,很快发展为军阀混战与割据状态。在帝国主义国家的支持下,直系、皖系、奉系、晋系、桂系、滇系等南北军阀争权夺利,战争不断,政局动荡不安,“府院之争”、张勋复辟等无不表明这一—时期的乱象丛生,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4分)另一方面,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借着西方列强忙于一战的良机,获得了迅速发展,中国产业工人的人数也急剧增加,成为不可忽视的社会力量。在社会生活领域,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过去的陈规陋习不符合时代潮流,文明开化成为新的风尚。高举民主与科学旗帜的新文化运动,推动思想文化革新,有着解放思想的重大意义。这些新气象使得这一时期的中国呈现出发展的新机。(4分) 总结:综上所述,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中国,一方面乱象频出,民不聊生,另一方面又在经济、社会生活、思想文化等领域出现很多新气象,对未来中国的发展影响深远。(2分) 【解析】(1)据材料“新注册的公司就有272个,资本额为117434500元”等信息可知一战期间注册公司多、资本额增长快;据材料“涉及的行业众多”可知涉及行业多;据材料“纺织业和面粉业等关系民众衣食的行业发展得最快”可知以轻工业为主;据所学可知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取得快速发展,出现短暂的春天。 (2)首先认真阅读材料信息,概括材料中的社会生活的状况,由材料一可知北洋时期民族工业取得快速发展,同时结合所学可知北洋时期还出现了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等思想解放运动,人们生活等也受到西方影响出现新气象新变化,由材料二可知北洋时期存在军阀割据混战现象,人民生活困难民不聊生,外国侵略加剧,总结起来即可提出论点,如北洋时期乱象与新机并存、北洋时期民族工业发展推动新思想变革等等;其次,依据主题从材料和所学相关知识搜寻相关史实,论证主题,论证过程要全面,以两三个具体史实说明论点,例如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一方面北洋军阀内部派系纷争不断,在帝国主义国家的支持下,战争不断,政局动荡不安,民不聊生,另一方面,由于西方列强忙于一战的良机,民族工业获得了迅速发展,产业工人的人数也急剧增加,成为推动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等等;最后,表述成文并总结提升。